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楼主: 黑糊糊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医门诊日志(已解密)

   关闭 [复制链接]
211
发表于 2008-4-4 22:57 | 只看该作者

中医门诊日志(已解密)

佩服!
感谢!
212
发表于 2008-4-5 09:39 | 只看该作者

中医门诊日志(已解密)

佩服!佩服!我可要多多学习了。:)
213
发表于 2008-4-5 10:03 | 只看该作者

中医门诊日志(已解密)


野生和种植的都有,象当归川芎,几乎没有野生的,而柴胡半夏黄芩,则都用野生的。以前曾用过家种的黄芩柴胡,用量都得加大两到三倍,开一副小柴胡汤,是很难煎煮的。
214
发表于 2008-4-5 23:14 | 只看该作者

中医门诊日志(已解密)

我学中医的,但临床应用很少。今天遇到一老年男性病人:左腕、双膝关节疼痛。诉10余年前小肠部分坏死行切除术,后每年春季此时(应是清明左右)出现双腕、肘、膝关节疼痛。每次贴膏药、吃止痛药几天便好。这次再发两天,贴膏药无效。患者口干喜热饮,晚上睡觉觉患腕发热喜置于被外。查体:较瘦,左腕背侧压痛明显,左膝膑骨外上缘压痛明显。关节活动可,不红,不肿,局温无明显升高。舌苔薄白,脉象拿不准,不浮,好象是右边有点弦。
  患者自诉有胃病,常有烧心感。

中医诊断应为痹证吧?但属寒还是属热?口干喜热饮,考虑为寒,但“患腕发热喜置于被外”又是为何?为何每年此时发?
诚望斑主指点一二
215
发表于 2008-4-6 09:10 | 只看该作者

中医门诊日志(已解密)

复杂的病情,需要用最基础的理论来分析,首先诊断上要尽是详细。《黄帝内经·邪气藏府病形》中有“黄帝问于岐伯曰:余闻之,见其色,知其病,命曰明。按其脉,知其病,命曰神。问其病,知其处,命曰工。余愿闻见而知之,按而得之,问而极之,为之奈何?

  岐伯答曰:夫色脉与尺之相应也,如桴鼓影响之相应也,不得相失也,此亦本末根叶之出候也,故根死则叶枯矣。色脉形肉,不得相失也。故知一则为工,知二则为神,知三则神且明矣。”
从现有的情况看,有几点值得注意,一是年老体瘦,二是有关节痛,三是春夏之交发病,四是口干喜热饮,五是腕热夜甚(夜甚是推测出来的,不知道准确与否),六是有胃脘痛并有烧心感,七是右脉弦?八是曾有过金刃伤,伤及部位为脾之部(诉10余年前小肠部分坏死行切除术)。
整体看,病在四肢关节,当从肝脾入手,“是故卯酉之岁,太阴降地,主窒地苍,胜之不入;又或少阳未退位者,即太阴未得降也;或木运以至,木运承之,......民病四肢不举、昏眩、肢节痛.......”脾弱肝胜应该是主要问题所在,纯从五脏来论,这里的脾弱,当为脾阴虚。方药不好出,但可以从柴胡桂枝汤加减来考虑。

5 展开 喜欢他/她就送朵鲜花吧,赠人玫瑰,手有余香!鲜花排行

收到5朵
216
发表于 2008-4-6 18:10 | 只看该作者

中医门诊日志(已解密)

急切盼望楼主再出病案,对我等启发很大啊  切切!
217
发表于 2008-4-6 20:00 | 只看该作者

中医门诊日志(已解密)

希望能将病人的多次就诊的诊断用药思路和用药后的转归也一并发表出来。
218
发表于 2008-4-6 21:33 | 只看该作者

中医门诊日志(已解密)

多谢楼主指点
219
发表于 2008-4-7 13:02 | 只看该作者

中医门诊日志(已解密)

  用药之道,各有不同,只要能治好病就行.我从不认为方小就好,也不认为量大就不好.我老师方很大,治病同样有很好效果.有人开方方小量少,自以为高明,可患者吃了没效,浪费!
220
发表于 2008-4-8 14:32 | 只看该作者

中医门诊日志(已解密)

  谢谢斑竹让我们涨见识,但能不能因病加一点辨证.这样明白点,谢谢谢谢!!!!
221
发表于 2008-4-8 16:39 | 只看该作者

中医门诊日志(已解密)

  我是初学者,有些不懂,能帮我辨证一下吗?
  苏*,女,8岁,1月6日初诊,不明原因两腿痛,多处诊治,找不到病因,有说缺钙,有说腰椎有问题,有说是风湿,但治疗都没有效果,来诊时走路蹒跚,自诉腿痛,与活动无关,局部未见异常,髋、膝、踝都可能会痛,游走不定,吃强的松后,时有胃脘不舒,心下支结,微呕,饮食减少。舌淡嫩,边有齿痕,苔中后部厚腻,脉浮弦缓。开柴胡桂枝汤加味:
柴胡10 黄芩10 半夏10
桂枝15 赤芍15 白术10
茯苓20 生姜15 炙草10
大枣20
一副。
今天其父亲来,说吃此一副药后,当晚就没再痛,只是饮食还是很少,恶心倒没有了,让再开几副药带回去,前方去半夏,加麦芽20,三副。
222
发表于 2008-4-8 16:54 | 只看该作者

中医门诊日志(已解密)

  书上的东西跟实践是有差别的,还是写一点辨证好!!

[ 本帖最后由 yale818 于 2008-4-8 17:36 编辑 ]
223
发表于 2008-4-8 17:34 | 只看该作者

中医门诊日志(已解密)

  谢谢楼主给了我们这么多东西.
我是初学者,您能告诉我您学中医的心得吗?
224
发表于 2008-4-9 10:24 | 只看该作者

中医门诊日志(已解密)

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支节烦疼,微呕,心下支结,外证未去者,柴胡桂枝汤主之。
现在的情况和伤寒的条文基本吻合,所以就直接用伤寒方,从见到的症状和脉象综合看,有浮脉有支节痛,外证在,复有胃脘不舒,心下支结,微呕,饮食减少,里证也有,并且有少阳脉,以柴胡桂枝汤为基本方是比较合适的。
225
发表于 2008-4-9 13:08 | 只看该作者

中医门诊日志(已解密)

君亦为有心之人,上进好学,见贤思齐。愿和你一道跟心胸无私,医道高超之黑糊糊诸君学习,以是我们祖先流传下来的中医发扬光大!
226
发表于 2008-4-9 16:45 | 只看该作者

中医门诊日志(已解密)

最近总是停电,所以很少来回复。先把昨天的病案发一部分上来。

胡**,女,38岁,感冒一周后,咽痛音哑,精神不振,时头眩,微恶风,不思饮食,微呕,大便干小便清长,咽部嫩红,舌红多津薄腻,脉沉细缓。此为感寒后失于表散,邪结咽部,甘草干姜汤加减:
炙甘草20 干姜30 升麻30
桔梗10 玄参30  半夏30
生姜50
一副水煎服。

丁**,女,43岁,人极瘦,感冒服西药后,身已无热,口渴汗出,但咳喘反倒加重,面红,舌红苔薄黄,脉浮大寸尤甚,从燥论治,麻杏石甘汤加味
麻黄20 杏仁15 石膏50
炙草20 芦根100
两副,服后病减则减量服用,若有心悸失眠,则再减量。

钱**,男,30岁,咳嗽咯稀,流鼻涕如水,鼻痒,无身痛发热,脉滑。病已四天,没见到更严重表现,当不了了之,服药看似没有必要,但病人坚持,就开小青龙汤一剂,小青龙汤不加减,原方八味药各20克,依法煎服。病减则药减量,可以尽剂。

晏**,女,40岁,左腰腹水泡三天,局部刺痛难当,水泡周围有红晕,渐有加重之势,脉来弦,尺部沉涩,病在肝之血分,为伏邪发病,位在下焦,当归芍药散改汤加味:
当归20 川芎15 赤芍40
茯苓30 泽泻30 白术20
红花10 瓜蒌壳30 苦参20
木通20 黄芩30 生甘草10
两副。

胡**,女,16岁,口唇干裂出血四月余,多方求治未果,唇红绛色深,面红,舌瘦干红少苔,平时口渴,脉细偏弦,病由来已久,用散剂缓治:
白芨60 当归30 玄参30
白芷30 防风20 丹皮30
苍术10
打粉,每服6克,三次/日。

胡**,男,37岁,食凉粉后,全腹痛一天,无腹泻,微恶心,不思食,恶喝水,观胃脘部略胀,按之微痛,舌红苔黄腻,根部尤甚,脉缓关大,先背部走罐,痛减若失,开汤药一副:
半夏30 黄连15 黄芩30 
干姜30 沙参30 大枣30
炙草15 煅牡蛎20
全方打碎,水煎两次合汁,浓缩减半后分三服。

王**,男,宿有虚劳,感寒后全身困痛,发热汗出,脉阳浮而阴弱,桂枝汤:
桂枝40 白芍40 生姜40
炙草15 大枣30
依法煎服。

谭**,男,64岁,受凉后出现身痛倦怠,不发热,但恶寒,流鼻涕,不呕不渴无汗出,舌暗苔厚腻,脉沉细欲绝,此为少阴表实证,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
麻黄15 细辛15 附片10
白芷30
开水煎1小时后服。

胡**,女,40岁,腰腹痛数年,近来白带多,白带中夹血丝,舌暗苔厚腻,六脉俱沉,脉尺微滑。月经时有血块紫暗,伴经前腹痛,先有瘀血,后有湿浊之邪入于胞宫,当归芍药散改汤加减:
当归20 赤芍20 川芎15
茯苓30 泽泻30 白术10
地榆20 黄柏20 苍术20
金荞麦根30 半夏40 生姜50
三副。

赵**,男,47岁,人瘦,下水撒水稻受寒后,四末冷痛,手比脚重,天冷时则冰凉痛甚,头昏无力,脉微细沉欲绝。舌淡嫩苔少。此为厥阴虚寒,当归四逆汤去木通加味:
当归30 细辛30 桂枝40
赤芍40 鸡血藤30 独活30
炙草15 生姜40 大枣40
一副。

田**,女,47岁,一次劳动时强力努挣,出现小腹绞痛,后月经来淋沥不断,持续半月,现仍有小腹时痛,连及腰部,舌紫暗有瘀斑,边有齿痕,苔黄厚腻,脉沉缓兼涩。思此为先有瘀血,后有湿浊之邪入于血分,虽有漏下,实证仍在,先祛其邪为主,当归芍药散改汤加味:
当归20 赤芍40 川芎15
泽泻30 茯苓30 白术20
益母草30 管仲30 黄柏20
两副。

田**,女,1岁,腹泻并流鼻涕伴微咳三天,面白,舌红苔厚。指纹蓝滞到气关。泻下物为粘液状,带血丝,有泡沫,不热,偶有痛哭。白术散加减:
炒白术15 炮姜15 藿香15
白芍15 葛根10 防风10
陈皮10 山药10 黄芩10 
甘草10
一副。

陈**,女69岁,感觉有气滞于胸中,打嗝后舒服,心下满闷,按之后嗳气则舒,偶有泛酸。口渴欲饮,舌红瘦苔中后部厚腻。关脉浮大,尺寸细,来势缓。半夏厚朴汤加减:
半夏30 厚朴40 沙参40
苏叶20 麦冬30 煅牡蛎20
炙草10
两副。

卢**,男,36岁,感冒初愈,口燥渴,唇干裂,鼻干出血,舌红瘦少津,脉右大于左。从燥论治:
芦根100 南沙参100 茅根50
煎汤代茶。

肖**,女,46岁,感冒输液三天,发热已减,头项遗痛,无汗,胃痛,恶饮食,大便略稀,小便少,舌胖有齿痕,苔厚,脉浮缓长。太阳病将罢未罢,病处于由太阳向太阴的传变过程当中,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
白芍40 茯苓60 白术40
生姜50 甘草15 大枣20
打碎后煎分三服。

张**,男,54岁,感冒服西药,出汗后发热身痛均减轻,但增腹胀不舒,口渴舌红,饮水则心下满闷,小便黄,脉缓大,应为前药伤肠胃所致,汗出后阴伤,里有微热,厚姜半甘参汤加味:
厚朴50 半夏40 干姜30
沙参30 炙草15 煅牡蛎30
黄连15
一副。

包**,女,34岁,面嫩红,胃痛时则头痛恶心,晨起时最严重,不欲饮水,舌淡苔少,口中多津,脉沉紧。伤寒所说的“干呕,吐涎沫,头痛者,吴茱萸汤主之”正是现在所见,开原方:
吴茱萸30 生姜50 沙参40
大枣40
一副。

邓**,女,77岁,背部酸几几痛,舌暗苔厚。脉弦大偏紧。苓桂术甘汤加味,缓药急用:
茯苓60 桂枝40  白术60
炙甘草20 独活40
一副。

胡**,女24岁,皮肤痒时发数月,上半身重,一日数次,不抓则能暂缓,没找到发病原因,服西药后可缓解一时,寸脉浮偏紧,以桂枝二麻黄一汤加味,微发其汗:
桂枝30 白芍30 麻黄10
杏仁10 生姜30 炙草20
大枣20 徐长卿30
两副,若服后汗出,减量延时再服。

付**,女,50岁,皮肤起疹,痒甚,皮疹红色,抓后刺痒兼痛,身体多处抓痕,头皮可见小疖肿,部分有脓头,舌红,脉浮数,麻黄连轺赤小豆汤加减:
麻黄15 连翘50 赤小豆30
秦皮20 徐长卿30 防风20
蝉蜕20 甘草20
两副。

陶**,男,45岁,体瘦,面红,鼻梁上满布血丝,成网状分布,两侧达外眦下,舌红,中有多处凹陷,苔厚腻满舌面根部苔黑,脉来弦硬如石,寸脉浮,关脉小细沉紧,初摸到此脉时感觉不对,查体见心下石硬,轻微压痛,两肋扣痛。此病当为脏结,不敢看,特记之。


昨天是赶集天,先打上这么多,还剩下十多张处方,就不打了,手累了。

[ 本帖最后由 黑糊糊 于 2008-4-13 12:05 编辑 ]
收到8朵
227
发表于 2008-4-9 18:44 | 只看该作者

中医门诊日志(已解密)

胡**,女,16岁,口唇干裂出血四月余,多方求治未果,唇红绛色深,面红,舌瘦干红少苔,平时口渴,脉细偏弦,病由来已久,用散剂缓治:
白芨60 当归30 玄参30
白芷30 防风20 丹皮30
苍术10
打粉,每服6克,三次/日。

:L 麻烦版主解释一下, 苍术、防风看不太懂为啥要用。
田**,女,47岁,一次劳动时强力努挣,出现小腹绞痛,后月经来淋沥不断,持续半月,现仍有小腹时痛,连及腰部,舌紫暗有瘀斑,边有齿痕,苔黄厚腻,脉沉缓兼涩。思此为先有瘀血,后有湿浊之邪入于血分,虽有漏下,实证仍在,先祛其邪为主,当归芍药散改汤加味:
当归20 赤芍40 川芎15
泽泻30 茯苓30 白术20
益母草30 管仲30 黄柏20
两副。

管仲是杜仲?
还有版主用人参的地方都用了沙参来代,不知道是为了给病人省钱,还是其他?
228
发表于 2008-4-9 19:05 | 只看该作者

中医门诊日志(已解密)

经方运用的不错,不过量大的让人出汗.:L
229
发表于 2008-4-9 21:20 | 只看该作者

中医门诊日志(已解密)

管仲
【管仲的功效介绍】:
管仲 (《滇南本草》)
【异名】番白叶(《滇南本草》),翻白地榆、槟榔仁(《滇南本草》)整理本),翻背白草、白头翁、涩疙瘩(《贵州民间药物》),地管子(《云南思茅中草药选》),地摈榔、白地榆(《云南中草药选》)。
   
【来源】为蔷薇科植物亮叶委陵菜的根或带根全草。
   
【植物形态】亮叶委陵菜多年生草本。
   根肥大,圆锥形或不规则圆柱形,紫棕色。
   茎直立,表面密被黄白色绵毛。
   单数羽状复叶,基生;叶柄长2.4~3.5厘米,表面被白色绵毛;顶端小叶最大,大的小叶片之间,常隔2~4对小的小叶片,小时片倒卵形至阔椭圆形,先端**,基部阔楔形。
   边缘有尖锯齿,上面浓绿色,下面白色,均被绵毛。
   聚牵花序顶生;花黄色,直径约2厘米;萼绿色,5裂,裂片倒卵圆形至椭圆形,副萼片较小,5裂。
   卵状披钟形,两面均被黄白色绵毛;花瓣5枚,阔倒卵形;雄、雌蕊多数,聚生在白色花托上。
   瘦果细小,多数,淡褐色,为宿萼所包围。
   花期夏秋。
    生于山坡、路边。
   分布云南、贵州、四川、[根据相关法规进行屏蔽]。
   
【性味】⑦《滇南本草》:性寒,味苦涩。
    ②《云南思茅中草药选》:苦涩,平。
   
【功用主治-管仲的功效】清热消炎,凉血止血。
   治赤白痢疾,肠炎,胃痛,肺结核咯血,鼻衄,便血,血崩,外伤出血,疔疮。
    ①《滇南本草》:治血崩,白带,大肠下血,用新瓦焙;治面寒疼,烧酒为引。
    ②《贵州民间药物》:治痢疾,疔疮,风湿。
    ③《云南思茅中草药选》:清热止血,消炎收敛。
   治痢疾,肠炎,胃痛,咯血,吐血,外伤出血,痛经。
    ④《云南中草药选》:凉血止血,收敛止泻。
   治肺结核咯血,吐血,鼻衄,消化不良,贫血,赤白痢疾。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0.5~1两;研末,3~5分;或浸酒。
   外用:捣敷或研末撒。
   
【选方】①治痢疾:鲜翻背白草一两。
   加水煎好。
   将适量红糖放于锅中,加酒二两,点燃烧过,再兑入已煎好的药水,然后服用。
    ②治疔疮:鲜翻背白草,捣烂敷患处,留头,干则换之。
    ③治风湿痛:翻背白草根三两。
   泡酒服。
   (①方以下出《贵州民间药物》) ④治外伤出血:翻白叶根,研粉撒。
   (《云南思茅中草药选》)
230
发表于 2008-4-10 10:28 | 只看该作者

中医门诊日志(已解密)

又见斑竹好案 先睹为快
231
发表于 2008-4-10 10:32 | 只看该作者

中医门诊日志(已解密)

赵**,男,47岁,人瘦,下水撒水稻受寒后,四末冷痛,手比脚重,天冷时则冰凉痛甚,头昏无力,脉微细沉欲绝。舌淡嫩苔少。此为厥阴虚寒,当归四逆汤去木通加味:
当归30 细辛30 桂枝40
赤芍40 鸡血藤30 独活30
炙草15 生姜40 大枣40
一副。

请教一下这个量就是分温三服 每次细辛也有10克 黑斑这个用法有没有防止副作用的一些经验可以分享 谢谢
232
发表于 2008-4-10 11:02 | 只看该作者

中医门诊日志(已解密)

黑糊糊老师,您运用经方治外感病出神入化,患者往往覆杯而愈,实在让我佩服的五体投地!:victory: :victory: :victory:然而,对骨质增生和椎间盘突出之类的慢性病,从您的医案看,也往往是一两剂中药告捷,果真如此吗?有无复诊?敬请回帖!:handshake
233
发表于 2008-4-10 12:20 | 只看该作者

中医门诊日志(已解密)

回上面两位的:
我发到这里的,凡是没特别交待的,全是一天量,不是一次量。

对骨质增生和椎间盘突出之类的慢性病,只能缓解症状,骨质增生真治好的我没见过,所以说治疗,也只是治疗其发生的并发症状,解除部分痛苦,就达到目的了,其中会有许多人吃药后几年不再发病的,部分患者还会有其它治疗相配合,比如牵引,但多数是做为医嘱告诉病人自己去做,把方法说清楚,他们都可以自己办到。另外就是平时该注意的内容,也要交待清楚,对预防再发很有帮助。这些内容我想是每个医生必须做的事,但不需要写进医案。
234
发表于 2008-4-10 14:25 | 只看该作者

中医门诊日志(已解密)

原帖由 xiexiecn 于 2008-4-9 18:44 发表

:L 麻烦版主解释一下, 苍术、防风看不太懂为啥要用。


口唇者,脾之官,以苍术防风合入滋润药中,一是从引经考虑,二是从病因上看,腠理闭塞,则汗不出,舌焦唇槁,以风药可以防滋腻太过,同时也开发腠理,所谓辛以润之。

管仲是杜仲?
不是杜仲,前面已经引用有资料。是一种草药。
还有版主用人参的地方都用了沙参来代,不知道是为了给病人省钱,还是其他?
用沙参代人参用,只是根据需要的用法,在不必用人参时,沙参代人参也不失为了种办法,用党参代人参现在也成为大家的共识,我觉得只要病情没特别要求的情况下,用党参、沙参、西洋参等均可以代替人参用。所谓宁失其药,不失其方,宁失其方,不失其法。
收到2朵
235
发表于 2008-4-10 21:35 | 只看该作者

中医门诊日志(已解密)

斑竹你好;看你的门诊日志.深感你的中医功底,对你的言传心教.佩服'.斑竹能否把复诊的体征.舌象脉象发出来?
236
发表于 2008-4-10 22:39 | 只看该作者

中医门诊日志(已解密)

疗效如何啊有待考证
237
发表于 2008-4-11 09:50 | 只看该作者

中医门诊日志(已解密)

原帖由 黑糊糊 于 2008-4-9 16:45 发表
钱**,男,30岁,咳嗽咯稀,流鼻涕如水,鼻痒,无身痛发热,脉滑。病已四天,没见到更严重表现,当不了了之,服药看似没有必要,但病人坚持,就开小青龙汤一剂,小青龙汤不加减,原方八味药各20克,依法煎服。病减则药减量,可以尽剂。

此人服药一次后,症状差不多就消失,后减量延时把剩余的药服完,昨天带另一人来开中药。

原帖由 黑糊糊 于 2008-4-9 16:45 发表
赵**,男,47岁,人瘦,下水撒水稻受寒后,四末冷痛,手比脚重,天冷时则冰凉痛甚,头昏无力,脉微细沉欲绝。舌淡嫩苔少。此为厥阴虚寒,当归四逆汤去木通加味:
当归30 细辛30 桂枝40
赤芍40 鸡血藤30 独活30
炙草15 生姜40 大枣40
一副。

昨天来复诊,症状减轻,脉已出,改黄芪建中汤:
黄芪60 桂枝40 赤芍40
生姜50 炙草15 大枣30
麦芽糖60

原帖由 黑糊糊 于 2008-4-9 16:45 发表
陶**,男,45岁,体瘦,面红,鼻梁上满布血丝,成网状分布,两侧达外眦下,舌红,中有多处凹陷,苔厚腻满舌面根部苔黑,脉来弦硬如石,寸脉浮,关脉小细沉紧,初摸到此脉时感觉不对,查体见心下石硬,轻微压痛,两肋扣痛。此病当为脏结,不敢看,特记之。

此人经市医院确诊为肝癌,下一步该如何处理,他自己也拿不定主意。:Q
238
发表于 2008-4-11 15:04 | 只看该作者

中医门诊日志(已解密)

真的不错
239
发表于 2008-4-11 15:40 | 只看该作者

中医门诊日志(已解密)

很好,可以适用,继续支持。
240
发表于 2008-4-12 12:31 | 只看该作者

中医门诊日志(已解密)

辛苦了,以后可以多发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6-16 19:30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