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1769|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生活与心理学] 【推荐】大学生走向社会的心理准备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05-9-10 11:3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大学生经过大学时代洗礼,心理已经进一步成熟了。而生活向他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完善自我、如何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如何在社会这所耗时更长、功课更多的大学里发挥自己的潜能、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因此,大学生应充分做好走向社会的心理准备。
  我们每个人,在看待自己和外界的时候,都有自己独特的方式、独特的视角,并且赋予它们独特的意义。同一件事,同一个环境,在不同的人眼里,就有着不同的意义。我们是以自身主观的态度面对这个世界以及我们自己的。在这些主观认识中,对自己的看法,就构成了自我。可以说,自我是自己对自己的主观看法,它包括自己的特点、自己的能力、自己的外貌,以及各种各样的表现等等。在一个人的生命历程中,自我通过不断地认识自己,认识自己与他人的关系等而逐渐发展起来。同时,自我的发展,又对个人的行为和社会交往产生重要影响。心理卫生与心理健康,很重要的一个部分就是自的调整与适应。
  一、 认识自我——充分了解自我的未知领域
  (一)自我的结构
  自我是一个结构系统,它包括个人自我、社会自我、理想自、自我评价等。
  个人自我,就是我们通常最一般意义上的自我。它是指每个人对自己本身各种特征的认识,对自己的看法,如自己的身体特征(胖、瘦、高、矮)、行为特征(果断的、犹豫的)、性别、种族以及稳定的人格特点,等等。个人自我是自我概念体系中最重要的部分,它对个人影响是根本性的。
  社会自我是指个人自己所以为人的、别人如何看待自己的各种行为特点。即以已之心,度他人待己之腹。一般而言,如果个体对自己有什么看法,就会以为他人对自己也有类似的看法。两者互为参照系,个人自我往往会受社会自我影响而发生一定改变。这二者之间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
  理想自我,是指个人理想中的自我应具有的形象。也就是自己所期望达到的理想标准。自我评价,是个体对自己能否达到“理想自我”以及达到何种水平的评价。
  以上几个方面,构成了一个人的自我系统,并进一步形成自尊、自信、自卑等的心理特点。
  (二)自我与经验的关系
  在人的发展过程中,自我既具有一种的稳定的特性,同时又是在不断地变化发展着。生活过程中的各种经验,是自我结构变化发展的原因。自我,实际上是一种主观的认识,这种主观的认识,有可能与实际情况或别人对自己的看法有所不同,因此,日常生活经验可能会与自我认识不符,甚至发生冲突。而心理健康的人,不仅其自我结构相对稳定,而且在新环境或新经验基础上,能根据自己的各种经验,及时地修正自我结构,协调自我认识,使之能更合理地存在,而显示出一定的适应性的灵活性。而有心理障碍者,往往不能做到这种调整而终日困扰于其中。
  例如,当一个非常自作聪明的人面临一次意外的挫折时,他会如何反应呢?第一,他可以接受这一事实,同时继续保持他的自信;第二,他可能接受这一事实,但从此以后一蹶不振,丧失了他的自信;第三,他对这一事实加以种种歪曲和否认,以此继续保持他的自信。
  这三种方式中,第一种反应方式是最好的。因为他接受了这种经验,在这种经验的基础上及时调整自己的自我结构、自我认识,自我从而保持自我与经验和谐统一,并且逐步使自我结构变得更加丰富、灵活而现实。
  第二和第三种反应方式都是不恰当的。第二种反应方式虽然接受了经验,却使自我结构彻底解体。只因为一次失败的经验,就会全盘否定了自我。一旦经验与自我发生冲突时,自结构就受到威胁,使个体处在一种冲突状态中,这对心理健康是不利的。而第三种的反应,以否认经验来保持自我结构不受冲击,实现显示出自我结构的呆板、僵化。这种方式,无法面对失败,总是采取逃避态度。长此以往,也会对人体产生不利影响。
  由于自我结构是一种主观看法,因此,一方面,自认为的自我与实际的自我之间可能会产生不一致。这种不一致往往会带来人际交往困难及个人适应方面的问题;另一方面,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之间也会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这种差异,既可能促进个体的发展,使个体朝向更理想的状态转变;又可能由于对理想自我要求过高,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差异过大,而导致信心丧失,出现各种样的问题,各种各样神经症状、抑郁等都与此有关。
  (三)大学生的自我特点
  1.与中学生相比,大学生的自我认识是丰富而深刻的,他们往往从更多更深的角度认识自己,更注重从内心深处评价自己。同时,也能在理性水平上,对自己进行观察和分析。在进行自我评价时,大学生开始从社会的角度,运用社会尺度考察、分析、评价自己。
  2.大学生自我认识尚有不完善之处。大学生自我认识往往高于实际自我或别人的评价。这反映出大学生强烈的自尊意识和自信心,同时也暴露出他自身的不足、不成熟之处。高度的自尊心,往往会使他们自己设立过高的目标、这又可能导致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差异,从而产生较普遍的抑郁与焦虑。
  3.从发展角度来看,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在自我的发展方面存在明显差异。大学一年级学生的自我意识最高,其次是四年级学生,二、三年级的学生自我意识最低。
  一年级新生,面对全新的校园与人际环境。需对自我意识作重新的评估分析。一年级学生,刚刚获得高考的成功,自我意识最高,但这不意味着自我的成熟水平最高。他们往昔的自我意识,更多的是通过老师家长同学的态度建立的,而非来自自己真正的经验,并非是自己真实自我的体现。这是个转变的时期,在此期间,这种并非内在而来的自我意识需要经受大学生实际的检验,也就预示着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也正是二三年经学生自我意识较低的原因。在二三年级,大学生不断地调整、重建自我结构,尽管这时的自我意识低于一年级,但这时他们有能力去认识和建立真正自我的时期。
  四年级学生的自我意识,更多地反映了真实的自我,其客观性、灵活性都有了质的飞跃,自我评价趋于现实。在进行自我评价时,对外界期望的关注逐渐降低,而对个人理想能否达到的关注不断上升。从自我成熟和***性来看,这种发展趋势是积极的、健康的。
  (四)恰当全面地认识自我
  自我就是对自己的认识。那么,我们对自己的认识是否全面呢?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曾说:“一般人只发展了百分之十的潜在能力。与我们应做到的程度相比,我们等于只醒了一半;我们只使用身心的很少一部分。也具有各种各样的能力,却习惯性地不懂怎么去利用。”
  詹姆斯的这段话是值得我们沉思的。平日,往往可以看到有些年轻人津津乐道于某一名人的运动衫,某位歌星的签名照,某位明星的发型,等等,以此为时髦、新潮,自认为是赶上甚至领导了潮流。由于过多地关注别人,他们忽略了很多观察自己、发现自己的潜能的机会,他们对自身的认识停留在很低的水平,而把本属于自己的空间过多地让给了各种各样的明星与时髦。他们一味地模仿他人,其结果只是替代式地度过了自己的青年朝代,而忘掉了生活中最重要的最独特的个性——他们自己。大学生中,这种现象也有时发生。
  健康的人,应该能切实地负起责任来,认识自己的独特的人格,以便在生活在中占据一个合适的位置。每个渴求完善自身的大学生,都应重视自己,有明确的认识自我意识。同时,学会在生活中努力发现自我的未知领域。
  每个人的心理自我时常在变化着,在这种变化着的心理状态中,潜存着某些固有的、难以改变的心理状态。例如,一个人很外向,那这种外向的性格任何场合都有表现,是具有跨情境的性质的。同样,在各种心理状态中,也潜存着由于受时代和环境的影响而易于改变的心理状态。在周末晚上,人的心情可能是轻松愉快的,而在考试前夕则可能是紧张而焦虑的。由于环境和条件的不同,自我心理的潜层就会浮现出不同的自我形象,这些形象往往体现着一个人的不同侧面。大学生的生活是跳跃而丰富的,应该努力发现这些不同自我形象,以了解自己的各个方面,并以此为契机,逐步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然而,有些大学生,往往固步于自己已表现出来的心理特点,并以此为理由,不再去发掘自己的能力、及潜在的心理特征。这样,往往就限制了自身的发展。
  也有的大学生求成心切,追随某个名人的方式,制定了宏伟的成才计划。这种志气、向往固然很好,但他们忘记了最重要的一点:了解自我。不了解自己的心理结构,就等于幻想在空中建筑楼阁。即使主观愿望很好,主观努力耗费了大量精力,自我意识和性格都不会有大的改变,成才也变成了个幻影。有时,虽然遇到有利于自我完善的机遇,也没有及时抓住而加以利用。因此,在进行自我完善的尝试时,最关键而首要的是了解自己的心理结构、性格特征,能力所长。一个人只有正确地认识自己,才会有得体的行动,大学的学习生活才有可能适应,才会努力发展自己,主动进行自我教育。反之,不恰当的自我认识,会成为沉重的心理负担,有碍于成长。
  二、接纳自我——适应社会的前提
  所谓接纳自我,包括不讨厌自己,客观地认识、对待自己的优点缺点,不对自己提出苛刻、非分的要求,原谅自己的失误、过失。一个人的心理烦恼,往往出于对自我的不满意。有的人一生中一直处于对自我的不满之中,在怨恨、奢望中度过每一个时日。他们一直要求自己完整无缺。而本身条件又不可能是完美无缺的,因而终日郁郁寡欢,唉声叹气。有研究表明,自我认可与抑郁性症状。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是完美的,也都不同程度的追求着自我完美。这正是人类健康向上的本能力量。但人又是会有各种各样的不足的。追求完美是对的,可是如果因此而拒绝接受目前尚不完美的自己,厌恶自己,就会产生种种问题。很多对自我缺乏客观认识的大学生,往往都是在对自我现状下不满的前提出发生的。对自我现状的不满,又会直接影响到个体的情绪和兴趣,严重时还会阻碍对现状的改善。有的大学生,觉得自己这也不好,那也不是,对自己期望过高,又对现状极为失望,总担心别人会看不起自己,因而更加畏首畏尾,形成恶习性的循环。
  心理学家认为,我们的心理是以词语和图象形式产生作用的。你有一个心理图象——或者说一种自我意象,在指导着你的行为和思想。当人喜欢自己,并为自己的自我意象而自豪时,就会感到自信;相反,不喜欢自己,自我意象就会成为引以为羞的对象,你会把它藏起来而不表露。关于你属于上述哪一类型的人的感觉,会决定你的生活道路和你的一生。的确,只有当一个接纳了自我,热爱自我,愿意在立足于自我的基础之上去发展更完善的自我,他才能以积极的自我概念进行自我指导,自觉地驾驭自己的生活,控制自己的行为,才能充满信心地对待周围环境,对待面临的困难的挫折,才能把握自己的命运。反之处处不满意自己,处处沮丧,只有越来越消沉,越来越无望,越来越自弃。
  善待自己,因为你只有这一个最为知心的伴侣。心理健康的人,首先是热爱自己的人。他们不张扬,不自弃,在接纳自我的基础上,建立起完善自我的大厦。只有诚恳地对待自己,才能珍惜自己,才有可能产生向上的愿望。而这对自我完善而言,是至为重要的。
2# 沙发
发表于 2005-9-10 11:34 | 只看该作者
  三、自卑的原因及对策
  大学生是青年中的佼佼者,他们在高考的竞争中成功地击败众多对手,跨入大学校园,似乎春风得意,意气风发,不应有什么自卑心理。然而,许多调查表明,自卑心理在大学生中并不少见。
  从前面关于大学生自我的特点的分析可以看出,大学生理想自我和自我评价都相当高,这反映了大学生强烈的自尊意识。同时,中学时代的经历,老师家长的赞扬与期望,也进一步强化了他们的自尊心,因而他们容易对自我期望过高。而且,大学生对外界评价相当敏感。当受到外界他人消极评价时,可能会伤其自信心、自尊感。如果没有得到及时调整,自尊就会变成自卑。
  产生自卑最主要的原因,是对自己不恰当的认识,心理学家告诫,人们对自己行为能力进行评价时,尤其应当严格区分哪些认识是正确的,哪些认识是错误的。每个都可能做错事,重要的是怎样去忘记,怎样去重新开始。
  “本世纪最大的发现,就是发现了任何人都能通过改变自己而改变人生。”这是心理学家威姆斯的名言。正确地分析认识自己,建立起合理的自我信念,将消极自卑观念转变积极自信的观念,这是每个当代大学生都应该认真思考的。
  具体而言,抛弃自卑,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懂得能力的限度,才会产生自信。不要对自己设立不可企及的目标。多多发掘自己能做也做得好事。然后好好去做,这样就能产生积极的愉快的自我体验,发现自己是生活在个人能够应付的世界上的。
  然而,由于多数大学生没有遇到过什么失败,因此有些人常常过分追求完美,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自己持过高的要求,离开了自己的实际情况,从而使自己的“完美”期望受到挫折,一下子跌入自卑之谷。二是对自己不完美的地方过于看重,甚至把人人都会现出的、人人都会遇到的问题看成是自己“不完美”的表现,,从而严重地影响了自己的情绪,进而降低自信心。
  过分追求,其实是人格不成熟的表现。健康的人是乐观而自信的。如果你认为自己很能干,同时也明白自己不是万能的。那么,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把自己的想法付诸行动,你一定会对自己更加充满信心。
  2.失败是难免的。这似乎是老生常谈,但人们往往不能真正坦然面对失败。失败之后,不要简单地归结为自身能力的不足,不要一下子就对自己进行全盘否定,或者不愿正视失败的现实而根本不通过考察自己失败的原因。面对失败,应该认真思考一下,为什么失败?是否被困难束缚了?是否凭个人力量难以实现?是否目前实现不了而将来是能实现的?等等。深刻的反省,有助于克服消极的观念,发现失败的真正原因、及时调整自己的行为。
面对失败,一味地自怨自艾是徒劳无益的。失败是一种事实,逃避和歪曲,即使自己一时免尴尬和痛苦,也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只有勇敢地面对它,冷静客观地分析其原因,才能吸取教训,保持信心,重振精神,迎接未来。
  3.没有能力和认为有能力,常常是两回事。大学生往往会犯这类的错误:认为自己非常了解自己的能力,当在某项任务中,有过一两次失败体验的重现,就极力回避这种情境,或者迫不得已面临这类任务时,自己首先就没有信心,固步自封,把责任推给早期的经历或先天的能力不足。在新的挑战面前,连尝试一下的勇气都没有,总是自卑于所认为的各种缺点。心理学家数千次调查发现,百分九十八的人都具有消极的自卑心理。成功者之所以成功,并不于他的完美无缺,而是他努力将他身上的所有优点、长处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突出出来。在这里,真正起作用的,是他积极的态度,这是抛弃自卑、建立自信的基础。与其在一旁悲叹自怜、黯然自卑,不如把这种消极的思维变成积极的行为活动。真正干一干,试一试,或许,你所认为的能力不足只是你想象出来。事实上,只要你有积极的态度,踏实的努力,你所具有的能力就会发挥出来。
  四、自我确立、建立积极的自我形象
  自我确立,是指在人心理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自我同一感,能明确地把自己的个性特点和能力倾向,认为自己在这个世界上是有用的,具有实在意义的。自我确立,就是懂得自己能干什么,有自身的***性。这是大学时代每个人所遇到的根本性的课题。大学生处于自我发展的关键时期,自我确立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行为,而行为的结果,反过来又不断地巩固和修正着自我确立的程度。自我确立对人的影响是不可低估的。而自我确立的是以自我形象及对这种形象的评价为表现形式的。
  每个人在自己心中都对自己的看法。“我是聪明的,能干的”、“我是忧郁的,羞涩的”、“我是快乐的,善交际的”等等。人又往往会有一种错觉,自以为自己最了解自己的能力、性格。实际上,我们很难了解自己的一切,很多看法是虚构出来的。尽管如此,人们仍然十分想念自己的认识。这种对自我的认识和评价就是人心目中的自我形象。每个人都是依据这种并不那么真实的自我形象来思考和行动的。
  因此,如果我们用积极的心理暗示,建立起积极的自我形象。树立起自信和勇气,那么,有些本来以为不可能办到的事,也许就会变得容易了。积极的自我确立,能使大学生形成踏实的价值感,能使大学生立足于自身的基础,开始新的进步。建立积极的自我形象,能促使大学生以良好的向上的态度对待自己的生活、学习,以开朗的方式对待周围的同学,老师,从而产生一种不虚妄的自信与沉着。如果做到这一点,那么,当大学生在走出校园,面对社会时,就可以有良好的韧性与耐力来面对种种的困难与挫折,能够以一种成熟的心态来对待社会的纷繁复杂。自信是走向成功的支柱品之一,自信更显示于经受挫折之后仍奋力前行。只有当你认为你能成功时,你才有了成功的可能性。从细微处入手建立积极的自我暗示,就能激发出自信。而这一点,则是自我过完善的必由之路。
3# 板凳
发表于 2006-7-8 21:18 | 只看该作者
我也即将走入社会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5-15 13:53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