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3145|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病例讨论] 肺纤维化部分总结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09-12-18 21:2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病名:肺纤维化               
病因:肺纤维化(pulmonary fibrosis,PF)是由多种原因而引起的肺脏损伤,病理过程早期以下呼吸道急性炎症反应为主,包括肺泡炎,间质性肺炎,肺泡上皮受损,成纤维细胞增生,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等炎性细胞浸润;由此导致细胞外基质代谢紊乱,某些细胞外基质成分在肺泡和间质内沉积及纤维组织过度修复造成肺组织结构的紊乱,肺实质损伤,慢性肺纤维增生,肺间质纤维化,胶原沉积,肺泡结构改变,最终发生肺纤维化.临床表现为活动性呼吸困难,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弥散功能降低和低氧血症等,常因呼吸衰竭而死亡,预后极差,目前缺乏肯定的或特异性的治疗药物.其发病原因非常复杂,目前不是很清楚       
症状:主要是呼吸困难,下面从网上摘录的文章供你参考. 肺间质纤维化是呼吸系统疾病中的疑难重症。早期以间质细胞浸润,晚期以肺间质胶原纤维沉积为特点的一组疾病。   目前已查明病因的约占35%,如吸入各种粉尘,有毒气体,木屑,环境污染如汽油烟雾,某些动物羽毛,继发于某种疾病如慢阻肺、结缔组织病、肿瘤、某些化疗药物等。        
其他治疗:       
中医治疗: 有学者辨证将其分为六型予以施治 :①风热犯肺型。治以疏风清热、润肺止咳 ,方选桑菊饮合竹叶石膏汤 ,药用桑叶、菊花、连翘、黄芩、桔梗、杏仁、生石膏、竹叶、太子参、麦冬、川贝母、生甘草等。②痰热壅肺型。治以清热解毒、宣肺平喘 ,方选麻杏石甘汤合五味消毒饮加减 ,药遣麻黄、杏仁、生石膏、炙甘草、金银花、连翘、蒲公英、紫花地丁、野菊花、瓜蒌、赤芍、前胡、炙枇杷叶等。③心肺气虚血瘀型。治以补益心肺 ,药选人参、百合、白术、茯苓、当归、赤芍、丹参、川芎、麦冬、五味子、川贝母、橘红、炙甘草等。④气阴两虚、血脉瘀阻型。治以益气养阴、化痰止嗽 ,方选生脉散合天王补心丹 ,药用人参、麦冬、天冬、五味子、当归、远志、桔梗、玄参、生地、丹参、红花、三棱、莪术、炒枣仁、川贝母、炙甘草等。⑤心脾肾阳虚水泛、血瘀型。治以温阳利水、活血化瘀 ,方选真武汤合苓桂术甘汤 ,药用炙附片、桂枝、白术、白芍、大腹皮、车前子、川芎、红花、泽泻、炙甘草等。⑥阴阳俱虚型。治以回阳救阴、益气复脉 ,方选参附汤合生脉散加味 ,药用人参、白术、炙附片、干姜、麦冬、五味子、丹参、黄芪、茯苓、炙甘草等。   另有学者强调以复方治疗本病 ,常根据辨证与辨病原则选药 ,辨证针对本病的气阴两虚 ,兼有痰、瘀、热之邪的病机 ,采用以益气养阴为主 ,兼用活血化瘀、清热解毒、化痰定喘等治法。益气药常选党参、黄芪、黄精、茯苓、甘草等 ;养阴药常用沙参、麦冬、五味子、熟地等 ;活血化瘀药常选当归、川芎、丹参、三棱、地鳖虫、全蝎、蜈蚣等 ;清热解毒药常选金银花、连翘、黄芩、桑白皮、鱼腥草等 ;化痰药常选半夏、冬花、瓜蒌、浙贝、竹沥等。   专病专方方面 ,有用益肺化纤方 (炙黄芪、太子参、麦冬、三七粉、当归、牛膝、鱼腥草、虎杖、炙甘草 )加减治疗 26例特发性肺纤维化患者 ,自定疗效评价标准 ,治疗三个月后评价疗效。结果 :显效 4例 (19 . 23%),有效 15例 (57.69 %),无效 6例 (23. 08%),总有效率为 76.9 2%。并发现本方有调节免疫功能和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等效能。另有以熟地、山萸肉、北沙参、麦冬、白果、苏子、三棱为基本方随证加减 ,在西医药基础上加用中药 2~ 3月 ,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 13例 ,结果显示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效果高于单纯西医治疗的效果 ,前者并有自觉症状好转而持久、复发率明显减少、明显延长患者的带病时间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等优点。除此 ,我们在临床上也长期使用自拟的“化纤方”治疗两类肺纤维化患者 ,经多年实践验证 ,初步证明其治疗效果不错。   在针灸治疗方面 ,现代文献几乎没有报道针灸对肺纤维化的治疗 ,不过 ,这方面的临床治疗研究和实验室研究我们都正在进行中 ,且不久后就将有结果出来。在古代文献中 ,虽然没有肺纤维化的病名 ,但不少学者认为古代的“肺痿”即相当于今天的肺纤维化 ,如北京中日友好医院张纾难等就“明确将肺痿与肺间质纤维化相联系” ,另外 ,南京市鼓楼医院万毅刚、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叶枫、北京中医医院苑慧清、河南中医学院宋建平、上海中医药大学汪泳涛和张再良等 ,均持相同观点。   古代文献中 ,用灸法治疗肺痿、肺胀、气短的记载非常多。从汉代一直到清代 ,都有重要的针灸典籍对其记述 ,如 :《黄帝明堂经·背自第一椎两傍俠脊各一寸五分下至节凡四十二穴》 :“肺俞……主肺气热 ,呼吸不得卧 ,咳 ,上气 ,呕沫 ,喘气相追逐 ,胸满背膺痛 ,息难……气膈 ,胸中有热 ,支满 ,不嗜食 ,汗不出 ,腰脊痛 ,肺胀。”《千金翼方·针灸中·肺病》 :“肺俞……主气逆咳嗽。”“气短……灸肺俞百壮。”又 ,“下气 ,灸肺俞百壮 ,又灸太冲五十壮。此穴并主肺痿。”《太平圣惠方·具列四十五人形》 :“肺俞 ,治……肺痿。”《铜人腧穴针灸图经·背腧第二行左右凡四十四穴》 :“肺俞二穴……治上气……肺痿咳嗽。”《针灸资生经·劳瘵》 :“肺俞……治肺痿咳嗽……魄户治虚劳肺痿。”《仁斋直指方·附肺痿肺痈·肺痿方论》 :“治肺痿咳嗽 ,穴肺俞。”《普济方·针灸门·肺气》 :“治肺痿 ,穴肺俞。”《普济方·针灸门·咳嗽》 :“治肺痿咳嗽 ,穴肺俞。”《针灸集书·腧穴治病门类·虚损》 :“中髎、肩井、大椎、肺俞、肾俞、膏肓、三里、譩譆、气海、下焦俞等穴治……肺痿……”   肺纤维化 (肺痿 )为病久所致 ,故其本乃虚 ,若再迁延日久 ,更将导致其他各脏 (全身性 )之虚损。《针灸阐岐·痿》阐说道 :“五脏之痿皆始于肺 ,而后四脏之痿所由成。”就说明了肺痿迁延不治将引起全身性虚衰及其他疾病。因此 ,明代著名针灸大家高武和杨继洲都引用前代针家的心法 ,主张在肺俞的基础上加灸治疗全身性虚衰的要穴膏肓俞、四花穴等。《针灸聚英·〈神应针〉腧穴证治歌·痰喘咳嗽》即谓 :“传尸骨蒸肺痿法 ,膏肓肺俞四花穴。”《针灸大成·痰喘咳嗽门》亦云 :“传尸骨蒸 ,肺痿 :膏肓、肺俞、四花穴。”至于“膏肓俞二穴……此穴无所不治 ,主羸瘦虚损……上气咳逆”的美誉 ,《千金·针灸下·杂病》、《铜人·背腧部第三行》、《西方子明堂灸经·脊中第三行十四穴》、《灸膏肓俞穴法》、《针灸内篇·足太阳膀胱络》、《针灸大全·千金方论取膏肓俞穴法》、《针灸大成·取膏肓穴法》、《经穴解·足太阳膀胱经·第三十八穴膏肓俞》、《医宗金鉴·刺灸心法要诀·背部主病针灸要穴歌》等都有明确的记载。   在方法学探讨上 ,我们采用多种治法联合运用、针药结合 ,运用辨病的特异性与辨证施治相结合而组方选药 ,既体现辨病论治在治疗上的针对性 ,又具有辨证论治的整体性和灵活性 ,与肺纤维化证候兼杂、病机错综复杂的病情特点相符 ,充分发挥针药结合的多环节整体综合效应 ,实现中医药、针灸疗法的有机结合 ,优势互补 ,提高难治性肺纤维化疾病的疗效和安全性 ,最终将优选出针药结合治疗肺纤维化的优势方案。这一方法学探索 ,将是提高难治性疾病临床疗效的发展趋势。        


吸入治疗肺间质纤维化具有很大的优势,可以归纳为五点:①肺泡面积巨大,成人肺泡面积可达70~100m2,相当于一个羽毛球场大小,药物作用可靠;②肺脏是开放性气器官,可以借助于吸气过程把药吸入人体内,非常简便;③支气管和肺组织内富含多种药物受体,可以保证药物的直接作用;④药物经肺入血的距离短,仅为0.5~1.0um;⑤可避免肝脏对药物的“首过效应”。总之,吸入疗法具有作用迅速、用药量小、全身性药物不良反应少的特点。

因此,吸入给药被推荐为防止一些肺系疾病最好的方法。但是吸入性疗法对药物的要求较高,需去除杂质和大分子物质、灭菌后使用,以避免不良作用。我科借助以岭医药集团药厂先进的提取纯化设备,按照注射液标准,选择具有止咳化痰、化瘀通络、抗纤维化作用的中药饮片,分离提取有效成分,辩证组合使用。通过先进的压缩雾化吸入设备,使药物直接作用于细支气管和肺泡部位,达到治疗的目的。

(2)闪罐

选择患者背部皮肤,沿脊柱两侧迅速闪罐,可促进背部皮肤血液循环。而中医讲肺主皮毛,进而可缓解肺脏毛细血管痉挛,从而改善患者症状。

(3)离子导入疗法
直流电药物离子导入法,亦称药物离子透入法,系通过直流电将药物离子带入人体内或局部,发挥局部治疗作用或整体调节作用的治疗方法。药物离子导入法具有多种药物的治疗作用,肺纤维化的离子导入,可促使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量增多,**肾上腺皮质的功能,从而起到脱敏、抗炎、抑制免疫、抑制纤维化的作用。

(4)汽疗

精选具有宣肺通络,活血化瘀作用的药物,通过中药蒸汽药浴的方式,使有效成分经皮肤吸入,以贯通皮肤、气血、津液,减少痰结血瘀病理产物产生,从而痰结血瘀病阻肺之肺间质纤维化病情得以缓解。
2# 沙发
发表于 2010-4-28 20:32 | 只看该作者
3# 板凳
发表于 2013-4-8 09:28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 郝秦


    顶!谢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5-31 09:35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