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3721|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经验交流] 套管针拔后穿刺点有脓液硬结 穿刺部位感染、静脉炎还是药物外渗?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16-9-4 21:0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案例
我们先来看一则源护理***的临床案例:
    纳小米:如图,一孕妇静滴硫酸镁4天,套管针拔后穿刺点有脓液,有一约2×2cm的硬结,主诉有疼痛,先用碘伏外敷,孕妇不愿意,现用康乐士外敷,应该再做哪些处理?
分析
原贴标题为“硫酸镁外渗怎么办?”显然已经把此案例定性为“药物外渗”范畴,但是,如果是药物外渗出现的硬结,那么,拔针后穿刺点的脓点又作何解释?
    我们先来梳理一下静脉留置针常见的并发症。
静脉留置针常见的并发症有穿刺部位感染、皮下血肿、导管堵塞、静脉炎、液体渗漏、静脉血栓等。根据案例中提供的临床症状,可以先用“排除法”排除皮下血肿、导管堵塞、静脉血栓,剩下的就只有穿刺部位感染、静脉炎和药物外渗了。
护理评估
药物外渗形成的硬结多是急性表现,但案例中患者的静脉留置针已经用了4天,拔针后看到穿刺处有脓液、硬结,已经出现了感染的迹象,药物外渗的考虑就相对减弱。
静脉留置针套管留置期间,应每天对置管部位进行评估,观察穿刺点及周围皮肤有无红肿热痛等炎症反应,便于及时处理或拔出导管,避免出现血栓性静脉炎、菌血症等严重的并发症。
     患者为孕妇,静滴硫酸镁4天,硫酸镁是临床纳入高危药品管理的高浓度电解质制剂;留置时间,长达96h,而《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试行》(以下简称《规范》)中建议成人患者的外周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为72-96h,对于孕妇静滴应用硫酸镁这种高浓度电解质制剂来说,应用时间较长,且是连续性使用,时间长加强**性药物,对于患者的血管来说,是一种严峻的考验,很容易并发静脉炎。
     但案例中患者局部表现只是“穿刺点有脓液,有一约2×2cm的硬结”,未提及有无波动感,也未提及是否沿血管走向出现穿刺部位血管红、肿、热、痛的症状,所以还是侧重倾向于穿刺处感染。
   有一点需要指出的是,在临床上,有很多情况,比如上述案例中,穿刺处感染和静脉炎,并没有绝对的界限,临床处理,也是大同小异。
但无论是穿刺处感染,还是静脉炎,还是有药物外渗的因素存在,毕竟是仅凭外观做出的主观臆断,明确诊断,要拿出诊断依据。
    《规范》指出,外周静脉留置针宜用于短期静脉输液治疗,不宜用于腐蚀性药物等持续性静脉输注,外周静脉留置针宜72-96h更换一次。美国静脉输液护士协会(INS)的指南建议外周静脉留置针仅限于短期输液治疗或单次给药,不宜持续输注腐蚀性药物、肠外营养液、PH值低于5或高于9的液体或药物,以及渗透压大于600mOsm/L的液体。
    鉴别诊断
明确诊断三大“法宝”:会诊、彩超、血培养。
确诊方面可请外科或静脉管理小组会诊,排除外科情况(穿刺处脓肿),辅助检查上可做局部彩超,明确血管情况;拔除后的静脉留置针,不应随手丢弃,应做血培养,以确定是否存在细菌性感染,即为确诊护理并发症,鉴别感染、静脉炎和静脉血栓,以进一步明确诊断,为下一步治疗提供依据,又为下一步的治疗用药,指明方向。
发起投票
投票话题:套管针拔后穿刺点有脓液硬结穿刺部位感染、静脉炎还是药物外渗?
1、穿刺处感染
2、静脉炎
3、药物外渗
4、兼而有之。
相关延伸
穿刺部位感染
原因分析:①操作技术不熟练、未严格遵守无菌操作技术;②病人机体抵抗力低下;③留置时间过长等。
   预防措施:①认真洗手;②严格无菌操作:操作过程中正确使用无菌技术可以预防感染。皮肤消毒范围大于敷贴面积,一般在8 cm×8 cm范围内严格仔细消毒,并且待干后穿刺或更换敷贴。套管脱出部分勿再送入血管内,以防止局部表面细菌通过皮肤与血管之间的开放窦道逆行侵入,造成细菌性静脉炎,甚至引发败血症。③做好留置针护理,认真观察穿刺处局部情况,及时做出处理。
     《规范》中认定合格的皮肤消毒剂,宜选用2%葡萄糖酸氯已定乙醇溶液(年龄<2个月的婴儿慎用)、有效碘浓度不低于0.5%的碘伏或2%碘酊溶液和75%酒精。记住:推荐的只有这三种,75%酒精是与2%碘酊溶液配用的,单用75%酒精做静脉输液时的皮肤消毒剂,不符合临床规范的。
     穿刺前的皮肤消毒时应以穿刺点为中心擦拭,至少消毒两遍或遵循消毒剂使用说明书,待自然干燥后方可穿刺。在临床有的护士不知何时,消毒后,因消毒区较湿润,有消毒剂残留,就养成了用干燥的医用棉签擦拭消毒区的习惯,这显然不可取,是个不良的“毛病”,应加以改善。
    处理措施:1、全身应用抗生素;2、局部用药,未做血培养者,可应用红霉素软膏等广谱抗生素;3、换药处理。
    静脉炎
原因分析:可能与输液速度、输入液体、穿刺技术、穿刺针型号、套管状态、置留时间等因素有关,可分为细菌性、化学性、机械性、血栓性四种。其常见症状为穿刺部位血管红、肿、热、痛,触诊时静脉如绳索般硬、滚、滑、无弹性,严重者局部针眼处可挤出脓性分泌物,并可伴有发热等全身症状。
   预防措施①选择静脉针型号时要结合患者身体情况,切忌随意选择,护理人员要具备熟练的穿刺技术,避免损伤血管出现机械性静脉炎;②输入**性药物时输液前后要用生理盐水冲管,注射时需要缓慢注射,尽量减少化学性静脉炎的发生。注意更换输液部位;在输液过程中,可以用毛巾热敷穿刺点上方,每次15 min~20 min,2 h进行1次;③操作时要严格无菌操作,避免穿刺针、套管污染,避免细菌性静脉炎发生;静脉置留过程中,护理人员要密切观察,保证敷贴清洁,如发现敷贴开胶、导管移位,要及时调整导管位置、更换敷贴。
液体外渗
分析原因①血管选择不当、进针角度过小、固定不牢;②病人躁动不安;③外套管未完全送入血管内或套管与血管壁接触面积太大等。
   预防措施①护理工作人员要加强穿刺训练,熟练掌握穿刺技巧,仔细选择合适的输液血管和进针角度,留置针固定时要确保牢固,输液时要加强监测。②嘱病人避免留置针肢体过度活动,必要时可适当约束肢体。③如发生药物外渗,应立即停止输液,抬高患肢,根据输液的性质进行对症处理,如溶液是阳离子时,用 0.25% 普鲁卡因局部浸润注射,同时进行局部热敷。
     其实,穿刺处感染、静脉炎和药物外渗这几种静脉留置针护理并发症的局部处理,有很多类似之处,相关的报道也很多,大家可就地取材,积极应对,相信都能取得较理想的效果。严重的药物外渗造成局部组织溃烂、坏死者,则要有伤口造口护士进行专业护理,或有外科医生进行换药处理,以最大限度的消除对患者的不利影响。
(源自  护理时间))

2# 沙发
发表于 2016-9-6 20:57 | 只看该作者
我感觉跟持续静滴硫酸镁**血管有关,以后**性大的药物还是用一次性的吧。

--------------------
此消息发自iPhone版诊疗助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4-28 02:14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