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250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经验交流] 大家来讨论下幼儿梗阻性黄疸的术后护理吧?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16-11-5 21:2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zmdzfx 于 2016-11-5 21:30 编辑

病例
主要症状及体征
性别:女。
个人情况:1岁5个月,体重10 kg。
主诉:腹泻半个月,皮肤黄染4 d。

【现病史】因“腹泻半个月,皮肤黄染4 d”入院,全身皮肤黏膜黄染,巩膜黄染,右上腹可触及约4 cm ×3 cm大小肿物,质韧,有触痛,边界欠清,活动度差,肝脏肋缘下1 cm可触及,移动性浊音阴性。

【辅助检查】WBC 9.48×109/L,RBC 3.93×1012/L,Hb 110 g/L,PLT 364×109/L,NEUT%39.4%。肝功能:ALT 233.2 U/L,AST 279.2 U/L,ALB45.1 g/L,TBIL160.10 μmol/L,DBIL101.70 μmol/L,ALP 933.1 μmol/L。腹部彩超显示肝内外胆管扩张,胆总管内径约4.5 cm,内见点状回声,胆囊壁增厚、毛糙,腔内见点状回声。

治疗经过
一期行胆总管囊肿造口外引流+空肠置管+肝活检术,取右肋缘下小横切口,长约4 cm,分离至囊肿壁,穿刺证实,置入蘑菇头引流管,荷包缝合,确认无胆汁漏出。经距屈氏韧带约30 cm空肠行空肠置管,选择直径约3 mm的空肠营养管,造瘘管经腹腔内固定后由腹壁戳孔穿出,腹壁外长度约20 cm。术后给予补液、改善肝功能和利胆治疗。为改善患儿术后营养状况及避免胆汁缺乏引起的并发症,术后第3天患儿胃肠功能恢复,开始进流质饮食,经空肠营养管行胆汁回输。将新鲜胆汁自引流袋取出,经双层无菌纱布过滤放入500 ml生理盐水无菌玻璃瓶并密封,加温至37.5℃左右,用50 ml注射器抽取加温后胆汁,自空肠营养管缓慢注入,用时约15 min左右,观察患儿反映情况,如有不适及时终止操作。

输注完成后妥善处理造瘘管,冲洗,用无菌纱布包扎固定。起始回输量约50 ml/次,于每日三餐前20~30 min开始,逐渐加量,至出院时每次回输约120 ml左右。术后第6天复查肝功能,ALT 37.9 U/L,AST 49.0 U/L,ALB 39.8 g/L,TBIL26.90 μmol/L,DBIL 18.70 μmol/L,ALP 291.0 μmol/L。

术后9 d患儿痊愈出院,出院后指导家长继续回输胆汁,术后3个月行二期手术,完成胆总管囊肿切除+狭窄肝管扩大成形+肝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患儿术后恢复顺利,随访3年,生长发育正常。

最后诊断

胆总管囊性并梗阻性黄疸

病例讨论
胆汁可以促进脂肪、脂溶性维生素及某些微量元素的消化吸收。在胆汁外引流患儿中,长期大量的胆汁丢失会影响脂肪的消化,影响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造成肠道酸碱平衡失调,改变肠道菌群微生态。胆汁外引流回输具有激活胰酶、维持正常肝肠循环、电解质及胆汁酸平衡、为肝脏分泌胆汁提供原料、维持肠道菌群平衡以及降低血清内毒素、抑制巨噬细胞产生炎症因子等作用,可以改善肝脏及肠道功能,促进消化吸收,从而改善全身营养状况,有益于患儿术后恢复。

胆汁回输适用于胆道术后胆汁外引流患者,引流胆汁色泽正常、无絮状物或泥沙样结石、胆汁培养无细菌生长,术后肠道功能恢复后即可回输胆汁。在回输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体征、胆汁性状等变化。如患者出现发热、腹胀、腹痛等,应及时终止回输并完善胆汁常规及细菌学检查。在回输胆汁过程中,如患者病情和体质等情况允许,可考虑同时行肠内营养。

外引流胆汁通常经双层纱布过滤后,予适当加温处理。张毓萍等认为回输胆汁应以37℃~38℃为宜,温度过低可引起肠道痉挛性疼痛,温度过高可导致部分消化酶活性丧失。关于回输速度,祝海香等认为以40~60 ml/h较为合适,具体回输速度应根据患者情况制定个体化方案。江方正等总结了胆汁回输的方式,分为开放式、密闭式回输两种形式。
问题来了!
1、患儿诊断:胆总管囊性并梗阻性黄疸
2、术式:胆总管囊肿造口外引流+空肠置管+肝活检术
3:护理?

16 展开 喜欢他/她就送朵鲜花吧,赠人玫瑰,手有余香!鲜花排行

收到16朵

本帖被以下淘专辑推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4-28 06:46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