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2592|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病案讨论] 都来谈谈关于肠易激综合症的诊疗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06-12-5 12:5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希望大家来发表各自看法
让大家都来深入了解
肠易激综合症
及其诊治方法
2# 沙发
发表于 2006-12-5 15:40 | 只看该作者
治疗目的是消除患者顾虑,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治疗原则是在建立良好医患关系基础上,根据主要症状类型进行对症治疗和根据症状严重程度进行分级治疗。注意治疗措施的个体化和综合运用。
1.一般治疗 告诉患者肠易激综合征的诊断并详细解释疾病的性质,以解除患者的顾虑和提高对治疗的信心,是治疗最重要的一步。通过详细病史询问,了解患者求医原因(如恐癌心理),进行有针对性的解释;力求发现诱发因素(如饮食因素、某些应激事件等)并设法予以祛除。提供膳食和生活方式调整的指导建议,可能有助于缓解症状。对失眠、焦虑者适当予以镇静剂。在整个诊治过程中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取得患者信任是IBS治疗的基础,轻症患者可能因此而不需要更多的进一步治疗。
2.针对主要症状的药物治疗 对症状明显者,可酌情使用药物控制症状,常用药物包括:
(1). 解痉剂 腹痛可使用抗胆碱能药如阿托品、普鲁苯辛、崀菪碱等,但应注意不良反应。也可使用相对特异性肠道平滑肌钙离子通道拮抗剂如匹维溴铵。 2. 止泻药 腹泻可选用洛哌丁胺或复方地芬诺酯,但注意便秘、腹胀的不良反应。轻症者可选用吸附剂,如双八面体蒙脱石等。 3. 导泻药 便秘可使用导泻药,一般主张使用作用温和的轻泻药以减少不良反应和药物依赖性。常用的有容积形成药如欧车前制剂或甲基纤维素,渗透性轻泻剂如聚乙二醇(PEG4000)、乳果糖或山梨醇。 4. 肠道动力感觉调节药 新近报道5-HT4受体部分激动剂替加色罗对改善便秘、腹痛、腹胀有效,适用于便秘型IBS患者。 5. 抗抑郁药 对腹痛症状重而上述治疗无效,特别是伴有较明显精神症状者可试用。
3.心理行为治疗
症状严重而顽固,经一般治疗和药物治疗无效者应考虑予心理行为治疗。这些疗法包括心理治疗、认知治疗、催眠疗法、生物反馈等。
4.中医中药

[ 本帖最后由 郭三 于 2006-12-5 15:41 编辑 ]

3 展开 喜欢他/她就送朵鲜花吧,赠人玫瑰,手有余香!鲜花排行

  • 清茶+3感谢提供帮助 ,送花香香~~
收到3朵
3# 板凳
发表于 2006-12-5 19:23 | 只看该作者
最好是先看看课本,然后结合病人,会有更深刻的体会。
4
发表于 2006-12-5 21:02 | 只看该作者
肠易激综合症(IBS)是属于胃肠功能紊乱性疾病,是指腹痛伴有大便性状改变的一组临床综合症,可分为便秘型和腹泻型。诊断它的前提是排除可能引起这些症状的器质性疾病,需要做相关的检查以排除。它的病因不是很明确,详细的可以看看书本。今年来,本病的患病人群越来越多,许多人会伴有焦虑,失眠等精神神经系统症状。关于它的鉴别,楼上的已经说的很清楚了,一般的治疗,良好的医患关系,和对证处理。不过,我想说一点,对于本病的治疗,中医中药占有明显的优势,我虽然接触临床的时间不长,可是我在中医门诊确实看到了中医中药的疗效。
5
发表于 2006-12-6 10:17 | 只看该作者
:) 有这么一个讨论的平台的确不错
问题是现在医者避医
即使有好的办法也未必肯分享
所以这种讨论只能建立在课本或网络资源的理论基础上
对于治疗这种病没有任何的意义可言。
同情楼主的辛苦发帖
鄙视如我一般
只会让人家看书的一家之言
......
6
发表于 2006-12-10 08:20 | 只看该作者
反复发作的腹痛或不适**,最近3个月内每个月至少有3天出现症状,合并以下2条或多条:

     1. 排便后症状缓解。

     2. 发作时伴有排便频率改变。

     3. 发作时伴有大便性状(外观)改变。

     *诊断前症状出现至少6个月,近3个月满足以上标准。

     **不适意味着感觉不舒服而非疼痛。在病理生理学研究和临床试验中,筛选可评估的患者时,疼痛和(或)不适出现的频率至少为每周2天。
7
发表于 2006-12-10 08:21 | 只看该作者
--------------------------------------------------------------------------------

    A. 功能性食管疾病

     A1. 功能性烧心*

     必须包括以下所有条件:

     1. 胸骨后烧灼样不适或疼痛。

     2. 无胃食管酸反流导致该症状的证据。

     3. 没有以组织病理学为基础的食管运动障碍。

     *诊断前症状出现至少6个月,近3个月满足以上标准。

     A2. 推测源自食管的功能性胸痛*

     必须包括以下所有条件:

     1. 胸骨后非烧灼样疼痛或不适。

     2. 无胃食管酸反流导致该症状的证据。

     3. 没有以组织病理学为基础的食管运动障碍。

     *诊断前症状出现至少6个月,近3个月满足以上标准。

     A3. 功能性吞咽困难*

     必须包括以下所有条件:

     1. 固体和(或)液体食物通过食管有黏附、存留或通过异常的感觉。

     2. 无胃食管酸反流导致该症状的证据。

     3. 没有以组织病理学为基础的食管运动障碍。

     *诊断前症状出现至少6个月,近3个月满足以上标准。

     A4. 癔球症*

     必须包括以下所有条件:

     1. 喉部持续或间断的无痛性团块或异物感。

     2. 感觉出现在两餐之间。

     3. 没有吞咽困难或吞咽痛。

     4. 没有胃食管酸反流导致该症状的证据。

     5. 没有以组织病理学为基础的食管运动障碍。

     *诊断前症状出现至少6个月,近3个月满足以上标准。

    B. 功能性胃十二指肠疾病

     B1. 功能性消化不良*

     必须包括

     1. 以下1条或多条:

     a.餐后饱胀不适

     b.早饱感

     c.上腹痛

     d.上腹烧灼感

     并且

     2. 没有可以解释上述症状的功能性疾病。

     *诊断前症状出现至少6个月,近3个月满足以上标准。

     B1a餐后不适综合征*

     必须包括以下1条或2条:

     1. 进食正常食量后的出现餐后饱胀不适感,每周至少发生数次。

     2. 早饱感,抑制了正常进食,每周至少发生数次。

     *诊断前症状出现至少6个月,近3个月满足以上标准。

     支持诊断的标准:

     1. 上腹部胀气或餐后恶心或过度打嗝。

     2. 可能同时存在上腹痛痛综合征。

     B1b上腹痛痛综合征*

     必须包括以下所有条件:

     1. 中等程度以上的上腹部疼痛或烧灼感,每周至少1次。

     2. 间断性疼痛。

     3. 不是全腹痛,不位于腹部其他部位或胸部。

     4. 排便或排气后不能缓解。

     5. 不符合胆囊或Oddi括约肌疾病的诊断标准。

     *诊断前症状出现至少6个月,近3个月满足以上标准。

     支持诊断的标准:

     1. 疼痛可能为烧灼样但不包括胸骨后疼痛。

     2. 疼痛通常由进食诱发或缓解,但也可能在禁食时发生。

     3. 可能同时存在餐后不适综合征。

     B2. 嗳气症

     B2a.吞气症*

     必须包括以下所有条件:

     1. 每周至少发生数次反复嗳气。

     2. 可以客观地观察或检测到吞咽空气。

     *诊断前症状出现至少6个月,近3个月满足以上标准。

     B2b. 非特异性过度嗳气*

     必须包括以下所有条件:

     1. 每周至少发生数次反复嗳气。

     2. 没有过度吞咽空气的证据。

     *诊断前症状出现至少6个月,近3个月满足以上标准。

     B3. 恶心呕吐

     B3a.慢性特发性恶心*

     必需包括以下所有条件:

     1. 每周至少发生数次恶心。

     2. 不经常伴有呕吐。

     3. 胃镜检查无异常或不存在可以解释恶心的代谢性疾病。

     *诊断前症状出现至少6个月,近3个月满足以上标准。

     B3b. 功能性呕吐*

     必须包括以下所有条件:

     1. 呕吐平均每周发生1次或1次以上。

     2. 不存在进食障碍、反刍或主要精神疾病(依据DSM-IV)。

     3. 不存在自行诱导或长期应用**素,且不存在可以解释反复呕吐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或代谢性疾病。

     *诊断前症状出现至少6个月,近3个月满足以上标准。

     B3c. 周期性呕吐综合征*

     必须包括以下所有条件:

     1. 同样的呕吐症状反复急性发作,每次发作持续不超过1周。

     2. 在前1年有3次或多次间断发作。

     3. 在发作间期无恶心和呕吐。

     *诊断前症状出现至少6个月,近3个月满足以上标准。

     支持诊断的标准:

     有偏头痛病史或家族史。

     B4.反刍综合征*

     必须包括以下所有条件:

     1. 持续或反复地将刚进食的食物反入口中,随后吐出或再咀嚼并吞咽。

     2. 反刍前无干呕。

     *诊断前症状出现至少6个月,近3个月满足以上标准。

     支持诊断的标准:

     1.反刍前一般无恶心。

     2.当反入物质变为酸性时此过程停止。

     3.反流物是可以辨认的食物,并且无难闻的气味。

     C. 功能性肠道疾病

     C1. 肠易激综合征*

     反复发作的腹痛或不适**,最近3个月内每个月至少有3天出现症状,合并以下2条或多条:

     1. 排便后症状缓解。

     2. 发作时伴有排便频率改变。

     3. 发作时伴有大便性状(外观)改变。

     *诊断前症状出现至少6个月,近3个月满足以上标准。

     **不适意味着感觉不舒服而非疼痛。在病理生理学研究和临床试验中,筛选可评估的患者时,疼痛和(或)不适出现的频率至少为每周2天。

     C2. 功能性腹胀*

     必须包括以下2条:

     1. 3个月内每月至少有3天反复出现腹胀感或肉眼可见的腹部膨胀。

     2. 没有足够的证据诊断功能性消化不良、肠易激综合征(IBS)或其他功能性胃肠疾病。

     *诊断前症状出现至少6个月,近3个月满足以上标准。

     C3. 功能性便秘*

     1. 必须满足以下2条或多条:

     a .排便费力(至少每4次排便中有1次)。

     b .排便为块状或硬便(至少每4次排便中有1次)。

     c .有排便不尽感(至少每4次排便中有1次)。

     d .有**直肠梗阻和(或)阻塞感(至少每4次排便中有1次)。

     e .需要用手操作(如手指辅助排便、盆底支撑排便)以促进排便(至少每4次排便中有1次)。

     f .排便少于每周3次。

     2. 不用缓泻药几乎没有松散大便。

     3. 诊断IBS的条件不充分。

     *诊断前症状出现至少6个月,近3个月满足以上标准。

     C4. 功能性腹泻*

     至少75%的时间内大便为不伴有腹痛的松散(糊状)便或水样便。

     *诊断前症状出现至少6个月,近3个月满足以上标准。

     C5. 非特异性功能性肠病*

     肠道症状不是由器质性疾病所致,且不符合前面定义的疾病诊断标准。

     *诊断前症状出现至少6个月,近3个月满足以上标准。

     D. 功能性腹痛综合征*

     必须包括以下所有条件:

     1. 持续性或近乎持续性腹痛。

     2. 与生理行为(即进食、排便或月经)无关或仅偶然相关。

     3. 日常活动能力部分丧失。

     4. 疼痛不是伪装的。

     5. 不符合可能解释疼痛的其他功能性胃肠病诊断标准。

     *诊断前症状出现至少6个月,近3个月满足以上标准。

     E. 胆囊和Oddi括约肌功能障碍

     必须包括局限于上腹和(或)右上腹的疼痛发作及以下所有条件:

     1. 发作持续30分钟或更长。

     2. 间隔不同时间(不是每天)症状复发。

     3. 疼痛程度维持稳定。

     4. 疼痛呈中到重度并足以影响患者的日常活动或需到急诊科就诊。

     5. 排便后疼痛不缓解。

     6. 改变**后疼痛不缓解。

     7. 应用抗酸药后疼痛不缓解。

     8. 排除可以解释症状的其他器质性疾病。

     支持诊断的标准:

     疼痛可以伴有以下1条或多条:

     1. 疼痛与恶心和呕吐有关。

     2. 疼痛放射至背部和(或)右侧肩胛下区。

     3. 夜间被疼醒。

     E1.胆囊功能障碍

     必须包括以下所有条件:

     1. 符合胆囊及Oddi括约肌功能障碍的标准。

     2. 胆囊在位。

     3. 肝酶、结合胆红素以及淀粉酶和(或)脂肪酶正常。

     E2. 功能性胆道Oddi括约肌疾病

     必须包括以下两条:

     1. 符合胆囊及Oddi括约肌功能障碍的标准。

     2. 淀粉酶和(或)脂肪酶正常。

     支持诊断的标准:

     至少2次疼痛发作时血清转氨酶、碱性磷酸酶、结合胆红素暂时升高。

     E3. 胰腺Oddi括约功能障碍

     必须包括以下两条:

     1. 符合胆囊及Oddi括约肌功能障碍的标准。

     2. 淀粉酶和(或)脂肪酶升高。

     F. 功能性**直肠疾病

     F1.功能性大便失禁*

     1. 年龄≥4岁的个体反复发生不能控制的排便,伴有以下1种或1种以上情况:

     a.神经支配和肌肉结构正常但功能异常,和(或)

     b.括约肌结构和(或)神经支配或轻微异常,和(或)

     c.排便习惯正常或异常(如大便潴留或腹泻),和(或)

     d.心理原因

     2. 排除以下所有情况:

     a.由于下述病变导致神经支配异常:颅脑病变(如痴呆)、脊髓或骶神经根或混合病变(如多发性硬化症)或者全身性周围或自主神经病变的一部分(如糖尿病神经病变)。

     b. 与多系统疾病有关的**括约肌异常(如硬皮病)。

     c. 结构或神经病变可能是大便失禁的主要或基本病因。

     *满足上述标准至少3个月

     F2. 功能性**直肠痛

     F2a. 慢性**痛*

     必须包括以下所有条件:

     1. 慢性或复发性直肠疼痛。

     2. 发作持续至少20分钟。

     3. 排除导致直肠疼痛的其他原因,如缺血、炎性肠病、隐窝炎、肌间脓肿、肛裂、痔疮、前列腺炎及尾骨痛。

     *诊断前症状出现至少6个月,近3个月满足标准。

     F2a1. 肛提肌综合征

     符合慢性**痛诊断标准且向后牵拉耻骨直肠肌时有压痛。

     F2a2. 非特异性**直肠痛。

     符合慢性**痛诊断标准,但向后牵拉耻骨直肠肌时无压痛。

     F2b.痉挛性**痛*

     必须包括以下所有条件:

     1. 反复发生的**或下段直肠疼痛。

     2. 发作持续数秒至数分钟。

     3. 在发作间期无**直肠疼痛。

     *在科研中满足标准的发病时间为3个月,但用于临床诊断和评估时,发病时间可不足3个月。

     F3. 功能性排便障碍

     1. 患者必须满足功能性便秘的诊断标准。

     2. 在反复尝试排便的过程中,至少满足以下2条:

     a. 球囊逼出实验或影像学检查存在排出障碍的证据。

     b. 测压法、影像学检查或肌电图显示盆底肌肉不协调收缩(如**括约肌或耻骨直肠肌),或基础静息状态下括约肌压力松弛小于20%。

     c. 测压法或影像学检查发现推进力不足。

     F3a. 不协调性排便

     在反复尝试排便时,盆底肌肉不协调收缩,或基础静息状态下括约肌压力松弛小于20%,但有足够的推进力。

     F3b. 排便推进力不足

     在反复尝试排便时,推进力不足,伴或不伴有盆底不协调收缩或基础静息状态下括约肌压力松弛小于20%。

     G. 新生儿和婴幼儿功能性疾病

     G1.新生儿反胃

     满足以下所有条件且为3周至12个月的健康婴儿:

     1. 每天反胃2次或2次以上,持续3周或更长时间。

     2. 无干呕、呕血、误吸、呼吸暂停、生长迟缓、喂养或吞咽困难,或者姿态异常。

     G2.新生儿反刍综合征

     必须满足以下所有条件至少3个月:

     1. 腹部肌肉、膈肌和舌反复收缩。

     2. 胃内容物反流至口腔,吐出或重新咀嚼后再次咽下。

     3. 满足以下3条或3条以上。

     a. 在3~8个月时发病。

     b. 对胃食管反流病的治疗、抗胆碱能药物、手法抑制、饮食方案改变以及管饲法或胃造口术喂养均无效。

     c. 不伴有恶心或痛苦的表现。

     d. 新生儿在睡眠中以及与环境中其他人接触时不发生反刍。

     G3.周期性呕吐综合征

     必须满足以下2条:

     1. 发生2个或多个周期的剧烈恶心和不间断呕吐或干呕(持续数小时至数天)。

     2. 恢复到正常健康状态,持续数周至数月。

     G4. 新生儿肠绞痛

     出生至4个月的新生儿必须包括以下所有条件:

     1. 阵发性易激惹、烦躁或哭闹,开始或停止没有明显诱因。

     2. 每天发作持续3小时或更长时间,每周至少有3天发作且至少发作1周。

     3. 无生长迟缓。

     G5. 功能性腹泻

     必须包括以下所有条件:

     1. 每天无痛性反复排便3次或3次以上,为大量不成形便。

     2. 症状持续超过4周。

     3. 在6个月至36个月时出现症状。

     4. 排便发生在清醒状态。

     5. 如果热量摄入充足,不会出现生长迟缓。

     G6. 新生儿排便困难

     年龄<6个月的新生儿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

     1. 在成功排出软便前处于紧张和哭闹状态至少持续10分钟。

     2. 无其他健康问题。

     G7.功能性便秘

     年龄≤4岁的新生儿至少满足以下2条,持续时间达1个月:

     1. 每周排便2次或少于2次。

     2. 排便动作训练后每周至少出现1次大便失禁。

     3. 有大便潴留病史。

     4. 有排便疼痛和费力史。

     5. 直肠内存在大量粪便团块。

     6. 大块粪便曾堵塞厕所。

     伴发的症状可能包括易激惹、食欲下降和(或)早饱。随着大量粪便排出,伴随症状立即消失。

     H.儿童和青少年功能性疾病

     H1.呕吐和吞气症

     H1a. 青少年反刍综合征*

     必须包括以下所有条件:

     1. 反复无痛性反胃并重新咀嚼或吐出食物。

     a. 进食后不久发生。

     b. 睡眠期间不发生。

     c. 经胃食管反流常规治疗无效。

     2. 无干呕。

     3. 无炎症、解剖学、代谢性或肿瘤性疾病证据可以解释患者的症状。

     *至少诊断前2个月满足上述标准,每周至少发作1次。

     H1b.周期性呕吐综合征

     必须包括以下所有条件:

     1. 发生2个或多个周期的剧烈恶心和不间断呕吐或干呕(持续数小时至数天)。

     2. 恢复到健康状态持续数周或数月。

     H1c.吞气症*

     必须至少包括以下2条

     1. 吞咽空气。

     2. 由胃肠道内的气体导致腹胀。

     3. 反复打嗝和(或)排气增加。

     *至少诊断前2个月满足上述标准,每周至少发作1次。

     H2. 腹痛相关的功能性胃肠病

     H2a.功能性消化不良*

     必须包括以下所有条件:

     1. 持续或反复发作的疼痛或不适感集中于上腹(脐上)。

     2. 排便后不能缓解,或与大便频率或大便性状改变无关(即不是IBS)。

     3. 无炎症、解剖学、代谢性或肿瘤性疾病的证据可以解释患者的症状。

     *至少诊断前2个月满足上述标准,每周至少发作1次。

     H2b.肠易激综合征*

     必须包括以下所有条件:

     1. 腹部不适(难以用疼痛来形容的不适感)或至少1/4时间疼痛与以下2条或多条相关:

     a. 排便后可改善

     b. 发病与排便频率改变相关。

     c. 发病与大便性状(外观)改变相关

     2. 无炎症、解剖学、代谢性或肿瘤性疾病的证据可以解释患者的症状。

     *至少诊断前2个月满足上述标准,每周至少发作1次。

     H2c.腹型偏头痛*

     必须包括以下所有条件:

     1. 持续1小时或更长时间的突发急性脐周剧烈疼痛。

     2. 发作间期正常,持续数周至数月。

     3. 疼痛可影响正常活动。

     4. 疼痛可伴随以下2种或多种症状。

     a. 厌食。

     b. 恶心。

     c. 呕吐。

     d. 头痛。

     e. 畏光。

     f. 面色苍白。

     5. 无炎症、解剖学、代谢性或肿瘤性疾病的证据能够解释患者的症状。

     *在过去的12月内有2次或多次发作满足上述标准。

     H2d.儿童功能性腹痛*

     必须包括以下所有条件:

     1. 间断或连续发作的腹痛。

     2. 不满足其他功能性胃肠病的诊断标准。

     3. 无炎症、解剖学、代谢性或肿瘤性疾病的证据可以解释患者的症状。

     *至少诊断前2个月满足上述标准,每周至少发作1次。

     H2d1.儿童功能性腹痛综合征*

     至少在1/4时间内存在儿童功能性腹痛的症状且满足以下1条或多条:

     1. 日常功能部分丧失。

     2. 伴随躯体症状如头痛、肢体痛或入睡困难。

     *至少诊断前2个月满足上述标准,每周至少发作1次。

     H3. 便秘和大便失禁

     H3a.功能性便秘*

     年龄≥4岁不符合IBS诊断标准的儿童必须满足以下2条或多条:

     1. 每周在厕所排便≤2次。

     2. 每周至少出现1次大便失禁。

     3. 有保持**或过度克制排便病史。

     4. 有排便疼痛或困难的病史。

     5. 直肠内存在大粪块。

     6. 大块粪便曾堵塞厕所。

     *至少诊断前2个月满足上述标准,每周至少发作1次。

     H3b.非潴留性大便失禁*

     年龄≥4岁的儿童必须包括以下所有症状:

     1. 每月至少有1次在不适当的公共场所排便。

     2. 无炎症、解剖学、代谢性或肿瘤性疾病的证据可以解释患者的症状。

     3. 没有便潴留的证据。

     *至少诊断前2个月满足上述标准。

     [李柯 闫秀娥 张莉 等 摘译自Gastroenterology 2006,130(5):1459]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9-23 12:26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