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3859|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风湿] zhuantie 转帖中西医结合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07-7-15 17:4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中西医结合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
                 中华中医药学会风湿病分会秘书长   姜 泉
第一节  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优势及原则
    中西医结合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已作为行之有效的方法而广泛应用于临床。众多学者的研究认为二者的结合不但可以发挥中西药物的优势,而且可以提高疗效,尤其对难治性病例更可发挥协同作用。张氏曾对1029例SLE患者的临床治疗进行分组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组的有效率为90.1%,均高于单纯中药或西药组,临床统计有显著性差异。我们认为中西医结合治疗SLE的目的及优势在于:
一.减少SLE并发症的发生
    SLE病情复杂,可引起全身多系统损害,因此需要长期应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的治疗,这不可避免地带来如感染、骨股头坏死等严重并发症,尤以感染的发生率最高,而且是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感染的防止是重要的临床课题。有些医生在使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的同时,习惯加用广谱抗生素预防感染,这显然是不正确的,滥用抗生素可造成临床感染菌株复杂,尤其容易引起菌群失调、霉菌及临床耐药性,使SLE更不宜控制。清热解毒中药具有良好的抗病毒及抗真菌作用;益气健脾补肾等中药更可提高人体的抗病能力,防止感染发生;健脾和胃中药可以减少免疫抑制剂对胃肠道的**;益肾填精药可以防止免疫抑制剂对骨髓及机体正常免疫力的过度抑制。
二.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的合理使用可以迅速缓解病情,提高生存率。但随之带来的副作用如枯兴氏征、脱发、月经不调等,使患者惧怕激素,心理压力大,生活质量下降。因此好的治疗方案应该是在病情好转的同时又不影响生活质量。辅以中药治疗可使疗效增加,并可以减少激素用量,使患者能够接受治疗,提高生活质量。
三.巩固疗效,减少病情复发
    在病情稳定期撤减激素及免疫抑制剂中,中药的辨证治疗则上升为主导地位。一是可以顺利撤减激素,防止病情反跳;二是长期服用中药可以减少病情复发,继续巩固疗效。现代药理研究证明,清热养阴药物可显著减少激素的副作用,又不影响激素的治疗效果;益气温阳药物具有提高低下的肾上腺皮质功能,对抗皮质萎缩,有类激素样作用。
四.中西药的协同作用
    对SLE难治性病例,中西药物联合治疗可以迅速控制病情,既可以各自发挥作用,又可以相辅相成,并可以减轻脏器损害。尤其是顽固性病例,病情复杂及对西药治疗不耐受者,这种协同作用愈发重要。大量文献报道中药具有调整免疫功能,改善异常免疫状态、抗炎、抗血凝、促进微循环、减轻免疫异常造成的内脏损害等多方面药理作用。
五.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应用原则
    必须采用辫病与辨证相结合的方法,在SLE早期及不典型期仅有皮疹、关节肿痛等症状时可首先采用中药辨证治疗,随时观察病情变化;若在急性进展期或有脏器损害时则积极应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治疗,迅速控制病情,保护重要脏器,为继续治疗争取时机;病情稳定期,则发挥中医药养阴益气、扶正固本、改善体质、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稳定病情的优势,最终使病情缓解,提高生活质量,恢复劳动力,延长生存时间,降低死亡率。
第一节:中医治疗
一、中医常见证候的辨证治疗
(一)热毒炽盛证
主症:起病急骤,高热持续不退,面部红斑或手有红斑,关节肌肉疼痛,尿短赤,
甚有神昏抽搐,舌红苔黄,脉滑数或弦数。  
辨证分析:外感温热暑湿之邪,或外感风寒湿邪,郁而化热,热毒入里,邪留气分,症见突然高热持续不退;热毒瘀滞,阻隔经络则关节肌肉疼痛;热邪伤津可见咽干口渴;热扰心神则烦躁不已;舌红苔黄,脉滑数或弦数均为热毒炽盛之象。本症是热在气分营分,属实证,以高热、红斑、舌红为辨证要点。
治法:清热凉血 解毒化斑
方药:清瘟败毒饮或化斑汤加减
生石膏30(先煎) 生地30 黄连10 黄芩10 知母10 玄参15 赤芍15 连翘15 绿豆衣30 丹皮10 银花炭15 水牛角15
临床研究:本证常见于SLE的急性活动期或重症狼疮表现,有神昏抽搐者见于中枢神经狼疮,实验室检查中,常有血沉增快,ANA高滴度阳性,抗双链DNA抗体阳性,血清补体下降。许多医家的临床报道,对此证选方用药各具特点:高热不退者可服用安宫牛黄丸、局方至宝丹,或用醒脑静注射液10-20ml加入葡萄糖液体中静点;有的医家善用生玳瑁或羚羊角粉、寒水石、生大黄等加强清热之力;红斑明显者加白花蛇舌草、蚤休、紫草等加强凉血解毒之力;关节肌肉疼痛明显加忍冬藤、桑枝、秦艽等清热利湿通络之药。咽痛者加山豆根。免疫药理研究证明清热解毒药可控制免疫复合物的生成,防止感染。
(二)阴虚内热证
主症:持续低热,斑疹黯红,脱发,口舌生疮,关节肌肉隐痛,手足心热,腰膝酸软,烦躁不 寐,口干咽痛,舌红苔少,脉细数。
辨证分析:温热之邪日久伤阴,虚热内生,而出现低热;热灼血络,日久生瘀,瘀热互阻,见暗红色斑;肾阴不足,精不化血,腰膝酸软;毛发失养故见脱发;血不养肝,筋脉失养而关节肌肉隐隐做痛;心火亢盛见口舌生疮;热扰心神见烦躁不寐;舌红苔少,脉细数均为阴虚内热之象。本证特点属虚属热,以低热、斑疹黯红、腰膝酸软、舌红苔少为辨证要点。
治法:养阴清热
方药:知柏地黄丸合玉女煎加减
生地30g 知母15g 生石膏15g 黄柏10g 茯苓10g 泽泻15g 女贞子15g 旱莲草15g 丹皮10g虎仗15 炙龟板10g
临床研究:本证属于SLE慢性活动期,病程较久,多数患者均服用过激素,激素类似中药纯阳之品,大辛大热必耗伤人体真阴,故在使用激素或激素撤减期,患者均可出现阴虚之象。实验室检查中,ANA滴度下降,双链DNA抗体可正常,血沉下降,血清补体可升高或正常。各家研究中,有的学者认为,此型临床辨证约占28.9%,是中医治疗中最常见的证型。低热不易消退者加青蒿、地骨皮、白花蛇舌草等加强退热之力;脱发明显加枸杞、何首乌、桑椹等养阴生发之品;口舌生疮者加莲子心、玄参等;关节肌肉隐痛者加鸡血藤、防己等通络之药;面部暗红斑加当归、川芎等养血活血药;如有乏力等气虚之象 加黄精、黄芪等益气而不温热伤阴之品。
(三)瘀热痹阻证:
主症:手足瘀点累累,斑疹斑块暗红,双手变白变紫,口糜口疮,下肢散在暗红色斑甚溃烂,低热缠绵,月经不调,尿短赤,舌黯红有瘀斑瘀点,脉细弦。
辨证分析:外感六淫之邪,郁而化热,或阴虚火旺,热邪未能从表而解,传入脏腑经络,如古人云:“热附血而愈加缠绵,血得热而愈形胶固”,瘀热互结而发诸症。瘀热发于肌肤,可见手足瘀点累累和暗红斑;阻塞经络见双手变白变紫;瘀热深蕴营血,伤及血络,腐烂肌肤故见下肢散在暗红色斑甚溃烂;瘀热伤及肾络故出现尿短赤;舌黯红有瘀斑瘀点,脉细弦均为瘀热之象。
治法:清热凉血、活血散瘀
方药:四妙勇安汤加味
玄参30 g银花30g 生地30g 当归15g 丹参30g 川芎10g 赤芍15 鸡血藤30g 牛膝15g 柴胡10g 水蛭3g
临床研究:常见于SLE活动期,以血管炎表现为主者,可见到多脏器损害,尤以肾损害最为常见,并可见于抗磷脂抗体综合征。实验室检查指标多呈异常,高滴度ANA,抗双链DNA(+),抗心磷脂抗体(+),ESR增快,血小板减少,蛋白尿及血尿等。中药活血药具有抗血栓及免疫抑制作用,可有效改善血管炎症状。临床注意选用活血药宜用凉血活血药,少用或不用温通活血药,以免加重瘀热。肢端红肿明显加红藤15g、白花蛇舌草30g,加强清热解毒之力;肌肤溃烂或流脓血加土茯苓30g 以清热利湿或配黄芪15g以益气生肌;如有出血倾向时少用活血药,加仙鹤草30g 藕节15g 生地榆30g以凉血止血;关节肿痛加虎杖15g 忍冬藤30g;月经不调加当归15g 益母草15g;有雷诺氏现象加桃仁10g 红花10g 枳实10g 。
(四)风湿热痹证:
主症:双手指肿痛,四肢大关节游走性疼痛,关节僵硬,肌肉酸痛,舌红苔黄,脉滑数或细数。
辨证分析:外感风寒湿之邪,入里化热;或内有湿热毒邪复感外邪,痹阻经络关节而发关节诸症。湿热痹阻,气血不通,故见关节肿痛;风邪善行而动,故关节疼痛为游走性;湿邪重着阻滞经脉,故见关节僵硬;舌红苔黄,脉滑数或细数,为湿热之象。
治法:清热利湿、祛风通络
方药:宣痹汤加减
防己15g 生苡仁15g 连翘10g 忍冬藤30g 赤小豆15g 牛膝15g 虎杖15g 秦艽15g土茯苓15g 威灵仙15g
临床研究:关节疼痛可以是SLE的首发症状,在轻度SLE患者或缓解期患者中常为主要临床表现,以关节漫肿为特点,常无关节畸形,临床要注意与类风湿关节炎相鉴别。此证在中医治疗中占据重要地位,通过中药治疗,可缓解关节肿痛,并可控制早期SLE症状;在缓解期时可预防疾病发作。关节肿胀明显时加泽兰15g 猪苓15g 生苡仁15g;疼痛重者加青风藤15g 海风藤15g或用马钱子粉0.3g冲服;伴有发热者加红藤15g 石见穿30g知母15g;关节窜痛者加祛风通络药,防风15g 羌活10g ,以上肢关节表现为主者加片姜黄10g 桑枝30g 葛根10g;以下肢关节为主者加牛膝15g络石藤30g。
(五)脾肾阳虚证
主症:下肢或全身浮肿,腹胀满,呕恶,腰膝酸软,尿少,面色无华,畏寒肢冷,神疲乏力,舌淡胖苔白,沉细弱。
辨证分析:疾病日久,肾阳受损,肾阳衰微,不能制水,气化不利而发水肿,腰为肾之府,肾属下焦,下焦水道不利,故肿势多从下肢开始,《素问 ?水热穴论》云:“肾者,胃之关也,关门不利,故聚水而从其类也。上下溢于皮肤,故为腑肿。腑肿者,聚水而生病也。”肾阳不足,命门火衰,脾土虚弱,运化失司,清浊升降失常,而见腹胀满,呕恶等;脾肾阳虚不能温煦四肢,充养机体,可见神疲乏力,畏寒肢冷等;舌淡胖苔白,沉细弱。为脾肾阳虚之象。本症特点为病在脾肾,属虚寒症,以下肢或全身浮肿,畏寒肢冷,舌淡胖苔白为辨证要点。
治法:温阳行水 、补益脾肾
方药:真武汤和济生肾气丸加减
茯苓15g 泽泻30g 猪苓15g 白术15g 淡附片6g 熟地30g 大腹皮10g 黑大豆30g山萸肉10g 山药10g 竹茹10g
临床研究:多见于SLE慢性期中的狼疮性肾炎、低蛋白血症、慢性肾功衰竭等症,患者预后多不好。实验室检查中,多有尿素氮、肌酐升高,白蛋白低,血红蛋白低。此证常由阴虚内热证演变而来,阴虚及阳,故除见阳虚症外,尚可见到低热、口干咽干等阴虚症,可加用知母10g 地骨皮10g;尿少加仙茅15g 肾**10g;浮肿明显加玉米须30g 赤小豆30g等;腰膝酸软者加仙灵脾15g菟丝子15g ;气虚明显加太子参15g;贫血者加当归15g 白芍15g。
(六)气血不足证:
主症:面色苍白,神疲乏力,心悸,头晕眼花,舌红苔薄,脉细数无力。
辨证分析:因邪热伤气耗津,致阳明生化无权,水谷精微无以输布全身;或因久病,脾胃受损,气血生化之源不足,而气血双亏。气虚出现神疲乏力;营血不足不能上荣头面而出现面色苍白,头晕眼花等,心血不足而见心悸。本症特点是病在心脾,以神疲乏力,面色苍白,心悸为辨证要点。
治法:益气养血
方药:八珍汤加减
太子参15g 当归15g 白芍10g 生地15g 熟地15g 白术10g 茯苓10g 黄芪30g 黄精30g
临床研究:多见于SLE血液系统损害者,以白血球减少、红细胞减少为主或轻度血小板减少;也可见到心脏损害中以心肌损害为主者。以白细胞减少为主者加女贞子15g 茜草15g;以红细胞减少为主者重用当归30g大枣5枚,阿胶或鹿角胶烊化后口服;血小板减少加花生衣10g 羊蹄根15g;手足麻木者加鸡血藤30g;心悸明显加远志10g 柏子仁15g。
(七)气阴两虚证
主症:神疲乏力,汗出气短,手足心热,腰酸耳鸣,舌红苔少,脉细无力。
辨证分析:久病不愈,或大量攻邪治疗,气阴耗伤,既有肺脾肾三脏元气亏损的症状,又有五脏津液内耗,营阴不足的症状。气虚可见神疲乏力,汗出气短等症;**不足,不能充养机体可见腰酸耳鸣等;阴虚发热而见手足心热;舌红苔少,脉细无力为气阴两虚之象。本证特点以正虚为主,病变部位可在五脏,以五脏气阴不足为主。
治法:益气养阴
方药:生脉饮加味
太子参15g 生地30g 麦冬10g 黄精30g 黄芪15g茯苓10g 女贞子15g 白芍15g枸杞15g
临床研究:本证多为SLE缓解期表现,以全身症状表现为主,已无活动期症状,实验室检查多正常。在演化过程中可挟有不同的邪气,或有瘀血,或有痰湿,或有肝郁,因此临床医家认为此证治疗当以平补为主,不可过用大量益气助阳之品,以免助邪;并根据挟邪的不同或加活血化瘀法,或加清化痰热法,或加疏肝理气法。
(八) 肝肾阴虚证:
主症:腰酸痛,脱发,关节酸楚,乏力,头晕耳鸣,口燥咽干,月经量少或闭经,舌淡红少苔,脉细。
辨证分析:因久病劳伤,或温热之邪耗伤肝阴及肾阴所致,可由肾阴不足导致肝阴不足或肝阴不足导致肾阴不足。腰为肾之府,发为肾之余,肾阴虚故见腰痛酸软,脱发;《灵枢?海论》曰:“髓海则轻劲多力,自过其度;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酸眩冒,目无所见,懈怠安卧。”故见头晕耳鸣;肝肾精亏血少,冲任失养,故见月经量少或闭经;舌红少苔,脉细为肝肾阴虚之象。本证特点以正虚为主,病变部位在肝肾。
治法:补益肝肾
方药:六味地黄丸加味
生地30山萸肉10山药10丹皮10茯苓10泽泻10赤芍15首乌15当归15
随症加减:头晕明显加枸杞10菊花10;耳鸣者加蝉衣6;闭经者加益母草15;口干者加玄参15;有低热者加知母15地骨皮15。
临床研究:此型多见于SLE缓解期的患者,免疫指标大多正常, 激素多减至维持量,此时的治疗以稳定病情为主,补益肝肾法 可减少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的副作用,尤对脱发的治疗疗效较好,并可防止激素撤减中的病情反跳,因此可作为长期用药的选择。
第四节  特殊器官损害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一.狼疮性肾炎( Lupus  nephyitis  LN)
    狼疮性肾炎(LN)是SLE最常见的脏器损害,病变程度直接影响预后,治疗的效果常与疾病活动、LN病理分型有关。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早期控制至关重要,如果病情不能得到控制,会逐渐发展为肾病综合征直至肾功能衰竭。
1.LN的肾炎期治疗
(一)西医治疗
1.临床轻型病变:以无症状性蛋白尿及血尿为主,24小时尿蛋白定量<3.5g,尿肌酐及尿素氮多正常。治疗可用中小剂量强的松,常用剂量为每天1mg/Kg,早晨8点前口服,短期内既可消除蛋白尿。症状缓解后4周内逐渐减量,通常每次减5mg,待减到10mg时,减量速度放慢,每次可减2.5mg直至最小维持量;若需长期用药则隔日口服5~10mg,可最大可能减少激素副作用。若激素疗效不佳时可选用免疫抑制剂。
环磷酰胺(CTX)对肾功能有保护作用,文献报道激素治疗LN的近期疗效 与CTX无显著性差异,长期应用可引起肾小球纤维化从而加速肾功能恶化的进程,因此多数专家认为对LN的治疗首选CTX。临床通常采用小剂量口服或静注的方法,口服量为50~100mg/天;静注则用200mg加入生理盐水20ml中,隔日一次或每周二次。蛋白尿消失或肾功能恢复时,逐渐减少治疗次数,治疗周期在6~8个月,总量可达8~12g。
2.LN进行性加重时,患者常全身症状明显,蛋白尿增加,24小时尿蛋白定量≧3.5g/天,肌酐及尿素氮异常, 1986美国**卫生研究院(NIH)首次报道了环磷酰胺静脉冲击治疗LN的优越性,10年终末期肾衰发生率小于10%。国内外也相继报道了CTX冲击治疗重症LN,在控制临床症状,改善各项临床指标方面疗效显著,其中终末期肾衰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单纯用激素治疗者。具体用法为CTX800~1000mg加入生理盐水100~200ml中静点,滴注时间半个小时至1小时,2周或4周滴注一次。冲击4~6次后大多数蛋白尿消失,肾功能改善,之后可逐渐减少用药次数,每2~3个月冲击一次。在冲击中要进行“水化疗法”,可静点5%GS500-1000ml,或嘱患者大量饮水,以防止出血性膀胱炎。国内外均有报道,冲击治疗的副作用并不比小剂量应用CTX多,但大量应用CTX影响性腺,对卵巢有毒性,可引起女性闭经,因此有的专家主张静冲起效症状缓解后,应停用静冲疗法,改为硫唑嘌呤口服,每天50~100mg,维持疗效。
(二)中医治疗
中医认为LN发生是由于内因与外因两方面因素造成的,内有肾脏亏损,外感六淫及疮毒之邪,LN早期及活动期常以邪实为主,尤以湿热毒邪最为常见,其证型多为热毒炽盛、湿热壅滞、阴虚内热,常用治疗方法是清热解毒、利湿消肿、养阴清热。
1.辨证施治
(1)热毒炽盛证
主症:发热、咽痛、或有轻度浮肿、尿少色赤、舌红苔黄。
辨证要点分析:感受热毒之邪或湿郁化热,热毒入里而见发热;热毒蕴于下焦,灼伤血络而致尿少色赤等症。本证属热属实,以少量蛋白尿及镜下血尿为特点,是LN轻型改变,经治疗症状常能明显缓解。
治法:清热解毒利湿
方药:黄连温胆汤加减
黄连6g黄芩10g栀子10g赤芍10g银花15g白花蛇舌草30g半枝莲15g丹皮10g连翘10泽兰15
随症加减:镜下血尿明显用白茅根30g、藕节15g、地榆15g、大小蓟各10g等凉血;止血药可选用炒侧柏叶、大黄炭、血余炭等;有浮肿者加茯苓皮15g冬瓜皮15g。
(2)湿热壅盛证:
主症:尿黄、尿液浑浊、下肢沉重或轻度浮肿
辨证施治:湿热久滞,郁而化热,中焦脾胃失于升清降浊功能,三焦壅滞,水道不痛而致诸症。中医认为尿液中因有蛋白、细胞和管型出现的尿液浑浊,主要因湿热所致。
治法:清热利湿消肿
方药:猪苓汤加减
赤小豆30g泽泻15g苡米15g土茯苓30g车前草15g白术10g冬瓜皮15g猪苓30玉米须30g
随症加减:蛋白尿明显加黄柏10g苍术15g;口干咽痛者加连翘10g玄参15g
(3)阴虚内热证:
主症:腰膝酸软、手足心热、头晕耳鸣、舌红苔少、脉细。
辨证施治:病变日久或热毒湿热伤及阴液,如吴鞠通言“热之所过,其阴必伤”,而有阴虚诸症。本证为LN病情恢复期表现,一般无蛋白尿及血尿。
治法:养阴清热
方药:大补阴丸加减
生地30g玄参10g麦冬10g知母10g女贞子15g白芍10g龟板6g黄柏10g。此法既可治疗LN,又可减轻长期服用激素带来的副作用。
随症加减:有水肿者加车前草15g;心烦热者加莲子心6g。
(二)LN肾病综合征型
临床主要表现是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可出现双下肢浮肿,但不一定有血胆固醇升高,如不及时治疗,多数可于2~3年内发展成尿毒症。实验室检查中尿蛋白定性多在(+++)—(++++);24小时尿蛋白定量可在3.5~10g以上,总蛋白及白蛋白均明显下降,总蛋白常在50g以下,白蛋白在30g以下;血容量不足时,血尿素氮可以升高,血肌酐上升,血中补体降低。
1.西医治疗
(1)仍以糖皮质激素加免疫抑制剂疗效为佳。
激素仍首选强的松,以中等剂量为宜,每日40~50mg晨起顿服,维持6~8周,待两周左右尿蛋白明显减少或消失,逐渐减药,减至每日总量10~15mg时,改为隔日顿服,继续减量至最小有效剂量,维持6~12个月。
免疫抑制剂中首选CTX,但在选择是常规量或冲击量时需考虑病情是否活动。若处在活动期要以CTX冲击疗法为主,可用800~1000mg,2周或4周冲击一次,直至蛋白尿明显减少甚消失时减量,可3个月冲击一次。在病情非活动期时,CTX冲击疗效不明显,并可产生肾毒性,因此宜选用小剂量治疗法,CTX200mg,加入20ml生理盐水中,隔日或每周2次静注;或用硫唑嘌呤50~100mg/日维持量口服。
(2)纠正低蛋白血症,尽量摄取高质量的蛋白饮食,如瘦肉、牛奶等;严重低蛋白血症引起血容量减低时,可间歇静脉点滴血浆或白蛋白。
(3)适当用利尿剂,速尿40~60mg,静脉注射或每日口服2~3次;双氢克尿噻25mg,每日口服1~2次,氨体舒通20mg,每日1~2次。
2.中医治疗
本病属于中医“水肿”范畴,临床辨证要点是分清实证与虚症;实证为阳水,虚症为阴水。阳水多以风水相博、湿热为主;阴水者以脾肾阳虚为主。中医认为水肿与肺脾肾三脏有关,犯肺、伤脾、损肾是病情由浅入深的过程,临床症状复杂,不是一个以单纯正虚为主的疾病,其邪实一面不能忽视,虽古今各家偏重于脾肾阳虚,水湿潴留,但也注意患者常有皮疹、口苦咽干、尿少、苔黄腻等邪实内蕴之象,因此认为临床辨证以虚实夹杂为主。实证宜发汗、利尿、攻逐等祛邪;虚证宜扶正祛邪。
(1)辨证论治
风水相博证
主症:眼睑浮肿继四肢全身浮肿,按之凹陷易复,伴发热咽痛,尿少,舌红苔黄,脉滑。
辨证要点分析:体虚外感风湿,肺气壅闭,不能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流溢于肌肤而发诸症。其性属实,其水在表,多见于肾病初期或因感冒继发水肿者治疗重在疏风利水,使肺气得开,三焦水道通利,水液下输膀胱而利尿。
治法:疏风清热,宣肺行水
方药:越婢加术汤加五苓散加减
生石膏15g(先煎) 白术12g  生姜6g  大黄6g  浮萍9g  泽泻12g  茯苓12g  甘草6g 赤小豆15g  
随症加减:临床多用浮萍替代过于温燥的麻黄;水肿重者加冬瓜皮15g ;有汗出恶风等表虚证者加生黄芪15g;咽喉痛者加山豆根6g 连翘10g 。
(2)湿热内盛证
主症:浮肿较剧,下肢尤甚,按之没指不宜恢复,腹大胀满,胸闷烦躁,尿短少,大便干结,舌红苔黄,脉滑数。
辨证要点分析:脾失健运,湿从内生,郁久多从热化,湿热交阻,升降失常,三焦气化不利,水热内停而发水肿。其性属实,肿势甚,发展快,正虚尚不明显,治疗可用攻逐利水法以迅速消肿。
治法:通腑泻热、利水消肿。
方药:己椒苈黄丸加减
防己15g葶苈子10g 生大黄6g 川椒目6g  大腹皮15g  猪苓15g 赤小豆30g 茯苓皮15g 泽泻15g
随症加减:胸痞闷者加橘叶10g 丝瓜络10g;口燥咽干加玄参10g 麦冬10g。
(3)脾肾阳虚证
主症:全身高度浮肿,腹大胀满,恶心呕吐,小便短少,卧则喘促,舌淡胖苔白,脉沉滑。
辨证要点分析:多由水肿实证失治,日久损伤脾阳肾阳,阳虚不能制水,气化不利,水液泛滥而发全身水肿,为阴水虚症。本证型多为LN重症表现,可有大量蛋白尿或肾功损害。
治法:温补脾肾、利湿消肿
方药:真武汤合实脾饮加减:
熟附子9g(先煎) 茯苓15g 白术15g 泽泻15g 桂枝9g  车前子30g  大腹皮15g  厚朴12g 生姜6g
随症加减:动则气喘者加补骨脂15g 莱菔子10g 白芥子6g;小便不利加冬瓜皮10g 肾**10g;腰膝酸软加骨碎补15g 仙灵脾10g。
    经验消肿方:每日玉米须30g煎水,长期服用;新鲜鲤鱼或鲫鱼500g,生姜20g 葱10g冬瓜皮30g,不放盐,煎服,宜长期服用,利尿效果好;
经验消蛋白中药:必需在辨证论治基础上选用。湿热内蕴证选用石苇、苡仁根、大蓟根、鸭跖草;瘀血阻滞者加益母草、怀牛膝、野山楂;肾精不足选用收敛固涩之品金缨子、莲须、芡实、益智仁、煅牡蛎、乌梅炭;肾阴虚者加女贞子、旱莲草、炙龟板;阳虚者加仙茅、仙灵脾、菟丝子、山萸肉。
    LN肾病型属于SLE慢性活动期表现,患者病情较重,宜积极治疗,临床选药需慎重,中西药配合治疗仍能渴望疾病好转,防止进入肾功能衰竭期。
(三)肾功衰竭期
本病为SLE肾脏损害的终末期表现,预后严重。
1.急性肾功衰竭
常继发于感染及SLE活动,临床出现急性少尿或无尿,含氮的代谢产物排出急剧减少,迅速出现氮质血症,临床过程主要为少尿期或无尿期、多尿期及恢复期3个阶段。
本病治疗原则是积极治疗原发病及并发症,控制疾病恶化,挽救生命,治疗需迅速积极。
(1)原发病治疗:
采用甲基强的松龙及CTX联合冲击疗法,可迅速缓解肾功恶化。但需严格掌握适应症是:患者体质尚可,机体可以耐受,有一定尿量;若少尿或无尿时需在透析疗法的配合下使用。待症状缓解,肾功指标下降后,分别给予强的松40~60mg/天及CTX200mg,隔日或每周2次静脉注射,以维持疗效。国内有人报道,在腹膜透析及血液透析的配合下,用联合冲击疗法治疗41例LN尿毒症患者,可逆缓解率为51.2%;病程在2年内且无肾萎缩者可逆缓解率达69.57%。联合治疗具有强大的免疫抑制作用,致使院内感染高,积极预防感染至关重要,大剂量输注免疫球蛋白可增加抗菌抗病毒效应。
(3)中药治疗
本病属中医“癃闭”、“关格”等范畴。中医认为肾脏受损,水湿浊邪不能排出体外而发病。少尿期以邪实为主,治疗多用利湿降浊、清热解毒等疗法;多尿期及恢复期以虚症为主,治疗多用益气养阴、补肾固摄法,从中医辨证看邪实仍是主要方面,只有湿热毒邪得去,正气方可升降正常。
①湿热蕴结证
主症:尿少、尿闭、恶心呕吐、胸腹痞满、大便不畅、舌苔黄腻、脉滑数。
辨证要点分析:内蕴之湿日久热化,膀胱气化不利而见尿少;湿热停留三焦,气机升降失常,浊阴上逆,而发呕恶诸症。属虚实夹杂,以实邪表现为主,见于少尿期。
治法:清热利湿降浊
方药:猪苓汤合橘皮竹茹汤加减:
猪苓30g 泽泻30g 橘皮10g 竹茹15g 苡米15g半夏10g 车前子15g 焦大黄10g
随症加减:临床根据湿热病邪轻重,配用其它清热解毒化湿之品,常选用:白花蛇舌草、红藤、连翘、蒲公英、石韦、葶苈子、白茅根等。
②脾肾亏虚证
主症:小便清长、少气乏力、腰膝酸软、食欲不振、舌质淡苔白、脉沉细。
辨证要点分析:病程日久,肾气亏虚,封藏固摄失职,故出现小便清长等症,其性属虚,见于多尿期。
治法:补肾益气
方药:金匮肾气丸合香砂六君子加减:
太子参15g 茯苓15g 熟附子6g 生地15g 山药10g 泽泻15g 白术10g 山萸肉10g 木香6g、砂仁6g
随症加减:腰膝酸软明显,加桑寄生15、杜仲10、川续断15;水肿者可加猪苓15g、车前草15g、防己15g、苡仁15g等,并可加益母草30g加强活血利水之力;脘腹胀满、恶心呕吐者加法半夏10g苏梗10g大腹皮10g厚朴6g。
2.慢性肾功能衰竭期(尿毒症)
本病是LN终末期改变,临床可出现慢性水肿、高血压、充血性心力衰竭、酸中毒、慢性贫血、精神神经系统症状;肾脏B超可有肾萎缩,病理分型为硬化期,是SLE主要死亡原因之一。终末期LN中44%的患者临床及病理基本上无活动性指标,是非免疫介导炎症机理在疾病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1)西医治疗
本病多不属于SLE活动期,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的治疗常不奏效,而且会加重肾损害,治疗要特别注意控制血压,临床多采用:
①透析疗法:包括血液透析、腹膜透析、结肠透析及口服透析液,常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选定。
②肾移植术是治疗的有效方法,在进行透析期间,有合适的供肾可做肾移植术。
③对症处理:纠正酸中毒;控制高血压;贫血严重常用**,每次50U/Kg体重,每周3次,6周后改为原用量的1/2或1/3。
(2)中药治疗
属于中医“水肿”、“虚劳”等病症的范畴。本病多因疾病日久,正气亏损,以气血亏虚、脾虚湿盛、肝肾亏虚为主;中医认为血中尿素氮、肌酐升高是因脏腑功能紊乱,邪毒不能排出,因此会有湿浊、瘀血等病理产物,临证常虚实夹杂,治疗以扶正兼祛邪为主。
①辨证论治
气血亏虚证
主症:神疲乏力,面色萎黄,纳谷不香,舌淡苔白,脉细弱。
辨证要点分析:久病机体元气不足,气血生化失源,为脾肾功能衰退的一种表现,常见于尿毒症贫血患者。
治法:益气养血
方药:八珍汤加减:
太子参15g 白术10g 茯苓10g 当归10g 白芍10g 川芎10 黄芪15g 桑寄生15g 五味子10g 黄精15g
随症加减:腰膝酸软者加山萸肉10 枸杞子10。
脾虚湿盛证
主症:少气乏力,面黄虚浮,腹胀纳呆,尿少,下肢浮肿,口有尿味,舌淡苔白腻,脉濡滑。
辨证要点分析:内经云“诸湿肿满皆属于脾”本证为脾阳不振,寒湿内生,脾被寒湿所困而发诸症,其性有实有虚,虚为脾虚;实为水湿停聚,治疗重在调理脾胃,为尿毒症最常见证型,尿素氮、肌酐升高明显。
治法:健脾利湿 降逆化浊
方药:温脾汤合黄连汤加减:
党参10g 熟附子3g 厚朴10g 白术15g  苍术15g 土茯苓15g法半夏10g 黄连3g 焦大黄6g 猪苓15g
随症加减:浮肿明显加大腹皮15g 冬瓜皮15g ;恶心呕吐加竹茹15g; 纳呆腹满加砂仁6g 鸡内金15g;昏睡烦躁等精神症状者,为邪毒蒙蔽轻窍,需加用菖蒲10-15g;在调理脾胃的基础上,可选用温补平和,补而不滞的益肾药物如:仙灵脾10g 菟丝子10g 桑螵蛸10g等。
阴阳两虚证
主症:形体瘦弱,精神萎靡,少气懒言,形寒肢冷,小便短少而黄,舌红少津或有齿痕,脉弦细数。
辨证要点分析:久病不复,阴阳俱损,或阳损及阴,或阴损及阳,邪毒蕴久,累及多脏,是尿毒症的终末期表现,临床危重。
治法:温阳补肾
方药:济生肾气丸加减:
生地15 山萸肉10 山药10 泽泻15 茯苓15 枸杞子10 菊花10白芍10猪苓15 龟板6g女贞子15g 旱莲草15g
随症加减:浮肿者加泽兰15g 仙茅15g;皮肤瘙痒加地肤子10g;
②临床研究
大黄通腑泻浊,荡涤三焦浊气是治疗本病的常用药物,临床证实大黄有降低尿素氮、肌酐的作用,汤药中常配用焦大黄以缓泻,对临床出现头痛、恶心呕吐、胸腹满闷、浮肿、尿素氮进行性升高者最宜选用,焦大黄常用量为6-9g;生大黄及其复方制剂常用于中医灌肠治疗,我院用生大黄30g 牡蛎60g 附子20g(先煎),浓煎120ml ,保留灌肠,每日1次,临床取得好的疗效。
活血药物的配用至关重要,尤其是对肾脏硬化期病理改变者,可改善外周血流量,增加肾血流,改善肾小球功能。常用药物有丹参、川芎、赤芍、益母草、生三七、泽兰等;并可用丹参液30ml加入5%的葡萄糖中静脉点滴,每日一次。
临床发现过于温补的药物如阿胶、鹿角胶、红参等,有升高尿素氮的作用,临床需慎用;
另外经临床证实,木通有加重肾损害的作用,因此对肾功衰竭的患者,临床选用中药也要避免选用经临床或实验证明对肾功能有损害的药物。
2.临床参考
(1)LN的治疗关键是判定病情是否活动,临床观察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尿蛋白及尿沉渣的异常是重要的临床观察指标,在LN的治疗过程中,尿蛋白在短期内不易消失且反复出现,因此每1-2周检查尿RT,或做24小时尿蛋白测定,如有近期新出现的蛋白尿或血尿常提示疾病的活动;肾功检测以血肌酐及肌酐清除率最能反应真实病情;终末期LN中44%的患者临床及病理基本上无活动性指标。
(2)高血压伴肾功能异常,常提示为不可逆性病变,但需与间质性肾炎及药物影响鉴别;
(3)血清免疫学指标观察以抗双链DNA最重要,国内外均有报道,抗双链DNA抗体正常与否常与肾损害呈正相关,现有报道称,补体C1q结合与LN的活动性相关。
二.中枢神经狼疮
本病常出现于狼疮活动期,多为重症狼疮表现,也称为狼疮性脑病。本病以弥漫性狼疮性脑炎最为严重,如不及时有效的治疗,常可引起脑组织坏死,脑细胞液化,危及生命,主要表现为昏迷、抽搐、头痛、恶心呕吐;部分患者表现为癫痫样改变或有脑血管病变如偏瘫等。
(一)西药治疗
1.首选甲基强的松龙1g/天冲击治疗,连冲三天,必要时1个月后重复冲击一次,直至症状改善,意识恢复;必要时可辅以静注环磷酰胺0.5~1mg/m2。待病情稳定后,要迅速减撤药物,防止继发感染。北京协和医院采用甲强冲击治疗狼疮性脑病18例,1~2周内病情可缓解,有效率72%;单秀霞等报道采用甲强冲击治疗3天,第4天合并环磷酰胺冲击治疗,后口服强的松40~60mg/天,4周为一疗程,结果显示4周、8周的缓解率分别为85%、93%。近年有报道用甲胺喋呤加**联合鞘内注射疗法治疗中枢狼疮,用量各10~20mg,临床有效率可达到90%,无明显全身副作用,鞘内注射可使药物直接进入病变组织而不受血脑屏障的影响,对常规治疗无效的患者可用此方法治疗。患者颅内压高出现头痛、恶心呕吐时用甘露醇脱水治疗;
    2.有精神分裂样症状表现者,头痛、焦虑紧张甚至狂躁抑郁等,首先应排除激素副作用之可能,并可据不同情况予适当的镇静药(如氯丙嗪、安定等)及中等剂量的激素同用。治疗此种疾病需要时间和忍耐,不必要急于求成,许多患者的症状可在数周或数月内自然恢复,说明这种精神紊乱不能完全依赖药物治疗;忧郁症明显者需用抗忧郁症药物,如百忧解;
3.对伴有阳性抗心磷脂抗体或狼疮抗凝物,表现为中风的年轻SLE患者,可给予肠溶阿司匹林,每日100mg,同时抗凝治疗,先用肝素接着用华发令抗凝。
4.表现为癫痫发作者需大剂量激素加对症处理,大发作或局限性发作首选苯妥英钠或苯**;精神运动性发作首选卡马西平或扑癫酮;小发作可用抗惊厥药(如安定)与同用,可有效控制病情。
(二)中药治疗
狼疮性脑病属于中医“昏迷”、“癫狂”、“痫证”等范畴,根据临床表现的不同,进行辨证施治,临床常见证型有:
1. 热扰心包证
主症:高热神昏谵语,或伴躁动不安、舌红或绛苔黄、脉滑数。
辨证要点分析:叶天士云“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因感受温热之邪,内陷心包而见高热神昏症,病势较凶险,本证可见于无菌性脑膜炎患者。
治法:清热开窍
方药:①安宫牛黄丸疗效最好,每服1丸,每日2~3次,昏迷者可将药物碾碎与温水混合,鼻饲入药,连用3天;②醒脑静注射液,此药是安宫牛黄丸的针剂,先用10~20ml加入25%的葡萄糖中静注,然后改用5%葡萄糖加醒脑静20ml静脉点滴,每日1次,连续静点7~14天。
2.痰火上扰证:
主症:起病急骤、面红目赤、急躁易怒、狂乱无知、**毁物、不避亲疏、失眠、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数。
辨证要点分析:肝气郁结化火,火盛炼津为痰,热痰蒙闭清窍,心神逆乱而发诸证。此型主要为精神狼疮表现。
治法:镇心涤痰、清肝泻火
方药:生铁落饮加减
胆星10g 浙贝15g 菖蒲10g 远志10g 玄参15g 黄芩10g  生铁落15g生大黄6g
随症加减:腹满者加枳实10g;心烦躁口渴者加生石膏15g知母15g;失眠者加珍珠母30g龙齿30g。
3.痰迷心窍证:
主症:突然昏倒、四肢抽搐、口吐粘涎、心烦失眠、口苦、便秘、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数。
辨证要点分析:湿热痰浊内蒙清窍,而发诸证。此型多为癫痫大发作表现。
治法:礞石滚痰丸加减
礞石15g 大黄10g 黄芩10g 紫石英10g 龙骨15g 牡蛎15g 沉香3g 甘草6g
随症加减:抽搐明显加生石决明30g钩藤15g;痰粘者加浙贝15g,竹沥水50ml分服。
4.气滞血瘀证
主症:头痛、脱发、精神抑郁、夜寐不安、舌质暗苔薄白、脉弦细。
辨证要点分析:肝郁气滞,气病及血,血行不畅而成气滞血瘀。临床可见于狼疮性头痛,抑郁症等表现。
治法:活血化瘀
方药:通窍活血汤加减
赤芍15g当归15g 川芎15g 桃仁10g红花10g 丹参15g 炙乳没各6g 白芷15g 柴胡10g 大枣5枚
随症加减:抑郁明显者加合欢花15g合欢皮15g;不寐者加夜交藤15g;头昏沉者加菖蒲10g郁金10g。
三.浆膜腔积液
浆膜腔积液是SLE中最常见表现,为诊断标准及判断病情是否活动指标之一,包括狼疮性心包炎、狼疮性胸膜炎。心包积液及胸腔积液中均可查见ANA及低补体,多数是在胸部X线、B超及超声心动图检查中发现。患者有胸闷胸痛、喘憋、心悸、烦躁不安、咳嗽等症,大量积液时患者常难以平卧,但发生心包填塞者少见。临床需注意与LN慢性肾衰或低蛋白血症引起的浆膜腔积液相鉴别。
(一)西医治疗以中等量激素为宜,如强的松30-40mg/天;或口服CTX50-100mg/天。
(二)中医治疗:浆膜腔积液属于中医“心悸”“悬饮”“三焦痹”范畴。对以浆膜腔积液为主要表现的SLE,用中药治疗常能收到好的疗效。
1.辨证论治
(1)热郁积饮证:
主症:胸闷胸痛、心悸、发热、面部红斑、关节疼痛、舌红绛苔黄,脉细数。
辨证要点分析:外感热毒之邪,伤于血脉,邪热稽留不散,热扰心营或脏腑气机不利,上焦气化失司,不能通调水道,水积心下而发诸证。
治法:清热蠲饮
方药:清营汤和葶苈大枣泻肺汤加减
生地30g 玄参15g 麦冬10g葶苈子15g 银花30g连翘15g黄连10g竹叶10g丹参15g大枣3枚g
随证加减:胸闷明显加全瓜蒌30g苏子10g;关节疼痛加防己15g秦艽15g;伴咳喘者加浙贝15g法半夏10g。
(2)饮留胸胁证:
主症:胸胁闷痛,心悸怔忡,甚则不能平卧,咳嗽气促,或有发热,舌淡苔薄,脉沉细弱。
辨证要点分析:医宗金鉴云:“悬饮者,饮后水留在胁下,不上不下,悬结不散,咳唾引痛,近今之胁下有水气,停饮胁痛病也“。悬饮的发病部位在上在中,肺失宣降,脾失转输是本病的主要机制。
治法:清热泻肺逐饮
方药:葶苈大枣泻肺汤和五苓散加减
葶苈子30g猪苓30g泽泻15g茯苓15g桑白皮15g地骨皮15g白芥子10g全瓜蒌15g大枣5枚
随证加减:胸部满闷加薤白10g枳壳10g;胁肋胀痛者加郁金10g姜黄10g;咳嗽者加杏仁10g浙贝15g。
四.狼疮性肝损害
国内外均有报道,肝损害在SLE病程中并不少见,因多以亚临床表现为主,因此肝脏损害的严重程度常被忽视。SLE血管炎本身可引起肝脏损害,发生率为20-30%,多为无症状性肝大及/或肝功能异常;此外,也有报道出现慢性活动性肝炎、慢性迁延性肝炎、肝硬化表现者;近几年也有报道,活动期SLE无明显诱因出现严重黄疸及肝功异常。因此有的学者认为,肝脏损害可能与疾病活动性有关。
(一)西药治疗:
积极应用糖皮质激素加免疫抑制剂治疗,可控制疾病的发展。通常给予强的松30-40mg/天,口服,症状好转后逐渐减量;硫唑嘌呤50~150mg/天。但临床需注意因药物所致的肝脏损害,如非甾类药物及部分免疫抑制剂引起的肝功异常等,治疗一是减少或停用致药肝药物;二是给予促进肝细胞修复的药物,如益肝灵,每次2片,每日3次;复合维生素B等药物治疗。
(二)中药治疗:
本症属于中医“胁痛”“黄疸”“肝痹”等范畴。中医认为本症的产生多与肝气失于疏泄及感受湿热毒邪有关。单纯用中药治疗肝损害,临床受到好的疗效,可减轻肝脏损害程度,消除黄疸,肝脏肿大减轻或消失。
1. 辨证施治
(1)邪热伤肝证:
主症:右侧胁肋胀痛,黄疸可有可无,或黄疸轻微,纳呆呕恶,周身乏力,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辨证要点分析:素体蕴湿,复感外邪,湿热交阻,熏蒸阻塞肝胆经络,气机不通,不通则痛,而发胁痛等诸症。此证常有肝功损害或有黄疸表现。
治法:清热利湿,疏肝利胆
方药:茵陈蒿汤加味
茵陈30g 大枣5枚 柴胡10g 白芍15g  茯苓10g 白术10g虎杖15g 砂仁6g川芎10g
随症加减:伴发热者加银花15g 蒲公英15g 连翘10g;口苦者加苦参10g 黄芩10g;口中粘腻不欲饮食者加砂仁6g佩兰10g 焦三仙30g;胁痛明显者加元胡15g 姜黄10g;脘腹胀满者加厚仆10g 大腹皮10g。
(2)肝郁气滞证:
主症:胁肋胀满,每因情绪变动而增减,心烦起急,口苦口干,舌红苔薄白,脉弦数。
辨证要点分析:情绪不畅,肝气郁结失于疏泄,气滞血瘀而发诸症。正如《医学正传》云:“怒则气逆,……或留于本经而发胁痛。又或步木太过而木气自甚,或岁金有余而木气被郁,皆能令人胁痛。”此证多为肝损害亚临床表现。
治法:疏肝理气止痛
方药:柴胡疏肝散加减
柴胡10g 川芎10g 白芍15g 枳实10g香附10g 陈皮10g 郁金10g 栀子10g
随症加减:心烦起急者加黄芩10g 莲子心6g;腹胀者加白术10g 大腹皮10g;善叹息者莱菔子10g 苏梗10g。
(3)肝脾虚损证:
主症:腹中气胀,疲倦乏力,纳食减少,面黄少华,舌淡胖苔薄白,脉弦细。
辨证要点分析:肝木郁结,克伐脾土,造成肝脾俱损,脾胃受损更不能化生精微而养肝血,使肝血更虚。本证多有肝脏肿大,肝功异常,呈慢性病程。
治法:疏肝健脾
方药:逍遥散加减
柴胡10g 白芍15g 当归10g 白术10g 茯苓15g 郁金10g 生熟地各15g 甘草6g 薄荷6g
随症加减:腹胀较甚者加青皮10g 枳壳10g 大腹皮10g;伴有热象者加丹皮10g 栀子10g,则组成丹栀逍遥散;右胁下触及柔软包块者加丹参15g 姜黄10g 。
2. 临床研究
通过大量中药的临床及药理研究,很多药物都有改善肝功能,促进肝细胞修复,减轻肝纤维化的作用。如具有降低谷丙转氨酶作用的中药有虎杖、姜黄、五味子、大青叶、黄芩、山豆根、败酱草、鸡内金、甘草等;具有减退黄疸作用的有茵陈、栀子、金钱草、大青叶、田基黄、大黄、黄柏、黄芩、虎杖、赤芍、郁金、泽兰等;具有抑制肝纤维化作用的有丹参、三七、柴胡、莪术、当归等;当归、白术、熟地、郁金、桃仁、泽兰等,还能改善白、球蛋白比值。另外猪苓提取物猪苓多糖能够促进肝细胞的修复和再生。
五.狼疮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SLE患者血小板减少症约占50~70%,与SLE活动有关。血小板计数>5万时,患者可无症状出现;若血小板计数<2万,可出现四肢瘀斑、瘀点,鼻及牙龈出血;严重血小板降低时可出现颅内出血,临床应引起高度重视。
(一)西药治疗:
1.一般给予强的松0.25mg~1mg/kg.d治疗,可使血小板上升。
2.严重血小板减少症,需用甲强冲击治疗,可使血小板暂时升高。
3.疗效不好者,可切脾治疗,但远期疗效不甚清楚;或可用长春新碱静脉注射治疗,每周1次,每次2mg/㎡体表面积,连续用4周,但有效率仅为50%。
4.粘膜出血明显甚有颅内出血倾向时,需静脉输注血小板;并可给予大剂量激素加静脉输注丙种球蛋白400mg/kg.d使血小板计数维持在5万以上。
(二)中药治疗
此症属于中医血证范畴,中医认为本病多因热毒炽盛、阴虚火旺或气血不摄所致,热迫血行而出血,血溢于肌肤而发紫斑。
1. 热毒炽盛证
主症:鼻衄、齿衄,皮肤紫癜色鲜红,发热、舌红绛苔黄、脉弦数。     
辨证要点分析:热毒入营,燔灼营血,邪热迫血妄行,故见出血诸症,其性属实属热。多见于SLE急性活动期表现,血小板下降明显,若有头痛神昏时为脑出血先兆,需配用西药抢救治疗。
治法:清热解毒、凉血散瘀
方药:清营汤加减
水牛角粉3~6g(冲服) 生地30g 玄参15g 麦冬10g 丹参10g 黄连10g 银花15g 连翘10g 竹叶10g 白茅根30g 茜草根15g 大小蓟各10g
随症加减:出血明显加云南白药3g或三七粉3~6g 仙鹤草30g 藕节15g;神昏者立即服用安宫牛黄丸1丸。
2. 阴虚火旺证
主症:除可见衄血、紫斑外,还可见口干咽痛、手足心热、舌红少苔、脉细数。
辨证要点分析:久病肝肾阴虚,阴虚化火,迫血妄行而发诸症,其性属虚热,为SLE慢性活动期表现。
治法:滋阴降火、止血消瘀
方药:知柏地黄丸合茜根散加减
生地30g 知母10g 黄柏10g 山萸肉10g 丹皮10g 泽泻10g 旱莲草10g 玄参15g 茜草根15g 黄芩10g 侧柏叶15g 草河车10g
随症加减:肌衄者加紫草10g 白藓皮15g;鼻衄者加白茅根30g 黄芩10g;月经量多者加血余炭30g艾叶炭15g。
3.气不摄血证
主症:月经淋漓色淡红,经期延长,龈衄,无或有淡暗色紫斑、头晕目眩、神疲乏力、心悸气短、面色苍白或萎黄、舌淡脉细弱。
辨证要点分析:因久病脾气虚弱,不能统摄血液,血溢于脉外而发诸症,其性属虚,以气虚症状表现为主,出血不明显,为慢性稳定期表现。
治法:益气摄血
方药:归脾汤加减
党参10g 黄芪15g 白术10g 茯苓10g 远志6g 木香6g 龙眼肉10g 当归15g 大枣10g 紫草10g 棕榈炭15g
随症加减:月经淋漓者加三七粉3g;龈衄者加五倍子10g。
除辨证治疗外,临床用药常根据出血部位的不同,配用以下药物:鼻衄者加白茅根、山栀炭、藕节;齿衄者加枸杞子、生石膏、知母、血余炭;眼结膜出血者加山栀、女贞子、旱莲草;咳血者加白芨粉、侧柏炭;便血者加地榆炭、槐花、郁李仁;月经量多者加棕榈炭、焦艾叶、煅龙牡;内脏出血者重用白芍。
第五节  稳定期的治疗及预防
    SLE患者多数经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及中药的治疗后,病情稳定。稳定期的标准是临床主要症状消失,各系统损害恢复,抗双链DNA抗体、C3、C4补体恢复正常。但因本病无法根治,因此常在某些诱因,如感染、妊娠、劳累、停药过早、长期日晒等因素影响下,病情复发。国内小样本的报道,75.3%的患者在一年内病情复发。因此如何使病情长期得到缓解,减少复发,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是广大风湿病工作者的重要任务。
我们认为防止病情复发的关键是一是减少诱因,二是中药的长期治疗。
一.减少诱因
1.在医师的指导下,正规减少或停服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不能突然停用或快速撤减。
2.避免长期日晒及紫外线照射。
3.注意个人卫生保健,坚持身体锻炼,预防感冒及呼吸系统、泌尿系、肠道等感染。
4.定期去医院复查病情,一般每3个月至6个月期间,进行免疫指标及肝肾功能的检查。如果出现新的临床症状,要及时去医院,其目的是及早发现病情变化。
5.妊娠是SLE复发的重要因素,因此要对育龄期妇女进行生育指导。如在病情缓解期怀孕者,要由医生严密监测病情,根据病情程度,决定继续还是终止妊娠。
二.中药预防止疗
大多数中药临床应用安全,故适用于长期治疗,尤其是在病情控制后,逐渐撤减激素时(一般在强的松口服量为10~15mg时,病情常有复发),以中药为主进行辨证治疗,可使激素顺利撤减至维持量或停服;可调节整体脏腑功能,提高机体免疫力,增强防病能力,减少疾病复发。
中医认为,SLE为本虚标实,其本虚多为肝肾不足所致的真阴亏损,因长期慢性的病程加至使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更伤及肝肾气血,因此稳定期的患者以肝肾阴虚、气血两虚证候表现为主,但因毒邪长期留恋痹阻体内,故在正虚的同时又常有邪实的表现,治疗在扶正的同时需兼以祛邪。
(1)肝肾阴虚,邪热痹阻:
主症:腰膝酸软,毛发脱落,耳鸣,口干咽燥,舌红苔少,脉细数。
治法:养阴清热
方药:知柏地黄丸和二至丸加减
随症加减:生地15g 山萸肉10g 山药10g 丹皮10g 茯苓10g 泽泻10g知母10g菊花10g 枸杞子15g 女贞子15g 旱莲草15g 怀牛膝10g。
有低热者加地骨皮15g 白花蛇舌草15g;乏力者加黄精15g;腰酸痛者加川断15g;。
(2)气血两虚,湿热痹阻:
主症:四肢关节肌肉酸痛,乏力,或有头晕,夜寐不安,舌红苔白或黄,脉细滑。
治法:益气养血,清热利湿
方药:当归拈痛汤加减
当归15g 苍术10g 白术10g 太子参10g苦参10g葛根10g 知母10g 防风10g 黄芩10g 白芍15g鸡血藤15g。
随症加减:乏力明显加生黄芪15g ;汗出者加浮小麦15g;畏寒者加淫羊藿15g;关节疼痛迂冷加重者加青风藤15g 威灵仙15g;失眠者加夜交藤15g 合欢花10g。
2# 沙发
发表于 2007-7-23 13:46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分享!
3# 板凳
发表于 2007-9-13 23:05 | 只看该作者
:victory: :handshake :kis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4-25 15:32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