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3460|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麻醉] 【即时求助】小儿癫痫患者的麻醉处理.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06-12-27 17:2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一小儿,18个月,有癫痫病史,现疝囊无法还纳5小时,请问各位大侠如何麻醉?谢谢!
2# 沙发
发表于 2006-12-27 18:58 | 只看该作者
咪唑安定,然后骶麻
3# 板凳
发表于 2006-12-27 19:41 | 只看该作者
 术前正在接受抗癫痫药物治疗的病人,应明确其抽搐的类型、发作的频率、治疗药物的血药浓度。一旦抽搐已被有效控制,即可手术,围术期不必更动抗抽搐药的使用方案。如果抽搐频率增加,或经常出现全身强直痉挛性抽搐,应查明抽搐加剧的潜在原因,常见的有药物不匹配、酒精和并存有其它疾病,需做电解质、肌酐、血浆蛋白、血细胞计数及分类和尿液分析;同时测定抗抽搐药的血药浓度。如果低于治疗水平,应适当追加药量,手术应推迟直至抽搐被有效控制。手术中病人仍可能发生抽搐,但可被全身**的神经肌接头作用及肌松药作用所掩盖,因此不能忽视抽搐的实际存在。术后频繁抽搐的结果是手术伤口裂开、呼吸道不通畅、呼吸循环衰竭。   12.2 围术期常用的抗抽搐药物,见表2。一般采取口服用药都能维持有效的血药浓度;对术前禁食(NPO)与术后仍需NPO者,可经鼻饲用药,也可改用苯妥因钠或苯**钠静脉用药。如果口服用药吸收不佳,可在术前数周换用静脉用药以达到血药稳态,术前一般无需再追加静脉负荷剂量。丙戊酸(valproic acid)经直肠灌注,适宜于小儿用药,吸收良好,但用药前需清洁灌肠,以保证有效吸收。抗抽搐药的半衰期一般都较长,如果将术前最后一次口服的剂量加倍,则其有效血药浓度可维持手术当天的一整天,这样就可省略1~2次用药。   12.3 麻醉方案考虑 局麻药达到中毒剂量可致抽搐,但抽搐病人采用脊髓麻醉、硬膜外麻醉或臂丛阻滞麻醉仍属安全,这与局麻药用量都很小有关。常用的静脉或吸入全麻药有增高或抑制抽搐活性的作用,取决于剂量的大小与当时的临床情况。**(特别与茶碱并用)容易诱发癫痫病人抽搐。安氟醚较高浓度(> 2.5%)用药及过度通气(PaCO2 < 25 mmHg)情况下,脑电图可出现癫痫样棘状波,需掌握较低的浓度用药,同时保持PaCO2在正常水平。氟烷可影响肝脏线粒体酶活性,并在体内代谢较多,肝脏毒较高。异氟醚具有强力的抗抽搐作用。镇静药的副作用可影响肝脏代谢和蛋白结合。长时间应用苯妥因钠和氨甲酰氮卓治疗,可引起对非去极化肌松药的耐药性。   12.4 术中脑电生理监测 必要时需请神经专科医师协助,可采用的监测方法有三类:   12.4.1 脑活动与代谢状况可通过脑电图16电极通道记录原始脑电压的变化,分析其脑电波的频率(赫兹)和幅度作出推测,见表3。例如抽搐激活期或应用小剂量**和**时,脑电波频率增加;麻醉性镇痛药和深度吸入麻醉时,脑电波频率减慢、幅度增加;缺氧、缺血、大剂量**时,脑电波频率减慢、幅度降低;脑死亡、深度低温、深度低灌注、**类昏迷和异氟醚2MAC水平时,脑电波呈等电位线。近年来已采用先进的压缩频谱显示仪(compressed spectral array,CSA)将复杂的原始脑电图信息,通过计算机处理,使之转换为振幅与频率,并显示简单而可理解的图谱资料和波幅频率曲线面积(正常值约占总面积的85%~99%,平均97%)。但CSA监测有时可能遗漏大脑半球的局部缺血。   12.4.2 诱发电位(evoked potential,EP)可测定中枢神经系统对**周围神经所引发的电位变化。根据不同的**形式,EP可分为:①躯体感觉诱发电位(SSEPs),**手或腿的周围神经,记录头皮、脊柱、棘间韧带或硬膜外腔所产生的神经冲动电位;②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s),用测听棒**第8颅神经,记录后颅窝脑干部位产生的电位;③视觉诱发电位(VEPs),用闪光**,记录前颅窝的诱发电位。通过分析EP的变化,可了解某特定感觉通路与皮质代表区的功能状态,由此可诊断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以及监测术中脑和神经功能。   12.4.3 肌电图(EMG)和神经传导速度,可通过手术区的局部组织判断运动与颅神经通路的完整性,以保证手术部位正确无误。   12.5 术中电生理监测的指征   12.5.1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或其它有可能引起脑缺血危险的手术,可监测16?通道EEG、4?通道EEG(电极置于两侧大脑半球的前和后区)及SSEPs。   12.5.2 在癫痫手术中需要切除异常脑组织之前,在手术显露的脑皮质上直接测定脑皮质图,有助于正确判定异常脑组织或活组织摘取的最佳部位。   12.5.3 后颅窝手术期间施行BAEPs及**面神经(第7颅神经)监测EMG,可明确颅神经功能不全的原因(如压迫、牵拉或缺血等)。   12.5.4 脊柱手术特别是脊柱侧弯矫形手术、脊髓手术,以及胸主动脉横夹手术等,都有施行SSEP监测的指征。   12.5.5 周围神经移植或切除术有采用EMG和神经传导速度测定的指征,有助于确定已损伤的周围神经或需要施行移植的周围神经;在手术分离神经过程中可判断神经通路及其功能,避免可能发生的神经牵拉、压迫或切断等损伤,从而可提高安全性和有效性。   12.5.6 麻醉深度可利用EEG和SSEPs作监测,还可了解控制性低血压期间的脑和脊髓血流灌注适宜程度;面临脑缺血危险时可及时获得脑的电位信息。大多数静脉和吸入**对SSEPs和BAEPs都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已经颅皮质测定的结果比经皮质下测定的结果为明显。**引起轻度潜伏期延长和幅度减小,但即使皮质EEG已处于等电位线,SSEP仍不会消失。吸入**和N2O对皮质SSEPs潜伏期延长和幅度减小的影响最显著。**类药有延长潜伏期和减小幅度的倾向,但即使应用大剂量麻醉性镇痛药麻醉仍可测得SSEPs。依托咪酯、**和异丙酚可明显增强 SSEPs。影响SSEPs最轻的麻醉方法是**并用 < 60%N2O或 < 1%异氟醚吸入,对周围性SSEPs(即颈SSEPs)或短潜伏期的BAEPs的影响最小。为获得一份可以说明问题的诱发电位记录,需要尽量排除一些干扰因素,其中以维持麻醉深度稳定水平为正确记录诱发电位的最重要因素,同时要求麻醉方法与临床环境、生命指标如体温、酸碱状态、血细胞压积和血压等不能有丝毫改变,即必须保持在恒定状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6-13 13:26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