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14484|回复: 1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麻醉] 臂丛麻醉操作要点及注意事项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07-10-25 01:0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法】


【禁忌症】

双上肢同时进行手术。?

【解剖】

(一)臂丛神经?

由颈5~8及胸1脊神经的前支所组成。上列脊神经自椎间孔穿出后,走行于颈椎横突的前与

后结节之间(结节间沟),离开横突后,向下向外走行于前、中斜角肌之间(肌间沟),到

达肩胛舌骨肌的后面时已基本汇集成束,继续下行到达第一肋骨平面时,走行于锁骨下动脉

的外侧,并与它并行继续下行至腋窝顶,围绕腋动脉的周围,分为肌皮、桡、正中及尺神经

等分布于上肢。?

(二)前斜角肌?

起自颈椎3~6横突前结节,垂直向下走行,最后汇集成细腱而附着于第一肋骨面上的斜角肌

结节,后者位于第一肋骨面上的锁骨下动脉沟的内侧。本肌肉的上部直接位于臂丛神经的前

面,下行至第一肋骨的附着部时,它与臂丛神经之间被锁骨下动脉所隔开。锁骨下动脉则在

本肌肉止点的内侧。?

(三)中斜角肌?

起自颈椎2~7横突的后结节,向下走行汇集成细腱,附着于第一肋骨面上,在臂丛神经的外侧

。本肌肉在上部直接位于臂丛神经的后面。?

(四)锁骨下动脉?

由胸腔穿出,在相当于锁骨中点处,跨过第一肋骨,并弯向腋窝顶方向走行,构成腋动脉。

锁骨下动脉在第一肋骨面上的位置恰好在锁骨的中点,而臂丛神经则紧挨在它的外侧伴行。

(五)从上述解剖看,臂丛神经阻滞的穿刺点可取以下四处:?

1. 前中斜角肌之间,称“经肌间沟法臂丛阻滞”。?

2. 锁骨中点偏外第一肋骨水平上,称“经锁骨上法臂丛阻滞”。?

3. 腋窝顶腋动脉周围,称“经腋窝法臂丛阻滞”。?

4. 锁骨下胸小肌三角区,称“经锁骨下法臂丛阻滞”(甚少采用)。?

这四处的神经束比较集中,局部的解剖标志也比较清楚,根据穿刺点的不同,临床上分别予

以上述命名。?


【局麻药】

见下表。可根据手术时间长短选用其一。麻药中宜常规加用肾上腺素0.1 mg 。?

表   臂丛神经麻醉的常用麻药
局麻药名称————————剂量(成人)——————作用维持时间(小时)
2%利多卡因————————20 ml——————————3~5 h   
2%普鲁卡因————————25~30 ml————————1.5~3 h   
1%利多卡因、0.15%地卡因—20~30 ml————————2.5~5 h
0.5%布比卡因——————15~20 ml————————3~6 h

【操作方法】

一、【经锁骨上法臂丛阻滞术】

(一)病人取仰卧,头转向对侧,肩下垂,患肢贴向躯体。术者面向病人。嘱咐病人一旦出

现放射异感时,立即告诉术者,但不能任意转动头部。?

(二)在锁骨上缘的中点部位,认真摸清锁骨下动脉的搏动点。以此点为准,在其外测0.5

cm、上1 cm处做好标记,即为穿刺点。如果恰好有颈外静脉通过此点,将穿刺点稍向外移。

(三)先作皮丘。术者左手食指按住锁骨下动脉,右手持连接1 ml 注射器的22号注射针,

刺入皮丘,而后向内、下、后方向缓缓刺入1~2.5 cm(其方向相当于指向第三胸椎椎体)。针

刺入过程中一旦出现异感,表示针尖已接触及臂丛神经,应稳妥地固定好针头,抽吸证实无

血或无气后,缓缓注入麻药,注药中需随时做抽吸试验。?

如果在刺入过程中遇到骨质,即为第一肋骨,随即可将麻药注在第一肋骨面上,而不必勉强寻

找异感,否则胸膜、肺组织或大血管损伤的机会大增。?

(四)注药后5~20 min内,如果病人出现下列征象:患肢麻感,表浅静脉扩张,皮温上升

,患肢上举费力,痛觉明显减退者,表示麻醉已成功。20 min 后仍无上述征象者,表示麻

醉失败。?

(五)手术时间长,当麻醉作用接近消失时,可再次阻滞臂丛神经。方法如下:暂停手术,

将患肢贴向躯体,术者站在病人的头侧。穿刺点进针方向及深度同首次阻滞,缓缓进针,不

必寻求异感,当触及第一肋骨后即注入2%利多卡因10~15 ml。麻醉作用可在5 min内完全。注

意随时做抽吸试验。?


二、【经肌间沟法臂丛阻滞术】

(一)**:同锁骨上法。?

(二)穿刺点:有两种定位方法。?

1. 在锁骨上法穿刺点的直上1~1.5 cm,相当于肩胛舌骨肌的上缘,在此处可隐约触到前、

中斜角肌间沟,向颈椎横突方向重压时,有异感向前臂方向散射,即为穿刺点。此点有时与

颈外静脉重叠,可在后者的外侧或内侧缘进针。
?
2. 摸出甲状软骨的下缘(相当于第六颈椎横突水平),向外侧摸到胸锁乳突肌后缘,然后

再稍稍向外侧移动,所摸出的间隙即为前、中斜角肌肌间沟,向下摸到肩胛舌骨肌的上缘处,即

为穿刺点。?

(三)穿刺及注药:?

左手食指尖按住肌间沟,右手持稍长的注射针,刺过皮肤后向对侧腋窝顶的方向,缓缓刺入约1

~2 cm,病人主诉异感时即可停止进针而注药。如果触及骨质,为颈?6椎横突,可稍退针

少许,改变针向后或前在进针寻找异感。注药完毕后,局部应看不见肿张,否则往往表示

注药部位不正确。?

(四)手术时间长者,术中可再次阻滞。只要将针触及颈6椎横突即可注药,无需寻找异感。


三、【经腋窝法臂丛神经阻滞术】

在腋窝顶部,臂丛神经伴随腋动脉下行,并与腋静脉三者形成“神经血管束”,其外为深筋膜

(即腋鞘)所包绕,将麻药注入腋鞘管内,就可阻滞臂丛神经。本法尤其适用于小儿,但不宜

用于肥胖或腋窝淋巴结增生的病例。?

(一)病人取仰卧,患侧肩下垫薄枕,患肢外展并外旋90°,前臂90°屈曲。?

(二)在胸大肌肱骨端止点的下缘,探触腋动脉的搏动,并向腋窝顶方向追踪到搏动接近消

失处,即为穿刺点。?

(三)左手食指固定腋动脉,右手持24号针头,在腋动脉的上缘缓缓刺入,当感到有戳破纸

样的阻力骤减感时,示针尖已刺透腋鞘,此时病人可能出现异感,同时可见针头随腋动脉搏

动而明显摆动。固定好针头,抽吸证实无血后即可注入麻药。如需缚扎止血带,注药后将针

退止皮下,注入2~3 ml麻药,可阻滞肋间臂神经,以防止止血带疼痛。?

因小儿皮下菲薄,针尖进入腋鞘后往往垂倒,因而不易观察针头的摆动。此时,如果将穿刺

针上方的皮肤稍稍拉紧,使针直立,摆动与否可因之明确。?

如果穿刺及血管而出血,应立即拔针,压迫3分钟后重新穿刺。?

(四)局麻药剂量和容积多少系根据腋鞘管容积而定,如18个月幼儿为6~9 ml,3岁为8~12

ml,4岁为10~16 ml,成人为34~40 ml,详见表。?


表   经腋窝法臂丛阻滞术常用的麻药

局麻药名称————————成人一次量————小儿一次量——————作用时间
1%利多卡因————————40 ml——————按0.8~1 ml/kg,
——————————————————————利多卡因总量
——————————————————————不超过8~10 mg/kg,
——————————————————————体重超过30 kg者,
——————————————————————仍按30 kg计算药量——1.5~2 h??

1%利多卡因、15%地卡因——40 ml———————按0.8 ml/kg计算,
——————————————————————地卡因总量不超过
——————————————————————1.8 mg/kg,体重超
——————————————————————过30 kg,仍按30kg计—3~5 h

局麻药内宜加用肾上腺素0.1 mg。为延长麻醉作用时间,1%利多卡因可用葡萄糖液配置,则麻

醉作用时间可延长一倍左右。一般于注药5~10 min后麻醉完全。由于麻药被吸收入血液,

可同时产生镇静和睡眠作用。?


【并发症】

(一)气胸或张力性气胸?

主要发生于锁骨上法,余两法中无这种并发症。常因针尖越过第一肋骨的内缘而刺破胸膜,

甚至肺组织而造成。针尖在刺破胸膜的瞬间,有时病人主诉胸痛,或出现咳嗽,应引起高度

警惕,宜立即将针退出。单纯气胸一般无明显不适现象。如系张力性气胸,可在手术后期或手术

后数小时内出现呼吸困难,气管偏向健侧,听诊患侧肺呼吸音减弱或消失,叩诊患侧呈鼓音,X线

透视肺脏呈明显压缩。此时,应在第二肋间胸骨缘外3~4 cm处作胸腔穿刺抽气,并施行胸腔闭式

引流2~3天,一般均可痊愈。?

预防:穿刺点定位必须正确,在未摸清锁骨下动脉搏动之前,不盲目进行穿刺。注意**入

的深度和方向,一般不必勉强寻找异感。将注射器连接于穿刺针后再作穿刺,可预防气体进

入胸膜腔。重视病人的胸痛主诉和咳嗽征象,一旦发生立即退针。?

(二)急性局麻药中毒?

为麻药被误注入血管内所造成。病人表现兴奋、不合作、面肌痉挛,甚至全身惊厥,最后呼

吸循环衰竭。为此,在注药过程中病人一旦出现兴奋时,应立即停止注药,并给镇静药。如

果出现肌张力亢进或惊厥征象,应立即静脉慢注2.5%硫喷妥钠,并以面罩吸氧,维持满意的

呼吸交换量。只要及时采取上述措施,一般均可解除。?

为预防局麻药急性中毒,在注药前及注药中,必须稳妥地固定好针头,并随时作抽吸试验。

穿刺中如果出血,应立即拔针,并在局部压迫2~3 min,调整穿刺点及方向后重新穿刺。如

仍出血应放弃本麻醉。?

(三)邻近的其它神经被阻滞?

多见于肌间沟法或锁骨上法。最常见的为星状神经节阻滞,出现荷奈氏征群(即同侧眼裂缩

小、瞳孔缩小、眼球后缩、结合膜充血、颜面潮红、无汗、鼻塞等),一般无需处理。其他

有喉返神经阻滞而出现声音嘶哑;膈神经阻滞而出现同侧膈肌麻痹、胸闷、气短等征象,应

予吸氧处理。为防止双侧膈神经或喉返神经阻滞而出现呼吸危象,应禁止同时进行双侧臂丛

阻滞麻醉。?

(四)全脊髓麻醉?

主要发生于肌间沟法,为一种严重并发症,主要是因穿刺针呈水平方向向内侧刺入过深,使

针尖误入椎间孔而至椎管内所造成。为预防这种并发症,必须强调穿刺针应指向对侧腋窝顶

的方向刺入,且刺入不宜过深,一般在表浅处即可觅得异感。如果遇到骨质,不能沿骨组织

继续前进,应退针少许,纠正方向后再刺。?


【注意事项】

(一)麻醉作用有时出现很快,有时需20 min才完全,主要决定于针尖与臂丛神经之间的距

离远近,二者愈接近,作用出现快而完全,反之则慢,有时还不完全。如果麻醉不完全可加

用皮肤浸润麻醉,肌注哌替啶75~100 mg,或酌情补作尺神经、正中神经或桡神经阻滞等方

法以弥补。?

(二)三种阻滞方法的麻醉阻滞范围不尽相同。为此,其适应范围也有所不同:?

1. 肌间沟法的麻醉范围有时可达肩部、颈部,且桡侧阻滞较易完全。因此,适应于肩部、

上臂中上1/3以上以及桡侧的手术。有时腕部和手的尺侧,麻醉出现较缓慢,或不完全,可

加用肘部尺神经阻滞以弥补。?

2. 锁骨上法的麻醉范围仅达上臂中上1/3交界处。为此,仅适用于上臂中1/3以下的手术,

对上臂上1/3及肩部手术则无效。?

3. 经腋窝法的麻醉范围更低些,且容易出现桡动脉阻滞不全,故仅适用于肘关节以下的手

术。
2# 沙发
发表于 2007-10-26 18:14 | 只看该作者

臂丛麻醉操作要点及注意事项

辛苦了。。。。
3# 板凳
发表于 2007-10-26 22:14 | 只看该作者

臂丛麻醉操作要点及注意事项

辛苦了。。。。
4
发表于 2007-10-28 10:30 | 只看该作者

臂丛麻醉操作要点及注意事项

谢谢!多介绍自己的经验就更好了
5
发表于 2007-10-28 17:31 | 只看该作者

臂丛麻醉操作要点及注意事项

:kiss: :o :'( :@
6
发表于 2007-10-28 21:11 | 只看该作者

臂丛麻醉操作要点及注意事项

谢谢你的材料,你辛苦了。
7
发表于 2007-10-28 22:47 | 只看该作者

臂丛麻醉操作要点及注意事项

还不错啊
8
发表于 2007-10-29 11:15 | 只看该作者

臂丛麻醉操作要点及注意事项

谢谢!:)
9
发表于 2007-10-29 22:39 | 只看该作者

臂丛麻醉操作要点及注意事项

向你学习,你辛苦了,谢谢!
10
发表于 2007-10-30 10:54 | 只看该作者

臂丛麻醉操作要点及注意事项

这样的啊
11
发表于 2007-10-31 14:08 | 只看该作者

臂丛麻醉操作要点及注意事项

辛苦了   谢谢
12
发表于 2007-10-31 14:34 | 只看该作者

臂丛麻醉操作要点及注意事项

学  习   中
13
发表于 2007-11-21 23:53 | 只看该作者

臂丛麻醉操作要点及注意事项

谢谢你的材料,你辛苦了。
14
发表于 2007-11-28 14:06 | 只看该作者

臂丛麻醉操作要点及注意事项

:handshake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6-28 20:44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