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2847|回复: 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分享】中医基础试题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05-8-24 13:3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以下哪一项为失神的表现
A.目光暗淡
B.精神充沛
C.面色红润
D.表情活泼
E.神态清晰
答案 A
2 以下哪一项为有神的表现
A.目光暗淡
B.精神萎靡
C.神志恍惚
D.表情活泼
E.面色晦暗
答案 D
3 两颧潮红,见于
A.虚阳上越
B.阳虚发热
C.阴虚内热
D.阳明实热
E.心火亢盛
答案 C
4 面色黄而虚浮,多见于
A.气血两虚
B.寒湿郁滞
C.湿热交蒸
D.脾胃虚寒
E.以上都不是
答案 D
5 五色分属五脏,则赤色属
A.心
B.肺
C.肝
D.脾
E.肾
答案 A
6 五色分属五脏,则黄色属
A.心
B.肺
C.肝
D.脾
E.肾
答案 D
7 以下哪一项证侯不是“青色”的主证
A.瘀血证
B.痛证
C.寒证
D.惊风证
E.脾虚证
答案 E
8 以下哪一项病证不是“白色”的主证
A.肺病
B.失血证
C.寒证
D.肾病
E.虚证
答案 D
9 以下哪一项病证不是“黑色”的主证
A.脾病
B.痛证
C.寒证
D.肾病
E.水气
答案 A
10 诊断为正常舌象,哪一项是错误的
A.舌质淡红
B.舌苔薄白
C.舌体活动灵活
D.舌体柔软
E.舌质娇嫩
答案 E
11 观察舌苔以辨别病情轻重、病势顺逆的主要依据是
A.舌苔的厚薄
B.舌苔是否剥脱
C.舌苔有根无根
D.舌苔的颜色
E.舌苔的润燥
答案 C
12 观察舌苔以辨别疾病寒热属性的主要依据是
A.舌苔的润燥
B.舌苔的厚薄
C.舌苔有根无根
D.舌苔的颜色
E.舌苔是否剥脱
答案 D
13 望舌以辨别疾病虚实属性,主要观察
A.舌质的老嫩
B.舌体的肥瘦
C.舌苔的厚薄
D.舌质的颜色
E.舌苔的润燥
答案 A
14 热入营血或阴虚火旺的舌象是
A.红舌
B.紫舌
C.降舌
D.淡红舌
E.青紫舌
答案 C
15 舌质红,苔黄腻,多见于
A.里热炽盛
B.湿热内蕴
C.阴虚火旺
D.寒湿阻滞
E.以上都不是
答案 B
16 舌质淡白,有裂纹,多见于
A.血虚不润
B.脾肾阳虚
C.阴虚火旺
D.热盛伤津
E.以上都不是
答案 A
17 舌质红降,有裂纹,多见于
A.血虚不润
B.脾肾阳虚
C.阴虚火旺
D.热盛伤阴
E.以上都不是
答案 D
18 舌体胖大,边有齿印,多为
A.心血虑
B.肺气虚
C.脾虚湿盛
D.肝血虚
E.肾阴虚
答案 C
19 舌苔花剥而兼有白腻苔,多见于
A.肠胃积滞
B.痰浊未化,正气已伤
C.寒湿内阻,痰饮内停
D.外感热病,湿遏热伏
E.胃之气阴两亏
答案 B
20 口干、咯痰粘稠且量少难出,多见于
A.寒湿证
B.热痰证
C.津液不足证
D.阴虚证
E.燥痰证

答案 E

21 痰白而粘稠,多属

A.燥痰
B.寒痰
C.热痰
D.湿痰
E.津液不足

答案 C

22 脉搏有胃气是指

A.沉取有力
B.从容不迫
C.和缓有力
D.节律一致
E.从容整齐

答案 E

23 脉象浮大中空,如按葱管属于

A.芤脉
B.浮脉
C.虚脉
D.散脉
E.弦脉

答案 A

24 脉来弦长有力,沉取始得,是

A.实脉
B.牢脉
C.紧脉
D.弦脉
E.伏脉

答案 B

25 脉象细软,浮取可得,重按不显者为

A.细脉
B.濡脉
C.微脉
D.虚脉
E.弱脉

答案 B

26 沉涩之脉的主病常为

A.肝郁气滞
B.水饮内结
C.寒凝血淤
D.脾肾阳虚
E.里寒过盛

答案 C

27 浮滑的脉象主病为

A.痰火内蕴
B.湿热内蕴
C.风痰上扰
D.食滞停中
E.痰热互结

答案 C

28 盗汗的病机主要是

A.肺卫失调
B.阴虚阳亢
C.阳气虚衰
D.正邪交争
E.以上都不是

答案 B

29 瘀血阻络的疼痛特点是

A.冷痛
B.重痛
C.游走胀痛
D.固定刺痛
E.隐隐作痛

答案 D

30 血瘀证特有的症状是

A.面色黧黑,肌肤甲错
B.面色苍白,四肢不温
C.唇甲色暗,胸胁胀痛
D.面色青黑,少腹冷痛
E.面色淡白,身倦乏力

答案 A

31 食欲减退,脘腹胀满,嗳腐吞酸,属

A.脾胃虚弱
B.脾湿不运
C.食积内停
D.脾胃湿热
E.肝胆湿热

答案 C

32 五更泄泻,下利清谷,属

A.脾虚不运
B.饮食积滞
C.寒湿内蕴
D.脾肾阳虚
E.肝郁脾虚

答案 D

33 痢疾的特点是

A.滑脱不禁,下利清谷
B.里急后重,便下脓血
C.暴注下泄,色黄恶臭
D.排便不爽,溏结不调
E.腹泻不爽,便溏如糜

答案 B

34 头痛如裹,肢体困重属

A.风寒头痛
B.风热头痛
C.风湿头痛
D.气虚头痛
E.瘀血头痛

答案 C

35 证见壮热,口渴饮冷,面红目赤,烦躁不宁,小便短赤,大便干结,舌红苔黄,脉洪数,属

A.表邪入里
B.里热炽盛
C.热入营血
D.心火亢盛
E.阴虚火旺

答案 B

36 患者神疲乏力,自汗,动则益甚,易感冒,多属

A.卫气虚弱
B.肺气虚弱
C.中气虚衰
D.营卫不和
E.以上都不是

答案 A

37 辨别表证最主要的症状是

A.发热
B.恶寒
C.头痛
D.脉浮
E.舌苔薄白

答案 B

38 辨别表虚证最主要的症状是

A.发热
B.恶寒
C.恶风
D.汗出
E.脉浮

答案 D

39 证见发热恶寒,头痛无汗,舌苔薄白,脉浮紧,多属

A.风邪袭表
B.风湿犯表
C.风寒束表
D.风热客表
E.风燥侵表

答案 C

40 辨寒热的意义是

A.辨病因
B.辨病位
C.辨病性
D.辨标本缓急
E.辨正邪关系

答案 C

41 真寒假热的病机是

A.阴盛格阳
B.阴盛阳虚
C.阳气暴脱
D.阴阳俱衰
E.以上均不是

答案 A

42 真热假寒的病机是

A.热盛伤津耗气,以致阳虚而寒
B.阳热内盛,格阴于外
C.阳气内郁,阳不外达所致
D.邪热深陷于里而表寒未解
E.以上都不是

答案 B

43 虚证的病理特点是

A.邪正交争
B.正邪相持
C.正虚邪盛
D.正虚邪不盛
E.邪盛伤正

答案 D

44 阳虚与气虚的主要区别是

A.有无神疲乏力
B.有无少气懒言
C.寒象是否明显
D.舌质是否淡嫩
E.小便是否清长

答案 C

45 由脾虚不运致痰湿停积的证侯属

A.因虚致实
B.虚中挟实
C.实中挟虚
D.由实致虚
E.虚实并重

答案 A

46 头晕目眩,口苦呕恶,烦躁不寐,惊悸不宁,胸闷喜太息,苔黄腻,脉弦滑,属

A.肝阳上亢
B.肝胆湿热
C.胆郁痰扰
D.肝胃不和
E.以上都不是

答案 C

47 胸胁灼痛,急躁易怒,头晕口苦,咳嗽阵作,痰少而黄,舌红苔黄,脉弦数,属

A.热邪壅肺
B.胆郁痰扰
C.肝火上炎
D.肝胆湿热
E.肝火犯肺

答案 E

48 营分证的发热是

A.发热微恶风寒
B.日晡潮热
C.身热不扬
D.骨蒸潮热
E.身热夜甚

答案 E

49 痫证的病机是

A.痰迷心窍,肝风内动
B.痰热内蕴,扰乱心神
C.七情郁结,气机闭阻
D.痰气凝结,蒙蔽心窍
E.以上都不是

答案 A

50 患者发病三天,咳嗽少痰,口咽干燥,微恶风寒,苔薄少津,证属

A.肺热伤津
B.肺阴亏虚
C.风热犯肺
D.风寒犯肺
E.燥邪犯肺

答案 E
2# 沙发
发表于 2005-8-24 13:38 | 只看该作者
51 患者发病三天,证见发热恶风,头痛有汗,咽疼口干,舌边尖红,脉浮数,属

A.表虚证
B.表热证
C.里虚热证
D.里实热证
E.以上都不是

答案 B

52 发热、胸痛、咳喘,痰稠而黄,鼻煽气促,其病机是

A.燥邪伤肺,肺失濡润
B.痰热壅肺,肺失宣降
C.热邪袭肺,阻遏气机
D.痰饮阻肺,肺失宣降
E.以上都不是

答案 B

53 下列那项不属心阳虚证

A.脉结代
B.心悸气短
C.心胸憋闷灼痛
D.舌淡胖嫩
E.面色滞暗

答案 C

54 证见脘胁胀闷疼痛,嗳气呃逆,烦躁易怒,嘈杂纳少,舌红苔薄黄,脉弦数,属

A.肝胃不和
B.脾胃气虚
C.肝脾不调
D.胃实寒证
E.饮食积滞

答案 A

55 证见形寒肢冷,心悸怔忡,唇甲青紫,舌苔白滑,脉沉微,属

A.脾肾阳虚
B.心阳虚
C.脾阳虚
D.肾阳虚
E.心肾阳虚

答案 E

56 脾胃湿热的口渴特点是

A.口淡不渴
B.欲饮不咽
C.大渴引饮
D.渴喜热饮
E.渴不多饮

答案 E

57 消渴病口渴特点是

A.口淡不渴
B.欲饮不咽
C.大渴引饮
D.渴喜热饮
E.渴不多饮

答案 C

58 血虚生风,阴虚动风,肝阳化风,热极生风,均能见到的症状是

A.形体消瘦
B.四肢麻木
C.筋脉拘急
D.腰膝酸软
E.眩晕耳鸣

答案 C

59 妇女带下清稀,量多色白,多属

A.肾阳亏虚
B.寒湿邪盛
C.湿热下注
D.脾虚湿注
E.肝胆湿热

答案 D

60 症见手足疼痛,肤色紫暗发凉,得温痛减,月经衍期,经色暗紫,脉沉迟而涩,属

A.血虚证
B.血瘀证
C.血寒证
D.气滞血瘀证
E.以上都不是

答案 B


61 症见头晕耳鸣,两目干涩,胁肋灼痛,面部烘热,脉弦细数,属

A.肝火上炎
B.肝阳上亢
C.肝血虚
D.肝阴虚
E.肝肾阴虚

答案 D

62 肝阳上亢的主要症状是

A.眩晕耳鸣,头痛且胀,面红目赤
B.眩晕头痛,时作时止
C.眩晕,头痛如裹,泛吐涎沫
D.眩晕,头痛不休,伴有恶寒发热
E.眩晕耳鸣,失眠多梦,腰膝酸软

答案 A

63 寒滞肝脉的临床特征是

A.手足麻木
B.睾丸肿胀热痛
C.睾丸坠胀冷痛
D.胁肋胀痛
E.以上都不是

答案 C

64 症见五心烦热,潮热盗汗,失眠多梦,健忘耳鸣,遗精腰酸,舌红苔少,脉细数,属

A.肝肾阴虚,
B.肾阴虚证
C.心阴虚证
D.心肾不交
E.心火亢盛

答案 D

65 下列那一证侯可无“腰膝酸软”症

A.肾阳虚
B.肾阴虚
C.脾阳虚
D.脾肾阳虚
E.肾气虚

答案 C

66 症见腰膝酸软,小便频数而清,尿后余沥不尽,舌淡脉弱,属

A.肾气不固
B.肝肾阴虚
C.肾阳虚
D.脾肾阳虚
E.肾精不足

答案 A

67 手足抽搐,颈项强直,角弓反张,舌红降,脉弦数有力,属

A.肝阳上亢
B.血虚生风
C.肝阳化风
D.热极生风
E.阴虚动风

答案 D

68 症见腹痛骤起,剧烈拘急,得温痛减,遇寒加甚,恶寒,手足欠温,口谈不渴,小便清长。舌 苔白腻,脉沉紧。证属

A.湿热壅滞
B.中虚脏寒
C.寒邪内阻
D.气机郁滞
E.瘀血阻滞

答案 C

69 症见腹部胀痛,痞满拒按,胸闷不舒,烦渴引饮,大便秘结,或溏滞不爽,身热自汗,小便短赤。舌苔黄腻,脉滑数。证属

A.寒邪内阻
B.湿热壅滞
C.气机郁滞
D.饮食停滞
E. 瘀血阻滞

答案 B

70 症见咳嗽气粗,咯痰粘白或黄,咽痛或咳声嘶哑,或有发热,微恶风寒,口微渴。舌尖红,舌 苔薄白或黄,脉浮数。证属

A.风寒袭肺
B.风热犯肺
C.痰热壅肺
D.肝火犯肺
E.燥邪伤肺

答案 C

71 症见干咳少痰,咯痰不爽,鼻咽干燥,口干。舌尖红,舌苔薄 黄少津,脉细数。证属

A.风热犯肺
B.风寒袭肺
C.燥邪伤肺
D.肺阴亏虚
E.肺气亏虚

答案 C

72 症见病久咳声低微,咳而伴喘,咯痰清稀色白,食少,气短胸闷,神倦乏力。自汗畏寒。舌淡嫩,舌苔白,脉弱。证属

A.肺阴亏虚
B.风热犯肺
C.风寒袭肺
D.肺气亏虚
E.痰湿蕴肺

答案 D

73 症见呼多吸少,咳嗽无力,动则尤甚,吐痰清稀,声低自汗,或尿随咳出。舌淡紫,脉微疾。证属

A.风寒袭肺
B.风热犯肺
C.痰湿阻肺
D.肺脾两虚
E.肺肾两虚

答案 E

74 症见喘咳胸闷,痰多易咯,痰粘或咯吐不爽,胸中窒闷,口腻,脘痞腹胀。舌淡,舌苔白腻,脉弦滑。证属

A.风寒袭肺
B.风热犯肺
C.痰湿蕴肺
D.肺脾两虚
E.肺肾两虚

答案 C

75 症见喘促日久,心悸怔忡,动则喘咳,气不接续,胸闷如窒,不能平卧,痰多而粘,或心烦不 寐,唇甲紫绀。舌紫或舌红,少苔,脉微疾或结代。证属

A.风寒袭肺
B.水气凌心
C.痰湿阻肺
D.肺脾两虚
E.肺肾两虚

答案

76 症见气喘息涌,痰多呈泡沫状,胸满不能平卧,肢体浮肿,心悸怔仲,尿少肢冷。舌苔白滑, 脉弦细数。证属

A.风寒袭肺
B.水气凌心
C.痰湿阻肺
D.肺脾两虚
E.肺肾两虚

答案 B

77 症见胃脘灼痛或痞满胀痛,嘈杂吐酸,心烦口渴,口苦口臭,牙龈肿痛,尿黄。舌红,舌苔黄 腻,脉数。证属

A.肝胃气滞
B.胃热炽盛
C.食滞胃肠
D.脾胃不和
E.以上都不是

答案 B

78 症见胃脘胀痛,痞闷厌食,嗳腐吞酸或呕吐不消化食物,吐后痛缓,肠鸣矢气,泻下不爽, 臭如败卵。舌苔厚腻,脉滑或实。证属

A.寒邪犯胃
B.肝胃气滞
C.胃热炽盛
D.脾胃不和
E.食滞胃肠

答案 E

79 症见胃痛绵绵,空腹为甚,得食则缓,喜温喜按,泛吐清水,神疲乏力,腹胀食少,畏冷肢凉,大便多溏。舌淡,舌苔白润,脉沉细。证属

A.寒邪犯胃
B.食滞胃肠
C.胃阴亏虚
D.脾胃虚寒
E.肝胃气滞

答案 D

80 症见吐血反复不止,时轻时重,血色暗淡,胃脘隐痛,喜按,神疲畏寒,心悸气短,自汗,便溏色黑,面色苍白。舌淡,舌苔白,脉弱。证属

A.胃热炽盛
B.肝火犯胃
C.瘀阻胃络
D.脾不统血
E.肝胃阴虚

答案 D

81 症见脘腹胀痛,泛吐痰诞,口淡无味,腹胀便溏,乏力肢软。舌淡红,舌苔白腻,脉濡滑或弦滑。证属

A.肝胃不和
B.脾虚痰湿
C.寒邪犯胃
D.脾胃虚寒
E.湿热壅滞

答案 B

82 症见胃脘灼热,嘈杂疼痛,口干咽燥,形体消瘦,五心烦热,大便干燥。舌红绛或光红,苔剥 或少津,脉细弦或细数。证属

A.脾虚痰湿
B.胃热阴虚
C.胃热炽盛
D.胃阴亏虚
E.肝胃不和

答案 B

83 症见面色无华,全身乏力,心悸气短,头晕目眩,虚烦不寐,自汗盗汗,纳少乏味,舌淡,少苔,脉细弱。证属

A.脾阳虚
B.脾气虚
C.气阴两虚
D.气血两虚
E.阴血亏虚

答案 D

84 症见身目发黄,发热,口苦,胁肋胀痛,或胁下有痞块,纳呆呕恶,厌食油腻,尿黄。舌红,舌 苔黄腻,脉滑数。证属

A.肝胆湿热
B.肝胃不和
C.湿热蕴脾
D.肝阳上亢
E.心火亢盛

答案 A

85 症见胁胀作痛,腹胀食少,或纳食不化,便溏不爽,或便后痛减,情绪抑郁。舌苔白腻,脉弦细。证属

A.肝胃不和
B.肝郁脾虚
C.寒湿困脾
D.湿热蕴脾
E.脾不健运

答案 B

86 症见眩晕耳鸣,五心烦热,低热颧红,腰膝酸软,少寐盗汗。舌红,少苔,脉弦细数。证属

A.气血两虚
B.气阴两虚
C.肺肾阴虚
D.脾肾阳虚
E.肝肾阴虚

答案 E

87 症见畏冷肢凉,面色不华,腰酸,腹部冷痛,久泄久痢,或完谷不化,浮肿少尿,阳痿早泄。 舌淡胖,舌苔白滑,脉沉迟无力。 证属

A.肝肾阴虚
B.肾气不固
C.心肾阳虚
D.脾肾阳虚
E.脾阳虚

答案 D

88 症见面色晦暗,或见赤缕红丝,胁肋痞块作痛,肢体不利,女子行经腹痛或经血有块。舌紫 或有瘀斑,脉细涩。证属

A.气虚血瘀
B.瘀血阻络
C.气滞血瘀
D.肝气郁结
E.以上都不是

答案 B

89 症见面色淡白,身倦乏力,少气懒言,痛如**,痛处不移,舌淡暗,脉沉涩。证属

A.肝气郁结
B.气滞血瘀
C.气虚血瘀
D.瘀血阻络
E.脾气虚

答案 C

90 症见胸胁胀闷,走窜疼痛,性情急躁,胁下痞块,刺痛拒按,舌紫暗,脉涩。证属

A.气滞血瘀
B.气虚血瘀
C.肝经血瘀
D.肝气郁结
E.瘀血阻络

答案 A

91 症见面肢浮肿,少气乏力,腰膝酸软易感冒。舌淡,舌苔红润有齿痕,脉细弱。属

A.脾肾阳虚,水湿泛滥
B.肺肾气虚,水湿内停
C.脾气亏虚,运化不力
D.肝肾阴虚,湿热留恋
E.以上都不是

答案 B

92 症见畏寒肢冷,浮肿明显,纳呆,便溏,腰酸腿软。舌淡胖,脉沉细。属

A.脾肾阳虚,水湿泛滥
B.肝肾阴虚,湿热留恋
C.肺肾气虚,水湿内停
D.脾气亏虚,运化不力
E.以上都不是

答案 A

93 症见眩晕,耳鸣,目干涩或视物模糊,口干咽燥,腰脊酸楚,小便黄赤,大便干结。舌红,少苔或舌苔黄腻,脉弦细带数。属

A.肺肾气虚,水湿内停
B.脾肾阳虚,水湿泛滥
C.肝肾阴虚,湿热留恋
D.肝血亏虚,头目失养
E.以上都不是

答案 C

94 症见胸闷身重,口淡纳减,渴不多饮,小便不利,或有低热;舌苔白腻少津或舌苔腻略黄, 脉濡滑略数。属

A.湿邪阻滞,热重于湿
B.湿邪阻滞,湿重于热
C.寒湿困阻,脾运失健
D.暑湿内蕴,脾运失健
E.以上都不是

答案 B

95 症见胸闷纳呆,口渴欲饮,腹胀,小溲短赤,大便不爽。舌红,舌苔黄腻,脉濡滑而数。属

A.湿邪阻滞,热重于湿
B.湿邪阻滞,湿重于热
C.寒湿困阻,脾运失健
D.暑湿内蕴,脾运失健
E.以上都不是

答案 A
3# 板凳
发表于 2005-8-24 13:39 | 只看该作者
96 症见心胸阵痛,如刺如绞,固定不移,入夜为甚,伴有胸闷心悸、面色晦暗。舌紫暗,或有瘀斑,舌下络脉青紫,脉沉涩或结代。证属

A.寒滞心脉
B.心血瘀阻
C.痰阻心脉
D.心气亏虚
E.心肾阳虚

答案 B

97 症见心胸痛如缩窄。遇寒而作,形寒肢冷,胸闷心悸,甚则喘息不得卧。舌淡,舌苔白滑,脉 沉细或弦紧。证属

A.心血瘀阻
B.痰阻心脉
C.心气亏虚
D.寒滞心脉
E.心肾阳虚

答案 D

98 症见心胸窒闷或如物压,气短喘促,形体肥胖,肢体沉重,脘痞,痰多口粘。舌苔浊腻,脉滑。证属

A.痰阻心脉
B.心血瘀阻
C.寒滞心脉
D.心肾阳虚
E.心气亏虚

答案 A

99 症见胸闷气短,遇寒则痛,心痛彻背,形寒肢冷,动则气喘,心悸汗出,不能平卧,腰酸乏 力,面浮足肿。舌淡胖,舌苔薄白,脉沉细。证属

A.寒滞心脉
B.心血瘀阻
C.心肾阳虚
D.心肾阴虚
E.心气亏虚

答案 C

100 症见心胸隐痛,久发不愈,心悸盗汗,心烦少寐,腰酸膝软,耳鸣头晕,气短乏力。舌红,少苔,脉细数。证属

A.心肾阳虚
B.心肾阴虚
C.心气亏虚
D.痰阻心脉
E.心血瘀阻

答案 B

101 症见心悸因惊恐而发,悸动不安,气短自汗,神倦乏力,少寐多梦。舌淡,舌苔薄白,脉细弦。 证属

A.心脾两虚
B.心肾不交
C.心胆气虚
D.心阳亏虚
E.心血瘀阻

答案 C

102 症见心悸不安,失眠健忘,头晕乏力,气短易汗,纳少胸闷。舌淡红,舌苔薄白, 脉细弱。证属

A.心肾不交
B.心胆气虚
C.心脾两虚
D.心血瘀阻
E.心阳亏虚

答案 C

103 症见心悸不宁,思虑劳心尤甚,心中烦热,少寐多梦,头晕目眩,耳鸣口干,烘热汗出。舌 红,舌苔薄黄,脉细弦数。证属

A.心胆气虚
B.心脾两虚
C.心阳亏虚
D.心血瘀阻
E.心肾不交

答案 E

104 症见卒然仆倒,不省人事,四肢强痉拘挛,口中有声,口吐白沫,烦躁不安,气高息短,痰鸣 漉漉,口臭便干。舌红或暗红,舌苔黄腻,脉弦滑。证属

A.痰火扰神
B.痰蒙心神
C.痰阻心脉
D.痰气郁结
E.痰热壅肺

答案 A

105 症见卒然仆倒,不省人事,口中有声,口吐白沫,痰鸣 漉漉,舌苔白腻,脉滑。证属

A.痰火扰神
B.痰蒙心神
C.痰阻心脉
D.痰气郁结
E.痰浊上蒙

答案 B

106 症见头晕目眩,头重如裹,视物旋转,胸闷作恶,呕吐痰涎。舌苔白腻,脉弦滑。 证属

A.痰气郁结
B.风痰闭窍
C.痰浊上蒙
D.气虚痰结
E.痰湿蒙窍

答案 C

107 症见精神抑郁,神志呆钝,胸闷叹息,忧虑多疑,自语或不语,不思饮食。舌苔薄白或腻,脉 弦细或弦滑。证属

A.忧郁伤神
B.痰火扰神
C.气虚痰结
D.风痰闭窍
E.痰气郁结

答案 E

108 症见神志恍惚不安,心胸烦闷,多梦易醒,悲忧善哭。舌尖红,舌苔薄白,脉弦细。证属

A.风火闭窍
B.肝气郁结
C.忧郁伤神
D.风痰闭窍
E.痰湿蒙窍

答案 C

109 症见突然神昏迷睡,半身不遂,肢体瘫痪不收。面色晦垢,痰涎壅盛,四肢逆冷。舌暗淡,舌苔白腻,脉沉滑或缓。证属

A.痰湿蒙窍
B.风火闭窍
C.风痰闭窍
D.痰火扰神
E.痰气郁结

答案 A

110 症见突然昏倒,不省人事,两目斜视或直视。面红目赤,肢体强直,口噤,项强,两手握紧 拘急,甚则抽搐,角弓反张。舌红或绛,舌苔黄而燥或焦黑,脉弦数。证属

A.痰火扰神
B.风火闭窍
C.风痰闭窍
D.痰湿蒙窍
E.瘀阻脑络

答案 B
81 寒主收引是指

A.寒性重浊粘滞
B.寒邪损伤阳气
C.寒邪阻滞气机
D.使气机收敛,经络筋脉挛急
E.寒为阴邪,易伤下部

答案 D

82 湿邪致病,病程较长,缠绵难愈,是由于

A.湿邪重浊,留滞机体
B.湿性粘滞,不易祛除
C.湿为阴邪,阻滞气机
D.湿为阴邪,易伤阳气
E.湿性趋下,易袭阴位

答案 B

83 火邪、暑邪共同的致病特点是

A.易耗气伤津
B.易于动血
C.易于挟湿
D.易于生风
E.易于伤肺

答案 A

84 下述哪一点不属淤血致病的临床表现

A.唇甲色淡
B.肌肤甲错
C.刺痛拒按
D.出血,紫绀
E.肿块固定

答案 D

85 气机升降的枢纽是

A.肺肾
B.心肾
C.脾胃
D.肝胆
E.肝肺

答案 C
4
发表于 2005-8-24 13:41 | 只看该作者
86 肺与肝的关系主要表现在

A.气血互用方面
B.气机升降方面
C.血液运行方面
D.精神互养方面
E.以上都不是

答案 B

87 心与肺的关系主要表现在

A.气血互用方面
B.气机升降方面
C.血液运行方面
D.精神互养方面
E.以上都不是

答案 A

88 “肾为气之根”主要是指肾

A.藏精以化气
B.纳气以助肺
C.主水液气化
D.为五脏根本
E.司膀胱开阖

答案 B

89 扶正法邪同时并用的原则是

A.先扶正后祛邪
B.扶正祛邪同时并重
C.以扶正为主,益顾祛邪
D.扶正不留邪,祛邪不伤正
E.以上都不是

答案 D

90 逆证侯性质而治的治则是.正治法
B.反治法
C.从治法
D.反佐法
E.以上都不是61 疾病的发生归结到一点,这就是人体

A.感受了外邪
B.阴阳失调
C.先天禀赋不足
D.正气虚衰
E.生理功能衰减

答案 B

62 中医学概念中的“气”是

A.人体气血津液的总称
B.人体的生理功能
C.构成世界的最基本物质和动力
D.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
E.以上都不是

答案 D

63 气与血的关系主要表现在

A.来源与分布方面
B.先天与后天方面
C.功能与结构方面
D.生化与运行方面
E.以上都不是

答案 D

64 人体最基本、最重要的气是

A.元气
B.宗气
C.营气
D.卫气
E.以上都不是

答案 A

65 元气的化生来源于

A.先天之精
B.后天之精
C.水谷精微
D.脏腑之气
E.肾精

答案 E

66 营气的生理功能是

A.调节体温
B.气化功能
C.构成血液
D.抗御病邪
E.温煦脏腑

答案 C

67 化生血液的最基本的物质是

A.先天之精
B.津液
C.水谷精微
D.营气
E.肾精

答案 C

68 脾胃之气属于

A.元气
B.卫气
C.营气
D.中气
E.宗气

答案 D

69 运行于脉外而散行于全身的气是

A.元气
B.卫气
C.营气
D.宗气
E.中气

答案 B

70 激发和调节各个脏腑经络等生理功能的气是

A.元气
B.卫气
C.营气
D.宗气
E.中气41 主持诸气,总司人体气化的内脏是

A.脑
B.肺
C.三焦
D.脾
E.肾

答案 C

42 下列那一项不是肺的主要生理功能

A.主气、司呼吸
B.主宣发卫气
C.主通调水道
D.主动化水液
E.主治节

答案 D

43 下列那一项不是脾的主要生理功能

A.主统血
B.主藏血
C.主升清
D.主运化水谷
E.主运化水液

答案 B

44 肝主疏泄的主要作用是

A.通调水道
B.运行血液
C.气机调畅
D.情志活动
E.津液代谢

答案 C

45 心和肝的关系主要体现在

A.血液生成和精神情志活动
B.血液运行和精神情志活动
C.血液运行和气机调畅
D.血液生成和气机调畅
E.精血的相互滋生、转化

答案 B

46 脾和肾的关系主要体现在

A.先天和后天的相互资生、促进
B.先天和后天的相互转化、制约
C.水液的代谢和气血的生成
D.气血的生成和津液的输布
E.水液的代谢和呼吸运动

答案 A

47 肺和脾的关系主要体现在

A.血的生成和津液的输布代谢
B.气的生成和津液的输布代谢
C.气血的生成和津液的输布
D.气血的运行和气机的调畅
E.水液的代谢和呼吸运动

答案 B

48 心和肾的关系主要体现在

A.阴阳升降,相互既济
B.动静结合,互为阴阳
C.精血互生,精神互用
D.心火上炎,肾水润下
E.水升克火,生中有克

答案 A

49 肺和肾的关系主要体现在

A.**的生成和气机调畅
B.**的生成和呼吸运动
C.水液的代谢和呼吸运动
D.水液的代谢和气机调畅
E.精气的相互资生、促进

答案 C

50 肝和肾的关系主要体现在

A.血液运行和精神情志活动
B.水液的代谢和气机调畅
C.精血的相互滋生、约制
D.精血的相互滋生、转化
E.水液的代谢和呼吸运动51 胃的特性之一是

A.喜润恶燥主升
B.喜燥恶湿主升
C.喜燥恶湿主降
D.喜润恶燥主降
E.以上都不是

答案 D

52 脾有升清的功能,其“升清”是指

A.宗气的上升与输布
B.水谷精微的上升与输布
C.营气的上升与输布
D.卫气的上升与输布
E.元气的上升与输布

答案 B

53 对全身各脏腑起着温煦生化作用的主要是

A.卫阳
B.肺气
C.心阳
D.胃气
E.肾阳

答案 E

54 病人因生气后,觉胸胁痞满,恶心呕吐, 嗳气不舒,其证属

A.肝脾不和
B.肝气犯胃
C.肝气郁结
D.胃气不降
E.脾气虚弱

答案 B

55 症见腹部冷痛,下利清谷,五更泄泻, 水肿者,常为

A.肺胃两虚
B.脾胃同病
C.肝脾不和
D.脾肾俱病
E.肾、膀胱并病

答案 D

56 脏与脏之间主要表现为气血关系的是

A.脾与肾
B.心与肺
C.肾与肝
D.肝与肺
E.肺与肾

答案 B
5
发表于 2005-8-24 13:41 | 只看该作者
57 先见大便秘结,继发喘咳胸满,多为

A.阳明腑实
B.胃病影响脾
C.大肠病引起肺气不利
D.大小肠俱病
E.肠道津枯

答案 C

58 奇恒之府不包括

A.筋
B.脉
C.骨
D.髓
E.女子胞

答案 A

59 水谷之海是指

A.脾
B.胃
C.大肠
D.小肠
E.六腑

答案 B

60 “水火之宅”是指

A.心
B.肝
C.脾
D.肺
E.肾31 脏象学说主要是研究

A.脏腑的生理特性
B.脏腑的病理特性
C.脏腑的组织结构
D.脏腑的功能关系
E.脏腑生理、病理及其相互关系

答案 E

32 《素问·五脏别论》称为“实而不能满者” 是指

A.脏腑
B.五脏
C.六腑
D.奇恒之腑
E.以上都不是

答案 C

33 除外下列那一项,均为五脏具有的共同特点

A.实而不能满
B.藏精气而不泻
C.可行气于腑
D.实体性器官
E.病则多虚证

答案 A

34 六腑具有的共有特点是

A.藏精气而不泻,实而不能满
B.传化物而不藏,实而不能满
C.传化物而不藏,满而不能实
D.藏精气而不泻,满而不能实
E.为实体性器官,病则多虚证

答案 B

35 “命门之火”是指

A.肺阳
B.心阳
C.肝阳
D.肾阳
E.脾阳

答案 D

36 “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是因为

A.心主血脉
B.心主神志
C.心脉相连
D.心为阳脏
E.心肾相交

答案 B

37 以下哪种说法是错误的

A.肺者,气之本
B.心者,五脏之本
C.肝者,罢极之本
D.脾者,仓禀之本
E.肾者,封藏之本

答案 B

38 肝主疏泄的功能,最主要是关系着

A.情志活动
B.调气机畅
C.运行血液
D.消化功能
E.疏通水道

答案 B

39 症见恶寒、发热、鼻塞、咳嗽、气喘、 脉浮、其证属

A.肺气失宣
B.肺气虚弱
C.脾虚及肺
D.肺肾两虚
E.肾气不足

答案 A

40 “决渎之官”是指

A.小肠
B.大肠
C.三焦
D.胆
E.膀胱21 金气不足,反为木气所衰,属于

A.已所不胜,侮而乘之
B.已之所胜,轻而侮之
C.制已所胜
D.侮所不胜
E.以上都不是

答案 B

22 “见肝之病,知肝传脾”是指

A.木乘土
B.木克土
C.土侮木
D.子病及母
E.母病及子

答案 A

23 按五行生克规律,五味入五脏,多食甘则伤

A.心
B.肺
C.肝
D.脾
E.肾

答案 D

24 按五行生克规律,五味入五脏,多食咸则伤

A.心
B.肺
C.肝
D.脾
E.肾

答案 E

25 按五行生克规律,五味入五脏,多食酸则伤

A.心
B.肺
C.肝
D.脾
E.肾

答案 C

26 按五行生克规律,五味入五脏,多食苦则伤

A.心
B.肺
C.肝
D.脾
E.肾

答案 A

27 五味中入肝的是

A.酸
B.苦
C.甘
D.辛
E.咸

答案 A

28 五味中入肺的是

A.酸
B.苦
C.甘
D.辛
E.咸

答案 D

29 面色青,喜食酸味,脉见弦,可诊为

A.肺病
B.心病
C.肝病
D.脾病
E.肾病

答案 C

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专著是

A.《五十二产病方》
B.《神农本草经》
C.《黄帝内经》
D.《中藏经》
E.《伤寒论》

答案 C

2 中医四大经典著作是

A.《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伤寒论》、《金匮要略》
B.《黄帝内经》、《伤寒论》、《类经》、《难经》 C.《素问》、《灵枢》、《神农本草经》、《伤寒论》
D.《黄帝内经》、《类经》、《难经》、《脉经》
E.《素问》、《灵枢》、《神农本草经》、《中藏经》

答案 A

3 中医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是

A.急则治标、缓则治本
B.辨病与辨证相结合
C.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
D.异病同治和同病异治
E.以上都不是

答案 C

4 中医精气神学说中“神”的含义是指

A.人体生命活动的主宰
B.人的精神意识
C.人体生命的基本物质
D.人体生命活动的动力
E.以上都不是

答案 A

5 中医精气神学说的“精 ” 是指

A.先天之精
B.水谷之精
C.气、血、津、液
D.肾中所藏之精
E.以上都不是

答案 D

6 阴阳学说较准确的说法是

A.中医的经典理论
B.我国古代的一种哲学思想
C.对立统一的世界观
D.唯物论
E.我国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自发的辩证法思想

答案 E

7 事物阴阳两个方面的相互转化是

A.量的变
B.单方面的
C.有条件的
D.绝对的
E.必然的

答案 C

8 《内经》:“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是说明阴阳之间的

A.相互转化
B.相生相克
C.相互对立
D.互根互用
E.消长平衡

答案 D

9 以下哪种情况最易说明阴消阳长的相互转化:

A.一种能量转变成另一种能量
B.水变成冰
C.内转变为外
D.云转为雨
E.物质转化为精神

答案 E

10 根据“诸寒之而热者取之阴”的法则,治宜:

A.热者寒之
B.寒者热之
C.壮水制火
D.益火消阴
E.以上都不是11 病先见持续高热,面红目赤,后突然见 肢厥面白,脉微欲绝,证属

A.阳消阴长
B.阳胜则热
C.阴盛则寒
D.寒极生热
E.重阳必阴

答案 E

12 “重阴必阳”、“重阳必阴”属于

A.阴阳的互根
B.阴阳的对立
C.阴阳的转化
D.阴阳的消长
E.阴阳的相互制约

答案 C

13 古人提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旨在强调

A.春夏重在保养阳气
B.秋冬重在保养阴气
C.保养阳气的重要性
D.保养阴气的重要性
E.调养四时阴阳的重要性

答案 E

14 “孤阴不生,独阳不长”是由于阴阳之间哪种关系失常

A.互根互用
B.消长平衡
C.阴阳交感
D.对立制约
E.相互转化

答案 A

15 防止疾病的基本原则是

A.扶正却邪
B.泻实补虚
C.调理阴阳
D.却除病邪
E.补益正气

答案 C

16 根据五行的生克乘侮规律,若土气不足,则

A.木乘土,金侮土
B.木乘土,水侮土
C.木侮土,水乘土
D.土乘木,水侮土
E.土乘水,木侮木

答案 B

17 根据五行的生克乘侮规律,以下哪种说法是错误的

A.心火不足,肾水可乘之
B.木火刑金
C.肝木乘土
D.心火过亢,可以反侮肺金
E.岁土太过,雨湿流行,肾水受邪

答案 D

18 按五行生克规律,以下哪种说法是错误的

A.火为土之母
B.金为木之所胜
C.水为火之所不胜
D.木为水之子
E.金为土之子

答案 B

19 根据五行的生克乘侮规律制定的治疗法 则以下哪种方法不妥

A.培土生金
B.培土制水
C.泻心火以降肝火
D.补金以生水
E.火制土

答案 E
6
发表于 2005-8-26 13:46 | 只看该作者
还是很好的!!!!!!
7
发表于 2006-1-12 21:02 | 只看该作者
谢谢,是我最需要的啊!辛苦辛苦啊 !发了好多啊!我也打字打的好辛苦啊!(开玩笑啊!  哈哈哈哈   :-))
8
发表于 2006-1-12 21:23 | 只看该作者
用WORD打不是更好吗,打好了就发附件,这样给人下不是更好??
9
发表于 2008-3-3 20:45 | 只看该作者
辛苦了啊。对我是很有用的,谢谢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6-15 02:57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