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19442|回复: 8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这样学习伤寒论就简单了,强烈推荐您阅读!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16-11-27 09:3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首先《伤寒论》是本什么书?《伤寒论》是汉代张仲景写的,专门治疗外感病的一本医学著作。中医称外感为病邪,张仲景首开六经辨证,将病邪侵入六条不同的经脉,而怎么辨证,怎么用药写了出来。

我是这么思考的,六经辨证说的是六条经脉受邪以后的治疗。那一条经络用一个方剂就应该可以了啊,为什么整本《伤寒论》有一百多条方呢?然后又进一步思考,比如太阳证,足太阳膀胱经受邪,那只要一条方就可以啦!

为什么张仲景还用了一半的篇幅来写太阳病呢?我们知道太阳病的两个主要的方剂,桂枝汤和麻黄汤。所有学中医的朋友都会背有汗桂枝,无汗麻黄。这有什么区别吗?

一般的解释是从营卫的角度去看的,桂枝证是营弱卫强,所以有汗。麻黄证是卫弱营强,所以无汗。我也是这么学了十多年,但现在开始反思,为什么呢?我们先看看这两条方剂的组成区别。

桂枝汤,桂枝,芍药,炙甘草,生姜,大枣

麻黄汤,麻黄,桂枝,杏仁,炙甘草

我就思考,桂枝汤和麻黄汤的共同点是,都有桂枝,这是走太阳经的,毫无疑问,所有太阳病都要用桂枝。但桂枝汤其余的药物,芍药是走肝经的,舒肝柔肝的,大枣,炙甘草是脾胃经的,生姜也是胃经用药,为什么呢?麻黄汤里面的杏仁是肺经用药,降肺气的,又是为什么呢?



结果在那天早上,我忽然就领悟到了,这是病邪在不同部位,所以有不同的用药。虽然病邪是在太阳经上,但足太阳膀胱经那么长,具体在哪位置呢,张仲景又做了细分。桂枝汤是治疗病邪在太阳经上肝俞,胃俞附近的,病邪不单会引致太阳经的汗出问题。

还会影响肝,胃,脾功能的发挥,所以需要用芍药肝经药,炙甘草,生姜,大枣之类的脾胃经药,最后才是桂枝太阳经用药。而且肝主藏血,为什么营血弱,这是因为肝功能受抑制了。这么一分析就完全明白了。

麻黄汤是病邪在足太阳膀胱经,肺俞附近,会影响肺气的下降,所以需要杏仁来辅助。为什么卫气弱,因为肺气受影响了,这也和传统的营卫学说契合上了。

病邪再往上呢?就到了大椎附近了,就会项背强几几,应该用葛根汤。

如果病邪在下,膀胱,肾俞附近呢,就会影响小便功能,小便不利。五苓散主之。

这么一分析,《伤寒论》就在眼前历历在目,而不是死背条文了。是不是这回事呢,我开始应用这原则给患者朋友治疗,结果效果都很好。用药比原来精准多了。原来喜欢开个大方子,反正火箭炮一路扫过去,怎么也能击中个把目标。现在就很有针对性地开个小方子,好比激光制导***,指哪打哪,效果更加显著。

上次和朋友们讲了《伤寒论》里面的太阳证,今天和朋友们讲讲阳明证,也就是足阳明胃经。阳明的本质是热病,但因为病邪有寒有热,体质有寒热,所以会造成寒热夹杂的情况。更有寒包火等等复杂情况。

  

1病邪在头面部

这是葛根汤所主,头前头后都是葛根汤。脑后痛,头顶痛也是葛根汤所主。太阳穴及附近痛或者头晕,这属于少阳证,大小柴胡汤所主。

2病邪在咽喉附近

这可以用吐法,瓜蒂散。我没用过,用过的朋友可以交流。

3病邪在肺部
这不能用吐法来解决问题了。寒者小青龙汤,热者大青龙汤。

4病邪在胸及胸下
结胸,心下痛,大小陷胸汤。热者,大小陷胸汤。寒者,炙甘草汤。

5病邪在胃(脾)
热者,白虎汤。寒者,理中汤。石膏是泄胃热的。

6病邪在大肠小肠

热者,大小承气汤,通过大便将大肠之热排出来。寒者,赤石脂禹余粮汤,都市熊治疗内寒引致的便血用的就是这个方剂。

前面讲了太阳证和阳明证。今天和朋友们讲讲少阳证。太阳证的本质是寒,阳明证的本质是热,少阳证有寒有热,《伤寒论》称往来寒热。这里的寒热,是自我感觉为主的。

太阳证会觉得怕冷,这是有寒,但体温可能是高烧。阳明证大多感觉怕热,但体温不一定发烧。少阳证的特征是一会觉得热,一会又觉得冷,这就是往来寒热。体温可能是低烧。

少阳证属于足少阳胆经受邪,少阳证的特征,口苦,咽干,目眩,胸胁痛,往来寒热。少阳证的病邪在胁下,又依据病邪部位的上下不同,治疗分别为大小柴胡汤。

总结;太阳病的病邪在后背,阳明病的病邪在前面,少阳病的病邪在两侧。在这些部位有相关病痛,直接就用对应的方剂就很好了,特别是痛症,效果是很显著的。比如腰侧面痛,大柴胡汤。后脖子痛,葛根汤。从这个角度看《伤寒论》是不是脉络清晰明了。


4 展开 喜欢他/她就送朵鲜花吧,赠人玫瑰,手有余香!鲜花排行

收到4朵
2# 沙发
发表于 2016-11-27 09:35 | 只看该作者
这篇一看就理解啦,您怎么看?
3# 板凳
发表于 2016-11-27 10:24 | 只看该作者
不错,学习了,鲜花鼓励!
5
发表于 2016-11-28 22:28 | 只看该作者
思路清晰,人才呀。
6
发表于 2016-11-29 19:23 | 只看该作者
想再听听三阴经的经验
7
发表于 2016-11-30 21:09 | 只看该作者
很好,人才啊,收藏学习

--------------------
此消息发自Android版诊疗助手
8
发表于 2016-11-30 22:49 | 只看该作者
很新颖的伤寒论读法,具体疗效如何有待验证
9
发表于 2016-12-1 15:34 | 只看该作者
思路清晰,人才呀。
10
发表于 2016-12-1 16:52 | 只看该作者
学习了,谢谢楼主分享。
11
发表于 2016-12-2 10:15 | 只看该作者
感谢楼主的精彩分享,学习了。
12
发表于 2016-12-2 13:05 | 只看该作者
精辟理解,顶一下。
13
发表于 2016-12-3 06:07 | 只看该作者
受教了,期待您讲讲六阴!感谢!
14
发表于 2016-12-3 22:12 | 只看该作者
收藏学习,谢谢
15
发表于 2016-12-4 06:34 | 只看该作者
不错!!!确实简单好记!!!能够让我这个初学者把方证病对应起来,确实是一个好的方法或记忆的思路!!!多谢分享!!!
16
发表于 2016-12-4 06:35 | 只看该作者
还有别的大作吗???期待中!!!
17
发表于 2016-12-4 09:10 | 只看该作者
有点意思,期待将113方全演绎!
18
发表于 2016-12-5 08:48 | 只看该作者
也算一种理解。
19
发表于 2016-12-5 09:03 | 只看该作者
楼主研究方向不错.全总结出来
20
发表于 2016-12-5 14:33 | 只看该作者
想继续读下去,期盼、期盼。
21
发表于 2016-12-5 18:12 | 只看该作者
关键是伤寒论留给后人的疑问太多
22
发表于 2016-12-5 19:02 | 只看该作者
受教了,期待您讲讲3阴!感谢!
23
发表于 2016-12-6 11:28 | 只看该作者
多谢分享,原来我一直不懂,这么一分析,好像有点清晰了。
24
发表于 2016-12-6 19:32 | 只看该作者
不错  挺好值得学习
25
发表于 2016-12-8 21:36 | 只看该作者
不错的分析,请楼主继续。
26
发表于 2016-12-9 08:4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小白头翁 于 2016-12-9 08:54 编辑

很不错的学习方法,但别忘了整体调整的基础上再加上这些局部方**更好,中医讲究顺势而为四两拨千斤,是升还是降应看病势,麻黄汤与桂枝汤作用趋势不同,麻黄汤性以发散为主,桂枝汤与麻黄汤相比更趋于收敛,这好比打仗中的进攻与防御
27
发表于 2016-12-9 09:47 | 只看该作者
桂枝汤被誉为“群方之冠”,原用于治疗外感风寒表虚及营卫不和证,凡太阳病,无论已治或未治,只要症见头痛、发热、汗出、恶风者;表证汗下后,正气受损,表邪留恋未解者;表证兼里虚不甚,脉不浮紧而浮弱者;非外邪所致营卫不和,自汗,发作阵作者;太阴中风证或太阴表证,症见四肢烦疼、脉浮取而微、沉取而涩者;太阳病误下,正气抗邪于上,其气上冲,热痞兼表证者;阳明经表证症见目痛、鼻干、额头作痛、缘缘面赤、汗多脉迟者;阳明日晡发热兼寒热如疟,脉虚浮的太阳表证;太阴虚寒兼表证身疼者;妊娠恶阻,产后中风持续不解者等,病机均为营卫不和,临床均可应用桂枝汤.现在应用广泛:本方常用于感冒流行性感冒、原因不明的低热、产后及病后的低热、妊娠呕吐、多形红斑、冻疮、荨(qian)麻疹等属营卫不和者。桂枝汤对汗液的分泌具有双向调节作用,既可发汗解肌,又可止汗固表;其双向调节作用是通过调和营卫来实现的。
28
发表于 2016-12-9 09:48 | 只看该作者
近几年桂枝汤的临床应用综述如下。

    1  感冒以桂枝汤加减治疗空调病52例,疗效满意。空调病的本质是人为手段影响了人体营卫的调节,导致人体对突变的环境不适应。“虚邪贼风”是一种致病因素,而空调的时间模拟也是一种“虚邪贼风”,非其时而有其气,人长期处于这种反常的室内小环境中,与自然界的大环境不协调,导致营卫之气渐虚,所以会引发诸多疑难病症。组方:桂枝、白芍各6~12 g,炙甘草6~3 g,生姜3片,大枣3枚。根据病情轻重及患者体质临证加减。水煎服,每日1剂,分两次服,服后饮白米热粥,令其出微汗。其中痊愈12例,显效20例,有效1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6.15%[1]。杨福龙[2]以桂枝汤加减治疗阴暑证135例,取得良好疗效。阴暑证临床表现为精神衰惫,肢体困倦,头昏嗜睡,胸闷不畅,多汗肢冷,微有畏寒,恶心呕吐,渴不欲饮,舌淡、苔薄腻,脉濡细。按门诊顺序随机分为桂枝汤组和对照组。其中桂枝汤组(治疗组)75例,男40例,女35例,年龄10~69岁。对照组60例,男32例,女28例,年龄10~70岁。两组年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以桂枝汤原方化裁:桂枝10 g,炒白芍10 g,生姜10 g,红枣10 g,蜜甘草10 g。加减法:汗出过多者取桂枝加附汤意,加黑附片10 g;畏寒症状明显者取香薷饮意加香薷10 g;呕吐、腹泻者加白扁豆10 g,砂仁6 g或白豆蔻6 g(后入)。3剂,水煎服,每日1剂,三煎,三服。对照组给予藿香正气水10 ml,每天3次。两组均以3天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统计疗效。桂枝汤组痊愈66例,好转8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9.00%。对照组痊愈35例,好转21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3.00%。桂枝汤组好转8例及对照组好转21例、无效4例再经第2个疗程治疗,均以桂枝汤加减调治获愈。

    2  汗证杜文彪[3]采用桂枝汤加减治疗汗证38例,疗效满意。治疗方法以桂枝汤为主方,气虚者加黄芪、党参等以益气固表;汗多者加生龙骨、生牡蛎、浮小麦、糯稻根等以固涩敛汗;阳虚者加附片;肌腠疏松,表卫不固,易于感冒而汗出恶风者与玉屏风散合用。38例均为门诊患者。其中男17例,女21例;年龄最小3岁,最大76岁。中医辨证为营卫不调,营[根据相关法规进行屏蔽]弱,阳虚卫外不固者。治疗后,治愈31例,好转6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7.37%。李同新等[4]以桂枝汤治疗鼻汗证24例,效果较好。方药组成:桂枝10 g,白芍12 g,炙甘草5 g,生姜3片,大枣3枚。上药加水600 ml,文火煎取汁200 ml,分2次服,每次1剂。7天为1个疗程。本组24例,其中男16例,女8例;年龄最小15岁,最大55岁,平均38岁;病程3个月~3年,平均1年。经1个疗程治疗,治愈18例,好转6例,有效率为100%。王媞[5]用桂枝汤加减治中风半身汗出38例,疗效满意。方药如下:桂枝15 g,白芍9 g,甘草6 g,生姜6 g,大枣6 g,麦冬20 g,淮小麦9 g。汗出多可加生龙骨,兼气虚加生黄芪,阳虚加制附子。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分服,早晨空腹服,晚上睡觉前服,4剂为1个疗程,间隔1日可继续下1个疗程。2个疗程本组治愈(症状完全消失)26例,有效(症状明显减轻)9例,3例无效,总有效率92%。

    3  咳嗽韩爱鱼[6]以桂枝汤加味治疗喉源性咳嗽60例,收到较好效果。60例中,男20例,女40例,年龄3~70岁,病程3天~3个月。处方:桂枝、白芍、苦杏仁(后下)、川贝母、荆芥、贯众、茜草、枳壳、甘草各10 g,沙参、玄参、桔梗、蝉蜕各15 g,僵蚕8 g,防风6 g,生姜3片,红枣3枚。加减:外感风寒加大桂枝、防风用量;外感风热加桑叶10 g,连翘15 g;肺有内热加黄芩10 g;扁桃体炎、咽炎、喉头水肿治后遗留咳嗽加射干、丹参各10 g,玄参用至30 g;有少量白沫痰加款冬花9 g;原有基础肺病,咳嗽伴痰多色白加茯苓15 g,陈皮、白前各10 g;肺阴虚加百合30 g,炙百部15 g;夜间咳嗽加重加知母10 g,黄柏15 g;盗汗加地骨皮、银柴胡各10 g;咽痒甚蝉蜕加重至20 g,或加白僵蚕6 g,或加花椒6 g,炙百部15 g;咳甚而喘者加地龙15 g;病程日久,久咳不愈,耗伤肺气加诃子10 g,五味子15 g或粟壳6 g。每天1剂,水煎服,小儿酌减。治疗3天为1个疗程,一般治疗1疗程,最多治疗5疗程。1疗程治愈30例,2疗程治愈15例,3疗程治愈5例,显效7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5%。陆青[7]用桂枝汤合玉屏风散治疗过敏性咳嗽50例,疗效满意。50例中,门诊45例,住院5例;男23例,女27例,年龄最大59岁,最小9岁;病程最短1个月,最长6个月。有40例已经用过抗生素治疗,10例为初发者;有过敏史者35例,兼有过敏性鼻炎者16例;兼有皮肤瘙痒者20例,平时易感冒者30例。用桂枝汤合玉屏风散加减,药物组成:桂枝10 g,白芍10 g,炙甘草5 g,生姜3 g,大枣10 g,黄芪15 g,白术10 g,防风10 g,杏仁12 g,咽痒重者加千层纸、蝉蜕,痰多者加陈皮、半夏、茯苓,鼻塞者加细辛。每日一剂,水煎分服。7天为1个疗程,一般治疗2个疗程。治疗期间停用其他药物,忌吃海鲜类及煎炸食品。50例中,显效38例,占76%;好转8例,占16%,无效4例,占8%;总有效率为92%。

    4  风疹金玲等[8]采用加味桂枝汤治疗慢性荨麻疹66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风邪是慢性荨麻疹发病的主要条件,应该病反复发作,病情多为气虚血亏,久病多瘀,而病理实质为皮肤腠理经脉不通,血行失畅,瘀血阻络,皮肤腠理失去营养濡润作用,其与西医学中小血管、微血管,包括微循环等病理改变基本相同。本组66例患者中,男36例、女30例;年龄20~76岁,平均48岁;病程3个月~15年;伴高蛋白血症者32例,贫血者9例,皮肤划痕试验显阳性者58例。处方:黄芪45 g,桂枝20~30 g,白芍20 g,荆芥15 g,细辛5 g,当归尾20 g,乳香10 g,大枣10枚,甘草15 g,生姜10 g。用法:冷水浸泡15 min,煎沸分3次服,每日1剂,7天为1疗程。随证加减:瘙痒剧烈者加蜈蚣2条,乌梢蛇30 g,白鲜皮30 g;腑气不通加生大黄15 g,枳实15 g;肠燥便秘者加生首乌30 g,桃仁20 g;腹痛者加郁金20 g,青皮15 g;痰湿中阻,见头痛如裹,胸闷恶心,苔腻者合二陈汤等健脾化痰药;痰阻气机,郁而化热,苔黄腻,脉弦滑者加川黄连10 g,厚朴20 g,黄芩30 g;面色苍白,唇甲不华,心悸少寐者合四君子汤(治疗前及治疗第2周末观察记录患者风团大小与数目、瘙痒程度)。所有病例治疗2个疗程,治愈57例,显效4例,进步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7%。齐爱珍等[9]用桂枝汤加减治疗30例顽固性经行风疹块患者,临床效果满意,随访未见复发。30例患者中14~21岁3例,22~35岁18例,36~49岁9例;已婚28例,未婚2例;病程3个月以内4例,4个月~1年15例,1年以上11例;血虚21例,血热9例。桂枝、白芍、生姜各9 g,炙甘草5 g,大枣4枚,血虚者加当归、黄芪、何首乌、蝉蜕以益气养血、调和营卫、解肌疏风止痒。每于经前服药5~6剂,并重用黄芪以益气固表、扶正达邪;经后5天开始服药5~6剂,并重用当归等以滋阴养血,使营充卫强,营卫调和;血热者每于经前服药5~6剂,减轻桂枝用量,去生姜,加生地、紫草、丹皮、蝉蜕等以养血凉血、调和营卫、疏风止痒。均1个月为1个疗程,连续用药3个疗程。经治疗,痊愈21例,占70%;显效7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33%。

    5  痹病贾健民[10]运用桂枝汤加防风治疗风寒湿痹患者32例,收效显著。男18例,女14例;年龄最小15岁,最大64岁,平均36.3岁;病变部位:上肢7例,下肢15例,肩背部13例,胸胁部8例。桂枝汤加防风:桂枝9 g,白芍10 g,炙甘草9 g,防风10 g,生姜3片,大枣12枚,加水800 ml,文火煎30 min,取汁400 ml,冲入红糖30 g,温服,须臾服热稀粥约300 ml以助药力,每次1剂,每日2次。服后似有汗出者为佳,不可大汗;汗出病差者停后服,不必尽剂;病症犹在者,更作服。一般服用3~7天。如兼有外感表证者,酌加解表药;风盛者加秦艽;寒盛者加细辛;湿盛者加苍术;在上肢者加羌活;在下肢者加独活。禁食生冷酒肉等食物。治疗后,痊愈14例,显效11例,有效5例,无效2例,有效率为93.78%。李彩霞等[11]采用桂枝汤加减治疗不安腿综合征38例,效果显著。中医对不安腿综合征虽无确切命名,但《伤寒杂病论》中所描述的“血痹”、“痉病”、“腿挛急”等亦与本病的表现相似。本病外因主要为风、寒、湿诸邪客于经脉,致脉道不利,气血运行不畅,肌肉筋脉失于濡养而发病;内因主要为肝肾虚衰,气血不足,筋肉失养而发病。治疗组38例患者中,男15例,女23例;40岁以下1例,40岁以上37例;病程6个月~10年,平均65个月。对照组37例患者中,男14例,女23例;40岁以下1例,40岁以上36例;病程6个月~8年,平均60个月。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对照组采用西药口服治疗。肌醇片1 g,每晚1次,口服;卡马西平片0.1 g,睡前1次,口服;潘生丁25 mg,每日3次。21天为1个疗程。 治疗组给予桂枝汤加减治疗。药物组成:桂枝15 g,白芍40 g,丹参15 g,甘草9 g,生姜2片。加减:瘀血阻络加当归、赤芍、桃仁、川芎、地龙、牛膝;湿滞经脉加木瓜、防己、薏苡仁、羌活、栀子;血虚不濡筋者加黄芪、熟地黄、酸枣仁、木瓜、天麻、鸡血藤;年老肾精亏损加山茱萸、枸杞子、菟丝子、鹿角胶、川牛膝、杜仲;血虚寒凝经脉加当归、细辛、木通、附子、木瓜;以上各型伴睡眠障碍者加夜交藤30 g,柏子仁20 g。日1剂,煎两次,混合取汁,早晚温服,21天为1个疗程。经治疗后,治疗组痊愈9例,显效15例,有效10例,无效4例,有效率89.50%。对照组痊愈4例,显效7例,有效13例,无效13例,有效率64.90%。两组有效率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李琴[12]采用桂枝汤加减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42例,获得了较好的效果。女32例,男10例;年龄15~62岁,平均38.5岁;病程6个月~15年,平均2.25年;病情分级,按RA关节功能分级标准,其中I级12例,Ⅱ级15例,Ⅲ级15例;曾接受过各种治疗37例。药物组成:桂枝9 g,白芍9 g,炙甘草9 g,生姜9 g,大枣3枚。随证加减:关节痛甚加制川乌8 g,制草乌8 g,羌活15 g,独活15 g,秦艽15 g,制没药12 g;僵硬者加白芷15 g,白芥子15 g,乳香10 g,天花粉10 g;热痹者加生石膏40 g,知母12 g,忍冬藤30 g,黄柏10 g。水煎服,日1剂,分2次服。治疗以30天为1个疗程,3个疗程后观察疗效。治疗期间,停用非甾体类抗炎药,仅予甲氨蝶呤每周10 mg口服,监测血常规及肝功能。显效9例,有效29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0.48%。

    6  肠易激综合征杜长湘[13]采用桂枝汤为主治疗35例肠易激综合征,取得较满意的近期效果。35例均为内科门诊患者,其中男16例,女19例;年龄16~58岁,平均年龄29.3岁;病程最短2个月,最长10年,平均2.6年。组方:桂枝10 g,白芍药15 g,生姜10 g,大枣10枚,灸甘草6 g。每日1剂,10天为1疗程,一般服1~2个疗程,服药期间停服其他药物。加减:腹痛甚加木香10 g,槟榔10 g;腹泻剧加葛根20 g,黄连6 g;阴虚肠燥加生地黄30 g,玄参20 g,麦冬15 g;阳虚便秘加肉苁蓉15 g;湿热者加通幽草20 g,败酱草20 g;气阴虚加太子参30 g。治疗结果:35例中,治愈28例(80.0%),有效5例(14.3%),无效2例(5.7%)。治疗前后主要症状及体征比较有明显改善。腹痛:治疗前28例,治疗后5例。腹泻:治疗前23例,治疗后4例。便秘:治疗前18例,治疗后2例。结肠痉挛:治疗前25例,治疗后3例。治疗前后症状体征比较,P<0.01。

    7  慢性肾衰竭荆所俊等[14]采用桂枝汤化裁治疗慢性肾衰竭18例,疗效较好。18例患者中,男7例,女11例;年龄最小34岁,最大69岁;病程最短6个月,最长4年。其中肾功能失代偿期8例,氮质血症期6例,尿毒症期4例。基本方:桂枝10 g,白芍10 g,炙甘草9 g,生姜10 g,大枣8枚。加减:胃脘胀满,恶心纳差,大便溏泻,舌淡苔白,属脾胃虚弱、痰湿阻滞者,加香砂六君子汤;口苦咽干,纳差,体温高者,加小柴胡汤;兼水肿,小便不利者,配五苓散;气血虚者,加当归补血汤;血压高者,加钙离子拮抗剂降血压药;贫血者,加**和铁剂。近期疗效:运用桂枝汤治疗6个月至2年,大多数患者症状和肾功能都有不同程度的好转。其中显效8例,有效7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占83.32%。

    8  肋间神经痛黎俏梅等[15]运用桂枝汤加减内服外敷,治疗肋间神经痛取得较好疗效,并与西药治疗进行了疗效对比观察。观察病例共107例,均为门诊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6例,对照组51例。治疗组56例中,男26例,女30例;年龄为32~65岁,平均36.5岁;病程6个月~2年;疼痛次数每日为3~6次。对照组51中,男25例,女31例;年龄30~67岁,平均35岁;病程7个月~2.5年;疼痛次数每日为2~6次。两组病人性别、年龄、病程、疼痛次数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均符合肋间神经痛诊断标准。治疗组用桂枝汤加减,药物:桂枝、白芷、田三七、没药、乳香各10 g,白芍、延胡索各20 g,甘草、细辛(后下)各6 g。马钱子粉、樟脑各3 g(均另包备用)。加减:情志抑郁,遇怒痛甚者,加柴胡、郁金各10 g,每逢经前痛甚者加当归、桃仁各10 g,遇寒而痛甚者加干姜、荆芥各10 g,遇热痛甚者加生地、槐花各20 g。用法:每日1剂,加清水750 ml浸泡,文火煎煮30 min,滤汁约250 ml,其中150 ml内服,另100 ml乘热加入马钱子粉、樟脑粉,拌匀后将药汁浸入小纱巾上,热敷痛处。早晚各1次,10天为1个疗程。对照组:口服维生素B1 20 mg,强的松5 mg,颅痛定60 mg,均每日3次。10天为1个疗程。治疗结果:治疗组56例,治愈26例,显效18例,有效10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6%;对照组51例,治愈20例,显效14例,有效8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82%。

    9  椎动脉型颈椎病张向阳[16]用桂枝汤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312例,疗效较好。312例均为门诊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86例,男87例,女99例;年龄19~78岁,平均46.3岁。对照组126例,男58例,女68例;年龄17~83岁,平均44.6岁。均经神经系统、颈椎片、TCD等相关检查确诊,排除枕大神经痛、梅尼埃综合征、颅内疾患等引起的头痛、头昏及颈部不适。药用:桂枝10 g,白芍16 g,炙甘草6 g,生姜3片,大枣5枚。体虚和气温较高时最低可减为桂枝6 g,生姜2片;反之,最高可增至桂枝12 g,生姜6片。每日1剂,水煎服,每日2次,服药后遂进稀饭1碗,卧床覆被,待以微汗后起床退汗,避风,汗退后方可外出。对照组用尼莫地平10 mg,每日3次。两组均用药5天。两组治疗前后均行TCD检测椎动脉平均血流速度(Vm)。结果:治疗组186例:治愈108例,显效61例,好转17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90.86%。对照组126例:治愈62例,显效34例,好转16例,无效14例,总有效率16.19%。治疗组愈显率、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10  小儿厌食症魏丽华[17]运用桂枝汤加减治疗本病68例,取得较好疗效。68例均为门诊患者,其中男42例,女26例;年龄6个月~6岁,其中1岁以下22例,1~3岁26例,3岁以上20例;病程1~3个月。全部病例表现为食欲不振,面色白光白或萎黄,形体消瘦,神疲乏力,经检查排除器质性疾病。药用:桂枝、陈皮、炒山楂各3~5 g,炒白术、太子参各3~6 g,生姜2片,红枣5枚,炙甘草3 g,炒谷芽、炒麦芽各5~10 g。水煎,每日1剂,取药汁100 ml,可加入冰糖5 g,分数次温服。服药15天为1个疗程,并停用其他中西药物。治疗前后测体重、血红蛋白、尿木糖排泄量、尿淀粉酶等指标。用上法治疗2个疗程后,68例中35例痊愈,30例好转,3例无效。总有效率为95.59%。

    11  心律失常梁广和[18]运用桂枝汤合方辨证加减,治疗心律失常60例,取得满意疗效。60例均为门诊患者,男34例,女26例,年龄16~65岁,心律失常病程3个月~4年。其中冠心病30例,高血压性心脏病12例,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3例,病毒性心肌炎5例,风湿性心脏病5例,更年期综合征2例,心脏神经官能症2例,原因不明1例。所有病例经心电图检查或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确诊,频发房性早搏16例,交界性早搏6例,频发室性早搏(包括多源性室早)15例,病窦综合征6例,窦性心动过缓8例,房室传导阻滞4例,室上性心动过速3例,房颤2例。所有病例均接受过心律平等抗心律失常药物的治疗。基本方:桂枝、苦参、白芍、人参、麦冬、当归各10 g,五味子6 g,丹参、玄参、炙甘草各15 g,生地30 g。加减:胸痹心痛者,加瓜蒌15 g,薤白10 g,郁金10 g;阴虚阳亢而症见失眠、烦躁、潮热者,重用白芍、玄参各20 g,加龙骨、牡蛎各30 g;心动过速者,加柏子仁15 g,石菖蒲10 g;阳虚心动过缓者,加附子、细辛各6 g;痰浊内阻,舌苔白腻,脉滑者,去当归,加半夏、天麻各10 g。煎服法:每日1剂,水煎2次,早晚温服。治疗后,痊愈16例,显效29例,有效10例,无效5例(其中1例冠心病因心梗住院中断治疗,3例为风心病房颤,1例为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房颤),总有效率为91.67%。本组用药最多者35剂,最少者7剂。

    12  小儿不明原因发热王磊[19]运用小柴胡汤合桂枝汤加减治疗小儿不明原因发热100例,效果显著。100例患儿中,男68例,女32例;年龄最大15岁,最小4个月;其中4个月~2岁35例,3~5岁45例,6~10岁15例,11~15岁5例;发热最长者近1年,最短者15天,就诊时体温在37.1 ℃~38 ℃59例,38.1 ℃~38.5 ℃35例,高于38.5 ℃6例;100例患儿在来本科就诊前,均采用西药治疗5天以上。中药治疗前,全部病例经做血、尿、粪常规、X线胸片及部分生化检查,均无异常发现,所选病例中药治疗时均停用西药。处方:柴胡、黄芩、党参、桂枝、白芍、地骨皮、甘草、黄芪、知母。加减:挟食滞加焦三仙、槟榔、鳖甲以理气消食,阴伤重加麦冬、天花粉、胡黄连以养阴生津,热甚加葛根、生石膏,偏气虚者重用黄芪。经治疗,全部病例均显效,其中痊愈96例,占96%;好转4例,占4%。

    13  更年期综合征李云慧[20]运用桂枝汤治疗女性更年期综合征患者37例,疗效显著。本组37例均为住院患者;年龄最大55岁,最小42岁,平均49岁;病程最长5年,最短3个月,平均9个月。其中9例曾接受过中成药及西药治疗。处方:桂枝6~10 g,白芍药9~15 g,甘草6 g,大枣10枚,附子6~12 g。偏肾阳虚加附子6~10 g,杜仲9~12 g;偏血虚加当归9~15 g;偏表虚者合玉屏风散。水煎服,每日1剂。4周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观察疗效。治疗结果:治愈11例,显效18例,有效5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1.9%。
29
发表于 2016-12-9 09:50 | 只看该作者
希望大家在应用经方方面有啥好的体会发表出来,共同学习。
30
发表于 2016-12-14 01:40 | 只看该作者
感谢楼主分享,学习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4-25 18:23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