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2213|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经验交流] 谈中西医结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护理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08-6-29 15:3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color=Navy][摘要]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通过辨证施护的临床意义。
方法:主要从心理护理、**、灸法护理、推拿、电动牵引护理,用药及饮食护理等方面精心施护。
结果:通过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西医结合治疗并精心施护,可明显提高疗效。
讨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常因病程长,病情易反复给患者身心带来极大影响,患者产生心理忧郁及恐惧等不良情绪,严重影响疗效,经过辩证施护,极大减轻患者心理压力,明显提高了临床治愈率和总有效率。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    中西医结合       护理
腰椎间盘突出症又称腰痹,是骨伤科的常见病。多因椎间盘组织退变加之外力作用而诱发,是椎间盘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压迫神经根而引起,对患者生活、工作和劳动均造成很大影响,我科采用中西药治疗、电动骨盆牵引、推拿、温针灸等方法综合治疗以及对症相应护理、效果良好。现将护理总结如下:
一、一般资料:
本组65例患者,男37例,女28例,年龄20-56岁,平均年龄36岁,病程在1年内者29例,1-3年者25例,3年以上者11例,主要临床表现为腰腿疼伴下肢麻木、跛行、腰部活动受限。于就诊次序随机编号分治疗组(33)人,对照组(32人),治疗组患者(33人)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辨证施护,对照组患者(32人)采取常规治疗。
二、诊断标准:
根据患者既往病史,依照中国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医病证诊断评定标准》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标准确诊,对诊断困难,神经压迫症状较重者可进一步做核磁共振,或增强CT以明确诊断。
三、典型病例:
患者  王百祥  男,32岁,收银员  腰部伴右臀部后侧疼痛三个月,无诱因发病,疼痛较剧烈,行走跛行,睡眠、精神差。腰椎功能活动度 屈曲45°,后伸15°,左屈30°,右屈30°,L4、5,L5S1椎间隙右侧  开0.5cm处压痛(+)直腿抬高试验,右70度,腰脊柱三项试验提示椎管内外均有软组织损伤。腰部CT提示,L5S1椎间盘突出(右侧) 以“腰椎间盘突出症”收治。入院嘱患者卧硬板床,第一周绝对卧床休息,护士做好相应生活护理。配合医生对患者进行骨盆牵引、温针灸、推拿治疗,遵医嘱给予20%甘露醇 250ml静滴、qd连续7天,琥珀软坚膏外贴患处,壮骨关节丸口服,每日2次,每次10丸,早晚饭后服用。每天与患者交谈,给予有效的心理疏导和精神鼓励,消除焦虑。治疗期间忌烟酒及辛辣食品。一疗程(10天)后,患者疼痛明显减轻,跛行消失,精神、睡眠良好。疼痛消失后,每天适量运动,开始指导患者循序渐进锻炼腰背肌,并佩戴腰围。继续温针灸、推拿、牵引治疗,经过3个疗程,患者临床治愈出院。
四、主要护理问题:
4.1 腰痛——风寒湿邪,痹阻经络。
4.2 焦虑——病情反复,经久不愈。
4.3生活自理能力下降——腰腿疼痛,行走不利。
4.4夜寐难安——疼痛,担忧病情。
4.5有便秘的可能——活动量少,肠失传导。
五、护理措施:
1、心理护理:心理护理是整个护理的关键、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由于病程长,病情易反复,需卧床休息。重症患者生活不能自理;患者住院治疗时,由于环境改变,角色转换,产生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并且多数患者对疾病没有正确的认识。护士应态度和蔼,热情细心,耐心细致地向患者讲解本病的发展过程,疼痛规律,发病机理,指导患者听轻松愉快的音乐,阅读一些内容积极向上的书籍,以转移注意力,提高患者对疼痛的耐受性,也可适当配合使用止痛药物,多与患者交流,列举同种病例,宣传疗效,鼓舞患者,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主动配合治疗,以尽快康复。
2、**和灸法护理:取相应穴位进行温针灸,如委中、昆仑、肾俞、腰俞、环跳等穴具有温经散寒、祛风止痛、温通经络之功效。
①**的护理:**前应做好解释和准备工作,消除患者紧张心理,取舒适**并将其固定,取得患者合作。严格掌握**禁忌部位,如皮肤有溃疡、感染、皮疹等;肿瘤部位、有出血倾向及高度水肿者禁刺、胸背腰部不宜深刺。**中注意观察患者神色变化、效果和反应;如晕针、折针、弯针等现象立即报告医师并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②灸法护理:施灸时严密观察艾条燃烧情况、防止艾条灼伤皮肤、衣被。灸后局部皮肤起泡,小者无需处理;大者可用无菌注射器抽尽泡内液体并以无菌纱布覆盖,防止感染。施灸后、切忌当风,宜保暖,并记录施灸腧穴、壮数、留针时间。
3、推拿护理:推拿具有活血化瘀、舒经活络,整复腰椎间畸形的功效,达到使髓核复位,松解神经根受压的目的,推拿前应做好患者解释工作,术者洗手,修剪指甲。推拿时,根据病情,为患者取舒适**,注意患者反应,当患者不能耐受推拿时,应立即停止操作,休息并作相应的处理。推拿结束后,用合适的腰围固定腰部,平卧硬板床。告知患者推拿后2—3天腰痛有加重的反应,逐渐腰痛症状减轻 以防解释不到位,患者对治疗产生疑虑、影响疗效。腰椎间盘突出中央型患者不宜推拿治疗。
4、电动骨盆牵引护理:骨盆牵引能降低椎间盘压力,促使突出物回纳减轻对神经根的挤压,达到缓解疼痛的目的,实施牵引前要向患者解释牵引的目的及方法,取得患者合作。牵引时要保持牵引装置有效,患者取平卧位,根据病情,固定牵引带于合适的位置,松紧适度;胁肋部不能过紧,以免影响患者呼吸,腰部要紧,牵引时不置于下滑。遵医嘱调节牵引力,(一般为20—40Kg),牵引时间(一般0.5—1小时为宜),为减少牵引带对皮肤的直接压迫,可以用大毛巾包裹骨盆,预防局部皮肤擦伤。患者在进食后不宜立即牵引,以免影响消化吸收,造成不适。牵引结束后,应嘱患者卧床休息,避免久坐,以减少自身体重对椎间盘的压力,促进修复。
5、用药及饮食的护理:
①用药护理:a.临床治疗此病辨证给予中药内服或外敷药膏等,主要以消炎、止痛、活血通络为主。护士在准确执行医嘱的同时,主要注意观察用药后反应、了解服药后疼痛有无缓解、持续时间有无改善及肢体活动情况。服药后有无不良反应。并嘱服药期间应禁食辛辣、生冷食物:外敷药应观察皮肤有无瘙痒、皮疹、发现问题及早处理。
b.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急性期可给予20%甘露醇(250ml)、5%G S(250ml)+香丹注射液(20ml)+氢化可的松   / 静脉注射 。   用药三天后氢可停用,甘露醇隔日一次,连用7—10天。护士应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无菌操作,保持静脉输液通路通畅;20%甘露醇浓度高,输入时患者会有输液侧肢体胀、痛感觉,应告知患者相关的药理作用,消除疑虑,输液速度应大于每分钟100滴,忌外渗。
② 饮食护理:告知患者治疗期间应禁烟、酒,忌食肥甘厚味,苦寒生冷食品,多吃滋补肝肾的食物,如:羊肉、大枣、动物肝脏。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由于疼痛、活动量减少,胃肠蠕动减慢,为防止便秘,还应多食芹菜、韭菜等高纤维素蔬菜,并多饮水,促进排泄。
6、康复期护理:康复期因症状减轻,应正确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避免过度劳累或不良姿势而致病情反复,护士应向患者说明康复锻炼的重要意义,使患者主动配合。功能锻炼时运动的幅度及次数应循序渐进,逐日递增,但动作要缓,教会患者如何锻炼腰背肌;如平卧时将头部、双肘及双足跟作为支撑点,使劲向上挺腰抬臀。患者疼痛缓解后,活动量可增加,但应避免腰部突然受力,离床时,嘱患者配戴腰围保护腰椎,当症状消失后,应督促患者巩固疗效,注意腰部保暖,多卧床休息,避免久坐,弯腰,搬重物,坚持腰背肌功能锻炼,并保持心情愉快。
六、效果评价:
6.1疗效评定:
优:腰腿部症状、体征全部或大部分消失,能够正常工作。
良:腰部症状,体征消失,腿部症状体征改善,能够从事轻体力活动。
差:腰腿部症状体征改善不明显、影响日常生活。
6.2治疗护理结果:
6.2.1治疗组:优:26人  良:6人  差:1人 总有效率:97%
6.2.2对照组:优:12人  良:11人  差:9人 总有效率:72%
七、结论:
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和生活条件的改善,人们生活方式随之改变,如[根据相关法规进行屏蔽]不动打电脑、驾汽车、看电视、埋头办公。由于人体长时间缺乏活动锻炼,肌肉无力,血液循环不畅,造成腰椎间小关节囊松弛,加速了椎体的退行性改变,导致腰椎间盘突出。因此该病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患者因病程长,病情易反复,常产生心理忧郁及恐惧等不良情绪,严重影响疗效,针对其特点,对症施护(治疗组)极大缓解了患者心理压力,取得患者高度配合及信任,总有效率明显高于普通常规治疗护理(对照组)社会价值高,值得推广。
                                            
                                * 参考文献:
                                   
                        1、《推拿学》俞大方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4
                                 2、《中医学》第7版   李家邦人民卫生出版社
1983.1
[/b

[ 本帖最后由 gk64 于 2008-6-29 15:35 编辑 ]
2# 沙发
发表于 2008-6-29 15:38 | 只看该作者
希望大家多提宝贵意见啊!:P
3# 板凳
发表于 2009-2-21 15:32 | 只看该作者
:victory: 好
         晕晕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6-16 21:14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