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6319|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病案讨论] 气管切开后持续湿化的一个新方法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07-12-9 14:1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气管切开行人工呼吸是抢救各种呼吸功能障碍等危重病人最为有效的手段之一,而气管切开后的湿化护理是这一措施得以实施的重要环节。气管切开后,一般吸入气体未能充分湿化,如需进行机械通气,通气量往往增加,使气管和支气管黏膜水分丧失过度,造成气道脱水、黏膜干燥、分泌物滞留及干结、纤毛黏液转运系统受损、纤毛活动减弱或消失、排痰不畅,可能导致气道阻塞、分泌物潴留在支气管中,可导致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减少,肺顺应性下降,而诱发肺不张、肺部感染等并发症。且有实验证明,肺部感染率随着气管湿化程度的降低而升高,所以气管切开病人必须强调充分的湿化,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我科用微量注射泵控制持续气道湿化法与传统的间断或定时气道湿化法比较,在减少湿化不良导致的人工气道并发症方面有明显差异,这是由于该方法具有以下优点:(1)不引起呛咳或**性咳嗽:湿化液沿着气管导管或气管套管的内壁缓慢流入,对气道无**。(2)符合人体气道持续湿化要求:可使人工气道保持良好的持续湿化状态,减低痰液粘稠度,不易形成痰栓。(3)减少了肺部感染发生的机会,气道分泌物引流通畅,减少了感染发生的机会。(4)保证湿化液总量及滴注速度的准确性:输液泵控制持续气道湿化过程,可保证滴注液量准确、均匀,并可根据痰液粘稠度与病室内相对湿度等因素随时调整滴注速度。(5)经常变换湿化位置可使气管内壁得到均匀湿化,防止局部痰液粘稠或痰栓形成。
        湿化液有减少黏液同支气管壁的粘着性、湿化支气管分泌物、增加吸入气体的湿度和润滑支气管壁的作用,能促进痰液稀释和排出。临床上最常用的湿化液是蒸馏水和生理盐水。蒸馏水稀释黏液的作用较强,但**性较生理盐水为强,蒸馏水系低渗液体,有渗透细胞膜和进入细胞内的特点,用量过多可使气道黏膜水肿、气道阻力增加。作为经常湿化,维持呼吸道正常生理功能和排痰功能则用生理盐水。传统的湿化液是将药物加入生理盐水中,而实验证明,无菌蒸馏水和0.45%盐水湿化效果优于生理盐水,因为生理盐水进入支气管内水分蒸发后,钠离子沉积在肺泡支气管形成高渗状态,引起支气管水肿,不利于气体交换,而0.45%盐水吸入后,在气道内浓缩,其浓度接近生理盐水,对气道无**作用。
          我们的方法是: 湿化液的配制 0.45%氯化钠溶液250ml加氟美松5mg,α-糜蛋白酶5mg,庆大霉素8万u,或根据痰的细菌培养、药物敏感试验结果更换相应抗生素。将50ml注射器用延长管连接静脉头皮针(剪去针头),然后将头皮针软管直接插入气管套管内5~8cm,并用胶布固定其外周,再将注射器装载于注射泵,调整好速度持续推注,并每隔1~2h变动软管固定位置,以利于气管湿化均匀。通常开始速度为4~6ml/h,可根据室内温湿度、病人呼吸道分泌物的粘稠度及量随时调整速度,一般不超过10ml/h。
          气道湿化程度的判断 (1)湿化不良:痰粘稠,量少,不易吸出,肺部呼吸音粗或干。(2)湿化良好:痰液稀薄,量适中,易吸出,肺部呼吸音清晰。(3)湿化过度:痰液呈现泡沫状,量多,吸之不尽,肺 部大量粗口罗音,或短期内肺部口罗音明显增多。
          持续湿化法操作简单、安全、可靠,能将湿化液准确、缓慢、均速而持续的滴入呼吸道,湿化效能稳定,大大地提高了气道湿化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可减少痰痂形成、**性咳嗽及气道出血的发生机会,降低肺部感染的发生率,减少吸痰次数及吸痰引起的低氧血症等危险因素,大大提高了危重病人的抢救成功率。

3 展开 喜欢他/她就送朵鲜花吧,赠人玫瑰,手有余香!鲜花排行

  • xyj520+3很好,顶一下,谢谢分享!
收到3朵
2# 沙发
发表于 2007-12-16 23:47 | 只看该作者
很好,顶一下,谢谢分享!
3# 板凳
发表于 2007-12-17 14:54 | 只看该作者
:) :) :)
4
发表于 2007-12-17 15:00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分享!
5
发表于 2007-12-17 19:15 | 只看该作者
很好
6
发表于 2007-12-17 19:16 | 只看该作者
很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7-1 19:48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