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123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黑糊糊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医门诊日志(已解密)

   关闭 [复制链接]
61
发表于 2008-7-23 12:16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医门诊日志(已解密)

原帖由 郭医 于 2008-7-23 10:09 发表
请教 黑版   有一病人二三十年的矽肺并结核病咯血史,极瘦,咳甚近几年来动则气喘完全不能活动,时稍肿,怕风易感冒,自觉燥热,但不发烧,胃不适纳极少稀粥,它食入胃则感灼热不适,口腔内一年到头到处溃疡基本 ...

这类病比较麻烦,长期服药,就只能以温药和之,意思就是只能用性质温和的,且先开一方,可以用了看看
仙鹤草30黄芪30防风20
南沙参30麦冬20白芨30
金荞麦根30肉桂5
62
发表于 2008-8-7 21:32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医门诊日志(已解密)

原帖由 zhukou 于 2008-8-3 16:32 发表
患者,女,50岁,有"支气管扩张症"二十多年,反复出现咳嗽、咳痰、咯血,经治疗,近2-3年咯血现象,明显减少,但咳嗽、咳痰时有发作,三天前因劳累,病情加重,咳嗽、咳脓性痰,量较多,无臭味,胸悶,口渴,特别是 ...

急性发病期,先用桔梗汤:
桔梗10 生甘草20
上方为一天量,煮好后分两次吃完,痰排出先会增多而后减少,减少后,用苓甘五味姜辛汤调理。
63
发表于 2008-8-7 21:38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医门诊日志(已解密)

原帖由 紫菀1028 于 2008-7-31 18:42 发表

用真武汤,茯苓30白芍30白术20生姜30附子10会怎样?黑斑竹怎么治的?期待结果。

红参20 黄芪60 炒枳实30
桂枝20 厚朴30 茯苓60
生姜30 北五味20 细辛6
炙甘草6
那天发的病案,就这个方,感觉此人希望不大,顺天命尽人事而已。
64
发表于 2008-9-15 10:29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医门诊日志(已解密)

原帖由 网上人2 于 2008-9-14 20:16 发表
请哪位楼主告诉我中药麦芽回乳有生熟之分吗?

用不着分生熟,实际使用时,生熟麦芽均可回乳,一日的用量大体要在50克以上才有效。
65
发表于 2009-3-30 14:33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医门诊日志(已解密)

因最近比较忙,没来没***发帖,暂发一个病案
女,3岁,“感冒”三天,发热渐高,3月27日晚症状加重来诊,见面红耳赤,唇红燥裂,气喘息高,鼻翼随扇动,舌暗淡有薄腻白苔,指纹蓝滞,脉浮滑数。测得腋下温度为40℃,四肢冰凉,摸上去背腹有汗。小孩的奶奶说,从家里来的时候,想给小孩加衣服,小孩不让加。这孩子一岁以前多病,反复的肺炎和肠炎,花掉了六万多医药费。后来听说中医也可以治,每次生病均一副药治好,就再没找西医看。
因热势较高,先物理降温,再议它法。
伤寒脉浮滑,此以表有热,里有寒,白虎汤主之:
知母20石膏30炙甘草10
升麻10葛根30
自加米一把,以水300ml,煮到米熟去渣取汁,每服50ml。3小时一次,时时观察,得泻则减量延时再服。

昨天得知,此小孩服药当夜,轻泻了三次。发病逐渐退却,第二天诸证若失。
收到20朵
66
发表于 2009-8-21 18:28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医门诊日志(已解密)

2009年8月18日
施**,女,35岁,近一周左右自感无精神,头昏沉,但欲寐,坐着站着总想睡觉,口渴多饮,感觉喝多少水都不够的样子,喝水后心下不舒伴微喘,无汗出恶心,大便偏稀。舌脉忘记了。当时开猪苓汤一副:
猪苓 茯苓 泽泻
滑石 阿胶 各30克
依法煎服,一天吃完。
19日来复诊我不在家。

2009年8月20日:
上面的患者服猪苓汤,诸症好转80%左右,当天没细看,照前方再抓一副。

胡**,女,37岁,患漏下三月多,住院西医以“子宫内膜炎”收治28天,近半月来咳嗽,**吃药无效来诊。形体瘦弱,面色暗淡,目光清,舌淡有齿印,有细小红点突起,苔少。诉咳嗽夜甚,影响睡眠,痰少,喉痒,先无汗,近几天时有汗出,不呕不渴,食量二便正常,小腹热痛。脉形弦,脉来数,寸浮关平尺沉。考虑先有漏下(经治基本痊愈),复感外邪,西药“清解”后,水饮为患,苓甘五味姜辛汤加味:
茯苓60 炙甘草50 北五味50
干姜50 辽细辛50 当归30
升麻30 石膏30
一副。水3000ml,煎开半小时过滤取汁,分5次服。

陈**,男,78岁,左侧腰腹部带状疱疹,前面开小柴胡汤加当归升麻紫草苦参三副,服完前药后,皮损已经消失,留有部分痂疤,偶有左腹部热感。舌有红点,中后部有厚腻苔。脉较一诊时缓和(一诊时脉弦数),饮水量比前面减少,大便稍稀。为防病有所遗,再开两副药,仍以小柴胡汤加减:
柴胡120 黄芩30 半夏30
沙参20 炙甘草30 大枣30
干姜30 当归30 升麻20
以水3000ml,煎开半小时,过滤取汁,再上火浓缩到600ml,分三次服。

没时间了,暂时发上几个。
收到40朵
67
发表于 2009-8-22 10:43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医门诊日志(已解密)

接上一页
郗**,男,45岁,腹时痛数年,查无阳性结果。面黄形单,形苦志苦之人,脉弦而紧,手足多汗,腹痛呈发作***痛,发作与心情关系最大,而与进食生冷豆类茶水辛辣无关,大便时稀时干。此为四逆散证,但患者不愿服散剂,四逆散改汤:
柴胡60 枳实30 白芍30
炙甘草20
两副。

赵**,男,18岁,高三学生。平时身体正常,放假期间饮食规律改变较大,近来厌食恶心,两顿饭不吃也不觉饥饿,能喝水,微有寒热,自诉似感冒又不象感冒。舌无异常,脉偏弦。小柴胡汤原方增损:
柴胡120 黄芩40 半夏40
沙参40  生姜50 炙甘草30
大枣30
以水3000ml,煎开半小时过滤取汁,浓缩到600ml,三次服完。
注:此患者今天早上来复诊,前药服用一次后,已经能食,前方再开一副,以资巩固。

张**,男,67岁。数年来腰痛及腿,活动受限,腿足麻木,时轻时重,小便时有不利。经检查腰椎有“唇样增生”,并有“椎间盘彭出”,“前列腺肥大”,“高血压”等。脉尺中滑实。经络受邪入脏腑,为内所因之类。此为阴实,当归芍药散主之。急性期先当归芍药散改汤加味:
当归20赤芍40川芎30
茯苓60炒白术40泽泻60
杜仲50独活30
两副。加白酒一杯同煎。

金**,女,58岁,腹痛数年,大便时稀时干,时有粘液,时见带血。前次大便不通腹痛加重来诊,开小承气汤一副,吃一次后大便得通,仍腹痛时作,发作时手足厥冷,恶心汗出,里急后重,但又解不出大便,腹不痛时则口渴,舌整体暗淡,间有红点散在分布,苔薄黄。脉弦微细。乌梅丸去附子改汤暂用。嘱肠镜检查。
乌梅100黄连15黄柏20
干姜20桂枝20沙参30
细辛10当归30
自加花椒20
一幅。嘱小心服药,不要被呛。

何** 女 60岁,右手麻木数年,脉微细而紧,身体无其它不适,此为血痹,寒气内伏,营卫不利。当归四逆汤加生姜:
当归50细辛50桂枝50 
赤芍50生姜50灸甘草30
大枣50通草20
一幅。黄酒一瓶同煎。
收到52朵
68
发表于 2009-8-22 11:24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医门诊日志(已解密)

原帖由 白术散 于 2009-8-22 11:11 发表
都是使用经方的经典,佩服的五体投地。学习了!

愧不敢当。使用经方,基本才处在入门阶段。
69
发表于 2009-8-23 12:42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医门诊日志(已解密)

原帖由 黑糊糊 于 2009-8-21 18:28 发表
2009年8月18日
胡**,女,37岁,患漏下三月多,住院西医以“子宫内膜炎”收治28天,近半月来咳嗽,**吃药无效来诊。形体瘦弱,面色暗淡,目光清,舌淡有齿印,有细小红点突起,苔少。诉咳嗽夜甚,影响睡眠,痰少,喉痒,先无汗,近几天时有汗出,不呕不渴,食量二便正常,小腹热痛。脉形弦,脉来数,寸浮关平尺沉。考虑先有漏下(经治基本痊愈),复感外邪,西药“清解”后,水饮为患,苓甘五味姜辛汤加味:
茯苓60 炙甘草50 北五味50
干姜50 辽细辛50 当归30
升麻30 石膏30
一副。水3000ml,煎开半小时过滤取汁,分5次服。


该患者今天来复诊,前药当天晚上煎好吃过一次,当夜不再咳嗽,喉痒的症状也相应消失,弦数脉已经和缓。担心复发,再照前方抓了一副。我问起费用问题,患者说前段时间住院,新农合报账后,自己还支付一万四,对比看中医,真是天壤之别。
收到10朵
70
发表于 2009-8-23 13:43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医门诊日志(已解密)

2009年8月23日
因时间关系,能发上多少算多少吧。同时把看病的过程稍带上
王**,男,26岁。前天觉得感冒,自购四季感冒片和螺旋霉素口服,症状不缓解反加重今天来诊。形体壮实,面红咽红发热,扁桃体肿大,舌红苔薄黄,鼻流清涕,头痛体酸恶寒,口渴,时时出汗,二便无异常。脉位浮,脉体大,脉率快,脉势紧。
分析:
性:伤寒--病发于阳,属太阳病,兼有阳明病表现,表实里虚,营卫不和,里阴虚。
位:表里同病。先有表复有里。阳病有头痛、体酸、发热、流涕;阴病有渴、咽。
向:体强感邪,起始于太阳病,属实证;继发有阳明病,病有从太阳向阳明传变的趋势。病处于非稳定阶段。需要用   药。
量:体重75公斤,年龄正值壮年,平时为体力劳动者,素往身体强。平时发病多数症状重,治疗得法好得也快。现在  表现的症状,发热39℃,头痛比体酸难过,鼻流清涕量多,汗出多,脉浮为主,大紧数为兼脉。
和:所谓和,就是见病知源。病从不同的方向发展,有自然过程,也有影响因素,治疗要找到一个向愈之机。治疗用   药,目的无非是人为干预病的进程,使病向愈,这就要综合性、位、向、量,然后才可能“和”。
综合分析:病起于强人感寒,四肢九窍,雍塞不通,为外皮肤所中之类也,有表复有里,表症重,当先治表,兼有阳明病,但仍有从表而解之机,先治表为主,兼顾里证,桂枝加葛根汤主之:
麻黄50 葛根80 桂枝50
赤芍50 生姜50 炙甘草30
大枣40
一副,依法煎服。

张*,男,26岁。前天恶寒发热,自服药有过汗出但症状不减,今天来诊时体痛烦躁,仍发热恶寒,兼有咳嗽胸闷痰稠,饮食二便如故,稍渴,面寒毛耸,舌淡苔薄白,脉明显浮紧。
性:四肢九窍,雍塞不通,为外皮肤所中也,归为伤寒。发热恶寒者,病发于阳,不在三阴。能食不呕不在少阳,无汗  出便干,病不在阳明。体痛恶寒无汗,属于太阳伤寒。服药发过汗,汗出证不减,为温病。
位:表证多,里证少,三焦俱病。阳病有:发热恶寒体痛;阴病有咳、烦躁。
向:病来势猛,变化快,正在发展加重的进程中。太阳证失治或者误治,则可能向不同的方向发展,需急治。
量:患者虽处壮年,但体质稍弱,正气虽不算太虚,但邪气实,故判断为病重。就当前的表现看,表证为主,占90%  以上。
和:病处在初期,抓住时机,向愈的可能性比较大,不可拖延。
综合分析:病起两天,病势猛烈,来者非善,邪气势强,正气尚平,攻邪为先。大青龙汤主之:
麻黄90 桂枝30 杏仁18
石膏50 生姜5 炙甘草30
大枣30
一副。在最快时间内,依法煎煮取汁600ml,先服200ml,得微汗后,保持微出汗一小时左右,症状当减,若不减,隔6小时后再服100ml。若吃完药病不减,先检查再诊。

评分

参与人数 1贡献分 +2 收起 理由
白术散 + 2 老黑的诊病思路:病性、病位、趋向、量(正

查看全部评分

收到21朵
71
发表于 2009-8-24 10:31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医门诊日志(已解密)

桂枝加葛根汤和葛根汤,理中汤和人参汤。只不过是同方而异名,伤寒论,以宋版为准,亲自用下来就知道哪个对了。
72
发表于 2009-8-24 14:33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医门诊日志(已解密)

原帖由 周利林 于 2009-8-23 17:55 发表
“王**,男,26岁。前天觉得感冒,自购四季感冒片和螺旋霉素口服,症状不缓解反加重今天来诊。形体壮实,面红咽红发热,扁桃体肿大,舌红苔薄黄,鼻流清涕,头痛体酸恶寒,口渴,时时出汗,二便无异常。脉位浮,脉体大,脉率快,脉势紧。”

这样的一个太阳阳明合病,且阳明里热不轻(口渴,时时出汗),我以为黑斑竹会用麻杏石甘汤,表里双解.
而黑斑竹选用葛根汤,透表以达邪,要学这一招难啊!


急当救表救里,就不能只从一个方面来看,先表后里是大原则,之所以要强调伤寒的辩证法有性、位、向、量、和几个方面,而不是从单方面来权衡。此患者今天复诊,面色已经不红,咽红也转淡,扁桃体比昨天缩小,鼻涕已经不再有,头痛体酸恶寒消失,汗出比昨天少,但口渴仍无变化,脉位不再浮,脉体仍大,脉率平和,脉势由紧转缓。表证已经没有,里证尚未全愈,葛根黄连黄芩汤去黄连加连翘:
葛根100 黄芩50  连翘50
炙甘草30 

一副,煎得5杯,三小时一杯,喝完药应该差不多了。嘱清淡饮食。
73
发表于 2009-8-24 14:51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医门诊日志(已解密)

784楼张姓患者,今天也来复诊。昨天服大青龙汤一次没发汗,唯小便量多,昨晚又服一次,仍未出汗,但彻夜未眠。(所有可能出现的副作用昨天已经交待过,所以没感觉奇怪)今天只从患者的自我感觉来说,所有症状大减,外证已经没有,咳嗽也减轻一半多,胸闷范围缩小,右胸有一处自感内痛,痰量比昨少,并且痰变稀,口渴比昨天加重,脉不浮但脉体变大,紧脉转缓和。今天开麻杏石甘汤:
麻黄60 杏仁18 炙甘草30
石膏100
一副。嘱不论有无效果,先拍个片为好。
收到10朵
74
发表于 2009-8-25 15:19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医门诊日志(已解密)

原帖由 周利林 于 2009-8-25 14:45 发表
在斑竹的"位"中,提到
  "  阳病有头痛、体酸、发热、流涕;阴病有渴、咽。"
   " 阳病有:发热恶寒体痛;阴病有咳、烦躁。"

  阳病和阴病不知是依据什么来分的,希赐教!

问曰:阳病十八何谓也?师曰:头痛、项、腰、脊、臂、脚掣痛。阴病十八,何谓也?师曰:咳、上气、喘、哕、咽、肠鸣、胀满、心痛、拘急。五藏病各有十八,合为九十病;人又有六微,微有十八病,合为一百八病,五劳、七伤、六极、妇人三十六病,不在其中。
收到6朵
75
发表于 2009-8-28 11:53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医门诊日志(已解密)

伤寒里大枣都在枚计,现实用法中,通常以重量计,现在一般的用法,一枚大枣可以算为3克左右,用量可以自己根据情况调整。
76
发表于 2009-9-3 12:44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医门诊日志(已解密)

原帖由 2004101024 于 2009-9-2 23:04 发表
我有一个同学得了很怪的汗症,请斑竹给诊治一下,谢谢!男,二十五岁,海南人,平静凉快不流汗时手掌心干燥发热,觉四周犹如有大火往身体扑过来,身体如火烧;紧张天气热烦心时或接触水后手脚心溱溱汗出,持续一段时 ...

看起来复杂,此仅就所提供的内容讨论一下:
脉弦长有力,弦则为肝,长而有力为实。肝强胃实,则为脾约。
平静凉快不流汗时手掌心干燥发热,觉四周犹如有大火往身体扑过来,身体如火烧;紧张天气热烦心时或接触水后手脚心溱溱汗出,持续一段时间待平静后或身体凉快后汗才止。饭量也大,胃口好。脸微红,前胸红。大便偏干短则五天一次长则一周一次无所苦--阳郁于内,不得发越,故身如火烧,阳气得散则汗出身凉,为潮热。不恶寒反恶热,为阳明证。
性格内向,容易紧张。平时喜欢喝浓茶浓咖啡--为发病原因之一
脚软膝盖麻木,有时腰酸,有时手脚抽掣,晚上睡觉时腓肠肌经常痉挛--脾主四肢肌肉,肝气强,则脾受肝制约。
整体看,从病性来说,病发于阳,正盛邪微,肝气强,脾受肝制,属于太阳阳明病之脾约,病位表现在强气强,胃家实,脾所主之四肢肌肉不得气。从方向来看,病程长,变化不大,当先考虑饮食起居,调节心情。从量来说,正值壮年,病情对体质影响并不算严重,对情绪影响可能严重些。得和与否,则从气机是否调畅为主考虑。总体来说,可治可不治,可急可缓,不治而愈,在乎调理得当。治疗的话,则从调节气机,调肝气,泻胃实,促进脾运应该是主要入手点。缓治可选用麻子仁丸。急治的话只能暂时缓解状况,仍然可以考虑麻子仁丸改为汤用。
77
发表于 2009-9-7 16:22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医门诊日志(已解密)

原帖由 lilongma 于 2009-9-5 14:55 发表
一女性患者,35岁,近2年来每天会出现发作性头痛、头晕,全身出汗后缓解,每日发作两到三次不等,该患者明显恶风,一年四季手脚冰凉,喜热饮,饮食一般,便密,月经对月,经少色淡,每次只来一日,每每蹲下起来时,及感头昏眼花,眼睛发黑;体查见形体瘦弱,面色惶白无华,手脚冰冷,四爪苍白,舌淡苔薄,脉细弱。

该患者怎样处方,及处方思路

追问一下病史,找找发病根源。
从性位来说,虽然病情看似稳定,仍然先从伤寒考虑,去除病因,就能解决当前的主要症状,至于从杂病方面调理,那是后话。明显的四末厥冷,有汗出能缓解的表证,内外交错,要从厥阴病来看。发作性头痛、头晕,明显恶风,属于表证,属于阳病范围。手脚冰凉,喜热饮,饮食一般,便秘,经少色淡,每次只来一日,蹲下起来时感头昏眼花,形体瘦弱,面色无华,手脚冰冷,四爪苍白,舌淡苔薄,脉细弱属于里证,为阴病表现。
从向量和来说,汗出可以缓解表证,说明有表自和的倾向。但只是发作性的表现,是因为里虚,阴阳气血俱不足,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就是寒气困扰,阳气不展。所以向愈之机在于建中祛寒,宜当归四逆汤,如果陈寒重困,可以直接给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
78
发表于 2010-5-6 10:14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医门诊日志(已解密)

请黑糊糊版主出招:王某,男。56岁,半年前由于弯腰干活不慎扭伤要部,后经治疗腰痛好转,一个月前出现有下 ...
zym2010 发表于 2010-5-5 10:55

此为伤寒和杂病之外的例外情况,房室金刃虫兽所伤之类,身体结构出现的问题,先要恢复结构的常态,可以通过手法治疗。从后面的舌质淡,苔白水滑,脉缓来看,中药可以考虑用甘姜苓术汤。
79
发表于 2010-5-27 16:42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医门诊日志(已解密)

黑斑主使用的细辛是全草,还是精选细辛(根)。
七月一支蒿 发表于 2010-5-20 11:07
80
发表于 2011-4-17 17:58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医门诊日志(已解密)

支持,每个经方都有辨证要点,
中医鼻炎 发表于 2011-4-17 16:00


辩证要点,大致内容全在这篇帖子里:https://bbs.iiyi.com/thread-1798679-1.html
81
发表于 2011-4-25 09:10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医门诊日志(已解密)

[quote匪夷所思”,经方的用药是讲究中病即止的,病好了你就不要再服药了,所以不会出现太 ...
fan.barsten 发表于 2011-4-25 00:41 [/quote]
具体用法已经写进帖子中。关于中病即止还是效不更方,可以搜索我帖子中的内容。至于给“一两岁孩童麻黄用10克”,在此澄清一下,这通常是一天量。
收到10朵
82
发表于 2011-9-3 16:42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医门诊日志(已解密)

刚才看到桂枝加葛根汤,正巧下午看了郝万山讲伤寒论,说桂枝加葛根汤里应该没有麻黄,葛根汤里才有麻黄,是否另有注解呢江西上高 发表于 2011-9-1 23:06 [/quote]

对止方的疑问,无非是对有汗的情况下是否要用麻黄的疑问。事实上麻黄用于有汗的情况很多,麻杏石甘汤,越婢汤等方,也都有汗,而且麻黄量也并不小。此处用麻黄,与配伍石膏的方有异曲同工之妙。《神农本草经》有:葛根主消渴身大热呕吐诸痹起阴气解诸毒,要重点理解。配伍有葛根,麻黄的发汗作用明显减弱,而且因为葛根的养阴生津作用,不会因为发汗而致津液亏损  。临床中实践几次,更能加强对此的理解。
83
发表于 2011-9-3 16:47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医门诊日志(已解密)



外寒内饮之说,有些曲解小青龙汤。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有水气”与内饮是两回事。虽然水气与痰饮均为阴类,但两者完全不同。先要从伤寒与杂病的性质上区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5-24 12:14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