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4291|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推拿] 宣老總結的人體常見壓痛點-轉載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10-4-3 00:3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宣老總結的人體常見壓痛點——全身壓痛點小結


一、枕項部壓痛點檢查(13個壓痛點)

枕外隆凸壓痛點——枕骨上項線和項平面壓痛點——顳骨乳突壓痛點——下頜支和顴弓壓痛點——頸椎棘突壓痛點——項伸肌群和項筋膜壓痛點——頸椎板壓痛點——頸椎後關節突壓痛點(切記頸6—胸2後關節)——頸椎橫突間壓痛點——胸骨頸切跡壓痛點——胸鎖乳突肌下端壓痛點——胸大肌鎖骨前方壓痛點——前斜角肌下端壓痛點。


二、背部壓痛點檢查(5個壓痛點)

  胸椎棘突(側方)壓痛點——背伸肌群和背筋膜壓痛點——胸椎板壓痛點——胸椎後關節壓痛點(切記頸6——胸2後關節)——胸椎橫突尖壓痛點。


三、肩胛壓痛點檢查(10個壓痛點)

  肩胛骨上角壓痛點——肩胛骨脊柱緣壓痛點——岡上肌肩胛骨壓痛點——斜方肌肩胛岡-肩峰-鎖骨壓痛點——岡下肌肩胛骨壓痛點——小圓肌和大圓肌肩胛骨壓痛點——三角肌鎖骨-肩峰-肩胛岡壓痛點——肱三頭肌長頭肩胛下唇壓痛點——肩胛骨喙突壓痛點。


四、上臂壓痛點檢查(13個壓痛點)

  岡上肌肱骨壓痛點——岡下肌肱骨壓痛點和小園


脊柱各結構的體表定位和臨床應用
脊柱各結構的體表定位和臨床應用(一) 觸抹法:此法最方便,最常用,較準確。是利用人體的骨性標誌,對脊柱各結構進行觸抹而確定其位置。
?        1,棘突的觸抹定位法:
?        (1) 頸椎:常 利用枕外粗隆、C2、C7棘突,來確定頸椎各棘突的位置。
?        枕外粗隆:粗大,任何人均可準確觸抹清。沿此向下,有一凹陷,再向下推摸,可觸及一骨突,即為C2棘突。
?        C2棘突:較大,末端分叉。瘦弱者低頭時可見其隆起于項部的上段。任何人也可摸清。可做為頸棘突檢查的基點。C2既定,向下推摸,即可觸抹清C3棘突。
C7棘突:長而大,多不分叉。低頭時,其隆起於項背交界處。也可準確抹清。沿其向上觸摸 ,就可確定C6、C5棘突的位置。唯 C4棘突不易抹及。但可從己標出的C3、C5棘突而可推測出其位置約。約有20%的人,C6棘突比C7棘突長。個別人的T1棘突比C7的長。應注意鑒別。
?        (2) 腰椎棘突:
?        常利用可準確抹清的雙側髂脊最高點來定位。L4棘突、或L4.5棘間,正位於雙側髂脊最高點的連線上。。
?        S1:雙側髂後上棘連線水準,正相當於S1椎體。故S1中脊也能較準確定位。
?        故L3、L4、L5棘突就能較準確定位;甚至L2、L1棘突也基本能定位
?        (3) 胸椎棘突:
?        當人直立,雙上肢自然下垂,雙肩胛崗內側端連線,與 T3棘突平。雙側肩胛骨下角的連線,與 T7棘突平。
?        因為C7、T3、T7的棘突均能較準確定位,故T1、T2、T3、T4、T5 T6 、T7、T8,甚至T9、T10也能較正確地定位。
?        2,橫突的觸抹定位法:
?        (1)頸椎橫突的觸抹定位:
?        C1橫突:位於乳突與下頜角連線中點水準的胸鎖乳突肌後緣。
?        C2橫突:位於下頜角水平線與胸鎖乳突肌後緣的交界處。
?        C3橫突:位於舌骨角水平線與胸鎖乳突肌後緣的交界處。
?        C4橫突:位於甲狀輭骨近上緣水平線與同肌後緣的交界處
?        C5橫突:位於甲狀輭骨水平線與同肌後緣的交界處。
?        C6橫突:位於環狀軟骨水平線與同肌後緣的交界處。
?        C7 橫突:位於上一橫突之下。
?        也可如此定:均在胸鎖乳突肌後緣觸抹,自乳突尖始,每隔約1.0-1.5cm,即為一個橫突。
?        (2)胸椎各橫突的觸抹定位:不易觸 抹清。
?        (3)腰椎各橫突的觸 抹定位:
?        L3橫突:最易觸抹。在骶棘外緣與第12肋交界處或稍下即是。
?        另一方法:醫生將拇、食指盡力張開,置於患者的腰肋部,食指的橈側貼近患者的肋弓,拇指尖所指即為 L3橫突尖。
?        L4、L2橫突:既然L3橫突可定,其上下即為L2、L4橫突。
?        L5橫突:位於髂後上棘的稍外上方。
?        3,關節突的觸抹定位:在棘突的兩側,用力按壓時,可觸到一系列串珠狀骨性隆起,即為關節突。頸腰椎關節突較深,胸椎者較淺,後者較易抹清。
?        4,椎體:第L3腰椎體平臍。
?        觸抹法定位法,雖簡便、實用,但因個體的發育、肥瘦不一,病理變化千差萬別,故準確性較差。
?        (二)比移法:即從個體的X線片上,測量出各結構間的具體資料,再按比例(即將此資料除以X線片的放大或縮小率),將資料移到人體上,以定出各結構的體表位置。
?        具體方法如下:
?        1,頸椎棘突定位:從頸椎側位片上,可以清楚地測量出該片之C2尖至C7頂尖的距離。而且還可測量出C2棘突尖至C3棘突尖、C3至C4棘突的距離;依次類推,頸椎每個頸椎棘突的位置在一張線側位片上都能精確地測量出。
?        而任何人的C2、C7棘突是能準確觸抹清楚的。故在人體上其C2、C7間的距離也能測量出。根據下列計算就可精確地標出頸椎各棘突的位置。
?        如X線上其C2-C7,為15cm.而人體的C2-C7為10cm. 其放大率:15cm/10cm=1.5。
?        若需知人體C4棘突的位置。則測量 X線上C2-C4為6cm。那麼人體上C4棘突,則 應位於人體C2棘突下:
?        若要確定人體C5的位置。則就測量X線片上C2-C5=7.5cm.那麼人體上C2-C5的距離,應為7.5cm/1.5=5cm處。
?        2,腰椎的棘突定位亦可如此。僅胸椎稍困難點。
?        再者,利用側位片,還可粗略估計表皮至黃韌帶的深度。以策針刀安全
?        3,上下關節、橫突、椎板間隙、椎板間距的位置,均可在頸、胸、腰段正位元X線片上顯示出。因而也可測量出其間的數值關係。故亦可用比移法在人體表面標出。
?        目的:以選取進針刀的安全區 。
?        在脊柱周圍進針刀,有相對安全區、相對危險區、危險區。
?        如患者頸椎正位片上:C5.6棘間的中點(A)到其右側的椎板內側(b)為0.6cm;(A)到關節突關節的外側緣(c)為2.0cm。假如該片的縮小率為0.5。故該患C5.6棘間的中點到右側椎板內緣的距離, 即為:A- b=0.6cm/0.5=1.2cm.
?        中點到關節突外側緣的距離,為:A-c=2.0cm/0.5=4.0cm.
?        若D為上下關節突的中點:即為(A-c)-(A-b)X1/2處。即:(4.0cm-1.2cm)X1/2=1.9cm.
?        故該患者在中點旁1.9cm處(D點)進針,是相對安全的。
?        亦可用此法選取胸、腰段進針之安全區。
二,脊柱各結構體表定位的應用
?        (一)用於診斷:
?        1, 已知棘突位置,就能定棘突間位置:
?        2,既知棘突間位置,就可定其椎間孔、脊神經根出口處的位置。
?        3,已知棘突位置,就能定椎體、脊髓節段的位置。
?        正常成人三者之間的關係以及每一脊神經根的分佈、病損區,在體表的節段性分佈,見下表及圖:如頸椎病:
?        C5脊N根受激壓,出現肩、腕以上的上肢外側痛或麻痛,三角受累最明顯,C4、C5棘突及C4-5棘旁壓痛明顯。影像學異常所見,也應在頸椎相同節段。
?        C6脊N根受激壓,感覺異常部位也為肩及上肢橈側,但可放射1、2指。肱二頭受累重;二頭肌反射異常;C5、C6棘突及C5-6棘旁壓痛重。影像學異常所見節段同。
?        C7脊N根、C8脊N根受累時,其症狀、體征、影像學異常亦應能相互印證,其診斷才會可靠。不同節段的腰椎間盤突出症,激壓不同腰脊神經根,其臨床症狀、體征、影像學異常所見,三者均應是相互印證的。
?        但應注意:在胸腰段,由于脊柱與脊髓節段的長度差,較頸段更大。故同是節段性皮膚感覺異常,由脊柱或由脊髓病變所致者,則棘突的壓痛部位,與頸段就不同。
?        如下腹部皮節區,是由 T11-12脊N根支配。此區的感覺異常,若是脊髓病變,則是脊髓T11-12節段。此處相當於T8-9棘突處。應為T8、T9棘突壓痛。若脊柱病變致,應為T11、T12棘突壓痛。
?        若小腿前外側節段性感覺異常:為L5脊N根受激壓之表現。若為腰椎間盤突出致,應為L4-5椎間盤突出。則為L4、L5棘突壓痛。若為脊髓病變致,則為脊髓L5節段;其對應於T12棘突、L1椎體節。則為T12、L1棘突壓痛。
2# 沙发
发表于 2010-4-3 09:35 | 只看该作者
保存 谢谢
3# 板凳
发表于 2010-4-3 10:21 | 只看该作者
谢谢
4
发表于 2010-4-3 10:33 | 只看该作者
宣老总结的人体常见压痛点-转载
宣老总结的人体常见压痛点——全身压痛点小结


一、枕项部压痛点检查(13个压痛点)

枕外隆凸压痛点——枕骨上项线和项平面压痛点——颞骨乳突压痛点——下颌支和颧弓压痛点——颈椎棘突压痛点——项伸肌群和项筋膜压痛点——颈椎板压痛点——颈椎后关节突压痛点(切记颈6—胸2后关节)——颈椎横突间压痛点——胸骨颈切迹压痛点——胸锁乳突肌下端压痛点——胸大肌锁骨前方压痛点——前斜角肌下端压痛点。


二、背部压痛点检查(5个压痛点)

  胸椎棘突(侧方)压痛点——背伸肌群和背筋膜压痛点——胸椎板压痛点——胸椎后关节压痛点(切记颈6——胸2后关节)——胸椎横突尖压痛点。


三、肩胛压痛点检查(10个压痛点)

  肩胛骨上角压痛点——肩胛骨脊柱缘压痛点——冈上肌肩胛骨压痛点——斜方肌肩胛冈-肩峰-锁骨压痛点——冈下肌肩胛骨压痛点——小圆肌和大圆肌肩胛骨压痛点——三角肌锁骨-肩峰-肩胛冈压痛点——肱三头肌长头肩胛下唇压痛点——肩胛骨喙突压痛点。


四、上臂压痛点检查(13个压痛点)

  冈上肌肱骨压痛点——冈下肌肱骨压痛点和小园


脊柱各结构的体表定位和临床应用
脊柱各结构的体表定位和临床应用(一) 触抹法:此法最方便,最常用,较准确。是利用人体的骨性标志,对脊柱各结构进行触抹而确定其位置。
?        1,棘突的触抹定位法:
?        (1) 颈椎:常 利用枕外粗隆、C2、C7棘突,来确定颈椎各棘突的位置。
?        枕外粗隆:粗大,任何人均可准确触抹清。沿此向下,有一凹陷,再向下推摸,可触及一骨突,即为C2棘突。
?        C2棘突:较大,末端分叉。瘦弱者低头时可见其隆起于项部的上段。任何人也可摸清。可做为颈棘突检查的基点。C2既定,向下推摸,即可触抹清C3棘突。
C7棘突:长而大,多不分叉。低头时,其隆起于项背交界处。也可准确抹清。沿其向上触摸 ,就可确定C6、C5棘突的位置。唯 C4棘突不易抹及。但可从己标出的C3、C5棘突而可推测出其位置约。约有20%的人,C6棘突比C7棘突长。个别人的T1棘突比C7的长。应注意鉴别。
?        (2) 腰椎棘突:
?        常利用可准确抹清的双侧髂脊最高点来定位。L4棘突、或L4.5棘间,正位于双侧髂脊最高点的联机上。。
?        S1:双侧髂后上棘联机水平,正相当于S1椎体。故S1中脊也能较准确定位。
?        故L3、L4、L5棘突就能较准确定位;甚至L2、L1棘突也基本能定位
?        (3) 胸椎棘突:
?        当人直立,双上肢自然下垂,双肩胛岗内侧端联机,与 T3棘突平。双侧肩胛骨下角的联机,与 T7棘突平。
?        因为C7、T3、T7的棘突均能较准确定位,故T1、T2、T3、T4、T5 T6 、T7、T8,甚至T9、T10也能较正确地定位。
?        2,横突的触抹定位法:
?        (1)颈椎横突的触抹定位:
?        C1横突:位于乳突与下颌角联机中点水平的胸锁乳突肌后缘。
?        C2横突:位于下颌角水平线与胸锁乳突肌后缘的交界处。
?        C3横突:位于舌骨角水平线与胸锁乳突肌后缘的交界处。
?        C4横突:位于甲状软骨近上缘水平线与同肌后缘的交界处
?        C5横突:位于甲状软骨水平线与同肌后缘的交界处。
?        C6横突:位于环状软骨水平线与同肌后缘的交界处。
?        C7 横突:位于上一横突之下。
?        也可如此定:均在胸锁乳突肌后缘触抹,自乳突尖始,每隔约1.0-1.5cm,即为一个横突。
?        (2)胸椎各横突的触抹定位:不易触 抹清。
?        (3)腰椎各横突的触 抹定位:
?        L3横突:最易触抹。在骶棘外缘与第12肋交界处或稍下即是。
?        另一方法:医生将拇、食指尽力张开,置于患者的腰肋部,食指的桡侧贴近患者的肋弓,拇指尖所指即为 L3横突尖。
?        L4、L2横突:既然L3横突可定,其上下即为L2、L4横突。
?        L5横突:位于髂后上棘的稍外上方。
?        3,关节突的触抹定位:在棘突的两侧,用力按压时,可触到一系列串珠状骨性隆起,即为关节突。颈腰椎关节突较深,胸椎者较浅,后者较易抹清。
?        4,椎体:第L3腰椎体平脐。
?        触抹法定位法,虽简便、实用,但因个体的发育、肥瘦不一,病理变化千差万别,故准确性较差。
?        (二)比移法:即从个体的X线片上,测量出各结构间的具体数据,再按比例(即将此资料除以X线片的放大或缩小率),将数据移到人体上,以定出各结构的体表位置。
?        具体方法如下:
?        1,颈椎棘突定位:从颈椎侧位片上,可以清楚地测量出该片之C2尖至C7顶尖的距离。而且还可测量出C2棘突尖至C3棘突尖、C3至C4棘突的距离;依次类推,颈椎每个颈椎棘突的位置在一张线侧位片上都能精确地测量出。
?        而任何人的C2、C7棘突是能准确触抹清楚的。故在人体上其C2、C7间的距离也能测量出。根据下列计算就可精确地标出颈椎各棘突的位置。
?        如X在线其C2-C7,为15cm.而人体的C2-C7为10cm. 其放大率:15cm/10cm=1.5。
?        若需知人体C4棘突的位置。则测量 X在线C2-C4为6cm。那么人体上C4棘突,则 应位于人体C2棘突下:
?        若要确定人体C5的位置。则就测量X线片上C2-C5=7.5cm.那么人体上C2-C5的距离,应为7.5cm/1.5=5cm处。
?        2,腰椎的棘突定位亦可如此。仅胸椎稍困难点。
?        再者,利用侧位片,还可粗略估计表皮至黄韧带的深度。以策针刀安全
?        3,上下关节、横突、椎板间隙、椎板间距的位置,均可在颈、胸、腰段正位X线片上显示出。因而也可测量出其间的数值关系。故亦可用比移法在人体表面标出。
?        目的:以选取进针刀的安全区 。
?        在脊柱周围进针刀,有相对安全区、相对危险区、危险区。
?        如患者颈椎正位片上:C5.6棘间的中点(A)到其右侧的椎板内侧(b)为0.6cm;(A)到关节突关节的外侧缘(c)为2.0cm。假如该片的缩小率为0.5。故该患C5.6棘间的中点到右侧椎板内缘的距离, 即为:A- b=0.6cm/0.5=1.2cm.
?        中点到关节突外侧缘的距离,为:A-c=2.0cm/0.5=4.0cm.
?        若D为上下关节突的中点:即为(A-c)-(A-b)X1/2处。即:(4.0cm-1.2cm)X1/2=1.9cm.
?        故该患者在中点旁1.9cm处(D点)进针,是相对安全的。
?        亦可用此法选取胸、腰段进针之安全区。
二,脊柱各结构体表定位的应用
?        (一)用于诊断:
?        1, 已知棘突位置,就能定棘突间位置:
?        2,既知棘突间位置,就可定其椎间孔、脊神经根出口处的位置。
?        3,已知棘突位置,就能定椎体、脊髓阶段的位置。
?        正常成人三者之间的关系以及每一脊神经根的分布、病损区,在体表的阶段性分布,见下表及图:如颈椎病:
?        C5脊N根受激压,出现肩、腕以上的上肢外侧痛或麻痛,三角受累最明显,C4、C5棘突及C4-5棘旁压痛明显。影像学异常所见,也应在颈椎相同阶段。
?        C6脊N根受激压,感觉异常部位也为肩及上肢桡侧,但可放射1、2指。肱二头受累重;二头肌反射异常;C5、C6棘突及C5-6棘旁压痛重。影像学异常所见阶段同。
?        C7脊N根、C8脊N根受累时,其症状、体征、影像学异常亦应能相互印证,其诊断才会可靠。不同阶段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激压不同腰脊神经根,其临床症状、体征、影像学异常所见,三者均应是相互印证的。
?        但应注意:在胸腰段,由于脊柱与脊髓阶段的长度差,较颈段更大。故同是阶段性皮肤感觉异常,由脊柱或由脊髓病变所致者,则棘突的压痛部位,与颈段就不同。
?        如下腹部皮节区,是由 T11-12脊N根支配。此区的感觉异常,若是脊髓病变,则是脊髓T11-12阶段。此处相当于T8-9棘突处。应为T8、T9棘突压痛。若脊柱病变致,应为T11、T12棘突压痛。
?        若小腿前外侧阶段性感觉异常:为L5脊N根受激压之表现。若为腰椎间盘突出致,应为L4-5椎间盘突出。则为L4、L5棘突压痛。若为脊髓病变致,则为脊髓L5阶段;其对应于T12棘突、L1椎体节。则为T12、L1棘突压痛。
5
发表于 2010-4-3 10:40 | 只看该作者
谢谢  收藏
6
发表于 2010-6-19 23:22 | 只看该作者
谢谢
7
发表于 2010-6-25 20:52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4# 清升


    谢谢,很详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4-28 21:39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