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9029|回复: 1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手术体会] 【求助】请大家分析一下引起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如何避免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06-4-14 21:1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手术伤口脂肪液化影响术后愈合,增加患者住院费用,增加医护人员工作量,引起脂肪液化的原因有哪些呢,该采取什么措施来避免呢
2# 沙发
发表于 2006-4-14 22:05 | 只看该作者
楼主可以看看这个贴子
关于"切口脂肪液化"
https://bbs.iiyi.com/forum.php?m ... C%B7%BE%D2%BA%BB%AF
切口脂肪液化的处理原则https://bbs.iiyi.com/forum.php?m ... C%B7%BE%D2%BA%BB%AF
【讨论】关于切口脂肪液化 https://bbs.iiyi.com/forum.php?m ... C%B7%BE%D2%BA%BB%AF
【分享】切口脂肪液化的处理https://bbs.iiyi.com/forum.php?m ... C%B7%BE%D2%BA%BB%AF
【转贴】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和防止 https://bbs.iiyi.com/forum.php?m ... C%B7%BE%D2%BA%BB%AF

[ 本帖最后由 zhbwxy 于 2006-9-24 18:19 编辑 ]
3# 板凳
发表于 2006-4-16 17:47 | 只看该作者
主要原因是电刀的应用,其次有暴露时间太长.那么可以少用电刀.在做完手术之后,在缝皮前可以切除伤口少量的脂肪组织,不用止血,当然大的出血要止.这样也可以避免脂肪液化.
4
发表于 2006-4-17 22:19 | 只看该作者
一、 术后切口脂肪液化发生的原因  
           切口脂肪液化与体型肥胖,并与术中是否使用高频电刀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有一定的关系。其发生机制可能是由于电刀所产生的高温造成皮下脂肪组织的浅表性烧伤及部分脂肪细胞因热损伤发生变性,同时脂肪组织内毛细血管由于热凝固作用而栓塞,使本身血运较差的肥厚脂肪组织血液{MOD}进一步发生障碍,术后脂肪组织发生无菌性坏死,形成较多渗液,影响切口愈合。另外,切口暴露时间较长,在机械作用如挤压、钳夹等**下很易发生氧化分解反应,引起无菌性炎症反应,使脂肪组织发生液化。
二、 切口脂肪液化的处理原则  
           应根据切口愈合情况及渗液的多少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若渗液较少,切口仅部分愈合不良,只需剪去1~2根缝线,内置以盐水纱条引流,通过换药就可使切口顺利愈合,不要轻易敞开全部切口,以免延长切口愈合时间,增加病人住院时间,从而加重病人的经济负担。若渗液较多,切口不愈合,应及时敞开切口,充分引流并以庆大霉素盐水纱布湿敷,待肉芽组织新鲜后及时行Ⅱ期缝合,以缩短愈合时间。
      三、切口脂肪液化的预防  
             除精细操作、仔细止血、缝合时不留死腔外,以下处理措施有利于减少术后脂肪液化的发生。
             (1)慎用电刀。对于肥胖病人需用电刀时,应将电刀的强度调到以恰好能切割组织为佳,切勿图快以高强度电流切割组织。同时应尽量缩短电刀与脂肪组织接触的时间并避免反复切割组织,以免造成大量脂肪组织破坏。
             (2)缝合腹膜后以大量生理盐水冲洗切口,将已坏死脂肪组织冲洗掉,减少术后坏死组织的量。
             (3)缝合时应将皮下组织全层缝合,不留死腔。打结时,动作应轻柔以免切割脂肪组织造成死腔形成。若皮下脂肪组织过厚,估计有脂肪液化的可能,应置橡皮片于皮下引流坏死物和渗液,24~48h后拔除。
            (4)对于肥胖病人,术后以红外线照射切口,保持切口的干燥有利于预防切口脂肪液化的形成。

感谢帮助,很有用。-------------波仔

[ 本帖最后由 波仔 于 2006-4-17 22:21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1贡献分 +1 收起 理由
波仔 + 1 你的发言非常精彩, .

查看全部评分

5
发表于 2006-5-1 14:34 | 只看该作者
感谢帮助,很有用
6
发表于 2006-5-2 00:28 | 只看该作者
支持楼上
补充早期处理:
术后及时换药,每次换药时要将切口挤压,如果有脂肪液化尽量挤赶紧。不要轻易敞开切口,同时不要轻易的拆除缝线,我们采用皮内缝合切口,术后第一天就换药,可以及时发现脂肪液化,换药时尽量挤赶紧液化脂肪,切口表面用无水酒精外敷有作用。当然术后以红外线照射切口,保持切口的干燥有利于预防切口脂肪液化的形成。

评分

参与人数 1贡献分 +1 收起 理由
波仔 + 1 你的发言非常精彩, .

查看全部评分

7
发表于 2006-5-5 20:15 | 只看该作者
同意6楼的观点.尽量的不要敞开切口.做2期缝合后的切口愈合时间将会很长.一般要完全愈合至少2个星期左右.如果渗液不多的话可以简单的换药,如果渗液较多的话在换药前先挤压切口后用庆大霉素2ml注入切口.再用95%的酒精纱布覆盖两层后再在上面覆盖两层无菌纱布.一般3-5天脂肪液化就是消失.对于伤口愈合的作用较理想.大家不防试试.
8
发表于 2006-5-7 11:56 | 只看该作者
很长见识支持楼上
9
发表于 2006-5-7 16:33 | 只看该作者
1、术后切口脂肪液化发生的原因 切口脂肪液化与下列因素有关:①肥胖病人脂肪层较厚,皮下组织切开后破坏局部血运。②高频电刀的使用产生高温造成脂肪组织烧伤或凝固变性,同时高温致使脂肪组织的毛细血管因热凝固作用而栓塞,使本身血运较差的肥厚脂肪血液{MOD}进一步发生障碍,是导致切口脂肪液化的主要因素。③术中切口暴露时间过长,脂肪组织在挤压、钳夹机械**下易发生氧化分解反应及水肿,引起无菌性炎症反应,术后发生坏死液化,影响切口愈合。④术中缝合技术欠佳,皮下缝合时过密,打结过紧,渗液不能通过缝线间隙渗出而积聚于皮下形成浆液肿;缝合过疏结扎过紧,缝线切割脂肪组织过多,皮下留残腔等导致切口内积液。⑤术中或术后消毒时酒精进入切口,使脂肪组织破坏液化。⑥腹部切口张力过大导致皮下组织切割液化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
2、 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诊断标准 目前尚无统一标准,一般认为具有以下表现者应诊断为切口脂肪液化[2]。①术后3-7天内,切口出现较多渗液,无明显自觉症状。②切口愈合不良,皮下组织游离,渗液中可见漂浮的脂肪滴。③切口无红肿及热痛,切口边缘及皮下组织无坏死征象,体温均低于38.4oC。④渗液涂片见大量脂肪滴,连续3次培养无细菌生长。
3、 切口脂肪液化的预防 作者认为以下处理措施可减少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①慎用电刀,特别是肥胖腹部脂肪厚的病人,需用电刀时应使电刀的强度适宜,同时尽量减少电刀与脂肪接触时间和反复切割,以免造成大量脂肪组织破坏。②血管出血尽可能电凝止血,钳夹出血的血管断端时尽量避免损伤周围组织。③缝合腹膜后用生理盐水清洗切口,并用干纱布擦拭切口两侧的脂肪层尽量清除已游离的、烧伤坏死的肪脂组织。④缝合时缝针距适合以不留死腔为度,不可过密以免影响脂肪层的血供,若脂肪过厚,可分层缝合。缝线骑跨的组织不要太多,预防缝线切割形成死腔,打结要松紧适宜,预防缺血坏死。⑤选择对组织**小、引流效果好的缝合材料,如用皮肤缝合器,其组织反应小,如切口有少量渗液能有效引流,对术后切口脂肪液化有预防作用。对高度肥胖者腹部切口,估计张力较大者予全层减张缝合以减少脂肪层缝线的切割力。⑥若估计有脂肪液化的可能,可在缝合时放置引流胶片,在术后24-48小时拔除。⑦术后以超短波理疗,以保持伤口的干燥,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环,可预防感染和脂肪液化。⑧手术3天后可用酒精湿敷,也有助于预防切口脂肪液化的形成。
4、切口脂肪液化的处理 应根据切口的情况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若渗液少,切口仅小部分愈合不良,只需挤尽渗液,酒精纱布外敷加压包扎,每日换药,连续换药2~3次后无渗出后,切口愈合。对切口渗液较多者,第一次换药时先挤出积液,再在渗液较多的切口处分开少许或插入一根细小的硅胶管引流,切口加压包扎,以后每天换药1—2次,每次均挤出积液,加压包扎切口。若渗液多且皮下出现空腔,切口大部分不愈合,即要敞开切口,用双氧水及新洁尔溶液反复清洗,清除渗液及坏死组织,用雷氟奴尔纱条引流,切口清洁后再Ⅱ期缝合或蝶形胶布拉拢,同时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1 展开 喜欢他/她就送朵鲜花吧,赠人玫瑰,手有余香!鲜花排行

收到1朵
10
发表于 2006-7-19 20:57 | 只看该作者
我手上有一例病人 超胖 高龄,坏疽性阑尾炎合并糖尿病,没用电刀,关腹时切口反复冲洗了,我原打算9天拆线出院,切口初期也只有点红,酒纱湿敷,没发现有脂肪液化,血糖一直控制在10以下。哪知道第8天切口处流出大量淡红色液体,于是没拆线,反复换药 ,挤液,终于17天拆线,好了

另一例胆囊病人也是如此,量也较多,我4天发现,将切口部分拆开,保持通畅引流,无渗液时我切掉边缘重新缝合,2周拆线,愈合较好。
11
发表于 2006-8-12 17:23 | 只看该作者
1. 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表现 具有以下表现:(1)多发生在术后5~7d,大部分病人除切口有渗液外,无其它自觉症状;部分病人于常规检查切口时发现敷料上有黄色渗液,或触摸切口皮下有一种柔软分离感。(2)切口无红肿及压痛,切口边缘及皮下组织无坏死征象。(3)渗液中可见飘浮的脂肪滴。镜检可见大量脂肪滴,培养无细菌生长。
     2.术后切口脂肪液化发生的原因: 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可能与术中使用高频电刀切割皮下组织以及与体型肥胖有关。其发生机制可能是由于电刀所产生的高温造成皮下脂肪组织的浅表性烧伤及部分脂肪细胞因热损伤发生变性,同时脂肪组织内毛细血管由于热凝固作用而栓塞,使本身血运较差的肥厚脂肪组织血液{MOD}进一步发生障碍,术后脂肪组织发生无菌性坏死,形成较多渗液,影响切口愈合。另外,切口暴露时间较长,在机械作用如挤压、钳夹等**下易发生氧化分解反应,引起无菌性炎症反应,使脂肪组织发生液化。
3、病理生理:切口脂肪液化病理生理机制复杂,目前无统一结论。其在肥胖患者尤其是腹壁脂肪厚的切口 中较多见[2]。脂肪组织血液循环受破坏,脂肪组织在各种机械**下易氧化分解 ,可能是发生切口脂肪液化的主要机制。切口脂肪被切割损伤,粗暴牵拉,切口位置选择不 当切断主要供血管,大块钳夹结扎,止血不彻底,暴露时间过长等诸因素的综合作用,使脂 肪组织血供受破坏发生氧化分解,发生无菌性炎性反应,脂肪组织坏死液化积聚于切口内。 液化的脂肪在切口内常不易局限,可向周围的脂肪侵袭加速液化,这在肥胖切口中多见。液 化的脂肪排出后留下空隙,渐被肉芽组织填满。
4.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治疗 应根据切口愈合情况及渗液的多少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若渗液较少,切口仅部分愈合不良,只需剪去1~2根缝线,撑开切口少许,内置生理盐水纱条引流,通过换药就可使切口愈合,不要轻易敞开全部切口,以免延长切口愈合时间。若渗液较多,切口不愈合,应充分敞开切口,以生理盐水纱布湿敷引流,待见新鲜肉芽组织后行Ⅱ期缝合,以缩短愈合时间。
5.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预防 除精细操作、仔细止血、缝合时不留死腔外,笔者认为以下处理措施有利于减少术后脂肪液化的发生:(1)慎用电刀。对于肥胖病人需用电刀时,应将电刀的强度调到以恰好能切割组织为佳,切勿以高强度电流切割组织。同时应尽量缩短电刀与脂肪组织接触的时间,并避免反复切割组织,以免造成大量脂肪组织破坏。(2)缝合皮下脂肪层前用生理盐水冲洗切口,将已脱落、坏死脂肪组织冲洗掉,减少术后坏死组织的量。(3)若皮下脂肪组织过厚,估计有脂肪液化的可能,应置橡皮片于皮下引流坏死物和渗液,24~48h后拔除。

2 展开 喜欢他/她就送朵鲜花吧,赠人玫瑰,手有余香!鲜花排行

收到2朵
12
发表于 2006-8-13 12:48 | 只看该作者
同意6楼观点
我科除早期挤压切口 如有早期迹象的话
一般用碘伏湿敷 感觉也不错
13
发表于 2006-8-14 13:58 | 只看该作者
也可以用聚维酮碘纱布引流
14
发表于 2006-8-16 13:28 | 只看该作者
我认为一旦发生脂肪液化不要挤压切口,这样反而会增加液化范围,另外皮下除了较大血 管外不要止血,用碘伏棉球擦洗,再用无菌纱布擦干,缝合后几乎不会发生液化及感炎 2001-2006年我院900于手术经此处里后无一发生感炎及液化 

1 展开 喜欢他/她就送朵鲜花吧,赠人玫瑰,手有余香!鲜花排行

收到1朵
15
发表于 2006-8-24 22:12 | 只看该作者
1.脂肪液化的原因:1)电刀对组织的灼伤;2)止血不彻底;3)缝合时留有死腔;组织暴露时间过长.2.脂肪液化的预防:1)减少电刀对组织的灼伤;2)彻底止血,缝合时避免留有死腔;3)用盐水及抗生素反复冲洗切口.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6-30 01:00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