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300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经典研究与训诂] 伤寒论条目及学习笔记--十一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14-11-29 15:1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11、病人身大热,反欲得衣者,热在皮肤,寒在骨髓也,身大寒,反欲不近衣者,寒在皮肤,热在骨髓也。
简句:身大热反欲得衣,热在皮肤寒在骨,身大寒反不近衣,寒在皮肤热在髓。
(1)、曹颖甫《伤寒金匮发微》:伤寒之为病,外虽壮热,往往拥被而卧。虽在盛暑,衣必装绵,并欲向火;兼有目珠火热、鼻中燥、唇口疮发者。要以背如冷水浇灌,为病之真相;甚者如卧井水中。但胸腹之间,绝无患苦。此即病未入里之验,所谓标热本寒也。此时用麻黄汤原方,当可一汗而愈。惟麻黄剂量,万不可轻,轻则无济。余常以二、三钱为标准,重证或用至五六钱;章成之亦能用之。世言麻黄发汗能亡阳,予治病多年未见亡阳者。时医但用二、三分,又加蜜炙,故无效。设汗后胃中略燥,可用调胃承气汤以和之,得下便无余事矣。若温热之为病,外虽微寒,往往当风而坐,虽在冬令,犹欲去衣,甚至饮冷盥凉,犹言畏热。此证,有实热为湿痰所遏,不得外出而手足厥逆者,有津液素亏而尺中脉微者,要以渴欲冷饮为病之真相。实热内伏者,宜大承气汤,即厥阴篇之“厥者当下”之例也。阴亏阳陷者,宜人参白虚汤,加凉营解渴之品,如麦冬、生地、玉竹、栝蒌根之类,皆可应手奏效。一或错误,杀人俄倾,学者慎之。
(2)、陈慎吾《伤寒论讲义》:凡诊病遇脉相反,虚实真假难辨之际,依病人喜恶而定则无遁情。如程注,盖病有疑似,情无久匿。……本条有疑似之处,待考。“病人身大热,反欲得近衣者”,疑为恶寒发热证。
(3)、李培生《伤寒论讲稿》:真寒——不渴或渴不欲饮,喜宾炉火,小便自利,大便多溏,无臭气,神情困疲,脉多浮取有余,沉取不足,舌胖嫩,苔滑润。真热——口渴喜冷饮,扬手掷足,动作有力,溲赤热,大便多结,有臭秽气,脉浮沉有力,舌苔多黄燥等。


寒热真假辨别表
四诊        真寒假热        真热假寒
望        舌淡,苔滑润,颧红如妆,有时烦躁,状如阳证,但精神萎靡,似睡非。        舌红,苔黄燥裂,或黑苔生刺,质红绛,面色晦暗,神情昏昏,状若阴证,但目张炯炯有神,扬手掷足,谵语烦乱,喜敞衣。
闻        语声低微,气息低弱,口鼻气冷,口无秽恶,大便无恶。        语声高亢,气壮息粗,热气臭秽,大便恶臭。
问        口不渴或微渴,喜热饮,身大热,反欲得近衣,喜近炉火,小便清长,大便自调或溏泄,或下利清谷。        口渴,或喜冷饮,身寒肢冷,反不欲近衣,溲赤灼热,大便秘结或热结旁流,**有灼热感。
切        脉多沉迟或微弱,但亦有浮数有力或浮大无根,或细微欲绝之脉,肢冷胸腹不热。        脉多沉实有力或洪滑而数,或迟而坚实,四肢虽冷,但胸腹灼手。
(4)倪海厦《人纪》:如果摸病人,身体很烫,病人还要穿衣服,就是热在皮肤,寒在骨髓,这是“真寒假热”,表面上是热,其实里面是寒,表示病是往里面走的。……摸病人的身体是冰的,而病人不要穿衣服,要脱掉,就是热在里面,这就是”表寒里热”,热在骨髓,”真热假寒”的现象。
鉴别真寒假热:
面色:两颧色红,界限分明,红部虽鲜艳,而不红部则白中带青。
口鼻气:呼出气不温,且不急促,气亦不臭。
舌形:舌虽干而质淡,或红而质润。
脉象:脉虽浮数,按之则无力。
按胸腹:胸腹部按之不蒸手,初按似热,久按不如平人,不觉甚热。
真热假寒:
面色:面色表虽冷,面色虽滞,两目则炯炯有神。
口鼻气:呼出气必温,且急促,或有不臭。
舌形:舌虽干而质燥,苔虽薄而根必厚,或黄而疏松,或润而齿枯。
脉象:脉虽沉细,必兼数急。
按胸腹:四肢虽寒,胸腹必热,久按且蒸蒸有热气感。
以后我们会常看到”上寒下热”,而不用”真寒假热”、或”真热假寒”,看到”上热下寒”,就是告诉你去热和去寒的药必须同用。
医圣张仲景在伤寒论中不谈阴虚内热,他用的是阴盛、阴亡,阳盛、阳亡,所谓的阴盛就是阴实,阳盛就是阳实。温病派的医生看到每个人都是阴虚,都想到用补药,但是张仲景治病的时候不用补药。他治病的时候小补的时候用炙甘草,中补用大枣、白芍,大补的时候加人参,补阴的药顶多就是这样 反而阳药用的很多。所以治病的时候不用补药。那什么时候吃补药?身体健康的时候才吃补药。这与温病派的观念完全不同。
(5)、聂氏伤寒学:真寒假热证者,望诊见舌淡、苔滑润、颧红如妆,有时烦躁,状似阳证,但精神萎靡,而欲入寐;问诊见气息低弱,语声细微、口鼻气冷,便无恶臭,问诊见口不渴或微渴,喜热饮,身大热,反欲得衣,小便清长,大便如常或下利清谷;切诊脉多沉迟,微弱,或微细欲绝;但亦有浮数无力或浮大无根者。四肢厥冷,胸腹不热。真热假寒证者,望诊但见舌红或绛,苔黄燥裂或黑苔生刺,面色晦暗,神识昏昏,状似阴证,但谵语烦乱,扬手掷足,或目张有神;问诊见气壮息粗,语声高亢,热气臭秽,大便恶臭;问诊见口渴,喜冷饮,身寒肢冷,反不欲近衣,溲赤灼热,大便秘结或热结旁流,**有灼热感。切诊多沉实有力或洪滑而数。……真热假寒证与真寒假热证,临证时多见于危重病症。真寒假热证常见于心肾衰竭、并发急性感染,病人所患为虚寒证是真,所见发热,为虚热浮越于外,身有大热是假。真热假寒证,见于感染性高热病患,并发休克,病人所患为热实证是真,并发休克,阳气闭郁,厥逆身冷是假。
(6)、张正昭《伤寒论归真》:如果病变发展迅速,脉舌二便来不及发生相应变化,无佐证可参,则病人的主观欲望则成为辨别证情真假的关键。因为在外之寒热虽可有假,而病人之欲恶之情则必为真。
(7)、伤寒论讲义(成都中医学院):病证有类似,病情不可掩……
(8)、张横柳《伤寒论解读与临床应用》:综上所述,第1条至第11条仅阐述三个问题:1)首条为太阳病辩证纲要,即今太阳病诊断依据。2)第2、3、6、7、11条是继首条之后展开辨表里寒热虚实及其真假,为今后六经证治铺平道路,后世的八纲辩证亦从此得到启发,并加以归纳与总结而成的。3)第4、5条则告诫后学,中医临证的唯一正确的方**、认识论就是“脉证”两个字,以《伤寒论》中六经病证皆以“辨某某病脉证并治”为标题可据……
(9)、承淡安《伤寒论科学化新注》:
        真寒假热        真热假寒
面色        两颧色红,界限分明,红色虽鲜艳,而不红部则白中带青        面部表皮虽冷,面色虽滞,两目则炯炯有神
口鼻气        呼出气不温,且不急促,气亦不臭        呼出气必热,且急促,或有臭气
舌形        舌虽干而质淡,或红而质润        舌虽白而质糙,苔虽薄而根部必厚,或黄而疏松,或润而齿枯
脉象        脉虽浮数,按之无力        脉虽沉细,必兼数疾
按胸腹        胸腹部按之不灼手,初按似热,久按如平人,不觉甚热        四肢虽寒,胸腹必热,久按且蒸蒸有热气
(10)、伤寒论现代解读:身大热、身大寒:是病人的体表情况,既是病人的主观感觉,又是医生用手触摸病人的结果……这里主要是告诫医生要认真分析病情,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
(11)、陈亦人《伤寒论译释》:有许多医疗事故,都是由于不能辨清寒热真假的缘故。
(12)、赵桐《伤寒述义》:再验舌之润燥,甲之青红,溺之赤白,粪之秽清,渴之饮量,自无遁情。最重要是辨二便也。
(13)、王正龙讲伤寒论:上章言其所恶,此章言其所欲,皆探其病情。
(14)、柯雪帆《伤寒临证发微》:但本条的文字内容是比喻……发热与恶寒是外感病的最重要的症状,在其早期太阳病的阶段,对发热恶寒加以深入的分析,无疑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的。……现在还可以根据现代医学检查的结果作为判断真假的根据。
(15)、李心机《伤寒论通释》:论中典型真寒假热证是以317条所述为代表:少阴病,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手足厥逆,脉微欲绝,身反不恶寒,其人面色赤,或腹痛,或干呕,或咽痛,或利止、脉不出者,通脉四逆汤主之。论中典型的真热假寒证是以350条所述为代表:伤寒,脉滑而厥者,里有热,白虎汤主之。……本条只是一个简化的提示。
【启示与范例】
1)杨某,男,31岁,初诊:1923年3月。始因微感风寒,身热头痛,连进某医方药10余剂,每剂皆以苦寒凉下,并重犀角、羚羊角、连黄等,愈进愈剧犹不自反,殆至危在旦夕,病已20余日,延余诊治。斯时病者目赤,唇肿而焦,赤足露身,烦躁不眠,神昏谵语,身热似火,渴而喜饮滚汤水,小便短赤,大便已数日不解,食物不进,脉浮虚欲散。此乃风寒误治之变证,误服苦寒凉下之药大过,已将真阳逼越外而成阴极似阳之证……如确系阳证,内热薰蒸,应见大渴饮冷,岂有尚喜滚饮乎?况脉来虚浮欲散,是为元阳将脱之候。……急拟白通汤加上肉桂一剂:附片二两、干姜一两、上肉桂三钱(研末,泡水兑入)葱白四茎……告以上肉桂泡水试服,若能耐受,则照方煎服,舍此别无良法。病家乃以上肉桂水与服之。服后即吐涎痰碗许,人事稍清,自云内心畅快,遂进上方药。一剂后,病情较减,即现出恶寒肢冷之象。午后再诊,身热略退一二,已不作烦躁谵语之状,且得熟寐片刻,乃以四逆汤加上肉桂主之:附片三两,干姜二两,甘草三钱,上肉桂三钱(研末,泡水兑入)。服上方药后,身热退去四五,脉稍有神,小便赤而长,略进稀粥,再进则热退七八,大便始能,色黑而硬,惟咳嗽痰多,痰中带血。病家再延数医诊视,皆言热证,出方总不离苦寒凉下之法。由于前医所误之鉴,又未敢轻试。后因病人吃梨一个,当晚忽发狂**,身热大作,有如前状,又急邀余诊治,始言吃梨之事。余视之,苔白而滑,仍喜滚饮,此阳神尚虚,阴虚未净,急欲扶阳犹不及,反与滋阴清凉之水果,又增里寒,病遂增重。即告以禁服生冷水果及清凉苦寒之药,仍以大剂回阳祛寒之剂治之。照第二方加倍剂量,并加茯苓一两,半夏一两五钱,北细辛一钱,早晚各服一剂。共连服6剂,三日后再诊,身热已不作,咳痰渐愈,饮食增加,小便淡黄而长,大便转黄而溏。照方去半夏、细辛,加砂仁,白术,口黄芪,每日1剂,连进药10余剂,诸症悉愈,后体健胜于前(吴佩衡医案)。
2)某女,62岁,初诊于1965年秋。患重症肌无力住院半年,所用皆八珍、十全大补、归脾、左归及或右归等温补滋养之类,其效不显。四天前突然发热(38”5℃),病情陡变,致饭前不注射新斯的明,则无进食之力,且体温渐增。患者面色萎黄,形瘦肉削,精神萎靡,两目难睁,舌胖苔白,糙老而干,两脉虚濡,按之略滑,沉取弦细似数,一派虚羸之象,但心烦梦多,小溲色黄,大便两日一行,身热颇壮(39”4℃)。……余久思而曰,阳虚气弱,法当甘温,药量虽小,病热理当少轻,岂可对症之后,热势反增?夫新病多实也有虚者,久病多虚也有实证,且虚证可能挟有实邪,实证之中也挟虚,真假虚实,错综复杂,变化莫测,病无定体,治有定理。本势高烧,进甘温而病势续增,脉象虚濡之中按之略滑,沉取弦细似数。此属本虚而标实,真虚而新感实邪,似白虎证。可拟试用白虎法,以观动静。请经治医生取开水200毫升少少予之,病人饮毕,仍索凉水,此渴欲冷饮也,又取200毫升续饮,饮后遂安然入睡,且头额似有潮汗,综观其脉舌色症,非本虚为主,实标热之象也。若虚热何能渴欲冷饮,且饮后小汗出而入睡也?又其舌白,糙而干,脉象之细弦而数,心烦梦多,溲黄便干,断为阳明气分之热,虽病人素体气血不足,但现因邪已化热则成实热标证,故改用白虎之辛凉,以虎嘯生风,金飙热退之效。药用:生石膏25克生甘草10克知母10克粳米60克。1剂,煎100毫升,分两次服。药后,夜间汗出而身热即退,体温正常,两脉虚软而滑,按之细弱,已无弦数之意矣。病人精神如常,食欲见增,改用甘寒生津益气法而善其后(赵绍琴医案)。
(15)、刘渡舟《伤寒论讲稿》:这一条是辨证寒热的真假,涉及到现象和本质的关系问题。要通过现象看清本质,这样才不会被病的现象所迷惑,作出正确的诊断。 这一条和病发阴阳要联系起来看。.病人身大热.,就是已病之人身上热得很厉害,是说病象。我们不能单凭一个现象就说这个病是阳证,是病发于阳。.反欲得近衣者.,是说病情。.反.字用得很好,就是说这个人既然身大热了,应当恶热喜凉,却相反地出现.欲得近衣者.,反映出了阳虚的真情。病人的喜恶往往能反映出本质的东西(按:渊雷谓从欲不欲处断之)。因此,张仲景认为这是.热在皮肤,寒在骨髓也.。.骨髓.是说人体之里。.寒在骨髓.也可以说是少阴的寒盛,此时阳气被强大的寒邪格拒、排斥,浮露于体表,就会出现身大热。中医学把这种现象叫做格阳。因为这种大热由阳虚所致,所以.反欲得近衣者.,出现喜热喜温的真实情况。当然,这些症状只是张仲景举出的例子,临床上所见的阴盛格阳症状还有脉大无根、面红如妆、烦渴而不欲饮水等等。同样的道理,.身大寒,反不欲近衣者,寒在皮肤,热在骨髓也.,就是阳盛格阴了。阳盛于内,格阴于外,病象是.身大寒.,病情是.反不欲近衣.。其成因是.热在骨髓也.,阳热太盛,格阴于外。
后世一些医学家对于这一条还提出了治疗的方案,针对.热在皮肤;寒在骨髓.这样的格阳证,治疗用通脉四逆汤;针对.热在骨髓,寒在皮肤.这样的格阴证,治疗用白虎汤。 这一条体现了中医辨证的抓要点,不能单凭现象看问题,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关于格阴格阳的问题,以后在少阴篇、厥阴篇还要讲。
(15)、胡希恕《伤寒论通俗讲话》:他有些病是这样的,看着外边是热,而里是真寒,看着外边是寒,而里是真热。这得举个例子,也不是每一种病这样的,有的时候遭遇到这个可能,你看头一个嘛,他说这个病啊大寒,手足厥冷啊,这是里头是真热,所以他不欲近衣啊,那么这一类呢,白虎汤证就有这个情形。这不是厥深热深嘛,外边手脚都凉,可这个人呢他是啊,烦渴饮饮啊,不愿衣被啊,正是大热。他这个寒是个假象,这人是吃了白虎汤他这个厥逆就都好了。
还有一种病里头是大寒,这个人这点浮热啊都跑到外头来了,这也了不起了,这都是大病,你像这个四逆汤就有这个情形,通脉四逆汤也有。那么这里头那么样的虚寒,外边呢反不恶寒,脸还有时候发红,这像是外边有热的,其实一点热也没有。他就里头那个大寒哪,他把人的一点虚热啊反倒都跑到外头来了,所以这个大夫也知道,也应该知道。我们在临证哪,不能够只就表面上看我们就来确定寒热了这也不行。他这也是举个例子,后边这个具体的情形有的是呢。
今天咱们就讲到这了,这就是说上边解说,然后你看太阳病的时候,你要详细的观察,那么然后他就看出形似太阳病而实际不是太阳病的一种温病,这个呢不要错当了太阳病来治疗,那样治疗就坏了,不能发汗,发汗不行吃泻药,这是一般大夫常干的事啊。那么先汗后下,这是庸俗的一种套法(按:胡老所鄙之医),这更不行,他虽然里热,(但是)没到那个时候不能下,这个温热的病更不能用火攻,要火攻就可以使人猝死啊,“再逆促命期”嘛!那么,然后他又说这个疾病在太阳病的时候得加小心少阴病。有两种表病,看着都是身疼痛啊,你要是试验体温哪都有体温,不是少阴病没体温哪也有体温(按:少阴病也有发热,是否为胡老之原意?),可是他这个证候的反应上啊,他又不发热但恶寒,这个发热就人感觉热,那么这个要注意。言外呢少阴病有少阴病的治疗方法,就在这里就提醒了,他单有一篇论少阴病的。那么然后呢,他又说一般的情形,他说太阳病一般好啊,都在六七天,时辰呢,大概都在巳时到未时上。这个啊,也有靠不住啊,他这里我们这样来理解他也可以嘛,是吧。那么最后啊,他又提到这个有真寒假热,假热真寒,这一句在临床上要注意的。中医得讲辨证,他根据证候的反应来辨证啊。以假当真,你把人家给治坏的,是吧,所以这一个也要注意。所以他讲到这个地方呢,都讲的太阳病原则的问题,那么底下呢,太阳病应该怎么治啊,原则是要发汗的啊,怎么发汗呢,他要根据具体情形,他底下就要讲了,我们下次讲呢,就要讲到这些具体的情形。
(16)、张长恩《伤寒论临证指南》:本章前(6)条以寒热辨阴阳之发病,可谓六经之总纲。今又以欲与不欲辨寒热,以补充寒热也有真与假。
皮肤:意思是指外表、浅在;
骨髓:是指内里、深在。
身大热、身大寒:是病人的体表情况,既是病人的感觉,又是医生用手触摸病人的结果。
语译与解读  身发高热的病人,反而欲穿很多的衣服,这是外显假热,里有真寒;周身寒冷的病人,反而不欲穿衣盖被,这是外露假寒,里蕴真热。“欲”与“不欲”是病人的主观愿望,却常常是疾病的本质反应,因此,对于辨别病情的寒热真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除了以上的表现外,寒热真假的辨别还有其它临床表现为佐证。这里主要是告诫医生要认真分析病情,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4-27 05:40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