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楼主: 紫竹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教授专题】道少斋医话--献给喜爱中医的朋友(843楼,叶天士治疗咳血病案

  [复制链接]
751
发表于 2006-6-30 21:05 | 只看该作者

【教授专题】道少斋医话--献给喜爱中医的朋友(843楼,叶天士治疗咳血病案

原帖由 道少斋主人 于 2006-1-2 10:28 发表
2.双黄连注射液治疗附子中毒

       中药静脉注射液的出现,大大促进了中药在急危重病中的使用,这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 ...

__________
双黄连注射液的主要成分非黄连,双黄连由双花、黄芩、连翘三种药物组成,临床用于上呼吸道感染,对***中毒有效可就好了,在十几年前草乌中毒者经常碰到,现在碰到很少了,以前都用绿豆甘草煎汤解。
752
发表于 2006-6-30 21:27 | 只看该作者

【教授专题】道少斋医话--献给喜爱中医的朋友(843楼,叶天士治疗咳血病案

原帖由 道少斋主人 于 2006-1-2 10:26 发表
[center]#466  第六讲 真的是“急则西医,慢则中医”吗? [/center]
    在我的专题中有网友发帖说“急则西医,慢则中医”,我可以毫无客气的说,这位 ...

急症找中医,只有在农村,所以,真正的中医是存在于民间中。到了医院医生是不可能用简单有效而价廉的祖国医学去救治病人的,为什么呢?主要是为了经济效益。
753
发表于 2006-7-1 11:25 | 只看该作者

【教授专题】道少斋医话--献给喜爱中医的朋友(843楼,叶天士治疗咳血病案

原帖由 黑糊糊 于 2006-1-6 21:08 发表
今早9:00刚看的一患者
赵xx,女,18 岁,主诉: 两前臂皮肤发硬半年多。
患者从事美容工作5年,于半年前发现手掌角质层增厚,手背及前臂皮肤变硬,逐渐加重。在昆明各医院看过多次,作过全面检查,未发现异常 ...

硬皮病我以前治过多例,摸索了一些经验,可是这十来年都没有碰过(以前在某疗养院工作,做过宣传,所以这类病人看到好几个,由于现在自己开诊所,大病疑难病没有人来看了,都看常见病了),以前真的是初生牛犊不怕虎,用过很多种方,像你这样用大剂桂附,时间久了很有可能会出现毒性反应,我碰到一个。道少斋教授的治疗方法不错,应该从阴中求阳,另外配合针灸拔罐疗效会好一些。
下面这些方可以试用:
桂枝四逆汤(大枣必须量多)、右归饮或丸等,血肉有情之品不可少,不过生活条件差的人可是比较难长期用药。

2 展开 喜欢他/她就送朵鲜花吧,赠人玫瑰,手有余香!鲜花排行

评分

参与人数 1贡献分 +1 收起 理由
无名 + 1 感谢你热心帮助其他 .

查看全部评分

收到2朵
754
发表于 2006-7-1 12:09 | 只看该作者

【教授专题】道少斋医话--献给喜爱中医的朋友(843楼,叶天士治疗咳血病案

原帖由 5503590 于 2006-1-7 00:22 发表
一名55岁的女性患者,患口腔溃疡一年多,时好时坏,每因情绪波动而发作。该患者的情况是这样的:丧偶5年,绝经4年,3女2男,家庭环境一般,经济不宽裕。
      第一次发病是因为失眠后,上火而引起咽喉疼痛。因 ...

我有一个方,已经试用了很多人,且价廉,胡黄连10克、当归12克、生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一剂,连服十剂。
755
发表于 2006-7-3 11:05 | 只看该作者

【教授专题】道少斋医话--献给喜爱中医的朋友(843楼,叶天士治疗咳血病案

原帖由 道少斋主人 于 2006-3-14 20:14 发表


对中医学的认识仍停留在一知半解上,目前批评中医的人实际上大多对中医并没有深入的了解,当然中医有其不足的地方,就象西医学一样,“择其善者而从之”,勿拘泥于中西医之分,总以解除患者痛苦为首要。

说得好!愚以为取消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的临床医生,统称为中国医生,如此,中国医生可以吸收他医之长,老一辈***家[根据相关法规进行屏蔽]说过“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为什么我们要丢弃数千年的文化医术而尾随洋人的数百年之学?难道我们不能***创造有中国特色的临床医师吗?
756
发表于 2006-7-3 12:31 | 只看该作者

【教授专题】道少斋医话--献给喜爱中医的朋友(843楼,叶天士治疗咳血病案

原帖由 zjl825ls 于 2006-4-12 10:54 发表
中西医学有着共同的研究对象,却有着不同的理论思维模式,这在很大程度上源于认知基础的不同。

    观察法

    中医学方**是收集、加工和应用主观经验的方**。它的起点是其特征性的认知方式,即获得主观 ...

好文章,建议与斑竹加分。
757
发表于 2006-7-3 19:14 | 只看该作者

【教授专题】道少斋医话--献给喜爱中医的朋友(843楼,叶天士治疗咳血病案

总算看完了,实在精彩!
中医辈多几个道少斋这样的专家,中医发展就有希望了。
758
发表于 2006-7-7 18:46 | 只看该作者

【教授专题】道少斋医话--献给喜爱中医的朋友(843楼,叶天士治疗咳血病案

希望大家多谈谈和探讨中医的内容
759
发表于 2006-7-10 02:25 | 只看该作者

【教授专题】道少斋医话--献给喜爱中医的朋友(843楼,叶天士治疗咳血病案

:o求问老师
我在校外新拜了一名名中医为师,他叫我们先从易经八卦五运六气学起.这些是中医的地基,说星相风水**和中医原本是一家的,说我们如果不懂五运六气之数根本就谈不上看懂古人之书.而我上大学前从没有人提起过天干地支连二十四节气我都背不全(一直当做古汉语知识来理解并不重视).而风水**向来被认为是迷信只能在夜市地摊才见有书买.

:o请问,你认为这些是不是中医必由之路?你看病用不用运气学说?

[ 本帖最后由 薏苡仁 于 2006-7-10 02:34 编辑 ]
760
发表于 2006-7-10 15:33 | 只看该作者

【教授专题】道少斋医话--献给喜爱中医的朋友(843楼,叶天士治疗咳血病案

发样光大...........
761
发表于 2006-7-11 17:06 | 只看该作者

【教授专题】道少斋医话--献给喜爱中医的朋友(843楼,叶天士治疗咳血病案

原帖由 联想的风 于 2005-11-28 22:05 发表
精彩!
为教授的精彩发言所折服,谢谢教授!

教授的提问,我试着回答一下:
从症状上来看,病儿有恶寒的症状,加上舌红苔薄白,病位应该在表;喘息气促,不能平卧,是由于病儿体虚、病邪内陷,影响肺气上逆

至于在背上摸,后背是太阳经循行的部位,这我知道,但具体摸什么我就不清楚了,还请教授解释一下。
...

在背上摸,是否摸一下有没有汗?有汗为表虚,故与桂枝汤加厚朴杏仁?
762
发表于 2006-7-13 13:51 | 只看该作者

【教授专题】道少斋医话--献给喜爱中医的朋友(843楼,叶天士治疗咳血病案

老医生会经常摸背项的,主要的辨别有汗无汗,皮肤干湿及冷热。这种比摸额头准确很多。
763
发表于 2006-7-13 16:29 | 只看该作者

【教授专题】道少斋医话--献给喜爱中医的朋友(843楼,叶天士治疗咳血病案

[quote]原帖由 道少斋主人 于 2006-1-2 10:28 发表
2.双黄连注射液治疗附子中毒

        章里提到"双黄连注射液的主要成分是黄连,大苦寒,克制附子的大辛温.双黄连注射液的成分不是双花(金银花)、黄芩、连翘吗?怎么主要成分是黄连了?

3 展开 喜欢他/她就送朵鲜花吧,赠人玫瑰,手有余香!鲜花排行

收到3朵
764
发表于 2006-7-15 08:50 | 只看该作者

【教授专题】道少斋医话--献给喜爱中医的朋友(843楼,叶天士治疗咳血病案

本人有鼻咽炎多年,主要是鼻子影起,每天鼻塞不通气,大脑缺氧状。
每次便后会流泪,然后鼻子通气了,但清水也就流个不止,很是难受,不知如何是好,请教这是肺寒还是热,鼻炎因多年前重感冒影起,当时是冬天又下雨的,流浓涕很长一段时间,当时没好好治终成今之病患,同时请教治疗方法,另外尚有淋巴结炎、下颌淋巴重大和神经性皮肤炎红痒手和身上都有,望早回复,深表谢意

[ 本帖最后由 黑糊糊 于 2006-7-27 20:43 编辑 ]
765
发表于 2006-7-30 21:57 | 只看该作者

【教授专题】道少斋医话--献给喜爱中医的朋友(843楼,叶天士治疗咳血病案

受益匪浅 尤其是医案 真实如我自己所见 谢谢!!
766
发表于 2006-8-13 11:47 | 只看该作者

【教授专题】道少斋医话--献给喜爱中医的朋友(843楼,叶天士治疗咳血病案

听了教授的这番话 真的学到了不少 顿时觉的自己学到的连皮毛都没有 我会努力学好中医基础
767
发表于 2006-8-17 08:50 | 只看该作者

【教授专题】道少斋医话--献给喜爱中医的朋友(843楼,叶天士治疗咳血病案

是的小建中汤的治疗证是:脾虚气寒生化之源不健,气血皆缺,营卫失调,所以表现出4肢疼,手足心热,咽干口燥,
辨证为气阴两虚,所以你们老师说的4肢不温是错的,没有正确的理解小建中的真正内含.
768
发表于 2006-8-18 10:47 | 只看该作者

【教授专题】道少斋医话--献给喜爱中医的朋友(843楼,叶天士治疗咳血病案

来了这里我才真正了解到 学好中医并非一朝一夕的事  要通过不断的努力 不断的学习 不断的思考 活到老学到老 才方有一点点成就
769
发表于 2006-8-22 10:18 | 只看该作者

【教授专题】道少斋医话--献给喜爱中医的朋友(843楼,叶天士治疗咳血病案

原帖由 lierwang2004 于 2006-7-15 08:50 发表
本人有鼻咽炎多年,主要是鼻子影起,每天鼻塞不通气,大脑缺氧状。
每次便后会流泪,然后鼻子通气了,但清水也就流个不止,很是难受,不知如何是好,请教这是肺寒还是热,鼻炎因多年前重感冒影起,当时是冬天又下 ...


你这是过敏性鼻炎,正在逐渐加重
770
发表于 2006-8-29 17:41 | 只看该作者

【教授专题】道少斋医话--献给喜爱中医的朋友(843楼,叶天士治疗咳血病案

用了六天终于看完了,原以为只要好好地看些书和几部经典的著作就可以将中医掌握得差不多了,现在看来,我只是刚刚进入中医着博大精深的境界的大门,看来要不断地反问和思考自己的知识了。谢谢教授精辟的讲解。
771
发表于 2006-8-31 22:44 | 只看该作者

【教授专题】道少斋医话--献给喜爱中医的朋友(843楼,叶天士治疗咳血病案

顶一下 为了方便看
772
发表于 2006-9-2 16:02 | 只看该作者

【教授专题】道少斋医话--献给喜爱中医的朋友(843楼,叶天士治疗咳血病案

受益匪淺!\
學習中
773
发表于 2006-9-7 21:46 | 只看该作者

【教授专题】道少斋医话--献给喜爱中医的朋友(843楼,叶天士治疗咳血病案

感谢教授的讲座,谈起补中益气汤,老师给我讲其用法,
1)讲究用药的 轻重,原方的用法讲究平正轻灵,从上到下,
一般黄芪不超1钱,他药也就2~3分,其实是以理气为主,补脾气,
升阳气,有调中升阳举陷的作用,其根主要在脾,亦有解表的作用
2)重用黄芪其实就有利水的作用了,有补中作用,大量反复有助元气
生发
3)讲究煎法,升提时要煎一次,时间要短。补益时用量要大
反复煎,浓煎
4)也可制成丸剂,主要治疗脾胃不和,胸满短气,四肢无力口味不知
等证
教授的讲座更深化其用法,谢谢

1 展开 喜欢他/她就送朵鲜花吧,赠人玫瑰,手有余香!鲜花排行

  • 紫竹+1感谢支持!感谢分享!

评分

参与人数 1贡献分 +1 收起 理由
黑糊糊 + 1 您的发言非常精彩, .

查看全部评分

收到1朵
774
发表于 2006-9-8 03:37 | 只看该作者

【教授专题】道少斋医话--献给喜爱中医的朋友(843楼,叶天士治疗咳血病案

喜欢中医,看看
775
发表于 2006-9-19 00:23 | 只看该作者

【教授专题】道少斋医话--献给喜爱中医的朋友(843楼,叶天士治疗咳血病案

肝在东属木,东阳气始升的地方,西方为阳气下降的地方,肺主肃降故西方属金在脏为肺,人面南背北,故云左升右降
776
发表于 2006-9-23 14:47 | 只看该作者

【教授专题】道少斋医话--献给喜爱中医的朋友(843楼,叶天士治疗咳血病案

请问教授,如何才能学好中医?自学中医者应循何路径成长较好?
777
发表于 2006-9-25 10:43 | 只看该作者

【教授专题】道少斋医话--献给喜爱中医的朋友(843楼,叶天士治疗咳血病案

叶天士医案导读

前  言

     爱爱医的很多热爱中医朋友很希望我能重新接着大家写点什么,由于工作过于烦忙,一直没有新稿和大家见面。偶尔和紫竹在网上碰面,她希望我能继续为爱爱医的朋友说点什么,说实在的,尽管我临证20多年,先后从师多人,但真属于自己的心得还不多,应该说,还是读书的时候,著书写文章的资历还不够。紫竹建议我给大家讲一点叶案,想想也只能如此了,和大家一起学习一下《临证指南医案》应该是不错的主意。不敢说是讲座,只能把自己学习叶案的一点体会告诉大家,权且将本项讲座称之为《叶天士医案导读》。
     怎么学呢,我看和大家一起按照《中医内科学》的体例一个病一个病的共同学习叶天士的医案,选择其中有代表性的医案和大家一起共讨论叶氏的临证经验,希望大家从中有所收获。
            
  
第一讲  叶氏生平及著作简介

         叶天士(1667~1746)名桂,号香岩先生,晚年又号上津老人,是我国清代著名医学家,享年八十岁。其先世自安徽歙县迁吴,居苏州上津桥,即今阊门外渡僧桥下塘。家系世医,祖叶时,父叶朝采,皆以医术闻名。
     天士叶氏幼受家学熏陶,兼通经史子集,聪明颖绝。年十四父丧,即习医,从学于父之门人朱某。叶天士博览勤学,兼采各家之长。朱君以平日朝采(叶氏之父)之教教之,天士很快深得其蕴,见解渐至朱君之上。又在居住苏州的歙人陈敬通诊所学习中药的炮制与司药。天士好学不倦,闻某人善治某病,即叩门求教,如当时名家王子接、马义元、周扬俊、张路玉等均等。深得“周扬俊四名家之精”,“学余杭陶华、旁及东垣、子和、丹溪,于是乎医道大进,察脉望色,听声写形,言病之所在,如见五脏症结,临证立方,不执已见,故而治疗多奇中常常择善而从,凡闻悉有擅长医道者,不论山遥路远,必前往师以礼事之,执业未久。已闻名于时,十余年时间其先后拜师十七人。”
     世人皆知叶天士在温病学上的贡献最大,为清代著名温热(吴门)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其脱却传统的《伤寒论》诊疗体系,主张温病与伤寒分论,并创立了有别于六经的卫气营血、三焦等辨证施治纲领,其学术思想及治疗体系,对后世产生了很大影响。然叶氏贯彻古今医术,对内科、妇科、幼科、眼科亦都有丰富临证经验。一生诊治不辍,著作甚少。世传之书,均尤其门人或后人编辑整理而成。现存的著作主有《温热论》、《临证指南医案》、《幼科要略》、《未刻本叶氏医案》、《叶案存真》、《种福堂公选良方》、《叶天士晚年方案存真》等。其中《幼科要略》为叶氏手订。
叶天士身居苏州,与徽商过往甚密。徽州(新安)名医辈出,医著浩繁,其常与徽州人氏相互考订药性。据民国《歙县志•义行》载:歙县潭渡黄晟(字东曙,号晓峰),兄弟四人以盐商起家,时居扬州,请叶天士到其家中,聚友人共同考订药性。黄氏兄弟 有“青芝堂”药铺和木刻园,即佐天士使城中百姓疾病得以治疗,又为天士刻制《临证指南》医书。由此可见,叶天士在医学上的成就,与新安医学不无渊源关系。
     叶氏一生行医,深知医命关天,不可草菅人命。叶天士临终之际告诫后人“医可为而不可为。必天资敏悟,读万卷书,而后可借术以济世。不然,鲜有不杀人者,是以药饵为刀刃也”。其子奕章、龙章,门人吴蒙、陆禹川、毛丕烈、王钟岳、吴正学、周仲升、吴坤安均能传其学。
关于其医疗事迹,在《苏州府志》、《清稗类钞》等均有记载


[ 本帖最后由 道少斋主人 于 2006-9-25 10:47 编辑 ]

6 展开 喜欢他/她就送朵鲜花吧,赠人玫瑰,手有余香!鲜花排行

  • 鱼er+6给您送花了,谢谢老师
收到6朵
778
发表于 2006-9-25 10:49 | 只看该作者

【教授专题】道少斋医话--献给喜爱中医的朋友(843楼,叶天士治疗咳血病案

第二讲  叶天士治疗感冒的经验探微


        感冒是指以感受风邪为主导致的卫分表证,请大家注意,尽管内科学讲的很复杂,但若能提纲挈领,也还是容易记忆的。
     首先看病因,请记住两句话,一是“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说的是人体在特定在环境和状况下,抵抗力下降,风邪易挟寒挟热侵袭人体,导致肺卫失调而发病。二是“邪气过旺,正不御邪”,指的是正气不虚,但邪气过于旺盛,以至于不能抵抗外邪而发病。
     大凡分型,首先当明白,风为百病之长,易挟六淫而为患,故有风寒、风热、风挟湿邪为患,故有风寒、风热、暑时感冒之分。然人有正气之不足,阴虚、阳虚、血虚、气虚之不同,复感风邪而为患,故体虚感冒分为四型,即阴虚感冒、阳虚感冒、血虚感冒、气虚感冒。
     大凡治疗,汗法为不移之法,《内经》云“其在皮者,汗而发之”。朱丹溪又分风寒、风热,强调感冒属肺病,宜辛温或辛凉治之。叶天士在《外感温热篇》中指出“在卫者,汗之可也”,尤其擅长使用辛凉解表法。但非云叶氏不擅用辛温解表,叶氏治风寒多习用《伤寒论》之方,随证加减,活泼泼地。
     叶氏治疗感冒的主要学术观点有:
    1. 强调上焦用药宜味淡轻扬,轻剂治上
     感冒系上焦病,强调上焦用药宜味淡轻扬,轻剂治上,“云门上焦,尤是清气流行之所,务取轻扬宣气”(《叶氏医案存真•卷一》)。“大旨以上焦宜降宜通”,“上焦药,气味宜以轻”,“味淡轻扬,少佐微辛,正合经言肺欲辛之旨,然发表之,辛则升,开泄之,苦则降”, “肺位最高,为气……宜辛则通,微苦则降,若药气味重浊,直入中下,非宣肺方法也。”
    2.感邪不同,治法各异
     尽管叶氏强调感爱外邪须“先理上焦,与苦辛轻剂”,“外邪宜辛胜,”使用辛药轻剂治上,。但主张感邪不同,治法亦当随证变化。叶氏治感冒用药规律大致如下:
     因于风寒而发病者,每取《伤寒论》之桂枝汤加减。
     因于风热为患者,主张“宣通上焦,如杏仁、连翘、薄菏、竹叶” 等辛凉轻清透风热于外,配伍马勃升浮,专入上焦。又当随证加减,“风邪……挟温加入薄荷、牛蒡之属;挟湿加入芦根、滑石之流。”
     因燥者,从俞嘉言之说立法,组方杏仁、梨皮、沙参、枇杷叶、紫苑等辛甘润燥,必用经霜桑叶,冀禀清肃之气,轻宣燥热。
     因暑者,喜用荷叶、芦根、滑石、石膏等辛寒祛暑,参入西瓜翠衣轻蠲暑毒,
     因于湿者,多选杏仁、薏苡仁、通草、滑石等甘味淡渗,宣上启下,加豆卷走表利湿。
     因郁而胸膺不舒者,疏以香附、瓜蒌皮、山栀、豆豉等微苦微辛宣畅胸膈,增加郁金展气散滞。
     凡此种种,不胜枚举。
     下面选择有代表性的医案进行分析:


[ 本帖最后由 道少斋主人 于 2006-9-25 10:53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1贡献分 +2 收起 理由
黑糊糊 + 2 给老师统一在在这里 .

查看全部评分

779
发表于 2006-9-25 10:58 | 只看该作者

【教授专题】道少斋医话--献给喜爱中医的朋友(843楼,叶天士治疗咳血病案

一  风寒伤卫,喜用桂枝汤
案1.《临证指南•寒》
    某,复感寒邪,背寒,头痛,鼻塞。
     桂枝汤加杏仁
     
        此案治法从《伤寒论》中来,太阳为一身之潘篱,感受外寒,头痛,背寒、鼻塞,为寒束太阳之征象,治当从太阳经取法。桂枝汤加杏仁者,以桂枝杏仁相配可视为麻黄汤去麻黄,不失辛温解表之力,而无峻烈发汗之弊。盖吴人居江南之地,地气潮热,腠理松泄,不耐辛温重剂。此因地、因人加减的典范也。
     叶氏治疗风寒外袭之外感,每用仲景之法。他说:“伤寒,外受之寒必先从汗解, 辛温散邪是已;口鼻吸收之寒即为中寒阴病, 治当温里, 分三阴见证施治” (《幼科要略•夏热》)。又云“伤寒,每以风伤卫用桂枝法, 寒伤营用麻黄法,…… 伤风症亦肺病为多, 前、杏、枳、桔之屠,辛胜即是汗药(《幼科要略•冬  寒》) 。
     案2. 《临证指南•风》
     虚人感冒,微寒热
     参归桂枝汤加广皮。

     方解:久病气血亏虚,复感风寒之邪,所卫劳伤营卫,以桂枝汤调和营卫,参、归益气以和血。
     案3. 《临证指南•寒》
     劳伤阳气,形寒身热,头痛脘闷,身痛.
         杏仁   桂枝   生姜  厚朴  广皮  茯苓皮

     方解:阳气不足之人,最宜感受寒湿。形寒身热,头痛,风寒犯表;脘闷,湿阻中焦;身痛,寒湿痹阻经脉。方以桂枝汤以减芍药加杏仁,以桂枝杏仁相配可视为麻黄汤去麻黄,不失辛温解表之力,而无峻烈发汗之弊,对体弱之人尤为适宜。厚朴  广皮  茯苓皮温化祛除寒湿。
按:外感风寒,叶氏常以《伤寒论》桂枝汤加减治之。通过对其应用仲景桂枝汤加减之治案分析,可窥一斑。有人对《未刻本叶氏医案》进行了统计,书内用桂枝汤加减者共34案, 属桂枝汤加味者1 l例,桂枝汤加减(以用桂而不少于3味为准)者23例。据而分析桂枝汤之用仍以外感为主, 兼治内伤, 如“阳维为病”、“劳伤营卫”、“阳衰饮干”等。然多因用外感风寒。
     在诸多的病案药物变化中,以减芍药加杏仁、茯苓最为突出。减芍药者,因其酸敛之性,有碍内外实邪的化解,加杏仁者,以桂枝杏仁相配可视为麻黄汤去麻黄,不失辛温解表之力,而无峻烈发汗之弊,加茯苓甘淡渗湿以治咳嗽痰饮,均以病位在肺、调和营卫为主旨,实系仲景麻黄汤,桂枝汤、茯苓甘草汤、茯苓杏仁汤等方之脱变, 足见叶氏对仲景之法有着深刻地理解并善于灵活运用。它如热盛加黄芩, 阳衰加附子,营虚加当归,防伤阴津加玉竹或花粉等, 一药增添,更可窥其匠心独运,辨治精到。诚如程门雪在《较读记》中所言:“其选药味至精湛, 一味之换深意存焉, 六味之中涵泳不尽, 每含古昔名方为一炉冶,加减变幻之美从来所无, [根据相关法规进行屏蔽]灵活如思翁书法、渔洋绝句,令人意远”。


[ 本帖最后由 道少斋主人 于 2006-9-26 11:26 编辑 ]

6 展开 喜欢他/她就送朵鲜花吧,赠人玫瑰,手有余香!鲜花排行

  • 紫竹+6衷心感谢您对爱爱医的支持!
收到6朵
780
发表于 2006-9-25 10:59 | 只看该作者

【教授专题】道少斋医话--献给喜爱中医的朋友(843楼,叶天士治疗咳血病案

二 风伤卫,喜用葱豉汤
        案4.《临证指南•风》
     风邪外袭肺卫,畏风发热,咳嗽脘闷,当用两和表里。
     淡豆豉  苏梗  杏仁  桔梗  连翘   通草
     
     方解:方中以苏梗易葱白、淡豆豉辛温发汗解表,杏仁、桔梗一升一降,宣降肺气,止咳化痰,连翘、甘草清热利湿。
     案5.《临证指南•风》
    风伤卫,寒热头痛脘闷。
     苏梗  淡豆豉  杏仁  桔梗  厚朴  连翘  通草  滑石

     方解:方中以苏梗易葱白、淡豆豉辛温发汗解表,杏仁、桔梗一升一降,宣降肺气,止咳化痰,厚朴、连翘、通草、滑石清热祛湿,此风挟湿热之案也。
按:风伤肺卫,寒热头痛脘闷,喜用葱豉汤加减,他在《幼科要略》中说“表邪太阳治用,轻则紫苏、防风一二味,身痛用羌活,然不过一剂。伤风症亦肺病为多,前、杏、枳、桔之属,辛胜即是汗药,其葱豉汤,乃通治要方。”挟湿热者加厚朴、滑石;挟寒湿者,加厚朴,防己、茯苓皮。若“夏季身痛属湿,羌、防辛温易忌,宜用木防己、蚕砂”。
     叶氏在《外感温热篇》中说苏吴之地,“湿邪害人最广”。盖苏吴之地,江河湖泊纵横,湿气尤重,所以风邪犯人,每多挟湿为患,叶氏解表方中多加有祛湿之品。


[ 本帖最后由 道少斋主人 于 2006-9-26 11:24 编辑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6-27 18:36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