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12988|回复: 11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基础知识] 经络到底是什么?疑问是非猜测,到底谁说的对呢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17-9-5 15:5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四川中医药 于 2017-9-7 15:14 编辑

   了解经络,先要了解人体的脉道是什么?

  《黄帝内经 素问 脉要精微论》:“夫脉者,血之府也。”。脉道,就是血脉。就是血管。
2# 沙发
发表于 2017-9-5 15:56 | 只看该作者
经络就是血管,
3# 板凳
发表于 2017-9-5 19:13 | 只看该作者

按你的说法针灸就是扎血管了,扎血管怎么会不出血呢,由此可看经络就是血管是多么荒唐可笑
4
发表于 2017-9-5 19:1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四川中医药 于 2017-9-5 19:34 编辑
小白头翁 发表于 2017-9-5 19:13
按你的说法针灸就是扎血管了,扎血管怎么会不出血呢,由此可看经络就是血管是多么荒唐可笑

我是按经典来解读的。我看看。
5
发表于 2017-9-5 19:4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四川中医药 于 2017-9-5 20:01 编辑

皮毛毛孔不属于脉吧?肺连全身毛孔。称呼为脉的,都是气血。针灸到底刺的是毛孔吗?不太可能。
刺的是筋?也不太可能。刺的是肉么?当然是有肉。
到底刺的什么?
最大可能就是深处血管等类血管处。就是控制气血流通。针灸的针很细,一般不会出现流血。
只有刺血管才能产生巨大影响。不同穴位的进针深度不同,四肢一般进针深,头部身体浅。针灸是放气,不是放血。血液太多,放那点根本不管用,主要是血管内气压有巨大影响。浓密的血液未必就能溢出。
某部分气压紊乱或高造成病变,放一下,就好了。和理气功效一样。
还有一些是**脏腑,提高气血运行动力,活血之类,主要是让气运行加速。
6
发表于 2017-9-5 20:02 | 只看该作者
四川中医药 发表于 2017-9-5 19:17
我是按经典来解读的。我看看。

你对经典读懂了吗,能读懂经典的人已经是大家了,读经典不能只看文字,应多琢磨其背后的故事,古文字往往多意,一不留神就误入歧途,中医经典就更复杂,往往一个字就代表一个临床全过程,比如复脉汤为什么用火麻仁只有经过临床才会理解古人的用意。所以只从字面理解经典大多会误入歧途
7
发表于 2017-9-5 20:07 | 只看该作者
四川中医药 发表于 2017-9-5 19:42
皮毛毛孔不属于脉吧?肺连全身毛孔。称呼为脉的,都是气血。针灸到底刺的是毛孔吗?不太可能。
刺的是筋? ...

针灸扎头治脚病,扎脚治头病,如果是扎血管,这种舍近求远是不是太愚蠢了,难道病处没有血管
8
发表于 2017-9-5 20:08 | 只看该作者
小白头翁 发表于 2017-9-5 20:02
你对经典读懂了吗,能读懂经典的人已经是大家了,读经典不能只看文字,应多琢磨其背后的故事,古文字往往 ...

我能读的。不能读的读不了。我也不说。
9
发表于 2017-9-5 20:0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四川中医药 于 2017-9-5 20:19 编辑

针灸到底刺的是什么?
针灸不是刺皮毛,皮毛浅,不同穴位的进针深度不同,四肢一般进针深,头部身体浅。
刺的是筋?不是。刺的是肉么?当然是有肉,但没有意义。刺的是骨头吗?不刺骨头。
到底刺的什么?
就是深处血管处。
意义在于控制气血流通。针灸的针很细,一般不会出现流血,血液很浓稠。
只有刺血管才能产生巨大影响。对血管主要是对血管内气的控制。
针灸可以放气,不是放血,血液太多,放那点根本不管用,主要是血管内气压有巨大影响。
某部分气压紊乱或高而造成病变,放一下,就好了,和理气功效一样。
还有一些是**脏腑动力,提高气血运行动力,产生活血,让气运行加速之类效果。
10
发表于 2017-9-5 20:1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四川中医药 于 2017-9-5 20:14 编辑
小白头翁 发表于 2017-9-5 20:07
针灸扎头治脚病,扎脚治头病,如果是扎血管,这种舍近求远是不是太愚蠢了,难道病处没有血管

不是这样,经络可能上下相通,扎头治脚病也很正常,比如扎上面某些部分,为脚提供更多养料或动力之类也有可能发生。但不能说明就不是扎血管。那扎的是什么? 筋?毛孔?肉?还是其他部分?

针灸扎头治脚病,扎脚治头病,如果是扎血管,这种舍近求远是不是太愚蠢了,难道病处没有血管







11
发表于 2017-9-5 20:1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四川中医药 于 2017-9-5 20:42 编辑


比如扎身体某个穴位,全身都感到很舒服,推拿某个穴位也是如此,就是对血脉因为寒的粘连,而对身体四处连通穴位的一种挤压来防止血脉血瘀。血液因为瘀滞而导致其他身体脏腑和筋脉肉的血液失去供养,人体感到腰酸背痛,如果推拿全身就会让血液有助畅通的功效。




暂时发不了,请教下楼下
huangshifu 先生的到底扎的什么?
为什么内经说,脉,血之府。 不是我说的吧。
内经是经典,为什么会这样说。

不明白。我也是按内经来解读的,楼下有更准确解读么?临床治病可能你很擅长。
谈医理,严谨点好些。不然别人都不信。批评谁都会,关键是有理。
针灸这个可能没有你熟,希望能谈谈具体原理。


《黄帝内经 素问 脉要精微论》:“夫脉者,血之府也。”血脉也有粗细。


12
发表于 2017-9-5 20:28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5# 四川中医药


哥们,看你说了很久了都懒得理你,别净瞎扯。针灸针再细,你去扎一下静脉看出不出血?动脉比较厚和韧,你这种一天到晚瞎掰的人估计也扎不进去,扎进去了你试试出不出血,会出很多血。你还是闲下心好好学点正经的东西,你那点东西经不起推敲。***里中皮西骨或似懂非懂的不少,但不全是傻子。
13
发表于 2017-9-5 21:09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1# 四川中医药


针灸可以扎经络,扎经外奇穴,内容很多,请自己去找书看,谁告诉你针灸是扎血管的?为什么针灸一定要扎血管?你来给我解释一下。
14
发表于 2017-9-5 21:1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huangshifu 于 2017-9-7 08:33 编辑

回复 11# 四川中医药

        脉为血之府,讲的应该是血管。其实《内经》不是一个人写的,医者兼修道者(或者叫练功者)把练功体会到经络的人,他们把经络记录下来,于是有了经络部分的记载。没有修炼体会的医者,通过原始的尸体解剖看见血管,记录下来,他们以为他们看到的血管和经络是一回事,也写进《内经》里。之后历代整理者也常把自己的观点加进去,或者把别的篇章加进去,于是就成了更多内容的大杂烩。后人不懂,以为不同篇章的内容都是一回事,其实不然。我们刚上中医本科学中国医学史就明确说明了,《内经》成书于秦汉,非一人一时之作,可见,《内经》是大杂烩,啥都有,也不完全都是正确的,同样也不完全是一个系统。明白乎?扫盲工作真不容易,能不能好好去看一下教材,别一天到晚自己瞎扯淡。
      《汉书艺文志》早就记载秦汉时期还有医经七家,可惜最后流传下来的就剩《内经》了,而且还是经过历代医家或文人加以整理补充的,就像《伤寒杂病论》历经战火破坏,后来由王叔和重编一样。所以,《内经》内容很杂,张锡纯曾经说过,搞不懂的也不用钻牛角尖,因为那可能是后人传抄之误或者是勉强编进去的。有些网友拿着《内经》反复辩论,就为了说明经络就是血管,这大可不必,因为《内经》的很多论述本身有混杂的内容,现代的中医学子不用全信,也不用揪着不放,能用多少就学多少。比如《内经》关于精神部分的论述就不是非常完善,也不是完全符合事实,比起佛教的唯识学差的不是一星半点,我问过我的老师,他说中医原来也有很精深的精神心理的论述,可惜后来都被破坏了,例如上面说的医经七家,历经战乱几乎全部被毁,最终仅剩《黄帝内经》。
15
发表于 2017-9-5 22:2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四川中医药 于 2017-9-5 23:01 编辑
huangshifu 发表于 2017-9-5 21:17
回复 11# 四川中医药

这位先生在针灸上有造诣。
看出来了。针灸操作这块我也不熟。

针灸主要是调气,这个我比较肯定。调的营气。针灸对卫气有无影响还不知道。
如果也调节卫气。卫气在血脉外,当然如果这样,就不是扎血脉。至于其他扎筋经,经别等,也有可能。

《黄帝内经 素问 脉要精微论》:“夫脉者,血之府也。”《灵枢·本藏》:“经脉者,所以行血气而营阴阳,濡筋骨,利关节者也。”。一般的脉道,就是血脉。另外,还有一类奇经八脉是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阳维脉、阴维脉、阴蹻(qiāo)脉、阳蹻脉的总称。奇经八脉与十二正经不同,既不直属脏腑,又无表里配合关系,“别道奇行”,故称“奇经”。这些并无明显的血脉相通。经络是包括血脉,奇经八脉等在内的系统。经脉可分为正经和奇经两类。正经(十二经)是血脉。但奇经不是血脉。针灸可以扎正经穴位,也可以扎奇经穴位。还有十二经别,十二筋经。这个说法可能更合理些。





16
发表于 2017-9-5 23:2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huangshifu 于 2017-9-13 11:09 编辑

回复 15# 四川中医药


这么跟你说吧,针灸易学难精,详细的就不多说了。比如补泻?一般针灸师只能泻,补也就是加大**量,尽量激发其经络穴位本身的功能而已。至于非常明了,那就得具备精深的气功功底,能直接体感患者状态,哪里有寒湿等邪气就按经络穴位往外排,因为经络穴位排病气的速度是最快最容易的,用气功功力硬把病气往外排也行,但比较费劲。说到真正的补,需要医者调动自身元气,或调动体外的气,通过经络穴位补进患者体内。但据我老师说,用自身真气去补比较顺,用手法调动外界的气通过毫针输进体内很容易又从穴位往外跑掉了,效果不好。所以,扎针的常谈补泻,但真能做到的很少很少。很多扎针的所谓的主任主治,通常也就是套路,高血压扎几个固定穴位,谁来都一样,美其名曰“协定处方”,说白了就是庸医,以此类推。好了,有没有一点开窍的感觉?别看你鬼扯半天,这些东西对你来说就像天方夜谭吧。你还是歇菜吧,什么灵气灵土,中医基础写了一大堆,你连基本概念都没搞清楚,鬼扯半天你也没一点实际水平。纸上谈兵不如回家抱孩子。
17
发表于 2017-9-5 23:29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5# 四川中医药


跟你扫盲了半天了,再跟你说句实话,针灸我也不算内行,因为我身体不敏感,练气功没法练好,再说开药也没空扎针,所以我只是给人放血的时候偶尔扎一下针。很多知识都是我老师(一位气功师)教的,他讲的是自己的体会,不是书上说的。累了,懒得再跟你进行中医科普教育了,又没钱赚。
18
发表于 2017-9-5 23:32 | 只看该作者
huangshifu 发表于 2017-9-5 23:24
回复 15# 四川中医药

不要这样说没用,基础很重要,为什么很多人说中医难学,因为 很多有造诣的中医都不愿意去和初学者说中医基础。
而不是临床经验。
基础都没有,谈再多临床经验有什么用?
19
发表于 2017-9-5 23:3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四川中医药 于 2017-9-5 23:43 编辑
huangshifu 发表于 2017-9-5 23:29
回复 15# 四川中医药

很多具有临床经验的中医,不愿意或不想谈自己的基础经验,结果中医很难入门。给一个配方,一个药方,很多人根本看不懂。
对中医资深的经验的人来说,这些基础很可笑,太菜了,但是对于初学者来说很重要。他们看重的是临床药方和使用经验。我也是接触中医几年,谈临床经验比不过资深的中医师,只能谈基础。
20
发表于 2017-9-6 19:32 | 只看该作者
小白头翁 发表于 2017-9-5 19:13
按你的说法针灸就是扎血管了,扎血管怎么会不出血呢,由此可看经络就是血管是多么荒唐可笑

如果经脉是气脉,扎起来也会漏气的哟!
21
发表于 2017-9-6 20:0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alex_wei 于 2017-9-6 20:13 编辑
吕鸣 发表于 2017-9-6 19:32
如果经脉是气脉,扎起来也会漏气的哟!

呵呵,又开始吹气球了!我早说了,你根本就没搞清楚气的概念,气的概念用于人体其非简体写法应该是,并不是气体的概念。只有呼吸之气才是气体的概念。
22
发表于 2017-9-7 01:09 | 只看该作者
夫脉者,血之府也.

这句话简单的解释就是,一个人的脉络,是通过“血府”的变化,来判断身体某些病变的器官位置。

因为某些器官的病变,血府也就有了相应的变化,根据不同的脉象,来判断病情。
23
发表于 2017-9-7 09:3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四川中医药 于 2017-9-7 10:32 编辑
鞍山阿涛 发表于 2017-9-7 01:09
夫脉者,血之府也.

这句话简单的解释就是,一个人的脉络,是通过“血府”的变化,来判断身体某些病变的 ...



最开始,是我理解错了,我理解成经络就是血管.这个是错的.



夫脉者,血之府也.指的是十二经脉等类, 确实是血脉.属于一般的脉.

但还有奇经八脉等,并不一定就属于血脉.


经络是联系全身五脏六腑以及身体各个部分的渠道.是一个以主干为核心,众多分支孙支的巨大人体网络,遍布全身. 身体各个部分正是通过这个巨大网络实现各种沟通,比如血液,水液,精质,气,热量等的分配,供给,运输,调节,中转,控制,存储,加工,输出,输入等.从而实现人体正常运转.  



遍布全身,形成了诸多的网格.一些重要部位,网络节点,有很明显影响的,就是穴位.在这个穴位下针能影响其他区域网络身体部位.从而有治病的功效.比如通过影响营气,血,筋等.

血管联系只是其中最主要的. 一般的诊脉是诊断血管脉,但并不代表经络就都是血管,并不等同于血管.
经络,并不是单指血管, 血管是最主要部分,但 还包括非血管类的联系五脏六腑全身的通道或渠道.这种渠道并非是通过血液来联系和沟通.比如也许有通过水液,骨髓,精质,纯粹的气等,但这些又不是属于血液范畴.

在经络的研究上,古人是将人体全身划分为无数小网格子,然后一个格子一个格子的研究,比如用**,按压等,寻找具有重要影响的位置,就是穴位.这个就是"格物". 有句话叫"格物而致知",就是这个意思.《礼记·大学》:“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






24
发表于 2017-9-7 10:3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huangshifu 于 2017-9-13 11:12 编辑
四川中医药 发表于 2017-9-7 09:38

最开始,是我理解错了,我理解成经络就是血管.这个是错的.

在经络的研究上,古人是将人体全身划分为无数小网格子,然后一个格子一个格子的研究,比如用**,按压等,寻找具有重要影响的位置,就是穴位.这个就是"格物". 有句话叫"格物而致知",就是这个意思.《礼记·大学》:“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
——这个我又得再敲打你一下了,古人说“格物致知”时没有做出明确解释,故后世争论不休,但其意思是指透过现象看本质,不是什么分网格研究,风马牛不相及的,哥们。别反复瞎解释。你是相声《歪批三国》听多了吗?不要老在现代医学思维里打转,很多东西是肉眼看不见的,看不见不等于没有。八九十年代很多练气功的,他们根本不懂医学,但是练气功后出现气循着一些路线运行,比如任督二脉,或者十二正经等等,还有人入静之后能直接内视经络的状况。这就是李时珍《奇经八脉考》中所述:“内景隧道,唯返观者能照察之”。他们很多根本一开始都不懂经络,但是还是直观地体会到了。反之,你们所崇拜的西方科学物理化学里面讲的电子,实际上电子本身是看不见的,最强大的高倍电子显微镜也看不见,这是科学家依靠推测想象画出来的,在中子周围高速运转,至于夸克子等等更属于推测了。如果按很多现代人的观念——看不见的就是没有,例如认为经络看不见就是没有啦,那这些电子、夸克子谁看见了?你们不是还信得十足十的。这时候,这些平时口口声声说公平公正,实事求是,高唱客观的人们,你们的客观公平公正态度哪里去了?为什么会有这种双重标准呢?还不是主观迷信观念在作祟。你看见人家西方多先进啊,物质多发达,人家说的那肯定都是真理,咱们老祖宗太落后了,说的必然是迷信。就好像很多病人跑到大医院治死了也没不满,因完全不考虑医疗事故或治疗不当(医闹例外),开了一大堆不相干的药也不会怀疑(我经常遇到患者拿着大医院开出的药单,很多药都与病情不相干,纯属多余)。为什么不怀疑大医院?人家是权威,当然不会出错啦。一到小医院或者小诊所,吃药后感觉无效,立刻破口大骂,你们这些黑心的医生,给我吃些烂药、假药。这些本身不公平的态度是怎么形成的呢?基于现代科技产品、各种***的强大,基于我们国家及西方的科学宣传,于是乎大家就会间接产生信任——那是人家老外科学家说的,先进的歪果仁都这样说,那就是“真理”咯。
25
发表于 2017-9-7 10:3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四川中医药 于 2017-9-7 11:37 编辑
huangshifu 发表于 2017-9-7 10:35
这个我又得再敲打你一下了,古人说的“格物致知”是指透过现象看本质,不是什么分格子,风马牛不相及的啊 ...

就是分格子. 透过现象看本质是宋代解释的,起源就是分格子.后来发展成了透过现象看本质.或者研究事物原理.
分格子就是为了研究,一点一点研究.                      格物是推敲事物现象原理, 为的是发现其中本质知识.

楼上的是分格子是研究穴位,不是研究经络.
格子就是格子,本来就是很朴素的概念,被你整的很复杂.
一切概念都来自朴素的,再复杂概念都是.你自己去看看好好看看.中医概念理论都是来自最初朴素的现象和认识,发展成成体系的理论.
比如看到日月日升日落现象,  发展出阴阳理论和人体脏腑理论.
格子本来就是朴素认识现象,发展成透过现象看事物原理.

看到风雨雷电山水火现象,发展出了"天地八极"的八卦理论.




26
发表于 2017-9-7 10:43 | 只看该作者
17.经络

  了解经络,先要了解人体的脉道是什么?
   
  《黄帝内经 素问 脉要精微论》:“夫脉者,血之府也。”。一般的脉道,就是血脉。《灵枢·本藏》:“经脉者,所以行血气而营阴阳,濡筋骨,利关节者也。”。另外,还有一类奇经八脉是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阳维脉、阴维脉、阴蹻(qiāo)脉、阳蹻脉的总称。奇经八脉与十二正经不同,既不直属脏腑,又无表里配合关系,“别道奇行”,故称“奇经”。这些并无明显的血脉相通。经络是包括血脉,奇脉,十二筋经,十二经别等在内的系统。
   常脉为经,变脉为络。主干为经,支丫为络(枝丫的枝丫也是络,但主干只有一个,枝丫是主干上延生出来的)。经者,常也,经常性的不变化部分。络,缠也,千丝万缕,可变化部分。
       《素问·经络论》:“黄帝问曰:夫络脉之见也,其五色各异,青黄赤白黑不同,其故何也?岐伯对曰:经有常色而络无常变也。《素问·经络论》:“帝曰:经之常色何如?岐伯曰:心赤,肺白、肝青、脾黄、肾黑,皆亦应其经脉之色也。”。
   经干贯穿五脏六腑,颜色对应脏腑其色。就如同一棵大树的主干,不变化,而变化多端的是枝桠,枝桠可以长了又长,落了又生,生了又落。


   什么叫“经典”,就是描述的是大道,是不会变化的,变化的是各种注解注释以及后世这个主干基础上不断发展起来的分支。


   在人体系统中,胆经,肝经,肺经,大肠经,胃经,脾经,心经,小肠经,膀胱经,肾经,心包经,三焦经,这十二条经脉,此十二经脉连接了人体内,心肺肝脾肾,大肠,小肠,胃,胆,膀胱,三焦等五脏六腑之正气,并使按十二时辰的变化,自然而然的周天运转,其实这十二经脉,在每一个正常的人体内都是连通的。过去是十二时辰制——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灵枢·经脉》:“经脉十二者,伏行分肉之间,深而不见;其常见者,足太阴过于外踝之上,无所隐故也。诸脉之浮而常见者,皆络脉也。”。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经络,将人体分成了很多个格子或者细小部分,是五脏六腑,气血之间形成了相互连接。我们可以从这片叶子中看到,叶子各个部分之间因为经络原因,而整个叶子才是一个整体。我们日常看到人体皮肤上呈现出来的都是属于络范畴。所以,刺脚底影响到脏腑是可能的。

   《灵枢·本输》:“凡刺之道,必通十二经络之所终始。”十二经络包括手三阴经(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手三阳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足三阳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足三阴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

   不仅是人,植物,所有的生命体都存在经络。经络上某些特殊节点,称为“穴位”。《素问.气府论》“脉气所发”;《灵枢.九针十二原》“神气之所/游/行/出入也,非皮肉筋骨也”。人体血脉节点太多了,有些具有重要影响的节点,就是我们所能看到的穴位。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经络也是全身五脏六腑头脑等之间沟通的渠经络是围绕一个主干的全身网络系。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素问·经络论》:“帝曰:络之阴阳,亦应其经乎?岐伯曰:阴络之色应其经,阳络之色变无常,随四时而行也。”。
   络分阴阳,阴络颜色和经同,络脉颜色变化中,根据人体内外环,必如热,比如寒影响表面的阳络。《素问 气穴论》:“余闻气穴三百六十五,以应一岁,未知其所,愿卒闻之。”。


   《内经 灵枢·经脉》“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脑髓生,骨为干,脉为营,筋为刚,肉为墙,皮肤坚而毛发长,谷入于胃,脉道以通,血气乃行。 ”。这个就是人的生长规律。 也看出“经”的生成规律,就是“先成精,精成而脑髓生”,也是人体中正主干从头到尾上连贯的。就好像一粒种子,播种下去,长出的首先是干的部分,而不是枝桠,这个干中部分就是“经”。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五脏:心、肝、脾、肺、肾;六腑: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胆,外加一个心包络。
   心、肝、脾、肺、肾分别对应

   五脏属于阴,六腑属于阳。心包络属于阴。
  
   脾胃是一对,肝胆是一对。
   脾胃属土,脾是阴土,胃是阳土。
   肝胆属木,肝是阴木,胆是阳木。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这个是日月周天的运行图。过去是十二时辰制——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时辰一周天。24小时制是当下的。十二经脉对应十二时辰。  

  太阳,又叫极阳,在人体中热气也是正盛的地方,代表正午。
  阳明,就是热气还算比较盛,但不是极盛,代表正午前和后一段时间。阳全部出来了,已经脱离稚嫩,很旺盛,阳光洒满大地,已经把阴气驱散了。明就是散开敞开之类意思。
  少阳,就是稍微有些热气,代表上午太阳升起后一段时间,少许阴气共存,由于尚稚嫩,还无法驱散完阴气。
  少阴,就是黄昏的时候,寒气起来了,少许阳气共存,由于尚稚嫩,还无法闭塞完阳气
  厥阴,就是寒气已经把阳气闭塞了,阴气比较盛,已经脱离稚嫩,很阴厚厥就是闭的意思。
  太阴,就是极寒,半夜之时候,阴气极盛。

       十二经络包括手三阴经(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手三阳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足三阳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足三阴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

       《黄帝内经 灵枢 经脉》经脉介绍:   
  肺手太阴之脉,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上膈属肺,从肺系横出腋下,下循臑内,行少阴心主之前,下肘中,循臂内上骨下廉入寸口,上鱼,循鱼际,出大指之端;其支者,从腕后直出次指内廉出其端。

  大肠手阳明之脉,起于大指次指之端,循指上廉,出合谷两骨之间,上入两筋之中,循臂上廉,入肘外廉,上臑外前廉,上肩,出□骨之前廉,上出于柱骨之会上,下入缺盆,络肺下膈,属大肠。其支者,从缺盆上颈,贯颊,入下齿中,还出挟口,交人中,左之右,右之左,上挟鼻孔。

  胃足阳明之脉,起于鼻之交頞中,旁纳太阳之脉,下循鼻外,入上齿中,还出挟口,环唇,下交承浆,却循颐后下廉,出大迎,循颊车,上耳前,过客主人,循发际,至额颅;其支者,从大迎前下人迎,循喉咙,入缺盆,下膈,属胃,络脾;其直者,从缺盆下乳内廉,下挟脐,入气街中;其支者,起于胃口,下循腹里,下至气街中而合,以下髀关,抵伏兔,下膝膑中,下循胫外廉,下足跗入中指内间;其支者,下廉三寸而别,下入中趾外间;其支者,别跗上,入大趾间出其端。

  脾足太阴之脉,起于大趾之端,循趾内侧白肉际,过核骨后,上内踝前廉,上踹内,循胫骨后,交出厥阴之前,上膝股内前廉,入腹,属脾,络胃,上膈,挟咽,连舌本,散舌下;其支者,复从胃,别上膈、注心中。

  心手少阴之脉,起于心中,出属心系,下膈,络小肠;其支者,从心系,上挟咽,系目系;其直者,复从心系却上肺,下出腋下,下循臑内后廉,行手太阴心主之后,下肘内,循臂内后廉,抵掌后锐骨之端,入掌内后廉,循小指之内,出其端。

  小肠手太阳之脉,起于小指之端,循手外侧,上腕,出踝中,直上循臂骨下廉,出肘内侧两筋之间,上循臑外后廉,出肩解,绕肩胛,交肩上,入缺盆,络心循咽,下膈,抵胃,属小肠;其支者,从缺盆循颈上颊,至目锐眦,却入耳中;其支者,别颊上□,抵鼻,至目内眦,斜络于颧。

  膀胱足太阳之脉,起于目内眦,上额交巅;其支者,从巅至耳上角;其直者,从巅入络脑,还出别下项,循肩博内,挟脊抵腰中,入循膂,络肾,属膀乿;其支者,从腰中下挟脊,贯臀,入腘中;其支者,从髆内左右,别下贯胛,挟脊内,过髀枢,循髀外,从后廉,下合腘中;以下贯踹内,出外踝之后,循京骨,至小趾外侧。

  肾足少阴之脉,起于小趾之下,邪走足心,出于然谷之下,循内踝之后,别入跟中,以上踹内,出腘内廉,上股内后廉,贯脊,属肾,络膀胱;其直者,从肾上贯肝膈,入肺中,循喉咙,挟舌本;其支者,从肺出络心,注胸中。

  心主手厥阴心包络之脉,起于胸中,出属心包络,下膈,历络三焦;其支者,循胸出胁,下腋三寸,上抵腋下,循臑内,行太阴、少阴之间,入肘中,下臂,行两筋之间,入掌中,循中指,出其端;其支者,别掌中,循小指次指,出其端。

  三焦手少阳之脉,起于小指次指之端,上出两指之间,循手表腕,出臂外两骨之间,上贯肘,循臑外,上肩,而交出足少阳之后,入缺盆,布膻中,散落心包,下膈,循属三焦;其支者,从膻中上出缺盆,上项,系耳后,直上出耳上角,以屈下颊至□;其支者,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过客主人前,交颊,至目锐眦。

  胆足少阳之脉,起于目锐眦,上抵头角,下耳后,循颈行手少阳之前,至肩上,却交出手少阳之后,入缺盆;其支者,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至目锐眦后;其支者,别锐眦,下大迎,合于手少阳,抵于□,下加颊车,下颈合缺盆以下胸中,贯膈,络肝,属胆,循胁里,出气街,绕毛际,横入髀厌中;其直者,从缺盆下腋,循胸过季胁,下合髀厌中,以下循髀阳,出膝外廉,下外辅骨之前,直下抵绝骨之端,下出外踝之前,循足跗上,入小趾次趾之间;其支者,别跗上,入大指之间,循大指歧骨内出其端,还贯爪甲,出三毛。

  肝足厥阴之脉,起于大趾丛毛之际,上循足跗上廉,去内踝一寸,上踝八寸,交出太阴之后,上腘内廉,循股阴,入毛中,过阴器,抵小腹,挟胃,属肝,络胆,上贯膈,布胁肋,循喉咙之后,上入颃颡,连目系,上出额,与督脉会于巅;其支者,从目系下颊里,环唇内;其支者,复从肝,别贯膈,上注肺。


27
发表于 2017-9-7 10:43 | 只看该作者
28
发表于 2017-9-7 10:5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四川中医药 于 2017-9-7 10:55 编辑

以下是 zhijingren46 老师的文章:


中医:人们都说中医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生活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东西,其实中医根本就不是实践得出来的东西,为什么呢?假设中医是实践科学,那中医应该随着实践的增多而越来越发展,但实际上中医是一直在走下坡路。扁鹊、华佗、李时珍等在医书上记载都有特异功能的,华佗要给曹操开颅就能说明在当时他就能做开颅手术,而现在的中医都不知道是什么东西了,别说开颅了,没拍ct都没法确诊有没有脑出血,所以中医是实践得来的根本就是站不住脚的。所以越古老的东西越是精华,比如四大经典,而后世的东西很多是糟粕,特别是不能混杂西医的东西。那中医到底是什么呢?中医是神传文化,哪来的根据呢?黄帝内经早有记载。读过内经的人都知道整本内经讲的就是阴阳的理论,那大家想想能明确地写出阴阳理论的人必然是掌握阴阳的人,就好比爱因斯坦能写出“相对论”一样,不可能帕瓦罗蒂能写出相对论,爱因斯坦唱“我的太阳”吧?那说到这就引用内经中的一段条文:余闻上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气,***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寿敝天地,无有终时,此其道生。这里说到把握阴阳的是真人,真人不就是神吗?那中医是神传文化这有什么可玄乎的呢?


        阴阳和五行:阴阳是什么?阴阳是出于太极,太极生八卦,而八卦图大家仔细观察一下,将阳爻和阴爻用数字+1和-1表示的话,整个八卦就是从多到少,又从少到多的过程,太极图也是,阳中有阴,所以往上升的阳到顶点后会往下降;因为阴中有阳,所以往下降的阴到最低点后会往上升,而园表示这个过程的如环无端,所以阴阳就是从少到多,又从多到少的这么一种属性,直观上表示就是太极图那圆里的如正弦函数的图,这就是阴阳。那五行是什么呢?这自然界中万事万物不仅有物质,同时还有属性存在,没有只有属性的东西,也没有没有属性的物质。有了物质就同时拥有了属性,属性和物质是统一的、是一体的,这也决定了阴阳这种属性不能***存在,有了阴阳就同时存在了相应的物质存在,那五行就是阴阳这种属性的具体的物质表现,所以大家看木、火、土、金、水这五行都是阴阳这种从少到多又从多到少的这种属性的各个部分属性的物质表现。而自然界的一切都是阴阳所生,那阴阳的具体的物质表现当然可以涵盖自然界的万事万物,所以中医是将自然界的万物用属性来分类成五类。


       邪气:那中医对病理产物的概括是科学的吗?毕竟病理产物有病毒、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等等那么多?我说是非常科学而且是全面的。因为自然界的万物可以归为五行,那五行即木、火、土、金、水所衍生出来的病理产物当然可以概括自然界的所有病理产物。


        脏腑与经络:中医说的脏腑根本不是西医所说的脏腑,那是什么呢?中医所说的脏腑是由分子构成的脏腑,而经络就是由分子构成的通道。大家知道西医所说的脏腑是由细胞构成的,而且血管、神经、淋巴、组织细胞都是细胞层面的,且代谢产物如葡萄糖、水、蛋白质等都是摸得着看得见的物质,也就是说西医的一切理论和认识都没有超过物质层面。而中医讲的脏腑和经络是分子层面的存在,他们的构成成分是分子。大家想食物进到口中后进行消化时在分解的过程中不可能只分解出来物质,还分解出来比物质更微观的东西就是分子层面的东西,而且分子形态的物质存在形式在我们看来就是能量。大家知道食物分解的时候会分解出来很多能量,而能量的传导是需要媒介的。而分子形态的物质他们的存在形式就是气体。物质在达到分子状态的时候都是以气体形态而存在的,最典型的就是空气。空气中的一切物质都是以分子形态存在的,而能量在气体状态下传导速度是最快的,所以分解出来的能量是走分子通道、也就是走中医所说的脏腑和经络的,而在西医讲的血液和体液中的量是不多的。(分子不是化学概念吗?属于粒子层次的, 还没有达到最基本生命层次,因为分子到处都有,石头尘土,但那不是基本生命都不算.   物理化学上,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基本粒子的名称。是单独存在、保持化学性质最小粒子,是物理化学术语。)


       精:当食物残渣以分子形态进入胃后,经过脾的消化分解成更微观的精华的物质通过冲脉传送到五脏,这就是五脏的精气,是脏腑的功能体现。


       营气:在脾分解掉精以后,剩余的物质出了残渣以外就是水,当然这种水是分子形态的水,所以是气态的,所以可以叫作一种气;水就分走两道,一个从中焦往上焦输,通过肺的呼吸运动来进入经络对经络起到营养作用。


       卫气:另外一部分气态水随着残渣输送到下焦,再经过肾的蒸腾往上输送到眼睛,经过阳跷脉和阴跷脉运行的就是卫气了。


        营卫运行:营气通过肺的呼吸运动来传送,正因为都是气体形态,所以可以通过呼吸运动来传送,所以肺是中医所说的脏腑经络系统中的发动机。营气是通过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这种顺序依次运行,一天环周50圈,这就是内经讲的五十营。卫气在白天经过阳跷脉输送到手脚的太阳、阳明、少阳各运行五十圈后换经依次往下传,夜间通过阴跷脉输送到手脚的太阴、少阴、厥阴各运行五十圈后在风府与营气相会。


       三焦:中医说三焦是水道,说到这里大家可以理解了,正因为三焦中运行的营气、卫气都是分子形态的气体水,所以三焦必然是水道了。  


       **和阳精:肾藏精这个大家都知道,但五脏都藏精而不泄,那肾藏精到底是什么意思?肾藏**和阳精,那阳是升发、活泼的,那在自然界的元素中最活跃的是什么?当然是氢了;那自然界相对沉降且保有量大的是什么?是氧。那两精相合而成型所说的就是氢氧反应而成水的过程,且人体绝大多数的成分是水,所以也应证了这种说法。


       中药的性味归经:经络脏腑系统中流转的是水,而水只是媒介,其传导的是能量,能量才是中药的具体功能体现。能量大致分为热能和动能,而中药的性就是寒热温凉,指的就是热能;味即酸苦甘辛咸指的是中药的动能;归经就是中药的靶向性的问题。
       针灸:针灸讲究得气,也讲手法即提插捻转,不就是给经络增加动能吗?那灸法不就是给经络增加热能的过程吗?那针灸是不是科学呢?那当然是科学。


       暂时讲这么多吧。希望对大家了解中医有所启迪和帮助。讲出来也想对现在中医的混乱来一点纠正,也想让大家了解到中医不是迷信,而是更优越的科学。也告诫中医学子们,把住四大经典是中医的关键,且经方绝对不能乱加减,你根本不可能知道在分子那种微观下会发生什么样的药理变化。除了条文中的加减外严谨加减。

29
发表于 2017-9-7 10:5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zhijingren46 于 2017-9-7 10:58 编辑
四川中医药 发表于 2017-9-7 10:50
以下是 zhijingren46 老师的文章:

难不成生命不是物质构成的吗?整个自然界有不是物质构成的东西存在吗?人的思维都是物质何况是人体呢?那停尸房里的尸体是不是生命?
30
发表于 2017-9-7 11:0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四川中医药 于 2017-9-7 11:06 编辑
zhijingren46 发表于 2017-9-7 10:57
难不成生命不是物质构成的吗?整个自然界有不是物质构成的东西存在吗?人的思维都是物质何况是人体呢?那 ...

当然是.但是,细胞也是分子构成的. 这个不是中医才有的.
但是谈分子层次,没有任何意义,因为石头岩石都是分子,但他们不是生命.如果谈分子层次,就不会有生命,而是满世界都是粒子,但那没有意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9-19 23:54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