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2155|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医理探源] 说说“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16-3-7 22:5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黄帝内经素问》有一篇《四气调神大论》,其中说道:“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
     王冰先生对这段文字加注说:“阳气根于阴,阴气根于阳,无阴则阳无以生,无阳则阴无以化,全阴则阳气不极,全阳则阴气不穷。”
     他接着说:“春食凉,夏食寒,以养于阳。秋食温,冬食热以养于阴。”“以斯调节,从顺其根。”
     王冰先生所注,其精彩在于“阳气根于阴,阴气根于阳,无阴则阳无以生,无阳则阴无以化“,而至于用饮食之寒凉温热调理养阴养阳,似乎还不全面。
     笔者以为《四气调神大论》中的“逆春气”、“逆夏气”、“逆秋气”、“逆冬气”之“逆”指的是人身的阴阳与四时之阴阳不同步了,身体就会出问题。显然,天地四时的阴阳是没法调理的,需要调理的是人身的阴阳之气,这应该包括两个方面。
     比如说,春三月,为东方木,是大自然的生气,肝属木,肝的生气不足是“逆”,肝气生之过度也是“逆”,逆则少阳之病生,这时,“食凉”恐怕就解决不了问题。
      既然阳根于阴,阴根于阳,养阳不妨在阴上做文章,养阴不妨在阳上做文章。这里的阴阳既指气血,也指四时和五脏,即春肝生、夏心长为阳,秋肺收、冬肾藏为阴。我们知道,肝与肺相对待,心与肾相对待。肝气生之不足,即肝气虚,应泻西方肺金;肝气生之太过,即肝气实,则应补西方肺金。
      同理,夏火心气之不足,则应泻北方肾;夏火心长之过度,则应补北方水。秋金肺虚,便应泻东方木。秋金收之太过,则应补东方肝。北方藏之不足,则应泻南方;冬水肾藏之太过,则应补心火。
      因此,养阴和养阳,不单纯是补,而是攻补相兼,把补寓于攻之中,把攻寓于补之内,才是“以阳养阴,以阴养阳”的真谛。

2# 沙发
发表于 2016-3-8 12:44 | 只看该作者
春为秋冬的开始,秋冬蓄积大量的阴气需要春阳气的散发,不散发就形成温病,为什么?因为人体要与天地保持一致,否则就形成心理凉,外热里寒,爆亡
3# 板凳
发表于 2016-3-8 20:14 | 只看该作者
王冰先生所说的不对,春夏养阳是祛除秋冬之阴,秋冬养阴是祛除春夏之阳,阴阳平衡春夏之季如果增加阴寒之物阳气何生?人与自然是平衡发展的。看看自然就会明白中医理论。
--------------------
此消息发自Android版诊疗助手
头像被屏蔽
4
发表于 2016-3-9 00:22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5
发表于 2016-3-9 08:46 | 只看该作者
《四气调神大论》中所说阴阳者,非具体指某阴某阳,而是指气的升降变化之状态。春夏是气升发的状态,秋冬是气沉降的状态,一升一降之谓阴阳也。气的运转变化才会使物体有生气、有活力,不然如一潭死水。天地之气运转变化是有时序的,人体之气运转变化也应该与天地相合,才能达到与天地共存。养者,是为了顺其时。
6
发表于 2016-3-9 09:23 | 只看该作者
hzj3519 发表于 2016-3-9 08:46
《四气调神大论》中所说阴阳者,非具体指某阴某阳,而是指气的升降变化之状态。春夏是气升发的状态,秋冬是 ...

先生理解得透。
7
发表于 2016-3-19 22:42 | 只看该作者
难道是反过来理解“春夏养阴,秋冬养阳”!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6-2 17:42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