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140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专题讲座] 史旭波:从血小板功能检测探索PCI围手术期抗栓治疗的定量化管理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16-5-18 14:5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来源自:心在线网站      专家:史旭波      编辑:崔凤娟


  一、抗血小板治疗的意义

  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是目前医疗领域中促栓作用最强大的过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脉本身已存在严重血栓,PCI则可完全撕裂损伤口,从而促发更剧烈的血栓形成过程。因此,目前抗栓治疗的目的是减少PCI术后的血栓事件,抑制局部血栓形成。但值得注意的是,抗栓治疗的同时可增加出血事件。

  由于药物种类的多样性以及患者用药的个体差异,临床医生在用药时希望通过明确的血小板检测指标,清晰明了地预知药物所带来的出血风险。为此,业界投入大量精力探索抗血小板检测的具体方案。

  目前抗血小板治疗多采取群体化策略,即不考虑患者性别、年龄、体重、种族等因素,不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调整服药剂量。但循证医学证据显示,患者对抗血小板治疗的反应存在差异,如部分患者服用氯吡格雷后血小板功能得以抑制,而另一部分患者服药后症状未见改善,未来血栓事件的发生率较高。血小板对抗血小板药物的反应性与预后有关,血小板的高反应性与血栓事件增加有关。

  二、ARCTIC研究

  ARCTIC研究主要探讨血小板功能检测能否为指导换药带来益处。入选患者被随机分入2组,一组选择常规剂量用药,另一组在开始服药前,先采用血小板功能检测仪VerifyNow进行检测,对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反应不佳的患者可选择剂量加倍或换药,随后置入支架。1个月后,再次检测血小板功能,对于反应不佳的患者继续增加剂量或换药,反应过度患者则调低剂量。1年后随访,亚组分析显示两组结果并无统计学差异,且两组大出血事件也相似。

  该研究结果在业界引起轩然**,学者们开始对该研究进行了科学、客观的分析。首先发现研究的检测手段存在缺陷。血小板参与血栓形成的过程十分复杂,包括粘附、活化、释放、聚集、收缩5个过程。而哪个指标或靶点能确切反应血小板功能受到抑制呢?目前临床尚无定论,只是普遍认为血小板聚集受限意味着其功能抑制。ARCTIC研究也仅使用诱聚剂测试对血小板整体功能进行评价,但事实上却不足以全面、真实的反应血小板功能水平。

  此外,血小板的聚集受ADP受体、凝血酶受体、花生四烯酸受体和胶原受体等因素的影响,若试图通过血小板聚集来反应血小板功能,那么应使用以上哪个因素来**血小板聚集呢?又应使用多大的剂量呢?目前临床同样未有定论。且离体血小板能否真实反应体内血小板状况?临床依然疑惑重重。

  三、血小板功能检测仪器

  Sonoclot凝血与血小板功能分析仪是临床常用的一种血小板功能检测仪器,既能检测血小板数量及功能,又能反应凝血因子的状况。此外,相比其他仪器,其检测试剂是开放性的,可以直接加入ADP受体、凝血酶受体或胶原受体等。该仪器可以很好地检测不同剂量普通肝素、低分子肝素、阿加曲班、Eptifibatide、阿西单抗、达比加群、利伐沙班以及中药丹参乙酚酸B等药物的抗凝效果,精确地指导抗凝管理。

  通过检测可以发现,单用普通肝素或戊糖随着用药剂量的增加,凝血功能受到严重抑制,抗栓效果较好;而固定剂量肝素叠加不同剂量戊糖抗栓效果不佳。

  因此,血小板功能检测十分必要,可为抗栓治疗提供客观可靠的依据,并逐步探索出最佳的PCI围手术期抗栓治疗的用药方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5-6 02:21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