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3461|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执业技能资源] 第一站中西医执业医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11-7-6 10:2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第一站
1号题: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急性发作: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属中医的“心悸”“肺胀”“喘证”“水肿”,   喘证(痰热壅肺证。 治宜清肺化痰,降逆平喘 方选越婢加半夏汤(加减):麻黄、半夏、石膏、贝母、知母、芦根、生姜、大枣、甘草
与慢性支气管炎鉴别:慢性支气管炎与中医“久咳”相类似,属中医“咳嗽”“喘证”等范畴。临床以咳嗽、咯痰、喘息为主要表现。阻塞性肺气肿为慢性支气管炎最常见的并发症。
与支气管哮喘相鉴别:多在儿童或青少年期起病,以发作性喘息为特征,发作时两肺布满哮鸣音,常有家庭或个人过敏史,症状经治疗后可缓解或自行缓解。哮喘的气流受限多为可逆性,其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某些患者可能存在慢性支气.管炎合并支气管哮喘,在这种情况下,表现为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从而使两种疾病难以区分。
与支气管扩张相鉴别:有反复发作咳嗽、咳痰特点,常反复咯血。合并感染时咯大量脓性痰。查体常有肺部固定性湿性锣音。部分胸部X片显示肺纹理粗乱或呈卷发状,高分辨CT可见支气管扩张改变。
与风湿性心脏病相鉴别:肺心病患者在三尖瓣区可闻及1-2级的吹风样收缩期杂音,各项实验室检查可鉴别。

*2号题:2型的糖尿病:中医称“消渴病”,临床表现为“三多一少”,即多尿,口渴多饮、多食、体重减轻。阴阳两虚证,温阳滋阴,补肾固摄,方用 金匮肾气丸。 与肾性糖尿相鉴别:
肾性糖尿 (1)血糖正常或偏低糖耐量曲线正常(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正常或略有波动) ;
  (2)尿糖阳性,一般每天尿糖量<30g持续出现尿糖而不随饮食波动;
  (3)尿中可检出葡萄糖还原物质
  (4)碳水化合物储积和利用正常;
(5)有阳性家族史,无糖尿病和既往肾脏病史。
另一版本2号题  缓慢型心律失常   心悸  心肾阳虚   温补心肾,温阳利水     参附汤合真武汤

3号题:慢性肾小球肾炎:属中医“水肿”等范畴。肺肾气虚证。 治宜补益肺肾;方选玉屏风散和金匮肾气丸
慢性肾盂肾炎鉴别:多见于女性患者,常有反复尿路感染的病史,多次尿沉渣或尿细菌培养阳性,肾功能损害以肾小球为主。

4号题:高血压:属“眩晕”“头痛”“中风”等范畴,临床可见头晕、头痛、情绪易激动、颈项部板滞、注意力不集中等高血压的一般症状。肾阳虚衰证。治宜温补肾阳,方选济生肾气丸(加减):熟地、山萸肉、山药、茯苓、泽泻、丹皮、附子、五味子、肉桂、生姜、大枣等。
与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鉴别:高血压血、尿醛固酮不高,普通降压药治疗有效,由利尿剂引起低血钾,停药后血钾可恢复正常,醛固酮增多症以高血压伴顽固性低血钾为特征,血压轻中度升高,血尿醛固酮增多,尿钾增多,安体舒通实验阳性有诊断价值。

5号题:慢性阻塞性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 II型呼衰
肺胀、喘证 痰蒙神窍证。治宜涤痰开窍,息风止痉。 方选涤痰汤(加减)另服安宫牛黄丸或至宝丹:陈皮、半夏、茯苓、枳实、羚羊角、钩藤、全蝎、人参、竹茹、甘草、生姜等。
与风湿性心脏病鉴别:(1)年龄:肺心病多在中年以上发病,而风心病青少年多见。 (2)病史:肺心病有多年呼吸道疾病史,呼吸功能降低,常在呼吸衰竭基础上出现心力衰竭;风心病常有风湿病史,风湿活动及劳累常是心力衰竭诱因。 (3)杂音:心力衰竭后肺心病杂音增强,而风心病可减弱。 (4)心衰类型:肺心病常表现右心衰竭,风心病常表现左心衰竭。 (5)X线改变:肺心病以右室大为主,风心病以左房大为主呈二尖瓣型心改变。 (6)血气分析:肺心病常有PaO2下降或PaCO2升高,风心病可正常。 (7)心电图:肺心病有肺性P波及右室肥大,而风心病有二尖瓣P波。
6号题:患者男,5天前劳累后出现呼吸困难,自服救心丸无效。现喘息,心悸,气短,不能平卧,动则加重。面色苍白腰膝酸软,尿少。3年前患急性前间壁心梗。心脏听诊:心尖区第一心音减弱,舌淡,边有齿痕。现在心律103次/分。肺部听诊:双肺布满湿啰音。胆固醇:6.24mmol/L。心电图:V1-V4 呈Rs型。彩超示:左心扩大。
西医诊断:1、急性左心衰竭 心源性哮喘;2.冠心病 陈旧性前间壁心肌梗死;3、心动过速待诊;4、高脂血症;
中医诊断:怔忡、喘证   心肺气虚证   补益心肺 养心汤合补肺汤(加减):黄芪、当归,川芎、茯神、半夏、远志、五味子等。

7号题:心绞痛:与中医“胸痹”“心痛”相似,属“卒心痛”“厥心痛”等范畴。临床表现为胸骨上端或中段之后,压榨样、窒息性疼痛,有发射痛。气阴两虚证。 治宜益气养阴,活血通络。方选生脉散合炙甘草汤(加减):人参、麦冬、五味子、桂枝、生地、炙甘草、大枣等。
与肋间神经炎相鉴别:肋间神经炎疼痛常累及1-2个肋间,但并不一定局限在前胸,为刺痛或灼痛,多为持续性而非发作性,咳嗽,用力呼吸和身体转动可使疼痛加剧,局部有压痛,手臂上举活动时局部牵拉疼痛。

8号题:慢性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脏损害为主的一组全身性传染病。 乙肝大三阳:HBsAg、HBeAg、抗-HBc阳性。小三阳:HBsAg、抗-HBe、抗-HBc阳性。临床可见黄疸/胁痛。湿热中阻证。治宜清利湿热,凉血解毒。方选茵陈蒿汤合甘露消毒丹(加减):茵陈、大黄、黄芩、木通、藿香、射干、连翘等。
与自身免疫肝炎相鉴别:主要有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和自身免疫性慢性活动性肝炎,诊断主要依靠自身抗体的检测。
9号题: 癫痫:与中医“痫证”相类似,属中医“癫痫”“羊癫疯”范畴。脾虚痰湿证。治宜健脾和胃,化痰熄风。方选醒脾汤(加减):人参、白术、茯苓、半夏、天麻、全蝎、僵蚕、甘草等。
与癔病性发作鉴别:前者发于任何年龄,发作时意识完全丧失,手足抽搐,口吐白沫或口中羊鸣,发作过后对发作情况完全不能回忆,多有自伤或尿失禁,脑电图可见病理波、棘波、尖波、棘-慢波或尖-慢波;后者多见于青壮年女性,多在情绪波动后发作,症状有戏剧性,表现为双眼上翻、手足抽搐和过度换气,一般不会自伤和尿失禁,脑电图正常。

10号题:类风湿关节炎:与中医“痹证”相类似,属“痛痹”“痛风”等范畴。肝肾亏虚,邪痹筋骨证。方选独活寄生汤(加减):独活、桑寄生、防风、细辛、当归、芍药、川芎、地黄、杜仲、牛膝、人参、茯苓、甘草等。
与强直性脊柱炎鉴别:好发于青壮年男性,以非对称性下肢大关节为主,极少累及手,骶髂关节炎具典型X线表现,90-95%HLA-B27阳性而类风湿因子多为阴性。

11号题: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属中医“紫癜”“血证”等范畴。 血热妄行证。治宜清热凉血。方选犀角地黄汤(加减):水牛角、生地、赤芍、丹皮等。
与过敏性紫癜鉴别:有过敏史,对称性出血斑丘疹,以下肢为多见,血小板不少,一般易于鉴别。西医治疗:止血、糖皮质激素、脾切除、免疫抑制剂、输注血小板血浆等。

12号题:再生障碍性贫血:与中医“髓劳”相类似,属“虚劳”“血虚”“血证”等范畴。肾阳亏虚证。治宜补肾助阳,益气养血。 方选右归丸合当归补血汤(加减):熟地,山茱萸、山药、黄芪、当归等。
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鉴别:本病分为5型,常有慢性贫血,可有全血细胞减少,但骨髓增生活跃或明显活跃,血象和骨髓象三系中均可见到病态造血、表现为粒细胞系核分叶过多,核异常等;红细胞系核浆成熟分离,有核异常,呈多核吗,核破裂;巨核细胞系有小巨核细胞,分叶过多的巨核细胞和巨大血小板。

13号题:慢性肾衰竭:属中医“癃闭”“关格”“溺毒”“肾劳”等范畴。脾肾阳虚证。治宜温补脾肾。方选济生肾气丸(加减):熟地、山茱萸、山药、茯苓、泽泻、丹皮、附子、五味子、鹿茸、肉桂等。        
肝肾阴虚证。治宜滋肾平肝。方选杞菊地黄丸(加减):枸杞,菊花,熟地,山萸肉,山药,茯苓,泽泻,丹皮等。
与急性肾衰鉴别:慢性肾衰既往有慢性肾病史,慢性病容,贫血严重,有多尿或夜尿增多、蛋白尿、血尿、高血压、水肿等表现,B超或CT可见双肾缩小,构造紊乱;急性肾衰既往肾功能多正常,手术、失血、感染等原因引起,短期内出现尿少或无尿,全身浮肿、蛋白尿,肌酐、尿素氮进行性上升,出现高血压、高血钾、代酸等,B超示双肾增大。
*14号题:急性气管-支气管炎:属中医“咳嗽”“肺咳”等范畴。燥热伤肺证。治宜疏风润燥清肺止咳;方选桑杏汤(加减):桑叶,杏仁,沙参,梨皮,贝母,栀皮,淡豆豉等。

15号题:慢性支气管炎:与中医“久咳”相类似,属中医“咳嗽”“喘证”等范畴。肺脾气虚证。治宜补脾健肺,止咳化痰。方选玉屏风散合六君子汤(加减):黄芪、白术、防风、人参、茯苓、生姜、甘草、大枣等。
与支气管扩张相鉴别:支扩以慢性咳嗽,咯痰为主症,常表现为大量脓性痰或反复咯血,胸部X先检查见支气管管壁增厚,呈串珠样改变,或多发性蜂窝状影像,支气管碘油造影可以确诊。

16号题:支气管哮喘:与中医“哮病”相类似。热哮证。治宜清热宣肺,化痰定喘。方选定喘汤(加减):麻黄、半夏、杏仁、苏子、黄芩、石膏、射干、知母等。
与喘息性慢性支气管炎鉴别:(1)诱因:前者诱因是过敏或呼吸道感染,后者感冒、着凉;(2)表现:前者呼气性呼吸困难,双肺哮鸣音,后者咳嗽咳痰喘息,双肺干湿啰音;(3)肺气肿:前者并可并发可逆性肺气肿,后者不可逆性肺气肿。

17号题:冠心病:心绞痛,与中医“胸痹”相类似。气阴两虚:治宜益气养阴,活血通络。方选生脉散合炙甘草汤
与心梗鉴别:疼痛性质更剧烈,持续时间可达数小时,常伴有休克,心律失常及心衰,含服硝酸甘油不能缓解。

另一版本; 支气管哮喘:与中医“哮病”相类似。寒哮:呼吸急促,喉中哮鸣有声,胸膈满闷如塞,咳不甚,咳吐不利爽,痰稀薄色白,面色晦滞带青,口不渴或渴喜热饮,天冷或受寒依法,形寒畏冷,初起多兼恶寒发热,头痛等表证,舌苔白滑,脉弦紧或浮紧。治宜温肺散寒,化痰平喘。方选射干麻黄汤(加减):射干、麻黄、细辛、紫菀、半夏、五味子等。
与心源性哮喘鉴别:心源性哮喘有心脏病史,多见于老年人,有心脏病症状及体征,两肺以湿性啰音为主,多在肺底部闻及,甚至咳粉红色泡沫痰。支气管哮喘多见于青少年,有过敏史,咳白色粘痰,肺部听诊两肺满布哮鸣音。
(参考:支气管哮喘:例:高某,男性,10岁。2001年10月9日初诊。呼吸困难反复发作2年,受凉后再发2小时。患者2年来每因受凉出现鼻痒、喷嚏及流涕,继则呼吸困难,以呼气为主,喉中哮鸣有声,干咳少痰,胸闷,移时自行缓解。近半年来发作较前频繁,平均每月发作1次,未经系统治疗。现患者呼吸困难,喉中哮鸣有声,胸膈满闷,面色晦滞,口渴喜热饮。舌淡红舌苔白滑,脉弦紧。有青霉素、红霉素过敏史。其母幼时有类似病史,已20年未发作。查体:T 37、8℃,P 110次/分,R 21次/分,BP 130/75mmHg。发育正常,口唇发绀,见三凹征,双肺叩诊呈过清音,满布哮鸣音,心律规整,心律110次/分,未闻及杂音,肝脾未及。辅助检查:胸透两肺透亮度增加。1年前查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IgE:0、05g/L(正常范围0、0001~0、009g/L)。答题要求: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2、鉴别诊断:请与心源性哮喘相鉴别。主诉:呼吸困难反复发作2年,受凉后再发2小时;现病史:患者2年来每因受凉出现鼻痒、喷嚏及流涕,继则呼吸困难,以呼气为主,喉中哮鸣有声,干咳少痰,胸闷,移时自行缓解。近半年来发作较前频繁,平均每月发作1次,未经系统治疗。既往史:有青霉素、红霉素过敏史;体格检查:T 37、8℃,P 110次/分,R 21次/分,BP 130/75mmHg。发育正常,口唇发绀,见三凹征,双肺叩诊呈过清音,满布哮鸣音,心律规整,心律110次/分,未闻及杂音,肝脾未及。辅助检查:胸透两肺透亮度增加。1年前查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IgE:0、05g/L(正常范围0、0001~0、009g/L)。
中医辨病辨证依据(含病因病机分析):以喉中哮鸣有声,呼吸困难为主症,诊断为哮证。寒痰伏肺,遇感引发,痰升气阻,气道不畅,以致呼吸困难而哮鸣有声。肺气郁闭,不得宣畅,则胸膈满闷。阴盛于内,阳气不能宣达,故面色晦滞。病因于寒,内无郁热,故口渴而喜热饮。舌苔白滑,脉弦紧,皆为寒盛之象。
西医诊断依据:1、反复发作的呼吸困难、喘息,伴有胸闷咳嗽,与接触冷空气造成上呼吸道感染有关。2、发作时双肺可闻及弥漫性、以呼气为主的哮鸣音。3、上述症状可自行缓解。4、有本病家族史。5、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IgE:0、05g/L(升高)。
鉴别诊断:心源性哮喘:常见于左心衰竭,多有高血压、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等病史和体征,阵发性咳嗽,可咳吐粉红色泡沫样痰,两肺广泛湿啰音和哮鸣音,心尖部可及奔马律。胸部X线可见心脏增大、肺瘀血等有助于诊断。
诊断:中医疾病诊断:哮证发作期;中医证型诊断:寒哮;西医诊断:支气管哮喘;
中医治法:温肺散寒,化痰平喘;方剂:射干麻黄汤加减。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三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西医治疗原则及方法:1、脱离变应原。2、药物治疗:β2受体激动剂、茶碱类、抗胆碱药解痉平喘,糖皮质激素、色苷酸钠、H1受体拮抗剂等抗炎、抗过敏。3、对症支持,临床健康宣教。)

18号题:肺炎:与中医“肺热病”相类似,属中医“咳嗽”“喘证”等范畴。热闭心神证:咳嗽气喘,痰声辘辘,烦躁,神昏谵语,高热不退,甚则四肢厥冷,舌红降,苔黄而干,脉细滑数。治宜清热解毒,化痰开窍。方选清营汤(加减):水牛角,生地,玄参,麦冬,丹参,黄连,银花,连翘等。
与肺结核鉴别:肺结核有潮热、盗汗、消瘦、乏力等中毒症状,痰中有结核杆菌。胸片示病灶在肺尖或锁骨上下,密度不均匀,久不消散,可形成空洞和肺内播散,抗炎治疗无效。
19号题:肺结核:与中医“肺痨”相似,属中医“劳嗽”等范畴。阴虚火旺证。治宜滋阴降火。方选百合固金汤合秦艽鳖甲散(加减):生地、熟地、麦冬、贝母、百合、当归、芍药等。
与肺癌鉴别:肺癌多见于中老年嗜烟男性,常无明显毒性症状,多有**性咳嗽,痰中带血、胸痛及进行性消瘦。胸片示癌肿呈分叶状,病灶边缘常有切迹、毛刺。结合胸部CT扫描、痰结核菌、脱落细胞检查及通过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及活检等鉴别。

20号题:急性气管-支气管炎:属中医“咳嗽”“肺咳”等范畴。风热犯肺/燥热伤肺。治宜疏风润燥清肺止咳;方选桑杏汤(加减):桑叶,杏仁,沙参,梨皮,贝母,栀皮,淡豆豉等。
与流行性感冒鉴别:流感有流行病学史,起病急,高热、全身肌肉酸痛,病毒分离和补体结合试验可确诊。

*21号题: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与中医“感冒”相类似,又称“伤风”等。阴虚感冒证。治宜滋阴解表。方选加减葳蕤汤(加减):葳蕤、葱白、桔梗、薄荷、沙参、射干、甘草、大枣等。
与过敏性鼻炎鉴别:过敏性鼻炎主要表现为喷嚏频作,鼻涕多,呈清水样,鼻腔水肿,苍白,分泌物中有较多的嗜酸性细胞,发作常与外界**有关,常伴有其他过敏性疾病。
2.急性气管-支气管炎:例:答题要求: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主诉:干咳少痰5天;现病史:女性,26岁。5天前不明原因发生干咳作呛,痰少而黏不易咯出,伴咽喉、口鼻干燥,无畏寒、发热,无心悸、憋喘,自服咳特灵及复方甘草片等药,症状无明显好转;既往史: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及密切接触史,无先天性心脏病史,无外伤手术史,无食物及药物过敏史,家族中无遗传病史;体格检查:T 36、5℃,P 80次/分,R 19次/分,BP 105/75mmHg。神志清,精神尚可,听诊双肺呼吸音粗糙,未闻及干、湿性啰音;辅助检查:血、尿、大便三大常规正常;
中医辨病辨证依据(含病因病机分析):患者干咳作呛,咽喉、口鼻干燥,痰少而黏不易咯出,舌质干红少津,舌苔薄黄燥,脉浮数,符合中医“咳嗽”诊断。风燥伤肺,肺失清肃,故见干咳作呛;燥热灼津则咽喉、口鼻干燥,痰黏不易咯出;舌质干红少津,舌苔薄黄燥,脉浮数,均为燥热之征。鉴别诊断:流行性感冒
流感有流行病学史,急骤起病,高热和全身肌肉酸痛等全身中毒症状明显,病毒分离和补体结合试验可以确诊。西医诊断依据:
1、患者女性,26岁,急性起病。2、干咳作呛,咽喉、口鼻干燥,痰少而黏不易咯出。3、咽充血,听诊双肺呼吸音稍粗糙。4、血、尿、大便三大常规均正常。诊断:中医疾病诊断:咳嗽;中医证候诊断:燥热伤肺证;西医诊断:急性支气管炎;中医治法:疏风清肺,润燥止咳;方剂:桑杏汤加减;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三剂,水煎服,每日一剂。)西医治疗原则与方法:1、一般治疗:适当休息,注意保暖,多饮水。2、对症治疗:止咳(口服二氧丙嗪,干咳剧烈时可用可待因),祛痰(选用溴己新、盐酸氨溴索),平喘(气急时选用β-2受体激动剂)。3、抗感染:细菌感染者,可选用适当抗生素,如大环内酯类、头孢类、喹诺酮类。4、超声雾化吸入治疗)

22号题:心力衰竭:属“怔忡”“惊悸”“心悸”“胸痹”“水肿”等范畴。分左心衰竭及右心衰竭。心肾阳虚证。治宜温补心肾。方选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合金匮肾气丸(加减):桂枝,龙骨,牡蛎,附子,熟地,山茱萸,山药,茯苓,泽泻,丹皮等。
与支气管哮喘鉴别:支气管哮喘多见于青少年,有过敏史,咯白色黏痰,肺部听诊以哮鸣音为主,支气管扩张剂有效。

23号题:心房纤颤:西医属“心律失常”,中医属“心悸”“胸痹”等范畴。诊断: P波消失,代以一系列大小不等,形态不同,间隔不同的房颤波。心阳不振证:心悸不安,胸闷气短,面色苍白,形寒肢冷,舌质淡白,脉虚弱或细数。治宜温补心阳,安神定悸。方选参附汤合桂枝甘草龙骨牡蛎(加减):人参、附子、生姜、大枣、桂枝、甘草、龙骨、牡蛎等。
  与室上性心动过速的鉴别:后者心律快而规则,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心律多在160~220次/分,非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心律70~130次/分。P波形态与窦性不同,出现在QRS波群之后则为房室交界性心动过速,心律过快时,P波往往与前面的T波重叠,无法辨认,估统称为室上性心动过速。QRS波群形态通常为室上型,如伴有室内差异性传导、束支阻滞或预激症候群,则QRS波群可增宽、畸形ST段与T波可无变化。房颤:P波消失,代之以一系列大小不等、形态不同、间隔不等的房颤波(f波)。频率为350~600次/分,以Ⅱ、Ⅲ、avF,尤其是V1、V3导联较明显。QRS波、T波形态与室上性相同,但伴有室内差异传导时,QRS可增宽畸形大多数病例,房颤心律快而不规则,多在160~180次/分,经洋地黄、β受体阻滞剂治疗可减慢。当心室率极快时,此时诊断主要根据心室率完全不规则及QRS与T波形态的变异。

24号题:心肌梗死:与“真心痛”相类似,属“胸痛”“心痛”等范畴。广泛前壁心梗加室早
气虚血瘀证.治宜益气活血,祛淤止痛。方选补阳还五汤(加减):归尾,川芎,黄芪,桃仁,赤芍,红花,党参等。
与急性肺栓塞鉴别:可出现胸痛、咯血、呼吸困难和休克。有右心负荷急剧增加表现如发绀、肺动脉瓣区第二心音亢进,颈静脉充盈,肝大,下肢水肿等肺动脉造影可资鉴别。

25号题:心肌梗死:与“真心痛”相类似,属“胸痛”“心痛”等范畴。气滞血瘀证:治宜活血化瘀,通络止痛。方选血府逐瘀汤(加减):桃仁、红花,当归,赤芍,川芎,牛膝,桔梗,枳壳,柴胡,甘草等。
与急性心包炎鉴别:心包炎可有较剧烈而持久的心前区疼痛,但疼痛与发热同时出现,呼吸和咳嗽时加重,早期可有心包摩擦音,后期出现积液可消失,心电图广泛导联都有ST段弓背向下抬高,T波倒置,无病理性Q波。

26号题:急性胃炎:属中医“胃痛”“血证”“呕吐”等范畴。脾胃湿热证。治宜清利湿热,醒脾化浊。方选三仁汤(加减):杏仁、滑石、通草、竹叶、厚朴、半夏等。
与急性胆囊炎相鉴别:表现为突然发作的右上腹痛痛,B超检查可见胆囊病变,可有黄疸,压痛,恶心,发热等不适症状。

27号题:慢性浅表性胃炎:属中医“胃痛”“血证”“呕吐”等范畴。脾胃虚弱证。治宜健脾益气,温中和胃。方选四君子汤(加减):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等。
与消化性溃疡鉴别:发作性上腹痛痛,有周期性和节律性,多好发于秋冬、冬春之交,X线钡餐造影可见溃疡龛影或间接征象,胃镜可见黏膜溃疡。

28号题:消化性溃疡:与中医“胃疡”相类似,属“胃脘痛”“反酸”等范畴。肝胃郁热证。治宜清胃泻热,疏肝理气。方选化肝煎合左金丸(加减):丹皮、栀子、白芍、陈皮、青皮、泽泻等。
肝胃不和证:胃脘胀痛,痛引两胁,情志不遂而诱发或加重,嗳气,泛酸,口苦,舌淡红,苔薄白,脉弦。治宜疏肝理气,健脾和胃。方选:柴胡疏肝散合五磨饮子(加减):柴胡、陈皮、枳壳、芍药、甘草、川芎、枳实等。
与胃癌鉴别:多为持续疼痛,制酸药效果不佳,大便潜血试验持续阳性。X线钡餐、胃镜检查。胃镜下胃癌的溃疡通常形态不规则,基地凹凸不平,苔污秽,边缘呈结节状隆起,周围黏膜呈癌性浸润,皱襞中断。组织学检查提供有力证据。
(参考:消化性溃疡:例答题要求: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2.鉴别诊断:请与慢性胆囊炎相鉴别。主诉:胃脘部疼痛15年、因劳累出现隐痛加重7天;现病史:男,50岁,已婚,农民,平素嗜酒;7天前因劳累出现胃脘部隐痛,伴口燥咽干,五心烦热,大便干结,空腹时疼痛加重,进餐后疼痛消失或减轻。既往史:胃炎病史10余年,无其它传染病史及药物过敏史;体格检查:T 36.7℃,P 74次/分,R 18次/分,BP 115/75mmHg。神志清,体态偏瘦,舌质红,苔少,脉细。剑突下压痛。辅助检查:胃镜示十二指肠球部发现一处0.3cm×0.8cm溃疡灶。中医辨病辨证依据(含病因病机分析):以胃脘疼痛为主症,诊断为胃痛。患者长期嗜酒而致胃痛,胃痛日久,郁热伤阴,胃失濡养,故见胃痛隐隐。阴虚津少,无以上乘,则口干咽燥,阴虚液耗,无以下溉,则肠道失润而大便干燥,舌质红苔少,脉细,为阴虚内热之征。西医诊断依据:1.有胃脘部隐痛症状,空腹时疼痛加重,进餐后疼痛消失或减轻。2.体格检查有剑突下压痛。3.胃镜:十二指肠球部发现一处0.3cm×0.8cm溃疡灶。鉴别诊断:慢性胆囊炎:疼痛与进食油腻有关,位于右上腹,并放射至背部,伴发热、黄疸,B超或内镜下逆行胆道造影可诊断。诊断:中医疾病诊断:胃痛;中医证型诊断:胃阴不足证;西医诊断:十二指肠球溃疡。中医治法:健脾养阴,益胃止痛。方剂:一贯煎合芍药甘草汤加减。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三剂,水煎服。每日一剂,早晚分服。)西医治疗原则及方法:1.完善相关检查,规律饮食,忌食**性食物,戒酒,休息。2.Hp(+)者根除Hp治疗。3.抑制胃酸,保护胃黏膜,避免用引起溃疡的药物,如NSAID。4.必要时手术治疗。)

29号题:溃疡性结肠炎:属中医“泄泻”“肠风”等范畴。湿热内蕴证。治宜清热利湿。方选白头翁汤(加味):白头翁、黄连、黄柏、木香、槟榔、丹皮秦皮等。
与阿米巴结肠炎鉴别:阿米巴性结肠炎是由溶组织阿米巴引起,典型病例与溃疡性结肠炎容易区别,病变多发于盲肠和升结肠。大便为果酱样便。内镜下可见到溃疡孤立、分散、较深,形态多呈三角形,也称为“烧瓶样溃疡”;病变呈区域性分布;在病变部位活检或分泌物中以及患者粪便中可查到溶组织阿米巴滋养体或包囊;抗阿米巴治疗有效。

30号题:溃疡性结肠炎:与中医“大瘕泄”相类似,属中医“泄泻”“肠风”等范畴。阴血亏虚证。治宜滋阴养血,清热化湿。方选驻车丸(加减):黄连、阿胶、当归、干姜、玄参、麦冬、生地等。
与克罗恩鉴别:前者腹痛多在左下腹,右者右下腹;前者伴里急后重,后者不伴;前者常有中毒症状,后者没有;前者腹泻粘液脓血,后者多没有。X线钡餐或活检可鉴别。

31号题:胃癌:属中医“胃痛”“反胃”“积聚”等范畴。胃热阴伤证。治宜清热和胃,养阴润燥。方选玉女煎(加减):熟地、麦冬、知母、石膏、牛膝、金银花等。
与消化性溃疡鉴别:恶性溃疡的内镜特点为:①溃疡形状不规则,一般较大;②底凹凸不平、苔污秽;③边缘呈结节状隆起;④周围皱辟中断;⑤胃壁僵硬、蠕动减弱(X线钡餐检查亦可见上述相应的X线征) 胃镜复查溃疡缩小或愈合不是鉴别良、恶性溃疡的最终依据,必须重复活检加以证实。

32号题:胃癌:属中医“胃痛”“反胃”“积聚”等范畴。瘀毒内阻证。治宜理气活血,软坚消积。方选膈下逐瘀汤(加减):桃仁、红花、丹皮、当归、川芎、赤芍、甘草、枳壳等。
与胃的良性肿瘤鉴别:胃良性肿瘤一般不引起症状,仅在胃肠钡餐X线检查、胃镜检查、手术或尸检时偶然发现。部分患者可产生症状,其表现取决于肿瘤的大小、部位以及有无溃破、出血等。主要有上腹部不适或疼痛、消化不良、腹块、恶心、呕吐、呕血或黑粪等。位于幽门或贲门部的较大肿瘤可引起梗阻。偶尔可发生穿孔或胃十二指肠套叠等并发症。

33号题:急性胰腺炎:属中医“腹痛”“脾心痛”等范畴。肠胃热结证。治宜通腑泄热,行气止痛。方选大承气汤(加减):大黄、枳实、厚朴、芒硝等。
与消化性溃疡急性穿孔鉴别:长期溃疡病史,突然上腹剧痛,迅速扩散到全腹,腹肌紧张,肝浊音界消失,X线透视可见膈下游离气体。
(参考:急性胰腺炎:例:答题要求: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2.鉴别诊断:请与急性肠梗阻相鉴别。主诉:上腹痛痛半天,伴阵发性加剧;现病史:男性,34岁,已婚,工人,昨日午餐过食辛辣厚味,并饮白酒半瓶。用吗叮啉无效,遂来就诊;既往史:无传染病史及药物过敏史;体格检查:T 37.7℃,P 100次/分,R 18次/分,BP 120/80mmHg。面色红,腹部平软,上腹部压痛,无肌紧张及反跳痛,墨菲征(-),肝脾肋下未及。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辅助检查:血常规:白细胞13.5×109/L,中性粒细胞78%。血淀粉酶800U/L,尿淀粉酶1500U/L。血糖5.0mmol/L。B超检查示:胰腺肿大。中医辨病辨证依据(含病因病机分析):以上腹部疼痛为主症,诊断为腹痛。腹痛拒按,发热,口苦而干,脘腹胀满,大便秘结,小便短黄,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辨证为肠胃热结证。饮食不节,湿热内结,气机壅滞,腑气不通。鉴别诊断:急性肠梗阻:腹痛呈阵发性,伴便秘,不排气,疼痛位于脐周及下腹部,肠鸣音亢进并可闻及气过水声。腹部X线可见液气平面。西医诊断依据:1.过食辛辣厚味及饮酒后出现上腹部持续绞痛。2. T37.7℃,腹部平软,上腹部压痛。3.白细胞13.5×109/L,中性粒细胞78%。血淀粉酶800U/L,尿淀粉酶1500U/L。B超检查示:胰腺肿大。诊断:中医疾病诊断:腹痛;中医证候诊断:肠胃热结证;西医诊断:急性胰腺炎;中医治法:通腑泄热,行气止痛;方剂:大承气汤加减。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三剂,水煎服。每日一剂,早晚分服。)西医治疗原则与方法:1.一般治疗:补液,解痉镇痛。2.减少胰腺分泌:禁食(必要时胃肠减压);抑制胃酸分泌,可用H2受体拮抗剂、质子泵抑制剂;应用生长抑素及其类似物。3.抑制胰酶活性:应用抑肽酶。4.抗感染,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抗休克,抗心律失常。)

34号题: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中医为“肠澼”,疫毒痢:发热急骤,寒战壮热,口渴,汗出喘息,头痛烦躁,甚则神昏抽搐,精神萎靡,面色青灰,四肢厥冷,伴有下痢脓血,舌质红降,苔黄,脉滑数或沉伏。治宜清热解毒,凉血理气。方选白头翁汤(加减):白头翁,秦皮,黄连、黄芩、黄柏、赤芍、丹皮等。
与阿米巴痢疾鉴别:前者起病急,多有发热等毒血症,腹痛、腹泻较重,便次频繁里急后重明显左下腹压痛明显,粘液脓血便;后者缓起,多无发热,腹痛轻,便次少里急后重不明显右下腹轻度压痛,红色果酱便。

35号题:癫痫:与中医“痫证”相类似,属中医“癫痫”“羊癫疯”范畴。瘀阻清窍证。治宜活血化瘀,通络熄风。方选通窍活血汤(加减):桃仁、红花、麝香、天麻、全蝎、地龙,丹参等。
与晕厥鉴别:后者是因全脑短暂缺血引起意识丧失和跌倒,起病和恢复都较缓慢,发病前常先有头晕、胸闷、心慌、黑曚等症状,清醒后肢体发冷、乏力,平卧后逐渐恢复。

36号题:脑出血:与中医“中风病”相类似,属“扑击”“类中”等范畴。痰热腑实,风痰上扰证。治宜通腑泄热,化痰理气。方选星蒌承气汤(加减):胆南星,全瓜蒌,大黄、芒硝、黄芩、麦冬、郁金等。
与脑梗死相鉴别:1.起病较急,多余安静状态下发病2.多见于有动脉硬化,高血压、糖尿病及心脏病病史的中老年人3.一般无头痛,呕吐,昏迷等全脑症状4.有劲内动脉系统/或椎-基底动脉系统体征和症状,这些症状与体征可在发病后数小时至几天内逐渐加重5.头颅CT、MRI发现梗死灶,或排除脑出血、瘤卒中和炎症性疾病等。

37号题:缺铁性贫血:与中医“血劳”相类似,属“虚劳”“萎黄”等范畴。脾胃虚弱证治宜健脾和胃,益气养血。方选香砂六君子汤合当归补血汤(加减):黄芪、当归、木香、陈皮、砂仁、半夏、白术、茯苓、山药等。
与慢性炎症性贫血鉴别:前者多为低色素性小细胞性贫血,血清铁减低,总铁结合力增高,血清铁蛋白减低,骨髓幼红细胞比例增多,铁染色染铁消失;后者多为正色素性小细胞性贫血,血清铁和总铁结合力均减低,血清铁蛋白正常或增多,骨髓幼粒细胞有中毒改变。
(参考:缺铁性贫血:例:答题要求: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主诉:心悸、头晕3个月;现病史:汪某,女性,20岁,学生。患者近3个月来,无明显原因出现活动后心悸、头晕,静卧则消失。同时伴有记忆力减退,夜晚失眠多梦。自以为学习紧张,进食补品2月余,上症未减,自觉乏力,纳可。平素月经量多。既往史:无传染病史及药物过敏史。体格检查:T 36.4℃,P 80次/分,R 19次/分,BP 115/75mmHg。面色不华,睑结膜苍白,口唇色淡。舌质淡,苔薄白,脉细。辅助检查:血常规:血红蛋白(Hb)95g/L,红细胞平均体积(MCV)75fl,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29%,白细胞5.1×10▲9/L,血小板121×10▲9/L。血清铁蛋白10μg/L。心电图:正常。中医辨病辨证依据(含病因病机分析):
根据心悸、头晕,健忘,失眠多梦,面色不华,乏力等,可诊断为虚劳。平素月经量多,失血过多,加之用脑过度,劳伤心脾,致心脾血虚。心血不足,心失所养,心神不宁,故心悸、健忘、失眠、多梦。动则耗气伤血,故上症加重。血虚不能上荣头面,故头晕、面色不华,舌质淡。脾虚化源不足,血虚无以充养,则乏力。血虚气少,血脉不充,故脉细。西医诊断依据:1.活动后心悸、头晕3个月,平素月经量多。2.心悸、头晕,活动后尤甚,静卧则减;健忘,失眠多梦,面色不华,乏力。3.面色无华,睑结膜苍白,口唇色淡。4.血常规:Hb 95g/L,MCV 75fl,MCHC 29%,白细胞5.1×10▲9/L,血小板121×10▲9/L。血清铁蛋白110μg/L。心电图正常。诊断:中医疾病诊断:虚劳;中医证候诊断:心脾两虚证;西医诊断:缺铁性贫血;中医治法:补益心脾,益气养血。方剂:归脾汤加减。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水煎服,每日一剂。)西医治疗原则及方法: 1.病因治疗。2.铁剂治疗
:常用的有琥珀酸亚铁和富马酸亚铁等。3.辅助治疗:铁剂疗效不显著者,加用维生素E;适当补充高蛋白及含铁丰富的饮食。)

38号题:再生障碍性贫血:与中医“髓劳”相类似,属“虚劳”“血虚”“血证”等范畴。气血两虚证。治宜补益气血。方选八珍汤(加减):人参、白术、茯苓、山药、当归、川芎、生姜、甘草、大枣等。
与低增生性白血病鉴别:前者血象全血细胞减少,网织红细胞绝对值减少,无肝脾肿大,骨髓象至少一部位增生减低或重度减低,一般抗贫血药无效。后者多见于老年人,有贫血、出血、发热,血象全血细胞减少,骨髓增生减低,肝肝脾不大,骨髓象原始或幼稚细胞增多,原始细胞增多达白血病诊断标准。

*39号题:糖尿病:中医称“消渴病”,临床表现为“三多一少”,即多尿,口渴多饮、多食、体重减轻。 胃热炽盛证(中消)。治宜清胃泻火,养阴增液。方选玉女煎(加减):熟地、麦冬、知母、石膏、生地等。
与甲亢鉴别:甲亢主要表现为1.高代谢症状和体征2.甲状腺肿伴或补办血管杂音3.血清FT4增高,TSH减低,4.典型甲亢面容。

40号题:2型糖尿病:中医称“消渴病”,临床表现为“三多一少”,即多尿,口渴多饮、多食、体重减轻。(下消)肾阴亏虚证。治宜滋阴固肾。方选六味地黄丸(加减):熟地,山茱萸,山药,茯苓、泽泻、丹皮等。西医诊断:1.2型糖尿病 2.糖尿病肾病 中医诊断:消渴-下消治疗:1。一般治疗 1)糖尿病教育 2)饮食治疗3)体育锻炼 4)自我监测血糖 2.口服药治疗 磺脲类--格列齐特 双胍类-二甲双胍 a-葡萄糖苷酶抑制剂-阿卡波糖 格列酮类-罗格列酮 非磺脲类胰岛素促泌剂-诺和龙 3.胰岛素治疗 用于口服降糖药无效者,妊娠期糖尿病,糖尿病合并有严重并发症 4.胰岛移植和胰岛细胞移植,多用于1型糖尿病 5.并发症的治疗 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渗性非酮症性昏迷,低血糖反应及昏迷
与肾性糖尿鉴别 (1)肾性糖尿血糖正常或偏低糖耐量曲线正常(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正常或略有波动)
  (2)尿糖阳性,一般每天尿糖量<30g持续出现尿糖而不随饮食波动。
  (3)尿中可检出葡萄糖还原物质
  (4)碳水化合物储积和利用正常。
  (5)有阳性家族史,无糖尿病和既往肾脏病史。
与肾性糖尿鉴别:肾性糖尿是由于肾糖瘉下降而导致尿糖阳性,但血糖正常或偏低糖耐量曲线正常(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正常或略有波动)。

041号题:类风湿性关节炎症发作活动期:与中医“痹证”相类似,属“痛痹”“痛风”等范畴。寒热错杂证。治宜祛风散寒,清热化湿。方选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减):桂枝、芍药、知母、麻黄、生姜、防风、甘草等。
与痛风鉴别:1)类风湿关节炎多见于女性,痛风性关节炎以男性多见。(2)类风湿关节炎起病大多为对称性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往往先由第1跖趾单关节炎开始。(3)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期血沉大多增快,类风湿因子阳性,血尿酸水平正常,滑液检查发现类风湿因子。痛风性关节炎血沉一般不快,类风湿因子阴性,血尿酸水平升高,滑液检查可查到尿酸结晶。(4)类风湿关节炎用激素和非甾体抗炎药治疗能改善关节症状,痛风性关节炎用秋水仙碱治疗能使关节症状迅速改善。
(参考:类风湿性关节炎:例:。答题要求: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2.鉴别诊断:请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相鉴别。主诉:关节肿胀疼痛两年,恶风、自汗加重2月;现病史:周某,女性,47岁,干部,患者于两年前因卧室潮湿,发现双腕、指关节及踝足关节肿胀,疼痛,未治疗。1年后出现四肢小关节畸形并僵硬,肌肉萎缩,关节活动受限,曾用激素治疗3个月无明显疗效,且病情逐渐加重,生活不能自理,关节疼痛剧烈,夜不安眠。近2月来又恶风、自汗加重,故来诊。既往史:否认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及密切接触史,无先天性心脏病、外伤手术史及食物过敏史。否认药物过敏及长期服药史。无家族遗传染病及传染病史。体格检查:T 36.5℃,P 80次/分,R 16次/分,BP 115/75mmHg。脉沉弱。四肢大小关节不同程度肿胀,双腕关节已强直,功能丧失;双手指关节呈梭状畸形,膝关节呈鹤膝样,四肢肌肉萎缩。余无明显阳性体征。辅助检查:血沉50mm/h,抗“O”700U,类风湿因子(+)。X线示双手典型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改变。中医辨病辨证依据(含病因病机分析):
患者四肢关节肿胀疼痛,畸形而僵硬,活动受限,肌肉萎缩,关节变形等,可诊断为痹证。居住潮湿,风、寒、湿邪乘虚侵入,痹阻经络,流注关节,日久耗伤气血,损及肝肾。西医诊断依据:1.双腕、指关节及踝足关节肿胀疼痛两年余,四肢小关节畸形而僵硬,肌肉萎缩,关节活动受限1年,恶风、自汗加重2月。2.四肢大小关节不同程度肿胀,双腕关节已强直,功能丧失;双手指关节呈梭状畸形,膝关节呈鹤膝样,四肢肌肉萎缩;舌质淡、苔薄白,脉沉弱。3.血沉50mm/h,抗“O”700U,类风湿因子(+);X线示双手典型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改变。鉴别诊断:系统性红斑狼疮:早期出现手部关节炎时,难以与本病相鉴别,但X线检查无侵蚀性改变与骨质改变。此外,特征性皮损,血清抗原抗体,抗dsDNA抗体,抗Sm抗体阳性及肾脏损害,出现蛋白尿等可资鉴别。诊断:中医疾病诊断:痹证;中医证候诊断:肝肾亏损,邪痹筋骨证;西医诊断:类风湿性关节炎;中医治法:益肝肾,补气血,祛风湿,通经络。方剂:独活寄生汤加减。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三服,水煎服,每日一剂。)西医治疗原则及方法 1.非甾体抗炎剂(NSAIDs):常用的有阿司匹林、消炎痛、丙酸衍生物、吡罗昔康以及肾上腺皮质激素。2.慢作用药物(SA**s):包括改善病情药(DM**s)、细胞毒性药及雷公藤制剂。3.糖皮质激素。4.必要时外科手术。)

42号题:急性脑梗死:与“中风病”类似,属“类中风”“中风”等范畴。中经络 痰热郁肺;越婢加半夏汤
    与脑出血鉴别:脑出血起病更急,常有头痛、呕吐、打哈欠等颅内压增高症以及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典型者不难鉴别,但大面积梗死与脑出血、轻型脑出血与一般脑梗死临床症状相似,鉴别困难,需要做CT等检查方可鉴别。
西医治疗原则及方法:
1.卧床休息,吸氧。2.脱水降颅压,促进水肿吸收,溶栓,抗凝,合理控制血压,对症治疗。)

43号题:慢性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中医“肠澼”主要病变为结肠粘膜呈现溃疡性炎症。休息痢。治宜温中清肠,调气化滞。方选四君子汤合香连丸(加减):党参、白术、茯苓、黄连、木香、炙甘草等。
与慢性非特异溃疡性结肠炎鉴别:后者抗菌治疗无效,X线钡餐见结肠袋消失。

44号题:急性肾小球肾炎:属中医“水肿”“尿血”等范畴。风热犯肺,水邪内停证。治宜散风清热,宣肺行水。方选越婢加术汤(加减):麻黄、白术、茯苓、泽泻、生姜、甘草、大枣等。
与急进性肾小球肾炎鉴别诊断:后者病程与急性肾炎相似,但除外急性肾炎综合症外,多早期出现少尿、无尿,肾功能急剧恶化,肾活检明确诊断。

45号题:病毒性肝炎。黄疸型肝炎。阴黄证。治宜健脾和胃,温化寒湿。方选茵陈术附汤(加减):茵陈蒿、白术、附子、干姜、炙甘草、肉桂。
与溶血性黄疸相鉴别:常有药物或感染等诱因,表现为贫血,腰痛,发热,血红蛋白尿,网织红细胞升高,黄疸大多较轻,主要为间接胆红素升高。
(参考:病毒性肝炎:例:答题要求: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2.鉴别诊断:请与自身免疫性肝炎相鉴别。主诉:肝区隐痛伴遇劳加重一周;现病史:孙某,男性,52岁,职员,已婚,1个月前因与邻居吵架后出现肝区隐痛,悠悠不休,遇劳加重,近一周来上述症状加重,自觉倦怠乏力,口干咽燥,烦热,头晕目眩。既往史: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史10年。体格检查:T 36.5℃,P 72次/分,R 18次/分,BP 120/70mmHg。神志清,中等体形,舌质红,苔少,脉弦细。肝区叩痛(+)。辅助检查:肝功能谷丙转氨酶 52U/L,谷草转氨酶 128U/L,总胆红素 16μmol/L。乙肝病原学检查:HBsAg(+),HBeAg(+),抗-HBc抗体(+)。中医辨病辨证依据(含病因病机分析):以胁痛为主症,诊断为胁痛。年老体虚,精血亏损,肝阴不足,又兼肝郁化热,耗伤肝阴,不能濡养肝络,故而胁肋隐痛,悠悠不休。遇劳加重为阴虚胁痛之特征。阴虚易生内热,故口干咽燥,心中烦热。精血亏虚,不能上荣,故头晕目眩。肝主筋,肝阴不足,四肢筋骨失于濡养,故倦怠乏力。舌质红,苔少,脉弦细均为阴虚内热之象。西医诊断依据:1.发现HBsAg阳性史10年。2.胁痛,乏力,头晕目眩,心烦,口干咽燥。3.肝功能:谷丙转氨酶 52 U/L,谷草转氨酶 128 U/L,总胆红素 16 μmol/L;乙肝病原学检查:HBsAg(+),HBeAg(+),抗-HBc抗体(+)。鉴别诊断:
自身免疫性肝炎:可有持续发热,游走性、复发性大关节炎等肝外表现,患者无乙肝感染史,免疫学中自身抗体相关检查多呈阳性表现。诊断:中医疾病诊断:胁痛
;中医证型诊断:肝肾阴虚证;西医诊断:乙型病毒性肝炎;中医治法:养血柔肝,滋阴补肾。方剂:一贯煎加减。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三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西医治疗原则及方法:1.干扰素治疗,可联合利巴韦林抗病毒。2.保肝药物。3.对症支持。)

46号题:急性肾小球肾炎:属中医“水肿”“尿血”等范畴。临床表现为:血尿、少尿、全身症状,如疲乏、腰疼、厌食、恶心、呕吐、头晕、嗜睡等。查体可见水肿,高血压,眼底病变。脾肾亏虚,水气泛滥证。治宜健脾渗湿,通阳利水。方选五皮饮合五苓散(加减):桑白皮、陈皮、生姜皮、大腹皮、茯苓皮、桂枝、白术、茯苓、猪苓、泽泻等。
脾气虚弱证。治宜健脾益气。方选参苓白术散(加减):人参、白术、茯苓、山药、桔梗、陈皮、甘草等。
与系统性红斑狼疮肾炎:后者伴有其他多系统受累,如皮肤病损、关节酸痛等,详细询问病史及相关检查可区别。
西医治疗原则及方法: 1.休息,低盐优质蛋白饮食。2.抗感染,利尿消肿,对症支持治疗。
2.肾病综合征:主诉:双眼睑及双下肢水肿反复发作10余年,加重20天;现病史:王某,男性,32岁,农民,20天前,患者因受凉致上述症状再次加重,并逐渐出现周身浮肿。现症:周身浮肿,腰以下为甚。伴脘腹胀满,面色萎黄,神倦肢冷,纳差,大便溏,小便尚可,舌质淡红,苔白腻,脉沉缓。患者平素体质较弱,经常感冒。既往史:无先天性心脏病及外伤手术史,无食物药物过敏史,家族中无传染病史及遗传病史。体格检查:T 36.6℃,P 78次/分,R 18次/分,BP 130/80mmHg。一般情况可,咽部充血,舌质淡红,苔白腻,舌运动良好。双眼睑明显浮肿。双肾区叩击痛,桡动脉(寸口脉):脉沉缓,双侧对称,无毛细管搏动征、水冲脉及枪击音。双下肢凹陷性浮肿。辅助检查:血常规、大便常规正常。尿蛋白(++),红细胞(-)。血清总胆固醇(CH)11.2mmol/L,血清甘油三酯(TG)4.9mmol/L,血清总蛋白(TP)49.5g/L,白蛋白24.8g/L,球蛋白24.7g/L,余结果无异常。中医辨病辨证依据(含病因病机分析):
患者以水肿为主症,诊断为水肿。久病体弱,渐耗中气,中阳不振,健运失司,气不化水,以致下焦水邪泛滥,故周身浮肿,腰以下为甚。脾虚运化无力,故脘腹胀满,纳差,大便溏。脾虚阳不温煦,故面色萎黄,神倦肢冷。舌质淡红,苔白腻,脉沉缓皆脾阳虚衰,水湿内停之象。西医诊断依据:1.青年男性,素体虚弱,经常感冒。2.双眼睑及双下肢浮肿反复发作10余年,加重20天;舌质淡红,苔白腻,脉沉缓。3. BP130/80mmHg,一般情况可,咽部充血,双眼睑明显水肿,双下肢凹陷性水肿,双肾区叩击痛。4.尿蛋白(++),红细胞(-);血清总胆固醇(CH)11.2mmol/L,血清甘油三酯(TG)4.9mmol/L,血清总蛋白(TP)49.5g/L,白蛋白24.8g/L,球蛋白24.7g/L,余结果无异常。鉴别诊断:肾淤血引起的肾病综合征:严重的右心衰竭,肾静脉血栓形成等各种不同病因引起的肾淤血均可致肾小球滤过膜通透性增高而出现大量蛋白尿和肾病综合征。详细的病史、体检可资鉴别。诊断:中医疾病诊断:水肿;中医证候诊断:脾虚湿困证;西医:肾病综合征;中医治法:温运脾阳,利水消肿。方剂:实脾饮加减。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西医治疗原则及方法:1.一般治疗:休息,饮食治疗。2.对症治疗:利尿消肿,常用药物有噻嗪类利尿剂(氢**)、潴钾利尿剂(氨苯喋啶)、袢利尿剂(**)、渗透性利尿剂等;减少尿蛋白,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长效二氢吡啶类钙拮抗药等。3.免疫调节治疗:糖皮质激素、细胞毒药物、环孢素等。)

47号题:肾病综合征:与中医“石水”相似,属“水肿”“虚劳”“腰疼”“尿血”等范畴。。治宜   。方选疏凿饮子

48号题:尿路感染:尿路感染与中医学“热淋”相似,可归属“淋证”“虚劳”等范畴。临床表现主要为:1.急性肾盂肾炎2.膀胱炎3.尿道炎。肝胆郁热证:小便不畅,少腹胀满疼痛,小便灼热刺痛,有时可见血尿,烦躁易怒,口苦口黏,或寒热往来,胸胁苦满,舌质暗红,可见瘀点,脉弦或弦细。治宜疏肝理气,清热通淋。方选丹栀逍遥合石韦散(加减):丹皮、栀子、当归、白芍、柴胡、茯苓、白术、甘草等。
与肾结核鉴别:少数尿路感染以血尿为主,容易被误诊为肾结核,同时在肾结核基础上也可发生尿路感染,鉴别在于尿细菌学检查,若尿路感染经积极合理抗菌治疗后,其症状几小便变化不能消除者,应考虑肾结核,肾结核多并发在生殖道结核或有其他器官结核病史,血尿多与尿路**征同时发生。而膀胱炎时血尿为终末血尿切抗生素治疗有效。鸟结核菌或者结核菌素实验和静脉肾盂造影有助于鉴别。

49号题:心律失常,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属中医“心悸”“胸痹”,临床表现:发作时患者感心悸、胸闷、头晕、乏力、胸痛或紧压感,持续时间长,心律快者可发生血流动力学障碍,表现为面色苍白、四肢厥冷、血压降低、偶可晕厥,有的伴恶心呕吐、多尿等。痰浊阻滞证为缓慢型心律失常分型,证见心悸气短,心胸痞闷胀满,痰多,食少腹胀,或有恶心,舌苔白腻或滑腻,脉弦滑。治宜理气化痰,宁心通脉。方选涤痰汤(加减):陈皮,枳实,茯苓,人参,竹茹,甘草,生姜等。
与病态窦房综合征的鉴别:1.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窦性P波,P-P间隔一般规则,P波与QRS波群无固定关系,心房率快于心事率,心室心律由交界区或心室自主起搏点维持。2.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持续,严重,有时是突发的窦性心动过速,发作时可见窦房阻滞或窦性停搏,心动过缓和心动过速交替出现,心动过速可以是阵发性室上速,亦可以是阵发性房颤与房扑。

50号题:慢性肾小球肾炎:与中医“石水”相似,属“水肿”“虚劳”“腰疼”“尿血”等范畴。本病起病缓慢,病情前沿,临床表现可轻可重,时轻时重,可有水肿,高血压、蛋白尿、血尿或管型尿等表现。肝肾阴虚证:目睛干涩或视物模糊,头晕耳鸣,五心烦热或手足心热,口干咽燥,腰肌酸痛,遗精或月经失调,舌红少苔,脉弦细或细弱。治宜滋养肝肾。方选杞菊地黄丸(加减):枸杞、菊花、熟地、山茱萸、山药、茯苓、泽泻、丹皮。
湿浊证:纳呆,恶心或呕吐,口中粘腻,脘胀或腹胀,身重困倦,浮肿尿少,精神萎靡,舌苔腻,脉沉细或沉缓。治宜健脾化湿泄浊。方选胃苓汤(加减):甘草、茯苓、陈皮、白术、肉桂等。

51号题:水肿,患者男性,个体户,颜面及双下肢间断浮肿二年,近一周病情加重,伴腰痛喜食辛辣食物体查:BP一百六/一百,腹涨,身热汗出,大便塘难解,苔薄黄,脉细数。尿rt:蛋白++红细胞八至十个每hp,肾功:尿素氮:四十一,肌酐一百四十一。鉴别诊断是和原发性高血压肾损害相鉴别

52号题:肾病综合征   水肿  脾虚湿困  
                            实脾饮
与紫癜性肾炎鉴别:


53号题:消化性溃疡:与中医“胃疡”相类似,属“胃脘痛”“反酸”等范畴。胃络瘀阻证。治宜活血化瘀,通络和胃。方选活络效灵丹合丹参饮(加减):当归、丹参、乳香、没药、檀香、砂仁。
与胃癌鉴别:一般胃癌多为持续性疼痛,制酸药效果不佳,大便隐血试验持续阳性,X线、内镜及病理组织学检查对鉴别意义大。胃癌的内镜特点为:1.溃疡形状不规则,一般较大2.底凹凸不平、苔污秽3.边缘呈结节状隆起4.周围皱辟中断5.胃壁僵硬、蠕动减弱(X线钡餐检查亦可见上述相应的X线征),活组织检查可以确诊。

54号题:急性流行性腮腺炎:中医称“痄腮”,热毒蕴结证。治宜清热解毒,软坚散结。方选普济消毒饮(加减):黄芩、黄连、薄荷、牛蒡子、僵蚕、连翘、柴胡、升麻、玄参等。
与化脓性腮腺炎鉴别:多为一侧腮腺肿大,挤压腮腺时有脓液自腮腺管口流出,白细胞及中心粒细胞比例增高。

55号题:小儿肺炎:中医称“肺炎喘嗽”。阴虚肺热证。治宜养阴清肺,润肺止咳。方选沙参麦冬汤(加减):沙参、麦冬、玉竹、天花粉、扁豆、甘草等。
与急性支气管炎鉴别:以咳嗽为主,一般无发热或者仅有地热,肺部呼吸音粗糙或有不固定的干湿啰音。

56号题:无排卵型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简称“功血”,属于异常子宫出血范畴,分为排卵型和无排卵型两类。无排卵型功血中医属“崩漏”范畴。肾阴虚证。治宜滋肾养阴,调经止血。方选左归丸合二至丸(加减):熟地、山茱萸、山药、枸杞,菟丝子,女贞子等。
与子宫内膜癌鉴别:前者主要表现为月经紊乱,如经量增多、经期延长、经间期出血或不规则流血等。后者表现为**流血、流液,下腹或腰骶痛,B超及分段刮宫病理可鉴别。

57号题:子宫内膜异位:临床表现为痛经和持续下腹痛,月经失调,不孕。中医为“痛经”。湿热瘀结证。治宜清热利湿,活血祛瘀。方选清热调血汤(加减):桃仁、红花、赤芍、川芎、当归、生地、黄连、丹皮等。
气滞血瘀证。治宜理气活血,化瘀止痛。方选膈下逐瘀汤(加减):桃仁、红花、当归、赤芍、川芎、丹皮、枳壳等。
与盆腔炎性包块鉴别:后者多有急性盆腔感染和反复感染发作时,腹痛不仅限于经期,平时亦有腹部隐痛,伴发热,抗感染有效。

58号题:颈椎病: 椎动脉型颈椎病   眩晕;肝肾不足证。治宜补益肝肾,活血通络。方选六味地黄丸(加减):熟地、山茱萸、山药、茯苓、泽泻、丹皮等。
与肩周炎的鉴别:后者病变在肩肱关节,表现为肩关节的疼痛和功能障碍,有自愈倾向。

59号题:乳腺囊性增生病:属中医“乳癖”范畴,临床特点是**胀痛,**肿块及**溢乳。气滞血郁证。治宜行气活血,散瘀止痛。方选桃红四物汤合失笑散(加减):桃仁、红花、当归、赤芍、熟地、川芎、蒲黄等。      
与乳腺癌鉴别:乳腺癌早期肿块多单发、质硬、活动性差,无**胀痛,有橘皮样皮肤改变,病理活检可鉴别。

60号题:小儿肺炎:中医称“肺炎喘嗽”,临床以发热、咳嗽、气促、呼吸困难及肺部固定湿啰音为主要表现。风热闭肺证。治宜辛凉宣肺,清热化痰。方选银翘散合麻杏石甘汤(加减):麻黄、杏仁、石膏、甘草、银花、连翘、桑叶、薄荷等。

*60号题:急性阑尾炎:属“肠痈”范畴,本病特点是转移性右下腹痛痛,伴恶心、呕吐、发热、右下腹压痛、反跳痛等。中医分型:瘀滞型,治法:活血化瘀,通络止痛,方剂选择均有大黄牡丹汤
与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鉴别:在发病前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一般为发热后腹痛,多开始于左下腹,疼痛往往呈阵发性,体征有面部潮红,口唇苍白,咽部充血。
2# 沙发
发表于 2012-4-5 19:40 | 只看该作者
en 很有用
和感谢你
3# 板凳
发表于 2012-4-5 19:42 | 只看该作者
这都是些很基本的啊什么大户那个牡丹汤拉什么速效救心丸啦这谁都知道啊
4
发表于 2012-7-9 10:51 | 只看该作者
怎么和别的版本不一样呢
5
发表于 2012-7-10 17:24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分享
很有用!
6
发表于 2012-7-10 21:35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5# penglian 请看日期,是去年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5-14 10:06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