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8909|回复: 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病例讨论] 【转贴】静脉输液外渗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06-12-18 23:0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1  静脉输液外渗的原因分析

    1.1  患者因素

    1.1.1  新生儿  新生儿因全身都分布有胎脂,需做静脉输液者有的是皮肤苍白,有的是皮肤青紫,仅能做穿刺的地方只有头皮,可见的血管很少,穿刺难度大,固定后易脱落,加之哺乳或喂食影响,使其易外渗。

    1.1.2  婴幼儿  婴幼儿由于哭闹、不配合,其血管短、不直,且家长都很紧张,无形中给护理人员增加了压力,给静脉穿刺增加了难度;在输液过程中小儿天性好动,难于固定,易发生外渗,一旦发生外渗又难于表达疼痛的感受,所以小儿外渗多于成人,严重外渗也多于成人。

    1.1.3  老年人  老年人由于生理、心理、行为功能减退,容易失控导致注射针头移位;痛感减低,反应迟钝,皮肤松弛,静脉脆弱,增加了外渗的可能。

    1.1.4  无法沟通的患者  此类患者主要包括接受麻醉的患者,使用镇静剂或处于昏迷状态的患者。

    此类患者由于烦躁、感觉和知觉障碍,容易发生外渗。

    1.1.5  重症患者  休克、严重脱水、病危的患者,此类患者由于微循环受损,血管通透性增加,容易发生外渗。

    1.2  药物因素  **性大的药物如化疗药物、甘露醇、钙剂,缩血管药物如多巴胺、间羟胺、去甲肾上腺素等外渗的高危药物,这些药物一旦外渗,将会发生严重的后果。

    1.3  疾病因素  (1)癌症是外渗的危险因素,这是因为癌症患者反复接受化疗,静脉脆弱,难以穿刺。(2)外周血管疾病如血管硬化,易发生外渗。(3)糖尿病患者由于糖、脂肪代谢障碍,血管硬化,也容易发生外渗。(4)静脉压增高的患者,如右心衰患者,全身静脉淤血,血液回流受阻,容易发生外渗。

    1.4  技术因素  护理技术缺陷造成外渗的情况:(1)没有经验,对血管不了解,局部解剖位置不清楚。(2)没有定时巡视静脉通道。(3)护理人员知识缺乏,对药物的特性及使用方法缺乏了解。(4)使用钢针,具有关文献报道钢针外渗是留置针的2倍。(5)用敷料覆盖穿刺部位,影响外渗的观察。(6)在远端小静脉用力推注药物。(7)使用输液泵,在一个部位长时间输液。(8)同一部位多次穿刺。

    1.5  解剖部位  外周静脉较中心静脉容易发生外渗;静脉炎的血管,由于血管收缩,血管内压力增加容易发生外渗;关节、皮下组织少的部位由于活动度大,易外渗。

    2  静脉输液外渗的机制

1)血管受到药物的化学**,一方面血液成分发生了改变,另一方面通过药物直接**引起炎症介质的释放以及使血管内壁受损通透性升高,从而引起炎症反应。(2)药物持续滴注,胶体渗透压降低。(3)液体静压增加。(4)继发感染,因细菌及其毒素的作用,炎症细胞的聚集及炎症介质的释放,造成血管通透性升高,而发生组织水肿。

    3  静脉输液外渗的临床表现

    一般表现为肿胀、胀痛,中度或重度疼痛通常为烧灼、刺痛,局部红肿,回抽无回血,或局部水疱,皮肤发黑变硬,形成溃疡。

    4  静脉输液外渗的后果

    患者将经历精神上的痛苦和肉体上的创伤,延长患者的住院时间,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对患者、家属、医护人员产生压力和担忧,严重的甚至造成患者残疾,引发医疗护理**。

    5  静脉输液外渗的预防

    5.1  提高穿刺一次成功率  加强基本功的训练,提高静脉穿刺的一次成功率,力求一针见血,穿刺时避开关节,穿刺成功后要妥善固定好针头,采用保护性约束,有家属陪伴的教会家属正确的照顾方法,已发生外渗者不在此处远端再做穿刺,同一静脉尽量避免多次反复穿刺。

    5.2  选择合适静脉  正确地选择静脉,有计划地使用静脉,一般由远端到近端,儿科病房和意识障碍、病危的患者,化疗时尽量使用留置针,使用留置针时选择粗直的血管。因留置针导管柔软,不易损伤血管,轻微活动不会发生外渗,而且留置针一般可保留3~5天,避免反复穿刺,保护了血管。

    5.3  掌握药物的性能、特点及使用的注意事项  注意输入药物的浓度及速度,持续输入多巴胺、间羟胺时,应用留置针建立2条静脉通道,每隔2~3 h交替使用,以免造成局部组织坏死,用甘露醇时局部热敷或提高药物的温度,使血管的通畅性增高,使用**性大的药物时必须确保针头在血管内才能滴入药物。

    5.4  加强责任心、多巡视  特别是危重患者,巡视时要检查输液部位;输液过程中患儿出现哭闹,一定要检查注射部位,发现药物外渗如果是高危药物,立即更换注射部位;输注化疗药物或其他容易引起组织坏死的药物时,要进行床头交接班。

    5.5  做好患者的宣教  交代使用留置针的好处,保护留置针的方法;在输注高危药物时要向患者及家属说明,要求患者尽量减少活动,并指导患者及家属自我观察,如果出现注射部位疼痛、肿胀,及时向护理人员报告。

    5.6  正确拔针  输液完毕,拧紧调节器,除去胶布,快速拔针,在针尖即将离开皮肤的瞬间,迅速用干棉签沿血管方向按压穿刺点及其稍上方,直至不出血为止,一般为5~10 min,切忌在按压处来回揉动,按压的力度要适中;正确拔针可避免血管损伤,提高血管的利用率,防止皮下淤血和再次输液时发生渗漏。

    6  护理对策

    6.1  小范围外渗  (1)外渗的药液对组织**性小、容易吸收的,如普通的溶液、辅助治疗的药液,可以用湿热敷,或用95%的酒精、50%的硫酸镁湿敷,肿胀很快就会消退;如果所剩的药液不多,可以一边观察,一边湿敷,如不再继续外渗,可以坚持到输液完成。(2)输入的药液为血管活性药,局部肿胀虽不明显,但发红、苍白、疼痛明显的,必须立即更换注射部位,局部可用95%酒精持续湿敷,红肿也会很快消失。

    6.2  大范围外渗  输入的药液为**性大的药液,如在四肢,局部制动,抬高患肢,用50%的硫酸镁或95%的酒精持续湿敷,配合理疗,局部封闭,亦可用相对应的药物相拮抗,如缩血管药物多巴胺、间羟胺、去甲肾上腺素等外渗可以用酚妥拉明、硝酸甘油、**,钙剂可用50%的硫酸镁、山莨菪碱(654-2)湿敷,也有介绍说可用马铃薯、生姜外敷。

    6.3  化疗药物外渗  化疗药物外渗时应立即停止滴入,用生理盐水皮下注射加以稀释,并局部冷敷,以防止局部疼痛、肿胀、坏死。

    6.4  药液外渗引起局部水疱  水疱小未破溃的尽量不要刺破,可用无醇碘伏外涂;水疱大的,碘伏消毒后用无菌注射器抽去水疱里的渗出液,再用不含醇的碘伏外涂、外敷,也有介绍用鸡蛋清外敷的。

    7  小结

    静脉输液外渗虽然是一临床上常见的护理问题,但若发生在关节处,范围大,药物**大,组织坏死严重,给病人造成严重后果,将引发医疗护理**。因此,在临床护理工作中,预防和处理静脉输液外渗具有重要的意义。

1 展开 喜欢他/她就送朵鲜花吧,赠人玫瑰,手有余香!鲜花排行

评分

参与人数 1贡献分 +1 收起 理由
feng702003 + 1 精品文章

查看全部评分

收到1朵
2# 沙发
发表于 2006-12-21 13:43 | 只看该作者
好贴啊,学习学习。
3# 板凳
发表于 2007-1-19 18:41 | 只看该作者
我顶~!
是灌水吗?
4
发表于 2007-1-19 18:58 | 只看该作者
学习了,非常好,很实用,感谢楼主!
5
发表于 2008-2-1 09:44 | 只看该作者
很实用
6
发表于 2008-7-30 15:52 | 只看该作者
好贴啊,学习学习。 :kiss: :kiss:
7
发表于 2012-2-4 19:27 | 只看该作者
学习了。。。。。。。。。。。
8
发表于 2012-7-13 19:45 | 只看该作者
很实用哦
9
发表于 2015-2-28 22:41 | 只看该作者
  输液外渗原因及处理  一、输液的外渗的常见原因: 1、药物因素:主要指药物的酸碱度、渗透压、浓度和对细胞代谢的影响。 2、患者因素:新生儿因全身都分布有胎脂,需做静脉输液者有的是皮肤苍白,有的是皮肤青紫,仅能做穿刺的地方只有头皮,可见的血管很少,穿刺难度大,固定后易脱落,加之哺乳或喂食影响,使其易外渗。 3、疾病因素 (1)癌症是外渗的危险因素,这是因为癌症患者反复接受化疗,静脉脆弱,难以穿刺。(2)外周血管疾病如血管硬化,易发生外渗。(3)糖尿病患者由于糖、脂肪代谢障碍,血管硬化,也容易发生外渗。(4)静脉压增高的患者,如右心衰患者,全身静脉淤血,血液回流受阻,容易发生外渗。 4、技术因素:护理技术缺陷造成外渗的,护理人员知识缺乏,对药物的特性及使用方法缺乏了解,同一部位多次穿刺。 二、药物外渗的分度及临床表现 0度:无任何临床症状。 Ⅰ度:皮肤苍白,水肿小于2.5cm,皮肤触冷,伴或不伴疼痛。 Ⅱ度:含第一阶段,水肿在2.5-15cm。 Ⅲ度:含第二阶段,水肿大于15cm,轻度-中度疼痛,可能伴麻木感。任何**性或血制品的外渗均可导致。 Ⅳ度:含第三阶段,皮肤紧绷,渗漏,变色,瘀斑,或肿胀,较深的凹陷性水肿,循环受损,中度-重度疼痛。任何腐蚀性药物的外渗均可导致。 三、药物外渗分类: 1、化学治疗药物外渗 2、非化学治疗药物外渗 四、渗漏后对血管组织危害性较大的常见药物 1、血管收缩药:多巴胺、间羟胺、垂体后叶素、去甲肾上腺素 2、血管**性药物:葡萄糖酸钙、氯化钙、氯化钾、七叶皂甙钠 3、高渗性药物:20%甘露醇、50%葡萄糖、脂肪乳剂 4、化疗药物:阿霉素、表阿霉素、长春碱类、诺维苯、氮芥、丝裂霉素、柔红霉素 五、药物外渗的处理 1、药液对组织**性小、容易吸收的:可以用热敷,或用95%的酒精持续湿敷,50%的硫酸镁湿敷,肿胀很快就会消退,用热敷促进扩散吸收。 2、药液对组织有**性:冷敷或保温,为了抑制药物在细胞内代谢,可用冷敷,须在6h内进行,24h后热敷,但对长春新碱和血管收缩药物则应早期采取保温、热敷,患侧肢体抬高,以利静脉回流,有利于局部肿胀的吸收。 3、对于高渗液渗漏:我们首先是采取用利多卡因2ML加**5MG加生理盐7ML进行皮下注射、打封闭~每天一次,共3-5天。但是要记住用2ML注射器的针头,小儿用皮试针头封闭一般进针角度15~30度,先沿外渗局部的边缘打封闭,进针约针头的1/2,先进,然后抽回血,无回血后边退边注射药物,就这样先把外渗区域周边都封闭起来 然后就是外渗局部的下方、方法同上。用山莨菪碱针剂外敷,山莨菪碱是抗胆碱药物,能扩张皮肤浅层血管,改善局部组织缺氧缺血症状,但是 654-2外敷一次的时间最好不超过半小时,因为血管长时间的过度的扩张会反射性的收缩,所以一般一次不超过半小时。每天3-4次敷。 注意:高渗液的外渗是不能够用硫酸镁和酒精的,硫酸镁和95酒精本身就是高渗液体只能用于血管通透性高而引起的外渗,对高渗液渗漏者,可加重组织脱水。高渗液如20%甘露醇、10%葡萄糖酸钙外渗如超过24h不可热敷,此时局部皮肤由白转为暗红,产生局部充血,若局部进行热敷使温度增高、代谢加快、耗氧增加,会加速组织坏死。 4、特殊药物外渗的处理(以下处理方法仅供大家参考) ?血管收缩药 多巴胺、间羟胺、垂体后叶素:可用5mg酚妥拉明加生理盐水20ml局部封闭,或用10mg山莨菪碱加生理盐水1ml配成0.5%的稀释液湿敷。 ?去甲肾上腺素:同多巴胺的处理方法,不能使用50%的硫酸镁湿敷(因其是高渗液,可使细胞脱水,加重组织坏死)。 ?**性药物 葡萄糖酸钙、氯化钙、七叶皂甙:可用50%的硫酸镁湿热敷3-4次/d(硫酸镁只能用于因血管通透性高引起的外渗)或0.5%的利多卡因封闭。 ④氯化钾:可用1%普鲁卡因做局部封闭,50%的硫酸镁湿敷。 ⑤20%甘露醇外渗可用25%的硫酸镁湿敷24-48小时使肿胀消退。 ⑥PICC静脉炎的:金黄散加蜂蜜,新鲜土豆片、白萝卜片外敷,效果不错。 5、化学治疗药物外渗处理 1 即刻停止给药,但不能拔除针头或套管。 2 尽可能抽出3-5ml的血或药物,以便减少外渗药液。 3 紧接着可用25/26针头接1ml针筒抽吸外渗严重鼓包内的药液残余。 4 在未拔除针头或套管前,决策缓慢灌注特异拮抗剂是否恰当。 5 拔除针头或套管。 6 轻按局部止血并预防血肿形成。 7 使用冷敷?或热敷②。 8 抬高患肢。 9 纱布覆盖。 10 记录③。 11 评估渗出部位。 12 确保1-2周的足够随访。 13 考虑外科处理。 ① 热敷 1 药物 :长春新碱和鬼臼类 2 方法:渗出后立即热敷30-60分钟,接着在24小时内每小时热敷15分钟。 ② 冷敷 1 药物:其他化疗药物 2 方法:渗出后立即冷敷30-60分钟,接着在24小时内每小时冷敷15分钟 记住:这里只有长春新碱和鬼臼类是热敷,其他的是冰敷。 化学治疗药物外渗 (一)羟基化剂:氮芥外渗处理步骤 1 抽取10﹪硫代硫酸钠4ml+6ml无菌注射用水 2 经静脉导管或皮内多处注射外渗部位约1-4ml 3 渗出后立即冷敷30-60分钟,接着在24小时内每小时冷敷15分钟 4 外渗的肢体以平放的方式抬高 5 七天以后仍疼痛,考虑外科处理 (二) 植物碱:长春新碱、长春地辛外渗处理步骤 1 抽取透明质酸酶及1-3ml生理盐水 2 经由静脉导管或皮内多处注射外渗部位 3 并于数小时后重复注射 4 渗出后立即热敷30-60分钟,接着在24小时内每小时热敷15分钟 5 外渗肢体以平放的方式抬高 6 禁止外渗部位注射氢化可的松、维生素A软膏、及冷敷 (三)抗生素类 丝裂霉素C外渗处理步骤: 1 纱布或棉球沾50-100﹪二甲基亚砜敷于外渗部位,暴露于空气中。 2 抽取10﹪硫代硫酸钠4ml+6ml无菌注射用水。 3 经静脉导管或皮内多处注射外渗部位约1-5ml。 4 渗出后立即冷敷30-60分钟,接着在24小时内每小时冷敷15分钟。 5 外渗肢体以平放的方式抬高。 柔红霉素、阿霉素、表阿霉素外渗处理步骤: 1 注射1ml氢化可的松于静脉导管内,若无回血,拔除静脉导管,将氢化可的松以环状方式,皮内注射于外渗部位。 2 渗出后立即冷敷30-60分钟,接着在24小时内每小时冷敷15分钟。 3 外渗后2周内可用二甲基亚砜外敷,一日六次。 4 较药物拮抗冷敷的效果反而好。 5 必要时及早手术。 化疗药物(发疱剂)阿霉素:可用50-200mg的琥珀氢化可的松或1%的氢化可的松局部静脉注射,1%的氢化可的松霜外敷以减轻炎症。或以5%碳酸氢钠5ml加地米4mg局部静脉注射,并在外渗部位做多处皮下注射。 长春碱类:可用5%碳酸氢钠5ml加地米4mg或透明质酸酶1-6ml每隔数小时做多处皮下注射,注意不能冷敷。 氮芥:可用10%硫代硫酸钠4ml加无菌注射用水6ml混合局部静脉注射5-6ml,并在外渗部位做多处皮下注射、冷敷。 柔红霉素:可用5%碳酸氢钠5ml加地米4mg在外渗部位做多处皮下注射。 六、怎么预防输液当中的外渗 1、避免机械性损伤:为避免反复穿刺造成血管损伤,首先要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 2、合理选择血管:静脉的选择,应遵循选择弹性好、充盈度好、回流顺畅的原则,不选用有炎症、硬化且滑动的血管。 3、建立静脉通路:必须以无菌生理盐水建立静脉通路,确定穿刺成功后再注入或输入特殊药物。 4、调节好静脉注射药物的pH值:不仅能有效预防静脉外渗,还能提高药物疗效。有资料报道:红霉素溶于pH值为3.7—4.5的葡萄糖溶液时pH值降低,对血管的**性更大,若在此溶液中加入6—7滴5%碳酸氢钠,将pH值调至7.0左右,则红霉素分解速度减慢,对血管内膜损伤为最小。 5、局部使用扩血管药物:将能跨表皮吸收的硝酸甘油贴剂贴在输液血管穿刺点的上方2cm处或涂搽2%山莨菪碱溶液,能使输液血管保持扩张状态,从而减少静脉外渗。 6、选择合适的给药方式:根据药物的性质,采用适当稀释,减慢速度、穿刺部位保暖、提高药液温度等措施,可减少药液对血管壁的**。 7、做好宣传工作:向患者讲解留置针的优点及带管注意事项,告知避免对留置针部位的碰撞挤压(尤其是睡眠时更应注意),注意保护留置部位的清洁等,以取得配合,提高留置针的使用时间和效果。 8、护士的责任心   

5 展开 喜欢他/她就送朵鲜花吧,赠人玫瑰,手有余香!鲜花排行

  • zmdzfx+5感谢提供帮助 ,送花香香~~
收到5朵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9-22 12:55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