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4583|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病例讨论] 病历3 昏迷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11-4-19 18:2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病历摘要】
患者,女性,66岁。入院前一天清晨开始出现头晕不适,发作次数频繁,反复发作十余次,下午明显,伴心悸,未就诊,曾自服“速效救心丸”。三个小时前,头晕不适再次发作,伴心悸、恶心,意识模糊,急诊头颅CT显示左基底节区额角旁梗塞。既往甲状腺功能亢进40年,甲状腺功能减退30年,高血压病20余年,具体口服药物种类和剂量不详,血压控制不稳定,9年前发现心包积液,治愈,脑梗塞2年,曾有视物不清、言语不利,无糖尿病史,无特殊药物过敏史。查体:T36℃,P80次/分,R20次/分,BP180/120mmHg。神志不清,反应迟钝,查体不合作。双侧瞳孔正大等圆,对光反射迟钝。口唇紫绀,颈强直,有抵抗,颈静脉无怒张,颈动脉无异常搏动。两肺呼吸音清,心界向左下扩大,心律80次/分,律齐,心音弱,二尖瓣、主动脉瓣膜听诊区可闻及2~3/6级收缩期杂音。腹平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触及不满意,肝区无叩痛,肝颈回流征阴性,双肾区无叩痛,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存在。双下肢轻度指凹形水肿。神经系统检查:右侧肱二、肱三头肌反射及跟、膝腱反射减弱。右侧肢体不能自主活动,右侧上下肢肌力0级。脑膜**征:颈强直。椎体束征:双巴氏征。心电图ST段压低。急诊给予营养脑细胞、活血化瘀、促醒、调脂,完善相关检查,做头颅CT。
【主治医师查房】
患者,老年女性,既往甲亢40年,甲减30年,间断口服“甲状腺片”,高血压病20余年,发现心包积液10年,已治愈;脑梗塞2年。此次发病于安静状态下出现头晕,伴心悸,有高血压、冠心病等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入院查头颅CT示左侧基底节区额角旁梗塞,初步拟诊为意识障碍原因待查:脑梗塞,脑干梗塞?高血压病3级,极高危组;冠心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立即查全血生化、甲状腺功能等,继续抑酸、抗血栓、醒脑、改善神经功能、清除氧自由基等对症治疗并转入ICU,酌情复查CT或MRI以进一步明确诊断。患者老年,有多种基础疾病,要防止合并症和并发症,床头摇高30°,防止误吸和反流,致肺部感染;既往冠心病、高血压,此次脑梗塞,心电图ST段压低,要注意动态监测心电图变化,同时要注意有脑心综合征的可能。
患者入院后2小时突然出现呼吸困难,口唇紫绀,呕吐粉红色胃内容物,随即心跳、呼吸停止。予以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通气,模式PSIMV,心肺复苏术,抑酸止血。分析患者以头晕起病,反复发作,进行性进展,突发呼吸困难,进而自主呼吸消失,同时伴反应激性溃疡,ST提示梗塞,既往有脑梗病史,考虑患者并发脑干梗塞并损伤呼吸中枢所致,同时诱发了应激性溃疡。
经综合治疗三天,效果差。患者血压不能有效维持,血氧饱和度有下降趋势,昏迷程度加深,球结膜水肿加重,双瞳孔居中固定,直径约5mm,生理及病理反射均消失。全身重度水肿,尿量不少,日均2000ml以上。在整个治疗过程中,观察到患者在应用大量血管活性药物、胶体液后,血压仍不能有效维持,但尿量却不少,这是用脑干梗塞不能解释的。患者因为低血压,局部组织灌注差造成的代谢性酸中毒很容易纠正(654-2,20mg入液持续静点),这与应用大剂量多巴胺,血压不升形成强烈反差,这也不能用脑梗塞解释。患者体表温度始终偏低,四肢末梢凉,但无花斑,即使局部保暖,改善也不明显,这用休克、脑梗塞都无法解释。
【第一次主任查房】
分析本病例特点:老年女性,既往甲状腺功能亢进40年,甲状腺功能减退30年,间断口服“甲状腺片”治疗;高血压病20余年,控制不满意;9年前曾有心包积液,后治愈;脑梗塞2年,表现为视物不清、言语不利;无糖尿病史;无特殊药物过敏史。以头晕不适起病,病情反复、进行性加重,伴有心悸、恶心,目前患者已深昏迷,球结膜水肿,无定位体征。头颅CT显示左侧基底节区额角旁梗塞;甲状腺功能,肝、肾功能,血脂,血、尿常规均在正常范围,血糖12.89mmol/L.脑梗塞诊断似乎明确,但是要注意一个细节:患者自发病入院多次查体均未发现定位体征,且不能解释低体温、顽固性低血压,提示脑梗塞可能不是导致患者昏迷的根本原因。而患者的既往病史提供了这样一个发病轨迹: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功能减退→不好控制的高血压病→病因不明的心包积液→脑梗塞。如果甲状腺功能减退是基础病,就既可以出现难以控制的高血压,也可出现心包积液、脑梗塞。那也能解释患者目前的低体温,顽固性低血压。虽入院时甲状腺功能TT4正常,但依据患者入院后5天的治疗情况,应立即复查甲状腺功能,并请内分泌科会诊。
甲状腺功能:T3<0.40ng/ml,TT4 13.50ng/ml,TSH0.05mIU/L,皮质醇39ng/ml。
内分泌科会诊:甲状腺功能减退,甲减危象诊断成立,立即给予甲泼尼龙40mg,12小时后再给20mg,24小时后改为20mg/d,连用3~5天。左旋甲状腺片:12.5μg(早),25μg(晚)。
患者在应用甲泼尼龙后,2小时血压迅速平稳上升,升压药缓慢减量,8小时后停用,其后血压(140~150 )/(60~70)mmHg.因患者深昏迷,球结膜水肿严重,于血压平稳后开始用甘露醇脱水减轻脑水肿,为防止血容量不足,血压下降,继续应用白蛋白,血浆。
【第二次主任查房】
目前患者诊断甲状腺功能减退,黏液性水肿昏迷,脑梗塞,高血压病。这个病例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学习昏迷鉴别诊断的机会。昏迷是临床常见症状之一,国内常以颅内、颅外疾病对昏迷进行病因分类,前者包括肿块性或破坏性病变和弥漫性病变,后者包括代谢性脑病和中毒性脑病。而Adams的昏迷病因分类能更好的从临床表现上予以鉴别,它将昏迷伴随症状分3类:无局灶症状和脑脊液改变;有脑膜**征,CSF血性或WBC增多,常无局灶性症状;有局灶症状,伴或不伴脑脊液改变。其中无局灶定位症状、无脑膜**征和脑脊液改变这种具有三无特点的昏迷,主要见于颅外全身性疾病,包括大多数代谢性脑病和中毒性脑病,也可见于少数颅内弥漫性疾病,如弥漫性轴索伤、癫痫持续状态、高血压脑病及某些脑炎等。结合患者既往甲减病史,合并有低血压、低体温,甲状腺功能异常,不难想到甲状腺功能减退及其并发症。
甲状腺功能减退以机体代谢功能低下及黏液性水肿为主要特征。具体表现有全身皮肤干燥、增厚、粗糙、非指凹陷性水肿,记忆力减退,反应迟钝,心动过缓,血压低,可伴有心包积液和胸腔积液,厌食、腹胀、便秘,肌肉软弱无力,可伴有关节病变如慢性关节炎,女性经量多,闭经,不育,少数有继发性垂体增大等。各种应激可诱发黏液性水肿昏迷,表现为低体温,呼吸减慢,心动过缓,血压下降,四肢肌力松弛,反射减弱或消失,甚至发生昏迷,休克,心肾功能衰竭。值得指出的一点是:黏液性水肿昏迷的病人肺泡换气功能减低,肺活量降低,二氧化碳分压增加,呼吸中枢受抑制,影响呼吸肌的神经传导,呼吸肌收缩减弱,加之黏多糖类物质沉积,黏液性水肿对呼吸肌不利的影响都将导致低通气,低氧血症;同时黏液性水肿昏迷的病人多有低血压、低体温,低输出量,体液和电解质失衡及周围循环衰竭等;由于甲状腺激素缺乏,脑内许多重要的酶活力受到抑制。而昏迷可能是上述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那么这个患者起病后迅速昏迷,继之呼吸心跳停止是不是可以单用甲状腺功能减退,黏液性水肿昏迷来解释呢?待患者病情稳定后,可再行核磁检查,明确颅内病变的部位。
治疗上应首先予以糖皮质激素,如氢化可的松50~100mg/6~8h(前7~10天),而后渐减量,或者甲泼尼龙40mg,12小时后每24小时予以20mg,有休克、低血糖和低血压时更有指征使用。其次是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目前认为L-T4和T3结合治疗是最佳方案。具体用法为L-T4首剂4μg/kg,24小时后再予100μg,第三天起减至日常维持量50μg,以后剂量根据临床表现和甲状腺功能进行调整;T3首剂20μg,以后24小时内10μg/8h,至患者苏醒后予LT4维持量。要注意甲状腺激素的不良反应,即可引起心动过速和心肌梗死。目前患者无自主呼吸,给予呼吸机辅助呼吸,即使恢复意识后,也应继续予以2~3周的辅助或控制呼吸,避免使用呼吸**或镇静剂。限制水分摄入,每天补液量500~1000ml,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可置中心静脉导管,测中心静脉压,观察补液量是否充分。注意保暖,一般来说,补充甲状腺激素后即可升高体温,但当体温<31℃还是采取辅助的保温措施如毯被盖裹以及适当提高室温,不应采用电热毯及热水袋等直接加温措施,因为体温骤然上升可导致代谢负荷增加,反而加重甲状腺负担;外周血管扩张可促使散热增加,同时又可加重低血压,甚至引起休克;外周血流量增多也会使得氧耗量增加。在应用激素后,一般血压能很快上升,但有的会需要数天,这时可予少量输血,也可应用多巴胺,但要注意甲状腺激素与多巴胺有协同作用,合用时会可引起心动过速,所以多巴胺使用时间均不宜过长,保持血压在正常低限、能维持尿量即可。其他治疗如抗感染、抗心力衰竭和抗心律失常等可根据病情变化应用。

评分

参与人数 1专业分 +1 收起 理由
杏林之春 + 1 您的发言非常精彩,请再接再厉!

查看全部评分

2# 沙发
发表于 2011-4-20 12:40 | 只看该作者
看完这病历和分析,感觉头有点晕忽忽的,学习了,沙发座上!!
3# 板凳
发表于 2013-4-22 20:23 | 只看该作者
学习了,很典型的病例,慢慢消化。
--------------------
此消息发自android版爱爱医
4
发表于 2013-4-22 20:50 | 只看该作者
这样的病例真不多见,学习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4-27 18:48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