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210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急救医学] 心肺复苏不再需要“亲密接触”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07-4-3 00:1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日期】2007-3-29
   对大部分心脏停搏患者只需胸外按压即可达到复苏效果
      心肺复苏(CPR)由胸外按压和口对口人工呼吸组成,是抢救心脏停搏患者的重要环节,对患者的生存率有重要影响。有研究显示,在实践中,口对口的“亲密接触”是很多人实施CPR的阻碍,因为有传染疾病等方面的担心。最近,日本学者发现,对有些患者实施复苏抢救时不再需要口对口人工呼吸,在急救医学领域引起了强烈反响。
    口对口人工呼吸并无显著益处
      来自日本Surugadai Nihon大学医院的Nagao等通过前瞻性、多中心的观察性研究发现,对于医院外心脏停搏的成人患者,尤其是那些窒息、可电击复律(shockable rhythm)或短暂性心脏停搏未得到治疗的患者,救助者对其只进行胸外按压的心脏复苏,其效果好于需口对口人工呼吸的传统CPR者。(Lancet 2007, 369:920)
      该研究纳入了2002年9月1日至2003年12月31日间的4068例成人患者,其均有过一次被目击心脏病发作的经历。研究人员调查了救助者对患者的抢救方法,并统计了事件发生1个月后患者的生存情况。
      结果显示,有2917例患者(72%)未接受复苏抢救,712例患者(18%)接受了传统CPR,439例患者(11%)只接受了胸外按压。只接受胸外按压的患者生存情况好于接受传统CPR者。在窒息患者中,只接受胸外按压的患者1个月生存率为6.2%,而接受传统CPR者的生存率仅为3.1%。在电击复律的患者中,接受胸外按压和传统CPR者的1个月生存率分别为19.4%和11.2%。在事件发生4分钟内接受复苏的患者中,接受胸外按压和接受传统CPR者的1个月生存率分别为10.1%和5.1%。
      研究人员指出,胸外按压的心脏复苏方法至少与传统CPR的抢救效果相当,在某些患者群体中甚至效果更好。没有证据显示患者可以从口对口人工呼吸中获得额外益处,而且口对口人工呼吸还可能导致胸外按压的次数减少,从而影响复苏效果。
    口对口人工呼吸可能带来危险
      美国Arizona大学医学院的Ewy医师发表评论,分析了传统CPR中口对口人工呼吸的步骤可能带来的诸多问题,以及对急救的效果影响。他还指出,现行的医院外心脏停搏急救指南应该做出修改,对有些患者进行复苏时可以省略口对口人工呼吸的步骤。(Lancet 2007,369:882)
      很多研究均已证实,对于心脏停搏的患者,在急救人员到达之前,接受胸外按压与不接受任何抢救措施的患者相比,生存率有显著提高。但Ewy医师说,口对口人工呼吸会大大减少救助者主动实施复苏的勇气。先前也有研究显示,若做心肺复苏的救助者只需要进行胸外按压而不需要对患者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人们积极救援的可能性将会提高5倍。因此,口对口人工呼吸可能是患者无法得到及时抢救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
      该评论还指出,口对口人工呼吸会造成胸外按压中断,影响大脑的血液{MOD},造成脑部的损伤,从而大大削弱急救效果。对于心脏停搏的患者,口对口人工呼吸或正压通气会导致胸腔内压力增大,减少回流至胸腔的血液,从而减少复苏期间冠状动脉和脑血管的血流。若在给予患者胸外按压的时候强制通气,这种情况会更加恶化。在突发性心脏停搏的患者中,主动通气没有必要也不合逻辑。房室性停搏发生时,肺血管、左心和整个动脉系统中血液氧分充足,通气并不能增加血液中的氧饱和度。
      对有些患者仍存在气息的,只需要及时对其保持持续的胸外按压即可帮他们恢复主动的生理通气,不需要口对口人工呼吸。很多模拟试验结果也表明,有力的胸外按压可以帮助患者维持更高的冠脉灌注压。
   
口对口人工呼吸只适用于部分患者
      Ewy说,目前主流的急救指南对两类心脏停搏者都推荐用同样的心肺复苏方法。救治对象包括原发性的心脏停搏者(心跳停止时其体内动脉血含氧丰富)和因呼吸停止(由服药过量或者溺水造成)导致体内动脉血严重缺氧造成低血压继发心脏停搏的患者。上述这些研究的结果,将促进指南制定者们重新审视关于心肺复苏的推荐,对原发性心脏停搏的患者,应该只需进行胸外按压的复苏方法。
      但专家同时建议,对那些溺水、药物过量或心脏停搏数分钟以上的患者,口对口人工呼吸仍有益处,因为这可以帮助提高患者血液中的氧含量。
   
CPR相关教育仍需普及
      Ewy认为,此次日本学者的发现,将促使急救指南得到更新和修订,但对公众和急救人员的相关教育仍需要大力普及。需要鼓励和教育公众,在发现突然晕倒的患者时应立即开始胸外按压,进行复苏抢救,不需要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这将可以大大提高患者的生存机会。美国得克萨斯大学急救医学专家Pepe医师强调,人们在学习了CPR的方法以后,在遇到心脏停搏的患者时,不要被口对口人工呼吸的步骤误导,因为胸外按压才是最重要的。
      专家同时提醒,这并不意味着抛弃对传统CPR的推广教育。虽然传统CPR将不再常用,但对溺水及其他形式的呼吸暂停造成的心脏停搏,要求口对口人工呼吸的传统CPR是主要的复苏急救方法。   (静如)
    相关链接 心肺复苏
      心肺复苏(CPR)是针对心脏、呼吸骤停所采取的抢救关键措施,指进行胸外按压形成暂时的人工循环并恢复心脏的自主搏动,采用人工呼吸代替自主呼吸。它还包括快速电除颤转复心室颤动以及尽早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来重新恢复自主循环等急救技术。
      近代CPR技术是在上世纪50年代晚期到60年代早期这段时间发展起来的。虽然口对口人工呼吸早在1740年起就被许多典籍记载(通常是用来帮助失去呼吸的新生儿),但是在上世纪50年代以前,人工呼吸法并未被广泛使用。直至1956年, James Elam医师和Peter Safar医师发明了现代口对口人工呼吸的方法,并首先被军方采用。自1891年起,陆续有医师发现对患者进行胸外按压可以成功复苏。1960年,Jude医师、Kouwenhoven医师和Knickerbocker医师三人发现胸腔压缩可以达到小量的人工循环。随后,口对口人工呼吸和胸部按压的组合,成为目前CPR流程的雏形,并在1963年得到美国心脏学会(AHA)的承认。
      2005年底, AHA发布了新版CPR急救指南,要求救助者用双手掌跟按压胸部1.5~2.0英寸深的幅度,频率约为每分钟100次,以促进血液流动。传统的CPR还要求对患者进行30次胸外按压之后捏住患者鼻对其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2次,直到患者胸腔鼓起。与旧版指南相比,该版指南主要改变了按压与人工呼吸的次数比例,由15:2调整为了30:2。
封面报道·中国医学***报·第1051期 (2007-03-29) 第33卷 第12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6-26 14:49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