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2580|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针灸] 转贴 “缪刺”今论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09-3-8 23:2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发现一篇好文章,特转贴大家共赏:

《缪刺论》,即《黄帝内经·素问》第六十三篇。“缪刺”是中医针灸的一种,但又大异与人们正常理解中的传统针灸。《缪刺论》讲的就是“缪刺”与传统针灸的异同,什么时候使用“缪刺”法,以及如何用“缪刺”治病。

(一)什么是“缪刺”
黄帝问曰:余闻缪刺,未得其意,何谓缪刺?
(黄帝问道:我听说有一种“缪刺”,但不知道它的意义,究竟什么叫缪刺?)   
岐伯对曰:夫邪之客于形也,必先舍于皮毛,留而不去,入舍于孙脉,留而不去,入舍于络脉,留而不去,入舍于经脉,内连五脏,散于肠胃,阴阳俱感,五脏乃伤,此邪之从皮毛而入,极于五脏之次也。如此则治其经焉。今邪客于皮毛,入舍于孙络,留而不去,闭塞不通,不得入于经,流溢于大络,而生奇病也。夫邪客大络者,左注右,右注左,上下左右与经相干,而布于四末,其气无常处,不入于经俞,命曰缪刺。
(岐伯回答说:大凡病邪侵袭人体,必须首先侵入皮毛;如果逗留不去,就进入孙脉,再逗留不去,就进入络脉如还是逗留不去,就进入经脉,并向内延及五脏,流散到肠胃;这时表里都受到邪气侵袭,五脏就要受伤。这是邪气从皮毛而入,最终影响到五脏的次序。象这样,就要治疗其经穴了。如邪气从皮毛侵入,进入孙、络后,就逗留而不去,由于络脉闭塞不通,邪气不得入于经脉,于是就流溢于大络中,从而生成一些异常疾病。邪气侵入大络后,在左边的就流窜到右边,在右边的就流窜到左边,或上或下,或左或右,但只影响到络脉而不能进入经脉之中,从而随大络流布到四肢;邪气流窜无一定地方,也不能进入经脉俞穴,所以病气在右而症见于左,病气在左而症见于右,必须右痛刺左,左痛刺右,才能中邪,这种刺法就叫做“缪刺”。)

(二)“缪刺”的特点
帝曰:愿闻缪刺,以左取右,以右取左,奈何?其与巨刺何以别之?
(黄帝道:我想听听缪刺左病右取、右病左取的道理是怎样的?它和巨刺法怎么区别?)
岐伯曰:邪客于经,左盛则右病,右盛则左病,亦有移易者,左痛未已,而右脉先病,如此者,必巨刺之,必中其经,非络脉也。故络病者,其痛与经脉缪处,故命曰缪刺。
(岐伯说:邪气侵袭到经脉,如果左边经气较盛则影响到右边经脉,或右边经气较盛则影响到左边经脉;但也有左右相互转移的,如左边疼痛尚未好,而右边经脉已开始有病,象这样,就必须用巨刺法了。但是运用巨刺必定要邪气中于经脉,邪气留脉决不能运用,因为它不是络脉的病变。因为络病的病痛部位与经脉所在部位不同,因此称为“缪刺”。)

(三)“缪刺”的条件及方法
“凡刺之数,无视其经脉,切而从之,审其虚实而调之。不调者,经刺之;有痛而经不病者,缪刺之。因视其皮部有血络者,尽取之,此缪刺之数也。”
(大凡刺治的方法,先要根据所病的经脉,切按推寻,评审虚实而进行调治;如果经络不调,先采用经刺的方法;如果有病痛而经脉没有病变,再采用缪刺的方法,要看皮肤不是否有郁血的络脉,如有应全部把郁血刺出。……这就是缪刺的方法。)

(四)“缪刺”的应用
“缪刺”,源于《黄帝内经》,“缪刺论”即“上病下治、下病上治、左病右治、右病左治”的“上、下、左、右治病法”。前提是病情不太重。
笔者翻了数部传统中医教材及《黄帝内经》选译,都没有专门讲到《缪刺论》。不知是因为此法过于怪异,还是因为其“痛而经不病者”而不入医家法眼?
实际上,“缪刺法”不仅是传统针灸的必要补充,而且是家庭保健的必需品。因此有必要再拎出来,以飨众友。
“今论”并不是“新论”,而是“新瓶装旧酒”,把好东东重新拿出来用的意思。
2# 沙发
发表于 2009-3-12 18:35 | 只看该作者
没人顶,郁闷!
3# 板凳
发表于 2009-4-14 23:11 | 只看该作者
我来顶!再顶!:lol:
头像被屏蔽
4
发表于 2009-4-16 22:10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5
发表于 2009-4-16 22:29 | 只看该作者
顶一下
6
发表于 2019-4-30 12:24 | 只看该作者

呵呵,咱来学习来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4-26 23:24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