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5822|回复: 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交流] 【转贴】放射学家刘玉清院士的话,从中可以给影像新手一点启示

 关闭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06-1-9 21:4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大学毕业以后我即从事放射-影像学工作。纵观近50年的历史进程,尤其后20年是国内外自1895年伦琴教授发现X线,形成放射学以来,本专业突破性进展最多,变革最快的时期。正值这时期我开始学习放射学和参加本专业工作,有幸亲眼目睹并直接参加了我国普通放射学向现代医学影像学的演变发展过程。我深切体会到,在过去颇为薄弱的基础上,至90年代初我国基本上建成了诊治兼备的现代医学影像学体系。这是近20年来我国放射学发展的主要表志,从而使本专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这些进展和成就的取得,凝聚着两三代放射学家和广大放射学工作者的心血和辛勤劳动,确实来之不易啊!但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我国的医学影像学在众多方面,尤其是基础研究、诊治新技术的开反应用和设备、器具的研制等,与国际先进水平比较,仍有较大的差距。另一方面,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各地区甚至各单位专业发展水平颇不平衡,又是我国的现实国情。值此,时近世纪之交的历史阶段,在**方针政策指引下,借鉴国际医学影像学发展趋向,如何推进具有中国特色的医学影像学进一步向纵深发展,并处理好提高与普及的关系,是医学影像学界面临的一大重要课题。展望21世纪初国际和我国医学影像学动向,参照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战略目标,根据我国国情,提出以下初步看法,愿与同道们商榷。
    (一)积极开发影像诊断学新技术及其应用研究,同时仍应不断提高普通放射学,尤其胸部、胃肠道和骨骼放射学诊断水平。
    (二)在县或县以上医疗单位,逐步普及超声和CT,有重点地发展MRI技术。  
    (三)开展影像学(含普通放射学)综合诊断及优选、合理应用研究,多快好省地向广大城乡居民提供高质量的影像学服务。
    (四)大力开展介入放射学,不断扩大应用范围,提高疗效及规范化,并注意与其他治疗方法的优选、配合应用,并致力于普及推广。
    (五)加强影像诊断和介入放射学的基础理论和相关的医学生物工程学和新技术的研究,继续发挥我国影像学应用研究的优势,并致力于建设我国的实验影像学体系。
    (六)对引进、研制和开发医学数字化图象贮存传输系统(PACC或DICOM)工作也应予以积极的研究,提上日程。为此,加强教育和培训工作,不断提高专业人员素质,尤其着重于培养跨世纪专业人才,是做好工作的关键和基础。近50余年来从事放射学专业学术工作,有过收获的喜悦,也走过一些弯路,遇到不少挫折。回过头来看,作为一个专业人员,如何更有成效地作好临床影像学工作,如何治学,为发展我国的医学影像学作出应有的贡献?兹仅就个人的体会和教训,提出一些问题,与同道们尤其是中青年同道们探讨。

   一、刻苦学习,勤于实践,打好全面的专业基础。
   几十年的实践经验,使我深刻认识到,从事放射。影像学工作,除刻苦攻读本专业外,还必须打好与本专业密切相关的解剖和病理基础,努力学习并争取以各种不同形式亲自参与临床实践,具有较广的知识面,在影像诊断工作中才能使我们成为一个临床影像学“会诊者”。介入放射学尤其介入治疗本身就是临床工作。回想刚刚进入放射科不久,对一些X线图象上解剖结构辨认不准,有些与书本也不尽一致。于是便从解剖教研室借来骨骼标本,逐一与X线片对照,特别是对那些沟沟凸凸,自己绘图。经过一段努力,明显提高了对X线解剖的认识,也增强X线诊断的信心。
   1956年胸科医院开院不久,即提倡与病理科协作,开展了X线片与切除肺标本的X线--病理对照工作,得到当时主持病理科工作的吴遐教授的热情支持和帮助,并逐步形成制度,建立了对照记录,定期分析总结,一直坚持下来。这一对照工作使我加深和不断提高了对诸如肺癌、良性肿瘤、肺结核、肺脓肿、支气管扩张、纵隔肿瘤等各类胸肺疾患X线征象病理基础的认识。在其后的工作中分析、解释胸部X线征象时很自然地联想到其“背后”的病理基础,显著提高了有关X线诊断和鉴别诊断的认识水平。同时也积累了珍贵的教研资料,推进了科室学术建设。自50年代后期至60年代初期,胸科医院逐渐转为心血管专科医研机构,为积极配合全院工作,放射科应如何作好心脏X线诊断?一方面将上述X线--病理对照转为X线--手术对照工作。另一方面,在实践工作中体验到对心血管病的诊断,临床、心电图和X线各有其作用和限度,于是逐步建立了以X线为基础的“X线--临床--心电图”三结合的心脏X线诊断进程,这样,使我们能够发现一些临床医师没有注意到的诊断问题,纠正了某些不当的临床印象,从而明显提高了诊断水平,获得了临床的信任。同时,也督促我们,尤其是青年医师努力学习临床知识,自己检查、观察病人,养成全面的分析方法。这些基本功也为近年放射科开展介入治疗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勤于总结,善于总结,处理好读书学习和工作实践的关系。
   对待具体业务实践,要切实注意质量,求其甚解,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同时要有韧劲,不断努力、追求。要努力读书学习,更新知识,用来指导实践,更应善于从实践中发现问题和不足,查阅文献,借鉴他人经验,进一步提高工作水平,形成不断向上的良性循环。这样不但能不断提高个人专业水平,分析实践材料和经验,加以总结提高,对丰富、发展本专业的学术工作也有积极意义。实际上,1959年和1961年出版的《支气管造影术》和《心血管造影术及诊断》就是以自己医、研、教经验和材料为基础,带领科室同道们编著的。
   1981年出版的《临床心脏X线诊断学》也是这样完成的。专业医、研工作有如播种耕耘,要有种有收,多种多收,但不能只种不收。对待实践、学习、总结、著述工作,不仅要刻苦努力,更要持之以恒,抓紧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包括节假日的闲暇时间。我从不上班聊天,也反对科室同志这样做。没有哪一个专业人员仅仅是上班来下班去,轻轻松松就能成为科学家和学而有成就专家的。
   
   三、爱岗、敬业,发扬为病人、为事业负责的精神。
   医生的职业和本分是治病救人。放射影像诊断虽属“幕后”,但诊断是否正确、全面,常常直接影响病人的治疗和预后,必须慎重,不能有半点马虎。对每一病人的读片分析都要认真、细致,稍有疑问则要追根究底,力求诊断意见清楚、全面。放射诊断切忌人云亦云,跟着“临床印象”走。首先应客观地分析放射-影像学征象,根据其所反应的病理基础,得出诊断印象。在此基础上了解临床情况应力求全面,如发现重要矛盾或出入,反过来再核对读片是否有遗误或属方法的限制,或有临床问题等,据此提出相应的诊断、鉴别诊断意见包括进一步检查的建议。放射科医师既要精于读片及有关的技术操作,也要学习、掌握有关的临床知识,必要时自己检查病人。这样才能向病人、向临床提出有价值的放射。影像学服务。我不止一次地告诫自己和科室的医师们,放射科医师不是“读片员”,也不是“操作员”,而是医师。

   四、跟踪国内外文献,不断了解学术发展动向。
   这对不断提高专业学术水平,熟习我国的学术发展,使工作常做常新是不可或缺的。对科研、教学和培养干部工作尤属重要。以科研选题为例,既要立足于现实,更应求新,注意先进性。要按规现有的条件办事,也要努力争取必要的和更好的条件。
   1972年问世的CT是放射学向影像学发展的新动向。时值“文革”后期,业务工作刚刚恢复,结合能看到的文献资料,我于1974年前后向有关领导提出“医学影像学”新概念,1977年发表文章较全面地向国内评价了《CT及其临床应用》的概况。1984年应用电子枪的超高速CT样机在美国研制成功,并开展了临床应用研究。因扫描时间达毫秒级,可使CT扫描应用于心脏的诊断检查,我于1985年即译文《CT电影扫描》向国内介绍了这一新技术。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和磁共振成像(MRI)都是于8o年代初在国外应用于临床的影像学新技术。前者是血管造影的一项改革性进展,经一再吁请并得到领导的支持,埠外医院于1984年引进并于1985年初在国内首先开展了DSA的临床应用研究。后者作为无创性、非射线的成像技术,对心血管病诊断具独特作用。限于多方面条件难以很快引进设备,1986年秋北京神经外科研究所MRI室开机后不久,即应用该所设备开展了心血管MRI的临床研究,得到当时该室戴建平主任的支持和帮助,使我们专业工作在这一重要方面跟上了时代的发展。时代在前进,我国正处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历史阶段。商品经济大潮对医学专业学术工作,不会没有影响,在某些方面甚至会有较大的冲击。我们的医学科学事业,虽然会有起伏,将适应时代前进步伐,以新的姿态更快更好地向前发展。生活和工作在新时代的青年同道们,自会形成他们自己的工作、生活和思维方式。在这种条件下,我们仍要或更应提倡敬业精神,献身于专业学术工作,踏踏实实地作出艰苦不懈的努力。我坚信有志的中年骨干和青伟学子们将会为发展祖国的医学科学事业作出无愧于时代的贡献!
2# 沙发
发表于 2006-1-10 09:12 | 只看该作者

很好的学习启示
感谢小志2001斑竹的分享,欢迎常到我们影像版来做客!!
3# 板凳
发表于 2006-1-11 11:21 | 只看该作者
刻苦学习,勤于实践,打好全面的专业基础
勤于总结,善于总结,处理好读书学习和工作实践的关系


爱岗、敬业,发扬为病人、为事业负责的精神
跟踪国内外文献,不断了解学术发展动向。

这些都是我们医生毕生需要坚持的东西
4
发表于 2006-1-19 20:37 | 只看该作者
谢谢!
5
发表于 2006-8-1 16:18 | 只看该作者
讲的好!谢谢!
6
发表于 2006-8-1 16:29 | 只看该作者
精辟,谢谢!!!
7
发表于 2006-8-1 17:09 | 只看该作者
谢谢,这对真的很有用
8
发表于 2008-11-16 20:08 | 只看该作者
名声大了,才有发言权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4-27 20:21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