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362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专题讲座] 王建安:心肌梗死后心肌组织修复的现状及未来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0 20:0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血运重建的确挽救了大量病人的生病,也使很多病人在心梗以后心功能得到比较好的恢复,但很多病人即使在血运重建以后把生命抢救了过来,没有在急性期死亡,但部分心肌还是会坏死,而逐渐变成慢性心力衰竭。一旦变成慢心衰以后,其生存率和正常人相比还是有很大区别。所以心肌梗死后如何减少心肌坏死,恢复它的功能,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临床医师必须面临的严峻挑战。目前心肌梗死的药物治疗、介入治疗,还有干细胞治疗等都在积极地进行探索研究,以下报告先介绍药物治疗减少心肌梗死、基于干细胞治疗急性心梗的研究进展,并分享一下我们中心在干细胞临床研究方面的情况。
一、心肌梗死治疗方法的相关研究
  1、药物及物理疗法
  急性心肌梗死后RAS系统明显被激活,在治疗过程中如何减少心肌梗死面积,拮抗RAS系统是最基本的原理。如对β1受体阻滞剂、心房肽的应用,已在某种意义上显示出可以缩小心肌梗死面积的效果,还有红细胞生成素,物理的低温疗法等。
  β1受体阻滞剂在临床试验中用得已经很多,最近一个药物的临床试验结果在2012年Circulation上发表,叫Landiolol,它是一种超短效的β1受体阻滞剂,和常规阻滞剂相比,它在缩小心梗后梗死面积,改善心功能方面的效果还要好一些。在试验中96例典型ST段抬高的病人全都做PCI,仅试验组用Landiolol治疗。试验结果显示,对照组在急性期和慢性期之间心功能没有很大的改变,Landiolol组慢性期左室射血分数是52%,急性期是49%,有明显的提高。
  心房利钠肽初显可以缩小心肌梗死面积。从J-WINDKATP和J-WIND-ANP两个临床研究来看,用心房肽与不用相比心肌梗死面积减小,心室腔缩小,心功能有所改善。
  还有红细胞生成素,对110例随机分组的STEMI病人进行临床观察,虽然结果没有统计学意义,三个月随访当中没有明显减少心梗面积,但在急性期还是可以看到短期的效应,这是一个可以尝试的方向。
  另外,别的很多方面也都在积极地尝试当中,如CD11和CD18白介素受体抑制剂,还有钠通道、氰通道转换的抑制剂等,都在探索如何去缩小心肌梗死后的心脏疤痕,缩小心室腔,改善心功能。
  最后,介绍一些特别的物理疗法,如低温疗法,即通过物理降温似乎也可以减少心肌梗死面积。CPPL-MI和RAPDI-MI-ICE两个研究,通过静脉输低温生理盐水或别的方法来起到降温作用,使体温降到35℃以下。在病人做PCI之前的几十分钟,术前准备的时候就开始降温,做PCI的时候体温进一步降低,之后利用核磁共振进行心肌梗死面积的分析,结果发现还是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低温组的心脏疤痕面积明显减少,包括心肌酶谱的改变,正常组都比较高,尽管两组都进行了PCI手术。
  虽说血运重建是最基本的,但我们的确发现,尽管血管重建完成得非常好,而若在时间上有所耽误,可能没有在2小时,甚至在4~5个小时之内完成,病人仍会发生慢性心力衰竭。所以我们要考虑如何使尽量多的心肌存活下来,或能产生新的心肌。
  2、基于干细胞的疗法
  干细胞治疗心肌梗死发展地也比较快。它分为两类,一类是成体干细胞,一类是胚胎干细胞。成体干细胞的优点是来源丰富,从每个患者身上都可以获得,缺点是它移植到心脏后变成心肌的能力相对不强,自我更新的能力在学术界也存在一定的争议。
  第一个用骨髓干细胞治疗心肌梗死的临床试验发表在2001年的 Nature上。我们中心是在2002年开始做的,发表文章是在2004年。900多例患者的多样本临床研究,荟萃分析结果显示,可使心功能改善5%左右(射血分数提高5%左右)。因此,在干细胞治疗的基础上如何提高疗效也是目前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2012年3月份发表于在Lancet杂志上的一篇文章非常好,文章提出把人的心包肌里面的干细胞提炼出来进行扩增,再用于心肌梗死的患者。试验患者一组是7例,一组是14例,虽然样本量很小,但的确看到四个月左右时心功能有明显改善,其意义很大。接下来是要进一步扩大研究。我们期待这个临床研究的结果,看用心脏本身的干细胞治疗心肌梗死能否有效改善心功能。
二、浙江大学医学院对干细胞治疗心肌梗死的研究
  1、对干细胞进行特殊处理
  我中心针对干细胞的临床研究进行了积极探索,并把干细胞做特殊处理,使其修复心肌的能力更强。团队在2004年发表了骨髓间质干细胞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试验,比较早地进行了报道。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心功能明显改善,左室舒张期和收缩末期容积明显减少。另外,我们在国际上也非常早地提出把骨髓间质干细胞进行低氧处理,在0.5%的氧浓度下,几乎无氧状态培养24小时,则其修复心肌的能力会增强,左室重构明显减少,射血能力明显提高,心脏疤痕缩小。而从老鼠身上得到的骨髓间质干细胞不经过特殊处理,常规直接注入病人体内,则心肌修复的能力差。我们现在已经做了一些猴子的研究,也在申请临床试验的批准号,还在等待批准。最近卫计委一直在进行一些干细胞研究的规范工作,作为卫计委干细胞规范专家委员会的委员,个人认为重要的是在对干细胞的处理上,在细胞分化的过程中要有非常好的质量控制平台。我们医院建了几百平方米的,符合GMP标准的,专门用于细胞移植的平台。

  另外我们还发现一个特别的现象,即骨髓间质干细胞通过AT2R(血管紧张素Ⅱ的2型受体)**后,把这样的干细胞拿来做移植会有非常好的效果。把7天的雄性老鼠骨髓间质干细胞拿出来,一是对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的**器进行**,另一个是把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阻断掉,再加点血管紧张素Ⅱ直接**2型受体,这样的干细胞通过心肌直接注射,通过静脉把雄性的骨髓间质细胞移植到雌性,进行3天和一个月的评估。3天是要看心肌细胞的凋亡,看有没有细胞迁移。


  由于染色体不一样,故观察雌性老鼠心肌组织的疤痕中有没有雄性干细胞进去很容易。30天是看心功能的改变。结果显示,和常规相比,经过AT2R**的干细胞在修复心肌能力方面增强,心功能得到改善,超声显示疤痕组织明显缩小。
  2、寻找新的干细胞来源
  除以上论述外,我们还在不断地寻找新的干细胞源。我们在国内最早采用子宫内膜干细胞进行移植,即把人的子宫内膜干细胞移植到老鼠的心肌梗死对照点。这是因为子宫内膜干细胞获取相对容易,而且它和间质干细胞有很多相似之处。结果显示,和常规组相比,试验组心肌恢复非常明显,左室腔和疤痕区域缩小明显。
  3、小结
  通过很多别的研究和我们自己的临床试验发现,骨髓间质干细胞能够改善心肌梗死患者的心功能。但若要进一步提高疗效,需要经过一些特殊的处理,如缺氧处理、AT2R**。另外,寻找不同的干细胞来源可能都是能获得较好疗效的非常重要的方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5-31 01:13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