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5456|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医药诊治] 肝癌中西诊疗常规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06-1-17 17:3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肝癌

1. 病名概念
肝癌系指因肝郁气滞、脾失健运、痰瘀互结、肝脾血瘀、饮食所伤、外感邪毒致使瘤块生长于肝之上,出现胁痛、腹胀、纳减、上腹痞块等主要表现的疾病。对应于西医学原发性肝癌。

2. 诊断
2.1 诊断名称
        中医:肝癌
        西医:原发性肝癌
2.2 中医诊断依据
(1) 病名诊断
主症:右胁疼痛、右胁下或脘腹部积块。
次症:腹胀、消瘦、纳呆、呕恶、乏力、便溏、黄疸、鼓胀。
其他:常有肝炎病史,起病多隐匿。
(2) 证候诊断
        脾虚肝郁证:两胁胀痛,嗳气纳呆,便溏,泛吐酸水,舌淡苔薄白,脉弦。
        气滞血瘀证:右胁下积块,按之质硬,胀痛或刺痛,窜及两胁,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苔薄白,脉弦或涩。
        湿热蕴结证:右胁下积块,增大较快,发热,口苦口干,面目黄如橘子色,小便短赤,大便干或溏,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数。
        湿瘀搏结证:右胁下积块,质硬,腹痛且胀,按之如囊裹水,小便少,或面目黄而晦暗,舌质暗淡,苔白腻滑,脉沉儒。
        肝肾阴虚证:右胁下积块疼痛,低热或午后潮热,五心烦热,或手足心热,口干喜饮,舌红少苔,脉眩细数。
2.3 西医诊断依据
(1)病理诊断:
        肝组织学检查证实为原发性肝癌者
        肝外组织的组织学检查证实为肝细胞癌者
(2)临床诊断:
        如无其他肝癌证据,AFP放射免疫法≥400ng/ml,持续4周,并能排除妊娠、活动性肝病、生殖胚胎源性肿瘤及转移性肝癌者。
        有或无临床表现,B超、CT等影像学检查有明确的肝内实质性占位病变、能排除肝血管瘤和转移性肝癌,并具有下列条件之一者:
        AFP≥200ng/ml
        典型的原发性肝癌影像学表现
        无黄疸而ALP或γ-GT明显增高
        远处有明确的转移性病灶,或有血性腹水或腹水中找到癌细胞
        明确的乙型肝炎(或丙型肝炎)标志阳性的肝硬化

3 分期
3.1 临床分期:
        Ⅰ期(早期或亚临床期):无明确肝癌症状、体征,CT、B超发现单个结节,直径小于5cm者。
        Ⅱ期(中期):症状较轻,一般情况尚好,超过Ⅰ期标准而无Ⅲ期证据者。
        Ⅲ期(晚期:有明显恶病质、黄疸、腹水或肝外转移之一者。
3.2 TNM分期(UICC):
Ⅰ期:T1、N0、M0             Ⅱ期:T2、N0、M0
Ⅲ期A:T3、N0、M0            Ⅲ期B:T1、N1、M0 / T2、N1、M0 / T3、N1、M0
Ⅳ期A:T4、所有N、M0        Ⅳ期B:所有T、所有N、M1
(T、N、M的详细表述略)

4 常见重症及合并症 (详见后)

5 入院指征
(1)        经影像检查发现肝占位病变,或AFP持续≥200ng/ml以上,需排除其他肿瘤进一步确诊者;
(2)        依据病人全身状态、病变范围,有可能进行中西药介入治疗者;
(3)        不适宜手术、介入等治疗的中晚期病人,但经中医药治疗可望提高生存质量或发生并发症需住院治疗者。

6 治疗常规
6.1 一般治疗:
(1)        饮食宜软饭或半流质、清淡饮食、不能进食或营养极差者给予营养支持,可补充葡萄糖,多种维生素、脂肪乳、血浆或白蛋白等。
(2)        伴腹水者可使用利尿剂。
(3)        癌性发热或合并感染,在辨证论治同时,可选用清开灵、柴胡注射液、清热丸(院内制剂),若无效可使用糖皮质激素、消炎痛、扶他林,有感染证据者,可加用抗生素(具体遵循抗生素使用原则)。
(4)        癌性疼痛根据WHO三阶梯止痛原则选药,轻中度癌痛先选用中药止痛剂结合外敷止痛。
(5)        肝功能障碍者,辨证论治同时加用强力宁、护肝片、联苯双脂等。
(6)        其它并发症,根据病情对症治疗。
6.2 中医药治疗
6.2.1 分型论治
(1) 脾虚肝郁型
        治法:健脾疏肝理气
        代表方剂:逍遥散(柴胡疏肝散)合四君子汤加减
        常用药物:党参(太子参)、白术、茯苓、白芍、八月札、柴胡、郁金、北芪、山药、扁豆、薏苡仁、川楝子、枳实等。
        基本处方:党参(或太子参)15克、白术15克、茯苓20克、八月札20克、柴胡15克、北芪20克、山药25克、薏苡仁30克、山楂30克、神曲30克,半夏10克、陈皮10克
(2) 气滞血瘀型
        治法:理气化瘀,软坚散结。
        代表方剂:膈下逐瘀汤或血府逐瘀汤加减。
        常用药物:陈皮、枳实、枳壳、延胡、田七末、大腹皮、川楝子、川芎、红花、桃仁、泽兰、赤芍、莪术、三棱等、鳖甲、猫爪草、全歇、土贝母、山慈菇、土茯苓等。
        基本处方:桃仁15克、川红花10克、当归12克、生地15克、川芎10克、赤芍15克、牛膝15克、柴胡10克、山楂30克、鳖甲20克(先煎)、牡蛎15克(先煎)、甘草6克
(3) 湿热蕴结型
        治法:清热利湿,疏利肝胆。
        代表方剂:茵陈蒿汤合龙胆泻肝汤加减。
        常用药物:茵陈、栀子、大黄、白花蛇舌草、岗稔根、龙胆草、半枝莲、七叶一枝花、虎杖、木通、柴胡、郁金、枳实、牛黄等。
        基本处方:茵陈15克、栀子15克、大黄9克、龙胆草10克、柴胡15克、黄芩10克、枳壳15克、车前草15克、生地10克、泽泻15克、木通10克、甘草6克
(4) 湿瘀搏结型
        治法:健脾利湿,化瘀散结
        代表方剂:茵陈五苓散合桃红四物汤加减。
        常用药物:茵陈、栀子、党参、白术、苍术、茯苓、木通、桃仁、红花、川芎、生地、丹参、赤芍等。
        基本处方:茵陈15克、栀子15克、党参20克、白术20克、苍术20克、茯苓30克、桃仁10克、红花10克、川芎10克、生地30克、赤芍10克、甘草6克。
(5) 肝肾阴虚型
        治法:滋补肝肾
        代表方剂:一贯煎合六味地黄丸加减
        常用药物:生地、沙参、白芍、杞子、麦冬、知母、黄柏、山药、扁豆、云芝、茯苓、丹皮、泽泻等。
        基本处方:生地15克、沙参20克、白芍20克、麦冬15克、当归10克、杞子15克、山萸15克、茯苓15克、山药20克、丹皮10克、泽泻10克、陈皮6克。
6.2.2抗癌中草药:①清热解毒类;
②活血化瘀类;
③软坚散结类;
④化痰类;
⑤补益类等
6.2.3对症用药:①纳差:神曲、炒谷麦牙,焦山楂等;②呕恶:藿香、佩兰、佛手、苏梗、绿萼梅、生姜、半夏、陈皮等;③黄疸:茵陈、山栀、金钱草、田基黄等;④腹水:茯苓皮、车前子、大腹皮、胡萝皮等;⑤疼痛:生蒲黄、五灵脂、延胡等;⑥出血:三七、花蕊石、藕节、血余炭、仙鹤草、茜草、刺猬皮、马鞭草地榆炭等

        肝癌中药处方=辨证基本方+抗癌药+对症药

6.2.4 单方、中成药、专科制剂治疗。
(1)        肝复乐:每次6片,每日3次
(2)        槐耳冲剂:每次1包,每日3次
(3)        木鸡冲剂:每次1包,每日3次
(4)        片仔癀:每日1粒
(5)        安宫牛黄丸:每日1粒
(6)        爱迪注射液30-40毫升加入葡萄糖注射液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
(7)        康莱特100毫升,静脉滴注,每日1-2次。
(8)        榄香烯乳30-40毫升加入葡萄糖注射液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
(9)        华蟾素注射液30-50毫升加入葡萄糖注射液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
(10)        鸦胆子乳30毫升加入葡萄糖注射液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
(11)        院内制剂:扶正抑瘤液、贞芪扶正冲剂等
        选用原则:静脉给药每次选择1种,10-14天后换另1种,一个月为一个疗程;口服中成药每次选择1-2种,可连服2-3个月,为一个疗程。
6.2.5中药介入治疗
(1)肝动脉灌注、栓塞术
        适应证:不能手术切除的肝癌、门脉主干无癌栓、无严重肝硬化及肝功能失代偿、黄疸、腹水者
        常用灌注药物及栓塞剂:莪术油、莪术油微球、康莱特、华蟾素、榄香烯乳、鸦胆子乳、碘油、明胶海绵等
        综合征:抗感染、止痛、退热、补液。院内制剂:肝毒清
(2)超声、DSA、CT等引导下经皮穿刺瘤内注射术
        适应证:出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正常,肝癌肿块较小、单发或3个以下、无腹水、黄疸者。
        常用药物:莪术油、羟基喜树碱、华蟾素及无水酒精或醋酸等。
6.3 西医治疗
6.3.1肝动脉化疗灌注栓塞
        可选用ADM(Epi-ADM, THP), DDP, MMC,5-FU加碘油等药物经肝动脉插管化疗栓塞,亦可经手术插管至肝动脉,每天或隔天灌注以上药物。
        仅用于中药介入研究的对照组,通常尽量选用中药介入。
6.3.2 生物反应修饰剂治疗
        可选用TNF、INF、IL-Ⅱ、TF、胸腺素、左旋咪唑等
        确切疗效尚难以评价,其实中药也有类似作用,因此只在某些经济状况较好的病人考虑使用
6.3.3 放射治疗
        适应证:病变局限、肝硬化不严重者,多用于介入后治疗,或骨转移的姑息治疗。
6.3.4 手术治疗
(1)适应证
        肿瘤局限于一叶或半肝者或经介入治疗后可以行二期手术切除者
        肝功能代偿良好,无明显黄疸、腹水及远处转移者
        心肺功能良好,能耐受手术
(2)手术后康复
        中药调理,适当给予吸氧、葡萄糖、维生素K、白蛋白、抗生素,正确处理引流管、膈下及胸腔积液。
6.4 重症及并发症治疗
(1)        上消化道出血
        一般紧急处理: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镇静;暂禁食;抗休克(输血、输液)
        必要时三腔二囊管压迫止血
        药物止血:①生大黄粉、白芨、三七粉单药或各等份研末,3-6克呈糊状吞服,每日2-3次;②云南白药1克,每日4次,吞服;③垂体后叶素止血;④立止血:首次静脉和肌注各1u,以后每日1次肌注;⑤善得定止血;⑥其它:凝血酶、维生素K1、止血芳酸、6-氨基己酸
        内镜下止血
(2)        肝癌结节自发性破裂
        一般紧急处理:同“上消化道出血”
        全身止血:立止血、善得定、凝血酶、维生素K1、止血芳酸、6-氨基己酸等
        局部止血:①8%正肾素盐水100ml,i.p.,1次/h,连续3次。若有效以后每日3次,每次100ml,连用2日;②凝血酶8000-20000u加生理盐水10-40 ml,i.p.,1次/1-6h;③立止血:每次1u加生理盐水10ml,i.p.,1次可维持24h。
        止痛药物的应用:度冷丁50-100mg,i.m.或**10mg,i.m.
        急诊肝动脉栓塞及手术止血
(3)        肝昏迷
        中医中药:①紫雪丹或安宫牛黄丸3-6克,2-3次/日,适宜高热、抽搐、昏迷;②清开灵注射液60ml加入葡萄糖液中静点,1-2次/日;③醒脑静10ml加入葡萄糖液中静点,1-2次/日;④中药灌肠:大黄、芒硝、枳实各30克,板蓝根20克,丹皮20克煎汁400ml加食醋20ml,分2次灌肠,每次保留20-30分钟。
        西医处理原则:①去除诱因;②护肝及支持疗法;③降血氨治疗
(4)        肝肾综合症
        中药灌肠:大黄45克(后下)、黄芩20克、槐花15克、白头翁30克、苏叶15克、生牡蛎30克(先煎)水煎取汁150-200ml保留灌肠每日1次,10日/疗程
        复方丹参注射液,川芎嗪注射液,20ml加入液体中静点,1次/日
        西医一般处理原则:①低蛋白高碳水化合物多维生素饮食;②补高糖以足够能量;③控制入水量;④停用相关不利肾功能药物;⑤包醛氧淀粉;⑥改善肝功能;⑦补充血容量;⑧控制感染
        以血管活性药物增加肾血流量:①八肽加压素:适宜低血压者;②多巴胺与酚妥拉明合用:相互抵消升压和降压作用
        腹腔穿刺治疗:①少量多次放腹水;②放腹水与扩容合用以增效;③放少量腹水后注药:速尿40-200mg、多巴胺20-40mg、654-2注射液5-10mg,**5-10mg,可增加利尿作用;③癌性腹水:可选用康莱特、榄香烯、华蟾素等中药腹腔注射
        透析疗法:指证为:液体负荷过重;高血钾;氮质血症;严重酸中毒;昏迷、脑病等
        肝癌痛:中药配合WHO推荐的癌痛三阶梯止痛疗法
        门脉高压、脾肿大:介入脾动脉栓塞

1 展开 喜欢他/她就送朵鲜花吧,赠人玫瑰,手有余香!鲜花排行

收到1朵
2# 沙发
发表于 2006-1-17 20:59 | 只看该作者
谢谢!  基础的东西,建议大家都看看.
3# 板凳
发表于 2006-1-18 18:48 | 只看该作者
谢谢楼主,已学习。
4
发表于 2009-2-10 19:15 | 只看该作者
谢谢楼主的无私奉献!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6-2 09:27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