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楼主: 紫竹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教授专题】道少斋医话--献给喜爱中医的朋友(843楼,叶天士治疗咳血病案

  [复制链接]
721
发表于 2006-6-4 11:29 | 只看该作者

【教授专题】道少斋医话--献给喜爱中医的朋友(843楼,叶天士治疗咳血病案

欢迎进入个人个人空间,你将会有受益,也希望大家积极发言。
http://space.iiyi.com/70658


[ 本帖最后由 道少斋主人 于 2006-6-4 11:30 编辑 ]
722
发表于 2006-6-4 16:15 | 只看该作者

【教授专题】道少斋医话--献给喜爱中医的朋友(843楼,叶天士治疗咳血病案

现在临床的痢疾或以腹泻为表现的病人特别多,治痢散不愧为一名方,大家不妨试试,所谓“行血则便脓自愈,调气则后重自除”也
723
发表于 2006-6-4 16:20 | 只看该作者

【教授专题】道少斋医话--献给喜爱中医的朋友(843楼,叶天士治疗咳血病案

说说治疗胸痹的心得,呵呵,因为临床看见中医有显著疗效的特别少,但道听途说的好的也不少,很想听听教授的看法。
724
发表于 2006-6-4 19:03 | 只看该作者

【教授专题】道少斋医话--献给喜爱中医的朋友(843楼,叶天士治疗咳血病案

闻君一言,胜读十年书也
725
发表于 2006-6-5 18:08 | 只看该作者

【教授专题】道少斋医话--献给喜爱中医的朋友(843楼,叶天士治疗咳血病案

明日再发新讲,希望爱友积极讨论
726
发表于 2006-6-5 20:55 | 只看该作者

【教授专题】道少斋医话--献给喜爱中医的朋友(843楼,叶天士治疗咳血病案

原帖由 道少斋主人 于 2006-6-5 18:08 发表
明日再发新讲,希望爱友积极讨论

如果我们爱爱医建成了象新浪UC那样的***,并有教授您这样的**来做讲座,我相信我们也许做得会更好!
727
发表于 2006-6-6 18:07 | 只看该作者

【教授专题】道少斋医话--献给喜爱中医的朋友(843楼,叶天士治疗咳血病案

    第十一讲  莫把“炎症”当“热证”                              
                                 ---从病案浅谈中医药在感染性疾病中运用的误区
      很久没有给大家写稿了,很忙,今天接着给大家写一点随谈。就“炎症”中药的运用说说个人的看法。
      可能大家一提到感染性疾病,可能就会想到西药的抗炎治疗,在病房工作过的同志可能知道,特别是在西医院转到中医院求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患感染性疾病的患者,很多患者由于长期的抗炎治疗,伴发了霉菌感染,或肠道菌群失调,西医的治疗都是针对细菌来,有细菌感染,就要抗炎,忽视了人体自我免疫功能的调节,即治疗病也致了病,呵呵!
前面我说过中医的治疗关键在于平衡阴阳,有时证用是药,最后达到阴平阳秘,这和炎性疾病有什么关系?炎性疾病最常用的治疗法则是清热解毒,这话是对的,但不要忘记就中医外科来说,有消、托、补三***之分,为什么,疾病的阶段不同,人体的气血阴阳存在着不同病理变化,所以呀,还是最强调辨证施治,尤其是要把握人体的正气,即阴阳气血的盈亏。
      下面通过几个病案来加以讨论。
      病案一、对口疽
      这是我做学生时跟随老师看的一病例,某患者,60余岁,患糖尿病多年,三月前患对口疽,也就是项后毛际处患蜂窝组织炎,经西医抗炎治疗病情未能控制,溃后,疮口不敛,有少量干燥脓性分泌物,疮口干红,疼痛难忍,舌质红,少苔,脉数。
首诊老师要我开方,上课时老师说过清热解毒药有良好的抗炎作用,遂予五味消毒饮加减,服方10剂,患者症状未见明显好转。
       二诊,老师予知柏地方汤,服方7剂,疮口红活,有收敛之象,服方20余剂,疮口得平。
       这案子大家从中看出了点什么?
       按大家的想象,可能是清热解毒的力量较强,应该是五味消毒饮比知柏地黄汤效果好,可能还有人会问,就外科书上也没有用知柏地黄汤治疗对口疽的说法,呵呵,别急,我们来慢慢分析一下。
        患者为糖尿病患者,糖尿病患者并发感染,西药抗炎效果不好,这是众所周知的事。糖尿病在中医属消渴的范畴,其病机特点是阴虚火旺。足太少阴肾经“贯脊属肾”,足少阴肾经与足太阳膀胱经相表里,足太阳膀胱经“还出别下项,……挟脊抵腰中”。患者肾经阴火沿肾经与足太阳膀胱经上冲,客于项部,损肌化腐为脓,发为对口疽。其病机属虚火。五味消毒饮是针对实火来的,故使用五味消毒饮效果不好。知柏地黄汤则是针对肾经虚火,滋阴降火,故其取得效果也在情理之中了。由此可见即便是炎证,也当注重阴阳的平衡,分清虚实,有时证用是药,千万不能陷于炎证必用清热解毒的误区不能自拨。
上文未完,全文请进http://space.iiyi.com/70658阅览,并请积极发言

[ 本帖最后由 道少斋主人 于 2006-6-6 20:28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1贡献分 +1 爱医币 +500 收起 理由
鱼er + 1 + 500

查看全部评分

728
发表于 2006-6-6 18:12 | 只看该作者

【教授专题】道少斋医话--献给喜爱中医的朋友(843楼,叶天士治疗咳血病案

上文未完,全文请进http://space.iiyi.com/70658阅览,并请积极发言。

[ 本帖最后由 道少斋主人 于 2006-6-6 18:13 编辑 ]
729
发表于 2006-6-6 19:41 | 只看该作者

【教授专题】道少斋医话--献给喜爱中医的朋友(843楼,叶天士治疗咳血病案

谢谢教授!从教授所说的医案中反映出《伤寒论》顾护胃气的重要。存胃气者生。请问教授中医的辨证论治的辩主要是辩证吗?那还需要辩病不?
730
发表于 2006-6-7 14:29 | 只看该作者

【教授专题】道少斋医话--献给喜爱中医的朋友(843楼,叶天士治疗咳血病案

病案二 骨髓炎
这个病案也是我做学生时所见的,大家可能会问道少斋主人你会看病不,怎么都说别人的案子,不说自己的,呵呵~不是这样说,凡是给大家的案子都要有代表性,所以还接着说一个别人的案子。这个案子是我跟随皖南外科名医徐少熬开门大**肖波医生学习时亲眼所见并记录的。一肥东县14岁小孩患右胫骨骨髓炎年余,多处治疗,病情未能控制,家中已经变买了住房,最后X片显示有大量死骨,窦道也常有小块死骨排出,安徽省立医院告诉家属只能截肢了。家属不死心啊,于是打听到皖南有个名医叫徐少熬,看外科疑难杂症很有水平,于是就千里迢迢来到皖南名城芜湖,到了芜湖中医院一打听,徐早已死了,患者家属绝望了,在挂号大厅就嚎陶大哭。于是有热心告诉徐死了,他有门人在,可以找他的门人试试,于是就找到了肖波,当时我就在跟他抄方。患者已经不能不能站立,下肢肌肤发暗,窦道口流出清稀脓质,无臭味,患儿面色苍白,四肢不温,已是***气,还穿着夹袄,舌质淡,苔白,脉细弱。看完病,这肖老师开出了个阳和汤,呵呵~大家可能就明白了,温阳通络散结,效果如何,服方30剂,患者气色红润,窦道口无死骨排出,变的红活起来,3月窦道口收,X片显示已无死骨,患儿后来就能慢慢的自己行走起来。后来小孩的父亲来到医院,一进大门就跪着举着一面锦旗,是一步一叩头的送到外科诊室,大家肯定不信,那是上个世纪80年代初期的事,那个时候中国的农村老百姓纯啊!
这个病案我不加以分析了,大家复习以下阳和汤的功效、主治,可能就能明白,可是要是在现在,可能大家不会这样去做,为什么?有炎症了,当然就要清热解毒,现在的中药药理研究证明,清热解毒药才具有良好的抗炎作用,可是你别忘记,中医的精髓就是辨证施治,违背了中医的要点,盲目的跟从西医或者所谓的中医现代研究成果,可能你就会误入岐途,这病你要是用清热解毒药,效果会这样吗?我想,对中医有所认识的人,可能会给你一个明白的答案!看一下中医外科的消、托、补三***,你可能会有新的认识!
病案三 大叶性肺炎
前面说了我跟老师所见的病案,现在我说说我看的病案,要不大家认为我这道少斋主人真的就是个教师,口头的临床医家,呵呵~
这病人是20年前我在一个边远地区看的病,这里请大家注意,中医的优势。这病人70余岁,发热恶寒,咳嗽,咳痰黄稠,咳吐不爽3天入院,当时是舌质红,苔黄,脉数。X片显示大叶性肺炎。农村里条件差,老百姓没钱,怎么办啊?用点青霉素,320万单,静滴,每日两次。当时我们那有上级医院来指导工作的主治医生,看了我的医嘱,说你会把这病人看死,呵呵~你说,这话你听到是什么味,那时我年轻,刚从学校毕业两年,初出牛犊不怕虎,我才不信他的呢,一边用西药,一边开个麻杏石甘汤,呵呵~两剂体温从40℃下降到37.8℃,可是就这37.8℃的热接着三天就退不了,病人没钱就要出院,你不能看着病人死啊,我就给病开方,当时病人口干,不思饮食,低热,咳嗽痰少难以咳出,舌质红,无苔,脉细数。给病人开出个益胃散,当中并没有加任何的苦寒泄热的药物,病人带方出院,没有再用任何的抗炎药,服方3剂,第四天病人来复诊,说吃完方,食欲就来了,热也退了,精神头也来了,呵,或许你不信。《外感温热篇》说的好,热病“不耗肾液,必伤胃阴”,对啊,你实践了,你就知道了。大家在学习《温病学》的时候都知道保护胃阴的重要性,真到了临床,有几人能做到?!这病人最后就是养阴益气,病就痊愈了!总共不到50元钱,当然是那时候的钱了,呵~要是现在,一个大叶性肺炎你就用5天青霉素,还是老年病人,你敢吗?你绝对不敢这样做!
上个月我们病房从骨伤科转来一支气管肺炎的病人,就是个肺胃阴虚的病人,在骨伤病房什么抗生素都用了,十几天就是无效,不思饮食,发热不退。到了内科,抗生素比骨伤用的低多了,唯一的就是给病人加了个益胃散加鱼腥草、芦根的中药方,第三天病人热退,思食,调理一周就出院了,你说这是中药的效果,还是西药的效果,可能众说不一,当然我认为中药是起了起了对的作用!
我举这个例子的目的是告诉大家,中医在热病的治疗当中是有自己的特色的,不要只相信西医的抗炎治疗对炎症才有效果,更不能把中医的清热解毒和西医的抗炎等同起来!中医只要你辨证正确,你同样会取得极为理想的效果。治疗上不要把“炎症”当作热,有人说“炎”是两个“火”加在一起的,只有清热泻火才是正治,如是,你是个庸医无疑了!
病案四 流脑
呵呵~大家一看这病案的题可能就有点不信了,可是我告诉你说完了,你就信了,这是我的硕导看的病,那是好多年前的事,一个15岁的小孩,患流脑在省人民医院住院治疗一周,病人就是昏迷不醒,高热不退,汗出热而粘手,面部有垢一层,西医院治疗无效,有人告诉患者的家属,说找找中医吧,有人就介绍我前面说的导师,当时我跟着去,时撬开病人的口,见舌质红,满口白苔,脉细数!当时我的导师就开个方来,诸位可能会问,病人昏迷不醒怎么服药啊,呵呵~病人插有胃管啊!第二天病人醒来了,他的主治医生和病房主任都感到吃惊,为什么啊,他们告诉患者家属,没希望了,呵呵~,醒来了,当然要问,问了,这主任带着主治医师就到了我们医院找到我的导师,要求传授此方,哈哈~我的导师要我拿出方剂书来,翻到甘露消毒丹,递给来者,就此方尔!
试问这甘露消毒丹中有几味药是清热解毒的?
无独有偶,我们这儿的一个全国知名的教授熊继柏教授,有一次到贫困地区支边,在某县医院会诊一“乙脑”6岁患儿,6天昏不醒,诊治完毕,开出个菖蒲郁金汤,并未加任何现代研究证明能抗病毒的中药如板蓝根、大青叶、贯众等品。开完方,老教授傻了,怎么么服进去啊,还是病房的护士长出了主意。说老教授,开方是你的事,服药是我的事,鼻饲!呵呵~第二天,患儿就清醒了,当地的西医对熊老教授是佩服的五体投地!老教授每谈及此事,就说,还是吸取点现代的东西,要不我的方再好,也没办法喂进去,当然了,这菖蒲郁金汤是起了重要作用的,中西医各有所长,取其善者而用之!
举这两个例子同样告诉大家,中医的治疗关键在于辨证施治,有时证用是药!
不要把中医的清热解毒药和西医的抗生素等同起来,中医对于炎性疾病的治疗同样要讲究辨证施治,离开了辨证施治,你想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的不能的!
“炎症”不等同于“热症”,希望所有爱爱医的朋友们跳出这个圈子!这一讲和以前一样,我没做深层次的中医理论讲解,希望大家通过我所说的病例能悟出点东西,能于是,我心足矣!

9 展开 喜欢他/她就送朵鲜花吧,赠人玫瑰,手有余香!鲜花排行

收到9朵
731
发表于 2006-6-7 14:31 | 只看该作者

【教授专题】道少斋医话--献给喜爱中医的朋友(843楼,叶天士治疗咳血病案

原帖由 ju 于 2006-6-6 19:41 发表
谢谢教授!从教授所说的医案中反映出《伤寒论》顾护胃气的重要。存胃气者生。请问教授中医的辨证论治的辩主要是辩证吗?那还需要辩病不?


呵呵 ~也要辨病的,《金匮》不都是“……病脉证治”为标题吗,当然辨证最为重要了!
732
发表于 2006-6-7 23:33 | 只看该作者

【教授专题】道少斋医话--献给喜爱中医的朋友(843楼,叶天士治疗咳血病案

认真学习了教授的讲座,深有感触,我记得有我自己管的一个病人,感染性发热,用各种抗生素无效,结果用清骨散给退了热,深深感到我们祖国医学的伟大.另外糖尿病的病人比一般的病人更容易术后伤口感染,看来以后也可辩证性使用知柏地黄汤了,谢谢教授

[ 本帖最后由 紫竹 于 2006-6-7 23:36 编辑 ]
733
发表于 2006-6-8 18:42 | 只看该作者

【教授专题】道少斋医话--献给喜爱中医的朋友(843楼,叶天士治疗咳血病案

医案选评

读医不如读案,古人所言。特选临床医家病案详加评析,希望爱友能从中受益。

将做系列病案分析讲解。请进http://space.iiyi.com/70658阅览,并请积极发言


刘新祥教授,即前文中所述笔者所师者之一。不足弱冠,先师承湖南中医浏阳名家陈意范,临证数年,复入湖南国医进修学校学习,后跟随全国中医内科名家曾绍裘伺诊五年,尽得其传。治病多宗李东垣、张景岳之说,强调从脾肾入手治疗内科杂病,每每应手效验,出奇制胜。现日诊中医病号五、六十余人,用方精而简。甘于平淡,重临床而少于著述。摘其临床验案,加以评析,供诸位学习耳。

盗汗(1)
女性,59岁。患者长时间夜间湿衣湿被。苔薄黄,脉小弦。
黄芪30g 浮小麦30g 五味10g 白芍15g 茯苓15g 西洋参5g 百合30g 苏叶3g 熟地10g 甘草5g  ×7剂
按:此案汗证,属心肾阴亏,“心在液为汗”。方以生脉散以西洋参易人参重在益心阴。佐以生白芍、甘草酸甘化阴,《素问•评热论》云:“汗者,精气也”。《温病条辨•汗论》云:“盖汗之为物,以阳气为运用,以**为材料……**不足,多能自出”。吴鞠通说:“用甘凉润入肾,培养其**材料,以为正汗之地”。 故用熟地益精。复佐入黄芪益中固表止汗。百合、苏叶日开而暮闭,引阳入阴,患者有失眠一证,病案中省去也,当细心体会。

盗汗(2)
女性,39岁。夜间湿衣湿被反复发作,口干,大便结。舌红,少苔,脉细。方拟当归六黄汤加减。
黄芪30g 熟地15g 当归10g 黄柏10g 煅龙牡各15g 白芍15g 麦冬15g 莲心5g 丹参15g 甘草5g ×7剂
二诊 盗汗次数减少,大便仍结。舌红,少苔,脉细。
拟上方去莲心,黄柏,加枣皮15g 五味10g   ×7剂
按:此案亦属阴亏,与上案相比,有虚火上炎耳。方以当归六黄汤滋阴降火,固表止汗。佐以生白芍、甘草酸甘化阴以滋汗源,煅龙牡收敛止汗。汗为心之液,故佐入麦冬、莲子心、丹参清心火。二诊虚火折,去黄柏,加枣皮、五味滋补肾阴,五脏之**皆根于肾也。

盗汗(3)
男,27岁。腰酸痛,冬春季节经常盗汗,脱影。
黄芪30g 茯苓15g 西党参15g 浮小麦10g 麻黄根10g 五味10g 巴戟天10g 肉苁蓉15g 甘草6g ×5剂
二诊 盗汗好转
上方加熟地30g ×7剂
三诊 汗止,前方巩固。
   按:张景岳说“无火而汗出者,以表气不固,阳虚可知也”。《医原》说: “        卫气赖下焦阴中真阳,以外出中、上焦,故卫气出于下焦”.《医宗金鉴》中说:“卫行脉外,故属于阳也,然营卫之所以流行者,皆本乎肾中先天之一气”,可见肾是通过卫气而司汗孔开合,从而实现对汗液的调节作用。 腰酸痛,冬春季节经常盗汗,肾虚而卫表不固也。方以巴戟天、肉苁蓉温肾阳,黄芪、党参、茯苓健脾益气,中气足,卫阳生化有源,卫外自固。经曰“阳在外,阴之使也,阴在内,阳之守也”。 浮小麦、 麻黄根、 五味酸收敛汗,全方标本同治,二诊证好转,再入熟地益肾精,“汗者,精气也”。

[ 本帖最后由 道少斋主人 于 2006-6-8 18:47 编辑 ]
734
发表于 2006-6-12 10:37 | 只看该作者

【教授专题】道少斋医话--献给喜爱中医的朋友(843楼,叶天士治疗咳血病案

我是中医专业毕业的,可是到了临床上没有人指导,也没有高人指点,想开中药不知道如何下手,况且西药简单方便。一直想重新捡回我的专业,不知道如何开始。希望道少斋老师能够指点一二。 谢谢!

1 展开 喜欢他/她就送朵鲜花吧,赠人玫瑰,手有余香!鲜花排行

收到1朵
735
发表于 2006-6-15 22:52 | 只看该作者

【教授专题】道少斋医话--献给喜爱中医的朋友(843楼,叶天士治疗咳血病案

http://www.the0.cn/mainframe.php?fid=72&tid=3256

《内经》曰:“左肝右肺!”即是“肝生于左,肺藏于右”。
《洛书》为人体脏象方位学奠定了基础:正北方为坎卦属水,水性寒,寒气通于肾,故肾位正北方;正南方为离卦为火性热,热气通于心,故心位正南方;正东方为震卦,秉风雷之性,风气通于肝,故肝应正东方;正西方为兑卦属泽性凉燥,燥气通于肺,故肺位正西方;中央属坤土性阴属湿,湿气通于脾,故脾居正中。
《洛书》不但为人体脏象方位学奠定了基础,而且为脏气升降确定了其运行方向。因水为止阴,故居于下;火为止阳,则居于上;木主升发故居于左,方位在东;金主收降,则位于右,方位在西;土为成数之毋,故居于中。
如此,脏气升降图为:心火下降,肾水上济,肝木左升,肺金右降。脾胃居中,为升降之枢纽:脾之所以升,肝辅之也;肺气降胃气亦随之降也。从上述脏腑气机升降图,完全可以得出结论:“左肝右肺”,不是指肝居于左,肺居于右。而肝与左,肺与右,只是代表着全身阴阳、气血升降之通道。

肺与肝的相互关系,主要表现在气机之升降方面。
在生理上,肺位于膈上,主肃降应秋气,其气以下降为顺;肝位于下焦,主升发,应春气,其气以上升为顺。肝升肺降,相反相成,维持人体气机的调畅,是谓“肝升于左,肺降于右”。如《医碥·五脏生克》说:“气有降则有升,无降则无升,纯降则无升。何则?浊阴从肺右降,则胸中旷若太虚,无有窒塞。清阳则以从肝左升,是谓有降有升。”

不过我个人认为这些东西了解了解可以,在临床上不要太拘泥这些左右之类的细节。

2 展开 喜欢他/她就送朵鲜花吧,赠人玫瑰,手有余香!鲜花排行

收到2朵
736
发表于 2006-6-17 16:50 | 只看该作者

【教授专题】道少斋医话--献给喜爱中医的朋友(843楼,叶天士治疗咳血病案

讲的很好的,谢谢
737
发表于 2006-6-24 16:10 | 只看该作者

【教授专题】道少斋医话--献给喜爱中医的朋友(843楼,叶天士治疗咳血病案

写的很好,受益匪浅
738
发表于 2006-6-24 21:38 | 只看该作者

【教授专题】道少斋医话--献给喜爱中医的朋友(843楼,叶天士治疗咳血病案

请教教授,两广地方的人腋臭特别多,跟这里气候或是心经有关系吗?
739
发表于 2006-6-26 16:03 | 只看该作者

【教授专题】道少斋医话--献给喜爱中医的朋友(843楼,叶天士治疗咳血病案

原帖由 乐园 于 2005-11-26 22:53 发表

地确,我实习的那家医院的一位老教授在脉管病方面就很有很深的造诣,医院同时以他的名字命名为×××脉管病医院。他把糖尿病足(坏疽)的截肢率降到一个很低的水平(具体数字我记不清了),这个率低到一个不可 ...

治疗 糖尿病足,西药的抗生素基本是没有用的,还是中医疗效好,这是通过实践证明的经验!
740
发表于 2006-6-26 23:10 | 只看该作者

【教授专题】道少斋医话--献给喜爱中医的朋友(843楼,叶天士治疗咳血病案

原帖由 liuyun77 于 2005-11-28 22:23 发表
受益匪浅!!!谢谢教授!!我也是学中医的,可惜我只学了3年的大专!!我感觉这三年中医的门都没进去!!什么都学,什么也学不精!!这三年里不但要学习中医的理论,还有30%的课程是西医的内容,我当时就是想学 ...

关于细辛,我以前的用量都在6克以上,曾治皮肌炎的患者超过12克也没有事,反而疗效很好,可是现在我的用量都不超过4克!因为万一出了医疗事故也可以说话啊!
741
发表于 2006-6-27 11:26 | 只看该作者

【教授专题】道少斋医话--献给喜爱中医的朋友(843楼,叶天士治疗咳血病案

原帖由 广阔天空 于 2005-12-3 18:53 发表
先生说基础很重要.很是认同,
想问中医的生理是否有个统一的认识?
学生本是西学,但是喜欢中医,自己也看了些基础的书,感觉上很多是各说各的道理.比如命门的位置等等
这样让我们初学者无所适从?
还有就是很多名 ...

我想你读一些有关易学之类的,就会明白很多。
742
发表于 2006-6-28 18:07 | 只看该作者

【教授专题】道少斋医话--献给喜爱中医的朋友(843楼,叶天士治疗咳血病案

[quote]原帖由 道少斋主人 于 2005-12-9 19:49 发表
第三讲  浅谈如何提高个人临床技艺
  《吴鞠通医案·中风》:陶某,六十八岁,左肢拘挛,舌厚而蹇,不能言,上有白苔,滴水不能下咽,饮水则呛,此中风挟痰之证,前医误与腻药补阴,故隧道俱塞,先与开肺。
            生石膏四两     杏仁四钱        鲜桑枝五钱     云苓块五钱   
            防己五钱       白通草一钱五分  姜半夏五钱     广皮三钱
            问题一:这方治法吴鞠通为什么叫做开肺法?

舌厚而蹇,不能言,上有白苔,滴水不能下咽,饮水则呛,此中风挟痰之证,前医误与腻药补阴,故隧道俱塞,先与开肺。这说明风痰阻肺,属肺实,实则泻其子,水为金子,故以石膏清肺热,杏仁、茯苓、通草化痰而利水,半夏、陈皮和胃化痰,桑枝通利关节。

1 展开 喜欢他/她就送朵鲜花吧,赠人玫瑰,手有余香!鲜花排行

收到1朵
743
发表于 2006-6-28 19:13 | 只看该作者

【教授专题】道少斋医话--献给喜爱中医的朋友(843楼,叶天士治疗咳血病案

原帖由 往事随风23 于 2005-12-10 21:02 发表
有一女,5岁因吃盐还是别的什么,造成气管一直不好,现年18岁,憋喘,痰液稀白,带沫,心律70,脉象浮滑,舌苔白腻,吐痰量多
先用方陈皮10,茯苓15,半夏15,枳实12,浮石20,竹茹10,炒苍术 ...

请你试试看小半夏汤,半夏12克、生姜10克,如果不效,再用射干麻黄汤治疗。我曾经治愈三例年轻人的慢性气管炎,都是自幼而得,长年累月的哮喘
744
发表于 2006-6-28 21:14 | 只看该作者

【教授专题】道少斋医话--献给喜爱中医的朋友(843楼,叶天士治疗咳血病案

原帖由 道少斋主人 于 2005-12-15 12:10 发表


请“联想的风”也答一答

《金匱》云:“肺痿吐涎沫而不咳者,其人不渴,必遗尿,小便数,所以然者,以上虚不能制下故也。此为肺中冷,必眩,多涎唾,甘草干姜汤以温之。若服汤已渴者,属消渴。”
                    既然不咳,“涎沫”从何而来? ...
关于这个很有意思,我也来试一试吧,请勿见笑!脾在液为涎,此脾虚证,如果病人不口渴,也必然遗尿,小便次数增多(土虚不能制水),所以用甘草干姜汤治之,温健脾土,则可以治水(土克水)。
745
发表于 2006-6-29 09:57 | 只看该作者

【教授专题】道少斋医话--献给喜爱中医的朋友(843楼,叶天士治疗咳血病案

原帖由 踽踽而行 于 2005-12-17 20:03 发表


我看过不少方书,看到补中益气汤及其他用及柴胡与升麻的方子,后边总是不忘交侍一句“柴,升用量宜小”所以我很是疑惑,甚至怀疑,升,柴这一点点的剂量能起作用么?
方药中在治疗肝炎时就将升麻用至三十克 ...

我个人认为,黄芪与升柴的用量大小比例,主要在之于气之虚实升降。如果气虚明显,则重用黄芪,升柴用量一定要少,否则升柴耗散津液,使气成为无根之气,何有补气之能唉?相反,如果气被阴邪阻滞(因为气虚很容易形成阳虚,阳虚则阴盛,阴盛则气不能上升),非大剂升柴不能升阳散邪。

评分

参与人数 1贡献分 +1 收起 理由
无名 + 1 你的发言非常精彩, .

查看全部评分

746
发表于 2006-6-29 10:08 | 只看该作者

【教授专题】道少斋医话--献给喜爱中医的朋友(843楼,叶天士治疗咳血病案

接762楼
若服汤已渴者,属消渴。
如果服用甘草干姜汤,出现口渴明显,这说明是属阴虚内热证,非甘草干姜汤证,当用沙参麦冬汤等滋阴清热之品。
747
发表于 2006-6-29 12:30 | 只看该作者

【教授专题】道少斋医话--献给喜爱中医的朋友(843楼,叶天士治疗咳血病案

原帖由 道少斋主人 于 2005-12-20 20:28 发表


无它,山豆根用量大则宜致呕,咽喉肿 痛消肿 散结不可过用。

山豆根品种繁多,有说甘寒的,有说苦寒的,今市之山豆根切不可过用,我看印会河的《中医内科新论》用量都达到30克没有说病人喝了会吐,我尝过药房多次山豆根的味道,有些苦不堪言,入口就想恶心,只用了10克病人就极度呕吐,做医生好难啊!

评分

参与人数 1贡献分 +1 收起 理由
无名 + 1 你的发言非常精彩, .

查看全部评分

748
发表于 2006-6-29 21:02 | 只看该作者

【教授专题】道少斋医话--献给喜爱中医的朋友(843楼,叶天士治疗咳血病案

原帖由 boobnuncle 于 2005-12-25 14:24 发表
教授您是成功学到中医真谛的专家,根据您的中医学习-成长-成功过程,想请您为了中医的事业能够正确地继承和发扬,给我们这些后学一个必要的,有效的课目表。古人讲医不三世的道理,也是怕一代一代地从头再来地 ...

讲得好!我支持,在当今唯一只用中医治疗的可能只有在农村里,因为农村里苦,没有钱看病,只有依靠中医治疗,疗效好,能够治得起病。
749
发表于 2006-6-30 13:47 | 只看该作者

【教授专题】道少斋医话--献给喜爱中医的朋友(843楼,叶天士治疗咳血病案

原帖由 闻风听雨 于 2005-12-20 21:59 发表


“心动悸,脉结代,炙甘草汤主之”,《伤寒论》的原文,只适合于气虚血弱型心律失常。不可一概而论,如水气凌心,宜用真武汤;痰饮上犯宜用苓桂术甘汤;痰热内蕴,宜用温胆汤;心阳虚弱,宜用桂枝加龙骨牡蛎 ...

我在十几年前治疗一例心律失常的病患,心律很快,然而脉又很慢,住院多次,疗效不好,我给开了三付炙甘草汤加甘松,疗效很好,后来更方的时候用了加减复脉汤,服后又胸闷、心悸不适,后来又去掉了白芍,又好转了些,以后又加了白芍又出现反复,所以我考虑是白芍的缘故,自此凡胸闷者切不可用白芍!
所以,将此经验告诉各位爱友,以后用药可要注意。
750
发表于 2006-6-30 16:09 | 只看该作者

【教授专题】道少斋医话--献给喜爱中医的朋友(843楼,叶天士治疗咳血病案

谢谢!!!
非常支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6-29 00:55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