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4779|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全科医生日志] 危重病情判断及急诊症状学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09-12-30 21:2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危重病情判断及急诊症状学

                                      

     本讲主要是来自多年急诊临床工作的体会,结合国外最新进展。经典的医学教育中主要讲“诊断”与 “治疗”两项工作,没有病情判断。由于急诊科“危重病人多”、“死亡病人多”、“医疗**多”,迫使我们预测死亡的可能性,这样可以早重视、早抢救、早告知,减少死亡,避免**。

                                急诊症状学

    一般症状学是按照定义、机制、病因等顺序叙述。而急诊症状学首先是处理致命性问题,待病情稳定后,再作全面诊断与鉴别诊断检查。亦就是把危重病情判断在症状学中具体化。

                              呼吸困难

    本症要点

● 极危指征  呼吸不规则或浅慢;频率>40次/分或<9次/分;

氧饱和度<85%(吸氧浓度>35%)。

● 危重表现  端坐呼吸,紫绀、大汗淋漓;呼吸时抬头耸肩,辅助呼吸参与呼吸,

语不成句或说话不能;有奇脉,颈静脉怒张。

● 极危疾病  严重气道阻塞;张力性气胸;濒死性哮喘;严重肺水肿。

● 重要检查  胸片;超声心动图;CT扫描。

   

呼吸困难、呼吸窘迫、呼吸急促及呼吸节律异常。在四大生命指征中,是最敏感的生命指征,但常不被重视,其原因可能是量化概念不如血压、心律明显。在1984年12月及1985年1月,两个月中,在我院急诊室及内科病房,有5例病人以呼吸窘迫为临终表现,当时有的医师感到费解,因血气分析检查尚未普及。后来此类病人经检查血气,有的病人PaO2低到12mmol/L。在1985年组建专职急诊科人员后,我们就提出“呼吸急促者要死”的警语,以提示对呼吸急促者的重视。在多年实际工作中体会到:
一、呼吸异常是最敏感的生命指征  这是由于肺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占居全身最大数量,在炎症反应过程中,与炎症介质及细胞因子的反应最强。我们曾以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症的4项条件(体温>38℃、呼吸>22次/分、脉搏>90次/分、 WBC>1.2×109/)对3组病人进行观察。①轻症组(上感、肠炎)30例;②危重症组(呼衰、心衰,均抢救成功)30例;③死亡组30例。其中符合4项标准的6例,全部在死亡组,呼吸异常31例为最高((3))(见下表)。

表1.  符合全身性炎症反应标准的病例数


体温
脉搏
呼吸
白细胞

轻症组
   4
   2
   0
   0

危重组
   5
   7
   7
   5

死亡组
  12
  19
  24
   6

合计
  21
  28
  31
  11




    从表1可说明:①呼吸异常为四项指标中最高一项;②一旦有呼吸异常则属危重症;对

呼吸异常除从解剖及神经调节的角度来理解以外,更应从炎症反应的角度来理解,如急性肺损伤、**S、呼吸衰竭及急性肺水肿等,这些病理生理改变存在于各科的危重病人中。

二,最危急的呼吸困难是喉阻塞、张力性气胸、濒死性哮喘及肺水肿。其中以喉头梗阻为最甚。
(一)   喉阻塞
病因:急性会厌炎、喉炎、喉头水肿(过敏)、误咽、肿瘤;
表现:一度;安静时无、活动时有呼吸困难,
      二度:安静时有呼吸困难,有吸气期喉鸣,但不影响进食与睡眠。
      三度:吸气期呼吸困难明显,喉鸣声响,有三凹征,有烦躁,不能进食。
      四度;极度呼吸困难,极度坐卧不安,出汗,紫绀,三凹征减弱。

处理:1-2度:药物治疗
      3度:气管切开
      4度:气管切开,必要时环夹膜穿刺。



(二)张力性气胸  靠临床诊断,穿刺减压。

三,端坐呼吸的诊断与处理:常见于急性左心衰竭、哮喘、气胸;最常见是心肺疾病约占90%;在诊断心衰和呼衰时应先排除肺压缩如气胸、胸腔积液等,因为处理原则不同,而张力性气胸可在短时间内死亡,气胸是突发性、张力性气胸呈进行性加重,应每隔15-30分钟监护病人,数呼吸次数,气胸的主要体征是患侧呼吸音减低,如呼吸音减低伴叩诊过清音或鼓音,即可诊断,而张力性气胸是浊鼓音,如鼓鳃后的叩击音。有时不宜送放射科及B超室作特殊检查,应立即做胸腔穿刺排气,因为在搬运或检查时发生呼吸心跳骤停的事例。最好事先作血气检查,或做床旁血氧饱和度监测,最近我科有一例严重气胸病人,经做血氧饱和度低于30%,立即排气,血氧饱和度即刻上升,如送放射科或B超室检查,势必发生呼吸心跳骤停。
    四,易并发急性肺损伤及**S的几种疾病

  (一)肺炎  肺炎合并呼吸困难表明病情危重。1996年我科有3例白肺来诊,全部是民工,均在24小时内死亡,其中1例做尸检为**S;1997年有1例白肺,经收住院抢救存活;糖尿病病人如合并肺炎或肺部感染,因有毛细血管病变,易发生低氧血症;老年性肺炎如呼吸急促在25-30次/分,亦表明病情危重;

    在2003年春天,肺炎伴呼吸困难比比皆是,这就是全国性的灾难,SARS流行。

中华医学会呼吸分会所制定的“重症肺炎标准”:①意识障碍;②呼吸频率>30次/分;③PaCO2<60mmHg、PaO2/FiO2<300;④血压<90/60mmHg;⑤胸片显示双侧或多叶受累;或入院24小时内病变扩大≥50%;⑥少尿,尿量<20ml/h或80ml/4h,或急性肾功衰竭需要透析。本标准的各项内容绝大多数是大家所熟悉的危重指征,而我们从临床感知所提出的呼吸次数与标准相符,应强调的是在急诊最先的感觉是呼吸次数,然后才能去作其他各项检查,所以检测呼吸频率是判断病情的先导。

(二)急性重症胰腺炎  急性胰腺炎判断病情轻重是很重要的,因急性重症胰腺炎死亡率高,是腹腔疾病中最易发生急性肺损伤与**S的疾病。如腹痛伴呼吸急促,首先应考虑重症胰腺炎。所以,对急性胰腺炎一定要监测呼吸频率,并做血气检查,即使无低养血症,只有PaCO2降低,则提示过度通气,应引起重视,特别是老年病人。

(三)严重腹腔感染  笔者遇到2例以呼吸急促来诊的严重腹腔感染病人。1例是呼吸急促同时伴休克来诊;另1例是先呼吸急促,拍胸片示少量双侧胸腔积液伴有肺部阴影,疑诊结核性胸膜炎,1小时后发生休克;此2例经腹腔穿刺均为脓性腹腔积液。

导致急性肺损伤与**S的原发病约有40-50余种,不一一列举,但此类因病理生理异常所致的呼吸异常,应引起急诊科医师特别注意。

五,原因不明的呼吸困难应想到肺梗塞、心包疾病及神经肌肉疾病

(一)肺栓塞  本病是常见疾病。近年来由于对本病警惕性提高,加上有螺旋CT先进设备,对本病的确诊率明显提高,数月前我科1周内确诊3例。但本病的临床表现是非特异性的,可似肺炎、COPD、肺心病、心力衰竭及急性冠脉综合症,而这些疾病又可同时合并肺栓塞,所以肺栓塞的诊断有相当大困难,但注意如下几点有助诊断:

1. 在高凝状态下,出现呼吸道症状,如呼吸困难、胸膜痛、咳嗽、咯血等。

2. 由于本病可致肺动脉高压,右心负荷增大。故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可提示诊断;胸片亦可提供线索。

3. 低氧血症,胸片正常,排除支气管痉挛与心内短路,高度怀疑肺栓塞。

4. 关于D二聚体<500μg/L可排除肺栓塞,这是用酶联免疫荧光法(ELISA)测定的,由于此法费时,一般不用于临床检查。如用乳胶凝集法(半定量)约50%<500μg/L,应特别注意。

   5. 有下肢深静脉血栓体征者,更有助诊断。
    (二)心包疾病  心包疾病亦常很隐蔽。胸片烧瓶样心脏自然是很突出的表现,怀疑心包疾患的线索有:颈静脉怒张、奇脉;心电图示低电压、普遍ST段抬高。超声心动图是最敏感的确诊检查。
(三)神经肌肉疾患  这是要警惕的一种疾病,由于肌无力,呼吸表浅,呼吸困难不明显,仅感到气憋或氧饱和度下降。一定要询问与检查其他肌无力症状与体征。常见病因有格林—巴利综合症、周期性麻痹,重症肌无力等。在有机磷中毒抢救过程,一旦诉述气憋应立即给简易呼吸器通气。

六,其他
1,肝硬化合并呼吸困难应考虑肝肺综合症。
2,尿毒症合并呼吸困难应考虑急性左心衰竭、肺水肿、尿毒症肺。
3,严重贫血合并呼吸困难应考虑急性左心衰竭。

4,深大呼吸:应考虑酸中毒,常见有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尿毒症、休克等。

5,满罐胸腔积液与严重气胸应注意搬动的危险性。
                             意识障碍

    意识包括觉醒与意识内容两方面。目前国外专著已分为:觉醒下降与意识模糊两类。

    觉醒下降:指嗜睡、昏睡及昏迷。意识内容障碍。大家较熟悉,本讲省略。

    意识模糊(confusion): 是指觉醒正常甚至亢进,而意识内容障碍。如某院1例留观病人,女性25岁,在纸筐里洒尿,并说外面风太大,确实外面刮风。这就是意识模糊,结果是脑炎。严重者称谵妄。临床上常见“闹”的病人,拔氧气管、输液管、下床,不配合治疗。此类病人急诊科很常见。

    国内文献关于昏迷的论述很多,而关于谵妄的论述很少。原因是谵妄属器质性精神症状,器质性疾病收治在综合医院,而症状属精神病学范围,目前国内内外科论述甚少,这是一个跨学科问题。其实在综合医院十分常见。急诊科约占2%,内外科约10%,儿科不少见,老年病人约占50%—80%。

    主要病理生理改变是大脑皮层功能障碍,是可逆的。颅内局灶性病变一般可除外。

    病因:(便于记忆,从头、颈、胸、腹顺序)

大脑:如脑炎、脑膜炎、颅内压增高、Wernicke’s脑病

    颈部:甲状腺疾病,为便于记忆,加上其他内分泌疾病如垂体功能低下、肾上腺功能不全。

    胸部:呼吸衰竭、肺炎或肺部感染、心力衰竭

腹部:肝性脑病、尿毒症、低血糖、胰性脑病等

全身性疾病:严重感染(脓毒症)、药物或戒断、酒精或戒断。

    任何病人出现意识障碍,包括觉醒低下(昏迷)或意识模糊提示病情危重。据报告老年人出现谵妄其预后较差。

                              急性腹痛

    本征要点

    ● 包括腹腔、盆腔、胸腔、脊柱疾患。

    ● 上腹痛包括胸腔疾病。

    ● 老年人腹痛则为高危问题。妊娠是特殊人群。

    ● 腹膜**征是诊断腹痛的核心

    ● 即刻致命问题是主动脉瘤、宫外孕、脾破裂、心肌梗死、坏死性胰腺炎、化脓性胆管炎。

    ● 对诊断不明的腹痛,推荐及早使用麻醉止痛剂。

一、老年病人腹痛属高危

1. 因感觉迟钝,腹痛、压痛不如年轻人敏感。

2. 急性腹膜炎可无腹膜**征、不发热、白细胞不增高。

    3. 易发生生命体征异常;死亡率随年龄递增。

    4. 易发生主动脉、肠系膜疾患等致命性疾病及乙状结肠息室。.

    5. 基础病多,如呼吸、心血管及神经系统疾患。

    6. 诊断胃肠炎应采取排除法。

    二、推荐及早使用麻醉止痛剂

传统的观念均认为急腹症在为明确诊断之前是禁用止痛剂。这是Zachary Cope医师在1921年提出的,他认为给腹痛病人使用止痛剂可掩盖诊断,并带来严重的后果。在那个年代,抗生素尚未问世,使用止痛剂掩盖症状,可能导致内脏穿孔或脓毒症。最近,这种观点受到挑战。《Cope’s急腹症早期诊断》18版序言中,Silen谴责不及时使用止痛剂的传统做法。Attard等人证实急腹症使用**类止痛剂可极大的减轻病人痛苦,且不影响诊断。因此,在完成全面病史与体检前使用止痛剂是人道的、应当的。其原因是由于在腹痛的诊断与治疗方面均得到很大的进步:①诊断技术的进步。过去医生只能依靠病人的主观疼痛及压痛程度来判断的;而现在的先进仪器能显示客观存在的病变,不依据病人的主观感觉,所以麻醉止痛剂只能减轻病人痛苦,而不会掩盖客观病变。②治疗技的进步,包括抗生素的广泛使用及手术中与术后精细的监护。

至少有5篇随机临床研究,由于一致性很差,故不能做荟萃分析,但均一致提出对腹痛病人使用**类药物是安全的。尽管无肯定的说明,但均认为**制剂对腹痛的诊断与治疗均是有利的。在实际临床工作中,对于剧烈疼痛、烦躁不安的病人,根本无法询问病史及做体格检查,经用麻醉止痛剂后有利于临床检查,止痛后肌紧张减轻,压痛部位更明确。尽管如此,据调查,在美国约有75%急诊科医师在外科会诊前,仍不使用麻醉止痛剂。

最近,所有文献报告及美国保健管理研究与质量管理委员会(Agency for Healthcare Research and Quality, AHRQ)的推荐意见均支持,急诊科处理急腹症可合理使用麻醉止痛剂。

目前,在我国有经验的医师使用麻醉止痛剂将会是安全的。



                                 胸痛

    基本概念:实际上是胸部难受,憋闷感;范围涉及颈部、肩臂及下颌等部位。

    致命性疾病:心肌梗死、主动脉夹层、肺栓塞、食管穿孔

    非致命性征象:随呼吸、转动躯干、吞咽加重。

     主要病史:

    1. 胸骨后痛;急性冠脉综合症、主动脉夹层、肺栓塞及心包炎。此外,最常见是食管疾患(痉挛、食管炎)

    2. 胸膜性胸痛;最常见肺炎、胸膜炎、肺栓塞;其次纵膈疾患与实到破裂。最危险的是肺栓塞。

3. 伴随腹部与背部胸痛:腹腔内疾病、下壁心肌梗死、主动脉夹层

4. 肌肉骨骼痛:有压痛(Tietze’s综合症、骨折)。但胸腔内疾患亦可有浅表压痛。



主动脉夹层疼痛特点:突然痛、前后痛、转移痛、起病时最痛;撕裂痛、打**仍痛。

最常见是急性冠脉综合症

   385例胸痛分析

ACS
308
肺占位
7
急胃炎
3
颈椎病
5

其他心脏
  22
肺栓塞
6
反流性
1
肋间N痛
1

心官能
13
结胸膜炎
2
肝占位
1
带泡疹
1

主A夹层
   1
肺炎
2
  
  
肾性骨病
1


  
肺结核
2
  
  
  
  


  
急支管炎
2
  
  
  
  


  
支扩感
1
  
  
  
  

心血管
344
呼吸
22
消化
4
胸壁
8


89.4%
  
5.7%
  
1.0%
  
2.0%




                               晕厥

    本讲要点

● 定义:晕厥是突然的、短暂的、可逆性意识丧失。

● 致命性晕厥:宫外孕、肺栓塞、主动脉夹层、蛛网膜下腔出血、心肌梗死。

● 高危组:①年龄>45岁,特别是>60岁;②有室颤病史;③有心力衰竭病史;④心电图异常

● 低危组:①年龄<45岁;②非劳力时晕厥;③无猝死家族史;④排除致命性晕厥,            均为良性迷走神经性晕厥;但如果是在劳力时发生,或有猝死家属史者属高危病人。



对晕厥的理解:是心血管危重症状。不是神经系统症状。

诊断途径

    1. 年龄  <45岁者(见上低危组标准);>45岁(见上高危组标准)。

    2. 先兆  有先兆为迷走神经性;心源性晕厥常无先兆,有亦仅3秒钟。

3. 心脏病史。

4. 晕厥时情景:咳嗽、大小便、吞咽等。

    5. **:立位常为迷走性的;卧位或坐位是心源性或神经源性的。老年人**性晕厥很常见,应予注意。

    6. 药物  血管扩张药、降压药等。

7. 既往晕厥史  如1年内晕厥5次以上,则不可能是心律失常性的。

8. 家族史  如有猝死家族史,高度怀疑心肌病。

老年病人常是多种因素。

作为基层医疗机构多见功能性晕厥,但应警惕心源性晕厥,特别是致命性晕厥。



                                 抽搐

    抽搐是一个危重症状,据笔者体会,不能控制者几乎均死亡。从抽搐的病因可看出只有少数几种病因是不危急的如低钙血症、癔病等。青少年不明原因抽搐高度怀疑中毒。



颅内
感染、肿瘤、血管、外伤、变性

心脏
阿斯、心律失常、完全性AVB

代谢
高(低)钠、低钙、低氯、碱中毒、低血糖、高渗性

中毒
  

全身
尿毒症、肝病、妊高症、

其他
高热惊厥、中暑、破伤风、狂犬病




●三环类抗抑郁药、吩塞嗪、异烟肼、氨茶碱、利多卡因、**、{MOD}、

苯环已**、氯化芳香族碳氢化合物

● 抗生素:喹诺酮、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大环内酯类。

● 灭鼠药(敌鼠强、有机氟类)。

● 杀虫剂(有机磷、有机氯、拟除虫菊酯类)、




    症状学是临床工作的基础。任何一位病人均以症状来就诊,而其病因层出不穷,需要我们结合病人不断学习。急诊症状学,就是首先排除致命性病因,以便及时抢救与转诊,上述列举几个症状,仅是重点体会,不是全面论述,供同道参考。
2# 沙发
发表于 2009-12-31 12:48 | 只看该作者
排版不怎么样……眼花缭乱!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6-22 18:36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