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3885|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讲座与征文] 【读好书写好文征文027】:从《伤寒杂病论》谈现在中医临床之误区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08-2-20 18:4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从《伤寒杂病论》谈现在中医临床之误区
   《伤寒杂病论》是我国东汉著名医学家张仲景的临床经验总结,被誉为方书之祖,医方之经,后世许多名方也均由经方演变而来。所以《伤寒杂病论》在中医临床上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作用。可现在中医临床上,因受中西医结合的影响,存在着很多用西药的思路去用中药的误区,完全背离了仲景辨证论治的思想。这种不按中医理论进行辨证论治而用西药的思路去用中药的医生都不属于中医。现从仲景的《伤寒杂病论》来谈谈现在中医临床的误区,以期中医能早日走出中医西化的发展误区,早日返本归源,重放光芒,造福人类!
   一.《伤寒杂病论》时时处处都体现着极其灵活的辨证论治的思想,所以辨证论治是中医的灵魂。
   有时证,用是药,证同则一方治万病,证异则一病用万方。现举例说明之。
   1.症状千变万化,通过辨证,只要证同则方同。如:桂枝汤证  当患者出现汗出,恶寒发热,鼻鸣干呕者用桂枝汤;当患者用了桂枝汤后出现烦躁仍用桂枝汤并同施针法;或伤寒发汗后复烦;或表证误下后,出现其气上冲;或病常自汗出;或出现了仲景没有列出的因人因时因地而出现的不典型的太阳中风证的症状,均可用桂枝汤治之。何也?因这些千变成化的症状,通过中医的辨证都是太阳中风证所出现出来的不同症状,而桂枝汤的主证就是太阳中风证,所以均可用桂枝汤治之。
   2.主证不变,而出现了兼证,可据证灵活加减。如:桂枝汤证加减的系列方  太阳病,项背强几几,反汗出恶风者,通过辨证为桂枝汤证为主证而又兼经输不利(项背强几几等)的兼证,仲景就在桂枝汤的基础上加入了通利经脉的葛根治之;若辨证为桂枝汤证为主证又兼肺寒气逆(喘等)仲景用桂枝汤加厚朴杏子;若辨证为桂枝汤证兼阳虚(遂漏不止,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等)仲景用桂枝加附子汤治之;若辨证为桂枝汤证兼胸阳不振(脉促胸满等)仲景在桂枝汤中去阴柔之芍药治之;若辨证为桂枝汤为主证兼阳气损伤较甚(脉微而恶寒等)仲景用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治之。这些均是通过辨证后主证不变,但出现了兼证,仲景就据证进行了有理有据的极其灵活的辨证加减,使方药更切合病情,提高了疗效。   
  3.主证变,方亦变。如:“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则辨证为太阳伤寒证,为麻黄汤证的主证,仲景就不再用主太阳中风的桂枝汤了,而用麻黄汤治之。
  4.方证不对应均为禁忌。如:“桂枝本为解肌,若其人脉浮紧,发热汗不出者,不可与之也。常须识此,勿令误也。”意思是说,伤寒表实无汗者应用麻黄汤,而禁用主中风表虚证的桂枝汤。书中还有很多这样禁例的条方,仲景意在告诫医生,方证一定要相对应,否则均为方药的禁忌,用之会出现毒副反应。这就要求临床医生一定要有扎实的辨证论治的功力,否则治疗不仅效不佳或无效,甚至出现副作用。
  5.证同则一方治万病。如:仲景用肾气丸治了以下五种病 (1)《中风历节病》篇用治脚气上入,少腹不仁;(2)《血痹虚劳病》篇用治虚劳腰痛,少腹拘急,小便不利;(3)《痰饮咳嗽病》篇用治短气有微饮,当从小便去者;(4)《消渴小便不利淋病》篇用治男子消渴,小便反多,以饮一斗,小便一斗者;(5)《妇人杂病》篇用治妇人烦热不得卧,但饮食如故之转胞不得溺者。以上五病,虽症状不同,但辨证后证皆属于肾阳亏虚,气化功能减退,故均可用肾气丸温肾化气治疗之。
  6.再看一个仲景治疗谈饮的一份完整的医案。《金匮要略》原方从“咳逆倚息不得卧,小青龙汤主之”始,中间用过桂苓五味甘草汤,苓甘五味姜辛汤,苓甘五味姜辛夏汤,苓甘五味姜辛夏杏汤,至苓甘五味姜辛夏杏大黄汤止,共6条原文,翔实的记载了张仲景运用小青龙治疗支饮“咳逆倚息不得卧”后,对其出现多种变证的处理方法,充分反映了仲景辨证施治、证变法变、药随证转的治疗灵活性。随着疾病的发展,只有辨证细致准确,用药妥贴得当,才能取得良好效果。
   在《伤寒杂病论》中时时处处都可以看到仲景辨证论治的思想,举不胜举,以上仅举二例来说明之。从以上可以看出仲景治病重在辨证论治,据证处方,有理有据的进行极其灵活的辨证加减。仲景临床当中极其灵活的辨证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个体化治疗的突出反应。
   所以说整体观念,辨证论治是中医的灵魂,离开了这些就不再是中医了。总而言之用西药的思路去用中药的医生不属于中医。
    二.现在中医在临床上存在的误区。现举例说明之。
    现在随处可见的是说某方治了多少例的多少种病,却很少说治的是哪一证。如说附子汤治风湿性关节、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风湿性心脏病、冠心病、慢性胃炎、肾病综合征、慢支、肺气肿、慢性结肠炎、妊娠腹痛、子肿、胎水,流产、早立等多种病证多少多少例。
    在临床当中的一些中医生,或思维模式西化,或不会辨证,来一病人,先看下化验单等检查结果,一看是风湿性关节炎,也不四诊合参,更不辨证,就按西医理论,或怀疑经方而弃之不用而自己随意的组方,或选用了书上说的能治风湿性关节炎的附子汤,或看到报道说附子有毒,怕病人中毒,或把附子量减了,或把附子弃之不用,又量了体温,病人发热,就在方中加了现代仪器化验出具有退热成份的中药,或看到病人化验单上白细胞高,又加了一些仪器化验出具有清热解毒抗炎作用的中药,或药房里没有炮制的药就用生品替代,或自以为是的用量不按原方比例,或自做聪明的不按原方的煮法和用法用药,或不加辨证一方用到底。
    殊不知附子汤治的这样多的病,通过中医辨证有阳虚寒湿凝滞经脉的证候方可用。没有此证绝不可用,用之必有副作用。
    殊不知万病只要辩证后有阳虚寒湿凝滞之证皆可用附子汤治之。证同则一方治万病,证异则一病用万方。上面虽罗列出那样多附子汤所治的病,但你不管怎样罗列都不可能全部罗列出来,并且这样的罗列也是毫无意义的。
    殊不知开中药要在中医的理论指导下,通过分析四诊合参得到的资料,辨出证,才能据证处方,而不是据病处方。按西医的思维或仪器而诊断出的病名,对中医的处方无太大帮助,反而可使中医走入误区。
    殊不知经方是几千年来临床经验的总结,药味虽简又历经千年,可在辨证准确的前提下用之,临床疗效勿容置疑。《伤寒杂病论》是经验学科,被誉为方书之祖,所以中医临床应遵古,不要自做聪明的乱用。中医临床要首选经方用之并且要按经方的原方原量原法用之,这样才会收到奇效。
    殊不知仲景之用药加减是在辨证前提下,据证的变化而加减变化的。有时证用是药,切勿把经方加减的面目全非。
    殊不知中医和西医是两套完全不同的理论体系。用中药并非是按西医理论发烧了就要加入通过仪器化验有退烧作用的中药。因此,拿西医的思维来用极讲究辨证论治的中医中药是极其错误和无知的,是完全背经离道的。
    殊不知风湿性关节炎因人因地因时的不同而所表现出来的那一大堆症状,只要按中医辨证只是一个主证或一主证+兼证而派生出来的一大堆症状。如果对证处方,方证相对的话,这一大堆症状随证而愈,根本不用再据西医理论加那些药了,这充分体现了中医的整体观念思想。
    殊不知临床上大处方而乱加减只能说明医生的辨证功力不行,辨证不准,似是而非,结果用了一大堆药。我们这有句话说的好,“药过十三大夫不中”。大处方是医生辩证思维凌乱的最突出表现,所以临床医生必定要练就一身扎实的辨证论治的基本功。
    殊不知经方中的各味药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协同发挥作用的结果。而怎能割裂开来,单纯地研究其中的一味药呢?化验出其中的单味药有毒副反应,可是在这个经方原方原法用的复方当中有没有毒副反应呢?又经过煎煮后有没有毒副反应呢?如:按现代的仪器检测到人参含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成分,所有的人都可服用并且吃了都会有好处的。可按中医的理论,人参有大补元气,助阳之功,并非人人皆可服之。实热证禁用人参;阴虚阳亢亦当忌用。即按中医辨证无人参适应证者不可服用,否则久服会出现毒副反应。所以服用中药,一定要按中医的理论辩证后方可用之,用西医的理论是无法用中药的。这就是中西医理论的巨大差异。另还有“人参杀人无过,大黄救人无功”之说吗?不也说明了用中药一定要辩证吗?辩证准确了,方证相对,就是有毒副作用的中药也能救人,辩证错误就是用再好的药也会产生毒副反应。不在中医理论指导下是无法用好中药的,
因此废医存药也是一种严重的错误。   
    殊不知中医在辨证准确的前提下方证对应就是其适应证,可尽管用经方的原方原量原法,反之方证不对应者,全是其禁忌。
    殊不知病人的病情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证也会不断的发展变化,岂能一方用到底?证变方变,证不变方不变。
    殊不知现在中医剂型的改变同样失去了中医辨证加减的个体化治疗的灵活性。
    总之现在中医临床的最大误区主要体现在:抛弃了中医辨证论治的思想,而是用西药的思路去用中药。所以中医发展最大的误区是中医西化,没有了辨证论治。
    三.造成现在中医临床诸多误区的原因。
    从仲景的《伤寒杂病论》中可以清晰的看出,整体观念,辨证论治是中医的灵魂,离开了这些就不再是中医了。而现在临床上用西药的思路去用中药的医生都不属于中医。
    所以说造成现在中医临床诸多误区的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把中西医两套截然不同的根本没有结合点的理论体系相结合,借让中医现代化之名来西化中医,从而使中医离开了辨证论治,而辨证论治是中医的灵魂,中医没有了这个灵魂又怎能生存和发展呢?
    因此中西医结合政策不除,中医无从发展。
    期望中医药立法要遵重中医自身的规律,彻底取消借口中医现代化的中西医结合的中医西化政策(中医西化政策太多了,如药典上中医的药量太死、中医开办个体诊所要配药师、中医师不能自制药、中药剂型也西化、化验中药成份来研究中药、按西医理论用中药等等,总之是从方方面面来遏制中医)拨乱返正,回归古中医,并给中医以政策支持,让中医从中西医结合的误区走出来,让祖国医学这颗璀灿的明珠重放光芒,走向世界,改变现在的医学模式,造福全人类!

   
            另附我临床上的一经方医案:王某,男,68岁,退休老教师。右下肢酸沉麻木一月多。西医以坐骨神经痛或腰椎间盘突出症多次治疗无效。2006年6月20日来诊 现腰部喜温喜按,右半身为十多年前中风后遗半身不遂,右臀部自觉酸痛,右下肢麻木,并酸软乏力,右小趾多年来时有麻木,舌体略胖大,舌淡红,苔白,脉微涩而紧。师仲景治血痹方,“血痹阴阳俱微,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状,黄芪桂枝五物汤主之。”  证属气虚血滞感受风寒致肌肤经络失养。 法当益气和营,通阳行痹。 方用黄芪桂枝五物汤: 黄芪45g 白芍45g 桂枝45g 生姜90g 大枣12枚 三付水煮服,日一付,分三次服并卧床休息。三付服完来诊,现右下肢仅有右小趾略有麻木,自觉身上有劲,现已右下肢疼痛为主,自觉右脚疼痛沉重为甚,小便频数,大便日2-3次,并常有跑不及之感,舌淡,舌中间至舌根部苔白厚腻,脉沉无力。师仲景之方,“少阴病,身体痛,手足寒,骨节痛,脉沉者,附子汤主之。” 证属阳虚寒湿身痛。法当温经助阳,祛寒除湿 。方用附子汤: 制附子45g 人参20g 茯苓30g 白术40g 白芍30g 三付水煮服,日一付,分三次服并卧床休息。三付服完又来诊,述服此三服之第二服曾出现疼痛加重,然第二天疼痛突减。现仅有足部略觉疼痛,右小趾略有麻木,自觉右下肢有股热流,小便次数明显减少,大便日一次,跑不及之感消失,舌苔右侧明显白厚,舌滑体仍有胖大之象,证不变方不变,继用附子汤,并加量至仲景的原量:制附子70g  人参30g  茯苓 45g   白术60g  白芍45g   三付水煎服,日一付,分三次服。最后三付,服用第一付后出现先屁多,后下利,并且右膝以下热流感更甚,(“少阴病,脉紧,至七八日,自下利,脉暴微,手足反温,脉紧反去者,为欲解也。虽烦下利,必自愈。”)三付服完诸症全愈。嘱其勿过劳,并于床上经常做腰背肌功能锻炼,后经随访未再复发。

[ 本帖最后由 鼠小弟 于 2008-2-24 15:59 编辑 ]

3 展开 喜欢他/她就送朵鲜花吧,赠人玫瑰,手有余香!鲜花排行

  • 信手拈药+3临床经验丰富,文章说的很好,受益不浅。

评分

参与人数 1贡献分 +1 收起 理由
鼠小弟 + 1 您的发言非常精彩,请再接再厉!

查看全部评分

收到3朵
2# 沙发
发表于 2008-2-22 22:54 | 只看该作者
受益.切中要害.
3# 板凳
发表于 2008-2-22 23:03 | 只看该作者
**,香港的中医师禁用西药.逼着他们只能用中药治病,结果他们的中医诊疗水[根据相关法规进行屏蔽]而提高.近[根据相关法规进行屏蔽]拟中医师坐堂,这是一条经验,也是振兴中医的一个途径.
4
发表于 2008-5-27 14:52 | 只看该作者
不错,大力支持
5
发表于 2008-6-12 19:39 | 只看该作者
读完突感豁然开朗,为我们指出一条明路,非常感谢
6
发表于 2013-5-9 20:10 | 只看该作者
这样的文章怎么沉到这么深的地方了,顶顶
7
发表于 2013-7-15 11:13 | 只看该作者
好文必须顶 中医灵魂在于辩证 方症相和 才能有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4-28 12:43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