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294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临床经验] 刘梓衡临床经验回忆录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06-12-16 20:0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刘梓衡老先生所著临床经验回忆录,语言朴实无华,切中临床实用。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先发表一则。
1肝硬化腹水治验
1赖xx,女,36岁,成都市五0二厂工人。
自一九六一年起,开始患慢性肝炎,肝区胀痛,经中西医治疗无效,逐渐发展为肝硬化腹水。前后十二年,时愈时发,一直没有上班。到一九七二年春,已经卧床一年多,曾去几个医院求医,都诊断为不治之症。
一九七二年三月,病人初次来我处求诊,见其腹大如箕,通身浮肿,胸紧气急,不能弯腰。据主诉:“已个多月不思饮食,食后即倒饱中满,肿得来连**都找不到血管。”初则为之舒肝理气,驱风解湿,采用汗利兼施法,处方如下:
柴胡10克,白芍24克,香附12克,当归15克,茯苓15克,白术15克,苍术10克,猪苓10克,羌活10克,防风10克,独活10克,苏叶10克,槟榔10克,杏仁10克,秦艽10克,桑枝40寸(酒炒)。
上方连服三剂,肿胀均有所减。继又连续来诊十余次,均根据以上处方,酌情加减。并采用四苓散加木通、前仁、滑石,以消下焦下焦之水。又采用三拗汤(麻黄、杏仁、甘草)以驱上焦之风寒。间用重剂五皮饮(桑白皮31克,大腹皮31克,生姜皮31克,陈皮15克,茯苓皮31克),加附片12克(先熬1小时),麻黄8克,细辛4.5克,以汗利兼施。并曾用真武汤:附片12克(先熬1小时),白芍31克,白术21克,茯苓18克,生姜24克,加木通10克,防己10克,椒目15克,从中宫以导水消胀。每用一法,均有成效。及至六月已能乘车来我处诊病,肿胀大减,胃口亦开。但她每次前来,浮肿见消,回家以后,又肿了起来,服药后又消了下去。知其来去一趟,在车上受风和过劳,必然又增浮肿,长此下去,何日得愈?即对她说“你能用四个月时间在家修养,避免风寒,静心治疗吗?”我再三说明,服药后必须忌风的重要性,愿送医上门,随时为她改方。病人极为高兴赞成。
于是从端午节后,另为处方,嘱她在家守服忌风:
桂枝10克,白芍24克,麻黄6克,防风12克,附片12克(先熬1小时),白术15克,知母24克,生姜15克。
上方连服三剂,虽系暑天,仍仅见微汗,但人觉舒服。乃减白芍为18克,加细辛4.5克,茯苓10克,防己15克,木通10克,椒目15克。服后大汗,小便一昼夜十余次,通身浮肿大消。嘱仍服原方,又加白芍为24克,连服六剂,肿胀消尽。然又出现单寒不热,近似牝疟,人亦虚弱疲惫,脉沉而弱。因审其为过汗过利的必然反应,且重用知母24克,过于寒凉,影响肺肾,乃为用桂附理中汤加苓、夏以温之:
肉桂6克,干姜10克,附片12克(先熬1小时),潞参31克,白术24克,茯苓15克,法半夏10克,甘草3克。
服后虚寒立解,冷汗亦止,胃口大开,精神好转。体温恢复正常后,旋即以六君子汤、补中益气汤、八珍汤、十全大补汤之类,酌情加减,培补气血,调整阴阳,改剂为丸,守服数月,精神体力恢复正常。于一九七二年冬,她即开始上半班,次年即上全班,至今九年从未复发。一九七五年元月,她曾向我们单位写了感谢信。
按:此症为肝硬化腹水,与心脏性、肾脏性水肿的来源不同,但其为水肿则一也。《金匮要略》说:“肝水者其腹大不能自转侧,胁下腹痛,时时津液续生,小便续通。”陆渊雷注指出:“此条类似门脉郁血之症。其人腹胀痛,先发腹水。有继发全身水肿。多数病发黄疸。若是门脉郁血,则谓之肝水正宜。”此即为肝硬化腹水的症状和病因。但张仲景论五脏水肿之后,却总结为:“诸有水者,腰以下肿当利小便,腰以上肿当发汗乃愈。”此已说明表里上下分消之法,亦即《内经》“开鬼门,洁净府”之要义也。
最初接触此症时,一因其发病时间达十二年之久,一因某些大医院均断为不治之症,不敢抱必能治愈的希望。但经过数次诊治,每方有效,始建立可能战胜此病的信心。遂命其闭门忌风,自愿送医上门。采用桂枝芍药知母汤,套真武汤、麻辛附,加入防己、木通、椒目诸法,竟克奏大效,肿胀全消。当时病人曾向我说:“我厂卫生科长经常来看处方,多次摇头说,胆大,胆大!”后来,还有前辈老中医告诫说:“仲景法是不能随便加减的,你公然三个方子综合使用,任意化裁,确实太胆大了。”我对此善意劝告,初颇提高警惕。继后反复钻研,认为仲景虽为中医之圣,但其所论证举方,不过总结东汉以前数千年劳动人民与疾病作斗争的经验,条分缕析,指出医疗法则的大方向而巳。例如桂枝芍药知母汤,虽知母消肿,陈修园说:出诸神农本草经,而利尿之药太少。真武汤、麻辛附,一以温阳利水,一以温肺肾而发汗。上肿下肿,均各有所偏,今综合而用之,竟获特效,乃审视用方,形成汗利兼施之猛剂,故能取得肿胀全消的效果。
我肿胀虽消,由于病人经汗利之后,五脏困疲,营卫俱虚,故出现单寒不热逆证。在此生死关头,如不敢用桂附理中汤加茯苓、半夏,以回阳救逆,鲜有不死者。古人说“胆欲大而心欲细”,“剑胆琴心”,确为医门要旨,既不可泥于古方,更不可因胜利冲昏头脑。久病多虚,不论在任何阶段,攻下发表,只能适可而止。一遇逆证,必须紧急转变治法,顾全根本,否则,破船下滩,何能挽救?

评分

参与人数 1贡献分 +1 收起 理由
黑糊糊 + 1 您的发言非常精彩,请再接再厉!

查看全部评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6-3 22:22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