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10554|回复: 61

[讲座与征文] 【2016爱爱医中医擂台赛】:补阳还五汤治疗中风疗效显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0-1 17: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走仲景之路 于 2016-10-1 22:35 编辑

补阳还五汤
补阳还五汤出自清代名医王清任的《医林改错》此方治疗半身不遂,口眼歪斜,大便干燥,小便频数,遗尿不禁等
方解:
该方特点为重用黄芪为君,大补元气,使气旺血行,周流全身,川芎、赤芍、归尾为臣,养血行血,桃仁、红花为佐,***散瘀,地龙为使,通经利络。
黄芪量四两,而其他活血药大都一钱,仅归尾、赤芍稍多,也不过二钱,合计为八钱,其黄芪用量是其它活血药总和的五倍。本方以补气活血化瘀通络为主,用于中风半身不遂等。治验颇多。
临证加减:
中风急性期加防风
兼神志不清加菖蒲、远志
兼言语不利加菖蒲、远志、桂枝、生蒲黄
兼口眼歪斜加菖蒲、僵蚕、白附子、全蝎
兼偏头痛加茺蔚子、钩藤
兼眩晕加菊花、蔓荆子、白芷、元胡
兼口禁加钩藤、僵蚕
失眠加知母、茯神、酸枣仁
兼血压高加珍珠母、石决明、磁石、牛膝、黄芪用量宜少
若血脂高加山楂、大黄
兼血压偏低黄芪宜加量,若其体温升高,加知母、花粉凉制之品以制之
若半身不遂已久,脉虚缓无力重用黄芪
若病日不久,邪气仍盛,正气未衰,脉弦有力者不用黄芪为宜
若瘫痪日久,曾用过桃仁、红花、归尾等活血药,效果不明显者,可改用水蛭以破瘀通络
若以下肢瘫痪无力为主加补肝肾之剂,如桑寄生、功劳叶、千年健,枸杞、川断、牛膝、地黄、山萸肉等
上肢瘫痪为主加桂枝
右瘫痪加人参、白术
左瘫痪加熟地、杭菊
腰膝无力加枸杞
肌肉萎缩加鹿角胶、阿胶、鱼鳔
如原方剂中加上蜈蚣、全蝎、白附子则疗效更佳
血管性痴呆加远志、菖蒲、郁金、龟板
参考借鉴国医**颜德馨提出的久病、怪病必有瘀学说,平衡气血,科学调节破坏了的人体阴阳平衡可采用活血化瘀之中药方剂--补阳还五汤,来重建人体内环境,中老年人,在春秋两季服用该方药10-15剂,可有效预防心脑血管病颈椎病,腰腿痛等而广泛应用于临床
发表于 2016-10-1 18:34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发表于 2016-10-1 18:54 | 显示全部楼层
就是要进行擂台赛
发表于 2016-10-1 19:04 | 显示全部楼层
lixiangpc1 发表于 2016-10-1 18:54
就是要进行擂台赛

擂台赛不是目的,分享学习,共同进步,才是宗旨
发表于 2016-10-1 19:08 | 显示全部楼层
自古以来就是邪不压正,人体疾病也是阴阳平衡失调所引起,所以实事求是,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
发表于 2016-10-1 21:37 | 显示全部楼层
对补阳还五汤的方解及临床治疗兼证的方药加减都很到位。就是对久病必有瘀,怪病必有瘀有不同见解。
发表于 2016-10-1 21:40 | 显示全部楼层
徐其鑫123 发表于 2016-10-1 21:37
对补阳还五汤的方解及临床治疗兼证的方药加减都很到位。就是对久病必有瘀,怪病必有瘀有不同见解。

                       
提倡“久病必有瘀,怪病必有瘀”之说
  (一)疑难病证从瘀论治
疑难病证大多表现为寒热错杂,虚实并见,邪正混乱,但其病机则均涉及气血。颜氏根据疑难病的病程缠绵,病因复杂,症状怪异多变等特点,提出“久病必有瘀,怪病必有瘀”之论点。他认为疑难病证中,瘀血为害尤为多见,无论外感六淫,内伤七情,初病多气结在经,久病则血伤入络,导致气滞血瘀,故瘀血一证,久病多于新病,疑难病多于常见病。
久病、频发之病从瘀:颜氏认为初病在气,久病入络是病变发展的规律,疑难病缠延不去,反复发作,导致体内气血流行受阻,脉络中必有瘀凝,如《素问·痹论》谓:“病久入深,营卫之行涩,经络失疏,故不通”;《难经》谓:“气留而不行者,为气先病也,血壅而不濡者,为血后病也”;《东医宝鉴》亦谓:“久病日轻夜重,便是瘀血”;清代傅山更明确指出:“久病不用活血化瘀,何除年深坚固之沉疾,破日久闭结之瘀滞”;故对病时轻时重,时发时止,年久不愈的沉疴、顽症、痼疾当从瘀治。
  奇症怪病从瘀:证无定候,病无定位,病因不明的奇症怪病可从瘀治,古人有“怪病多痰”之说,颜氏则认为怪病多瘀。《素问·缪刺论》谓:“今邪客于皮毛,入舍于孙络,留而不去,闭塞不通,不得入于经,流溢于大络,而生奇病”。王清任《医林改错》记载了近五十种瘀血病证,其中不乏奇证怪病。颜氏指出,这类病证多因六淫七情,引起气机逆乱,血气乖戾;或因失治、误治,生化逆乱而致血瘀;或因胎孕产后,外伤所致瘀血停滞,气机失宣,郁滞脉络,着而不去,最终形成难治之证。
  久虚羸瘦从瘀:张景岳谓:“气血不虚则不滞,虚者无有不滞者。”颜氏指出,五劳七伤,消耗气血,正气不足,推血无力,体内必有瘀血内潜,故《医学衷中参西录》谓:“劳瘵者,多兼瘀血。”
  久积从瘀:症积久而不去,多由瘀血内结所致,故《诸病源候论》谓:“瘀久不消则变为积聚癥瘕也。”颜氏认为,不论寒积、水积、气积、痰积、湿积,积久则碍气阻血,气血不行,瘀从中生,久积为瘀,久瘀必结,故久积不愈,当从瘀论治。
  常**治不效者从瘀:疑难病证按常**治不效者,当从瘀论治。许叔微谓:“人之一身不离乎气血,病经多日,疗治不痊,须当为之调血”;唐容川亦谓:“一切不治之症,总由不善去瘀之故。”颜氏认为这类病证多由气血乖戾,机体功能紊乱,以至寒热夹杂,虚实互见,故而攻之无效,补之无益,惟有疏其血气,令气血条达,方能奏效。  
   (二)疑难病证的瘀血表现
  疑难病证范围广泛,症状怪异多变,在这些怪异多变的证候中,瘀血征象颇多。颜氏在长期诊治疑难病证的实践中,对其瘀血表现进行了归纳。
   1.症状
  1)一般症状
①发热:瘀血发热,有全身发热和局部发热两类。全身发热表现为持续高热不退,或高热伴出血、狂躁、疼痛,或低热绵绵,或往来寒热,或午后潮热,或周期性发热;局部发热表现为局部红肿疼痛,肌肤灼热,或自觉心胸、脘胁、少腹、阴器、咽喉部发热,但全身却无发热症状。
②疼痛:疼痛固定不移,痛有定处,拒按,按之痛甚,其痛如绞,或似**,痛难立消,缠绵迁延。
③出血:吐血、咯血、尿血、便血、崩漏、衄血等,或外伤跌仆致局部出血。其出血特点为出血难止,或反复间断不已。血色暗红,或鲜红,多夹血块,或出血时伴发热、疼痛、烦躁、口渴不欲饮等。
④胀满:头目、胸胁、脘腹、腰背以及肢体局部胀满,其特点是胀满持久不减,且日益加重。
⑤瘙痒:肌肤瘙痒,或皮里内外如虫蚁爬行,抓之不及,阵阵而作。
⑥麻木:肢体麻木不仁,或麻如触电,甚则失于感觉,不知寒温。
⑦板滞:肢体牵掣板滞,活动不利,或关节不得屈伸,或颈项不耐转侧,或仰俯不便,或举握受限。
⑧口干:口干而嗽水不欲饮。
⑨多梦:少寐多梦,其梦多惊恐险恶,或梦从高处坠落,或梦中窒息欲死,或梦中腾云飘逸。
⑩健忘:心烦失寐,怔忡健忘,或焦虑不安,思绪紊乱,甚则妄言、妄听、妄见。
2)各系统症状
①心系:心悸怔忡,心痛,神志错乱,癫狂。
②肝胆系:寡欢抑郁,多疑多虑,易烦易躁,易怒易暴,喜怒无常,黄疸日久不退。
③脾胃系:脘腹痛痛、胀满、灼热,干呕频频,噎膈反胃,不得食,便秘与泄泻交替而作。
④肺系:久咳,久喘,久哮,咽燥,梅核气日久不解,咳痰粉红,甚则咳血、咯血。
⑤肾系:少腹胀满拘急,肢体浮肿不退,尿浊,尿血,尿涩痛,尿少,小便时而中断。
  2.体征
  1)毛发:毛发枯萎,干燥,或色泛黄,易折断,易脱发,或毛发中空,或发梢开叉。
2)面部:颜面部色黑或暗,印堂黧黑,或面部可见暗红色或褐色斑块,或眼圈色暗或黑,颧部潮红或暗红,可见红丝赤缕,鼻红起疱如酒糟鼻,唇色青紫或暗红,颏下色暗。
3)眼:巩膜混浊,或有瘀丝、瘀点、瘀斑、或黄染。
4)舌:舌质紫暗,或有瘀斑、瘀点,舌体强直,舌下筋脉紫暗,曲张充盈。
5)颈部:颈部青筋怒张、充盈,瘿瘤肿块,痰核瘰疬,蟹爪血丝。
6)胸部:胸部膨满,虚里大动,皮色暗红,或见红丝。
7)腹部:腹大如鼓,脐眼突出,青筋暴露,可扪及癥积、痞块,按之疼痛,少腹压之疼痛拘急,或按之板硬。
8)腰背部:脊柱椎骨肥大、外突,压之疼痛。
9)四肢:指趾末端杵状增大,爪甲青紫,下肢浮肿,或指趾苍白,按之冰凉,或指趾端色黑剧痛。
10)皮肤:皮肤板滞而硬,触之无弹性,或肌肤甲错、干燥,或皮下瘀斑、瘀点,或皮下青紫怒张,或见肿块痰核,或见紫斑、黑
3.病史
①久病史:久治不愈的慢性病多有瘀血作祟,即所谓“久病必有瘀”。
②手术史:术后血离经脉,久而成瘀,如肠粘连、疤痕疙瘩等。
③月经史:痛经闭经,月经愆期,经行量少,经色暗而有块。
④生育史:男子不育,女子不孕,产后恶露不净,产后崩漏,产后毛发脱落,月经早绝。
⑤生活史:素嗜酒烟,或恣食甘肥,或善感易怒,或受惊吓,或接触疫水、戾气。
⑥外伤史:外伤后多有瘀血内潜。
⑦其他:凡有癫痫、精神病、更年期综合征等病史者,每有瘀血为害。
4.实验室检查
①血液流变学检查:全血粘度、血浆粘度增高,红细胞电泳时间延长,血沉方程K值增大,血球压积增高,纤维蛋白原含量增加。
②甲皱微循环检查:异形管袢增加,袢顶瘀血,流速减慢,游态异常及微血管周围渗出出血。
③心血管功能与血动力学检查:血流量降低,心前区高频阻抗有PEP延长,LVE缩短。
④心电图及心动超声检查:心肌缺血劳损,心室肥厚,心脏增大,瓣膜病变。
⑤超声波、同位素脏器扫描:肝脾肿大,肾盂积水,腔内肿块。
⑥放射线检查:内脏炎症、肿块、溃疡、息肉、憩室。
⑦脑血流图、脑电图检查:脑血流异常,脑电波呈慢波等。
CT及血管造影:颅内等内脏有栓塞、血肿、肿块。
⑨血液生化检查:高血脂、乳糜血清、高胆红质等。
⑩血常规检查: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增多。
11其他:血液中找到狼疮细胞,类风湿因子阳性,血沉增快,抗“O”、粘蛋白增高等。
颜氏从症状、体征、病史、实验室检查等4个方面归纳疑难病证的瘀血表现,并指出,临床凡具有2方面4项依据以上阳性者,即可诊断为瘀血证。
                                                                       

发表于 2016-10-1 21:4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走仲景之路 于 2016-10-1 21:47 编辑

久病必有瘀,怪病必有瘀是参考借鉴国医**颜德馨提出的久病、怪病必有瘀学说
发表于 2016-10-1 21:48 | 显示全部楼层


提倡“久病必有瘀,怪病必有瘀”之说

  (一)疑难病证从瘀论治

疑难病证大多表现为寒热错杂,虚实并见,邪正混乱,但其病机则均涉及气血。颜氏根据疑难病的病程缠绵,病因复杂,症状怪异多变等特点,提出“久病必有瘀,怪病必有瘀”之论点。他认为疑难病证中,瘀血为害尤为多见,无论外感六淫,内伤七情,初病多气结在经,久病则血伤入络,导致气滞血瘀,故瘀血一证,久病多于新病,疑难病多于常见病。

久病、频发之病从瘀:颜氏认为初病在气,久病入络是病变发展的规律,疑难病缠延不去,反复发作,导致体内气血流行受阻,脉络中必有瘀凝,如《素问·痹论》谓:“病久入深,营卫之行涩,经络失疏,故不通”;《难经》谓:“气留而不行者,为气先病也,血壅而不濡者,为血后病也”;《东医宝鉴》亦谓:“久病日轻夜重,便是瘀血”;清代傅山更明确指出:“久病不用活血化瘀,何除年深坚固之沉疾,破日久闭结之瘀滞”;故对病时轻时重,时发时止,年久不愈的沉疴、顽症、痼疾当从瘀治。

  奇症怪病从瘀:证无定候,病无定位,病因不明的奇症怪病可从瘀治,古人有“怪病多痰”之说,颜氏则认为怪病多瘀。《素问·缪刺论》谓:“今邪客于皮毛,入舍于孙络,留而不去,闭塞不通,不得入于经,流溢于大络,而生奇病”。王清任《医林改错》记载了近五十种瘀血病证,其中不乏奇证怪病。颜氏指出,这类病证多因六淫七情,引起气机逆乱,血气乖戾;或因失治、误治,生化逆乱而致血瘀;或因胎孕产后,外伤所致瘀血停滞,气机失宣,郁滞脉络,着而不去,最终形成难治之证。

  久虚羸瘦从瘀:张景岳谓:“气血不虚则不滞,虚者无有不滞者。”颜氏指出,五劳七伤,消耗气血,正气不足,推血无力,体内必有瘀血内潜,故《医学衷中参西录》谓:“劳瘵者,多兼瘀血。”

  久积从瘀:症积久而不去,多由瘀血内结所致,故《诸病源候论》谓:“瘀久不消则变为积聚癥瘕也。”颜氏认为,不论寒积、水积、气积、痰积、湿积,积久则碍气阻血,气血不行,瘀从中生,久积为瘀,久瘀必结,故久积不愈,当从瘀论治。

  常**治不效者从瘀:疑难病证按常**治不效者,当从瘀论治。许叔微谓:“人之一身不离乎气血,病经多日,疗治不痊,须当为之调血”;唐容川亦谓:“一切不治之症,总由不善去瘀之故。”颜氏认为这类病证多由气血乖戾,机体功能紊乱,以至寒热夹杂,虚实互见,故而攻之无效,补之无益,惟有疏其血气,令气血条达,方能奏效。  

    (二)疑难病证的瘀血表现

  疑难病证范围广泛,症状怪异多变,在这些怪异多变的证候中,瘀血征象颇多。颜氏在长期诊治疑难病证的实践中,对其瘀血表现进行了归纳。

    1.症状

  (1)一般症状

①发热:瘀血发热,有全身发热和局部发热两类。全身发热表现为持续高热不退,或高热伴出血、狂躁、疼痛,或低热绵绵,或往来寒热,或午后潮热,或周期性发热;局部发热表现为局部红肿疼痛,肌肤灼热,或自觉心胸、脘胁、少腹、阴器、咽喉部发热,但全身却无发热症状。

②疼痛:疼痛固定不移,痛有定处,拒按,按之痛甚,其痛如绞,或似**,痛难立消,缠绵迁延。

③出血:吐血、咯血、尿血、便血、崩漏、衄血等,或外伤跌仆致局部出血。其出血特点为出血难止,或反复间断不已。血色暗红,或鲜红,多夹血块,或出血时伴发热、疼痛、烦躁、口渴不欲饮等。

④胀满:头目、胸胁、脘腹、腰背以及肢体局部胀满,其特点是胀满持久不减,且日益加重。

⑤瘙痒:肌肤瘙痒,或皮里内外如虫蚁爬行,抓之不及,阵阵而作。

⑥麻木:肢体麻木不仁,或麻如触电,甚则失于感觉,不知寒温。

⑦板滞:肢体牵掣板滞,活动不利,或关节不得屈伸,或颈项不耐转侧,或仰俯不便,或举握受限。

⑧口干:口干而嗽水不欲饮。

⑨多梦:少寐多梦,其梦多惊恐险恶,或梦从高处坠落,或梦中窒息欲死,或梦中腾云飘逸。

⑩健忘:心烦失寐,怔忡健忘,或焦虑不安,思绪紊乱,甚则妄言、妄听、妄见。

(2)各系统症状

①心系:心悸怔忡,心痛,神志错乱,癫狂。

②肝胆系:寡欢抑郁,多疑多虑,易烦易躁,易怒易暴,喜怒无常,黄疸日久不退。

③脾胃系:脘腹痛痛、胀满、灼热,干呕频频,噎膈反胃,不得食,便秘与泄泻交替而作。

④肺系:久咳,久喘,久哮,咽燥,梅核气日久不解,咳痰粉红,甚则咳血、咯血。

⑤肾系:少腹胀满拘急,肢体浮肿不退,尿浊,尿血,尿涩痛,尿少,小便时而中断。

  2.体征

  (1)毛发:毛发枯萎,干燥,或色泛黄,易折断,易脱发,或毛发中空,或发梢开叉。

(2)面部:颜面部色黑或暗,印堂黧黑,或面部可见暗红色或褐色斑块,或眼圈色暗或黑,颧部潮红或暗红,可见红丝赤缕,鼻红起疱如酒糟鼻,唇色青紫或暗红,颏下色暗。

(3)眼:巩膜混浊,或有瘀丝、瘀点、瘀斑、或黄染。

(4)舌:舌质紫暗,或有瘀斑、瘀点,舌体强直,舌下筋脉紫暗,曲张充盈。

(5)颈部:颈部青筋怒张、充盈,瘿瘤肿块,痰核瘰疬,蟹爪血丝。

(6)胸部:胸部膨满,虚里大动,皮色暗红,或见红丝。

(7)腹部:腹大如鼓,脐眼突出,青筋暴露,可扪及癥积、痞块,按之疼痛,少腹压之疼痛拘急,或按之板硬。

(8)腰背部:脊柱椎骨肥大、外突,压之疼痛。

(9)四肢:指趾末端杵状增大,爪甲青紫,下肢浮肿,或指趾苍白,按之冰凉,或指趾端色黑剧痛。

(10)皮肤:皮肤板滞而硬,触之无弹性,或肌肤甲错、干燥,或皮下瘀斑、瘀点,或皮下青紫怒张,或见肿块痰核,或见紫斑、黑

3.病史

①久病史:久治不愈的慢性病多有瘀血作祟,即所谓“久病必有瘀”。

②手术史:术后血离经脉,久而成瘀,如肠粘连、疤痕疙瘩等。

③月经史:痛经闭经,月经愆期,经行量少,经色暗而有块。

④生育史:男子不育,女子不孕,产后恶露不净,产后崩漏,产后毛发脱落,月经早绝。

⑤生活史:素嗜酒烟,或恣食甘肥,或善感易怒,或受惊吓,或接触疫水、戾气。

⑥外伤史:外伤后多有瘀血内潜。

⑦其他:凡有癫痫、精神病、更年期综合征等病史者,每有瘀血为害。

4.实验室检查

①血液流变学检查:全血粘度、血浆粘度增高,红细胞电泳时间延长,血沉方程K值增大,血球压积增高,纤维蛋白原含量增加。

②甲皱微循环检查:异形管袢增加,袢顶瘀血,流速减慢,游态异常及微血管周围渗出出血。

③心血管功能与血动力学检查:血流量降低,心前区高频阻抗有PEP延长,LVE缩短。

④心电图及心动超声检查:心肌缺血劳损,心室肥厚,心脏增大,瓣膜病变。

⑤超声波、同位素脏器扫描:肝脾肿大,肾盂积水,腔内肿块。

⑥放射线检查:内脏炎症、肿块、溃疡、息肉、憩室。

⑦脑血流图、脑电图检查:脑血流异常,脑电波呈慢波等。

⑧CT及血管造影:颅内等内脏有栓塞、血肿、肿块。

⑨血液生化检查:高血脂、乳糜血清、高胆红质等。

⑩血常规检查: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增多。

11其他:血液中找到狼疮细胞,类风湿因子阳性,血沉增快,抗“O”、粘蛋白增高等。

颜氏从症状、体征、病史、实验室检查等4个方面归纳疑难病证的瘀血表现,并指出,临床凡具有2方面4项依据以上阳性者,即可诊断为瘀血证。
发表于 2016-10-1 23:28 | 显示全部楼层
应改为怪病必有痍。
发表于 2016-10-1 23:50 | 显示全部楼层
打错一字,应为痰。对不起。
发表于 2016-10-2 00:0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发布了一个解读国医**颜德馨提出的久病、怪病必有瘀学说,帖子显示审核中,估计明天会显示,希望对你有帮助
发表于 2016-10-3 12:33 | 显示全部楼层
補陽還五湯從名稱來講,補陽還五是一種比喻。
這個五,很有意思!
发表于 2016-10-3 12:48 | 显示全部楼层
ruru 发表于 2016-10-3 12:33
補陽還五湯從名稱來講,補陽還五是一種比喻。
這個五,很有意思!

这个比喻还真不知,请老师给讲讲吧
发表于 2016-10-3 12:52 | 显示全部楼层
走仲景之路 发表于 2016-10-3 12:48
这个比喻还真不知,请老师给讲讲吧

請看成都鄧中甲的方劑學,相信大家都會認識他!
发表于 2016-10-3 12:5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走仲景之路 于 2016-10-3 12:55 编辑
ruru 发表于 2016-10-3 12:52
請看成都鄧中甲的方劑學,相信大家都會認識他!

感谢老师的推荐第七版方剂学
发表于 2016-10-3 12:57 | 显示全部楼层
邓中甲方剂学
尊重著作权人合法权益,该附件版权审核中
七版方剂学(邓中甲).pdf (2.3 MB, 下载次数: 15, 售价: 1 爱医币)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6-10-5 19:55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16-10-5 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萧骁青青 发表于 2016-10-5 19:55
中风一病有中经络,中脏腑之分,中脏腑又有脱证,闭症之别。不知补阳还五汤能治几何?拿一个小儿科的把戏忽 ...

你说了这么多,只视你为中医外行骗子,别的我就不说了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6-10-5 20:01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6-10-5 20:09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6-10-5 20:13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该帖被管理员或版主屏蔽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6-10-5 20:15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6-10-5 20:19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该帖被管理员或版主屏蔽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6-10-5 20:57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6-10-5 20:59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该帖被管理员或版主屏蔽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6-10-5 21:01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该帖被管理员或版主屏蔽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6-10-5 21:04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该帖被管理员或版主屏蔽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6-10-5 21:08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6-10-5 21:08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该帖被管理员或版主屏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9-10 22:11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