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4430|回复: 1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健康教育与促进] 关于高血压,30个误区要纠正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13-10-9 15:4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lsg111 于 2013-10-9 19:59 编辑

关于高血压,30个误区要纠正

孟毅,河南省中医院脑病科主任,主任中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擅长高血压、中风、眩晕、头痛、失眠、痴呆及帕金森病、肌肉病、抑郁症等疾病的中西医诊断和治疗,尤其对肌无力、肌萎缩、肌颤抖及顽固性失眠运用中药辨证治疗有较深研究。

近日,就高血压的防止问题,记者慕名对孟毅教授进行了采访。孟毅教授指出,作为引发多种病症的直接原因,若能正确防止高血压,可使危害降到最低限度。要做好防止工作,须提防以下30个误区——

误区1:明知有病不愿吃药

老李,郑州市管城区人,现年57岁,早在去年3月单位体检时就被确诊为高血压,但自觉没什么特别难受的感觉,同时,他对吃降压药很反感,担心一吃就会断不掉甚至上瘾,还担心药物有副作用而拒绝服用降压药,结果今年国庆期间一次豪饮中,他猛然从椅子上站起时,突然头疼,倒地后昏迷,拉到医院一检查,竟是脑出血。经紧急抢救,他虽然脱离了生命危险,却成了偏瘫。医生告诉他,是血压长期得不到有效控制所致。

孟毅教授指出,控制血压的目的是保护心、脑、肾等器官,防止心脑血管意外、肾病等高血压并发症的发生。血压高于150/95毫米汞柱的患者,必须使用药物控制血压。

在高血压患者中仅5%是继发性高血压,患者把原发病治好后,血压多可恢复正常。95%的高血压患者没有明确病因,属于原发性高血压,需要终身治疗,才能维持稳定的血压。绝大多数人不能仅靠吃几剂中药或保健品,就把高血压根治了。

误区2: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老王,开封人,现年50岁,患高血压6年的他只在感觉不舒服时才服降压药,血压不高不吃药,血压升高后再服药,结果于今年9月沦为偏瘫患者。

孟毅教授指出,老王的这种做法在高血压患者中很普遍,这是很不科学的。降压药吃吃停停,会引起血压上下波动,每次波动后引来的是更高的血压。有研究证实,血压经常波动对人体危害很大,甚至比轻、中度高血压本身的危害还大。

误区3:跟着别人的经验用药

老高,驻马店人,现年54岁,患高血压3年。身体一向硬朗的他有着自己的治病经:不到医院看病,跟着别人的经验自行到药店买降压药。三年下来,血压没控制稳定,还弄出冠心病,放了三个支架才转危为安。

孟毅教授评点,看病切不可跟风,一定要坚持个体化治疗。一方面高血压病因复杂,临床分型很多,每个人因年龄不同、自身高危因素不同、合并疾病不同,对药物的反应性、适应性和耐受能力也各不相同;另一方面,目前的降压药品种很多,各种药的性能各不相同。

误区4:吃药盲目追新求贵

张先生,现年37岁,某省辖市机关工作人员,副处长,今年4月单位体检时,他被查出高血压。他陷入不求对的,只要贵的误区之中:点名要药,要最好、最贵的药。治疗5个月以来,花钱不少,血压却没控制好。

孟毅教授强调,降压药和其他药一样,贵的不一定是最好的,只有适合的才是最好的。有些广告吹嘘某种药可以包治百病,甚至可以根治高血压,这纯粹是一种误导,千万不可轻信。

误区5:血压降得越低越好

降压不是越快越好,也不是血压降得越低越好。

孟毅教授指出,降压不可矫枉过正,否则过犹不及。对较高的血压已经适应,突然降得过低反而会引起不适,出现一些不良症状,导致重要脏器低灌注性缺血和**性低血压,甚至发生脑血栓和心肌梗死。老年人用药一般主张用长效药,单一用药。如果单一用药,血压控制不好,可以在医生指导下联合采用不同作用机制的低剂量降压药,使之优势互补,增加降压效果。切忌自作主张过量用药或盲目地几种降压药一起用,防止血压降得过低、过快诱发心脑血管意外。

误区6:老人血压高点没关系

李先生今年74岁,近年来血压已近临界值,今年更是跨界达到160/90毫米汞柱,家人都劝老人看病吃药,但老人认为,年龄大了血压高点没关系。

孟毅教授告诉记者,不少人误以为随着年龄的增长,血压随之增高是一种生理现象,认为年龄越大,高血压的诊断标准越应放宽。这一错误认识在老年人群中尤为突出,有些高血压患者也因此得不到正确诊断和有效治疗。高血压的诊断标准是:收缩压大于等于140毫米汞柱、舒张压大于等于90毫米汞柱,高于标准都应该治疗。不然,长期持续的高血压,会使小血管扩张形成小动脉瘤,一旦破裂就会突发脑溢血。

误区7:保健品能代替降压药物

部分患者认为西药副作用大,不愿意长期服用,而是服用保健品、使用降压器具,用非药物方法完全代替药物治疗。

孟毅教授说,现在市场上过于夸大养生疗法和保健食疗的功效,说可以代替药物治疗,这都是错误的。大多数保健品如天然保健食品、饮品以及降压器具(如降压枕头、降压手表、降压项链、降压帽子、降压鞋垫等),大多不具备稳定的降压作用,不能达到降压达标目的,不但不能治疗高血压,反而会因为这个保健降压而延误了治疗时机。发现高血压,就及时到正规医院接受治疗,才是最明智的做法。

误区8:血压一高就紧张

张先生被确诊为高血压以后,往往过于担心自己的病,即便医生开了药,还是习惯性地频繁测血压,一天能测十来次,希望早点看到疗效,结果血压越测越高,弄得他更是紧张,不停地给医生打电话。

孟毅教授说,过分关注自己的血压,频繁测血压、调药,反而影响降压效果。人体在24小时内血压水平是不恒定的,有峰有谷,不同时间段量血压,其数值有所不同,血压一天波动在20毫米汞柱内是正常的,而且也受气候、心理、身体因素的影响。患者不能血压一变就紧张,正确做法是,在医生指导下调整药量。

误区9:血压正常就停药

经过治疗,不少患者的血压趋于正常,因为没有什么明显的不适感,一些人就自己停药了。

孟毅教授指出,高血压病人通常需要终身服降压药,停药后,血压会再次升高,血压波动过大,对心、脑、肾等器官损害更严重。正确的做法是,在血压长期控制稳定以后,小心地逐渐减少药物的剂量和种类。一般来说,只对那些能够严格坚持非药物治疗即健**活方式的病人,可以减药量。此外,在减药的过程中,必须严密监测血压的变化。

误区10:吃了药万事大吉

王先生是高血压患者,一直遵医嘱吃药。因工作原因,他经常熬夜、喝酒,但每次都在想,吃着药呢,不会有大问题。孟毅教授指出,部分高血压患者认为,得了高血压病后,只要坚持长期、规范地服药就准好。其实,高血压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造成的,治疗也是综合的,改善生活方式和药物治疗缺一不可。

高血压治疗上有非药物治疗和药物治疗两大类,前者是基础治疗,不能忽略。所谓非药物治疗是规避不良生活习惯,如戒烟、不酗酒、合理膳食、增加体育运动、减轻精神压力、保持平衡心理。血压高服药很重要,但非药物治疗也直接影响降压效果,健康的生活方式是治疗高血压的基石,只注重吃药是不够的。如吸烟、饮酒、食盐量大等不良习惯不加以控制,会继续损害血管、加重高血压。

1 展开 喜欢他/她就送朵鲜花吧,赠人玫瑰,手有余香!鲜花排行

收到1朵
2# 沙发
发表于 2013-10-9 15:5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lsg111 于 2013-10-9 15:51 编辑

误区11:自作主张不断换药

现年61岁的郑州市金水区退休干部花老太太是个很有主见的人,已患8年高血压的她老是不按照医生的指导用药,自作主张,换来换去,结果导致血压大幅波动,有一次血压超高,差点要了她的命。
孟毅教授提出,任何药治病都有一个过程,有的降压药,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作用比较温和,从服药到理想平稳控制血压一般要1至2周的时间,在此期间不要来回换药。有时候血压控制不理想不一定是选药不对,可能是剂量不对,可以在医生指导下对剂量进行调整,千万不可自作主张换药。一旦调好适合自己服用的降压药,要坚持服用,一般6~7年后药效才降低,就是“耐药”,这时才该换药。

误区12:闷头吃药不看效果

与频繁换药的花老太太恰恰相反,周女士去年被确诊为高血压后,就一直吃药,吃了半年多也不知道血压是多少,后来病情加重才到医院就医。
孟毅教授说,该患者是典型的闷头吃药不看效果。降压不仅要将血压降至目标水平,而且要保持血压长期稳定。首先,要定期测量血压、检验疗效。其次,降压强调个体化用药,要坚持每天或每周定期测血压、做记录,掌握用药量与血压变化之间的关系,了解需要用多大剂量或怎样联合用药,才能使血压稳定在理想水平。最后,要坚持定期复诊,医生会根据患者的记录,更准确地指导其用药。

误区13:高血压可以根治

不少高血压患者一查出自己患了病,就想寻求根治办法,四处求医问药,然而,这一切都是徒劳无功。
孟毅教授指出,高血压本身是一种慢性病,跟感冒发烧不一样,感冒发烧好了以后没有什么问题,而高血压是随着年龄增加,各种危险因素作用在血管上逐渐形成的过程,现在临床上没有一个人敢说能根治高血压,所有能根治的言论都是骗人的。虚假宣传把无效说成有效、一分效果说成十分效果,还有“作用万能”、“包治百病”,还有打着自称“世界第一”、“独家所有”,这些都是虚假的,都是骗人的。

误区14:去医院复查时停止服用降压药物

一些高血压患者去医院复查前停止服用降压药物,认为停药后血压测量得更真实,这是错误的做法。
孟毅教授指出,这是非常需要说清楚的问题,因为他出门诊帮病人调整血压,好不容易把药物调整好了,认为血压达到了稳定的状态,结果病人来找他,说今天早上没吃药,让量量血压,看今天怎么样。高血压患者的整个机体已经上调了血压水平,只有吃药才能使血压降下来,不吃药机体又把血压调上去了,这是一种病理状态。感冒发烧不一样,用点药就好了。但是高血压这种病一停药,血压就会上来。这点一定要提醒广大高血压患者,到医院看病不要停止使用治疗高血压的药物,要正常服用,医生就是想看患者吃这些药能不能把血压控制好,如果患者停掉了药物,医生反而不知道目前的治疗效果怎么样了。降压治疗是一个长期过程,医生更关注服药后血压水平,因此,无论是否去医院就诊,均应按时服药。

误区15:长期用药可产生耐药性

某些患者在使用降压药后血压稳定时,担心耐药,就要求换药,其实没有必要。
孟毅教授指出,降压药不像抗菌药物,没有发现有耐药性,但是有一部分病人比较稳定地服用降压药血压有一些波动,不是因为药物问题,是因为自身问题,比如天冷了、天热了,或者他年龄大了,原有的降压药不适合了,但是降压药是没有耐药性的,一般服用6~7年甚至更长都可以,只是受其他因素影响药效会降低。也有药物原先降压效果很好,现在效果不好了,可以联合用药,或者换其他药物进行调整。

误区16:没有感觉不服药

平顶山的卢老汉68岁,患高血压10年。一开始高压就达190毫米汞柱,但那时候不太在意,因为他觉得头不晕。190的高压持续了10多年后,去年,卢老汉突然得了一种怪病:背疼,疼得特别厉害,一次突然昏迷不醒。经检查卢老汉是长期高血压引起的夹层动脉瘤,这差点要了他的命。
孟毅教授指出,有人认为,人老了,血压高点没关系,不必服药。其实不是这样的,人体的适应性与调节功能是有限的,高血压如久拖不治,发展到有并发症时,由于脑、心、肾严重损害,发生脑血管意外、心力衰竭、肾功能衰竭的可能性极大。
因此,高血压的治疗,是以血压的高低为依据的,而绝不是以有无症状来决定的,一经确定患有高血压,就要积极治疗。

误区17:低压不高不服药

“低压”不高的高血压(收缩压>140毫米汞柱,舒张压<90毫米汞柱)又称为单纯收缩期高血压。老年高血压患者中有半数属于这种类型。
现在认为,收缩压升高和脉压差(即收缩压减舒张压之差)增大,发生心、脑血管病的危险性更大,更需要服用降压药治疗。那种认为“低压不高可以不服药”的说法是不正确的。

误区18:因药物的不良反应而停服

每种降压药或多或少都有一些不良反应,但不能因噎废食。只要在医生指导下合理用药,不良反应完全能够避免和消除。有人跟着广告走,迷信所谓“降压鞋”“降压帽”“降压仪”以及“神针”什么的,这些东西只能作为一种辅助手段,降压药才是唯一可靠的降压途径。

误区19:高血压是不治之症

许多患了高血压的人最关心的问题就是高血压能否根治的问题。目前的医学对高血压没有根治的确切办法,但已经对这种疾病有了很深的了解,高血压只是一种慢性病。只要合理降压,长期让血压保持在正常范围,高血压的危害就能控制。
高血压患者完全可能通过自身调节(生活调节和非药物方法)和药物治疗达到血压正常和维护健康的目的。高血压患者如果血压控制得当,几乎和正常人寿命一样。

误区20:血压降到140/90mmHg以下就行

不同人群治疗的目标值不同,一般高血压人群降压的目标值为<140/90mmHg;糖尿病肾病高血压患者应<130/80mmHg,这些患者有更高的危险性;老年高血压患者目标收缩压应当<150mmHg,但如有可能,应当尽量将这部分患者血压水平降至140mmHg以下。
降压治疗是手段或方法,治疗的最终目的是最大限度地降低心血管病的死亡和病残的总危险。因此,医生在治疗高血压的同时,要干预患者所有可逆性危险因素如吸烟、高脂血症或糖尿病。
3# 板凳
发表于 2013-10-9 15:52 | 只看该作者
误区21:血压测量不规范

在日常生活中不规范测量血压的情况非常普遍。美国一项调查表明,在医院的医生、护士、医学生,能够规范测量血压的比例不到10%。其中错误之处包括:袖带缠绕的位置不正确,有的高,有的低,听诊器放置的位置也不正确,放气的速度掌握也不正确。
测量血压的第一步是要绑好袖带,听诊器放置的位置要准确,血压计的零点应该和心脏保持一个等高的位置。放气的速度要掌握好。正常的放气速度应该是每秒2~6毫米汞柱,放气太快或者太慢都会导致测量不准。
怎样测血压才能准确呢?
孟毅教授说,客观地说人体每一次心动周期就有一个血压值,人每天心脏要跳10万次左右,那么就有10万个血压值,如果把这10万个血压值连成一个曲线就会发现每个人曲线都不一样。如果有条件,病人在初次就诊的时候一定要测一次动态血压,这样就可以了解个体的曲线情况,知道什么时候是高峰,什么时候是低谷。然后根据第一次测出的动态血压的情况来决定以后偶测血压的时间。动态血压测量后可以得到一个电脑图,图中就可以显示高峰的时间,很多心脑血管事件都是在高峰期出现的。

误区22:降压药物只要吃了就行,降多少没关系

有些高血压病人虽然服用了一些降压药,自以为只要吃药血压就会控制,但体检血压仍然高。这是因为患者“自我安慰”,实际上血压没降下来,降压药等于白吃。

误区23:只要血压降到正常就行,吃什么药都一样

一些患者认为只要把血压降到正常就万事大吉了,不管使用什么药物。研究认为,高血压治疗不但要控制血压,同时要保护心脑肾等靶器官的功能,改善预后,保证生命质量。所以要在专科医师指导下选择适合自己的降压药物。

误区24:血压计不必太讲究

孟毅教授说,此语大错。如果血压测不准,会影响治疗。
用什么样的血压计呢?最好用经过国际标准认证的上臂式电子血压计,手腕式、手指式血压计一般不准。上臂式电子血压计,经过国际标准认证,欧洲、英国、美国有标准,中国也有自己的标准,当然也是参考了欧洲的标准。经过这些标准认证的上臂式电子血压计测出来的血压就是准的。一定要休息五到十分钟再去测,运动后不能马上就测血压。

误区25:有遗传史未必早发病

从上大学开始,小秦就知道自己遗传了父亲的高血压。不过,他从来没把它当回事。“不就是血压高点吗?我爸年轻时身体好好的,到了六七十岁才吃药。”抱着这样的想法,工作将近10年了,就算每年体检都检出高血压,他都始终坚持不治疗。
孟毅教授表示,有高血压家族史的年轻人常认为,父母有高血压,可他们到老了才发病,足以证明高血压对年轻人没有危害。有些人更觉得,即使有遗传倾向,也未必会发病,不用那么担心。然而,和普通人相比,有家族遗传史的人发病率确实要高出很多。“目前高血压年轻化趋势愈演愈烈,其中60%的患者就有家族遗传史。”这和以前是不能比的。上一辈的人生活相对简单,压力小,血脂血糖高的也不多,引起高血压的危险因素相对要少得多,即使有家族遗传史,可能也会在中老年发病。
从现有的情况来看,作为一个出生在高血压家庭的孩子,对高血压的防止决不能不重视,最好从小预防、长期坚持,否则高血压就会提早登门拜访,造成心脑血管疾病“年轻化”。

误区26:有头痛头晕的症状很正常

28岁的朱先生经常熬夜“爬格子”。他这几天一度出现视力模糊,开始以为是视疲劳,直到几天后仍然有这种症状,有时还感觉胸闷、心慌,才想着去医院看看眼睛和心脏。可让他意外的是,眼睛检查后没问题,却诊断出了高血压。朱先生很疑惑:“血压高不是头痛头晕吗?怎么视力模糊也是高血压?”
孟毅教授表示,头痛头晕、心慌胸闷是比较典型的高血压症状,此外,有些人一到下午就头痛,像被施了魔咒一样,没有精神,甚至干呕,有些人头部发胀,看东西模糊不清,有些人脖子僵硬痛,整个硬得像块板,都可能是高血压的早期表现。
然而,有症状毕竟是少数,大部分高血压都是无声无息的。“70%~80%的患者没有不适症状,就是血压高一点。有些人完全不知道自己有高血压,等到中风被送到医院才发现。”
所以,单从症状来判断高血压,很容易造成漏诊误诊和病情延误。最好的办法是定期量血压,有问题及时看医生。切忌发现血压高也不重视,虽然没有症状,但血管的损害每天都在发生,伴有生活方式不良的人血管损害更厉害,长此以往,中风、肾功能不全、心衰、心梗等并发症都会随之而来,这才是高血压最可怕的地方。

误区27:单凭饮食、运动也能控制

38岁那年,吴先生诊断出了高血压。医生认为他应该服药,但吴先生不愿意过早被药物纠缠。为了控制血压,他采取了饮食运动调节的方法:少吃盐,多运动,结果体重减了好几斤,身体状态也似乎更好。然而半年后的一天,他突然剧烈头痛,送到医院做CT发现脑出血,幸好救治及时。从那以后,吴先生再不敢不吃降压药了。
孟毅教授说,查出高血压未必要吃药,有些人属于一级高血压(140~159/90~99毫米汞柱),通常是先做2~3个月的生活调节,包括少吃盐、多运动、生活规律不熬夜、减轻压力等,再来复查评估血压(最好做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如果血压正常了,可以不用吃药,继续调节,但要是不正常,再调节也不能逆转,那就必须吃药了。对二级(160~179/100~109毫米汞柱)以上的高血压一般都要给药,否则血管损害更严重,随时都可能出意外。“中风患者里超80%有高血压病史,用药比不用药中风的概率减少40%。”不及时用药也会耽误治疗,病情越发展越难以控制。即使有些人暂时通过生活方式调节使血压恢复正常了,也必须长期监测血压,因为人是有惰性的,一旦不监测了,饮食运动也就乱七八糟了,血压水平也随之升高。

误区28:降压药物对肝肾不好,吓得不敢吃

孟毅教授说,不只是高血压药物,打开任何药物说明书,都会提到肝肾功能不全者要慎用。医生开药之前都会问一些肝肾功能的问题。
医生开药的时候做两个判断,第一个吃药的风险怎么样?基本上药物代谢都是通过肝肾这两个器官,一般来讲会有一部分,当然很少一部分会有一定的肝肾影响。但是最重要的医生要考虑你的获益,如果你这个病不治,你可能就偏瘫、心梗、脑梗,但是你要吃药,可能会有一部分人对肾脏有影响,到底是吃好,还是不吃好?我们肯定挑选获益最大、风险最小的,一般来讲我们医生开药的时候会做这两种判断。总体来讲高血压用药的好处要远远大于药物带来的轻微影响。

误区29:高血压患者午睡时间长些好

很多人有午睡的习惯,对于不少高血压患者来说,他们觉得午睡时间长些会更好。
孟毅教授指出,适当的午睡有利于血压平稳,但是不适度也的确会对控压不利。午睡时,心跳、血压与活动时相比会相对降低,醒来后,心跳、血压又开始提升。一般来说,午睡半小时效果最好,午睡时间过长,人会进入深睡眠状态,大脑中枢神经会加深抑制,体内代谢过程逐渐减慢,醒来后就会感到更加困倦。有的人会感觉,突然醒来后,大脑会出现一过性供血不足,会使人感觉比较难受。午睡过长还会影响夜间正常睡眠,扰乱了正常生物节律。尤其是午睡后经常性出现“红眼”症状的人,尤其要警惕高血压诱发的眼部病变出血。
一觉睡醒眼睛变红,如能自然消退是正常的,但如果眼红一直持续,并且伴有红肿,则不正常。对于高血压患者和有高血压家族史的人,一旦出现这种症状,需要及时到医院检查,切忌马虎大意。所以,建议午睡时间有十几分钟就够了,习惯睡较长时间的,也不要超过一个小时。

误区30:午睡前服降压药更好

患有高血压的人睡前不建议服降压药。因为人体入睡后的血压比醒时的血压下降20%左右,睡前服药易使心、脑、肾等重要脏器供血不足,促使血小板等凝血物质附着在血管壁上形成血栓,导致缺血性中风。
午睡起床前,应先在床上轻轻活动一下手脚,然后再慢慢坐起3~5分钟后再起身。下床后,最好能立即喝一杯白开水,以补充体内水分,降低血液黏稠度,达到扩张血管和减少血栓形成的目的。
4
发表于 2013-10-22 22:52 | 只看该作者
关于高血压,30个误区要纠正
说的太好了
5
发表于 2013-10-22 22:58 | 只看该作者
关于高血压,30个误区要纠正
我要把这30个误区讲给我管理的高血压患者听。
6
发表于 2013-11-14 17:07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3# lsg111

说的太好了.
7
发表于 2013-12-7 13:30 | 只看该作者
年轻人的舒张压高100mmHg,怎么诊疗?收缩压138mmHg。
8
发表于 2013-12-21 23:58 | 只看该作者
学习了,很好
9
发表于 2014-1-15 12:36 | 只看该作者
大实用了,顶起
10
发表于 2014-1-15 12:51 | 只看该作者
患有高血压的人睡前不建议服降压药。因为人体入睡后的血压比醒时的血压下降20%左右,睡前服药易使心、脑、肾等重要脏器供血不足,促使血小板等凝血物质附着在血管壁上形成血栓,导致缺血性中风。
11
发表于 2014-9-13 23:56 | 只看该作者
年轻高血压患者治疗是个大问题
--------------------
此消息发自Android版诊疗助手
12
发表于 2014-9-14 21:43 | 只看该作者
高血压患者依从性差,服药不规律,降压效果不理想的,很少得到追踪,个别患者不遵医嘱,擅自加减药量。
14
发表于 2015-3-4 11:10 | 只看该作者
关于高血压,30个误区要纠正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4-20 00:39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