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3266|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贴】肛裂病因新概念――嵌塞学说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06-12-12 18:2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肛裂病因新概念――嵌塞学说

上海市宝山区一钢医院肛肠科  陈少明
关键词:肛裂 病因 嵌塞学说
摘  要:   
通过历史沿革的研究、假设推理、临床验证,并和其他学说对比,提出肛裂病因新概念——嵌塞学说。所谓嵌塞学说是指**直肠内因物嵌塞(各种原发病变),阻碍排便,排便时,导致肛管扩张超过极限,肛管皮肤全层裂开,即形成肛裂。 假设推理:**直肠内嵌塞一个物块,物块阻碍大便排出,要排大便,必须用力努挣,外力使肛管口径开大,肛管皮肤撕裂,肛裂形成。 如果把内痔核、直肠瘤、肥大的肛**、秘结的粪便块看成是直肠内嵌塞的物块,同样会导致肛裂。对比(和传统学说比较): ⑴ 肛裂的解剖学说:**直肠的解剖结构是肛裂易发生于**特殊部位的先天条件,但不是导致肛裂形成的直接因素,即没有嵌塞因素就没有形成肛裂的根本原因。 ⑵ 外伤学说:嵌塞因素是外伤发生的直接因素,而外伤是嵌塞因素阻碍排便所造成的结果。 ⑶ 肛裂的感染学说:感染可继发于肛裂形成之后,是肛裂转为慢性的一个条件,也可发生于肛裂形成之前是痔疾加重或痔疾转化的条件。 ⑷ 内括约肌痉挛学说:慢性炎症**内括约肌痉挛、肛管狭窄等因素是肛裂形成后发展变化过程中的病理变化,不是肛裂发生的原因。临床验证:在临床研究中,以“嵌塞学说“为基础,以“以通为用”为治则,彻底治疗肛裂病例的内痔核、肥大肛**、直肠瘤、便秘等各种原发病变,均达到治愈效果。综上所述,用“嵌塞学说”来概括肛裂的病理因素,解释肛裂的发生,指导肛裂的治疗均优于其他几种学说,用“嵌塞学说”理论来研究肛裂的形成有较高的学术和临床价值。  
内  容:   
肛裂,即肛管的皮肤全层裂开,典型症状为周期性疼痛,久之形成梭形溃疡。临床表现有疼痛、出血、便秘三大特点。以往的诸多学说均不能全面概括肛裂的形成机制,故根据个人的临床研究结果,提出肛裂的病因新概念-----嵌塞学说。
1.历史沿革
中国中医学文献对肛裂的临床表现、治疗方法有比较详细的记载,认为此病属于“痔”的范畴。《外科大成》中二十四痔的钩肠痔记有:“**内外有痔,折缝破裂,便如羊粪,粪后出血秽臭大痛者,服养生丹,外用熏洗,每夜塞龙麝丸于谷道内,一月收功”。《医宗金》痔疮篇中记有:“**围绕,折纹破裂,便结者,火燥也。”这些记载形象地描述了肛裂的表现,而且又强调指出便秘是本病发生的原因。清代马培之著《马氏痔瘘七十二种》已有“裂肛痔’’的记载。 中国医学治疗本病,主张治病求本,重视非手术治疗,这与国外强调手术法比较有明显不同。
在内服中药方面,以消导润燥药物为主。《外科正宗》载:“预防此证……先用通利下药物。”在治疗上遵循“通则不疼”、“以通为用”、“塞者通之”的理论。中医学认为本病病因是大肠燥热、气机阻塞、气血纵横、经络交错、流注**而致病。从辨证来看分为实秘、热秘、虚秘、气秘等类型,治疗实秘(局部无明显炎症)以麻仁丸、苏麻粥、三仁粥为主;治疗热秘(局部有明显炎症)以润肠丸、增液承气汤为主;治疗虚秘、气秘,以补虚、补气、理气的中药八珍汤、补中益气汤、金匮肾气丸加用或重用枳壳。
各代医书主张配合药物熏洗疗法,如《外科正宗》的洗痔枳壳汤,使药物直达病处,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符合现代医学物理、生物疗法的原理。
对于病久溃破的**溃疡及原发或伴发的内、外痔、**肿块,中医学根据“余者去之”、“去腐生肌”的原理,采用和现代医学原理相一致的方法——枯痔疗法(枯切疗法),其中以《外科正宗》的枯痔疗法为代表。采用“枯痔—生肌—敛皮”的方法,是中医学辨证施治,标本兼治的实践。
独特挂线疗法是中医学的一大发明,是对世界医学的一大贡献。对于陈旧性肛裂 ,特别是并发肛瘘的肛裂,中医学认为属于肛瘘的治疗范畴。《外科正宗》载:“痔通肠者挂以药线……治非取管线,不能收功”。
从明{MOD}始,切开法也成为较普遍的治疗方法,如《图书集成》载“菲叶刀切开法”、“镰状刀切开法”。这是中医学的发展趋向,也是世界医学东西方交流融合的必然结果。
此外,中国传统医学还有独特的疗法,针灸、导引、民间的简单验方,以及外敷法,**法等。
现代中医学发展传统医学精华,吸取世界医学的先进技术,重视宏观和微观的有机结合,验证了肛裂手术切断的括约肌实质是内括约肌(平滑肌)、肛裂病理组织栉膜是肛裂慢性炎性增生的结果,手术中应予切断。内括约肌痉挛是肛裂不愈合的主要病因。
2.现代的几种学说
2.1 解剖学说:**外括约肌由尾骨向前到肛管后方,分为2部,沿肛管两侧向前围绕肛管,到肛管前方联合,在肛管前方和后方留有间隙。肛提肌的大部分附着肛管两侧,前部和后部较少,肛管后部和前部不如两侧坚固,容易损伤。肛管向下向后成肛管直肠角。肛管后部受粪便压力较大,后部正中线血供少、弹性较小,都是造成肛裂的因素。
2.2 外伤因素:坚硬粪便可撕裂**皮肤,腹泻时排粪频繁使肛管敏感紧缩,正常稠度粪便也可造成损伤。肛管慢性炎症、纤维组织增生,形成**梳硬结,妨碍括约肌松弛,使肛管容易受损伤撕裂。直肠异物、扩肛方法不当、**手术、分娩等都是肛裂的病因。
2.3 感染因素:急性和慢性肛窦炎、肛**、内痔和息肉等是引起感染的主要原因。感染经腺管进入肛腺,在肛管皮下组织内生成脓肿,破溃后形成溃疡,小形浅部血栓形成因感染发生血栓静脉炎可引起肛裂。
2.4 内括约肌痉挛学说:由于肛管部位损伤或炎症**,使**括约肌处于痉挛状态,致使肛管张力增强,易损伤形成肛裂。
2.5 **狭小学说:肛管发育迟缓,造成肛管狭小,易损伤形成肛裂。 目前,学者们认为肛窦炎、内括约肌痉挛、**狭小是肛裂的继发病变。
3.现行学说的缺陷
3.1 肛裂的解剖因素学说:**直肠的解剖结构是肛裂易发生于**特殊部位的先天条件,但不是肛裂形成的直接原因。
3.2 外伤学说,外伤是发生肛裂过程的一个环节,而不能概括发生的病因。
3.3 肛裂的感染学说:感染可发于肛裂的形成之后,是肛裂转为慢性和病理演变的条件,也可能发生于肛裂形成之前是痔加重或转化的条件。
3.4 内括约肌痉挛、**狭窄等因素是肛裂形成、发展、变化过程中的病理变化,不是肛裂发生的原因。
4. 肛裂病因新概念――嵌塞学说
4.1 嵌塞学说:鉴于传统的肛裂病因学说存在着缺陷,笔者在临床工作中,反复研究,打破传统观念与思路,提出肛裂病因新概念——嵌塞学说。所谓嵌塞学说指**直肠内因物嵌塞(各种原发病变)阻碍排便,排便时导致肛管过度扩张,超过肛管扩张极限,肛管皮肤全层裂开。典型症状为周期性疼痛,反复肛管扩张或撕裂感染创面形成梭形溃疡。新学说的诞生,弥补了传统学说的缺陷,能全面概括肛裂的发生原因及病理变化,便于理解并指导临床治疗。
4.2 病理演变:因“嵌塞因素”阻碍排便,肛管口径超极限扩大,由于解剖学上肛管前后薄弱,故首先被撕裂。肛裂常发生于**瓣和**缘之间,内括约肌最下部浅面。初期只是肛管皮肤裂口,有的裂到皮下组织或括约肌。裂口是线形或棱形,如将肛管张开则成圆形或椭圆形。边缘整齐,底浅有弹性,由纵肌将裂底与内括肌分开,如施以适当治疗可以治愈。由于内括约肌常常痉挛收缩,裂口血液供给缺少,受“嵌塞因素”**和继发感染,裂口边缘增厚,周围充血,底硬,可见内括约肌环形纤维。裂口处神经丰富,感觉敏感,轻微**可引起剧烈疼痛。裂口下端皮肤因炎症改变,浅部静脉和淋巴回流阻碍,引起水肿和纤维变性,形成结缔组织外痔。裂口上端**瓣、肛**水肿和纤维变性,使肛**进一步增生肥大(即嵌塞物增大),形成恶性循环。裂口的侧缘纤维变硬,周围组织内发生脓肿,破溃到肛管,形成瘘管。裂底内括约肌变形明显,处于痉挛状态,肛管压力增高。因此,可见裂口、结缔组织外痔、肛窦炎、肥大肛**、栉膜带和瘘管等6种病理改变。由此可见在整个病理演变过程中外伤、解剖结构、感染、内括约肌痉挛学说仅是肛裂发展中某一环节的生理因素和病理演变, 最根本的病理因素是原发的**直肠内的 “嵌塞因素”。
4.3 推理论证
4.3.1 条件:**直肠内嵌塞一个物块,物块阻碍大便排出,要排大便必然用力努挣,外力使**口径开大超过生理极限,肛管皮肤撕裂,肛裂形成。若嵌塞因素不除,每次排便反复损伤肛管,肛裂创面反复受到**或继发感染,形成慢性溃疡,肛裂由急性期转为慢性期。因内括约肌具有不随意环形肌的本性,很易痉挛,痉挛多在肛管出口处,痉挛若持续存在,可导致肛管永久性狭窄,形成慢性肛裂。联合肌的分支纤维长期受炎症**增生肥厚形成栉膜带。
4.3.2 假设:把内痔核、直肠瘤、肥大的肛**、秘结的粪块等病理因素看成是直肠内嵌塞的物块。
4.3.3 推理:以上各种物块阻碍排便,必然使**口径过度开大,一旦超过极限,肛管皮肤撕裂,形成肛裂。
4.3.4 结论:换而言之,我们为什么不能把痔核、直肠瘤、肥大的肛**、秘结的粪便块等看成一种直肠内的嵌塞物呢?这就是肛裂病因的新概念——“嵌塞学说”。
4.4 临床验证
4.4.1 在长期的临床工作实践中,笔者对大量肛裂病例,无论何种分类,以“嵌塞学说”理论为指导,以“以通为用”为治则,彻底治疗内痔核、肥大肛**、直肠息肉、直肠脱垂、便秘、肠炎、腹泻等根本原因(“嵌塞因素”),对慢性肛裂有栉模带形成者,适当用扩肛疗法一次性行松懈术,均收到满意的疗效,未见失败情况发生。
4.4.2 一个肛肠专科医生,在临床治疗内痔、直肠息肉、肛**肥大病例时(“嵌塞因素”),常常会发现这些病例有并发肛裂情况。在治疗肛裂病人时常常会见到有原发内痔、便秘、直肠瘤 ,即“嵌塞因素”存在。如果这些病例的原发疾病不除,单纯治疗肛裂不会收效,所谓的内括约肌侧切术,是一种被动的治疗方法,只是被动的扩大了**的口径,没有消除导致肛裂的根本病因,即使暂时症状缓解,在短时间内仍然会复发并且病情加重。
4.4.3 1975~1977年我国对工矿、机关、学校 、部队、服务行业76692人,包括儿童、成人和老年人进行了调查。其中有完整资料可供分析者共57292人,其中患有**直肠病的有33837人,总患病率为59.10%。女性肛裂患病率比男性高,主要原因是妇女有生育关,妊娠后活动相应减少,肠蠕动减弱以及子宫压迫直肠,极易产生便秘——“嵌塞因素”。这说明嵌塞因素是肛裂的根本原因。
5. 临床意义
5.1 用“嵌塞学说”来概括肛裂的病理因素,来解释肛裂的发生、发展、病理变化优于其他几种学说。 肛裂的解剖因素学说:仅能说明肛裂发生于**特殊部位的先天条件,而不是肛裂形成的直接因素所在,没有“嵌塞因素”就没有形成肛裂之直接因素,肛裂就不会发生。外伤学说:嵌塞物是外伤的条件和根源,而外伤是嵌塞物阻碍排便所造成的结果。肛裂的感染学说:笔者认为,感染可继发于肛裂的形成之后,是肛裂转为慢性和病理演变的条件,而发生于肛裂之前是痔疾加重或转化(嵌塞因素)的条件。内括约肌痉挛和慢性炎症**及肛管狭窄是肛裂形成后发展过程中的病理变化,不是肛裂发生的原因。
5.2 用嵌塞学说理论来研究肛裂的形成与治疗有较高的学术和临床价值。 对肛裂的治疗,总的原则是“以通为用”,正确判断发生肛裂的原因,彻底治疗原发疾病。 解除“嵌塞因素”就能获得正确的治疗,获得满意的疗效,而不能草率手术切断内括约肌,切除栉模带,过分追求手术而成为单纯的“手术匠”。这符合中国传统医学主张治病求本,重视整体观念,与西方医生只注重局部的手术疗法有明显不同。笔者在长期的临床工作中,以“嵌塞学说”为指导,对慢性肛裂治疗原发疾病,对内括约肌不切断,对栉膜不予切除,大量病例均获得治愈,减轻了患者手术痛苦,缩短疗程,避免了手术并发症。

本人是不赞成的:lol:
2# 沙发
发表于 2006-12-15 21:42 | 只看该作者
以通为用?  那**排便细的跟鼠标线一样的人  怎么办?  、
不切不扩?  我觉得不行
3# 板凳
发表于 2006-12-17 14:31 | 只看该作者
先看看张东铭所主张的肛裂的高肛压低血流学说,看看有没有新意。翻版的话就不要大张旗鼓了。独创我敬佩
4
发表于 2007-6-22 23:07 | 只看该作者
通过历史沿革的研究、假设推理、临床验证,并和其他学说对比,提出肛裂病因新概念——嵌塞学说。所谓嵌塞学说是指**直肠内因物嵌塞(各种原发病变),阻碍排便,排便时,导致肛管扩张超过极限,肛管皮肤全层裂开,即形成肛裂。 假设推理:**直肠内嵌塞一个物块,物块阻碍大便排出,要排大便,必须用力努挣,外力使肛管口径开大,肛管皮肤撕裂,肛裂形成。 如果把内痔核、直肠瘤、肥大的肛**、秘结的粪便块看成是直肠内嵌塞的物块,同样会导致肛裂。对比(和传统学说比较): ⑴ 肛裂的解剖学说:**直肠的解剖结构是肛裂易发生于**特殊部位的先天条件,但不是导致肛裂形成的直接因素,即没有嵌塞因素就没有形成肛裂的根本原因。 ⑵ 外伤学说:嵌塞因素是外伤发生的直接因素,而外伤是嵌塞因素阻碍排便所造成的结果。 ⑶ 肛裂的感染学说:感染可继发于肛裂形成之后,是肛裂转为慢性的一个条件,也可发生于肛裂形成之前是痔疾加重或痔疾转化的条件。 ⑷ 内括约肌痉挛学说:慢性炎症**内括约肌痉挛、肛管狭窄等因素是肛裂形成后发展变化过程中的病理变化,不是肛裂发生的原因。临床验证:在临床研究中,以“嵌塞学说“为基础,以“以通为用”为治则,彻底治疗肛裂病例的内痔核、肥大肛**、直肠瘤、便秘等各种原发病变,均达到治愈效果。综上所述,用“嵌塞学说”来概括肛裂的病理因素,解释肛裂的发生,指导肛裂的治疗均优于其他几种学说,用“嵌塞学说”理论来研究肛裂的形成有较高的学术和临床价值。  
内  容:   
肛裂,即肛管的皮肤全层裂开,典型症状为周期性疼痛,久之形成梭形溃疡。临床表现有疼痛、出血、便秘三大特点。以往的诸多学说均不能全面概括肛裂的形成机制,故根据个人的临床研究结果,提出肛裂的病因新概念-----嵌塞学说。
1.历史沿革
中国中医学文献对肛裂的临床表现、治疗方法有比较详细的记载,认为此病属于“痔”的范畴。《外科大成》中二十四痔的钩肠痔记有:“**内外有痔,折缝破裂,便如羊粪,粪后出血秽臭大痛者,服养生丹,外用熏洗,每夜塞龙麝丸于谷道内,一月收功”。《医宗金》痔疮篇中记有:“**围绕,折纹破裂,便结者,火燥也。”这些记载形象地描述了肛裂的表现,而且又强调指出便秘是本病发生的原因。清代马培之著《马氏痔瘘七十二种》已有“裂肛痔’’的记载。 中国医学治疗本病,主张治病求本,重视非手术治疗,这与国外强调手术法比较有明显不同。
在内服中药方面,以消导润燥药物为主。《外科正宗》载:“预防此证……先用通利下药物。”在治疗上遵循“通则不疼”、“以通为用”、“塞者通之”的理论。中医学认为本病病因是大肠燥热、气机阻塞、气血纵横、经络交错、流注**而致病。从辨证来看分为实秘、热秘、虚秘、气秘等类型,治疗实秘(局部无明显炎症)以麻仁丸、苏麻粥、三仁粥为主;治疗热秘(局部有明显炎症)以润肠丸、增液承气汤为主;治疗虚秘、气秘,以补虚、补气、理气的中药八珍汤、补中益气汤、金匮肾气丸加用或重用枳壳。
各代医书主张配合药物熏洗疗法,如《外科正宗》的洗痔枳壳汤,使药物直达病处,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符合现代医学物理、生物疗法的原理。
对于病久溃破的**溃疡及原发或伴发的内、外痔、**肿块,中医学根据“余者去之”、“去腐生肌”的原理,采用和现代医学原理相一致的方法——枯痔疗法(枯切疗法),其中以《外科正宗》的枯痔疗法为代表。采用“枯痔—生肌—敛皮”的方法,是中医学辨证施治,标本兼治的实践。
独特挂线疗法是中医学的一大发明,是对世界医学的一大贡献。对于陈旧性肛裂 ,特别是并发肛瘘的肛裂,中医学认为属于肛瘘的治疗范畴。《外科正宗》载:“痔通肠者挂以药线……治非取管线,不能收功”。
从明{MOD}始,切开法也成为较普遍的治疗方法,如《图书集成》载“菲叶刀切开法”、“镰状刀切开法”。这是中医学的发展趋向,也是世界医学东西方交流融合的必然结果。
此外,中国传统医学还有独特的疗法,针灸、导引、民间的简单验方,以及外敷法,**法等。
现代中医学发展传统医学精华,吸取世界医学的先进技术,重视宏观和微观的有机结合,验证了肛裂手术切断的括约肌实质是内括约肌(平滑肌)、肛裂病理组织栉膜是肛裂慢性炎性增生的结果,手术中应予切断。内括约肌痉挛是肛裂不愈合的主要病因。
2.现代的几种学说
2.1 解剖学说:**外括约肌由尾骨向前到肛管后方,分为2部,沿肛管两侧向前围绕肛管,到肛管前方联合,在肛管前方和后方留有间隙。肛提肌的大部分附着肛管两侧,前部和后部较少,肛管后部和前部不如两侧坚固,容易损伤。肛管向下向后成肛管直肠角。肛管后部受粪便压力较大,后部正中线血供少、弹性较小,都是造成肛裂的因素。
2.2 外伤因素:坚硬粪便可撕裂**皮肤,腹泻时排粪频繁使肛管敏感紧缩,正常稠度粪便也可造成损伤。肛管慢性炎症、纤维组织增生,形成**梳硬结,妨碍括约肌松弛,使肛管容易受损伤撕裂。直肠异物、扩肛方法不当、**手术、分娩等都是肛裂的病因。
2.3 感染因素:急性和慢性肛窦炎、肛**、内痔和息肉等是引起感染的主要原因。感染经腺管进入肛腺,在肛管皮下组织内生成脓肿,破溃后形成溃疡,小形浅部血栓形成因感染发生血栓静脉炎可引起肛裂。
2.4 内括约肌痉挛学说:由于肛管部位损伤或炎症**,使**括约肌处于痉挛状态,致使肛管张力增强,易损伤形成肛裂。
2.5 **狭小学说:肛管发育迟缓,造成肛管狭小,易损伤形成肛裂。 目前,学者们认为肛窦炎、内括约肌痉挛、**狭小是肛裂的继发病变。
3.现行学说的缺陷
3.1 肛裂的解剖因素学说:**直肠的解剖结构是肛裂易发生于**特殊部位的先天条件,但不是肛裂形成的直接原因。
3.2 外伤学说,外伤是发生肛裂过程的一个环节,而不能概括发生的病因。
3.3 肛裂的感染学说:感染可发于肛裂的形成之后,是肛裂转为慢性和病理演变的条件,也可能发生于肛裂形成之前是痔加重或转化的条件。
3.4 内括约肌痉挛、**狭窄等因素是肛裂形成、发展、变化过程中的病理变化,不是肛裂发生的原因。
4. 肛裂病因新概念――嵌塞学说
4.1 嵌塞学说:鉴于传统的肛裂病因学说存在着缺陷,笔者在临床工作中,反复研究,打破传统观念与思路,提出肛裂病因新概念——嵌塞学说。所谓嵌塞学说指**直肠内因物嵌塞(各种原发病变)阻碍排便,排便时导致肛管过度扩张,超过肛管扩张极限,肛管皮肤全层裂开。典型症状为周期性疼痛,反复肛管扩张或撕裂感染创面形成梭形溃疡。新学说的诞生,弥补了传统学说的缺陷,能全面概括肛裂的发生原因及病理变化,便于理解并指导临床治疗。
4.2 病理演变:因“嵌塞因素”阻碍排便,肛管口径超极限扩大,由于解剖学上肛管前后薄弱,故首先被撕裂。肛裂常发生于**瓣和**缘之间,内括约肌最下部浅面。初期只是肛管皮肤裂口,有的裂到皮下组织或括约肌。裂口是线形或棱形,如将肛管张开则成圆形或椭圆形。边缘整齐,底浅有弹性,由纵肌将裂底与内括肌分开,如施以适当治疗可以治愈。由于内括约肌常常痉挛收缩,裂口血液供给缺少,受“嵌塞因素”**和继发感染,裂口边缘增厚,周围充血,底硬,可见内括约肌环形纤维。裂口处神经丰富,感觉敏感,轻微**可引起剧烈疼痛。裂口下端皮肤因炎症改变,浅部静脉和淋巴回流阻碍,引起水肿和纤维变性,形成结缔组织外痔。裂口上端**瓣、肛**水肿和纤维变性,使肛**进一步增生肥大(即嵌塞物增大),形成恶性循环。裂口的侧缘纤维变硬,周围组织内发生脓肿,破溃到肛管,形成瘘管。裂底内括约肌变形明显,处于痉挛状态,肛管压力增高。因此,可见裂口、结缔组织外痔、肛窦炎、肥大肛**、栉膜带和瘘管等6种病理改变。由此可见在整个病理演变过程中外伤、解剖结构、感染、内括约肌痉挛学说仅是肛裂发展中某一环节的生理因素和病理演变, 最根本的病理因素是原发的**直肠内的 “嵌塞因素”。
4.3 推理论证
4.3.1 条件:**直肠内嵌塞一个物块,物块阻碍大便排出,要排大便必然用力努挣,外力使**口径开大超过生理极限,肛管皮肤撕裂,肛裂形成。若嵌塞因素不除,每次排便反复损伤肛管,肛裂创面反复受到**或继发感染,形成慢性溃疡,肛裂由急性期转为慢性期。因内括约肌具有不随意环形肌的本性,很易痉挛,痉挛多在肛管出口处,痉挛若持续存在,可导致肛管永久性狭窄,形成慢性肛裂。联合肌的分支纤维长期受炎症**增生肥厚形成栉膜带。
4.3.2 假设:把内痔核、直肠瘤、肥大的肛**、秘结的粪块等病理因素看成是直肠内嵌塞的物块。
4.3.3 推理:以上各种物块阻碍排便,必然使**口径过度开大,一旦超过极限,肛管皮肤撕裂,形成肛裂。
4.3.4 结论:换而言之,我们为什么不能把痔核、直肠瘤、肥大的肛**、秘结的粪便块等看成一种直肠内的嵌塞物呢?这就是肛裂病因的新概念——“嵌塞学说”。
4.4 临床验证
4.4.1 在长期的临床工作实践中,笔者对大量肛裂病例,无论何种分类,以“嵌塞学说”理论为指导,以“以通为用”为治则,彻底治疗内痔核、肥大肛**、直肠息肉、直肠脱垂、便秘、肠炎、腹泻等根本原因(“嵌塞因素”),对慢性肛裂有栉模带形成者,适当用扩肛疗法一次性行松懈术,均收到满意的疗效,未见失败情况发生。
4.4.2 一个肛肠专科医生,在临床治疗内痔、直肠息肉、肛**肥大病例时(“嵌塞因素”),常常会发现这些病例有并发肛裂情况。在治疗肛裂病人时常常会见到有原发内痔、便秘、直肠瘤 ,即“嵌塞因素”存在。如果这些病例的原发疾病不除,单纯治疗肛裂不会收效,所谓的内括约肌侧切术,是一种被动的治疗方法,只是被动的扩大了**的口径,没有消除导致肛裂的根本病因,即使暂时症状缓解,在短时间内仍然会复发并且病情加重。
4.4.3 1975~1977年我国对工矿、机关、学校 、部队、服务行业76692人,包括儿童、成人和老年人进行了调查。其中有完整资料可供分析者共57292人,其中患有**直肠病的有33837人,总患病率为59.10%。女性肛裂患病率比男性高,主要原因是妇女有生育关,妊娠后活动相应减少,肠蠕动减弱以及子宫压迫直肠,极易产生便秘——“嵌塞因素”。这说明嵌塞因素是肛裂的根本原因。
5. 临床意义
5.1 用“嵌塞学说”来概括肛裂的病理因素,来解释肛裂的发生、发展、病理变化优于其他几种学说。 肛裂的解剖因素学说:仅能说明肛裂发生于**特殊部位的先天条件,而不是肛裂形成的直接因素所在,没有“嵌塞因素”就没有形成肛裂之直接因素,肛裂就不会发生。外伤学说:嵌塞物是外伤的条件和根源,而外伤是嵌塞物阻碍排便所造成的结果。肛裂的感染学说:笔者认为,感染可继发于肛裂的形成之后,是肛裂转为慢性和病理演变的条件,而发生于肛裂之前是痔疾加重或转化(嵌塞因素)的条件。内括约肌痉挛和慢性炎症**及肛管狭窄是肛裂形成后发展过程中的病理变化,不是肛裂发生的原因。
5.2 用嵌塞学说理论来研究肛裂的形成与治疗有较高的学术和临床价值。 对肛裂的治疗,总的原则是“以通为用”,正确判断发生肛裂的原因,彻底治疗原发疾病。 解除“嵌塞因素”就能获得正确的治疗,获得满意的疗效,而不能草率手术切断内括约肌,切除栉模带,过分追求手术而成为单纯的“手术匠”。这符合中国传统医学主张治病求本,重视整体观念,与西方医生只注重局部的手术疗法有明显不同。笔者在长期的临床工作中,以“嵌塞学说”为指导,对慢性肛裂治疗原发疾病,对内括约肌不切断,对栉膜不予切除,大量病例均获得治愈,减轻了患者手术痛苦,缩短疗程,避免了手术并发症。
收到3朵
5
发表于 2007-6-23 08:35 | 只看该作者
感谢提供,鲜花鼓励!
6
发表于 2007-6-24 22:09 | 只看该作者
  大部分的肛裂是因为排干硬粪便时挣裂形成的,少部分肛裂的原因为先天性或后天性的肛管狭窄、脱出物牵拉、皮肤脆弱、炎症等。肛管前后正中弹性较差、受力较大、血供较差是发病基础。因此,肛裂的病因及其发病机理是很清楚的,不存在什么争议,因此也没有必要用什么“学说”来阐述。要用学说来阐述的,要么是不明确的、要么是存在争议的。一旦认识统一了,“学说”就不成为学说了。
  因此,本人认为把简单的东西搞复杂了,没有必要。

[ 本帖最后由 shirenjietcm 于 2007-6-24 22:12 编辑 ]

3 展开 喜欢他/她就送朵鲜花吧,赠人玫瑰,手有余香!鲜花排行

收到3朵
7
发表于 2007-6-24 22:35 | 只看该作者
同内容的两个 贴子合并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5-15 15:48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