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1995|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健康教育与促进] 糖尿病认知十大误区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15-12-11 13:4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糖尿病认知十大误区(上)
误区一:糖尿病主要是吃糖或者甜食太多造成的。
提示:糖尿病是一种由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长期共同作用所导致的慢性、全身性、代谢性疾病。
        糖尿病是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作用障碍引起的疾病,影响糖、脂肪、蛋白质正常代谢,以血浆葡萄糖水平增高为主要特征。
        糖尿病的危险因素包括遗传、高热量高脂饮食、体力活动过少、肥胖、年龄增加(40岁以上糖尿病的患病风险逐年增加)、心理紧张压力等。
误区二:糖尿病是中老年疾病,我还很年轻,也没有任何感觉,不可能得糖尿病。
提示:糖尿病有年轻化趋势,年轻人也需要养成健康的行为与生活方式,重视糖尿病的预防。
       虽然老年人的患病率高于年轻人,但近年来糖尿病发病趋于年轻化,如果不注意饮食运动等生活方式,年轻人也容易罹患糖尿病。
       有些糖尿病患者无典型症状,但经常出现皮肤瘙痒、反复泌尿系感染、伤口不容易愈合等情况,应及早检测血糖。
       有糖尿病家族史的年轻人,或者肥胖的年轻人、合并高血压高血脂的年轻人、既往有妊娠糖尿病的女性,需要特别注意。
       定期体检可及早发现血糖异常或糖尿病,有益于采取预防措施或早期治疗。
误区三:得了糖尿病,只要服药就可以了。
提示:得了糖尿病不能只服用药物,需要综合治疗。
       糖尿病治疗包括采用饮食控制、合理运动、血糖监测和降糖药物等综合性治疗措施。
       每位糖尿病病人都需要接受糖尿病防止知识教育,了解糖尿病的病因、病程、并发症、监测、饮食控制、运动、治疗等。
        保健食品不能代替药品。保健食品是食品的一个种类,具有一般食品的共性,能调节人体技能,适用于特定人群食用,但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
        有些保健品违法添加有西药降糖药的成分,会出现服用保健品后出现严重低血糖的情况。
        糖尿病需要去正规医院接受正规、系统的治疗,不可听信某些保健品对功效的夸大性宣传。
来源:苏州工业园区疾控中心

5 展开 喜欢他/她就送朵鲜花吧,赠人玫瑰,手有余香!鲜花排行

  • lsg111+5感谢支持!感谢分享!
收到5朵
2# 沙发
发表于 2015-12-11 13:50 | 只看该作者
糖尿病认知十大误区(中)
区四:糖尿病的饮食治疗,主要是控制糖或主食的摄入。
提示:糖尿病饮食治疗的关键是控制每日膳食总热量。
       控制饮食是糖尿病治疗的基础和关键。控制每日饮食总热量,保持能量摄入与消耗平衡,减少糖和脂肪的摄入,适量摄入蛋白质,限制饮酒和零食摄入。
       肉、蛋、奶虽然含糖量不高,却富含蛋白质和脂肪,在体内可通过糖异生作用转变成葡萄糖,多食也会升高血糖。
       膳食纤维有降糖、降脂、通便的功效,对身体有益,适当进食对糖尿病病人有益;但是多吃有可能增加胃肠的负担(老年人需要注意),而影响营养素的吸收,对身体不利。
       水果中有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和纤维素,对糖尿病病人有益,糖尿病病人可以吃水果,但要科学正确地吃。血糖控制不好时,暂时不要摄入水果;血糖控制良好时,在两餐之间可以吃少许水果,比如半个苹果。
       无糖食品使用甜味剂代替蔗糖,虽然其中的甜味剂没有热量,但这些食物还有其他成分,比如碳水化合物和油脂,都是有热量的,应该计入每日的饮食总热量中,不能多吃。
误区五:控制血糖,越低越好。
提示:血糖应该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不能过高或过低。
       血糖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可以减少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对糖尿病病人而言,血糖不能过高,也不能太低,血糖过低会出现低血糖血症。
       低血糖血症会出现心慌、出汗、手抖、视物模糊、面色苍白、头痛、头晕、嗜睡、吐词不清、意识障碍、烦躁等症状,低血糖昏迷是糖尿病严重的急性并发症。糖尿病病人的血糖低于3.9mmol/L(70mg/dL),或者出现低血糖的症状,均需要及时治疗。
       使用药物治疗的糖尿病病人有发生低血糖症的可能性。使用胰岛素促泌剂类药物(磺脲类、格列奈类)和胰岛素的病人,应熟悉低血糖的症状以及自我处理低血糖症的方法。外出时随身佩戴病情卡,带点糖或者面包,万一发生低血糖昏迷时能及时得到他人的帮助。
       糖尿病病人家属及照顾的人员要充分了解病人使用的降糖药,监督病人不误用或过量使用。老年病人血糖不宜控制太严,空腹血糖不超过7.8mmol/L(140mg/dl),餐后血糖不超过11.1mmol/L(200mg/dl)即可。病情较重,无法预料病人餐前胰岛素用量时,可以先吃饭,然后再注射胰岛素,尽量选择速效胰岛素类似物,以免病人用胰岛素后尚未进食而发生低血糖。
误区六:只要多吃点降糖药,就可以不控制饮食了。
提示:饮食治疗是糖尿病综合治疗的基础。
       饮食治疗是糖尿病综合治疗的基础。如果仅使用糖尿病治疗的药物,而不控制饮食,那么一方面血糖控制不好,高血糖会引起一系列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另一方面,会导致体重增加,血糖波动大,频发低血糖。
       饮食控制包括:控制每日饮食总热量,保持能量摄入与消耗持平。
       病人血糖控制不达标,可能会引发糖尿病肾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足、神经病变以及心血管改变等并发症,严重影响病人生活质量,甚至致残或致死。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
3# 板凳
发表于 2015-12-11 13:50 | 只看该作者
糖尿病认知十大误区(下)
误区七:糖尿病监测,只需要监测血糖就够了。
提示:监测糖尿病血糖控制情况的主要指标包括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等。
        糖尿病病人终生需要定期监测。监测结果可反应饮食控制、运动治疗和药物治疗的效果,并指导对治疗方案的调整。监测指标包括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
       糖化血红蛋白是长期血糖控制最重要的评估指标。血糖的测定结果仅反应测定当天那个时间的血糖结果,不管是空腹血糖还是餐后血糖,都有一定的波动,不能客观地反映一段时间的血糖的平均水平。而糖化血红蛋白是血红蛋白糖基化的产物,它的数值能够客观反应病人近2-3月的血糖水平情况,不受一餐血糖高或低的影响。另外,糖化血红蛋白也是反应并发症发生发展情况的重要指标。
       糖尿病监测室综合监测,包括血压、血脂以及并发症相关的监测。
误区八:虽然确诊为糖尿病,如果没有感觉不舒服,可以不检查、不治疗。
提示:糖尿病需要及时、正规治疗。
       糖尿病的治疗目的是通过纠正糖尿病病人不良的生活方式和代谢紊乱,防止急性并发症的发生、减低慢性并发症的风险、提高糖尿病病人的生活质量。
       一般来说,空腹血糖超过11.1mmol/L(肾糖阈)时会出现多尿、口干、多饮等症状,但是很多病人即便血糖超过11.1mmol/L仍旧没有任何感觉。此外,有些病人血糖低于3.9mmol/L也没有明显的低血糖症状。所以自我感觉好不代表血糖控制好,不能根据自我感觉判断糖尿病严重程度。
       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包括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眼病、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足、糖尿病骨关节病等。从血糖异常到发生并发症有一段时间,有些并发症早期没有症状,容易被病人忽略。
       糖尿病早期治疗效果最好,2型糖尿病一旦确诊,应尽早定期进行并发症筛查,以便早期发现和及时处理。如果延误将会导致严重并发症,并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误区九:血糖已经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就不需要进行血糖监测和药物治疗了。
提示:糖尿病需要终生治疗。
       糖尿病病人需要终生监测血糖,并采取饮食控制、适量运动以及药物治疗等方式控制血糖。已经用药的糖尿病病人如果随意停用药物,血糖将会很快回升。多数中晚期的病人都必须长期服药或**治疗。早期轻度病人经饮食、运动控制后血糖正常,即使暂时停药,仍需要定期监测,了解病情进展情况,以便随时调整治疗方案。
      糖尿病治疗方案不同,血糖监测的频率也不尽相同。单纯饮食运动控制的病人,每1-2周测定空腹和餐后血糖各一次;服用双胍类、α糖苷酶抑制剂、噻唑烷二酮类药物者,每周测定1次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使用胰岛素促泌剂的病人,每周测定2-3次空腹和餐后血糖;使用胰岛素治疗的病人,每天测定血糖1-2次。出院初期或刚调整完药物,需要勤测;病情稳定后,检测的频率可以适当减少。
误区十:有些保健品能够治愈糖尿病。
提示:保健品既不能有效治疗,更不能治愈糖尿病。
       糖尿病治疗包括采用饮食控制、合理运动、血糖监测和降糖药物等综合性治疗措施。
       每位糖尿病病人都需要接受糖尿病防止知识教育,了解糖尿病的病因、病程、并发症、监测、饮食控制、运动、治疗等。
       保健食品不能代替药品。保健食品是食品的一个种类,具有一般食品的共性,能调节人体的机能,适用于特定人群食用,但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
       有些保健品违法添加有西药降糖药的成分,会出现服用保健品后出现严重低血糖的情况。
       糖尿病需要去正规医院接受正规、系统的治疗,不可听信某些保健品对功效的夸大性宣传。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4-24 03:25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