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2020|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药基础] 中药“六陈”之说(你不可不知的基本知識)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08-11-28 00:0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中药“六陈”之说,首先由南北朝著名医学家陶弘景提出:“橘皮用陈久者良、半夏陈久用之”。继后苏敬在《唐本草》言:“麻黄、陈皮、吴茱萸、半夏、枳实(枳壳)此应陈久也。”对于枳实、枳壳之用,清代医学家汪昂说,“皮厚而小为枳实,壳薄虚大为枳壳,陈者良,麸炒用。”宋代《局方》著名方剂二陈汤,就是因陈久的陈皮、半夏二味得名。《药性赋》中记载:“枳壳陈皮半夏齐,麻黄狼毒及吴萸,六般之药宜陈久,入药方知奏效奇。”此说是在医疗实践中逐步形成的。
       中药的治疗作用,主要在于其气味。六陈原药的气味都很强烈,有**性,如桔皮含有挥发油,有**肠胃,促进消化液分泌及有**性祛痰作用。而陈皮的药用功效却不止于此。如《医林纂要》言:“陈皮上则泻肺邪、降逆气;中则燥脾湿、和中气;下则舒肝木、润肾命。”而这些仅靠挥发油是难以做到的。据研究证明,陈皮水煎剂中有肾上腺素样的成分存在,但较肾上腺素稳定,煮沸时不被破坏。陈皮隔年后挥发油含量大为减少,而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相对增加。综上所述,陈皮还是以陈为好。然而,并非贮存时间越久越好。“六陈”贮存太久了,药气逐渐挥发,嗅之无气味,视之颜色加深,药效也就受到影响。《药鉴》言:“陈皮须用隔年陈,麻黄三载始堪行,半夏隔年须炮制,茱萸气烈待挥散。”可见“六陈”也不能无限期贮存。也有人说,所谓的陈久,即越陈久越好。若将上述六种中药放置数年或数十年,其气与味还有多少?如果气味减少了很多,那功效会不会也随之减少呢?医家张山雷曾说:“新会皮,橘皮也,以陈年者辛辣之气稍和为佳,故曰陈皮。”中药的治疗作用,主要在气和味,六陈药之气均很强烈,有**性,服用时容易发生副作用。为了避免发生这种副作用,故必须将上述六种药放置一段时间,让药气逐渐挥发,至张氏所言之“稍和”为度,并不是无期限放置,否则,药就会失去功效。
       如有些中药芦根、白茅根、生地、石斛、青果、麦冬、沙参等,鲜品较陈久者之效果为佳。为什么呢?是因为这些鲜药味甘而气不浓烈,没有**性,加之所含津质较熟者为多,故用之则最能生津养液也。事实说明,上述诸药偏于味,六陈药偏于气,气味不同,用法必然各异。
       值得注意的是,六陈之说提出至今已千年有余,其间由于使用中药之种类在不断增加,宜陈久使用的中药也在扩大,早已超出了六种。所以,使用宜陈久的中药,不能只局限上述六种,应本着药物之气的强烈与否而取舍之。:victory:

[ 本帖最后由 本草堂 于 2008-11-28 08:03 编辑 ]

1 展开 喜欢他/她就送朵鲜花吧,赠人玫瑰,手有余香!鲜花排行

收到1朵
2# 沙发
发表于 2008-11-28 09:49 | 只看该作者
不错的知识.
3# 板凳
发表于 2008-11-30 14:14 | 只看该作者
学习了,不错,
4
发表于 2008-11-30 19:32 | 只看该作者
点滴知识不容错过!谢谢!
5
发表于 2009-3-15 12:45 | 只看该作者
还有一味非常有名的中药叫陈仓米,有名方中仓廪散,该方出自《普济方》,也是粳米之陈久者,即荆防败毒散加陈仓米,取陈仓米美胃气除湿热。由此可见中医之博大精深。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6-29 09:06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