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6915|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求助] 哮喘和ABPA啥区别呀?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07-3-16 21:1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前几天看到一本书上讲过敏性支气管肺曲霉病(ABPA),可我越看越觉得ABPA就是哮喘,只不过是由曲霉引起罢了。有的书上把ABPA作为哮喘的鉴别诊断,现在很困惑,仍不是很清楚这两个有什么实质的区别。请各位**不吝赐教,谢谢了!
2# 沙发
发表于 2007-3-17 22:38 | 只看该作者
过敏性支气管肺曲菌病

    过敏性支气管肺曲菌病(ABPA)是嗜酸性粒细胞肺炎中比较常见的一种,主要是烟曲菌(也包括其他曲菌和念珠菌)**易感个体后,通过产生I和III型免疫反应而导致发病。病理改变主要有2型:一型是肺组织明显的嗜酸粒细胞渗出符合嗜酸粒细胞性肺炎;另一型是支气管内的粘液样痰栓,后者可以导致支气管阻塞,远端阻塞性肺炎或不张,近端支气管扩张。

    诊断

    1. 临床表现特点:多发于中年女性,呈反复发作的哮喘,伴咳嗽、痰粘稠,咯出特征性的稠硬痰块或痰栓,咳出后症状缓解,痰栓呈棕色。可以有发热、不适、盗汗和胸闷。肺部可闻及哮鸣音。

    2. 胸片和胸部CT:显示双侧肺部多发斑片或片状渗出影,呈游走性改变,常于数日内消散;支气管痰栓阻塞时可形成“V”或“Y”型或葡萄状阴影,阻塞远端可继发感染,产生肺不张和阻塞性肺炎。支气管扩张常见,特征性改变是近端支气管扩张,而远端支气管正常。

    3. 血液化验:外周血白细胞计数稍增高,嗜酸粒细胞通常呈现中等度增高,范围在20-30%或500-2000/mm3,也可高达82%。血沉增快。

    4. 痰液检查:痰中嗜酸性粒细胞增高和曲菌阳性,痰液可以培养出曲菌或念珠菌。

    5. 血清学试验:血清IgG、 IgA、 IgM、 IgE均可增高,其中以IgE更为突出。90%病例的血清曲菌沉淀抗体阳性。

    6. 曲菌皮肤**试验阳性。

    治疗

    1. 糖皮质激素:ABPA的基本治疗是口服糖皮质激素。一般强的松剂量为 每天0.5mg/kg或20-30mg/天,当临床症状缓解,肺部阴影消失,和血嗜酸粒细胞降低或血清IgE降低后,逐渐减量,疗程3-6月。

    2. 抗真菌治疗:抗真菌治疗的临床价值有待验证,酮康唑虽然具有一定的改善哮喘症状,抑制曲菌沉淀抗体的产生,但副作用也不能忽视。伊曲康唑可能较之具有优点。

    3. 对症处理:使用粘液溶解剂帮助清除痰栓和其他对症处理。
3# 板凳
发表于 2007-3-17 22:40 | 只看该作者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在我国近二千万人、全世界约1.5亿人罹患此病。近年来,哮喘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均呈增高趋势。我国华南地区1980年儿童哮喘患病率为1.9l%,而1998年上升为5%,香港1986年儿童哮喘患病率为6%,而1996年上升为12%。据统计,全世界每年约有10万人死于哮喘病。该现象引起了世界卫生组织(WHO)、各国[根据相关法规进行屏蔽]和临床医生的广泛关注。

  近10年来,随着现代免疫学、分子生物学的迅速发展,对支气管哮喘的发病机制、病理生理、临床诊断、治疗和预防等方面有了新的认识,并提出了许多新的概念和观点,使支气管哮喘的研究得到了飞速的发展。1994年在WHO的指导下,国际哮喘专家小组制定了《全球哮喘防止创议》。我国于1997年制定了中国《支气管哮喘防止指南》,根据上述两个文件实施情况和研究进展,2002年"创议"和"指南"都做了相应的修改。这对于规范支气管哮喘的诊断、治疗、管理和预防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现参考有关文献资料对支气管哮喘的诊断与治疗进展做一介绍。

  几十年来,由于对支气管哮喘的发病机理认识不足,有关支气管哮喘的定义一直存在着较大分歧。70年代,普遍认为支气管哮喘是由于过敏源**,支气管痉挛、气流受阻这样一种功能性疾病。解痉治疗做为支气管哮喘的一线治疗,但随着支气管解痉剂(β2受体激动剂)的大量应用,哮喘的发病率、住院率和死亡率也随之升高。如新西兰出现过二次哮喘死亡率增高,一次是60年代中到70年代初,大量使用异丙基肾上腺素;一次是70年代末大量使用丙喘宁。据分析上述二药的消瘦量与当地哮喘的死亡率呈正相关。当新西兰[根据相关法规进行屏蔽]限制该二药的使用后,死亡率亦随之下降。该现象使人们沉思哮喘并非是单纯的支气管平滑肌痉挛。80年代末迄今,由于分子生物学和现代免疫学的进展,人们逐渐认识到支气管哮喘是多种炎性细胞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并得到了各国学者的公认。

  目前支气管哮喘的定义是:支气管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如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嗜中性粒细胞、气道上皮细胞等)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患。这种炎症导致气道高反应性的增加,并引起反复发作性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等症状,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加剧。通常出现广泛多变的可逆性气流受限,多数患者可自行缓解或经治疗缓解。

  定义明确了气道炎症是支气管哮喘的病理基础,肯定了哮喘的"气道炎症学说",确立了抗炎治疗是支气管哮喘的一线治疗。

  近年来,有关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研究进展,归结有四点:

  1、对哮喘本质认识的深化,慢性炎症学说的确立。
  2、诊断水平的提高和诊断标准的量化。
  3、表面激素在治疗方面作用和地位的肯定。
  4、吸人疗法的开展。

1 展开 喜欢他/她就送朵鲜花吧,赠人玫瑰,手有余香!鲜花排行

收到1朵
4
发表于 2007-3-20 09:46 | 只看该作者
学习了,谢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6-8 23:04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