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230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麻醉] 对**S呼吸支持的“温和”治疗对策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07-8-27 19:2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在**S的治疗问题上,施行机械通气(MV)呼吸支持是一项关键性措施,藉以纠正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并促使病肺得到尽可能的“休息”,这是多年来众多临床医师的共识。但MV时采用高容量(15ml/kg),还是低容量(7~8ml/kg)通气,目前尚存在不同的看法与争议,所见有关效果的报道也不一致。目前**S的死亡率仍长期徘徊在40%~50%,毫无下降的迹象,这与缺乏有把握的针对性治疗措施有关。尽管如此,当前采取呼吸支持治疗仍然是一项重要措施,但对如何设置最佳通气方案,如何使之尽可能符合纠正病理生理要求,是值得深入探讨的关键性问题。

  以往,根据**S的病理基础,主张采用高容量(VT 10~15ml/kg)通气治疗,借以对抗肺萎陷、肺水肿和气道高阻力。实际上,健康人的静息VT只有7~8ml/kg,健康肺对过度通气(hyperventilation)与过度充气(hyperinflation)两者之间的生理限度差异甚为狭小,且不存在明显的回旋余地[1]。对**S病人采用VT≥15ml/kg或气道峰压45cmH2O机械通气治疗,只要持续45min就足以引起肺损伤,肺毛细血管渗透性可增高4倍, Kolobow[2]认为这种损伤并非肺高压所引起,而是气道结构过度伸张的结果;如果采用低压通气治疗,达到上述相同的肺血管损伤和肺水肿增加程度,则需要较长的时间。因此,认为采用高容量、高气道峰值通气,其后果只会是加重病情。

  遗憾的是**S的致病因素复杂,病情多变,尽管已有众多采用不同通气模式与参数的研究报道,但多数缺乏严格的对照性资料,因此,很难确认何种通气模式与参数是最佳选择。Matamis[3]等采用肺压力-容量曲线描绘图探究**S病人肺机械性异常的特点,病人肺顺应性降低,异常的压力-容量曲线呈“S形”,曲线在曲折点(inflection point)后呈平缓下降趋势。如果通气压力超过“上曲折点”则肺泡过涨;若通气压力低于“下曲折点”则肺泡萎缩。**S萎陷肺泡的反复张开与闭合,不仅可导致肺泡切变应力损伤,且可诱发促炎性细胞因子级联(cascade)反应,甚至促发多系统器官衰竭(MSOF)[4、5]。上述结果提示,MV的吸气末肺泡压或通气容量应居于S线的中段,即不高于上曲折点,也不低于下曲折点,这样肺泡可不致过涨,也可使萎陷肺泡得以复张。

  美国NHLBI **S Network[6]在2000年中的工作引人注目,10所大学医疗中心对861例**S病人采用限容型A/C通气治疗,根据VT进行随机分组:一组VT采用12ml/kg、吸气末峰压≤50cmH2O;另一组VT采用6ml/kg、吸气末峰压≤30cmH2O。结果为:死亡率在低VT组比高VT组低22%;前28天内停机的平均天数,低VT组与高VT组之比为12±11?10±11天)。VT在前3天低VT组平均为6.2±0.8ml/kg,气道平均峰压为25±6cmH2O;高VT组平均为11.8±0.8ml/kg,气道平均峰压为33±8cmH2O。为了萎陷肺泡的复张和减少损伤,同时加用较高的PEEP(约8~9cmH2O)。对低VT组出现通气不足或高碳酸血症时,调节呼吸频率到30tpm,或给以碳酸氢钠溶液。耐人寻味的是,该研究中并没有追求很高的PaO2和SaO2水平,甚至允许PaO2 = 55mmHg和SaO2 = 88%。两组的气压损伤发生率则相似。Tobin[7]在评论这份研究报告时指出,这是当今通过系列呼吸机械生理学研究的一项最新成就,阐明**S的治疗关键在于采取“温和”型机械通气原则,值得临床重视和借鉴。

  对**S病人采取俯卧**下施行机械通气(MV)是近二、三年中的讨论热点,广泛探讨了其改善氧合的机理。值得一提的是,Albert[8]等应用CT对仰卧或俯卧**下MV进行多层面对比性扫描,结果表明:俯卧位可减轻心脏对肺的压迫。仰卧时左右肺容量分别减少7%和11%,而俯卧位时则分别减少1%和4%。此外,俯卧位还可改变肺背侧的经肺压力,包括实变肺的压迫、腹内容物对背侧肺的直接压迫,以及心脏重量对肺的直接影响等。此项研究为**对肺容量的影响提供了影象学依据。但众多资料都无例外地指出,采用俯卧位MV应持慎重态度,因俯卧位MV无疑将增加监护的复杂性,要求由精通业务、熟练技术的护理人员担任,并要求具备完善的监测设备;对颅内高压、血液动力学不稳定以及心血管功能需要药物支持的病人,都不是俯卧位MV的适应证。

  诚然,目前对**S病人治疗还可采用其他MV模式,如呼吸反比通气、体外膜肺(ECMO)等,但当前尚处于临床积累资料阶段,其确切效果有待大数量病例资料总结后定论[9、10]。当前应考虑如何采用相对简易的设备来完成Netword介绍的**S“温和”呼吸支持,特别对基层医院是极有价值的。所谓“温和”的呼吸支持,是针对防止机械呼吸可能带来肺损伤的问题而提出的,目的在于降低气道高峰压,其完整的操作要领是:①应用7~8ml/kg较低的VT;②有条件时采用顺应性曲线(即压力-容量曲线)描绘来确定最满意的VT;③避免短促的吸气;④降低峰气流;⑤加用恰当的PEEP;⑥并用适量的肌松药和镇静药;⑦定时变换病人的**;⑧控制病人的体温;⑨提供合理的营养支持,减少CO2的产生,以避免为排出CO2而增加分钟通气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6-8 12:06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