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2189|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针灸] 【原创】论“制约中医事业发展的关键问题”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06-12-20 13:2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论“制约中医事业发展的关键问题”——
中医教材里经络学向经络实体组织学的转变
(作者:陈鑫剑,山西霍洲观坡街50号。)

[摘要]:
本文剖析了中医教材里经络学如何由原本的经络实体组织生理结构,蜕变为现今没有实体组织的理论空壳;没有实体组织的理论空壳性经络学,如何制约着中医事业的发展。阐释了中医教材里急需改革的焦点的理论,并结合临床实践和现代医疗界的一些情况,论述了“经络学返璞归真向经络实体组织学转变”在中医事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关键词]:经络学、经络实体组织学

《黄帝内经》载:“经脉者,人之所以生,病之所以成,人之所以治,病之所以起。”“决生死,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健康报》(2004.08.04 )经络是中医学的研究对象,是中医学基础理论的核心!不通经络学,就无法认清脏腑系统与运动系统之间是如何沟通、如何统一联系的。它出现了散垮,就会使中医事业丧失基础理论的根基支持而难再发展。

一、“经络学、经络实体组织学”二概念
“经络学”、“经络实体组织学”二者都是研究人体经络的学问,双方的人体经络都是人体通行气血、沟通内外表里、统一联系的一个系统,它的主要内容有:组织方面的十二经脉、十二经别、奇经八脉、十五络脉、十二经筋和十二皮部;生理方面的《卫气行》和《十二经气子午流注》(在“经络实体组织学”又新增了《组织液运动》)。
“经络学”即目前中医教材中的经络学,具有“没实体组织基础”的特征。
“经络实体组织学”目前仅指《陈氏点穴与解穴疗法》中第三章“经络实质及其生理学”的内容,其经络实体是“沟通表里、上下、联络脏腑、为各个器官组织起连接作用和润滑分利作用,将各个器官功能收集统一成人体生命运动功能”的组织系统,其中“经”组织存在于运动(即由骨肌组成的人体身驱外壳)与被运动(即由脏腑组成的人体身驱内核)两系统之间,形成了将人体“外裹为一个整体、内分隔为二系统”的《阴阳鱼》之态势;“络”组织存在于运动与被运动两系统的所有器官内外,形成了“对所有器官的内络外裹”之态势。

二、“经络实体组织学”的历史基础
《灵枢、经水》说“若夫八尺之士,皮肉在此,外可度量切循而得之,其死可解剖而视之。”(2000版教材《针灸学》第6页)中,就已有“解剖”这个概念。这说明:用解剖学方法研究人体医学,并不是现代西医学的首创。
(一)根据:
1、《难经》独取寸口的理论:“十二经皆有动脉,独取寸口,以决五脏六腑生死吉凶之法,何谓也?然。寸口者,脉之大会,手太阴之动脉也------五脏六腑之所终始,故法取寸口也。”(《中医学概论》198页)《素问、脉要精微论》说:“夫脉者,血之府也。”
2、《灵枢》在描述“十二经脉”之外,又有专门针对十二经别形态的描述(如“(1)、足少阳之正,别入腘中,其一道(注释:即一条或一支)下尻五寸,别入于肛,属于膀胱,散之肾,循膂,当心入散;直者,从膂上出于项,复属于太阳。(2)、足少阴之正,至腘中,别走太阳而合,上至肾,当十四椎出属带脉;直者,系舌本,复出于项,合于太阳——此为一合。”),但却没有专门针对十二经别病症的描述。
3、《灵枢》在描述“十二经脉”之外,又有专门针对“十二经筋”结构形态的描述,和专门针对“十二经筋”病症的描述(《灵枢•经筋》:手太阴之筋,起于大指之上,------其病:所过者支转筋痛,其成息赉者,胁急、吐血)。
4、《灵枢、营卫生会篇》说:“人受气于谷,谷入于胃,以传于肺,五脏六腑,皆以受气,其清者为营,浊者为卫,营在脉中,卫在脉外,营周不休,五十而复大全,阴阳相贯,如环无端。”     《邪客篇》说:“营气者,泌其津液,注之于脉,化以为血,以荣四末,内注五脏六腑,以应刻数焉。”《本藏篇》说:“卫气者,所以温分肉,充皮肤,肥楱理,司开阖也。”有说:“卫气和,则分肉解利,皮肤调柔,楱理致密唉。”《卫气行篇》说:“卫气之行,一日一夜五十周于身,昼日行于阳二十五周,夜行于阴二十五周,------”
《针灸学讲义》444页“十二经气血流注配合十二时晨:寅时注肺,卯时注大肠,晨时注胃,巳时注脾,午时注心,未时注小肠,------”
5、《素问、离合真邪篇论》说:“真气者,经气也。”《灵枢、刺节真邪篇》说:“真气者,所受于天,与谷气并而充身也。”

(二)剖析:
通过上述根据可知:(1)、古人《不说“经脉”是血之府”而单说“脉”是血之府》的描述,已经告诉了我们“经脉是两个不同的组织”!而且,古人已区分出了脉中分有的“动脉”。这说明古中医学的“经脉”,是由运行经气的“经”组织和运行血液的“脉”组织,两个实体组织合成的词组概念!由此推导,古人的十二经脉、十五络脉和奇经八脉,都是由经络组织与血管组织合成的词组概念。近年来吴以岭教授主编的《络病学说》中:“狭义地讲,络脉有分为运行气的气络(“经络”之络)和运行血液的脉络(脉络之络)。这成为了络脉学的两个学科分支。”,也从侧面推动了“经脉是两个不同的实质性组织”的界定。
(2)、为什么《灵枢》经别篇无病侯的记载呢?按“人体的器官与生理功能之间,具有一定‘体’与‘用’关系”的观点来看,这经别是不可能无所病侯的!除非当时认识不到“经别”是什么,------而古人当时的科技水平能力,也确实应是如此。古人《不把经别命名为“别脉或脉别”》的事实,肯定了经别绝不是与《经脉》相同的东西!古人描述为“直、入、走、系、属、出、合、道”的经别线条形象,结合现代医学《正常人体解剖学》对神经组织形态的描述,中医经络学说中的“经别”应是现代医学《正常人体解剖学》中的神经组织。“经别”也同样是由经络组织与别(神经)组织合成的词组概念。
(3)、 相同的道理,古人所以把这一种组织另命名为“十二经筋”,也是因为他们看到“这一种组织”与《十二经脉》和《十二经别》所概念的组织内容不同,才这样做的!根据古人描述:“经筋”起于、结于骨及其关节或入结于骨窍的附着于骨上,即不入胸腹腔又不入颅脊腔;结合现代医学《正常人体解剖学》对运动系肌肉组织形态的描述,中医经络学说中的“经筋”应是现代医学《正常人体解剖学》中的运动肌与其外裹的经络之和组织。再者,古人对“经筋”病侯的描述,即表明古人对“经筋”认识的比对“经别”认识的透彻,又表明古人所说的“经筋”即不是现代医学中血管、更不是神经!“经筋”也同样是由经络组织与筋(肌块)组织合成的词组概念。
(4)、古人“人受气于谷,谷入于胃,以传于肺,五脏六腑,皆以受气,其清者为营,浊者为卫,营在脉中,卫在脉外,营周不休---”、“真气者,经气也。”、“真气者,所受于天,与谷气并而充身也。”的描述,说明卫气、经气和真气三者都是同一种东西,都是处于脉外、别外和筋外的经络组织内——用现代医学的概念来讲叫“组织液”。

(三)得出论点:数千年前的中医经典里的经络学,是有用解剖学方法进行研究的具备“实体基础”的组织学。其所讲的经络,是与脉、别、筋、脏腑等器官相对立存在的实体组织。

三、经络学如何在近代史中蜕变为没有实体组织的理论空壳

(一)根据:
1、三百年前西方国家将“布鲁诺”判**时,是“宗教组织”进行审判决定的。
2、近代史里西方列强对中华民族进行侵略战争前的一百多年,就有西方“宗教组织”带着十字架的神父们来中国进行活动。而后来西方列强对中华民族进行侵略战争的军队,也因带有十字徽而有“十字军”之称。
3、从巫医土医形式中解脱出来的现代西医学,经翻译流入中国至今不足三百年。而中医学,在中国则至今已达几千年历史。
4、经翻译流入中国至今不足三百年的现代西医学,其中没经络和经气卫气的概念名称,却比中医学多了固有结缔组织和组织液概念名称。其余对人体器官组织所用的概念,几乎都与中医学相同。

(二)剖析:
通过上述根据可知:(1)近代史中任一国家对中华民族的侵略战争,都是在对中华民族搞过上百年的***工作后才进行的。近代史中西方列强对中华民族侵略战争的结果,不只是对中华民族物质形态上有破坏性,更在对中华民族文化形态上也有破坏性。(2)近代史中对中华民族进行侵略战争的西方列强国家,是由[根据相关法规进行屏蔽]和宗教合在一起的组织机构,那时的神父教主是[根据相关法规进行屏蔽]官员或工作人员。(3)从现代西医学与中医学各自生成的时间差别上考察可知,现代西医学有抄袭中医学对人体器官所用的概念的条件,而中医学则不具备抄袭西医学对人体器官所用概念的基础。

(三)得出论点:近代史里现代西医学的鼻祖们,趁借“洋***持”对我国搞文化侵略,用“把经络易名为固有结缔组织”的偷梁换柱方法,制造出了经络学“没有实体组织”的问题!而近代史里的中医们,又在国力软弱的大背景中,对经络学“没有实体组织”的谬论不得不伏首趋炎附势------形成了经络学“没有实体组织”的公认局面,致使今人迷惘于“公认局面”而难以摆脱其错误定义——“中医经络是隐性组织”的束缚。

四、经络学失去实体组织基础后对中医事业发展的害处
在研究方面,被杜绝了“运用随时代科技发展而发展的工具”(如显微镜、X光、B超等新产品)的道路!任何“看不见、摸不着”的隐性组织,只能去感觉,不能去观察------于是,经络学在人们千差万别的感觉灵敏度作用下,变得越来越各执一词、越来越混乱不一。新中国50多年“发展中医事业”的活动中,为“经络有没有实体组织及其有的话是什么”花费了天文数字的资金,得到的结果却是0——“只能证明经络在人体里确实存在,不能检测到经络到底是哪个组织实体;不但不能使经络生理从《卫气行、十二经气子午流注》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反而使古中医已有的《卫气行、十二经气子午流注》经络生理成了《说是血脉不是血脉、说是神经不是神经、说是血脉加神经也不对(其实血管和神经也都是靠经络外裹内络着的器官组织),勉强说是生物电场》、一下子退化到了《内经》时代之前的散乱境地”。
在中医教学的继承上,由于丧失了《经络在被运动(即“内”组织系统——脏腑)和运动(即“外”组织系统——骨肌)两系统之间起分隔作用的解剖学地位;和为被运动与运动两系统之间起沟通、调和作用(即“沟通内外、调和阴阳”)的生理学地位》的总纲领方法,所以学院教师们只能以“中医是纯经验”的方式接过来传下去、让学生们自己去死记硬背和感悟------导致中医学生们在学院毕业后很长时期里不能具备“用中医学给人治病”的实战能力,形成了“不老不能成名医”中医界态。中医学生们在学院毕业后,在“长期不具备用中医学给人治病的实战能力”加“用西医学给人治病的**输液技术容易学得”的社会背景中,不得不为生存挣钱而纷纷“西化”成为中医的掘墓人。
在临床上,患者们对“没实体组织基础”的中医理论很难理解,对中医疗效更是只知其有效而不知其所以有效;而对西医理论则能轻易领会清楚,再加近代社会对西医理论进行强大宣传的态势作用。所以,患者们绝对多数的是“有病了先找西医去治---直到被西医治得康复无望时才再找中医治”。就好象中医根本没有“治疗急症能力”似的!而在“没实体组织基础的经络学”指导出来的中医生们,也确实是绝大多数因“知疗效然、不知疗效所以然”而表现的疗效既不稳定又无把握。比如我2006年10月在**遇到的一位“针灸拔罐”医生李某,由于他不知道《血管外面的那无色液体(组织液)正是卫气、经气实质》,所以他为患者 施“针灸拔罐”的过程,是以达到“要将患者穴位拔出液体、并要看到所拔出液体颜色由黄变白变清---直至拔出膜捻”为目标,结果经他治疗的患者都表现为“初期治疗的效果觉得不错、后来就越治越觉得不好”、有的就退到“还不如他没给治疗时”的糟糕境地,有一患者问他“你后来这几天扎针扎得我越来越糟糕,是否你把我的经络扎得乱套了”,他说“经络怎么能扎得乱套了呢?”(言下之意即经络是隐性组织,不可能被扎得乱套)。

五、结语
由于中医学是以“经络及其生理功能”为研究对象的保健学问,其失去了对人体内“经络实体组织”的定位认识,就无法发展出“具中医学特征”的《人体经络解剖学、组织学、生理学、病理学、治理学》,就无法以新科技产品为工具手段推动科教和临床的发展,进而中医就会在科教和临床两方面都停滞在《灵枢》时代原地不前!所以要想真正发展中医,就必须从“中医教材里的经络学向经络实体组织学回归转变”上下手,否则,中医就只能处在《距离不断发展的西医越来越远》的“日渐衰亡”中------

[ 本帖最后由 路过人生 于 2006-12-20 13:29 编辑 ]
2# 沙发
发表于 2008-7-30 04:03 | 只看该作者
学习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6-18 01:57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