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6233|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医理探源] 求解二陈汤中的乌梅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07-11-11 20:4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最近临床上常见老师用二陈汤及其化裁方,但很少见到有用乌梅的,自己也查过相关书籍,但找不到想要的满意的答案,想请教各位老师,在二陈组方中,乌梅有何特殊功用???

[ 本帖最后由 鼠小弟 于 2007-12-28 23:03 编辑 ]
2# 沙发
发表于 2007-11-11 23:46 | 只看该作者
1、乌梅性收敛,“欲先劫之,必先聚之”,故少用以聚邪而逐之。
2、酸甘化阴,乌梅配甘草生津养阴,防二陈之燥性;而且半夏、橘皮取陈者,也是贵在无过燥之弊。
古人组方考虑周全,示人以轨范,并非不可化裁,例如朱丹溪治六郁之越鞠丸,临床应用时多是化裁而用。个人认为,湿痰漫散无形宜加乌梅,若湿痰明显聚于某一脏腑可以去乌梅而加入该脏腑的引经药。
3# 板凳
发表于 2007-11-12 10:45 | 只看该作者
.《浙江中医学院学报》(1986;2:40):乌梅滋阴敛肝,佐甘草合和,取其酸甘化阴以滋胃津。方中夏、橘虽贵在陈久,仍不失劫阴之弊,伍以乌梅兼制半夏之燥性,使半夏之燥性尽失,而无伤阴之虞,乌梅生津而无滋腻之虑,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乌梅之功厥伟,其功不可泯也,为方中画龙点睛之处。二陈汤中乌梅滋养胃阴,收敛肝气之功,后世多忽而不察,失其制方之本旨。
4
发表于 2007-11-12 10:45 | 只看该作者
二陈汤加乌梅为治湿化痰之主方。“湿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说明了痰从湿生,湿从脾化,脾湿不运,湿邪内停,化为痰饮。治宜燥湿化痰,理气和中。方中半夏辛燥而温,既能燥湿化痰,又能健脾和胃,降逆止呕,消痞散结;橘红辛苦性湿质燥,行气和胃,燥湿化痰,二药均为主药;茯苓健脾渗湿,利水除痰,为辅药;生姜和胃止呕化痰,乌梅性寒质润,可防止橘红、半夏过燥之弊,共为佐药;甘草化痰和中,调和诸药,为使药。药仅四味,配伍严谨,使脾健湿祛,气顺痰消。方中半夏、橘红以陈久者良,故方名“二陈汤”。
5
发表于 2013-12-7 11:59 | 只看该作者
欲劫先聚,兵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6-29 08:52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