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3158|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水针疗法在妇科临床应用探析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05-1-10 21:0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穴位药物疗法,至今约有3000多年的历史,与汤剂有异曲同工之妙,是中医治病的一种外治方法。它是一种以穴位、药物和经络作用相结合的综合疗法。采用少量不同药物通过特定穴位的**,以增强和调整机体的免疫功能,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

近年来,笔者及同事们采用不同的药物穴位注射治疗妇科疾病,如产后/术后尿潴留、痛经、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疼痛、更年期综合征等,收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现搜集整理如下,以飧同道。

1 水针的妇科临床应用

1.1 术后/产后尿潴留 急性尿潴留是妇产科手术、术后较易发生的并发症,也是造成女性泌尿系感染的重要原因之一。由于膀胱与女性生殖器官毗邻,妇产科手术时易受压迫和牵拉,影响膀胱平滑肌收缩,加之患者术后刀口疼痛排尿受限而造成尿潴留。临床上我们采用提托穴(位于脐下3寸,旁开4寸或脐与髂前上棘连线的中上1/3交界点)常规消毒,7号穿刺针垂直刺入该穴,得针感强烈,回抽无血液时,每侧注入新斯的明0.25mg,观察70例,94.4%病例均于15~30min自行排尿,且其后排尿通畅,无尿路**症状及排尿困难。对照组采用新斯的明肌肉注射有效率为26.4%。中医认为:手术损伤元气,气血亏虚,肾气不足,命门火衰,阳气无以化阴,导致膀胱气化无权;另手术使膀胱受外力作用而气机阻滞,气化失司,以致水道不得通利而成尿闭,通过**提托穴可起到温补肾气,化瘀开窍,通畅气机之功,使膀胱气化功能正常,水道通利而尿闭自愈。提托穴注射新斯的明,药物作用于膀胱,使膀胱逼尿肌收缩,括约肌舒张而引起排尿,两者协同作用加强,收到了理想的治疗效果。

1.2 妇科术后腹胀 腹胀也是妇科病人术后常见的一种并发症,常规应用新斯的明肌肉注射作用较弱。采用新斯的明足三里穴位注射,方法同上所述,结果所有观察病例80例均在30min内出现肠蠕动及**排气。“经脉所过,主治所及。”足阳明胃经与大肠经脉气直接相通,足三里穴是其合穴,现代研究证实,其对胃肠蠕动有双向调节作用,对血液及内分泌系统均有良性影响。因此选此穴位并协同新斯的明的兴奋胃肠道平滑肌作用,可较好地调整患者术后的胃肠机能状态,促进排气,既可发挥药物作用,又同穴位机能相吻合,可谓相得益彰。

1.3 慢性盆腔疼痛 本院采用维生素K 3 进行三阴交穴位注射治疗由于原发性痛经、慢性盆腔炎、子宫内膜异位症引起的盆腔疼痛,每侧穴位注射4mg。共观察180例,治疗2min内,显效率88.33%,总有效率95%(尤以原发性痛经效优) [1] 。俞瑾教授1985年开展实验研究,利用VitK 3 肌注治疗功能性痛经,半小时内显效55%,有效94%,并从家兔和大鼠实验中观察到VitK 3 对于去甲肾上腺素和前列腺素F 2α 对于子宫肌的强收缩有解痉作用。1992年将VitK 3 列为解除平滑肌痉挛的止痛药 [2] 。原发性痛经主要由于子宫痉挛性收缩,引起子宫肌组织缺血,**子宫自主神经疼痛纤维而发生痛经,三阴交穴的神经影响范围是T 5 ~L 4 交感神经节前纤维,**三阴交穴可能是影响了该阶段形成的盆丛而改变子宫肌的舒缩功能,同时VitK 3 有拮抗前列腺素F 2α 对子宫肌的强收缩作用,二者协同作用,可以解除子宫痉挛性收缩,使宫颈口松弛,使子宫血流通畅,达到“通则不痛”的效果。并且通过对比,可以看出药物穴位注射疗法相对于药物常规疗法起效快,有效率高,且操作简便,易于临床推广。

1.4 妇女更年期综合征 妇女至更年期,肾气已衰,天癸渐竭,冲任虚损,精血不足,阴阳失调而导致全身机能相对减弱是本病发生的内在因素,结合本病以肾虚为本,涉及肝脾之特点,临床症状除有肾虚表现外,还多兼有气阴不足,肝郁脾虚等表现,选穴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及足太阴脾经三条阴经交会穴三阴交,选用生脉注射液2ml于三阴交穴注,日1次,1次一侧,两侧交替。10天为一疗程,停5天,再继续下一疗程,3个疗程为一治疗周期。结果观察80例40~67岁之间更年期综合征患者,以潮热、盗汗等血管舒缩症状和失眠、心烦易激动等精神神经症状作为观察疗效指标,结果治愈率75%,有效率93.4%。人参大补元气,补脾生津安神;麦冬、五味子敛肺气,滋肾阴,安心神,三味合用共奏益气养阴,滋养肝肾,培正扶元之效,经阴经交汇穴三阴交穴位注入,使药物通过经脉循行,直达病所,可收调理气机,培补肾气,通调肝脾肾三条经脉气血之功效。

1.5 女性不孕症 不孕症中女性不孕占已婚妇女的10%。引起女性不孕症的病因很多且比较复杂,西医主要有卵巢、输卵管、子宫、子宫颈、免疫等因素。而中医认为常与肾虚、血虚、肝郁、痰湿、血瘀有关。近几年采用当归、黄芪及胎盘组织液穴位疗法治疗本病,临床上取得较好效果。选一侧或双侧输卵管通畅,男方**常规检查正常的原发性及继发性不孕患者1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100例)和对照组(60例)。治疗穴选子宫、关元、气海、八?穴。配伍扶正穴选肝俞、肾俞、脾俞、足三里、阴陵泉、三阴交、太溪。方法:治疗穴用胎盘组织液4ml穴注,扶正穴用当归、黄芪各2ml穴位注射,治疗穴与扶正穴交替注射,每日1次,按月经周期为一疗程。对照组采用西医的常规激素疗法。根据病人自身的情况先进行消炎或炔雌醇、黄体酮人工周期**卵巢,使子宫内膜增生,后用克罗米芬、HCG促卵泡发育、成熟、排出等。1个月经周期为1个疗程。治疗2~5个疗程后,治疗组妊娠率达到93%,对照组为83%,统计学分析差异有显著性。综观证治:当归性温,能补血活血、调经止痛,含有兴奋子宫的水或醇溶性的挥发物质和抑制子宫的高沸点的挥发油,有促进子宫增生作用。黄芪补气固表,有强心、利尿、降血压、止汗及性激素作用。用当归、黄芪穴位注射后旨在鼓舞正气,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调节母胎免疫界面耐受性,活血化瘀、补气通络,改善盆腔供血。胎盘组织液是从人体胎盘中提取的一种含有免疫调节多肽的有效成分,它具调节内分泌和免疫功能的作用,促进子宫和卵巢发育,调节其功能正常以至于卵泡发育成熟,正常排卵,同时还有调节黄体功能的作用。又因为肝俞藏血,肾俞造血,脾 俞统血,足三里是全身强壮穴,阴陵泉、三阴交和太溪是平衡穴,关元、气海为任脉穴。任主胞胎为十二经之海,任脉穴能调节诸阴经之气,有保养胎儿的作用;八?、子宫为治疗女性生循系统疾病的经验穴。诸穴合用,针药合参对穴位**,使药效直至病所,达到治疗作用。目前西医治疗不孕症还有许多弊端,激素类药物的个体化用量较难因人制宜,容易引起卵巢过激综合征(OHSS);另外促卵泡成熟药物绒促素(HCG)的用药时间和剂量较难掌握,过早给药将导致卵泡闭锁,延迟给药可造成卵泡过熟老化和排卵困难。而配合穴位疗法可减少激素用量,保证疗效,减少副作用。

1.6 妊娠呕吐 妊娠呕吐,直接影响孕妇和胎儿的营养摄入,而妊娠期间用药及**又常有许多禁忌,需非常谨慎。我们在临床上选用翳风穴(耳垂后方,乳突与下颌角之间的凹陷处),VitB 1 穴注治疗妊娠呕吐,每获良效。具体方法:5ml注射器抽取VitB 1 100mg(2ml)。常规消毒,针头刺入一侧穴位0.3~0.5寸,得针感抽吸无回血,注入1ml注药,出针按压针孔,如前法将所剩1ml药液注入另一侧穴,如果1次治疗未愈,可于3天后如前法再行1次。妊娠呕吐为冲气上逆,胃失和降,受纳失和引起,翳风穴为手少阳三焦经穴,三焦主运行水谷,恰中病机,其症自平,且本穴避开肚腹腰骶部易致流产穴位,操作安全。VitB 1 除加强局部的**作用外,尚能营养及调节交感神经,相互协同,每获良效。

举一隅而窥全貌,对于妇科其它病种,穴位注射疗法仍不失为见效快,操作简便,副作用小的良法,值得进一步探索和推广。

综观之:此类疗法比30年代前苏联维许聂夫斯基教授创始的奴佛卡因封闭疗法又有了一个飞跃的发展。这种疗法的特殊作用,可称之为“药物的穴位效应”。由此可见药物通过穴位经络传入**信息,激发和调整机体内在的生理功能,使之重建正常的动态平衡,以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

2 水针作用机制探讨

穴位药物疗法对整体功能具有调整作用。实践证明,机体体表经穴,与相应内脏间存在着相对特异性的功能联系。内脏的功能情况,可以有一定信息反应到体表,经穴的适宜**又可通过这种联系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内脏的功能活动。因此,穴位药物疗法治疗疾病有效,是有其科学依据的。穴位药注疗法就是根据整体观念,将不同的药物注射在特定的俞穴上,一是通过经穴注射局部给药,使药物发挥其相应特有的治疗作用;二是所注药物通过对经穴局部的**,通过类针感样作用,达到和加强**治疗作用;三是穴注药物的循经作用,所注药物循经直入患处,最大限度地发挥药物效应。通过经络影响所属脏腑,激发和调节机体内在的生理功能,使之起到治疗和增强免疫的作用。即达到“激发精气”、“疏导气血”和调整阴阳而达“以平为期”的目的。可以这样认为:穴注法显示的药理特性和疗效优势,可以解释为类**样作用、药物作用以及腧穴与药物之间的协同作用的叠加。但这种协同作用是通过何种途径实现的?协同作用的大小如何?协同作用与药物的循经性有何关系?一些学者 [3] 认为这种作用来自于穴注法药效反应的循经性或曰方向性。而这种假说的基础是经络学说。经络学说认为经络内联脏腑,外络肢节,运行气血于全身各部。穴位是分布于经络上的气血聚焦点,穴位通过经络与机体某个部位或脏腑、组织器官保持内在联系,穴位注射药物,一方面通过针和药物对穴位的**,调节脏腑功能,疏通经络气血,平衡机体阴阳;另一方面因这种循经作用类似“生物***”或“药物***”作用,使药物直达病所,加快了药物的吸收过程,减少了药物作用过程中不必要的消耗。充分发挥药效,因此达到了经穴与药效协同作用,充分发挥了二者的共同治疗作用,达到治病目的。当然,这还有赖于对经络实质的阐明,但反过来,穴注法药效反应的循经性研究,亦可对经络研究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按神经学观点认为,包括经穴相对特异性作用在内的一切(如药物贴穴、发泡疗法、化脓灸、穴位注射)**效应,几乎都是通过神经反射途径取得的。尽管不同的**效应各有为主的中枢部位,但在形成各种治疗效应的反射中,又都藉躯体神经为其主要传入途径,植物神经为其主要传出途径。因此,目前认为药物作用于经穴主要是借助植物神经与其相应的内脏建立相对特异性的功能联系。即所谓“体表内脏植物神经联系系统”。这就是说,药物经穴相对特异性作用乃是通过此联系系统获取的。然而,植物神经 又怎么能使经穴与其相应内脏间建立起这种相对特异性功能联系的呢?其关键乃在于绝大部分经穴在与其相应的内脏所属神经节范围内。必须指出的是,不论哪一经穴的特异性作用,几乎都具有较长的后效应。提示在形成这种作用的过程中,同样存在着体液因素的活动。具体机制还需进一步深入探讨。

目前,穴注法不仅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也被用于经络研究。这不仅对经络研究有一定的推动作用,而且对现代药理学也将提出一些新的课题。随着其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和疗效的提高,穴注法及其作用实质的研究将推动多个学科的研究,开创一个崭新的局面。
2# 沙发
发表于 2007-9-29 23:13 | 只看该作者
学习了,:handshake
3# 板凳
发表于 2008-12-30 21:19 | 只看该作者
xiexie分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4-19 11:18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