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楼主: 大汉中医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大汉中医疑难病案精选

  [复制链接]
31
发表于 2008-12-8 11:52 | 只看该作者

【原创】大汉中医疑难病案精选

散发性脑炎医案的辨证过程中,我当时脑海中第一反应的就是内经里所说“六腑以通为用”。
       问诊证明大便十日未通,第一要事就是通腑,腑通则神明!
       治疗神智昏迷如此,治疗精神障碍疾病亦如此。
       还记得大连市第七人民医院(精神心理医院)的老院长在我面前曾以权威的口吻断言:中医治疗精神病纯粹胡扯!任何中药都不能够通过血脑屏障,药理学根本就不支持!
       其实这是典型的不学习,不进取,吃老本,贻笑大方而不自知的表现。暂不提中医所说的心主神明,肝主情志,即便是现代生理学新的研究成果亦证明,在人体的肠道细胞中,含有许多与大脑神经元细胞相似的神经元细胞,具有类似脑细胞的一些功能,这也为中医生理学的科学性提供了佐证。
       我们的祖先通过大量的人体生理现象和医疗临床的观察与治疗反馈,早已发现了肠道的通畅与精神意识正常的紧密关系,并且上升为理论直接有效地指导着临床治疗。现代中医药治疗急性脑中风,各种意识障碍,精神分裂症等等,通腑泻下都是至关重要的治疗法则之一。所以我希望各位医友在中医临床的道路上,兼收并蓄,不断学习体会中医生理学、病理学知识,并且做到融会贯通,则临床处方与疗效必然会有大幅提高。

[ 本帖最后由 大汉中医 于 2008-12-8 12:34 编辑 ]
32
发表于 2008-12-8 12:04 | 只看该作者

【原创】大汉中医疑难病案精选

痰厥:病名,为厥证之一。是指痰盛气闭引致之肢体厥冷、甚则昏厥的病证。见《丹溪心法·厥》。
     《医林绳墨·厥》:“有痰厥者,痰气妄行于上,咳嗽连续不已,气急喘盛,坐不得卧,以致上盛下虚而作厥也,名之曰痰厥。宜以二陈汤加厚朴、白术、黄芩、山楂,降下痰气,使复归于脾之脉络,则足可温,不致厥也。”
       龚廷贤谓痰厥“卒然不省人事,喉中有水鸡声者也。用牙皂、白矾等分研末,吹鼻;即以香油一盏,入姜汁少许灌之,立醒。或烧竹沥、姜汁灌之亦可”(《寿世保元·厥》)。
       如属寒痰迷闷,四肢厥冷者,宜用姜附汤;肢冷,吐涎沫,喉中痰声,一时昏愦不知,胸闷气喘,语言不利,可用稀涎散。参见厥证、痰证等条。

气厥:厥证之一。中气衰竭,或气机怫郁上逆所致厥证。见《景岳全书·杂症谟》。气虚气实,皆能致厥。气虚卒倒者,必形气索然,色清白,身微冷,脉微弱,为气脱之证,宜参、芪、归、术、地黄、枸杞、大补元煎之属,甚者治以回阳饮、独参汤。气实而厥者,形气愤然勃然,脉沉弦而滑,胸膈喘满,为气逆之证,治宜排气饮,或四磨饮,或八味顺气散、苏合香丸之类,先顺其气,然后随其虚实而调理之。
33
发表于 2008-12-10 13:25 | 只看该作者

【原创】大汉中医疑难病案精选

(五)泄泻

      张某,男,65岁,不明原因腹泻二日,自服黄连素片,肠炎灵胶囊,思密达无效来诊。
      现症:腹泻水样便,日行十余次,无论服药还是饮水、进食,片刻即泻下,且尿量极少,伴体弱乏力。望其舌质光红,舌苔少,为气阴两虚之象,当选补脾滋阴之剂调治。但现在治疗的关键之处,是如何使药物能够在体内停留,发挥作用。
      我反复思考,突然脑海中灵光一现,想起张锡纯使用山药的经验。 山药一味,善补肺脾肾之阴,其性兼有收涩,炒熟后益气之功增强,而将其研成细末,煎熬后即成面糊状,颇为粘稠,患者服下后,山药糊必然粘附在胃肠道内壁之上,缓缓下行,从而使得其药物成分能够被机体吸收,发挥药效,用于此病例,最为恰当不过。再加少许黄连厚肠止痢,先预一剂,观察疗效。
      遂处方如下:山药(炒黄)30,黄连5,一剂,研细末,煎煮成糊状,口服。
      患者服药糊后半小时左右,即有尿意,排尿约200ml,且自云二日来,首次有如此畅快的排尿,之前好像水都从肠子走了。我一看到患者尿量畅下,小便利则大便实,此病可以告愈了。果然,尿下之后,腹泻未再,嘱其将剩余药糊服完以巩固疗效。

3 展开 喜欢他/她就送朵鲜花吧,赠人玫瑰,手有余香!鲜花排行

  • wang1324+3老师,你的病例很好,我看了1个多小时吧,我数天前也以身试药,自服小青龙汤,且细辛用了15克,在论坛上也有发表
收到3朵
34
发表于 2008-12-11 12:12 | 只看该作者

【原创】大汉中医疑难病案精选

(六) 萎缩性胃炎  
       萎缩性胃炎是胃黏膜病变的后期,胃黏膜萎缩,而胃酸分泌减少,胃的消化功能大大减弱。一部分患者胃黏膜会发生肠上皮样改变,被认为是癌前病变,可能转化为胃癌。

      李某,男,67岁,在大连市中心医院胃镜确诊为萎缩性胃炎已经六年了,每天三顿饭加一起也不到二两量,而且只能吃软烂的稀粥,菜糊。食物稍微有点硬,就会胃胀痛,伴下坠感,难受之极。李先生本身1.9米的身高,由于严重缺乏营养,看上去极象一根马竿,且说话有气无力。在找我之前,于大连市中医院李寿山先生那里已经连续服用了一年零三个月的中药,未见明显起色。这次因为他老伴在我这里看风湿关节炎,效果很好,于是就来试试。
     我在望诊时特别注意到他的舌象:
舌肉光红,一点舌苔都没有,这在中医诊断学里称为镜面舌。因为舌苔是胃气上蒸于舌面产生的,而镜面舌说明他的胃气阴大伤,而且已经影响到了肾阴不足。寸口脉象弦硬无神,是气阴大亏,肝阳虚浮之征。法宜补气滋阴,以复胃气。在这里告诉大家一个体会:治胃病,特别是这种慢性病情严重的,下药处方一定要药味精,药量小,就象打仗要派精兵,否则不仅没治好病,反倒又伤了胃气,得不偿失了。
     处方:柴胡5 白芍10 枳壳5 炙甘草10 石斛15 山药10 党参15 龟板15    三剂,一日一剂,水煎早晚服。
     其实由于饮食和药物经口腔直接进到胃里,所以患胃病的人用药是否有效,药物是否符合病情,都是一试便知。如三天无效,仍不知悔改,不仅伤胃伤财,医德医术俱属下流了。
    三天后复诊,病人自述胃好受了许多,一天可以吃三四两稀饭,舌面上微微有了少许舌苔,胃气已见恢复之象。于是按照胃气阴不足的辨证,以一诊处方加减调治了两个多月,李先生终于能够正常吃饭:馒头,米饭,面条,包子,饺子,均不受限制,胃部不再有任何不适之感,脸色红润,体重增加了二三十斤,舌象也恢复到淡红舌、薄白苔的正常状态。我建议他做胃镜复查一下,他说现在感觉很好,不想做胃镜遭罪。其实我也不想让他再花冤枉钱,只是想让他更加安心罢了。
35
发表于 2008-12-11 12:43 | 只看该作者

【原创】大汉中医疑难病案精选

楼主的中医水平很是精堪啊。有点不解的是前几个病案里,用药达二三十味的药,是或药味过多了,可或在精简。达到药少力专
36
发表于 2008-12-11 12:52 | 只看该作者

【原创】大汉中医疑难病案精选

谢谢你的提醒!这是我个人的处方特点,并不以为有何不妥。用药如用兵。我现在辨证处方注重整体思维,突出重点,综合调治。尤其对于病机复杂,症状纷繁的重证患者,喜用大方重剂以克功。当然,药少力专也是一种境界,哈哈。
37
发表于 2008-12-11 13:14 | 只看该作者
38
发表于 2008-12-11 13:48 | 只看该作者

【原创】大汉中医疑难病案精选

xiexie hao 好奇心
39
发表于 2008-12-11 15:44 | 只看该作者

【原创】大汉中医疑难病案精选

量大而有效!艺高人胆大!榜样!
40
发表于 2008-12-11 16:23 | 只看该作者

【原创】大汉中医疑难病案精选

精彩,大汉楼主不愧为大汉之精英啊,辩证明确,用药如元帅点兵将,阴阳分明,气血虚实清晰,实为我等学习楷模.
41
发表于 2008-12-11 16:30 | 只看该作者

【原创】大汉中医疑难病案精选

目前中医界的所谓规矩,已经严重影响了中医的正常发挥,如果按照药典,楼主的许多处方已经属于超剂量,十八反,等等违章了,这样的处方将被批发到废纸堆而横加批评.但也更加害了患者,我说他们的规矩是祸国殃民.
本人也是被卫计委门点名的违规大王,由于他们按照的是现在的经典规范,无情趣与之争论,所以还是一意孤行,好在患者的效果是不用去宣传的,也无法抹杀我的存在,在此看到了有更多的同仁充分运用经方,好不惬意啊!!!
为之高兴!
42
发表于 2008-12-11 16:42 | 只看该作者

【原创】大汉中医疑难病案精选

给外人看的,都是书上的安全剂量,给自己同行看的,才是真实的剂量!:lol:
43
发表于 2008-12-12 21:43 | 只看该作者

【原创】大汉中医疑难病案精选

佩服!佩服!佩服!
44
发表于 2008-12-14 12:08 | 只看该作者

【原创】大汉中医疑难病案精选

好帖子。顶一下
45
发表于 2008-12-14 16:31 | 只看该作者

【原创】大汉中医疑难病案精选

:lol: 好的我们学习学习
46
发表于 2008-12-14 18:53 | 只看该作者

【原创】大汉中医疑难病案精选

楼主,等着你的下文。:handshake
47
发表于 2008-12-14 23:10 | 只看该作者

【原创】大汉中医疑难病案精选

看了楼主的文章。这才是真正的中医啊。支持你继续发表
48
发表于 2008-12-16 18:06 | 只看该作者

【原创】大汉中医疑难病案精选

(七)风湿性心脏病,浅昏迷
       苏某,女,88岁,家住大连市西山水库,35岁时在大连市友谊医院确诊为风湿性心脏病,之后断续服药维持,65岁时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二院做过心脏瓣膜手术。近一年来病情加重,频繁住院抢救。2004年10月5日再次发病,在大连市第五人民医院心内科病房住院,患者出现胸闷难耐,心悸怔忡,烦乱嘈杂,腹胀如鼓,饮食难进,大便不通,意识处于浅昏迷状态。医院对症治疗数日无效,告知家属办理出院,给患者准备后事。10月9日患者家属请我去到其家中会诊,望其面色灰暗,眉头紧皱,双目闭合,鼻插氧气管,辗转反复于床榻,痛苦**不已,且腹胀如鼓,舌质暗红少津,有裂纹,脉来细结代,数而无根,腹部叩诊未见腹水征,下肢水肿,尿少,大便不通多日。
       中医诊断:气臌,怔忡,水肿
       辨证:心肾阴阳两虚,肝失疏泄,气机升降失调
       处方:生脉饮、血府逐瘀汤、真武汤加减
       红参20 麦冬50 五味子15 当归25 赤芍30 桃仁10 红花3 川芎10 桔梗10 柴胡15 怀牛膝20 枳壳15 大腹皮20 生地20 炮附子30 白术15 茯苓50 生姜20 地龙10 黄连3 瓜蒌15 炙甘草10,3剂,一日一剂,水煎一日三次口服。
       方中附子、生姜强心温阳,麦冬、五味子、生地滋补元阴,当归、赤芍、红花、川芎、桃仁、牛膝、地龙活血通脉,白术、茯苓健脾利水,黄连清心火,调心律,瓜蒌清热化痰,润下通便,最关键的是柴胡、桔梗、枳壳、大腹皮这四味药,在之前众药双补阴阳,益气活血基础上,升清降浊,疏调气机,切中病机要害。
       患者服药一次即感腹气下行,排出矢气后腹胀减轻,胸闷好转,自行拔掉氧气管;一剂药服完,已可由长媳扶坐于床边,腹胀大减,胸闷心烦明显减轻,胃中知饥,能进稀粥。第二日,大便渐通,诸症进一步好转,三剂服完,饮食、二便基本正常,可在长媳的搀扶下在室内缓步慢行。
       此方疗效之显著亦出乎我之意料。二诊效不更方,续进5剂。前后加减服用了一共18剂药,患者基本恢复生活自理,可在室内缓行,整日与长媳聊天叨咕陈年旧事,乐此不疲。患者对此疗效极其满意,要求停药观察。而我通过此病例的治疗,深感中医学整体观念,辨证论治之起死回生的神奇功效,更加深了我对中医学发自内心的热爱和执着。

3 展开 喜欢他/她就送朵鲜花吧,赠人玫瑰,手有余香!鲜花排行

收到3朵
49
发表于 2008-12-16 18:16 | 只看该作者

【原创】大汉中医疑难病案精选

支持你 大哥 继续
50
发表于 2008-12-16 18:52 | 只看该作者

【原创】大汉中医疑难病案精选

原帖由 大汉中医 于 2008-12-16 18:06 发表
(七)风湿性心脏病,浅昏迷
       苏某,女,88岁,家住大连市西山水库,35岁时在大连市友谊医院确诊为风湿性心脏病,之后断续服药维持,65岁时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二院做过心脏瓣膜手术。近一年来病情加重,频繁住 ...

楼主的诊疗足够使大医院的所谓教授汗颜。强烈支持。鲜花感谢。
51
发表于 2008-12-16 20:39 | 只看该作者

【原创】大汉中医疑难病案精选

你善补纯阳,可用药准确,确实值得一学,但补纯阳者,必收敛真阴,真阴取于何?肾也。出于何?肝也。如治病之时,收敛肝肾之阴,也许可取奇效也。你所用附子,虽是制附子,但燥烈之气,还显偏盛。对于阴寒之症,可见效果。但也应注意。
52
发表于 2008-12-16 22:10 | 只看该作者

【原创】大汉中医疑难病案精选

能看出来,你关于“治病之时,收敛肝肾之阴,也许可取奇效”的意见是以临床经验为依据的。不过关于附子燥烈之气一说,还有待商榷。
       我曾经多次遇见过出现附子中毒反应的病人,详细询问过他们的感觉,而我自己也曾经在服用麻黄附子细辛汤(炮附子10克)时,因为煎煮时间短,所用附子炮制较轻,而亲身体验过附子中毒的感觉。
       —— 先是口舌麻,之后是上肢麻木感,同时有心脏紧缩感,脊背部及肢体还伴有明显的凉感,这种感觉逐步地由上向下过渡。上肢麻木感消失后,又出现下肢麻木感,这种麻木感在经过**时,我平生第一次体验到了尿失禁的感觉,就是总觉得尿管里有尿,有尿意,使劲想憋住它,却心有余而力不足,尿液自己就往外流出了;赶快去卫生间排尿,也只是几滴而已,但是回来刚刚坐下,又是同样的感觉,就又得赶紧捏住,去卫生间。这样持续了十多分钟,方才恢复正常。但是麻木感又走到下肢去了,下肢也出现凉感。自始至终没有一点燥热的感觉,或者口干舌燥。
       所以回想到《扶阳讲记》里卢崇汉先生所说的——有许多平素体胖而恶热喜凉之人,服用卢所开的大剂量附子汤药之后,从心理往外冷的厉害,并认为这是浮阳归位,真阴显露之真寒假热证,但这不过是从理论上的推理演绎,自圆其说。我现在认为很可能是大量附子引起的强烈的冷凉的感觉。
       附子的药性真的如传统所言是温热燥烈吗?治疗肠痈内脓已成证之薏苡附子败酱散中的附子,真的只是温经祛湿,散寒止痛吗?其实不然!附子的药效确实能够强心通络止痛,但若以其配伍姜桂等温热之品,则可适用于寒证;若以其配伍黄连、败酱草等寒药,则可适用于热证。至于附子之本性,我认为应该偏凉,所以才有大剂量附子退高热的效果。
       也许会有同道担心,已经知道自己附子中毒了,还敢冷静地体会整个过程,并记录下来,实在是不知死活了!其实我知道自己服用的附子总量不大,只是10克的二分之一(一半药液);再者自己正当壮年,体质一向较好;另外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我所掌握治疗附子中毒的非常简便有效的方法—— 葡萄糖粉一勺,舌下含服,给予我信心。
       以上只是一己愚见,在此抛砖引玉,以供同道参考。
53
发表于 2008-12-16 22:32 | 只看该作者

【原创】大汉中医疑难病案精选

附子100克   (不管白黑附子 久煮之后毒副作用就小了)如果和葛根等解毒的同用其毒性更小
54
发表于 2008-12-17 17:59 | 只看该作者

【原创】大汉中医疑难病案精选

高手!学习。
55
发表于 2008-12-22 14:47 | 只看该作者

【原创】大汉中医疑难病案精选

中医的神奇之处 在于治人 而不是单纯的治病  我为中医的发展感到忧虑   吾辈应该在努力       很多的病例用中医中药治疗无不叫你拍案叫绝 作为一个中国人 我感到自豪 我相信祖国的医学绝对可以百花齐放 发扬光大
56
发表于 2008-12-22 21:28 | 只看该作者

【原创】大汉中医疑难病案精选

此等病例,需要静下心来,好好 思考下

先收藏了, 有机会一定向楼主 学习..:)
57
发表于 2008-12-22 22:36 | 只看该作者

【原创】大汉中医疑难病案精选

首先,我仔细的看完了楼主饿病例,病例个个都是惊心动魄啊.

我个人对中医 学识浅薄,不敢高谈阔论.
但你最后这段 我是大大的不同意

如果你说---------(附子的药效确实能够强心通络止痛,但若以其配伍姜桂等温热之品,则可适用于寒证;若以其配伍黄连、败酱草等寒药,则可适用于热证)
这句似乎不假,无可厚非

(至于附子之本性,我认为应该偏凉,所以才有大剂量附子退高热的效果)
这句就有问题,当你知道附子的生长环境后你就会知道这句话的错误,野生的附子,是生长在很寒冷的地方,有冰雪覆盖的地方,才有他生长的足迹,所以它才会大辛大热.

而大剂量附子 退高烧, 我想你这个高手也会错误吧,把体温表量出来的温度(39,40度)就当成是大热,这个对吗?而这个问题也困惑了我好长一段时间才在我心中才有了结论.

我想说一句,张仲景他有体温表吗?他是怎么判定大热的,你能解答下吗?
而这个附子退热,是不是所谓的真寒假热呢?
望楼主考虑下.

[ 本帖最后由 wang1324 于 2008-12-22 22:39 编辑 ]
58
发表于 2008-12-24 16:16 | 只看该作者

【原创】大汉中医疑难病案精选

真厉害
59
发表于 2008-12-24 20:50 | 只看该作者

【原创】大汉中医疑难病案精选

如果我们每一个中医人都能够像楼主一样,何愁中医振兴无望,顶
60
发表于 2008-12-25 11:37 | 只看该作者

【原创】大汉中医疑难病案精选

很佩服君的胆识与技术的精湛。既补了正气又顾护了阴液,预防了驱邪同时脱症发生。只是没想到效果如此好。我越来越喜欢中医了。请君多发一些这样好的病例,供大家交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4-28 00:50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