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8530|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病例讨论] {MOD}所致精神障碍可否电休克治疗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10-4-4 11:3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继续沉默 于 2010-4-4 20:03 编辑

我遇一男性患者,33岁,服用{MOD}2年后出现精神障碍(偏执性精神障碍),目前已经服用奥氮平5—15毫克治疗14天,目前效果一般,可否电休克治疗?有无更好治疗方法?谢谢
2# 沙发
发表于 2010-4-20 21:43 | 只看该作者
{MOD}即****,又名****,是国家一类精神药物,具有中低度成瘾性。和所有精神活性物质一样,长期服用可以导致脑生理生化学改变,这是一种不可逆的。
脑部的生理生化学改变可以导致一系列的躯体症状和精神症状。
楼主描述的精神活性物质导致的偏执型精神障碍在临床上进行ect治疗的 案例较少,毕竟ect也是一种躯体治疗方法,对身体也有不良影响。
临床上主要还是进行精神药物治疗,例如利培酮,奋乃静,还可以加用适当的苯二氮卓类药物以增强疗效。

3 展开 喜欢他/她就送朵鲜花吧,赠人玫瑰,手有余香!鲜花排行

收到3朵
3# 板凳
发表于 2010-7-22 20:13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2# wxg345
4
发表于 2010-7-22 20:14 | 只看该作者
谢谢了,老师。
5
发表于 2010-7-30 23:54 | 只看该作者
主要看临床症状,mect对妄想改善不理想,如果是伴**绪障碍,mect效果很好,我有个患者以躁狂症状为主,应用mect效果显著,建议楼主以抗精神病药治疗为主。再有干精神科千万别着急,时间不到,足量足疗程,奥氮平可以了,不建议换药,效果不好在合并小剂量的利培酮,控制妄想效果不错 利培酮的用量必须大于2mg,否则没有意义,没有达到治疗窗

2 展开 喜欢他/她就送朵鲜花吧,赠人玫瑰,手有余香!鲜花排行

收到2朵
6
发表于 2010-8-1 17:4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Chinggis812 于 2010-8-1 17:58 编辑

主要根据临床症状对症治疗:
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用奥氮平(5-20mg/日)、利培酮(2-4mg/日)
情感症状:抑郁等用氟西汀、帕罗西汀、舍曲林等,
焦虑:***等。。。

根据卫计委于2009年重新修订的《**类药物依赖诊断治疗指导原则》(卫医政发[2009 ]112号)文件,,
没有提及到MECT治疗。。。
那可就要小心咯???

不管采用何种治疗方法,首先要把法定的或者行业内的标准搞清楚,,不然会吃不完兜着走,惹一身麻烦。。现在这种年代。。

附:卫计委文件 (卫医政发[2009 ]112号) 
卫计委关于印发《**类药物依赖诊断治疗指导原则》和《**类药物依赖诊断治疗指导原则》的通知
**类药物依赖诊断治疗指导原则

近年来,我国**类药物滥用呈上升趋势,滥用人群分布广泛,诊断治疗难度较大。2002年卫计委与原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联合发布了《**类**滥用及相关障碍的诊断治疗指导原则》(以下简称《指导原则》),对**类药物依赖的规范化治疗起到积极作用。随着戒毒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指导原则》已经不能满足戒毒医疗工作需要。为进一步规范**类药物依赖的诊断治疗工作,卫计委组织专家对原《指导原则》进行了修订。修订后的《**类药物依赖诊断治疗指导原则》侧重于生理脱毒阶段的诊断治疗,兼顾其他治疗措施,包括心理社会干预、行为矫正、防止复吸等。

  一、临床表现

  (一)戒断症状。**类药物依赖的躯体戒断症状、体征通常不明显,长期、大量滥用**类药物后,停止使用数小时至数周可出现用药渴求、焦虑、抑郁、疲乏、失眠或睡眠增多、精神运动性迟滞、激越行为等症状。

  (二)急性中毒。大量滥用**类药物可引起血压升高、脉搏加快或减慢、头痛、恶心、呕吐、出汗、口渴、发热、瞳孔扩大、睡眠障碍等,部分滥用者可出现咬牙、共济失调。严重者出现心律失常、惊厥、循环衰竭、出血或凝血功能障碍、昏迷甚至死亡。

  (三)慢性中毒。长期大量滥用**类药物可出现体重下降、磨牙动作、口腔粘膜损伤和溃疡、较多躯体不适主诉、肌腱反射亢进、运动困难和步态不稳等,伴有注意力和记忆力等认知功能障碍。

  (四)精神障碍。可在长期滥用药物后逐渐出现,也可在一次滥用后发生,其症状表现与偏执型精神分裂症相似,应注意鉴别。表现为错觉及幻觉、敏感、多疑、偏执、被害妄想、自伤和伤人等,个别患者出现躁狂样表现。

   二、诊断

  诊断参照ICD-10**类药物依赖诊断标准:

  (一)具有非医疗目的滥用**类药物的强烈意愿。

  (二)对**类药物滥用行为的开始、结束及剂量难以控制。

  (三)滥用**类药物的目的是减轻或消除戒断症状。

  (四)减少或停止滥用**类药物后出现戒断症状。

  (五)滥用**类药物的过程中耐受性逐步增加。

  (六)不顾社会约束,选择滥用方式的(时间、地点、场合等)自控力下降。

  (七)由于滥用**类药物逐步丧失原有的兴趣爱好,并影响到家庭、社会关系。

  (八)知道滥用**类药物的危害仍坚持滥用。

  (九)减少或停止滥用**类药物后出现戒断症状,重新滥用时剂量较前增加。

  在以往12个月内发生或存在3项以上即可诊断为**类药物依赖。

   除参照以上诊断标准外,诊断时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末次使用**类药物48小时内的尿***检测结果。

  (二)病史、滥用药物史及有无与之相关的躯体并发症,如病毒性肝炎、结核等,还应注意有无精神障碍、人格障碍等心理社会功能的障碍。

  (三)患者的一般情况、生命体征、意识状况,有无注射痕迹、有无相关的精神症状。

  (四)性病、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传染病的检测结果等。

   三、治疗

  多为对症处理,需同时给予心理行为治疗。对于偶尔滥用**类药物、尿检阳性,但无明显精神症状及功能损害的***人员,无需特殊治疗措施,可视情况给予心理咨询或心理行为治疗。

  (一)戒断症状

  目前尚无可推荐的替代药物。一般来说,如能保证充足的睡眠和营养,大部分症状可在几日后逐渐消失,不需要特殊处理。部分***人员在停药后出现较为严重的抑郁,可持续数周或更长时间,需密切注意,防范**。

  1、抑郁、乏力、渴求等症状严重者可使用抗抑郁药物,如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如氟西汀20-40mg/日口服、帕罗西汀20-40mg/日口服、舍曲林50-150mg/日口服);也可使用去甲肾上腺素和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如文拉法辛75-150mg /日口服;还可使用去甲肾上腺素和特异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如米氮平15- 30mg/日口服。若使用三环类抗抑郁药,如米帕明(丙咪嗪),则从小剂量25mg/日口服用起,逐渐增加到100- 150mg/日口服。

  2、若***人员出现幻觉、妄想症状,建议使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如利培酮2-4mg/日口服或奥氮平5-20 mg/日口服,也可用氟**醇2-10mg/日口服,待幻觉、妄想症状消失后逐渐停止使用。

  3、谵妄者应进行系统检查以排除其他原因,如中枢神经系统感染、颅内出血、滥用其他成瘾药物或酒精等。

  (二)急性中毒

  急性中毒时需采取如下措施:

  1、将***人员置于安静的环境,减少**。

  2、严密监测生命体征,维持呼吸、循环稳定,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必要时给氧。

  3、鼓励多饮水,如口服滥用药物时间不超过4小时可行洗胃、催吐。

  4、酸化尿液以加快**类药物的排泄,予氯化胺0.5g口服,每3-4小时重复1次,使尿液pH值控制在6.6以下。如果***人员有高热、出汗、代谢性酸中毒,则不宜酸化尿液。

  5、可采用物理降温方法降低体温。

  6、若***人员出现惊厥,则缓慢静脉注射苯二氮卓类药物,如**10-20mg/次, 必要时15分钟重复1次。静脉注射**能导致喉痉挛或呼吸抑制,应做好气管插管准备。

  7、如出现严重高血压应警惕颅内出血,给予紧急处理,可使用酚妥拉明2-5mg静脉缓慢注射。

  8、兴奋激越、行为紊乱,可使用多巴胺受体阻滞剂如氟**醇2.5-10mg肌肉注射,亦可用苯二氮卓类如**10-20mg静脉缓慢注射。如出现锥体外系反应可使用抗胆碱类药物,如氢溴酸东莨菪碱(海俄辛)0.3-0.5mg肌肉注射。必要时可采取保护性约束。

  9、谵妄:可用氟**醇控制兴奋、激越、幻觉、妄想等症状,剂量不宜太大,以免加重意识障碍。

  10、中毒程度极重者可采用腹膜透析或血液透析。

  (三)精神病性症状

  应首先将***人员置于安静的环境中,减少**、给予充分安慰,减轻因幻觉、妄想所导致的紧张不安和冲动攻击行为。可使用抗精神病药物,如利培酮2-4mg/日口服或奥氮平5-20mg/日口服,也可使用氟**醇2-10 mg/日口服。兴奋躁动明显者可用氟**醇5-10 mg肌肉注射。注意**类药物依赖可能导致多巴胺受体敏感性的改变,使用抗精神病药物易出现锥体外系反应。在幻觉、妄想症状消失后应逐渐停止使用抗精神病药物。若在急性中毒期出现精神病性症状,处理时还应参阅急性中毒治疗的相关内容。

  (四)情感症状

  如情感症状持续时间不长或症状轻微可不必用药,否则应予相应的对症治疗。

  1、抑郁:可使用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等新型抗抑郁药物或三环类抗抑郁药物。

  2、焦虑:建议使用苯二氮卓类药物,如***0.4 mg口服,2-3次/日,应注意防止此类药物的滥用。如焦虑症状持续存在,可给予丁螺环酮、坦度螺酮等非苯二氮卓类药物。

  (五)心理行为治疗

  主要针对患者的心理依赖及其他心理行为问题,主要目的是预防复发和复吸。药物治疗同时配合心理行为治疗可提高治疗效果,心理行为治疗应作为药物依赖治疗的重要环节。

  1、动机强化治疗:帮助***人员认识自己的问题,制订治疗计划并帮助***人员坚持治疗,有助于增加戒毒治疗的成功率。

  2、认知治疗:改变***人员的不良认知方式,帮助***人员应对急、慢性药物渴求,强化***人员的不***行为,预防复吸。

  3、行为治疗:通过各种行为治疗技术强化不***行为及其他健康行为,降低复吸的可能性。

  4、集体治疗:通过交流发现***人员间的共同问题,增进***人员间的交流和理解,制订出切实可行的治疗方案。也可使***人员在治疗期间相互监督、相互支持,增进其与医师间的接触,有助于预防复吸、促进康复。

  5、家庭治疗:通过改善***人员与其家庭成员间的关系,促进家庭成员间的感情交流,提高治疗支持程度。

  (六)预防复吸

  主要措施是帮助***人员找出复吸的危险因素,如渴求、戒断症状、某些条件**、不良的社会环境及人际关系等,使他们掌握应对不良环境及心理应激的方法。结合药物、心理社会治疗,达到预防复吸的目的。

  (七)治疗的环境与场所

  防复吸的应**类药物依赖的***人员与**类药物依赖的***人员在行为方面存在诸多差异,不宜将两类***人员置于同一病房内治疗,以免相互影响。
7
发表于 2010-8-1 17:53 | 只看该作者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

为进一步规范戒毒医疗服务行为,提高戒毒医疗服务质量,保证医疗安全,我部组织有关专家对1993年发布的《**类成瘾常用戒毒疗法的指导原则》和2002年发布的《**类**滥用及相关障碍的诊断治疗指导原则》进行了修订。现将修订后的《**类药物依赖诊断治疗指导原则》和《**类药物依赖诊断治疗指导原则》印发给你们,请参照执行。

二○○九年十一月二十六日

(信息公开形式:主动公开)


**类药物依赖诊断治疗指导原则

**类药物依赖是全世界药物依赖的主要问题之一。为规范**类药物依赖的诊断治疗工作,卫计委于1993年发布《**类成瘾常用戒毒疗法的指导原则》(以下简称《指导原则》),对规范**类药物依赖的治疗起到积极作用。随着戒毒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指导原则》已不能满足戒毒医疗工作需要。为进一步规范**类药物依赖的诊断治疗工作,卫计委组织专家对原《指导原则》进行了修订。修订后的《**类药物依赖诊断治疗指导原则》侧重于生理脱毒阶段的诊断治疗,兼顾其他治疗措施,包括防复吸治疗和心理社会干预等。

**类药物包括天然类如**、**(**中的生物碱)、**(**的衍生物)以及人工合成类如{MOD}、度冷丁等。**类药物具有镇痛、止咳、止泻、麻醉等药理作用,同时也具有较强的成瘾性和耐受性,滥用后易产生依赖。

一、临床表现

(一)戒断症状。滥用**类药物的种类、剂量、时间、途径、停药速度不同,戒断症状的严重程度也不一致。短效药物如**、**一般在停药后8-12小时开始出现戒断症状,48-72小时达到高峰,持续7-10天。长效药物如{MOD}一般在停药后1-3天出现戒断症状,可持续2周左右。

典型的戒断症状分为两大类:

1.客观体征。如血压升高、脉搏加快、体温升高、立毛肌收缩、瞳孔扩大、流涕、震颤、腹泻、呕吐、失眠等。

2.主观症状。如肌肉骨骼疼痛、腹痛、食欲差、无力、疲乏、不安、喷嚏、发冷、发热、渴求药物等。

(二)急性中毒症状。在大剂量滥用**类药物后,出现精神运动性抑制,言语不清、昏睡甚至昏迷;体征有针尖样瞳孔(深昏迷时也可能由于缺氧瞳孔扩大)、呼吸抑制、肺水肿、心律减慢、心律失常等。

(三)其他症状。可出现精神障碍如人格障碍、情绪障碍和精神病性症状等。存在不同程度的社会功能损害,表现为工作学习困难、逃学、不负责任和不履行家庭责任等。

二、诊断

诊断参照ICD-10**类药物依赖诊断标准:

(一)对**类药物有强烈的渴求及强迫性觅药行为。

(二)对**类药物滥用行为的开始、结束及剂量难以控制。

(三)减少或停止滥用**类药物时出现生理戒断症状。

(四)耐受性增加,必须使用较高剂量药物才能获得原来较低剂量的感受。

(五)因滥用**类药物而逐渐丧失原有的兴趣爱好,并影响到家庭和社会关系。

(六)不顾身体损害及社会危害,固执地滥用**类药物。

在以往12个月内发生或存在3项以上即可诊断为**类药物依赖。

除参照以上诊断标准外,诊断时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url=]末次使用**类药物72小时内[/url]尿***检测结果。

(二)病史、滥用药物史及有无与之相关的躯体并发症如病毒性肝炎、结核等,还应注意有无精神障碍、人格障碍等心理社会功能的损害。

(三)患者的一般情况、生命体征、意识状况、注射痕迹、皮肤瘢痕和感染等。

(四)性病、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传染病的检测结果。

三、治疗

**类药物依赖是一种慢性、高复发性疾病,其治疗是一个长期过程。目前对**类药物依赖的治疗推荐采用医学、心理、社会等综合措施,包括停止滥用药物、针对戒断症状给予脱毒治疗、针对心理依赖及其它躯体、心理、社会功能损害进行康复和防复吸治疗,最终实现***人员的康复和回归社会。

治疗时应根据滥用药物的种类、剂量、时间、途径、既往戒毒治疗情况等首先确定药物依赖的严重程度,结合***人员的个体情况选择戒毒药物和治疗方法。症状轻者可不使用戒毒药物,仅需对症处理即可。**类药物依赖多伴有多药滥用现象,其危害严重,在治疗过程中应多加注意。

(一)
脱毒治疗。

是指通过治疗减轻由于突然停药导致的躯体戒断症状。由于***人员的特殊性,**类药物依赖的脱毒治疗应在管理严格的封闭环境中进行。脱毒治疗可分为替代治疗与非替代治疗,两者可以结合使用。对于戒断症状较轻、合作较好的***人员可单独使用非替代治疗。

1.替代治疗。

是利用与**类药物有相似药理作用的其他药物替代原使用药物,在一定的时间内逐渐减少并停止使用替代药物,以减轻戒断症状的严重程度。

(1){MOD}替代治疗。

1)适应证。

{MOD}替代治疗适用于**类药物的脱毒治疗。由于{MOD}本身也能产生依赖性,因此应在严格管理的戒毒医疗机构中进行。

2)治疗原则。

{MOD}替代治疗的原则是:逐日递减、先快后慢、只减不加、停药坚决。在用药中和停药后对症处理各种症状。

3)用法与剂量。

{MOD}替代治疗首次剂量一般为20-40mg/日口服,原则上不超过 60 mg/日口服。首次给药后,戒断症状控制不理想者可酌情追加{MOD}5-10mg口服。如发现{MOD}剂量过大,应再次确认***人员药物依赖的程度及近期药物滥用的剂量并于第2日减药,减幅为首日剂量的30-50%。

递减程序根据个体情况制订,多数可在10-20日内停药。如每日递减前1日药量的20%,减至5-10mg/日时可改为每1-3日减1mg。

4)不良反应及处理。

在使用较大剂量时可出现相应的不良反应,常见如口干、恶心、呕吐、头昏、头痛、困倦、乏力等,个别出现直立性晕厥。如不良反应严重,可减少{MOD}的用量并密切观察。

5)过量中毒及处理。

过量中毒常发生在治疗前3天。主要表现为冷汗、严重头昏、坐卧不安、针尖样瞳孔、无力、嗜睡、血压下降,呼吸、心律减慢甚至昏迷,严重时可出现呼吸困难、紫绀等。

一旦发现过量中毒应立即停用{MOD},密切观察***人员的意识、瞳孔和呼吸状况。若出现**类中毒三联征(呼吸抑制、昏迷和针尖样瞳孔)应立即抢救。抢救措施包括:维持呼吸道通畅,吸氧,静脉输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及一般支持疗法;首次快速给予**受体拮抗剂纳洛酮0.4mg静脉注射,必要时2-5分钟内重复使用2-3次。

6注意事项。
    呼吸功能不全者和产妇分娩前后禁用;妊娠妇女、老年人、肝肾功能不全者慎用。

(2)盐酸**[url=]舌下含片[/url]替代治疗。

1)适应证。

同{MOD}。

2)用法与剂量。

根据***人员戒断症状及药物引发不良反应的严重程度随时调整剂量。最初1-3日剂量应充分,轻度依赖为 1-1.5mg/次舌下含服,q8h;中度依赖为2-2.5mg/次舌下含服,q8h;重度依赖为3-6mg/次舌下含服,q8h。首次用药2小时后根据戒断症状的控制情况决定是否追加剂量,追加剂量为上次使用剂量的30-50%。经最初1-3日充分用量后可酌情减量,每日减前1日剂量的20-30%。治疗周期为10-14天。

药物须舌下含服不少于5分钟,含服期间不可吞咽以保证药物被口腔粘膜充分吸收。掌握适当给药时机是治疗的关键,一般应在末次滥用**类药物8-2小时后、出现早期戒断症状时开始治疗。

3)不良反应。

常见嗜睡、恶心、呕吐、出汗和眩晕,可见口干、便秘、瞳孔缩小、心律减慢和低血压等。呼吸抑制约在给药3小时后发生,持续时间长,程度较**所致呼吸抑制轻,不随用药剂量增加而加重。盐酸**过量使用所致中毒较少发生。

4)注意事项。

呼吸系统疾病、严重肝病者、孕妇及哺乳期妇女不宜使用。酒精和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剂会加强盐酸**的呼吸抑制作用。用药期间切忌再度滥用**类药物,否则可引发或加重戒断症状。用药期间慎用***,严禁酗酒。

(3)替代治疗的护理与观察。

1)根据***人员的病情定时巡视。

2)严密观察治疗药物的起效过程与不良反应,及时处理。

3)治疗期间应严格病房管理,防止***人员再次滥用**类药物。

4)治疗期间应鼓励***人员进食,不应过早安排体育锻炼以减少体力消耗。

2.非替代治疗。

指应用中枢α2受体激动剂来减轻**类药物依赖的戒断症状。该类药物以可乐宁和洛非西定为代表,其控制戒断症状的作用比{MOD}和盐酸**弱。洛非西定不良反应较可乐宁轻。

(1)适应证。用于轻中度**类药物依赖的***人员,也可在替代治疗结束后使用,以利于控制稽延性戒断症状。

(2)用法与剂量。根据***人员年龄、体重、健康状况、药物滥用史、戒断症状的程度调整可乐宁和洛非西定的用法与剂量。常见治疗方案参考表1、2。

(3)不良反应。常见口干、倦怠、眩晕、便秘和**性低血压。过量症状包括**性低血压、眩晕或晕厥、心律下降。长期使用后突然停药可出现反跳性血压升高、头痛、恶心、唾液增多、手指颤动等症状,故药物使用时间不应超过2周。

表1
可乐宁脱毒治疗方案(以体重60kg为例)

治疗日数

剂量(片)

1

2

2

3

2

3

3

4

3

3

3

4

4

3

3

4

5

2

2

3

6

1

2

2

7

1

1

2

8

1

1

1

9

0

1

1

10

0

0

1


注:每片含可乐宁0.1mg


表2
洛非西定脱毒治疗方案(以体重60kg为例)

治疗天数

量(片)

1

12

0

12

2

23

23

24

3

23

23

24

4

23

23

24

5

23

23

24

6

23

23

24

7

23

23

24

8

12

12

23

9

1

1

12

10

1

01

1

11

01

0

01

12

停药


注:每片含洛非西定0.2mg

4)注意事项。

1)低血压、脑血管病后遗症、冠状动脉供血不足、近期心肌梗塞、慢性肾功能不全、窦房结功能低下和抑郁症者慎用。血压等于或低于90/50mmHg或心律低于60次/分以及对此类药物过敏者禁用。

2因本品有中枢抑制作用,服药期间不宜驾车或操纵机器以免发生意外。

(5)非替代治疗的护理与观察。

应注意观察血压偏低及对药物敏感的***人员,治疗期间每日测量血压。治疗前4日宜卧床,缓慢改变**,如出现**性低血压应使***人员平卧,置[url=]头低足高[/url]位。如连续发生**性低血压或血压持续等于或低于90/50 mmHg,应适当减药,可减当日剂量的1/4,必要时停药。鼓励***人员进食,保证营养摄入量。

3.中药脱毒治疗。

目前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戒毒中药近10种,适用于轻、中度**类药物依赖的***人员,对重度依赖的***人员单纯使用中药疗效尚不够理想,需要与其他药物联合使用。

4.其他脱毒治疗。

如针灸、电针等,疗效需进一步验证。

(二)纳曲酮防复吸治疗。

1.适应证。

适用于已解除**类药物依赖的康复期辅助治疗,以防止或减少复吸。用药前应做好以下准备:

(1)**类药物依赖者应停止使用**类药物7-10天以上,如使用{MOD}则停药时间应延长至2周以上。

(2)尿**检测结果阴性。

(3)服药前纳洛酮激发试验阴性。

(4)肝功能检查基本正常。

2.用法与剂量。

小剂量开始治疗,一般为10-20mg/日口服,3-5天达到维持剂量50mg/日口服。服药时间一般为3-6个月。

3.不良反应。

少数***人员服药后出现恶心、呕吐、胃肠不适、食欲不振、口渴和头晕等症状,也可出现睡眠困难、焦虑、易激动、关节肌肉痛和头痛等。纳曲酮不良反应的症状与脱毒后稽延性戒断症状相似,应加以鉴别。

4.注意事项

(1)纳曲酮具有肝脏毒性,可引起转氨酶一过性升高,使用前和使用中需检查肝功能,肝功能不全者慎用。如治疗期间出现肝功能异常,应停止使用。

(2)未经过脱毒治疗的***人员服用纳曲酮会引起严重的戒断综合征。

(3)纳曲酮治疗期间要进行尿**检测,了解***人员治疗依从性。告诫***人员服用纳曲酮期间若滥用**类药物,小剂量不会产生欣**,大剂量则会出现严重中毒症状,甚至昏迷、死亡。

(4)纳曲酮治疗期间如需使用镇痛药,应避免使用**类镇痛药,以防止降低药效或产生戒断症状。

(三)心理行为治疗。

心理行为治疗主要针对患者的心理依赖及其他心理行为问题,主要目的是预防复吸。心理行为治疗是**类药物依赖治疗的重要内容。

1.动机强化治疗:帮助***人员认识自己的问题,制订治疗计划并帮助***人员坚持治疗,有助于提高戒毒治疗的成功率。

2.认知治疗:改变***人员的不良认知方式,帮助***人员正确应对急、慢性药物渴求,强化***人员的不***行为,预防复吸。

3.预防复吸治疗:帮助***人员提高自我效能与应对复吸高危情景的能力,识别诱发药物渴求、复吸的心理及环境因素,找出有效应对的方法,降低复吸率。

4.行为治疗:通过各种行为治疗技术强化不***行为及其他健康行为,降低复吸的可能性。

5.集体治疗:通过交流发现***人员间的共同问题,增进***人员间的交流和理解,制订出切实可行的治疗方案。也可使***人员在治疗期间相互监督、相互支持,增进其与医师间的接触,有助于预防复吸、促进康复。

6.家庭治疗:通过改善***人员的人际关系,特别是与其家庭成员间的关系,促进家庭成员间的感情交流,提高治疗支持程度。

附件:**类药物依赖相关基本概念

附件


**类药物依赖相关基本概念

一、**类药物依赖

指长期和反复滥用**类药物后,机体对药物产生的适应现象。当体内有足够该药物存在的情况下,可保持正常生理和心理功能平衡,中断或骤减用药后,机体出现戒断症状。

药物依赖包括生理依赖(躯体依赖)和心理依赖(精神依赖)两部分。生理依赖是由反复用药造成的一种生理适应状态,主要表现为耐受性和戒断症状。心理依赖是***人员对药品产生的强烈渴求感,需不断滥用来重复体验心理**,是导致复吸的重要原因。

二、**类药物耐受性

指持续滥用**类药物后机体出现的药效下降或药物作用维持时间缩短的现象,必须增加使用剂量才能获得原来的效果,若立即停药多数会出现急性戒断症状。**类药物的耐受性可逆,停止滥用药物后耐受性可逐渐消失。

三、稽延性戒断症状

**类药物依赖者经脱毒治疗后,随着外源性**类药物的逐渐消除,内源性**肽的合成及**受体数量的增加难以在短期内达到正常水平,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会出现躯体、精神的不适,称为稽延性戒断症状。主要表现为顽固性失眠、焦虑烦躁、周身疼痛、疲乏无力、心境恶劣等。

四、多药滥用

指非医疗目的滥用2种或2种以上药物的行为。其目的是:①加强原来滥用药物的作用,以保持或减少原用药物使用剂量;②克服原用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③充当原用药物替代物;④作为自行戒毒的戒毒药物。多药滥用有3种形式,第一是在某种药物中混有其他药物;第二是同时滥用2种或2种以上药物;第三是在滥用某种药物后交替使用其他不同的药物。**类药物依赖多伴有多药滥用现象,其危害严重,应在治疗过程中多加注意。

五、强迫性觅药行为

指***人员不由自主、不顾一切地寻求和滥用药物,是失去自我控制能力的表现,而非意志薄弱或道德问题。强迫性觅药行为是判断药物依赖的重要指征之一。

六、**类药物依赖急性戒断症状

指***人员中断、骤然减少使用**类药物,或使用**类药物拮抗剂后出现的一系列躯体和精神症状,如流涕、流泪、打哈欠、瞳孔散大、立毛肌收缩、出汗、腹泻、全身酸痛、自发**、血压升高、脉搏加快、发热、失眠及焦虑烦躁等,同时伴有对**类药物的强烈渴求感。急性戒断症状的范围十分广泛,几乎涉及到机体每一个系统,其持续时间与滥用**类药物的种类和脱毒治疗方法有关,一般在停药后72小时达到高峰,后逐渐减轻。急性戒断症状的轻重程度个体差异较大,是促使***人员继续滥用**类药物的主要原因。

七、**类药物过量中毒

**类药物过量滥用导致的中毒比较常见,表现为中枢神经系统抑制、瞳孔缩小、呼吸抑制等特征性症状。还应注意多药滥用所致的混合中毒。

八、复吸

指***人员经过脱毒治疗,基本摆脱药物依赖状态后重新滥用药物并形成新的药物依赖状态。偶尔的重新滥用行为不应视为复吸,只有形成新的药物依赖才可诊断为复吸。导致复吸的原因较多也较复杂,充分认识这些原因对采取有效的防复吸措施具有重要意义。预防复吸是治疗各种药物依赖的关键。

6 展开 喜欢他/她就送朵鲜花吧,赠人玫瑰,手有余香!鲜花排行

收到6朵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6-18 19:06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