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4083|回复: 3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科学是中药研究的必由之路----饶毅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16-2-16 22:0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今天,中药的研究,只有科学的道路、还是有不同于科学的道路?这是一个问题。与此相关,今天对于中药的标准,只能是科学的标准、还是有不同于科学的标准?也成为了一个问题。


如果审视科学,回顾历史,可以看到:中药的研究只能是科学的研究,中药的标准也必须是科学的标准。


1.现代医药来源于多个地区,现代科学传承多个文明


我们的中药传统历史悠久,但是世界上很多文化、很多人群、很多国家和地区都曾在不同程度上出现医药相关的发现或发明。受古希腊科学传统影响的西方诞生了现代医学和现代药学,在中国有时被误称为西医、西药。所谓“西药”吸收了人类文明发生过程中很多地区的成就,不仅是欧洲。


在抗疟疾的药物方面,早就全球风靡的奎宁,并非起源西方,而是起源于秘鲁的土著。他们知道金鸡纳树的树皮可以治疗疟疾,用糖水泡树皮可以减少树皮的苦味。17世纪的传教士将金鸡纳治疗疟疾的方法引入欧洲。在国王查尔斯二世用后,英国更为流行使用。


1820年,法国科学家从金鸡纳树提取出单体的化学分子奎宁,它是金鸡纳树皮抗疟的分子。奎宁可以化学合成,也可以从金鸡纳树皮中提取,曾经很长时间提取比合成在经济上更合算。以后科学还合成了氯喹,避免奎宁的一些副作用。


但是,并没有人把奎宁称为秘鲁药、或者美洲印第安土著药。事实上,这只是一个例子,还有很多其他例子如牛痘免疫等等,说明现代医药是兼容并包的,在科学精神指导下,以科学的方法,按科学的标准,吸纳全世界所有民族和地区的经验,从植物、动物、矿物等等来源中得到治疗有效的药物。


有更多的事实证明现代的科学也吸收全世界的成就,不是西方科学,而是世界科学。中国的科学传统虽然相当薄弱,但也对世界也有所贡献。中国也积极吸收世界的科学,没人要独创中数、中物、中化、中生以区别于世界的数学、物理、化学、生物。


2.历史回眸:中药抗疟的现代化研究之路


中药的现代科学研究,19世纪的日本就有贡献。在内忧外患的艰苦环境中,中国人也前赴后继用现代科学研究中药,像今天大家熟知的诺贝尔奖得主屠呦呦先生,而中药现代化的历史迄今已逾百年。


1923年至1925年,陈克恢在美国获得生理学博士后曾回国两年,在北平的协和医学院药理系工作,他在那里的研究分别于1924年和1926年发表了两篇英文论文,发现**的药理和临床应用。他从舅舅那里知道中药麻黄的重要性,麻黄的化学成分**由日本人用化学方法提纯,而他发现药理和临床作用时只是一个刚刚获美国哲学博士的年轻科学工作者,其后**在全世界得到应用。


**和它的衍生物很可能是全世界销量最大的从中药取得的单体化学药物,其中就有一个年轻人在中国普遍缺乏科学的时期在北平做的工作。陈克恢在中国工作两年后,回到美国再攻读了医学博士学位,曾任礼来药厂研发部主任、美国药理和实验治疗学会主席、国际药理联合会名誉主席,成为百年来在全世界取得最高学术地位的华入药理学工作者。


在抗疟药方面,我国药理学家张昌绍教授是从中药提取化学抗疟分子的先驱。毕业于上海医学院的张昌绍,留学英国伦敦获药理学的博士学位,后在美国工作过。1940年代初,张昌绍离开环境优裕的美国,回到战争中的祖国,在重庆的中央卫生研究院和上海医学院任职。他放弃自己的神经药理研究,转而研究中国当时需要的抗疟药。因为在战争期间,大批中国军人、中国平民进入疟疾高发区,外国军队也在疟疾高发区作战,都迫切需要抗疟药。


荷兰殖民者在印度尼西亚的爪哇岛大量种植金鸡纳树,到1930年代占世界总量的97%。日本占领爪哇岛后,金鸡纳树的产地被日本控制,盟军在需要抗疟药的情况下却丧失了抗疟药原料来源,所以盟军在当时非常希望发现新的不依赖于金鸡纳树的抗疟药,美国、英国、中国都在研究新的抗疟药,只是开始没人相信中国会有重要发现。


美国不仅科学水平比中国高很多,而且本土没有发生战争,而中国当时很多科学家生活都有困难,包括西南联大的一些教授的太太都在外面摆地摊,补贴先生教书的收入。有一些科学家没有玻璃试管,而是用竹子做试管,在这样的情况下要发现抗疟药可能近乎天方夜谭。


中国和外国(如越南、印度)都流传过植物常山可能治疗疟疾的说法,常山也出现于抗疟中药复方中。在其他科研工作者也有一些研究的情况下,张昌绍带领他的学生周廷冲和技术员等做出了一系列贡献,并与化学家赵承嘏和高怡生等合作,成功地从常山获得单体化学分子常山碱和常山新碱,并证明其抗疟作用。他们从1943年至1948年发表了一系列原创性论文,有很大的潜在的应用意义。


陈克恢关注到中国的药物研究,让美国空军从中国运常山到美国,供美国药厂和大学进行研究,其中加州理工学院的两位化学家也分离到了常山碱,但晚于张昌绍、赵承嘏。虽然当时中美在抗疟药物研究总体上是合作,但实际也出现了竞赛,而且以张昌绍为代表的中国科学家居然领先。


常山碱没有得到应用的原因非常简单,因为它有非常强的催吐副作用,这是一个很奇葩的副作用,常山是作用于疟原虫才治疗疟疾,而导致呕吐是作用于人,所以常山碱同时作用于疟原虫和人是很有趣的一个科学现象。后人希望把抗疟作用和呕吐副作用分开,可惜迄今没有成功。但是从中药得到单体抗疟分子的过程,张昌绍等人为包括屠呦呦的后辈中国科学家提供的典范。


张昌绍长期主持上海第一医学院药理系,一直到1967年在文革中含冤去世。但是张昌绍以及与他相类似的一批留学西方的科学家不仅身体力行、也培养了一批后来的科学家。屠呦呦在北京大学医学院药学系的老师之一楼之岑,也在留学西方后回中国用现代科学研究中药。


1960年代中期,中国再次出现需要抗疟药。当时中国与越南并肩抗击美国军队,无论是美军,还是越南和中国军队,在越南战场上战斗力下降最大的因素不是直接打死、打伤,而是疟疾,所以双方都希望找到新的抗疟药。


屠呦呦和她的同事们在前人的基础上做了一系列工作,确定了青蒿的抗疟作用,并分离纯化获得单体化学分子青蒿素,证明单体分子的抗疟作用。在这一系列工作中,屠呦呦毫无疑问最具代表性,她当之无愧地获得今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发现青蒿素有抗疟作用以后,还有其他的化学家、生物物理学家,包括上海有机所、上海药物所、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人员参与过不同工作,也都是用现代科学推进青蒿素相关药物的研究和发展。


1970年代的中国还有一个从中药获得的重要科学发现,是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医科张亭栋先生做出的。在1970年代初期,黑龙江省有位乡村医生用***、蟾酥和汞作为复方治疗各种各样的病人,包括感染的病人,也包括癌症的病人,其中有些人好像是有治疗效果。


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药剂科的韩太云药师做了一个制剂,叫癌灵1号,含***、蟾酥和汞,居然有癌症病人给治好了。但接下来癌症药物被滥用于治疗各种各样的癌症患者。***有毒,如何用作药物是一个很难的问题,西方和中国都有人用过,可是这些人不能真正叫发现者,因为他们没有确定***到底是用于什么病,一不小心可能毒死人而不是治病,只有“以毒攻毒”这个哲学原理是远远不够的。


张亭栋是在其他人的基础上做了一系列工作,从19731979年确定***单体化学分子***能够治疗急性早幼粒白血病(APL)1990年代以后在全国推广速度加快,而后在世界上推广,挽救了白血病人的生命。正如张昌绍是常山碱最有代表性的发现者、屠呦呦是青蒿素最有代表性的发现者一样,张亭栋无疑是确定***治癌最重要的代表人物。


百年来,我国建立了现代科学研究中药的途径,用现代化学从中药得到分子,用现代药理学研究这些分子的作用,在实践中获得成功,建立了中药科学研究的传统,证明现代科学研究中药的有效性。


3.可能存在不符合科学的中药吗?


天才如爱因斯坦可以颠覆牛顿力学,但他并未推翻物理学,而是发展,也证明了科学精神、科学标准、科学原则都能够经受考验,包括某些学科、理论被颠覆的考验。


中药如果超出科学,那需要我国已经出现了很多远远超过爱因斯坦的人,否则恐怕是异想天开。中药有复方、个体化的说法,既有道理,也有问题。现代科学,包括现代医学和药学,都完全可以包容复方、整体、个体等,而且实际也有扎实的工作。


现代医药学(所谓“西医“、“西药”)并不排除用复方,抗癌药带来癌细胞下降的时候,同时也用提高白细胞的药,减少抗癌药物的副作用。这是很多科学家、很多药厂做了很多动物和人体试验后证明的。但迄今为止一般仅两个药、或少数几个药需要联合应用。


而中药复方经常是很多味药组成,是否需要这么多、是否一定需要复方?常山、青蒿都见于古书的抗疟复方中,但严格的现代科学研究证明它们都单独起作用,复方的其他味中药对于治疗不是必需的。


可能有少数中药复方确实是对的,但绝大多数复方缺乏足够证据。可以从统计推算:中医的复方常常是十几、二十味药,每一味药里面含成千上万个化学分子;谁有足够资料证明某个23味药的复方里面一定不能减掉3味、而必需20味,有没有可能甚至减掉20味、只要3味?


确定一定要23味药的复方,需要多少病人作为样本。而一个复方需要很多人验证,中药书里面的复方数量很多,如果以此计算用多少人做样本,恐怕全世界有史以来没有出生过足够多可以作样本的人数。何况,人不是一般实验动物,也比较困难进行大规模的严格研究,特别在科学缺乏的中国古代。


所以,不宜简单地说中国的药物都是上千年实践检验的结果,有很多检验不够严格、不足以证明其作用。以青蒿为例,有的古书抗疟药方里面根本没有,而有的古书即使有,也常常不能明确方子,或者写错了制作方法,比如用加热的方法,就会导致青蒿素失去活性,根本不可能治疗疟疾。


中药现代科学研究并非只能分离纯化单体化学分子,如果是多个化学分子起作用,也可以通过现代科学发现多个分子,证明它们在治疗上相辅相成、或者可以控制副作用。这在化学、生物化学、药理学都可以做到,虽然工作量大一些。


所谓中医个体化治疗问题更多。现代医学也希望个体化治疗,而且确实做到了针对少数疾病的患者,可以因为其基因不同而用不同的药物,这是现代遗传学和基因组学对医药的重大贡献,开启了个体化医学或精准医学的道路。


但现代医药学的个体化治疗不会因为医生不同而用不同方法,大多数医生都是用同样的标准诊断和治疗病人,当然有些医生水平特别好、有些特别差,但大多数医生的标准是一样的,不会单独为自己设立标准。中医中药中,出现的一个很大问题是,常常对于同一个疾病、同一个病人,用的中药却不一样,恐怕不是个体化,而是诊断、治疗标准的问题。


有些公司试图推动药监局针对中药建立所谓不同与“西药”的标准。需要明确说明什么不同,如不慎重,可能出问题。无论什么药物,一定需要遵循有疗效和安全性两个基本标准,不能脱离疗效和安全性设置其他标准。


科学工作者宜认认真真、扎扎实实用现代科学研究中药,推出对中国和世界有用的药。 (本文着重讨论中药,而中医的结论也有可能相似。)
2# 沙发
发表于 2016-2-22 21:20 | 只看该作者
但现代医药学的个体化治疗不会因为医生不同而用不同方法,大多数医生都是用同样的标准诊断和治疗病人,当然有些医生水平特别好、有些特别差,但大多数医生的标准是一样的,不会单独为自己设立标准。中医中药中,出现的一个很大问题是,常常对于同一个疾病、同一个病人,用的中药却不一样,恐怕不是个体化,而是诊断、治疗标准的问题。
3# 板凳
发表于 2016-2-23 07:17 | 只看该作者
解决问题的办法不是唯一的。中医西医的辨证体系不同。可以借鉴,单谁都替代不了谁。
4
发表于 2016-2-25 02:00 | 只看该作者
这样研究中医的方法是定性定量的,应该从象的大方向来研究!!!
5
发表于 2016-3-2 08:38 | 只看该作者
我只想问一下你 从头用科学再来证实一遍各种药方有效成分需要多长时间?
6
发表于 2016-3-3 17:26 | 只看该作者
赞同本文章的观点!理性、冷静、客观是中医研究者应该具备的素质!
7
发表于 2016-3-8 00:04 | 只看该作者
如果审视科学,回顾历史,可以看到:中药的研究只能是科学的研究,中药的标准也必须是科学的标准。
8
发表于 2016-3-8 00:05 | 只看该作者
如果审视科学,回顾历史,可以看到:中药的研究只能是科学的研究,中药的标准也必须是科学的标准。
有些公司试图推动药监局针对中药建立所谓不同与“西药”的标准。需要明确说明什么不同,如不慎重,可能出问题。无论什么药物,一定需要遵循有疗效和安全性两个基本标准,不能脱离疗效和安全性设置其他标准。
9
发表于 2016-3-9 12:41 | 只看该作者
中医西医的辨证体系不同。可以借鉴,但谁都替代不了谁。
10
发表于 2016-3-9 15:41 | 只看该作者
科学是中药研究的必由之路----饶毅
说得好。。。。。。。。。。。
11
发表于 2016-3-9 22:34 | 只看该作者
到底什么是科学?符合西医说法的才是科学吗?为什么要冠以科学这个词?中医不科学吗?只有西医才科学吗????
头像被屏蔽
12
发表于 2016-3-14 03:11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13
发表于 2016-3-14 10:42 | 只看该作者
中医中药的科学在于传统,不是西方鼓吹的那种仪器科学分子科学。
14
发表于 2016-3-14 13:03 | 只看该作者
无论中医学还是现代医学其药物作用于人体的原理是一样的。中草药同样也是利用药汤里的化学成分治病,与现代医学的药物没有区别!


例如**、奎宁、青蒿素的提取。。。。随着科技的进一步发展中药治病的有效成分会逐步的被确定然后分离出来。


现代医药的某些药物能够损伤肝肾功能,中草药里的某些药物同样能够损伤肝肾功能。损害人体肝肾功能的同样是药物里的化学成分。无论什么中药必须遵守有效和安全两条原则,不能因为中药的疗效而放弃安全标准。



附:摘要安徽肥东小伙为治脱发服用何首乌,剂量总计达到5.9斤,后因药物性肝衰竭死亡。而国家食药监总局在2014年7月曾发布“口服何首乌肝损伤风险”的提示。


马上过年了,肥东县包公镇崔[根据相关法规进行屏蔽]夫妇,却在承受着老来丧子的苦痛。儿子崔飞在就业前体检时被查出药物性肝功能异常,其后肝功能快速衰竭,于2015年12月 31日凌晨在北京[根据相关法规进行屏蔽]302医院去世。在这之前,崔飞因为脱发问题先后到两家医院求诊,服下何首乌总计5.9斤。据了解,国家食药监总局在2014年7 月曾发布“口服何首乌肝损伤风险”的提示。
15
发表于 2016-3-14 22:49 | 只看该作者
goodoer 发表于 2016-3-14 13:03
无论中医学还是现代医学其药物作用于人体的原理是一样的。中草药同样也是利用药汤里的化学成分治病,与现代 ...

他自己乱用药是他自己造成的后果,怪不着中医。只能怪他着急胡来。按这么说青霉素搞死人太多了,也没说青霉素不好啊,不还在用吗?提醒所有人不懂中医可以,别乱讲,不懂中药可以,别乱用!
16
发表于 2016-5-13 19:28 | 只看该作者
科学是中药研究的必由之路!!!
17
发表于 2016-5-14 07:12 | 只看该作者
   今天,中药的研究,只有科学的道路、还是有不同于科学的道路?这是一个问题。与此相关,今天对于中药的标准,只能是科学的标准、还是有不同于科学的标准?也成为了一个问题。
  
  科学是中药研究的必由之路----饶毅

  针对这个提法,个人觉得是无法让人理解,什么事科学?一切未知的事务都是科学,文章很是批判了中医的很多用药和方法,中医的组方都是有绝对的考量。比如六味地黄丸,三补三泻就是原理。原理是补身体泄心火。如果用西药,那就是直接提升身体极限,比如,伟哥。这个副作用就很大。中医的最终目的把病人的根本治疗好(记住是根本),西医的最终目的是利益(利润),我从来没有听说某个人终身服用中药。而西医却是终身服用,否则,病情复发。比如癫痫,西药-德巴金(对于这个药物很多人都知道)非常伤害身体,难道科学的发展是以付出身体为代价吗?如果用中药汤剂或丸剂,只需要2年到3年左右就可以。

  饶毅这个人很有才华很有些本事,但是,他的一切都是理论,他并没有临床经验,只是一个学者。所以,他的文章只适合理论,不适合实际。

  本回复不针对楼主,只是个人看法。

  





18
发表于 2016-5-29 16:58 | 只看该作者
中医,现代中医学发展,当作一门科学,或他本身就是一门科学
19
发表于 2016-7-22 08:08 | 只看该作者
理论来源于临床,理论不能脱离临床。
20
发表于 2016-7-22 21:41 | 只看该作者
多方面来研究中医药没有问题,但不能取代中医药固有的传承与运用体系,
21
发表于 2016-7-23 08:25 | 只看该作者
感觉中医应该科学化,但同时似乎又有超越科学的东西。
22
发表于 2016-9-11 10:57 | 只看该作者
赞同本文章的观点!理性、冷静、客观是中医研究者应该具备的素质!
23
发表于 2016-9-11 17:24 | 只看该作者
各有各看法,传统与创新都重要,
24
发表于 2016-9-11 17:25 | 只看该作者
两者不宜对立,而是互补,
25
发表于 2016-9-11 17:54 | 只看该作者
ddxltz 发表于 2016-7-23 08:25
感觉中医应该科学化,但同时似乎又有超越科学的东西。

这超越科学的实际是人类现在还未认识的科学规律,科学是实践得来的科学规律,不是实验室做出的,更不是死人身上得来的,因为死人与活人根本就不是一回事,用死人身上研究的东西用到活人身上本身就是不科学,而活人都成了试验品,你说这是不是不科学,但我们的主管官员却把这定为科学,作为试验品的活人被治死了反而美其名为科学献身,这种科学含有什么科学规律,就是人主观定的一个名词,为什么中医药要制定与西医不同,更能符合中医药特点的管理办法,因为这是更能体现出科学的态度,实事求是科学最基本态度,不同的东西却要用同一种标准,这本身就违背科学精神,男人与女人如果都以女人能生孩子作为人的标准,男人是人的结论是不是就是不科学的,这不是天大的笑话
26
发表于 2016-9-16 15:15 | 只看该作者
科学这个概念随着社会发展对他的定义会变化,中药科学化具体以什么标准作为标准?这还是不断随着社会发展在变化。所以对中药科学化是个大命题,不是几个人一两个实验可以科学的给出定义!
27
发表于 2016-9-16 15:17 | 只看该作者
比如中药煎剂,哪个科学化验分析能够彻底分析出来?都是选一两个指标观察,到底经过加热会发生什么样变化能说清楚吗?现代医学太落后啦分析不出来。
28
发表于 2016-9-17 05:25 | 只看该作者
中医西医的研究方向不同,中医研究的是宏观,西医研究的是微观。到底宏观还是微观哪一个是科学,这就是辩题
29
发表于 2016-9-17 06:01 | 只看该作者
中医是研究宏观的,讲求大道至简,天人合一。热者寒之,寒者热之,道理简朴,难道不科学呢?研究的是宏观的,是整体,是人体,是地球,是星系,是宇宙,越宏观的它越适合研究,古人虽没有所谓科学仪器,它却懂得上观天象,下察地理,天人感应。相对来说,西医研究的微观,是人体器官,是宇宙尘埃,是分子粒子,知道宇宙{MOD}毁灭的秘密。那么在治疗上,假如太阳系的九行星中的一行星地球病了,突然逆转也不能随太阳公转,西医用的是让地球自爆毁灭,维持新的八行星运转体系,中医目的是使用地球恢复自转。中医行么,可以的,中医的力量之源就是宇宙,就是道,就是哲学,也是最大的科学
30
发表于 2016-10-25 14:00 | 只看该作者
xysxing 发表于 2016-9-17 06:01
中医是研究宏观的,讲求大道至简,天人合一。热者寒之,寒者热之,道理简朴,难道不科学呢?研究的是宏观的 ...

不管是研究微观还是研究宏观,第一必须符合客观事实。

1 展开 喜欢他/她就送朵鲜花吧,赠人玫瑰,手有余香!鲜花排行

收到1朵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4-28 12:42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