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3174|回复: 11

[中医文化] 【原创】五行与八卦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9-18 19: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五行与八卦
金栋 河北省河间市人民医院
顾颉刚认为,中国的学术思想,到了东汉才凝固(定型)了。所以在《汉书·艺文志》里,班固将五行归入迷信术数略(类)。云:“五行者,五常之形气也。《书》云:‘初一曰五行,次二曰羞用五事。’言进用五事以顺五行也。貌、言、视、听、思心失,而五行之序乱,五星之变作,皆出于律历之数而分为一者也。其法亦起五德终始,推其极则无不至。而小数家因此以为吉凶,而行于世,寖以相乱。”
顾颉刚说:“汉代人的思想骨干,是**。无论在宗教上,在政治上,在学术上,没有不用这套方式的。”(《汉代学术史略》)所以,以**为统帅的《内经》最应该成书于**盛行的时代即汉代,而不是先秦战国时期。虽然如此,《内经》理论不属于术数,而属于方技。
赵洪钧著、金栋补注《<内经时代>补注》赵洪钧先生说:
略读《艺文志》可知,《内经》属方技略医经类,而术数自成一略。二者道不同。《艺文志》云:
“数术者,皆明堂羲和史卜之职也。史官之废久矣,其书既不能具,虽有其书而无其人。《易》曰:“苟非其人,道不虚行。”春秋时鲁有梓慎,郑有裨灶,晋有卜偃,宋有子韦。六国时楚有甘公,魏有石申夫。汉有唐都,庶得粗觕。盖有因而成易,无因而成难,故因旧书以序数术为六种。”
“医经者,原人血脉经(络)骨髓阴阳表里,以起百病之本,死生之分,而用度箴石汤火所施,调百药齐和之所宜。至齐之得,犹慈石取铁,以物相使。拙者失理,以愈为剧,以生为死。”
对照二者可知,术数与医经毫不相干。如此方可理解,今《内经》一百六十二篇,仅一见术数且未一引《易》语。
然则战国末之后,尤其汉代及以后,医家与术数家的确无不浸淫**说。
发表于 2016-9-18 19:24 | 显示全部楼层
五行,指木、火、土、金、水这五种物质(的性质所代表)的运行(与变化)。这是五行的相生顺序。其意义在于。五行不单纯指这五种物质本身,已经远远超出了这五种具体的物质,被抽象化了!
顾颉刚《古史辨自序》认为:五行说起于战国的后期,驺衍是始创五行说的人。五行是中国人的思想律,是中国人对于宇宙系统的信仰;二千余年来,它有极强固的势力。汉儒生在以**为信条的社会里,便没有不受**说的浸润的,**即是他们的思想的规律。
五行,《内经》的表述是《素问·藏气法时论》所云:“五行者,金木水火土也。”其他如《素问·六元正纪大论》云:“金木水火土,运行之数。”及《灵枢·阴阳二十五人》篇云:“先立五形,金木水火土。”但是这个顺序既不是五行的相生顺序,也不是相克顺序。那么为什么这样排序呢?看看《内经》时代是否还有这样排序的。
东汉官典《白虎通·卷四·五行》云:“五行者,何谓也?谓金木水火土也。言行者,欲言为天行气之义也。”
陈立《白虎通疏证·五行》云:“《书·洪范》:‘初一曰五行。’《永乐大典·鉴字部》载郑《书》注云:‘行者,言顺天行气也。’《释名·释天》云:‘五行者,五气也。于其方各施气也。’《汉书·艺文志》:‘五行者,五常之形气也。’”
王应麟《汉志考证》云:“《中庸》注云:‘木神则仁,金神则义,火神则礼,土神则智,水神则信。’”
发表于 2016-9-18 19:25 | 显示全部楼层
《素问·藏气法时论》五行之序与《白虎通》一样,所以赵洪钧先生认为,《素问》成书的下限止于《白虎通》时代(《<内经时代>补注》洪钧按:故可以断定《白虎通》是《内经》成书的下限)。对于为什么这样排序,《白虎通·五行》云:“水位在北方。北方者,阴气在黄泉之下,任养万物。水之为言准也,养物平均,有准则也。木在东方。东方者,阴阳气始动,万物始生。木之为言触也,阳气动躍,触地而出也。火在南方。南方者,阳在上,万物垂枝。火之为言委随也,言万物布施。火之为言化也,阳气用事,万物变化也。金在西方。西方者,阴起始,万物禁止,金之为言禁也。土在中央。中央者土,土主土含万物,土之为言吐也。”
《素问·藏气法时论》云:“五行者,金、木、水、火、土也。”这个顺序是人用之序。
《尚书》伪孔安国《传》云:“水、火者,百姓之所饮食也;金、木者,百姓之所兴作也;土者,万物之所资生也。”
孔颖达《疏》(《尚书正义》)云:“是为人用五行,即五材也。襄二十七年《左传》云:‘天生五材,民并用之。’言五者各有材干也。谓之‘行’者,若在天,则五气流行;在地,世所行用也。”
发表于 2016-9-18 19:26 | 显示全部楼层
五行学说对中国古人的思想影响非常之大。对五行评价最高的古人是隋代萧吉撰写的《五行大义》。
《五行大义·序》云:“夫五行者,盖造化之根源,人伦之资始,万品禀其变易,百灵因其感通,本乎阴阳,散乎精像,周竟天地,布极幽明。子午卯酉为经纬,八风六律为纲纪。故天有五度以垂象,地有五材以资用,人有五常以表德。万有森罗,以五为度,过其五者,数则变焉。……吉每寻阅坟索,研穷经典,自羲农以来,迄于周汉,莫不以五行为政治之本。”
近代学者多给予批判。如梁启超先生说:“**说,为二千年来迷信之大本营,直至今日,在社会上犹有莫大势力。”(《梁启超论中国文化史·**说之来历》)顾颉刚亦说:“五行,是中国人的思想律,是中国人对于宇宙系统的信仰;二千余年来,它有极强固的势力。它在经典上的依据,为《尚书》的《甘誓》和《洪范》。这两篇中,都有‘五行’字样,而《洪范》讲‘水、火、木、金、土’的性质尤为明显。”(《古史辨自序•下册•五德终始说下的政治和历史》)
发表于 2016-9-18 19:28 | 显示全部楼层
《尚书·洪范》云:“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为什么这样排序?古人认为是根据这五种具体物质之质(本身)而排序。
唐孔颖达《尚书正义》云:“五行之体,水最微,为一;火渐著,为二;木形实,为三;金体固,为四;土质大,为五。亦是次之宜。”
而这五个数字又是怎么回事?汉儒谓之五行之生数。
伪孔安国《传》云:“皆其生数。”郑玄注:“此数本诸阴阳所生之次也。”郑玄注“阴阳”,即天地。
《尚书·洪范》五行之序(一二三四五)乃五行之生数,再加上五行之成数(六七八九十),亦名天地数。
《易·系辞传》云:“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
郑玄注:“天一生水于北,地二生火于南,天三生木于东,地四生金于西,天五生土于中。阳无偶,阴无配,未得相成。地六成水于北,与天一并(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天七成火于南,与地二并(地二生火,天七成之);地八成木于东,与天三并(天三生木,地八成之);天九成金于西,与地四并(地四生金,天九成之);地十成土于中,与天五并(天五生土,地十成之)也。”
天为阳,奇数(一三五七九)为阳;地为阴,偶数(二四六八十)为阴。天地数,亦名五行生成数。
发表于 2016-9-18 19:29 | 显示全部楼层
天地数,宋儒治《易》者,附会《易》注,又推演发明谓之“河图”。始见于宋儒朱熹《周易本义》卷首九图之中。
《周易本义》云:“《系辞传》曰:‘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又曰:‘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数二十有五,地数三十。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此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也。’此河图之数也。”
发表于 2016-9-18 19:30 | 显示全部楼层
八卦,指《周易》之八经卦,即乾、坤、震、巽、坎、离、艮、兑,其具体之物即是“天、地、雷、风、水、火、山、泽”。
顾颉刚《古史辨自序》说:“五行与八卦本是两个不相容的宇宙律。五行家看宇宙间的一切是五种物质及其能力所演成,这五种东西的名字是‘水、火、木、金、土’。八卦家则看宇宙中的一切是八种物质及其能力所演成,这八种东西的名字是‘乾、坤、震、巽、坎、离、艮、兑’,其具体之物即是‘天、地、雷、风、水、火、山、泽’。这如何合得拢来?但《易·说卦传》却异想天开,把这两个宇宙律合拢来了!”
《易·说卦传》云:“帝出乎震,齐乎巽,相见乎离,致役乎坤,说言乎兑,战乎乾,劳乎坎,成言乎艮。”
高亨《周易大传今注》说:“《说卦》以八卦配四时。古代历法,约言之,一年四时共三百六十日。用八除之,得四十五日。《说卦》分一年为八季节,每卦配一季节,占四十五日。……《说卦》又以八卦配八方。”
发表于 2016-9-18 19:3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河间金栋 于 2016-9-18 19:33 编辑

五行是汉代的思想律。五行学说在汉代可以说是到了极盛时期,这时八卦必须迁就五行了。《易·说卦传》上的八卦——虽有八个,但以乾兑合为金、坤艮合为土,震巽合为木,再加上坎离(水火),也只算是五个了。所以顾颉刚认为:“《易·说卦传》是一篇五行相生化的八卦说”。如下图
八卦配五行图.JPG
发表于 2016-9-19 07:06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何先天八卦数,后天八卦方位?五行理论实践效果如何?
发表于 2016-9-24 18:12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分享学习了
发表于 2016-9-29 23:25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分享,谢谢了
发表于 2016-12-28 18:06 | 显示全部楼层
再一次拜读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3-29 22:05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