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1963|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基础知识] 陆广莘《之道》摘要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16-2-10 20:2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中医研究与研究中医
什么是中医学发展的根本动力?
什么是中医学的科学研究?中医研究和研究中医怎样互补互渗?
中医研究向何处去?它与中西医结合和中医现代化的关系?
为什么中医研究要强调:以中医理论为指导,保持和发扬中医特色?


中医研究
“每一门科学都要以思想和概念的形式来表述自己的对象”,“应用什么样的方**,这取决于我们必须研究的对象本身”。
每一门科学都有自己特定的研究对象和实践目的,自己特定的方法,形成自己特有的关于对象的理论观念。科学研究,也就是:对象---方法---理论,这三者之间“升降出入,而贵常守”的“生化之宇”,从而推动学科自身的发展。“有的放矢”的实践之道和“实事求是”的由认到识,循环往复不已,既是科学研究根本的运动形式,又是一种基本的科学态度。
中医研究也就是:
运用(已有的认识成果的)中医学理论,
指导(适应对象和目的)中医学方法,
研究中医学对象和实践中医学目的;
用中医学的疗效观检验评价实际效果,
反馈过来修正补充发展中医理论和方法。
因此,中医研究就是中医学术体系自身根本的运动形式,是:学本三者之间升降出入的“生化之宇”。成为推动中医学术发展的内在根本动力。


研究中医
指的是用现代科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中医,包括西医研究中医,或多学科研究中医,都是以中医学术体系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开始阶段,一般主要研究中医的诊疗技术方法,包括脉诊,舌诊,针灸术,气功术,推拿术,正骨术,以及中药和方剂等。
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医,是运用现代科学理论,指导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医学术,实践现代科学目的。
西医研究中医,是运用西医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中医的学和术,实践西医学的目的;用西医的疗效观评价检验实际效果,反馈过来修正补充发展西医学的理论和方法。

中医研究和研究中医,区别在于运用不同的理论和方法;不能互相代替,只能互补互渗。如果都能遵循:“有的放矢”---“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努力避免:“无的放矢”,“移的就矢”,或者“失事求似”的不科学态度。那么,高水平的中医研究成果,可以为“研究中医”提供更清晰的对象,更丰富的内容,有助于“研究中医”更好地贯彻“有的放矢”。而高水平的研究中医的成果,又能对中医研究在吸收利用现代科技方面,提供借鉴和创造有利的条件。这样互补互渗的中医研究和研究中医,将会相得益彰。




**我看了前面的几个帖子,该作者首先把中医理论认定为不科学,只承认中医有疗效,然后用研究中医来彻底肢解中医体系,---其实这也正是百年来中医所遭受到的境遇。中医衰落有很多原因,这是重要因素之一。陆老的观点,符合国家中医、西医、结合医,三支力量齐头并进,共同发展的决策,符合民心所向,关键是一针见血地指出了,研究中医与中医研究的基本区别。中医、西医是两个不同的医学观,具有不同的立场、观点、方法,不同的疗效观。所以不能只有西医研究中医,没有真正的、中医人自身的中医研究!陆老是提出和实践这一观念的先行者。


2# 沙发
发表于 2016-2-12 15:04 | 只看该作者
  学习了,谢谢分享
3# 板凳
发表于 2016-2-15 12:0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huangshifu 于 2016-2-15 12:05 编辑

      研究中医要对路,不能跟着西医跑。首先系统整理最早到最近的中医文献,这是很不容易的事,但是国家有关领导觉得这种方式“不先进”。其实同样是整理古籍,水平高低差远了去了。中医研究院也整理,但是水平良莠不齐。北中医个别老师的“评注”简直是胡说八道,例如某书“壁钱”一词解释为“壁上的铜钱”,简直是瞎扯淡,壁钱是七星蜘蛛的窝或结的茧,查一下中药大辞典就有眉目了,不学无术就是这种人。
      比如研究中药,利用《中华医典》软件,把药物例如麻黄从《神农本草经》按年份系统整理一遍,删掉重复的部分,这样就能脉络清楚的看见历代对于麻黄药性应用等的论述,有单纯本草类的论述,也有夹杂在临床治疗过程中的论述,最后再去评价,评价就很见功夫了,临床功力高低,用药经验水平就体现出来了。其实这是一项很费时间和脑力的工作,一开始的资料整理可以由学生或助手完成,指导按年份排列看看后世论述是否有更新或其他见解,最后做归纳,总结论述必须由应用该药经验丰富的人来写,而且这部分仅仅可以作为参考,以后还可以由不同的人来修改。这才是传统文献1的整理,不是光由中研的老师自己把资料列一下,然后自己论述一下就完事了。那只是个人见解而已,而且资料搜集不完备。这是很简单、很直接、最省钱的研究方式,可惜几乎所有中医院校都不热心,因为这个申请不了课题,不是“创新”。连整理继承都没做就开始要“发扬”了,连基本理念自己都不相信还叫“研究”?
       就像梁启超自称学佛,用西方研究的思维和方式去考证,最后得出结论是《楞严经》是伪经,理论依据是西方考证方式。这种“研究”其实是徒增困扰,贻误后人,所以他对于佛教的见解一直被诟病,纯属误导和添乱。大知识分子学问家,路线不对尚且如此,底下的小毛毛虫就更不在话下了。
4
发表于 2016-2-19 19:44 | 只看该作者
---最后做归纳,总结论述必须由应用该药经验丰富的人来写,而且这部分仅仅可以作为参考,以后还可以由不同的人来修改---

这种最容易做的、起码的中医研究,尚且没有,何谈其余?
5
发表于 2016-2-19 21:4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huangshifu 于 2016-2-19 21:55 编辑
WDJHJNRS1209180 发表于 2016-2-19 19:44
---最后做归纳,总结论述必须由应用该药经验丰富的人来写,而且这部分仅仅可以作为参考,以后还可以由不同 ...

      因为研究生要求“创新”,否则很难通过答辩。既然这种方式别人做过,不管做得好不好都是做过,那就不是创新了,无法通过答辩,那就毕不了业。所以,研究生一般不容易用这种方式去研究,尤其是博士。而导师也因为这种课题无法申请经费,一般不做,除非是中医文献专业的。因为看起来很“容易”,没什么“含金量”,就靠搜集文献做做分析,“难度”不大。一句话,研究方式的决定权在不懂中医或似懂非懂的人手里就是这种结局。所以,大家都在挖空心思想什么叫“创新点”,什么方式是别人没用过,或者怎么把别人的方式*一下,显得“有新意”,毕不了业,想哭都没地方哭去。在这种黑暗的现实中,如何可能出“科研成果”。
       中医研究院对于很多病证做过这类的文献归纳总结,我看过不少,但是感觉资料不完整,不是把所有古籍都整理一遍,顶多十几二十几家,再加上近现代中医名家的经验,最后自己再总结一下。其实我以前用过《中华医典》做过,本草类论述就非常多,临床综合书籍也非常多,可以说浩如烟海。你再换一种主题词搜一下还是很多,工作量非常大,最后的分析总结更不好做,其实一点都不容易,这接近循证医学的系统综述,只不过没用统计软件分析而已,对于中医来说,病机、治疗思路、方药更重要。
6
发表于 2016-2-23 20:42 | 只看该作者
huangshifu 发表于 2016-2-19 21:45
因为研究生要求“创新”,否则很难通过答辩。既然这种方式别人做过,不管做得好不好都是做过,那就 ...

实际情况比我想象的要复杂的多,没有我一贯以为的那么简单,看来小民百姓还是太善良、幼稚可笑了。受教了,谢谢!
7
发表于 2016-12-26 09:30 | 只看该作者
没有细看有时间再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4-27 21:31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