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9756|回复: 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视光/屈光手术] 利用综合验光仪测量水平隐斜和辐辏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07-12-25 10:4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水平隐斜和辐辏

远距
1.von Graefe法检测远距水平隐斜视
【目的】:
测量远距注视时将双眼融像破坏后双眼视轴的水平相对位置。
【设备】:  
1、综合验光仪(头)
2、远距视力表(能出现单个视标)
  【准备】:  
1、在综合验光仪上将病人的远距屈光矫正度数调整好,瞳距对好;
2、视力表为单个视标,视标比最佳视力大一行;
3、将Risley棱镜摆到病人的注视孔前,调整棱镜时请病人将双眼闭上,右眼前放置12BI左眼前放置6△BU,12△BI作为测量镜,6△BU作为分离镜。
【步骤】:  
1、请病人将双眼睁开,问他看到多少个视标,它们的相互位置关系,此时应该看到两个视标,一个在右上方,一个在左下方:
  a.如果病人报告只看到一个视标,检查一下是否一眼有遮盖或有什么遮挡了病人一眼的视线;
  b.如果病人报告看到两个视标,但是一个在左上,一个在右下,这时请增加右眼前的棱镜度数至一个视标在右上,一个在左下;
  2、让病人注视下方的视标,保持视标的清晰;
  3、在注视下方视标同时想到上方的视标,并告诉他,医师会通过有趣方法将上方的视标与下方的对直;
  4、以2△/秒的速度减少右眼棱镜度,直至病人报告两个视标在垂直线对直。记录此时的棱镜底方向和度数;
  5、继续以同样方向转动棱镜直至病人又看到两个视标:一个在左上一个在右下;
  6、然后以反方向转动棱镜直至又将两个视标对直,记录此时的棱镜底方向和度数;
  7、第4步和第6步值的平均就是测量的结果。
  【记录】:  
  记录棱镜度和偏斜的类型。
  举例:DLP:正视
  DLP:2△外斜
  DLP:4△内斜
2.远距水平聚散能力测量
【目的】:  
用棱镜诱发水平位置视网膜像侈开,逐渐增加棱镜度数,强迫病人动用聚散系统来补偿侈开来保持双眼视觉的能力,从而测量双眼水平方向聚散能力。
水平聚散力:底朝内(BI)和底朝外(BO)聚散能力
检测BI和BO聚散时,需要获得三方面数据:
1.  模糊点:模糊点代表病人已经不能再弥补由棱镜诱发的视网膜侈开,而同时能保持稳定的调节;
2.  破裂点:破裂点代表病人用尽所有聚散潜能但不再保持单个视觉;
3.  恢复点:恢复点说明诱发的视网膜侈开逐渐减少到病人回到聚散系统,重新获得单个视觉。
【设备】:  
1、综合验光仪
2、远距视力表(能出现单个视标)
  【准备】:  
1、  综合验光仪上将病人的远距屈光矫正度数调整好,瞳距对好。
2、视力表为单个视标,视标比最佳视力大一行。
3、将Risley棱镜摆到病人的注视孔前,调整在零位置,使之能在水平位摆布棱镜度。
【步骤】:  
1.指导病人睁开双眼,问他看见什么。此时应该看到清晰的视标,如果看到两个视标,结束该检测,诊断为“复视”;
2.指导病人看视标时极力保持视标的清晰,告诉病人出现已下现象时请报道:
  a.视标模糊(模糊点);
  b.视标变成两个(破裂点);
  c.视标移向左边或右边。这时说明一只眼睛被抑制,通过询问视标朝那一个方向移动可以判断那一眼被抑制。视标将移向非抑制眼前的棱镜顶的方向。例如,如果检测BO聚散时,病人报告视标移向左边,说明右眼在注视,左眼被抑制;
  d.以1△/秒相同速度增加双眼前BI棱镜,先做BI检测再做BO检测,这是因为BO  检测影响调节和会聚,从而有可能影响BI的检测结果;
  e.记录当病人分别报告模糊点、破裂点和恢复点时的双眼棱镜度数总和。
  【记录】:
1、表明为远距检测,注明不同棱镜方向(BI、BO)时的检测结果;
2、每项结果应包括三个值:即模糊点、破裂点、和恢复点时的棱镜度;
3、如果无模糊点,用x来表示;
4、如果恢复点与你期望的方向相反,用负值表示。
  【举例】:  
  远距聚散力:BI x/10/4 BO 12/18/8
  远距聚散力:BI右眼抑制 BO 4/6/-2
  【正常值】:  
  Morgan (成人,临床人群):远距BI: x/7/4 标准差x/3/2
  远距BO: 9/19/10标准差4/8/4/
Saladin and Sheedy:    远距BI: x/8/5 标准差x/3/3
远距BO: 15/28/20标准差7/10/11

  3.von Graefe法检测近距水平隐斜视
【目的】:  
  近距注视时将双眼融像破坏后双眼视轴的水平相对位置,该方法还可用于测量AC/A比率。
  【设备】:  
1、  综合验光仪
2、  近点杆
3、  近距视力表
  【准备】:  
1、  综合验光仪上将病人的远距屈光矫正度数调整好,近距瞳距对好;
2、近点视力表放在40cm处,照明良好;
3、将Risley棱镜摆到病人的注视孔前,调整棱镜时请病人将双眼闭上,右眼前放置12BI左眼前放置6△BU,12△BI作为测量镜,6△BU作为分离镜。
【步骤】:  
1、请病人将双眼睁开,问他看到多少个视标,它们的相互位置关系,此时应该看到两个视标,一个在右上方,一个在左下方:
a. 如果病人报告只看到一个视标,检查一下是否一眼有遮盖或有什么遮挡了病人一眼的视线。如果仍然看到一个像,将左眼前BU的分离棱镜进行变化;
b. 如果病人报告看到两个视标,但是一个在左上,一个在右下,这是请增加右眼前的棱镜度数至一个视标在右上,一个在左下;
2、让病人注视下方的视标,保持视标的清晰;
3、在注视下方视标同时想到上方的视标,并告诉他,医师会通过有趣方法将上方的视标与下方的对直;
4、以2△/秒的速度减少右眼BI棱镜度,直至病人报告两个视标在垂直线对直。记录此时的棱镜底方向和度数;
5、继续以同样方向转动棱镜直至病人又看到两个视标:一个在左上一个在右下;
6、然后以反方向转动棱镜直至又将两个视标对直,记录此时的棱镜底方向和度数;
7、第4步和第6步值的平均就是测量的结果。
8、可以用该方法同时测量AC/A,将+1.00D或-1.00D放在病人的近矫正度数前,隐斜视的度数马上发生变化,变化的量既为AC/A。
  【记录】:  
记录棱镜度和偏斜的类型
对于AC/A,记录放置的度数(+1.00D或-1.00D),记录隐斜视度数,将两个隐斜视度数差的量为AC/A。
  【举例】:  
  NLP:正视
  NLP:2△外隐斜,-1.00 2△ eso, AC/A 4/1
  NLP:4△内隐斜, +1.00 3△exo,AC/A 7/1
4.近距水平聚散能力
【目的】:  
使用棱镜,并将诱发视网膜像侈开的棱镜度数逐渐增加,迫使病人极力使用会聚系统来代偿侈开,测量病人使用水平方向保持双眼视的聚散功能。
【设备】:  
1、配备近点杆的综合验光仪
2、近阅读卡,能出现垂直单行视力字母
【准备】:  
1、综合验光仪放置好屈光矫正度数,调整好近瞳距
2、将垂直视标在近注视点40cm处,照明良好
3、将Risley棱镜调整到零,如图所示
【步骤】:  
1、指示病人睁开双眼,并问他看到什么,此时应该看到一个清晰的像,如果他看到两个像,结束测试,诊断为“复视”;
2、指示病人注视视标,极力鼓励病人保持注视像为清晰像,如果出现下列情况请病人报告:
  视标变糊(模糊点)
  视标变两个(破裂点)
  视标移左或移右(抑制)
3、将棱镜底朝内放到病人双眼前,以1棱镜度/秒速度增加棱镜度;
4、当出现模糊点和破裂点时,分别记录棱镜度数的总和;
5、出现破裂点后,再在同样方向稍增加一点棱镜度数;
6、减少棱镜度数直至病人报告视标又变为单个(恢复点),此时记录双眼前的总棱镜度数;7、将棱镜底朝外重复2-6步骤。
【记录】:  
1、记录方法和测试距离;
2、记录棱镜的方向和相应的度数;
3、每一项记录均包括三项内容:模糊点、破裂点和恢复点时的棱镜度数;
4、如果未观察到模糊点,用x来表示;
5、如果恢复点与预测的方向相反,用负值来表示。
  【举例】:  
1、近点水平会聚:BI:8/14/8  BO:20/24/18
2、  近点水平会聚:BI:左眼抑制;BO: 12/16/4

1 展开 喜欢他/她就送朵鲜花吧,赠人玫瑰,手有余香!鲜花排行

收到1朵
2# 沙发
发表于 2007-12-25 10:49 | 只看该作者
3# 板凳
发表于 2008-1-16 20:07 | 只看该作者
好 啊 要支持
4
发表于 2008-3-23 23:47 | 只看该作者
:handshake
5
发表于 2009-2-13 19:39 | 只看该作者
:handshake :handshake 谢谢楼主
6
发表于 2009-2-24 20:34 | 只看该作者
谢谢
7
发表于 2009-3-17 12:20 | 只看该作者
很好,真的不错,谢谢。:)
8
发表于 2009-7-31 22:38 | 只看该作者
支持一下!
9
发表于 2009-8-1 03:20 | 只看该作者
不会的就是师傅x1 (5)a
10
发表于 2009-9-5 11:15 | 只看该作者
学习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5-24 00:52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