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189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初级职称] 废除职称评定的六个理由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05-9-2 20:0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废除职称评定的六个理由

  或许很少有哪个国家,会像中国的知识分子这样,把职称看得如此重要。每当“职称评定季节”过后,评上职称的,志得意满,如范进中举。未评上职称的,如丧考妣,失魂落魄。不少人更是愤愤不平,或是从此消极怠工,或是与领导“干戈相见”——既然现行的职称评定存在着如此令人不快的是非,那还留它干嘛?废掉算了!什么理由?让我细细道来——

  理由之一:外语考试 无用之砖

  评职称必须考外语,“考职称”成了“考外语”的同义词。因为一般评职称中需要严格考试的,只有外语一项。然而许多人在平时的工作中,用到外语的机会并不多,而能将一个不大有用的东西一直学习不辍的人,恐怕为数很少,而外语恰恰又需要日积月累。由此造成不少人评职称时难过“外语关”,为了过关又引发出诸多怪事。

  理由**:论文两篇 引发**

  在1992年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定工作恢复后不久,不少地方在晋升中、高级职称的条件中加了一条:必须有两篇论文,且必须是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还要两千字以上。此后对这一条件的要求越来越严格,实际上变成了“一票否决”。至于工作态度、业务能力、教学成绩,虽然没有说不重要,但远远不及论文这条线这样关乎“生死”:过了按工作年限和学历划定的宏观控制线后,只要有论文,就一帆风顺,连能不能上讲台都不管了;而没有论文绝对不行,论文字数差一点也照卡不误。

  有需求就会有市场。比如,中小学教师评职称必须要有论文,因此,一些师范类院校的学刊便纷纷出版面向中小学教师的“增刊”,一些教育团体即学会、协会等等,也争相出版“论文专刊”。一些小刊物也打起“省二级刊物”的头衔,分食一杯羹。一封封“交600~8 00元就能发表一篇论文”的约稿信飞向中小学校。有能力写的自己去东拼西凑,没能力写的也可找人代劳。最后是比拼各自的财力而非能力。

  理由之三:***挡道 埋没人才

  你有能力,有成果,有工作经验,但没有学历就评不上职称;相反,你要是博士毕业就能给个讲师之类的中级职称,能力如何成果如何那是将来的事——这难道叫实事求是、叫重视人才吗?

  理由之四:论资排辈 扼杀新秀

  在我国,职称本身就讲究“论资排辈”。因为在不少评职称的规定里,就限定了在下一职级必须要有的任职时间。除了文件上的这种规定之外,在同样具备了相应任职时间的人中间,你还要心照不宣地等着资历、辈分比你高的人,让他们先行一步。这种成文和不成文的规定,在实际中就衍生出种种矛盾。

  理由之五:你争我夺 离间群众

  每年到了评职称的时候,最忙活的其实是各单位的领导:手里就那么几个名额,哪个该上,哪个该等,会不会留下“后遗症”甚至过激行为,他要掂量来掂量去,比做生意都难。现在职称多数是和职责分离、与待遇挂钩的,因此,带来了僧多粥少的实际利益冲突,造成了同事间的摩擦和倾轧,引发了许多不该产生的矛盾和悲剧。

  职称评定,相互竞争本是题中之义。但现行的评定办法,往往不是激励人们在日常工作中体现竞争,而是集中在一个短时间内让人们相互“厮杀”,把僧多粥少的矛盾凸现得更加彻底,难免引起人们的心灵倾斜。往往在职称评定之时,相互攻击、匿名诬陷等阴损狠辣的招数儿都使上了。一次职称评定之后,许多人际关系的创伤很长时间难以愈合。

  理由之六:惟亲惟权 奢谈公平

  每次评职称,评委会人员都要忙上一阵子。递条子、打招呼的,上门游说的,请客送礼的,简直会把门挤破。胆子小的评委只好躲起来,胆子大的,这正是一个敛财收物的好机会。

  即使评委们很廉洁,找上门混个脸熟也是必要的。如果不去,一则评委老爷会想:“没把我放在眼里,哼……”,另则他会只在认识的人名字上圈圈儿,也很要命,如果你以为他很内行,会识出你这块真金,那就大错特错了。

  在中国,官员捞职称,势不可挡。

  更有许多部委的官员,到某大学挂职,或企事业单位的领导到评职称时,都当仁不让参与评聘——这叫什么公平竞争呢?

——摘自《中国青年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6-16 12:03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